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反思

2024-04-11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反思

我于11月19日参加了区级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也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反思与体验:

本节课是必修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生信息鉴别与评价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提问引导法和任务探究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案例的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中掌握鉴别信息真伪的方法,提升评价信息价值大小的能力。

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好的方面有:

1.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目标能够很好的达成。

通过视频导课让学生意识到了信息鉴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诈骗短信”引发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信息的来源鉴别信息的真伪;“非洲卖鞋”和“通知”让学生明白评价信息的价值大小还要参考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这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从三个方面对信息真伪和价值大小进行鉴别。

实战演练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和实际应用能力。期中“网友见面”主要针对学生比较敏感的也比较常见的网络交友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又爱又恨的朋友圈”着重让学生体会由于没有一定的信息鉴别意识,自己的不自觉的行为可能会给网络环境和自身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法律意识。从实际的教学来看,重难点的突破都很好的实现了。

2.师生互动交流有效,课堂气氛活跃。

在每一个任务的探讨和交流中,学生的参与度都比较高,讨论激烈,各小组能够很好的对下发的任务和老师的提问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全班15各小组中除了两组外其余小组都积极做了发言,并第二组和第三组发言两次以上,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好的。其中第九组在“网友见面”案例中补充了其他小组的发言,观点鲜明,非常实用有效,说明学生有在积极思考,倾听。

3.多种媒体类型的引入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得教学变得灵活,学生参与度高,真正让学生有所获。

本节课是一节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了不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我精心选择了案例和媒体呈现类型,从最初的选材到最终的定稿案例更换了至少四次,导课就改了三次,视频由原来的四个减少到2个,视频导课很快吸引了学生,进入了新课的情境,最后一个视频汇总了常见的信息陷阱,增加了学生的防范经验,图片和ppt 的呈现方式也注重学生的感官,包括任务探究案例和实战演练的Word,也添加了图片和文本效果,让学生感觉新颖,不枯燥。

4.任务探究问题的设置合理有效,使得学生的探究有明确的方向。

每一个探究任务我都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比如导课的问题“妈妈为什么会上当?”让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就会自己体会到信息的复杂多变,鉴别能力非常重要。“朋友圈”给出引导问题“小王这样做有没有不妥之处?”,“是什么影响了他的判断?”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使得探究学习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5.板书的设计新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信息技术课学生的关注点在电脑屏幕,如果板书吸引到学生,就没有意义,由于这节课讲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对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不能拒之门外又不能全盘吸收,那么我就想到了安全卫士,可以帮我们过滤不良信息,可以很好让学生记住本节课的重要性,盾牌的设计的确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足之处:

1)课堂评价的方式不够多元化,只是采取了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和小组,应该增加小组的自评和互评就更好了。

本节课小组讨论比较多,可以很好的看到学生的参与度,应该给小组下发评价表,之前做过,这次没有用,有点遗憾,如果能够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方式的肯定,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2)针对学生的观点可适当延伸拓展。

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提到“点赞”“增加人气”这一说法,当时由于时间关系,知识草草带过,没有延伸探究,其实可以拓展下此类做大的不妥之处,更好的为案例的主题服务,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老师都会关注到。

3)由于紧张,刚开始上课的几分钟的时候没有完全进入状态。

通过这次授课,使我深深的意识课没有最好的,只有尽力把它上好,要想上好一节了离不开自己的精心钻研和设计,更离不开大家的集体智慧。一个好的课程一定要在设计上下功夫,要了解自己的学科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反复揣摩,不仅如此还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来充实和指导自己的实践授课,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

篇2:《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反思

在信息时代,电视,手机、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媒体每时每刻都在向我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当我们需要获取信息时,面临的问题往往不是信息的多少,而是如何在各类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的信息中鉴别和评价信息,而信息的纷繁复杂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能力,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通过案例教学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案例,然后在我的引导下得到一些辨别信息的方法,最后让同学们举出亲身经历或者听说过的一些例子,大家再共同讨论,总结出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方法。

篇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概况

标题:《新媒体时代,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使用教材及章节:《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章第三节

教学分析与设计思路:为使学生对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及信息活动特征形成更深刻的体验,进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鉴别与评价,笔者选择了曾一度在各视频网站、社交网站及手机网络媒体被“刷爆屏”的典型案例——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作为素材。通过课前播放并使学生了解其从“引发轰动、点击量破亿”到播出不久遭“封杀”的事实,引起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冲突,再让学生带着冲突与疑问,分组完成4个不同的分析与操作任务。在任务的设计上既紧抓新媒体时代下信息及信息活动的鲜明特征,又有针对性地分别突出了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四个主要维度: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让学生逐步从思考、分析与操作中形成新的认知与情感态度。

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效果

1. 知识铺垫

教师首先出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即“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并与学生共同列举日常使用新媒体的行为,共同探讨新媒体的特征。

这一环节开宗明义,使学生在学习前期就明确新媒体定义、明确新媒体时代下的常见信息、信息活动及其特征。

2. 案例导入

教师与学生回顾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重温其发布当天获得的网络效应及不久即被封杀的情况,介绍该视频发布后产生的“拥柴派”和“砍柴派”两大意见阵营。提出问题:你会加入其中哪一派?

