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管部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

2024-04-16

营管部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精选4篇)

篇1:营管部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

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

一、贷款卡发放核准行政许可项目操作规程(gc-xzxk-01)

(一)项目名称:贷款卡发放核准

(二)设立和执行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2.《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银发[1999]281号)。

(三)申请条件:

凡与金融机构发生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担保、授信等信贷业务且在武汉地区注册登记的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为借款人),应到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及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机构申领贷款卡。

(四)申请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登记证》正本复印件,并出示副本原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正本复印件,并出示副本原件; 3.《国税登记证》、《地税登记证》正本复印件,并出示副本原件;

4.《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并出示原件; 5.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身份证件、学历证明材料复印件;

6.企业最新《注册资本验资报告》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或有关注册资本来源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并出示原件;

7.《企业资本构成情况》表中各出资单位《代码证》复印件和各出资自然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8.企业对外投资情况证明材料(如被投资单位验资报告、(未验资的)被投资单位公司章程等),以及各被投资单位的《代码证》复印件;

9.上级公司(集团公司/母公司)的《代码证》复印件; 10.法人代表家庭企业各成员身份证件,以及家庭企业各成员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11.法人企业申请贷款卡前的上年度及最新的季度或半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各报表页须盖企业公章和财务负责人、制表人印章。(事业单位、非法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无须报送财务报表);

12.申请贷款卡经办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13.若委托他人申请贷款卡(编码)的,还另需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委托授权书》;

14.不具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除上款各文件外,还应提交上级法人出具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授权书。授权书中应包括:

1、同意下级分支机构办理贷款卡(编码);

2、承诺在下级机构无法偿还金融机构债务时承担还债责任等条款; 15.确需办理贷款卡(编码)的,应提交编制委员会关于批准该机构成立的批文的复印件、经上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的申请报告、金融机构信贷意向书以及本单位正式介绍信。

复印件一律采用A4纸并加盖借款人公章。

(五)许可程序: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及辖属支行受理、审查借款人的行政许可申请后,认为借款人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应当为借款人发放贷款卡。借款人在领取贷款卡的同时应设定其贷款卡密码。贷款卡经中国人民银行赋予贷款卡编码和借款人确认密码后即生效。

(六)收费依据与标准:不收费。

(七)承诺办理时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受理、审查借款人的行政许可申请后,认为借款人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为借款人发放贷款卡。

(八)审批主办单位及联系方式:

1.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地址:(1)武汉市汉口建设大道743号金融大厦一楼人行“一站式”服务大厅,联系电话027-85801500,85807063;(2)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武汉金融超市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服务窗口(江南工作站),联系电话:86659351转102。

2.中国人民银行蔡甸支行,地址:武汉市蔡甸区;联系电话:69842168;

中国人民银行江夏支行,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联系电话:87015361;

中国人民银行黄陂支行,地址:武汉市黄陂区,联系电话:61006737;

中国人民银行新洲支行,地址:武汉市新洲区,联系电话:89361010。

二、银行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发项目操作规程(gc-xzxk-02)

(一)项目名称:银行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发

(二)设立和执行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2.《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

(三)申请条件:

1.基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需要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下列存款人可以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级(含)以上军队、武警部队及分散执勤的支(分)队、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异地常设机构、外国驻华机构、个体工商户、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单位设立的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其他组织。

2.专用存款账户是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其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对下列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存款人可以申请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粮、棉、油收购资金、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保证金、信托基金、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单位银行卡备用金、住房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汇缴资金和业务支出资金、党、团、工会设在单位的组织机构经费、其他需要专项管理和使用的资金。收入汇缴资金和业务支出资金,是指基本存款账户存款人附属的非独立核算单位或派出机构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资金。因收入汇缴资金和业务支出资金开立的专用存款账户,应使用隶属单位的名称。

3.临时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有下列情况的,存款人可以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设立临时机构、异地临时经营活动、注册验资。

(四)申请材料:

1.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应出具的证明文件:企业法人,应出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非法人企业,应出具企业营业执照正本;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出具政府人事部门或编制委员会的批文或登记证书和财政部门同意其开户的证明;非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出具政府人事部门或编制委员会的批文或登记证书;军队、武警团级(含)以上单位以及分散执勤的支(分)队,应出具军队军级以上单位财务部门、武警总队财务部门的开户证明;社会团体,应出具社会团体登记证书,宗教组织还应出具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批文或证明;民办非企业组织,应出具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外地常设机构,应出具其驻在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批文;外国驻华机构,应出具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或证明;外资企业驻华代表处、办事处应出具国家登记机关颁发的登记证;个体工商户,应出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正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应出具其主管部门的批文或证明;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应出具其主管部门的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和批文;其他组织,应出具政府主管部门的批文或证明。本条中的存款人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纳税人的,还应出具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

2.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应出具的证明文件:(1)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规定的证明文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2)下列证明文件: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住房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应出具主管部门批文;财政预算外资金,应出具财政部门的证明;粮、棉、油收购资金,应出具主管部门批文;单位银行卡备用金,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银行卡章程的规定出具有关证明和资料;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应出具证券公司或证券管理部门的证明;期货交易保证金,应出具期货公司或期货管理部门的证明;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应出具其证明;收入汇缴资金和业务支出资金,应出具基本存款账户存款人有关的证明;党、团、工会设在单位的组织机构经费,应出具该单位或有关部门的批文或证明;其他按规定需要专项管理和使用的资金,应出具有关法规、规章或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

存款人以单位名称后加内设机构(部门)名称开立专用存款账户时,还应出具单位内设机构(部门)负责人的身份证件、单位授权该内设机构(部门)开户的授权书。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境内从事证券投资开立的人民币特殊账户和人民币结算资金账户纳入专用存款账户管理,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其开立人民币特殊账户时应出具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复文件,开立人民币结算资金账户时应出具证券管理部门的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

境外投资者依法受让境内不良债权开立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纳入专用存款账户管理,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境外投资者申请开立专用存款账户时应出具发展改革委、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其从事处置受让不良债权的有关文件。

3.存款人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应出具下列证明文件:临时机构,应出具其驻在地主管部门同意设立临时机构的批文;异地建筑施工及安装单位,应出具其营业执照正本或其隶属单位的营业执照正本,以及施工及安装地建设主管部门核发的许可证或建筑施工及安装合同;异地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出具其营业执照正本以及临时经营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批文;注册验资资金,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有关部门的批文。本条第二、三项还应出具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当建筑施工及安装单位以建筑施工及安装单位名称后加项目部名称开立临时存款账户时,还应出具建筑施工及安装单位项目部负责人的身份证件、建筑施工及安装单位授权该项目部开户的授权书。

存款人申请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时,可由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直接办理,也可授权他人办理。由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直接办理的,除出具相应的证明文件外,还应出具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件;授权他人办理的,除出具相应的证明文件外,还应出具其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授权书及其身份证件,以及被授权人的身份证件。

(五)许可程序:

1.存款人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预算单位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应先向银行机构提交开立账户的证明文件,并填制银行提供的开户申请书。

2.银行应对存款人的开户申请书填写的事项和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认真审查。开户申请书填写的事项齐全,符合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条件的,银行应将存款人的开户申请书、相关的证明文件和银行审核意见等开户资料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经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核准后办理开户手续。

3.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对银行报送的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的开户资料的合规性予以审核。符合开户条件的,予以核准,并相应颁发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临时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和专用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对于第一次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还应为存款人打印初始密码,由开户银行转交存款人。存款人可到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和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提交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使用密码查询其已经开立的所有银行结算账户的相关信息。不符合开户条件的,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应在开户申请书上签署意见,连同有关证明文件一并退回报送银行。

