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2024-04-18

教学评价的定义与分类(精选8篇)

篇1:教学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评定和测量,就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过程。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教学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是评价学生,二是教学评价。)

(1)依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类

诊断性评价,是为辨别和寻找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以及了解学生在认识、情意和能力方面的水平、情况而进行的评估。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它是在学习形成阶段进行的掌握学习情况的一种措施。

终结性评价,是为给学生学习做一个结论。它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2)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分类

相对性评价,是一种相对标准的评价,它是以评价对象群体整体水平为参照系数,有评价对象的集体情况来确定评价的标准。

绝对性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以一种客观的,标准化的目标为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形式。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个体的自身状况作为参照系数,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学生个人的某种侧面相互进行比较的教学评价方式。

篇2:教学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不管是在教师招聘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教学评价这个知识点都是一个高频考点,并且主要是做客观题考察,作为考生需要理解教学评价;接下来中公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这一块知识点。

一、教学评价的定义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点拨:各位考生需要注意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还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在判断题中经常考查到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结果的价值判断,这种说法应该错误的。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功能:①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②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③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功能:①改进学生的学习;②为学生的学习定步;③强化学生的学习;④给教师提供反馈。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功能:①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②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③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④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⑤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点拨:诊断性评价强调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如入学考试、摸底考试,在初中开学时,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对所有的初一新生进行语数外等主科的摸底考试体现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在教学中为改进学生学习而进行评价,如课堂提问、课堂测验,在数学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体现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强调教学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一个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三年的初中生涯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中考。

(二)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绝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3.个体内差异评价

这种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点拨:相对性评价强调和常模进行比较,与他人进行比较,强调的是所处的相对位置,如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考试以及特岗教师考试都属于相对性评价,因为主要是看排名;而绝对性评价强调和目标进行比较,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等,主要是看是否达到合格分数线;而个体内差异评价强调和自己比,既强调纵向比较,过去和现在比较,如小明这次语文考试比上次考试多了10分;也强调横向比较,不同方面的比较,如小强的语文成绩比数学成绩好,一般常说的学生偏科体现的就是个体内差异评价。

(三)根据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1.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是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2.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也就是自我评价,指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

篇3:艺术衍生品的定义与分类

艺术衍生品是指在艺术家授权后基于原作的要素和特点, 经过再创作、再设计和加工, 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并且可供大众消费的艺术商品的统称。这种艺术与商品结合产物既有艺术价值也有使用价值, 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传统艺术衍生品主要是将艺术家作品的元素与特点印在生活用品上, 或者是将原作进行限量版画的复制。这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使得艺术走进日常、更大众化。

艺术衍生品市场作为一个文化产业, 在国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 全世界艺术衍生品的产品开发做的最好的是美国和法国。其中, 亚洲走在行业前端的是日本与韩国。很多设计师和艺术家能够广为世界人民了解, 很大部分原因都在其艺术衍生品的成熟推广有关。比如奈良美智的梦游娃娃和其衍生品, 迷糊可爱神游的样子深入人心风靡全球。 (如图1)

相对于西方国家, 我国艺术衍生品市场实际上还处于一个比较初期的阶段, 同时存在着机遇和风险。直到2012年文化部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艺术衍生品和复制品交易总额仅占整个艺术品市场份额的10%。这就是说我国的艺术品消费、旅游和文化产业都可以为艺术衍生品提供大量的发展空间。而且人们的消费观念, 生活方式不断改变, 对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周春芽的桃花和绿狗等艺术衍生品的成功案例, 也证明了当前艺术衍生品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但是由于我国相关制度和法律建设并不完善, 缺乏相关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监管体制, 原生艺术品的拥有者, 还有艺术家本人, 管理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无法受到充分的保护, 增加了商业的风险。第二个状况是, 我国现在艺术衍生品的销售渠道还非常单一, 主要依附与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线下的实体营销。而对于线上营销、电商等渠道的利用还处于实验阶段。这在信息日新月异的当下实属巨大局限。不仅如此, 当下国内的艺术衍生品还存在生产交易链条尚未完全接通, 产品开发水平简单低下, 对附加值估计过高, 缺乏投资和保障等等各种状况。

基于这种现状, 想要推动艺术衍生品行业的发展, 针对对艺术衍生品的研究和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在对一个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伊始, 首先是要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对其进行重新的定义和分类, 然后才能有条理和有针对性的展开深入研究与开发。不仅如此, 对于艺术衍生品的重新定义和分类还有利于行业新规范和新秩序的建立, 有利教育界学科建设和改革, 有利于保护艺术家、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权利。下文将对艺术衍生品的重新定义和分类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重新定义艺术衍生品的分类

