汉语拼音学习之我见

2024-04-15

汉语拼音学习之我见(精选8篇)

篇1:汉语拼音学习之我见

汉语拼音学习之我见

枝柯中心校 杨艳宏

《新课标》提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及普通话的学习;反之,会给小学语文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可见汉语拼音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中起着基础的关键的作用。然而学好汉语拼音绝非易事,拼音教学集中在小学的初始阶段,要想顺利闯过拼音学习的难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谈谈我在课堂上的做法:

一、游戏中学习拼音

教师要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些游戏环节,如在学习复韵母ai ei ui时,我们进行了排队、过家家、打电话的游戏。排队游戏时,老师让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突出“挨”这个音,孩子们在排队中就掌握了ai 的发音;过家家游戏中,妈妈叫孩子回家吃饭,孩子随口就来,突出“来”的读音:“ei ”;ui的教学孩子们更感兴趣打电话,“喂,你好,请问你找谁?”突出“喂”和“谁”的发音,这样ei、ui的发音也容易就掌握了。

二、图形结合,形象学拼音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少,图形结合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枯燥的拼音符号本身毫无意义,不像汉字那般,象形,有意义。所以我把字母的形状或者发音与图片结合起来。例如,b和d的学习中,b可以看作是大屁股的人,而d可以看作是大肚子的人,孩子们在哈哈大笑中就识记了这两个易混淆的字母。再如:两个门洞mmm、一个门洞nnn...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变抽象的符号为形象的图画。

三、编顺口溜或儿歌来识记拼音

儿歌在幼儿园孩子们就接触到很多,读起来节奏快,朗朗上口,因此结合拼音字母的形和音变成儿歌是最好教学方法。如:圆圆脸蛋扎小辫,aaa;河里倒映一只鹅,eee。孩子们在明快的节奏中识记了拼音的形和音。

当然在教学拼音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教师不管设计了什么样的环节,还是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和主体,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奖励和表扬是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的,所以多使用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学习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合理的教学方式加之学生的积极进取是拼音学习的最有效模式,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易于接受,学的更快、更扎实。欢迎大家提供交流更多的教学办法,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评析:《汉语拼音学习之我见》是我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点浅见,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新课标》提出的关于小学拼音学习的重要性论述,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在符合拼音初学者成长、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将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几条方法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因此,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篇2:汉语拼音学习之我见

师德建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提到师德,总使人联想到两方面的事物:一类是蜡烛、春蚕、园丁等含有隐喻意义的事物,另一类就是“不许怎样”、“不准如何”等另人反感的禁令。前者,是从正面宣传师德,表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奉献与给予的充分肯定,但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创造性劳动的快乐;后者是从反面提醒,起个警示作用。前者把师德过分理想化了,后者把师德降到了纪律层面,过于简单化了。“不许怎样”、“不准如何”,说到底,是教师职业纪律,用纪律来规范的教师从业行为,自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师德决非一种表面化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那就是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教育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当今,素质教育正向纵深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理念、变革的学习方式走进每一所学校、走进每一位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该以怎样的角色面对新课程?该以怎样的师德面对新课改?搞教育第一忌讳鼠目寸光的短期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有些教师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自尊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未来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从而导致教育盲点的产生。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

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小学算智力迟钝者;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是顽劣出名的“孩子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连少先队都入不上,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正相关。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的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没有差别,只有差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搞教育的第二个忌讳是大轰大嗡。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做老师的如果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真诚地赏识他们,而不去斥责他们,我想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我们教师群体中,绝大多数人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的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小学生是很直觉的,他们往往很难体会责任,却很容易体会到老师的情感,在情感的趋动下,他们会更自觉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篇3:课堂合作学习之我见

一、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科学合理分组,按知识水平、能力大小进行互补搭配,选好组长或副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合作中缺乏主动性,原因就是不会合作,不知道如何合作。为此,教师在课前要教会学生一些合作技巧,如教给学生如何倾听,怎样发言,怎么质疑等。在小组交流时,教会学生采用轮流汇报的制度,不要成为优生的一言堂。对小组内一些不喜欢交流的学生,教师可以亲临指导,设计一些稍微简单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交流。尽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合作。