学生由此产生认知及情感冲突,产生参与后续学习及活动的愿望。

3. 学习活动

教师为学习小组发放任务包(含任务卡、素材包、作业卡、经验卡),小组合作完成材料的观摩与阅读、问题的思辨与实践,并将分析讨论和操作实践的结果填在作业卡中。

任务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从文字材料中寻找蛛丝马迹,获得必须访问权威来源NASA官网的线索,进而找到碳密度图并下载后进行比对,以验证柴静的观点。

这一过程学生可能需要借助翻译软件理解相关信息,同时还需要完成图片下载等操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随即引导学生交流寻求信息来源的经验并填写经验卡,如国际新闻可以看CNN、BBC,国内新闻可以看各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历史知识可以查找维基百科,科学信息可以咨询果壳网等权威专家。设计该任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时,从信息源头辨别其真伪的意识和能力。

任务二:公婆各有理,谁说服了你

面对同一具有公众影响力的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并形成持有这些观点或意见的一类群体。这在具备个性化与社群化特征的新媒体信息活动中尤为常见。在该任务中,学生就“是否学习国际经验”这一争论查找相关的讨论群(博客、微博、论坛或贴吧等),统计其被阅读的次数、被参与讨论的次数,并分析有哪些不同声音,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辩证思考。通过该任务,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角色的不同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取向不同,任何时候都不应被动地听从或消极地参与朋友圈、贴吧或网络舆论群体发布的偏激信息,不轻易为“意见领袖”所“绑架”,而应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甚至实践调查得出客观的结论。

任务三:让信息技术说话

新媒体信息都是以数字化的形态存在的。它们可能是来自信息源的第一手资料,也可能是被加工处理过的二手资料。本任务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信息技术,根据面对的信息内容或特征,获取其原始信息并进行加工与再表达,进而通过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在该任务中,学生通过获取“北京PM2.5来源”的相关数值信息,运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并将所得图表与材料中的图表进行比较,以验证其准确性。该任务启发了学生在判别数字信息的准确性时,应善于将课堂学习的信息技术工具与方法学以致用。

任务四:新新益善

即时性既是新媒体的特征,又是其一大优势,而信息推送更是目前许多网络媒体或手机媒体具备的功能。该任务让学生查找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并关注其发布时间,查找、浏览并推荐能及时推送有关雾霾最新信息的微信公众号。该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在获取信息时关注信息的发布时间、更新时间,以及根据信息需求关注具有信息推送功能的媒体。

针对各任务,不同小组分享各自完成的作业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分享鉴别与评价信息的经验,同时完成经验卡。

教学反思

媒介素养是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21世纪技能”之一。身处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并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让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与工作。本课例有以下特点。

1. 紧扣课标。四个任务以及对应经验卡的设计实质上分别指向了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四个维度: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与时效性。通过相应的问题思辨与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亲历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各个维度。在日常的信息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判别通常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的,因此本课自始至终都围绕一个案例“穹顶之下”,从多方信息、各种渠道、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答案。

2. 时代感强。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教学伊始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已形成了共识,随后又分别在各个任务中有所体现。如任务三,面对同一信息,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并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形成相应的意见群体,这里新媒体信息的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特征显而易见。在各个任务中出现的是有代表性的多种新媒体形态,如互联网、讨论群、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给学生提供了参与信息活动的真实体验。

篇4:《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实践;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性强,因此该学科的教学评价也具备一些独有的特点。一方面,信息技术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软件操作步骤的含义并可熟练推导,死记硬背式的学习难以扎实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应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应突出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法

从大的范围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前置性、过程性、终结性评价三个类型。其中前置性评价实施于教学活动之前,主要目的在于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情况,一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过程性评价兼顾目标与过程,是一种全面性的评价,包括学习动机等关乎学习的多种因素,评价过程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开放性强,是目前较为推崇的一种评价模式,有形成性评价等多种形式;终结性评价顾名思义指的是对教与学质量的结论性评价,一般采用笔试+上机测试或是信息技术考试的模式。

