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整合研究初探

2022-09-11

1 引言

在传统形式的教育中, 教师是主要的教学源, 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信息化教育中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 他们的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并将最终被培养成为具有处理信息能力的, 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强知识管理即利用知识管理技术, 配置、汇集、投资、开发信息化的资源库, 构建知识管理系统, 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 尽可能的把知识有效的传送给学习者。另一方面需要采用信息化教学评价即采用适应信息化教育需要的,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面向过程”特点的新型教学评价。笔者在学习中发现这两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知识与学习, 进而提升个人素质, 组织智慧, 同时两者又具有各自独立的特征, 存在着许多互补借鉴之处和整合发展的可能性。本文从阐述知识管理、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整合概念的界定入手, 就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整合发展的可能性作了论述, 并就两者应如何进行整合这一前瞻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构想。

2 知识管理、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整合的概念的界定

2.1 知识管理的定义

Wiig在19997年提出:知识管理是指组织有系统、明确地对其知识 (Knowledge Asset) 进行充分地探索 (Explore) 与运用 (Exploict) , 以提升组织内相关工作的绩效。[4]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提出: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 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 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

祝智庭教授认为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就是运用技术工具和程序处理来数字化存储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智慧, 并通过网络使得整个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传播、共享和访问。[2]

知识管理的定义还很多, 目前人们对于知识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 但在信息化教育中我们对知识管理都认同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1) 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在合适的时候将合适的内容分发到合适的教师/学生手中, 通过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协同工作与互动, 达到教与学最优化。

(2) 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关注的学习资源十分广泛, 然而这些资源的跨度是很大的, 有一流的精品, 也有纯粹的垃圾。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选择资源便是知识管理的任务。

(3) 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目前, 知识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随手可得的主流软硬件工具, 结合使用其他方便的辅助小工具。例如微软O f f i c e、M S Outlook、Lotus Notes与ICQ、MSN等常用软件, 以及概念地图、心智地图、网络日志weblog和维基百科wiki等辅助小工具。硬件有手机、笔记型计算机、P D A等个人数字工具。

(4) 在信息化教育中, 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 不可能指望任何人适时地提供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因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终身学习者, 知识管理将是一个必备的技能。同时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 所以说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 将成为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关键。

2.2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定义[3]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 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信息化教学评价指适应信息化教育需要的,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面向过程”特点的新型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学评价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炯然不同, 体现在:

(1)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侧重于学习结果, 而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 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 目的是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 信息化教学评价关注的学习资源不再是固定的教材与辅导材料, 在信息化教育中, 互联网介入学习过程, 使学习资源呈取之不竭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合学习目标的资源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是学生终身学习所要获得的必备能力之一。

(3) 信息化教学评价需要发展一些新的评价工具。这些评价工具包括:量规、学习契约、范例展示、电子学档、概念地图、评估表等。

(4) 信息化教学评价中学生不可能像传统教学评价指望教师适时对自己的学习提供评价。在信息化社会中, 自我评价将是一个必要的技能, 培养这种技能是信息化教育的目标之一。

2.3 整合的定义

“整合”是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于2000年10月2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

“整合”是将本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 (如: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 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整合强调各自特征和继承性, 在整合中双方并不完全丧失各自的特征。被整合的对象相互渗透, 协调一致, 构成一个整体, 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3 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整合发展的可能性

知识管理属于管理学科领域, 信息化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领域。他们虽然是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 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知识与学习, 进而提升个人素质, 组织智慧。他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征, 却更存在着许多互补借鉴之处和整合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 知识管理丰富了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内容;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 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 可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知识, 如事实、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等, 隐性知识指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 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但隐性知识是构成知识的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虽然比显性知识难发觉, 却是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源泉。知识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挖掘和传递人们脑海中的隐性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显性知识为基础构建的, 评价关注的也主要是显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然而忽视了有重要作用的隐性知识的评价。所以说在信息化教学评价中, 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显性知识的评价, 又要关注隐性知识的评价, 这样才能更好的基于表现和过程评价, 促使教师与学生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 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另一方面, 信息化教学评价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支持;目前, 信息化教学评价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为指导, 评价方式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是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目前评价还有了新的方式, 如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情感评价。所有这些将利于我们在教师与学生中要营造这样的氛围:教师与学生毫无保留地和别人共享自己的知识, 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充分的无障碍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探讨、辩论出知识的火花, 创造出新的知识, 而这就是知识管理中最有助于知识创新的氛围。

4 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整合的一些方法

整合是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 其结果使系统各要素实现整体协调、相互渗透, 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整合对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的信息化人才;实现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特别是网络学习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等等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进行整合呢?在此本人对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简单构想:

4.1 在公平的竞争环境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实现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前提条件

学校首先应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这种环境氛围下, 创建的学习型组织, 组织内的成员一方面会毫无保留地和别人共享自己的知识, 达到充分的无障碍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探讨、辩论出知识的火花, 创造出新的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内的成员能够更全面的评价自己及其他人, 实现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功能。

4.2 进一步挖掘工具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二者常用到的工具都有档案袋、概念地图、博客等, 我们应更好的掌握使用这些工具, 使他们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在使用这些工具中实现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整合, 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4.3 使知识管理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知识管理的工作成果成为我们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考核的内容之一

在信息化教学中, 评价是镶嵌在真实任务之中的, 评价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 是一个进行之中的、嵌入的过程, 是整个工作、学习的不可分的一部分[3] (如图1) 。我们也应该使知识管理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中的一部分, 使之成为一种持续的实践过程, 设想如果知识管理不与我们工作、学习中相结合, 谁会用额外的时间去做呢?因此, 我们应使知识管理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的一部分, 把知识管理的工作成果作为我们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考核的内容之一, 进一步推进知识管理与信息化评价整合。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不仅存在整合的可能性。他们两者进行正确的整合后, 以后无论对于我国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进一步发展, 还是对于知识管理的发展, 都将有一个巨大的提升。因而, 摆在我们当前任务就是:顺势推进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整合。

摘要:本文从阐述知识管理、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整合概念的界定入手, 就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评价整合发展的可能性作了论述, 并就两者应如何进行整合这一前瞻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构想。

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化教学评价,整合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 (上、下) 电化教育研究, 2001 (8、9) .

[2]  祝智庭.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 电化教育研究, 2002, 7.

[3]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9.

[4]  K.M.Wiig (1997) , “Roles of Knowl-edge-Based Systems in Suppor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ts Integrative Elements, New York:CRC Press.

上一篇:利用数轴进行化简题目的分类思考下一篇:由洛必达法则导出的函数可导性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