二、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想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小组学习的过程、表现和效果三方面入手,尝试实施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际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根据每组学生的交流、探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加分奖励,并对每组成员所得分数进行捆绑式统计,做到每天一统计,每周一公布,每月一评比。我们还运用同伴评价的方式,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合作态度,再到评合作质量,最后到评创新,循序渐进。

三、设计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体能力,能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因此,在备课时,我们会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会选择设计一些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会离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不会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因为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同样,问题太易,只能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徒劳无功。

四、培养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提出一个问题后,我们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把想法整理出来后,再组织小组合作。让这些学生在组内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形成“统一”认识。通过这样训练,一些后进生在优等生的带领下,渐渐地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他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篇4:《惯性》学习之我见

关键词:理解惯性;解释惯性;利用惯性;热爱科学

“惯性”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若提问:“人跑步时不小心碰到障碍物上,肯定会向后倒,为什么呢?”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惯性呀!”可惯性究竟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惯性?解释惯性?利用惯性?我想有必要探究。

课本上是先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给出“惯性”的定义,然后演示“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证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这样编排的特点是:先理论,后实验。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教材精练,但谈不上生动活泼,学生不易接受。为此,我开始探索着实践另一种教法:先实验,后理论。我发现这种变验证型教法为探索型教法,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这里写出具体教法,与同仁们共享。

一、理解惯性

1.利用有趣的惯性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惯性

(1)八戒走路不小心,一脚踩中西瓜皮,摔得八戒直叫:“哎呦,我的屁股!”为什么?

(2)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乘客,当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仰;当汽车刹车时,人又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倒,为什么?

身边现象,人人皆知,可怎样解释,引发阵阵疑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趁机引出惯性。

2.精选实验,激发兴趣,建立惯性概念

(1)学生做“抽尺”实验:在直尺上放盛有墨水的敞口墨水瓶,置于课桌边缘。沿水平方向迅速抽去直尺,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墨水瓶安全无恙,引发思考。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器材,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动手做,体验学习过程。然后教师立马演示“打板落蛋”实验。学生嘀咕:鸡蛋为什么没落地摔碎?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的操作与验证,师生共同得出: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

(2)教师演示“模拟摔伤”实验:把体内安置有红墨水瓶的布娃娃直立在小车上,手推小车沿桌面匀速前进。当小车突然遇到障碍物时,布娃娃就会向前摔倒,摔得头破血流。教师及时提问:小车匀速运动,布娃娃的运动状态怎样?

学生回答:跟车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车突然停止时,布娃娃的脚受到车的阻力,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由原来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师:那布娃娃身体的运动状态又怎样呢?

生:仍然向前运动,所以就摔倒跌伤了。

师:运动的物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生: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这个实验生动有趣,惊险刺激,说服力强,顺利地建立起了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

性质。

二、解答惯性现象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学习了惯性概念后,要领基本掌握,但不能圆满准确地解答惯性现象,表现在语无伦次,思路不清方面。因此,我们在解释惯性现象时,应借助有趣的惯性现象,做分步介绍。例如:在乘坐公共汽车去游玩的路上,突然车前出现了一只小狗,司机一脚踩住刹车,顾客上半身肯定前倾,严重者还会碰头。这是因为坐在车上的乘客其臀部随车上的座位一起减慢了速度,而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因此人的上半身就会向前倾倒。引导学生准确地总结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开始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2.观察这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突然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怎样改变;

3.分析研究对象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从而出现题中所给的现象。

这样思路清晰,解答惯性现象有章可循。通过举例分析,正规强化,学生都能准确地解答惯性现象,还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惯性与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

惯性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定要学以致用,让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1.一位物理学家将一条小狗浸在装满水的脸盆中,这条浑身湿透的小狗跳出脸盆,不停地抖动身体,以抖落身上的水,他却说:“我的狗懂得惯性呢!”多有趣的惯性呀!科学家由此制造出了洗衣机的甩水桶,为人们提供方便。

2.当今小汽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汽车能够获得动力是因为燃烧汽油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一冲程叫做汽油机的做功冲程,而其他辅助冲程都是利用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3.星际探测仪一经脱离地球引力范围,不需要用发动机,利用惯性就可保持飞行。

4.跳远时利用助跑,可以使自己跳得更远;体育上的铅球、足球、排球、篮球等都是利用惯性在空中继续运动。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例如,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紧急刹车,由于惯性不能马上停下来,所以提醒司机行车时一定要保持车距,为了减小撞击时的伤害,还要系好安全带哦!