从小的范围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法常用的有笔试测评、模块考试测评、作业式评价、电子档案式评价:笔试测评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评价方法,即给出试卷、学生笔试、教师判分批改,由于评价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便于大范围实施,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应用极为广泛,然而这种方式仍存留有应试教育痕迹,无法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甚至容易误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通过笔试,因此目前不被推崇;模块考试测评是上机考试,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选题并自动评分,能够较好的考核学生操作能力,且考核结果反馈快,便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但缺点在于对硬件水平要求较高,需更新维护数据库,而且同样无法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业式评价即是对学生作业、作品进行的评价,通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模式,能够评价学生的态度、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和保持,但缺点在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以保证客观公正,评价标准难以制定,容易受学生代做、教师个人因素等影响产生一定的评价偏差;电子档案式评价是建立每个学生信息技术作品的电子档案,对其进行交流和评价,由于评价周期较长评价结果更为真实准确,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热情等均有裨益,但耗费精力较大,评价成本高于其它评价方法。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基于上述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应做好以下工作,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有效。

1.关注个体差异

作为学习和评价的主体,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时因个人家庭环境、性格爱好等因素影响而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个人状况的不同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以尊重、鼓励为主,辅以指点和引导,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不同起点、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有所得。另外,对于同一作品的设计思路及风格不应过于限定,应肯定、鼓励学生的创新,加以适当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2.关注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不应局限于学生或教师,应充分发挥参与学习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结合使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灵活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评价方式,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另外,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以保证评价内容、方式、标准等因素的客观、全面、公平。

3.关注方式多样化

评价方式不应局限于现有的模式,应灵活采用小组讨论、主题活动、完成评价表等方式来丰富评价手段;评价语言也不应局限于常用的夸奖、赞许,还应兼具引导等作用;不局限于评价结果、学生成绩,还要关注评价过程和学生的道德品质、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个性因素、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内容;不局限于书面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开放性的形成性评价。

4.关注学生成长

评价的目的在于服务于教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素质型人才,因此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根本目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保证评价的客观、公平,评价眼光应随学生成长而发展,评价标准的选择要合理且分出层次,并重视评价的价值导向作用,例如给予“创意小达人”等荣誉封号,帮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中,每种评价方式均有其优点和不足,教师应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教学评价促进教与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靖.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解决策略[J],信息教研周刊,2012.09.

[2]税真洪.论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

[3]乐清 林美荣.初中信息技带课堂教学评价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2.06.

篇5: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

2、掌握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方法;

3、掌握信息的价值取向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搜索和分析,掌握对搜索的信息进行正确的鉴别与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增长学生生活的阅历,以及在网络上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2、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方法 难点:

1、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

2、能采用合适的方法途径获取信息

3、能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以及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保存。会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现在同学们具有了一定的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再加上前面两节课的巩固,因此搜索信息的速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对于正处于高中时期的大家对因特网很感兴趣,这为我们本

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网络大家可以浏览大量信息,它们都是正确可用的信息吗?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我们想搜索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却花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都搜不到,这和网络中的大量无用信息有必然联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而我们想要的并非浑水摸鱼,而是能有效率地从茫茫信息大海中获得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二)新课讲授

展示目标:2.3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师用课件展示,并在黑板上板书,要求学生自读教材预习本节课内容)

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进行交流。

近期,家住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中坦村的18岁大学新生徐玉玉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导致呼吸心脏骤停最终去世。

19日下午4点30分许,她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由于前一天接到的教育部门电话是真的,所以当时他们并没有怀疑这则电话的真伪。

师:组织学生阅读。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并完成任务。

师生交流:(1)玉玉从哪里获得“领助学金”的信息?这个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老师的引导:(有公章吗?有地址吗?打电话有人接吗?可以找到该公司吗?)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 来源:170手机号

真实性:真为难辨,信息的发布没有经过审核,率选,真实性低 判别依据:来源机构没有权威性

(2)玉玉之前一天得到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教育局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老师的引导:(从侧面了解,不失偏颇,旁观者清 同样例子多)真实性:比较高 判别依据:权威机构

(3)如果你是玉玉你会如何鉴别这个陌生男子所说的是真是假?或者你会怎么做?