艺术类衍生品的分类标准很多, 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 分成各种类型。本文以艺术衍生品形态将其分为静态与动态两方面, 下文中将对其进行分别详细的阐述。

由于时代进步, 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 传统的艺术衍生品概念, 已经不能概括当下的情形。很多诸如旅游纪念品、动漫衍生品、服装和饰品等都逐渐涉及到对艺术品原作的再创作。另一方面, 艺术衍生品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将艺术家的原作进行再设计和应用, 而是逐步深入到对本土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当中去挖掘。譬如, 很多出土的文物本身亦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 但却不是私人可以随意享有的。大量的精品只能被隔绝在博物馆内, 很难走进人们的生活, 也很难对普罗大众起到审美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 人们日渐不能满足对于艺术衍生品的单纯购买和享有, 开始参与到品鉴、设计和制作当中来。这种充满艺术气息的体验活动, 也发展成为一种“动态的衍生品”。因此, 笔者认为, 艺术衍生品可以按照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进行重新定义

(一) 静态艺术衍生品

所谓静态艺术衍生品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狭义的艺术衍生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来阐述。

1. 同领域衍生品

同领域衍生品指的是属于同一个领域的艺术衍生品。比如说同样属于架上艺术, 同样属于平面绘画艺术, 或者视觉传达方面的广告艺术等。无论是表达方式、表达形式都与原作有着较高的相似处, 又具有自己新的特点, 让观赏者看到作品后的第一联想能想到原作品, 但是又能看出来并不是同一作者创作。对于原作来说, 这类艺术衍生品虽然属于新的艺术作品, 但是创作灵感与创作基础都来源于原作品, 所以归根属于艺术衍生品的范畴。同样的, 这类艺术衍生品与原作品有着一样的局限性:数量不多, 价格不菲, 不能批量生产, 属于艺术衍生品中的异类。比如毕加索对莫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进行的再创作就属于这类艺术衍生品。 (如图2)

2. 复制品衍生品

复制品衍生品如字面意思一样, 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原作品进行复制的艺术衍生品。比如针对原作所印刷的限量版画, 摄影作品的限量翻印以及知名形象玩偶或者雕塑摆件的限量发行 (如图3) 等。但是这里特别强调, 这里的复制衍生品指的是通过正规途径有着艺术授权的开发, 与未经过许可的抄袭仿冒品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合法为推广原作品而进行的生产, 而另一种, 则属于违法行为。所以, 复制衍生品本身是在不伤害原作者的利益同时, 降低门槛, 让更多人能享受艺术的熏陶, 也能够激发了原作者的创作热情, 是一种积极的正面导向。

3. 日用品衍生品

日用品衍生品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艺术衍生品的一般形态。它是将已授权的艺术品原作的元素设计到日常生活用品中来。包括餐具、文具、服装等, 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这类艺术衍生品本身就具有其实用功能, 在结合了原作的代表性元素和符号之后, 又提升了其艺术附加值, 更使得艺术贴近日常生活,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支持。这类衍生品也必须得到作者的授权, 但是其发行量一般不会受到限制, 价格也更加亲民。小到手机壳, 大到家具、公共雕塑和建筑都可以成为艺术衍生品的载体。 (如图4、5)

(二) 动态艺术衍生品

1. 艺术行为衍生品

艺术行为衍生品就是通过人们的装扮、表演等行为过程表现出原作的要素。在当今越来越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下, 静态的表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生活和审美需求。所以在行为艺术领域和其他跟人的行为的领域, 只要跟原作有着一样的元素, 让观众看到衍生品后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原作的情况下, 这就是一种艺术衍生品。例如下面一组对世界名画的装扮和模仿, 已经不是单纯的cosplay (角色扮演) 那么简单。里面对于原作精准的由2维到3维真人的还原, 人物的神情的揣摩和表演, 服装及道具的制作, 还有光线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 每一给过程和环节都堪称是一件新的艺术品。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艺术行为, 并且也属于原作的衍生。 (如图5)