一个真实自然的课堂,才能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求真务实,贴近生活,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热情。

参考文献:

篇5: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历史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教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对于合作教学的理解是: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小组合作为核心: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共同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同时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以前传统班级教学中各种棘手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从学校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基本假设出发,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6、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以自然座位进行组合。前后桌四人位一小组。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助合作。有助于老师的管理,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7、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合作学习目标结构能够激发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完成任务更为积极、主动,成就动机也更为强烈。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全班集体教学,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只能有少数人获胜,结果使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甚至逃避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8、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积极影响。在生生互动中,学生通过组内质疑、探索、练习,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能力和观点,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生生互动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教师通过书本形式的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的体系。学生在与教师的教学交往中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外界影响,而是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形成与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应确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观,把学生主体性发展放在一切发展之首。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整个教学过程的启动、进行都必需由师生双方共同决定。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相应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服从者,自主程度较低。小组合作学习则不然。他密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关系,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通过教学交往,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教学交往,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知识适应性都得以发展;通过教学交往,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教学交往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与集体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交往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个体社会化。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交往结构上存在着互补。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交往全面、充分地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预习的问题、教给合作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2、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目标,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老师提出预习课文18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这段历史可谓家入户晓,老幼解知。可查找的资料很多,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网络及电视剧中。来源多需要梳理,同学课分头,分人物,分历史阶段整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让学生体验自己探讨、发现历史新知识,引导他们产生问题,进而主动去探究。

1、阅读《三国演义》或历史片断

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形成的局?

3、曹操、刘备、孙权与课文重点的联系。

4、你喜欢那一位历史人物,为什么?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归纳,完成课标。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出问题,教师加以指导说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巩固。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这个知识点。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相互展示资料。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资料。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最后各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l、教师在小组讨论、学习前提出要求:

1、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知识要点)。

2、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自由发言。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4、复习巩固阶段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拓展,并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通过教师中介学习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重视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应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5)激发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中,多采用竞赛方式,对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促进作用。而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更能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出来。

篇6:团队复制学习之我见

心得报告大纲:

第一部份:自述团队与团伙区别

第二部份:简述课程章节内容

第三部份:总结学习及实现PK终级目标过程失败原因及问题点

第四部份:学习收获及未来提升

团伙为利益目标而战

团队为一个信仰共存

团伙在得失中较劲

团队在失败中总结

团队在困难中找机会

团伙在机会中找困难

只要远期价值在,团队人散心不散

只要短期利益亡,团伙人在心已散

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比尔〃盖茨

真正有头脑的人懂得,要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就要与其他个体合作,就需具有团队精神。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个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而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同样,一个人也只有融入团队,才能更快地提高与成长。

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抑长避短,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是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习惯改变以适应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

此次培训讲授内容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让人融入氛围,参于各式各样的引导性活动或话题认知课程重点。课程主要分为几大模块:

1、团队体验:

打造团队其实就是在打造道场,道场形成就有了气场,才更有凝聚力。然而形成凝聚力的五要素就显得至

关重要了:放下,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放开,肢体放松放开;放松,内心的释放;放手,授权、放手;放心,做到以上几个放,自然宁静致远,柔然而生!