4.开户许可证记载下列事项:“开户许可证”字样、开户许可证编号、开户核准号、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账户管理专用章、核准日期、存款人名称、存款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姓名、开户银行名称、账户性质、账号。临时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除记载上述事项外,还应记载临时存款账户的有效期限。

开户许可证是记载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信息的有效证明,存款人应按本办法的规定使用,并妥善保管。

5.银行为存款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应与存款人签订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除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建立存款人预留签章卡片,并将签章式样和有关证明文件的原件或复印件留存归档。

(六)收费依据与标准:不收费。

(七)承诺办理时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受理、审查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的开户申请后,认为开户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开户条件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准;不符合法定开户条件的,在开户申请书上签署不予核准开户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八)审批主办单位及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

地址:武汉市汉口建设大道743号金融大厦一楼人行“一站式”服务大厅

电话:027-85808016 85777218

三、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操作规程(gc-xzxk-03)

(一)项目名称: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

(二)设立和执行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2.《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工作规程(暂行)》(银发[2005]89号)

(三)申请条件: 1.具有良好的信誉,较好的经营业绩,内控机制健全,资金结算渠道畅通,核算工具完备;

2.承诺获准代理后建立相应的代理支库业务机构和配备具有上岗资格的业务人员。代理支库年业务量达到一定笔数以上或年预算收入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代理行,必须设立国库科(股),专门办理国库业务;未达到的,必须设立国库专柜办理支库业务。代理行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和国库的相关管理规定,配备足够的人员。代理支库应当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应当按业务需要和内控制度要求确定;

3.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申请材料: 1.申请材料目录; 2.代理支库业务申请书;

3.机构的基本情况、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资金结算支持系统情况、上两年度发生的资金案件情况等;

4.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复印件; 5.申请机构有关人员情况简表;

6.上两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复印件; 7.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五)许可程序: 1.人民银行发布通知;

2.商业银行准备材料并提出申请; 3.人民银行受理申请; 4.人民银行审查申请材料;

5.人民银行作出准予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并向申请人颁发准予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6.收费依据与标准:不收费。

7.承诺的办理时间:适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8.审批主办单位及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 地址:武汉市汉口建设大道741号 电话:027-65615629

四、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资格认定操作规程(gc-xzxk-04)

(一)项目名称: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资格认定

(二)设立和执行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2.《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03]15号);

3.《关于明确地方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9]385号)。

(三)申请条件: 1.持有依法核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金融许可证》,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并年检合格;

2.资金实力雄厚,资产状况良好,申请前三年内无重大金融、财经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较好的经营业绩;

3.能够满足代理国库集中业务需要的经营网点规模; 4.具备先进的资金汇划清算系统,保证本行系统同城转账实时、异地转账两小时内到账;

5.具备先进的信息反馈系统,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所代理的财政支付业务信息;

6.能够保证资金汇划系统和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承担自身网络安全问题方面的有关责任;

7.内部管理规范,内控制度健全,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保密措施;

8.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申请材料:

1.财政国库集中代理银行申请书,主要包含机构设置、主管部门职责、人员配备、岗位责任、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汇划渠道等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说明;针对财政国库集中业务的特殊性,而制定的计算机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及联网通讯方案等配套措施;服务承诺等内容;

2.《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金融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各一份,复印件上需加盖单位公章;

3.前两个年度资产负债比例表和损益表复印件各一份; 4.金融监管部门、审计部门作出的最新监督检查报告和综合评价;

5.前两个年度资金支付结算方面案件发生及查处情况说明。

(五)许可程序

1.人民银行发出开展资格认定的通知; 2.商业银行准备材料并提出申请; 3.人民银行受理申请; 4.人民银行审查申请材料;

5.人民银行作出准予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并向申请人颁发准予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六)收费依据与标准:不收费。

(七)承诺的办理时间:适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八)审批主办单位及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营业管理部 地址:武汉市汉口建设大道741号 电话:027-65615629

篇2:营管部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

第一条 为依法规范律师执业行政许可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司法部《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申请律师执业,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律师执业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