2. 艺术体验衍生品

艺术体验衍生品是指艺术授权商在得到艺术家授权后, 让普通民众也能参与到其衍生品的制作和再设计中来, 动手去感受艺术衍生品的创作过程。这种重在体验和学习过程的活动, 成为民众零距离体验艺术的一种方式和美术馆对民众进行艺术公共教育的新形式。例如上海当代美术馆, 每月都会针对不同的展览设计许多公共教育的项目, 让民众参与设计和制作与展览内容相关的艺术衍生品。例如2014年三月上海当代艺术馆针对草间弥生的展览开展的一系列艺术体验活动。

“Mo CA校园工作坊——草间弥生之艺术风格”。 (如图7)

还有一类注重体验的艺术衍生品, 并不是由当代艺术所衍生出来的, 而是针对经典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出来的文化活动。比如, 体验扎染, 学习造纸, 烧纸陶器, 制香品香等等。这类艺术体验活动日渐成为民众的一种新的消费形式, 也是当地艺术衍生品能做出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艺术家们深入挖掘和开发。

三、结语

艺术衍生品的定义和分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往静态的将作品符号印刷在日用品上或者简单复制限量版画, 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形式, 载体的形式也多样化起来。传统的衍生品项目得到了进一步多样化的发展, 而且还逐步形成了许多行为、体验式的艺术衍生品制作、设计活动。艺术, 正在以其微妙的形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摘要:由于时代进步, 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 传统的艺术衍生品概念, 已经不能概括当下的情形。艺术衍生品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将艺术家的原作进行再设计和应用, 而是逐步深入到对本土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当中去挖掘。另一方面, 人们日渐不能满足对于艺术衍生品的单纯购买和享有, 开始参与到品鉴、设计和制作当中来。这种充满艺术气息的体验活动, 也发展成为一种新形态的衍生品”。

关键词:艺术衍生品,定义,分类

参考文献

[1]萧易.《古蜀国旁白》[M],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5年10月.

[2]郑德坤.《四川古代文化史》[M],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04年6月.

[3]王路静.关于消费时代中艺术衍生品的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12年。

[4]王方敏.衍生的力量—从艺术品到衍生品[D], 汕头大学, 2011年.

篇4:浅谈汉、日、英句型的定义与分类

一、句型的定义

句型,在日语中被称为“文型”,英语中被称为“sentence pattern”。虽然汉语、日语、英语中都定义众多,但至今都没有对句型达成一个确切唯一的定义。

1.汉语句型

汉语句型,即根据组成句子的语词的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划分的句子结构类型。汉语对于句型定义的侧重点偏向于句子的结构方面。

2.日语句型

文の構成上の類型。個々の具体的な文表現から抽出した各種の文の形式を文例によって組織的に示すもの。(《大辞泉》小学館,1995)

文が、どのような要素を、どういう順に組み合わせて成立しているのかをいくつかの類に分けて記述したとき、その一つ一つの類型やその記述を文型とよぶ。したがって、文法の記述の方法が異なれば、それによって文型の概念も異なったものとなるために、統一的な定義は存在しない。(《日本大百科全書》小学館,1994)

由于日语是黏着语,日语句型主要为固定句式的表达,因此日语句型的定义被具体化到每一个句型表现中。

3.英语句型

所谓英语句型,是就英语句子的构成成分进行研究——根据英语语法规定应包含哪些句子成分、它们各由哪类词语担任以及它们的安排情况——区别开来的各种句子类型。可见英语句型的定义侧重于句子成分与句子结构与词性分析上。

4.汉日英对句型定义的异同

这三种语言对于句型解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三种语言的语系不同所导致的。汉语、英语为独立语,因此对于句型的定义偏向于抽象的大框架结构和对句子成分的分析;而日语为黏着语,因此对于句型的定义依赖于对具体词语、固定表达的分析。

二、句型的分类

句子的分类,根据语气分类有疑问句、命令句、祈使句、陈述句,根据结构分类有单句,复句等。而句型与句子不同,由于汉、中、日对于句型的定义都没有明确,且侧重点不同,因此句型分类也都没有定论,以下列举汉、日、英比较普遍接受的几种句型分类。

1.汉语句型分类

陈昌来先生认为汉语句型着重强调的是结构,从结构角度的分类,更具实用性,也是句子语法分析的必然结果和目的。句型作为语法术语应是句子的结构类型。一切与句法结构无关的因素都不应影响句型的划分。

汉语按结构分类,句型分为单句、复句两类,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主谓句又可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谓语句三类等。