2、团队文化:

文化的传承靠形式,形式可以使人养成习惯,习惯沉淀后自然形成文化。然而,形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时背后所沉淀的文化。

形式文化中关键问题之所在——执行力。

分析企业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总结在于,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充分、未达到人人参与、制度本身威摄性

不足、很多时候不能达到人人平等、未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人的行为有两大极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两者对比,痛苦的动力大于快乐。所以,想要执行力到位更多在于制造痛苦。

而聚成,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公众承诺”。当下定决心时,世界会为你让步……

3、会议运作:

原以为开会就是把要安排的、该汇报的工作说完。通过这两天学习认识到,会议是让各个团队更好的发展

有效的沟通,传达政令和资讯,协调矛盾,取得共识,达成协议,解决问题,资源共享,开发创意,激励士气,教育训练和培养人才,会议开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公司的发展和一个团队的业绩。

课堂互动:通过肢体语言传达信息,证明信息传达过程中,传递人不自然的将信息注入自我元素,进而使

信息扭曲。从而认知到,会议指令传达覆盖面易广,指令要直接。

4、招聘培训:

以往提起招聘工作,更多的时候是头痛,招聘工作不到位,责任也是老往头上堆。其实,招聘工作是全员

参于的事情,而HR只起到了组织推动作用。

人,是被吸引起来了。于是,我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招聘难,更难的在于留人。如何留人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之所在。留人,快乐的工作氛围、学习成长的机会、发展空间平台、良好的企业文化、合理的薪酬等等……

5、绩效管控:

战略决定命运,系统决定规模;执行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利润。利润=产值-成本。而最大的成本浪费莫过

于内耗。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绩效的重要性。

然而从人性的行事过程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利益相关,效率根本无法体现。老师现场举例:鼓掌的过程—

—期望/要求/检查/奖罚/喜欢。所以,绩效管理实际就是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方式。

确认战略发展的整体目标,实现绩效利益分配所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舍才有得。

目标确认,分配指标。然而,指标是必须达成的,目标则是用来超越的。

6、情景沟通: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确确实实,人类没有了沟通将会毁灭,人与人的隔阂并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往往是

一张纸加一张纸加一张纸再加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堵墙。如果当初把第一张纸捅破了就什么都解开了,因此,沟通至关重要。老师现场设定,要求以特定的流程进行现场误会消除。于是,各组间沟通开始……

在这中间,开始恩考:首先团队内部要进行有效的平等的沟通,沟通中要让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在交流中

化解各种误会,使团队成员在沟通中意见一致,行动一致最终价值观一致。

由于,人性本质的两大极端其中之一就是追求快乐。而此次课程,形式丰富多彩,所以记忆里就是对团队活动过程、同参于、共“放”的印象。但,更多的是对体验的项目的实际感悟,将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也便于自己经常回顾。

两天时间内,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学友们临时组成的一个个团队相互比赛。为了给自己的团队多争得成绩和荣誉,大家仿佛是认识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出乎意料地统一,一呼即应,短短2天时间,除去紧张的上课时间,我们利用午餐和晚餐后的一点点空闲,迅速地统一了服装,排练了队列和才艺,并在舞台上进行了各自团队的士气展示和才艺展示。

最终的结局虽然是失败的,但我并不失望,因为我坚信:行动不一定带来成功,但没有行动一定不会成功。我们的团队也许不是第一,但我们一直相信他是唯一!

虽然,我们认为只要参与了我们就是快乐的,并如此的坚定我们的立场。但客观的分析我们的失败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组本次士气展示总结失败的原因:

1、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

由于中国人的劣根性驱使,我们的团队并不团结。对于领导人物,时常抱有怀疑态度。于是,更多的时候,虽然口头上说我们服从你的决定,但内心深处必竟是有些不服气的,于是,由心支配行动自然就有所不足。

所以:制胜的根本在于对团队领导的尊重和信任,不要有任何怀疑和不满,团队里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

声音使团队成员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才能最大范围的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对领导的能力和指挥的怀疑会导致团队停滞不前。

即使领导果然有错,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沟通模式来消除误会,使团队能够步调统一,共同向前。

2、明确目标,恪守己责:

在确定目标明确之后,我们的队员更多的时候是指责队友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对。应该是如何如何,各述已见……

然而,作为团队的成员最需要的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挑剔和指责别人。每个人停下来

挑剔和指责别人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3、放:

团队配合中每个成员必须要能提得起、放得下,该提起的时候提不起,工作没有好的开始;该放得下时候

放不下那么工作的关键就得不到落实。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明白团队精神就是要互相配合,相互关爱,永不放弃,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坚强的,每个人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都有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本次培训的收获也是不小的:

1、责任: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让我认识到什么是责任。作为领导者,给团队指引方向、分配任务、提升技能和提升

士气是最基本的责任。作为领导者,就要担当团队的成果,失败是第一责任人,成功时要与团队成员共享劳动果实。作为团队的成员,就是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工作效率,维持工作成果,不折不扣地执行。

2、士气:

团队的士气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决定了团队能不能走向胜利。我们可以输给对手,但不能输给我们自

己。我们很多时候输了,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技不如人,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斗志,没有重视或者不严谨,自己把胜利拱手让人。

然而如何提高团队士气,这就值得我们思考。

我认为,一个优先的管理者带领团队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在于:他必须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教练式的引导、指正、教育来正面的激励员工朝着目标迈进。课堂中,老师举例毛主席的红军长征让我感触彼深:其实长征从本质来讲,就是打了败仗,要逃跑。但主席必竟不是一般人,将这次的失败美其名曰“战略转移”。

结合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管理者在管理团体过程中,当发生公司组织变革,目标转变的过程里是否有对

员工起到正确的、正面的激劢作用呢?如果,每位管理者都能够认识到这点,那么,士气高昂又有何愁?

3、感恩与爱

我们以前的教育,缺少了一课,那就是“感恩与爱”。我们很多时候不会爱自己,不会爱父母,不会爱

朋友,不会爱领导,不会爱同事,经常在做着让“亲者痛”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我会把这份感恩的心投入的工作去,带着爱和尊重去工作,去影响一个团队,去影响更多的人。

4、学会欣赏

如果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事物和人,那么看到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这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美的眼睛。所以要建立卓越的团队,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懂得去看到每个成员的优点,这样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团队的优势。

然而,在参于了体验式培训活动,学习了课程内容并且对得失做了总结后的我们,如何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如何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这就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事情了。

团队复制,我们可复制的也只是各式系统而已,然而更重要的是团队精神如何建立!

阿里巴巴的马云曾说过:任何企业和个人可以复制阿里巴巴的操作模式,但无法复制的是阿里人所经历过的苦难。

所以,要想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要先组织一个好的团队。好的团队决不是随随便便凑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而是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按照必备的条件,经过严格的挑选而组织起来的精干的团队。所以,确定团队成员的特征,组织一个好的团队,乃是激发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和起点。

团队成员的特征主要应考虑忠诚、能力、积极地态度、多做一点点的精神、信心等方面。

组织一个好的团队后,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信任团队的所有其他成员,彼此之间要开诚布公,互相交心,做到心心相印,毫无保留。每个人都要与团队的成员紧密合作,直到整个团体都能紧密合作为止。

2、分析每一个成员完成工作的动机,研究他们的迫切需要,针对他们的动机和需要,付给他们应得的利益,在不

影响团队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让他们多得一点。

3、制订出明确的集会时间和地点,讨论计划,执行计划,否则就注定会失败。

4、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使整个团队像一台机器一样,有条不紊地的运转。

共同的价值观是团队行动的灵魂

团队精神是组织成功的要诀之一,它体现着组织的凝聚力,这种精神对于组织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真正在工作中发挥团队精神,为组织的团队建设出力。好的团队源于勤奋。敬业塑造团队精神。忠诚是团队持续前进的动力。

篇7:《物权法》学习之我见

《物权法》自XX年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物权法》第2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XX年,李某注册了一家公司,自任月球大使馆馆长,出售月球土地,颁发所有权证,很快就被工商部门取缔。月球土地是李某无法直接支配和排他的,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物,不受法律保护。

起草背景:在物权法通过之前,我国的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等法律对物权作了不少规定。但我国始终没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一些问题上无法可依,拆迁、土地承包、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意义: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与《合同法》共同构筑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财产权分为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三种。

物权法的作用:“定分止争”、“物尽其用”