老师的引导:(坚决不透露银行密码和身份证号码,看看其他同学怎么做,直接去教育部门咨询或者打教育部门电话咨询)与同类信息比较

师:汇总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与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①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②信息的来源是否来自权威部门;③逻辑推理;④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 ⑤实地考证.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彼此交流讨论后再得出结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任务二:请同学们阅读以下四条新闻,选出你最关心的一条。

1、据天气预报明天西安有小雨

2、国家规定端午节放三天假

3、明天商场大减价,全场5折

4、瘦身宝典:八大享受型减肥习惯揭秘

师:请三个学生发表意见,(各关心的信息不一样)引出:互联网上信息虽多,但我们最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得出结论,我们还可以从信息的价值取向来评价和筛选信息。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一个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信息,他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于他来说才是有价值的。任务三:请同学们阅读以下内容。

天气预报要降温,我们会多穿些衣服,社会福利院会为老人们送去保暖设备,医院会加强感冒门诊的工作人员,消防部门会提醒人们注意使用石油气、各种取暖设备的安全,御寒衣物和饮食商家会因生意兴旺而兴奋不已,农民会为田地里的庄稼做好保暖措施„„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上述的人们会有这些不同的反应吗? 生:因为不同的人关心的方面不一样所以会有不同的反应。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信息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这个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各不相同,社会角色的多样性也就决定着信息价值的多样性。这个就是从信息的价值取向来判断信息。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信息的真伪判断和时效判断是一起进行的.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天气预报,股市行情,招聘信息等我们在获取这类信息时,通过判定其时效来确定该信息的价值。

学生自学:

判断信息的时效性的方法可以归结为:

(1)对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渐进式的事实,应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来判断时效性;

(3)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它可以通过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和来源的办法加以弥补。(三)课堂作业

1、听到明天有暴雨的天气预报后,住在城里的小A愁眉苦脸的,可住在农村的小B可开心了,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

2、听小文说神州行、神州大众卡有充值赠送,小李赶紧去买了一张,谁知却没有。他埋怨小文骗他,小文却说没骗他。到底怎么回事?

3、很多论坛里会有这样的帖子“xxx牌子的数码相机低价出售,8成新,功能如何如何好,有意者请跟帖或者致电xxxxxxx联系”,如果你刚好有意购买,你会如何去判断和鉴别这则信息的真伪?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再次巩固新知识点。(四)小结: 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过程主要参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补充。设计意图:强化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2.3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一、鉴别信息的主要方法:

篇6: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教案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从教材结构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对信息的价值判断归纳为“真实”、“有用”,为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价值判断,即“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强调的是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定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社会角色,所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只有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强调的是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时效性,这是信息的真正价值所在。

三、教学目标

1、能鉴别与评价信息,并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2、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五、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演示]《刘德华之死》——《法制明星》报第一版头条赫赫写着《刘德华被枪杀》!文中写道,“昨天夜里,刘德华在香港九龙外环玉桥下遭到蒙面杀手的枪击,刘德华及众保镖不幸身亡。

师:这条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 生:假的? 师:你通过什么得出这是一个虚假信息?

生: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得知刘德华现在依然健在。案例学习,问题驱动

六、多媒体教室七、一、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信息)进来了;灰尘和苍蝇(虚假信息)也进来了

二、新课 案例分析与交流分享

[课件演示]』(1)课本P31面李明上网中奖实例。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仔细阅读课本实例并对问题进行分析。

1.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信息?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为什么? 李明收到航空邮件获得中奖信息。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有公章吗?有地址吗?打电话有人接吗?可以找到该公司吗?)2.该中奖信息本身有没有可疑之处?

逻辑推理(免费上网?中奖?两者的关系?150元可以从奖金里面扣?)3.李明问银行,银行提供的信息(可能是国际诈骗)是否可靠?

可靠。多渠道、从侧面了解(不失偏颇,旁观者清)4.为什么公安机关下的结论(这是一起国际诈骗事件)可信?

信息来自权威部门(通过权威部门考证)

5.除了公安机关跟踪调查,还有什么可以辨别该中奖信息的真伪吗?

与同类信息比较(等看别人寄钱后看有没有奖金寄来,或看朋友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

6.李明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等资料,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不要这样做,原因:怕别有居心的人利用,冒名诽谤„„

案例一:虚假短信。从来源上分析信息的真伪

短信“庆国庆,贺中秋,中国移动推出:“我眼中的中秋”短信征集活动。凡是把此短信发给10个不同的号码,既获得50元话费,详情咨询10086。”同学们根据短信中所提示的信息鉴定上述短信是否可信。案例二: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课件展示』:盗版猖獗(不同社会角色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市民—公民义务;个人用户—省钱;单位用户—公司形象和保障;软件销售商—利益和名誉受损。