2.日语句型分类

《日本语基本文型》一书中将日语句型分为三种:表现文型、语用法文型、构造文型。

陈岩先生在《新编日语句型》序中指出,日语的句型可大分为三种一种:为结构句型,即由主语、修饰语、谓语的相互关系分成单句与复句;再一种是功能句型,即按表达功能分为叙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命令句等;第三种为搭配句型,即由名词、助动词动词、副词及它们的各种复合形的习惯搭配构成的句型。

在对日语句型的分类中,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书、把日语句型称为“惯用型”,这是不妥当的。日语中惯用型类似于中国的俗语、谚语。而目前市面上的许多日语教材把惯用型等同于日语的表现句型进行编写,會造成日语学习者对日语惯用型含义理解不清,应该将惯用型的中日含义规范划一起来,还原惯用型本来的含义。

3.英语句型分类

英语的句型分类最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是五种基本句型。这五种句型与动词种类密切相联,所以也叫做动词句型。这五种句型是:①S+V;②S+V+P;③S+V+O;④S+V+o+O;⑤S+V+O+C(说明:S=逻辑主语、V=动词、P=表语、o=间接宾语、O=直接宾语、C=宾语O的补足语)。英语的各种句子形式,可以看作是这五种基本句型或其变式,或其扩大、组合、省略、倒装。

4.汉、日、英句型分类的异同

如上所述,汉语、英语句型的分类方法主要是结构句型的分类,而日语主要是表现方式的分类方法。这可能还是日语属于黏着语,而汉语、英语属于独立语,所以偏重于结构上的分类。汉语的分类偏重于研究其语法,文化等意义,而日语、英语偏重推广、教学,这也许是句型分类的目的不同,日语、英语的目的侧重于教学,汉语侧重于研究,或者是由于语料的原因。

三、总结

汉、英、日各自对与句型的定义目前都还没有一个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从目前众多的说法中,可以发现这三种语言对句型定义的侧重点不同,汉、英对句型的定义偏向于抽象的大框架结构,对句子成分的分析;日语对句型的定义依赖于对具体词语、固定表达的分析。这三种语言对句型的分类也各不相同,汉语、英语句型的分类方法主要是结构句型的分类,而日语主要是表现方式的分类方法。这些不同都与它们所属语系的不同和句型分类的目的有关。

参考文献:

[1]陈昌来.试谈句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秦礼君.论日语惯用型的定义及条目选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4).

篇5:包装机械的定义与分类

一、标准定义

国家标准GB/T4122.2-1996《包装术语•机械》中包装机械的定义是:“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装过程的机器,包装过程包括成型、充填、裹包等主要包装工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前后工序,以及清洗、干燥、杀菌、贴标、捆扎、集装和拆卸等前后包装工序,转送、选别等其他辅助工序。”

二、包装机械的分类

1、按包装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分类

(1)全自动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是自动供送包装材料和内装物,并能自动完成其它包装工序的机器。

(2)半自动包装机。半自动包装机是由人工供送包装材料和内装物,但能自动完成其它包装工序的机器。

2、按包装产品的类型分类。

(1)专用包装机。专用包装机是专门用于包装某一种产品的机器。

(2)多用包装机。多用包装机是通过调整或更换有关工作部件,可以包装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机器。

(3)通用包装机。通用包装机是在指定范围内适用于包装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产品的机器。

3、按包装机械的功能分类。

包装机械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充填机械、灌装机械、裹包机械、封口机械、贴标机械、清洗机械、干燥机械、杀菌机械、捆扎机械、集装机械、多功能包装机械、包装材料制造机械、包装容器制造机械,以及完成其它包装作业的辅助包装机械。我国国家标准采用的就是这种分类方法。

4、包装生产线。

由数台包装机和其它辅助设备联成的能完成一系列包装作业的生产线,即包装生产线。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22/SC4 1984年提出的《包装机械的概念、体系表、分类(及索引)》国际标准草案中的包装机械分类情况如下:

图表1 包装机械的分类

篇6:电子商务定义与分类

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是老生常谈。但从我们创办《电子商务世界》以来,有不少读者问过我们这样的问题,所以,值此第七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开幕之际,也来谈谈我们对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电子商务是什么?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目的是通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因此,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网络是人类社会劳动、生活、学习的新工具,它通过影响人类通信与交往方式,间接地对传统经济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产生影响,直到渗透、改造、重塑传统经济的运行模式,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标准与增值方式。因此,电子商务是一个泛社会化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从基础应用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而广之、最终实现普遍应用的发展过程。

电子商务革新了传统经济活动的运作手段。因此,电子商务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别可分为两大类别:第一,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第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通过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的.经营活动。