关于“定分止争”。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鹜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贫盗不取。”其中所谓“名分”,就是“权利归属”。名分已定,解决纠纷就有了依据,社会才有正常的秩序。

关于物尽其用。通过明确权利人对物享有的权力和对物的保护,发挥物的作用,有利于鼓励人民创造财富,实现民富国强。孟德斯鸠认为:“政治法使人类获得自由;民法使人类获得财产。”

财产是人类生产、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财产经济关系。物权法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如征收补偿、拆迁规范、房屋买卖中的预告登记、物业管理中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自动续期等问题,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物权法也高度重视农民权益的保护,将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两项权利,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为物权,这就有力地保护了农民最基本的财产权利。物权法还规定了确认物权的规则,如规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小区各项设施产权的归属,实现了定分止争;物权法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为正确处理物权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物权法对于征收、征用的条件和程序以及补偿也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可见,物权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物权法》起草人之一王轶教授认为,《物权法》出台的真正意图是让私人财产在与商业利益、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得到合理、恰当的补偿。

物权法的颁布可以说是中国在走向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物权思想起源于罗马人,在17世纪被德国完善。18世纪英国首相威廉%26#8226;皮特的有句名言:“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在私人居所,不经允许,国王也不能进入。这与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是不一样。在西方国家,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圣经”,是公民、法人的权利宣言。在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有民法典,但中国至今没有。中国《民法通则》只有156条,但在2XX年前,法国《拿破仑法典》就有1000多页。今年三月份,《南风窗》杂志发表一篇文章,说物权法“不仅仅是权利保障法,它更是一部转变社会观念,重塑文化心理,再造政治文明的法律。”

二、物权法的主要内容

物权法共五编一个附则,共19章247条。从内容上分析,物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物权,就是所有权,另一部分是他物权。前者是物的归属法律关系问题,后一部分是物的利用法律关系问题,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总则——概括起来,有两个基本原则:物权法定原则和平等保护原则。

物权法定原则。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什么是物权,必须由法律来规定。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都不行,不能自行创设物权。比如公房的租赁权是不是物权,在拆迁中如何保护。也有的法学界人土认为知识产权也是物权。虽然在物权法中知识产权不是物权,但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可以作担保,在作担保时就是担保物权。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重点有两个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和动产交付制度。这两个制度贯穿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公示原则。

所有权——是物权体系中的核心性的权利类型。所有权的定义: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彻底支配物,并因此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总称,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如何理解这四种权利。处分权是所有权四项权能中的核心权能。

关于所有权的内容主要有:

1、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五章)、2、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六章)、3、相邻关系(第七章)、4、共有(第八章)。

5、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九章)

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一章)、建设用地使用权(第十二章)、宅基地使用权(第十三章)、地役权(第十四章)。同时,在第十章“一般规定”中,还规定了自然资源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捕捞权等用益物权的权利和义务。

土地承包经营权——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等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但这种转让是有条件的,经发包人同意,受让方是从事农业经营的。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目前,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我们国家存在两种土地所有权形态:土地国家所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集体土地需要征收为国家所有后才能出让。在物权法起草过程中,对集体土地征收问题,专家组也提出集体土地直接出让,由农民直接获得土地收益,但最后没有被采纳。

建设用地使用权——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居住用地70年,建设用地50年,教育、科技等50年,商业、旅游、娱乐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宅基地使用权——主要是农村人口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的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备的权利。只是4条,比较简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是无偿的,因而宅基地具备集体经济组织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但现在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现在有一些城市人口也到农村买宅基地建房。我们淮北这一现象也很突出。物权法对转让的说法是: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有关规定,这种转让是不合法的,产权部门也是不登记的。物权法在担保物权一章中还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抵押。根据我的理解,这也是保护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的必要措施。

担保物权——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到期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包括三种权利:抵押权(第十六章)、质权(第十七章)、留置权(第十八章)。

占有——是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有的专家说它实际上不是一种民事权利,也不是一种物权,而是属于一种单纯的事实。