天气预报。进行分析,加深对信息的价值取向性的理解。案例三:(1)接到通知(2)手机卡活动。关于信息的时效性

『课件展示』:(1)关于组织参加“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的通知 ——参赛选手的报名截至日期为9月15日,各市要严格按要求填写报名表。

(2)昨天小李听小文说国庆期间神州行、神州大众卡有充值赠送,小李赶紧去买了一张,谁知却没有。他埋怨小文骗他,小文却说没骗他。到底怎么回事? 总结:分析和判断信息的真伪可通过信息来源、价值取向、时效性 1.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2.信息的来源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3.逻辑推理;4.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5.实地考证。

1)在网络上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2)在网上,不要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如需要给出,一定要征询父母意见。3)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4)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不是真的

练习(20分):结合前一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完成活动计划表,并制作一个简单的PPT,首尾各一张,中间内容至少两张(3人一组)

演示制作PPT简单操作

巡视,指导,学生说明,点评(10)

活动册作业(5、6分钟)

板书设计:

篇7:《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参考教案3

一、教材分析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信息技术基础》(粤教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及其特征,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也能对信息进行初步的鉴别与评价,但还未上升到理论高度,还未形成自觉意识。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掌握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方法,提升其信息素养,使之更好地在信息社会生存。

三、教学目标1、2、能鉴别和评价信息,并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五、教学方法

案例学习、问题驱动、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一)步步设疑、层层引导、激发兴趣 复习:请同学们回答信息都有哪些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思考:从网络或其它途径获得信息后,是不是就可“拿来主义”直接使用呢?为什么?

(不能,因为信息具有真伪性,所以我们要对信息进行鉴别。)应当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

/ 5

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进行。

(二)案例学习、问题驱动、提升素养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案例:课本31页“来自国外的免费陷阱” 讨论交流:

①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的信息?这个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②李明到银行进行咨询,银行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③“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弄清事实真相”这一做法是鉴别信息的方法之一,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④评价“李明在网站登记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的行为。

⑤列举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曾经碰过的类似的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小结:

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查看信息的来源,判断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

②逻辑推理、查阅、调查的方法,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构成信息的要素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③信息的来源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④与同类信息比较; ⑤实地考证。

看到“中奖类”信息,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是“馅饼”而是“陷阱”。而且同学们在上网的时候,不要随便在网上登记自己的真实信息,以防被别人利用。但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必须登记真实信息,如考研网上报名。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信息具有价值相对性,对于同一个信息,每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讨论交流:

作为学生的你们,最关心哪些信息,其它的信息哪些人会关注? ①山东省2009年学业水平考试新举措

/ 5

②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③国家土地价格将上调50% ④央行将调低存款利率 ⑤2009年高考最新动态 解析:

学生最关心①、⑤;关心②的是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的孩子的家人;关心③的是购房户、房地产开发商;关心④的是储户、贷款人,他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小结:

一个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信息,他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于他来说是有价值的。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通知类信息、天气预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判断信息时效性的方法如下: ①对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在第一时间力做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体育赛事结果、灾难事故的发生、各类通知等。

②渐进式的事实,应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来判断时效性。如体育赛事的进行情况、灾难事故处理的情况等。

③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它可以通过说明自己得到信息最新时间和来源的办法加以弥补。如事故调查原因等,飞机失事,借助黑匣子来分析失事原因。

(三)课堂总结

信息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人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湮没。因此对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辨证分析,通过价值判断,剔除糟粕,然后,对有用信息进行深层挖掘,寻找其中隐含的价值和意义,来满足需求。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参照如下几方面来进行:

①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②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③信息是否可用

/ 5

④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⑤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 ⑥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四)当堂达标

1、某同学想知道 “地球自转方向”,通过网上搜索查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判断哪种结果正确。(A)A、看查找的是否是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B、依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的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C、看网站界面设计的是否美观,界面设计的好的数据比较准确。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2、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B)

A.正确

B.错误

3、能力提升(2008年高考基本能力47题)

政府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假如你是某市物价部门的负责人,针对市自来水公司提交的水价调整方案.组织一次价格听证会。作为听证会的组织者,你应邀请哪些方面的人员参加听证会并分别说明理由。(至少3个方面)

答案: 供方代表:

①自来水公司代表,介绍调价方案并接受质询。需方代表:

①市民代表,调价影响其生活,提出质疑。②企业代表,提价将影响其经济效益。

③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代表了市民和公众的利益。第三方代表:

①媒体记者服道会情,增加透明度。②专家学者,对其技术性问题进行质疑。

/ 5

③法律工作者,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质疑。

(五)课堂反思

通过这个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方法。提高了能力,但还需进一步在生活、学习中学以致用,形成自觉意识,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篇8: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反思