实际上,第一大类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销售和购买,第二种是企业之间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得到服务。第二大类模式也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企业与个人消费者通过网络进行产品销售和购买,第二种是企业与个人消费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得到服务。

这样,电子商务就可以分为四类,即:第一类,企业与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的产品经营活动;第二类,企业与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的服务经营活动;第三类,企业与个人消费者通过网络实施的产品经营活动;第四类,企业与个人消费者通过网络实施的服务经营活动。

举例来说,新浪等门户网站分别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新闻、邮件、广告、短信、游戏等服务活动,通过第二类和第四类电子商务活动获得经济收入;阿里巴巴网站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产品销售和采购等商机信息服务,从事的是第二类电子商务活动;易趣网主要是为个人消费者提供拍卖等商机信息服务,从事的是第四类电子商务活动;卓越网主要是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图书、光盘等产品,从事的是第三类电子商务活动;神州数码公司通过“e-brige”网站为代理商提供IT产品,从事的是第一类电子商务活动;联众网站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娱乐服务,从事的是第四类电子商务活动;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在线银行通过网络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从事的是第二、第四类电子商务活动。

篇7:教学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出某一文化体系的文化特征和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美国学者苏尔在建立其文化地理学体系中就明确地提出了野文化景观冶概念,其核心论点就在于强调景观的文化属性。①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文化景观概念纳入到叶世界遗产名录②中,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一般有三个类型:一是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园林和公园等设施,经常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有联系;二是有机进化的景观,包括残遗物(或化石)景观和持续性景观。三是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多列入叶世界遗产名录曳。于城市文化景观往往是人类精神对自然的加工,是人类社会组织制度、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载体,在公民社会中其主旨是追忆、展示和传承本土文化,强调其公共性、艺术性与民主性。可以说,城市公共文化景观不但是城市的内在基因,也是外在的文化名片与重要旅游资源。

篇8: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定义研究

信息技术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然而,由于信息技术服务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业态,是信息技术与服务的结合,其既具有传统服务的特征,又具有信息技术的独特特征,业界对其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也一直没有对信息技术服务有明确的定义和分类,这给开展行业统计、市场管理、政策制定等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服务相关定义和范畴的研究,结合《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的研究过程,阐明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的研究思路,并提出信息技术服务的分类和定义。

2 研究背景

2.1 信息技术服务定义

国内外对于信息技术服务鲜有明确的定义,比较常用的是IT服务领域的最佳实践ITIL Version 3.0提出的IT服务定义,即“由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向一个或多个客户提供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并支持客户的业务流程。信息技术服务由人员、流程和技术组合而成,应该在服务级别协议中定义”。

2.2 信息技术服务相关分类

在我国最新修订的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首次将信息技术服务划分为一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该大类由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以及数字内容服务和呼叫中心服务等其他信息技术服务等种类构成[1]。

在联合国《产品总分类》(CPC2.0)中,信息技术服务属于“部门83其他专业、技术和业务服务”的“831管理咨询和管理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由信息技术咨询和支持服务、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服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托管和供应服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网络管理服务等类别构成。

此外,在联合国《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V4.0)、《服务贸易总协定(WTO)分类表条目和CPC说明》等文献中,也有对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的分类。

3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原则与思路

3.1 分类原则

本文从信息技术服务需方和信息技术服务供方两个对应维度,以解决信息技术服务需求为准则,按照信息技术服务的基本特征、服务提供内容,从信息技术服务供方角度对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分类和界定,并遵从以下原则:

(1)国内外相结合原则

分类应覆盖国内现有的信息技术服务形态,同时也要同国外(欧盟、WTO等)相关分类协调。

(2)开放性原则

信息技术服务的业务形态及业务模式日新月异,本分类的结构设计在各类都预留有“其他类”的空间,为新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形态及模式分类留有扩充的余地。

(3)应用灵活性原则

针对不同的用途,如统计、资质评审等,可通过对本分类的合并、剪裁,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4)前瞻性原则

本分类标准不仅能够覆盖现有的服务形态和服务模式,还要较好地反映该行业未来可能的服务形态和服务模式。

3.2 分类思路

(1)明确界定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内容和范围

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为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服务、借助信息技术来提供各种业务的服务两方面的内容,其关注点是对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而技术支撑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统。一般来讲,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人员、信息流程、信息处理方法等;另外,按照国际标准ISO/IEC 15288《系统和软件工程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定义,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概念、开发、生产、使用、支持、退役六个阶段。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和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对信息技术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