在一般法律意义上,占有有两种: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比如租赁人对租赁物的占有,留置权人对留置物的占有,就是有权占有。小偷偷的物品,就是无权占有,当然这种行为还受治安处罚法和刑法的约束。

无权占有,又分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物权法的占有就指无权占有。因为有权占有前面的条款已作了规定。善意占有人和恶意占有人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比如,张三从李四处借了一个自行车,张三后来去世了。但张三的儿子不知道车是李四的,就作为遗产继承。这就是善意占有。李四后来要求返还,并要求支付磨损费。因为是善意占有,张三的儿子要返还,但不需支付磨损费。但恶意占有,就要支付磨损费。如果丢失、损坏,恶意占有还要承担赔偿责任。因损坏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要支付给权利人,不够的,恶意占有要赔偿,而善意占有不需赔偿。

篇8:初中英语学习之我见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 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对学习何等重要, 所以要想学好英语, 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 就容易坚持下去。

二、巧记单词

一般人认为记单词难记, 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法, 记单词就容易的多了。下面介绍几种单词记忆的方法:

1. 利用构词法记单词

(1) 派生, 即单词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例如:happy-unhappy (加前缀) -happiness (加后缀) , agree-disagree (加前缀) 。 (2) 合成, 即由两个或更多个词合成一个词。例如:wood (木) -cut (刻) —wood cut (木刻) , foot (足) -ball (球) —football (足球) 。 (3) 转化, 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个词类。例如:water (n.) 水-water (v.) 浇水, circle (n.) 圆-circle (v.) 圈住, well (adv.) 好-well (n.) 井。

2. 比较记忆法

把同义词或形似词放在一起, 加以区别、说明来掌握单词的方法。记忆的过程是一组词, 一对对单词同时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可以记住单词拼写的同时, 还掌握了词与词的区别和各自特殊的用法, 于是将平时极易混淆的单词清楚的区分开。例如:quite (adv.) 相当——quiet (adj.) 安静;affect (v.) 影响, 假装——effect (n.) 结果, 影响;dessert (n.) 甜食——desert (n.) 沙漠。

3. 同类记忆法

将同类词收集在一起, 同时记忆。注意是同类词而不是同义词。例如:

球类:basketball, soccer, volleyball, table, tennis, baseball;

天气:rainy, windy, cloudy, sunny;

这样, 将同类词放在一起记忆, 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 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 效率大大提高了。

另外利用谐音法、联想法等, 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且记单词还要利用零碎时间“常”看而不是“长”看。

三、听写结合

学英语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 刚开始听不懂话, 都是先从听开始模仿说话, 我们学英语也需要从听入手, 寻找一切可以听英语的机会。听录音, 多听听各种各样人的发音, 男女老少, 节奏快的慢的你都应该接触到。听力时一定要听到能模仿录音正确的念出来, 最好能听写结合, 练习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当然, 听写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需要多次听与写互相促进、交替前进才能完成。

四、坚持读背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阅读可以使我们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词汇和语法, 又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开拓我们的视野, 要精、泛结合。读背英语是产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读得越多, 背得越多语感就越强, 便越想多读多背, 这种良性循环会使我们在轻松、享受的心情中学习英语, 更重要的是在背文章的过程中, 各种句型结构以及习惯用法随之深刻的印在脑子中。将语法、句型放到文章和段落中记忆远远胜过单纯的背诵语法规则。何况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坚持每天抽一定时间背优美词句或短文, 当词句积累到一定程度, “说”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这样英语水平定然提高了, 因此坚持“读”、“背”不可缺。

五、勤学苦练

要勤学苦练。学英语没有捷径可走, 要真正掌握英语, 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非下苦工夫不可。每天都要给英语学习留一定的时间, 或复习词汇, 或整理语法, 或翻翻英语词典, 或练练听力, 或读些优美词句, 或写篇文章等。

六、坚持不懈

英语学习及取得进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尤其是当你努力了而成绩不理想时, 一定要坚持再坚持, 相信成功就在前方不远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和付出, 一定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毕竟是No pains, no gains。

上一篇:德意志形态读后感下一篇:尊干爱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