与其他课程相比, 信息技术课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 课程的学习任务具有开放性特点。其他学科的评价可以通过试卷等方法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评定, 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外, 还要兼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要根据实际情况, 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 在操作上难度更大。

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 在评价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评价对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中, 评价可以起到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应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的时候, 要强调其对教学的激励、诊断促进作用, 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尽可能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 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找到努力方向。在呈现评价结果时, 不要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 要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 教师也要通过评价来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 好的方面要保持, 不理想的方面要进行反思, 找到改进的方式,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提高评价效果,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和质量, 在评价中要避免单一化,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 也可以是其他人员。要充分考虑和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 并且最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客观的、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中, 学生可以通过介绍、评价本人或本组的研究进程、创作思路、作品优缺点等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 达到认识上的深化, 进而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不仅如此,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生的互评可以以叙述自己观点、介绍自己的设计 (修改、研究) 思路为主。既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接纳他人的观点, 进行自我反思, 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欣赏他人, 肯定他人的长处。学生通过互评, 可以开阔思路, 提高鉴别和欣赏的水平, 增强自信心, 通过他评和评他有力地促进自我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 教师虽然减少了相应的评价工作量, 但却达到了更好的评价效果;另一方面,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观察, 对于一项学习研究课题, 允许有不同的结论, 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评价标准, 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同时, 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更为明显, 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强烈, 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 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

一方面, 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 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 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 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和鼓励。

四、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 避免简单化和教条化

篇9:《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反思

关键词:智力;信息技术;教学

【分类号】G633.67

一、引言

现代多元化的智力概念就是将智力开发作为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将其融入某一环境中,智力的开发具有多元化和发散性,智力开发过程就是一个再培训的过程。这一概念给我们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被当成技术保障

由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电脑的软件使用,程序编程等方面有着较为全面的知识和专业能力。一些学校就将他们作为自己单位电脑技术的负责人,学校一旦出现一些电脑或者网络方面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就被叫去,从事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还有就是其他课程的教师要代表学校外出讲课,一些学校都给他们配备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作为课件修改的技术保障。这些工作占用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真正投入到教学中时间少之又少,我们会发现一个怪现象,一般信息技术教师都很忙,但是忙的都不是与教学有关的事。

(二)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一些学校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地方还是以向着高考看齐,只有是高考分数大的科目,就是教学的重点,一旦没有涉及到高考内容,课程就在教学安排中占到很小的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在高考中也没有什么比重,因此在教学课时的安排方面也是很少的,在教学过程中。

(三)教学手段单一

手段和方式的单一对学习效果的提升没有很好的作用和意义。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网络信息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在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为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传统教学的更新。由于这种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很多知识点不能达到很好的理解效果,更加谈不上融合贯通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反思

(一)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具有多元化的智力

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具有某一个方面的智力,可能在另一个方面就没有相应的智力支持。其实,高中生已经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了,他们具有很强的逻辑、发散、创新等思维。信息技术的教学需要有这些思维和能力作为基础和依托,在电脑软件、程序编制,网络应用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具有了很强的智力基础。所以一些学生将自己归为不擅长信息技术是没有道理了,只是他们逃避学习的借口,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教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些程序编程、电脑软件的时候,对着那些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失去兴趣,提出了自己不擅长信息技术的说法。

这时候教师需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存在问题,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枯燥、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研究性教学就是一种比较合适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在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课程的学习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引入这种教学方式有着研究意义。探究式的学习有着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步骤,例如:课题提出,收集资料,进行解答,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例如,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有关于EXCEL公式编辑的教学内容,由于高中生在数学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加上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首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然后布置给学生关于班级期末总成绩、平均成绩、不及格同学的标注等研究课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探究相关公式的形式,设计出最为简单明了的公式形式。这种研究性的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思维等方面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多元化的智力发展。

(二)成为信息技术方面的“权威”

权威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他们对于某一问题的思考,一般人只能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应用,帮助自己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然而权威是可以将某一个行业领域的应用情况抽象成一些理论知识,总结一般性的结论和观点。例如,物理学家牛顿被苹果砸一下之后,他就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一般人在被苹果砸一下之后,只会想今天真倒霉,不会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总结中相应的理论和观点。多元化的智力在信息技术中需要将现实生活与计算机网络世界相联系,可以将两者之间利用计算机语言等进行联系,这些都是需要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进而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容。因此对于高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引导主要现实社会与信息世界的关联度,进而实现学生对于相关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分析原因,探索解决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将这种思路变成计算机的语言或者程序加以实现,这实际上是一种数学建模、计算机编程的过程。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是基础,应用是关键,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在什么时候应用这些技术,还有就是在一些计算机程序不相适应的时候,需要调整相应的解决方案,学生一旦可以融會贯通之后,多元化的智力开发才能进一步显现自己的意义,也只有这个时候,学生也就成为现在信息技术的“权威”。