(2)提供适宜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态和模式划分粒度

当前,国内外针对产业相关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产品法和产业法。其中,产品法即依据产品有关数据,划分产业产品群,其优点在于将非产业产品排除在外,划分细致较明确,这类分类方法的典型代表是联合国《产品总分类》(CPC);产业法从制定战略和政策的大范围考虑问题,对某一产业部门进行整体描述,不考虑产业内部微观层次上的产品变化,操作性比较强,是一种宏观的、近似的方法,这种分类方法的典型代表包括我国的GB/T 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联合国《所有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等。本文从信息技术服务供方角度出发,按照信息技术服务的基本特征、当前信息技术服务的主流业态和模式,力求做到分类对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的全面覆盖,并且能够对各种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进行明确说明。因此,参照联合国《产品总分类》这样的产品法的分类粒度(细粒度)对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分类,既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也可以为产业规划、产业链细分等的相关研究提供分类方法和数据支持。

4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及定义

4.1 分类内容

信息技术服务供方从业务角度出发产生了八项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包括咨询服务、设计与开发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运行维护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运营服务、呼叫中心服务、数字内容服务。这八类信息技术服务在包含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全部要素的同时,也涵盖了系统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全部六个阶段如图1。

图1中,八类信息技术服务业务与信息技术服务需求的基本对应关系如下:

(1)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人员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向需方提供的管理或技术咨询评估服务。具体包括:信息化规划、信息系统设计、信息技术管理咨询、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测试评估认证、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2],覆盖了信息系统全部生命周期过程,以及管理体系、人员、技术支撑等要素。

(2)设计与开发服务:受需方委托以承接外包的方式提供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等服务,含信息技术硬件产品设计、软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等[2]。此类服务主要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和生产过程。

(3)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缆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的服务,包括基础环境集成实施服务、硬件集成实施服务、软件集成实施服务、安全集成实施服务、系统集成实施管理等服务[2]。此类服务主要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生产、使用等阶段,也针对于信息资源要素。

(4)运行维护服务: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及安全等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该分类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基础环境运维、软件运维、硬件运维、安全运维、运维管理等[2]。不包括硬件和软件产品保修期内的支持服务。此类服务主要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使用阶段和信息资源要素。

(5)运营服务:根据需方的需求提供租用软件应用系统、业务支撑平台、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等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服务。主要包括: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呼叫中心服务等[2]。此类服务主要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使用阶段和信息资源要素。

(6)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向需方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存储等服务。包括:数据加工处理、存储服务、数字内容加工处理等服务[2]。此类服务主要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使用阶段和信息资源要素。

(7)呼叫中心服务: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利用与公用电话网或因特网连接的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经过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等建立信息库,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因特网等公众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有关该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咨询、信息咨询和数据查询等服务[2]。此类服务覆盖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使用、支持等阶段,以及管理体系、人员、技术支撑等要素。

(8)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内容的加工处理,即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信息内容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并整合应用的服务。包括: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地理信息加工处理等[2]。此类服务涵盖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全阶段。

4.2 分类结构

根据前述内容,按照信息技术服务的分类内容,可将各类信息技术服务细分为三级结构如图2。

4.3 信息技术服务定义

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服务业态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信息技术服务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新的应用模式不断涌现(物联网、云计算、XaaS等),但无论其形态和模式如何变化,均未影响信息技术服务的内涵,即“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提供的服务”或“以信息技术为提供服务的驱动”。此外,无论现有国内外现有的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分类如何不同,其彼此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关系,将他们进行归纳后,即可形成信息技术服务的外延,信息技术服务是“面向信息技术的服务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等服务形态和模式的总和”。鉴于此,我们给出信息技术服务的概念,即“供方为需方提供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的服务,以及供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供支持需方业务活动的服务”[2]。

5 结语

在对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的研究过程中,其研究成果不断地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如自2010年起,《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行标报批稿内容应用于《软件产业统计制度》;该标准内容还被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采纳,这标志着信息技术服务第一次被列为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此外,该标准国家标准报批稿内容还被财政部《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修订版)》采纳。目前,国家标准GB/T29264-2012《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已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13年6月1日起实施。《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标准界定了信息技术服务的范围,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提供了依据,为产业发展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撑。

摘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定义和分类,基于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阐明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的原则与思路,提出我国信息技术服务的分类和定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服务,分类,定义,标准

参考文献

[1]汲凤翔,方宽,杨小刚,等.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