(三)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掌握多元化智力的平衡

基于多元化智力概念条件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需要更加注重对于多方面技能和知识的考核、评价。现在教学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是素质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由于信息技术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掌握,或者是擅长某一部分的技术,这是不符合多元化智力概念的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为了在某一个计算机竞争中拿到好成绩,对学生集中培训相关内容,这样对学生的整体能力提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这种跷跷板式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掌握好信息技术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平衡,使得学生全面的、多角度的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容,成为一个通晓大部分知识的通才,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最终的要求和目标。

四、结语

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是具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特征的,素质教学也就是针对社会的这一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技能提升,信息技术涉及的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的技术,符合现在多元化智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以及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智力需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掌握得更加全面、具体。

参考文献

篇10:《物质的鉴别》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新颖,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化,充分的体现新课标中STSE;

2、由“酒驾”检测导入课题,形式新颖,并贴近生活,紧扣主题,吸引学生;

3、课堂小组活动组织有序,中充实,学生训练有素;

4、问题情景创伤、科学合理,安排恰当自然;

5、整个教学过程设计非常清晰,从两种简单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鉴别使学生回忆物质的鉴别的定义、依据、原则和步骤。最后引入到学生的物质鉴别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很清楚学了什么,重点是什么;

6、板书的设计非常简练,能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

7、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掌控能力强;

8、把一些步骤,操作过程能以“口诀”的形式给学生总结出来,便于记忆这是值得肯定的;

不 足:

1、复习课容量太大,学生落实的不是很理想;

2、教学目标太泛,应该细化,让学生一看就非常清楚;

3、小组活动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太少;

4小组展示形式单一,应该充分利用一些电教资源,如:展台,电子白板等;

5、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严谨,尤其在公开课中,说话太随便;

6、讲完课后没有回顾目标的习惯,也就是说没有把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7、化学复习课一定要追求“落实”;不能只重形式;

8、重难点把握不够,有些地方讲的太深,比如:离子反应方程式这是初中阶段不会。

改进方法: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了解考试动向,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2、教学目标应该细化,同时课后一定要带领学生回顾教学目标;

3、复习课,要落在“实”上,注重学生的“练”;

4、坚持练“三笔字”,投手作图。

5、注重课例研究。

6、勤于动笔,把教学中的得与失写下来,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要坚持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等,充分的利用个人博客等网络资源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

篇11: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运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际例子、具体模型、动画演示、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构建具体而有序的空间想象,使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空间概念。效果挺好,但在课堂中如何更好的控制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与小组讨论、汇报、评价的关系,有待地一步提高。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突出直观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演示法。利用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一些难以观测、难以想象的过程模拟式地展现出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形象生动。二是情境法。通过切合实际地创设一些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案例式使每个知识点能自然地导入引伸,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与老师协同学习,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水到渠成地实现意义的建构。

教学评价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密度。

篇12:《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通过动手操作,欣赏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成长在集体中的幸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责任感。

3.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4.适当使用多媒体,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做到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树立处处为集体争光的思想。

5.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后进生,给予适当帮助,使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篇1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反思

一、评价要具体,体现操作性

[课堂实录1]

教师将学生分成1、2、3、4组,然后每组有学生答对问题就在黑板上给小组加一分,用画五角星的形式。但一节课下来,给人的印象,似乎老师总是在忙于画五角星,学生小组活动时一团糟,纪律也不好。

[分析]

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但小组活动时很难控制,稍不注意学生就乱哄哄的。那么案例中分小组后为什么会出现不好的状况呢?因为学生的性格差异,小组中没有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没有主动参与。以量化的方式呈现活动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僵化、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因此怀疑、质疑教师的不公平,这就违背了我们评价的初衷。这说明不宜脱离英语环境过于依赖量化评价教学。

[反思]

建议教师在小组竞赛活动中,进行评价时注意:同一小组评价方式无论多么有趣,如果占用时间太长,或过于频繁,学生都会厌烦。所以教师应不断变换评价方式,今天爬楼梯,明天用颜色分组,后天用任务展示,再让学生用互动式语言描述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方式的评价中获得新鲜感、愉快感,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评价要灵活,体现多样性

[课堂实录2]

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词汇课上,一个男生看着教师出示的单词图片说“tiger”,声音响亮,发音准确。教师马上向他竖起两个大拇指,并向全班学生说:“Good,Good,very good!”课堂上马上响起了整齐又响亮的鼓掌声。全班学生对这位同学说:“Good,Good,very good!”这样的评价课堂上出现了十几次。

[分析]

以上现象,教师们应该都习以为常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学英语课堂掀起一种学生齐声表扬之风,一堂课下来,有不下十余次这样的表扬。开始时,学生们兴致勃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声音由高到低,掌声也渐渐稀落。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千篇一律、机械的表扬方式开始厌倦,感到乏味。因此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便消失了,被评价的学生也感受不到表扬的喜悦了。

[反思]

评价语言应该丰富化。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话语中不知不觉地了解英语。因此教师应用丰富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尽量使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如:“Wonderful!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受学习的喜悦。

三、评价要慎用,体现原则性

[课堂实录3]

一位年轻教师上课时拿着各色彩旗,衣服上黏着形状各异的小贴画,口袋里装着一大把小玩意,随时准备发给能准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的情绪显然被奖品激活了,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但因为机会和奖品数量有限,不可能每人都如愿以偿,所以学生的情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得意,有沮丧,有欢呼,有叹息……

[分析]

提倡教师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不等于滥用表扬鼓励,以免给学生造成误导,要掌握好分寸,过度的表扬鼓励会使表扬贬值。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物质刺激手段,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就会得到小礼品的“回报”。这样做也许在最初阶段能引发学生的兴趣,鼓起他们的勇气,但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的“表扬疲劳”,甚至对表扬产生厌烦心理。

[反思]

教师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际能力,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重视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和积极性,这才是正确的评价导向。

篇14: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1. 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预设什么,怎样预设,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而预设,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既能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又能为评价提供依据。

语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语文学科的独特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立足字、词、句、篇,提升读、写、听、说能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可操作性强。

2. 教学内容设计的评价。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中介。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一堂课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其教学方法怎样设计,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一堂课如果没有一定容量的教学内容,那也将会是一堂空洞的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

教学内容确定后,更重要的是还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适当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厚,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水平选用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地舍取、重组或调整,使教材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一定不要生硬地照搬教学参考用书。教师要在重视学科知识学习和学科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语文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教学内容要开放,注意有限课堂与无限生活的沟通,处理好文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的关系。

3. 教学过程设计的评价。预设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先与文本对话,让自己的经历、经验与情感、与文本作者的经历、经验和情感有机融合。其次,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起点,站在学生年龄、心理的角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情感基础。最后,教学过程的预设要留下拓展的空间。如今的课堂是复杂的,是动态的,是有偶发性的。因此,预设方案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回味反思的时间。在内容的教学设计上可以是板块式的,这样才会开放、有弹性。每位教师只要“功在课前”,才能“成在课中”。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

1. 对教师行为的评价。教师在课前有没有对学生的“期待视界”进行拓宽,是否从学生实际认知起点出发;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顾及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全员互动;能否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有效的生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否平等,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语言是否丰富;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课中生成的各种资源能否机智地进行重组和利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如何;对课程开发程度合不合理;多媒体的利用情况;是否注重课内外结合等等,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都应该做出合理的评价。

2. 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又是学习的客体。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处于受教育的群体中,构成了多个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进行即时或历时评价。学生行为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所在。

一堂课是否精彩、是否成功,不是看教师的素质怎样,而是看学生在这节课中发展了多少,学生在这堂语文课中语言积累了多少,朗读水平有没有提高,语言形式有没有解读与运用等等。课堂是因学生生成而精彩的,课堂也因学生发展而成功。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互动,有效生成,深化拓展。

三、课堂教学反思的评价

1.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本堂课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策略的总结、教学艺术的记录等进行反思,对自己、对学生,也包括教学内容和相关课堂环节进行再思考。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更有效的实践性的自我学习。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可以从思所得、思所失、思所疑、思所难、思所创等方面进行反思。

2. 重建方案。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教师可以过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在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得失;也可以在他人评价中认识课堂教学的商讨之处。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教学方案进行重新建构,以提高自己的教材把握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这样,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毛毛虫结茧自缚是为了化蛹成蝶、翩翩起舞,美丽的蝴蝶装点着自然的美丽,是它经受一定痛苦后的轻松与喜悦。同样,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会不负众望,根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沃土,真心实意为学生,凝心聚力求发展。

上一篇:居委会介绍信下一篇:雪融化了是春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