除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可以申请兼职律师执业外,申请人应当专职律师执业。申请人只能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

第三条 享受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有关报名条件、考试合格优惠措施,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下列不同情形申请律师执业:

(一)2002年参加首次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B证的,其申请律师执业与法律职业资格证书A证持有者相同,不受地域限制;

(二)2002年以后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B证的,除已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申请执业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外,应当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区域内的律师事务所申请律师执业;

(三)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C证的,应当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区域内的律师事务所申请律师执业。

第四条 申请律师执业的人员,应当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并按照律师协会规定参加律师协会组织的实习、培训、考核活动,经所在地律师协会考核合格。

第五条 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向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司法局(以下简称市司法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律师执业登记表》;

(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律师资格证书;

(三)律师协会出具的申请人实习考核合格的证明材料;

(四)律师事务所与申请人的聘用合同;

(五)申请人的下列身份证明材料:

1.身份证,持本市行政辖区以外的身份证的,还需提交暂住证;

2.最高学历证书;

3.能专职律师执业的原单位批准辞职或者解除合同的文件、失业证、待业证、离退休证、城市街道和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无业证明等证明材料;

4.除离退休人员外,人事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或就业管理处的证明,;

5.除离退休人员外,申请人为中共党员的,提供由所在地律师行业党组织出具的组织关系已接转的证明材料,;

(六)二寸近期免冠彩色证件照一张;

(七)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 申请兼职律师执业,除提交本规程第五条第(一)、(二)、(三)、(四)、(六)项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

(二)最高学历证书;

(三)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职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证明;

(四)所在单位出具的同意其兼职律师执业的证明。

兼职律师执业人员应当在其单位所在地的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执业。

第七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申请材料的原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律师资格证书正副本、身份证、学历证、暂住证、失业证、待业证、离退休证等,可以提供复印件,但应当将原件提交受理机关审验。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详细、认真填写《律师执业登记表》,如实向司法行政机关反映真实情况。申请人应当在《律师执业登记表》“律师执业申请书”一栏中,提出详细申请,并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无“不得从事律师职业的情形”等作出承诺和声明。

第九条 市司法局应当认真、全面地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受理,并向申请人制发《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制发《行政许可补正材料通知书》,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人按要求补正的,予以受理,向申请人制发《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三)申请事项明显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者申请人拒绝补正、无法补正有关材料的,不予受理,并向申请人制发《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救济途径。

市司法局应当仔细核对申请人提交的复印件材料的原件,核对无误的,应当在复印件上签署“与原件核对无误”的意见,并由经办人签字或者加盖印章。

第十条 市司法局应当自决定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

在审查过程中,市司法局可以征求申请执业地的县级司法局的意见,征求意见的材料应当附在申报材料中。对于需要调查核实申请材料的有关情况的,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也可以指派二名以上持有行政执法证的工作人员或者委托县级司法局进行核查,核查的情况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附在申报材料中。

经审查,应当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出具审查意见,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司法厅。

第十一条 省司法厅应当自收到市司法局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十日内予以审核,作出是否准予执业的决定。

准予执业的,向申请人制发《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自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不准予执业的,向申请人制发《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在决定书中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救济途径。

第十二条 申请人在浙江省以外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律师资格证,应当先向省司法厅申请调取其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律师资格档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调档申请书》;

(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律师资格证);

(三)《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

申请人在浙江省以外已经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还应当向省司法厅申请调取其律师执业档案。

律师事务所派驻浙江省分所的律师申请执业,不需要申请调档。

第十三条 省司法厅在收到申请人调档申请材料后应当及时向有关省(区、市)司法厅(局)发函,调取申请人的资格档案和执业档案,并在收到申请人的档案后及时告知申请人。

申请人接到省司法厅档案到达通知后,可以按照本规程的规定,向所在地市司法局提交执业申请材料。

申请人申请调档期限不计算在行政许可审核办理期限内。

第十四条 申请特许律师执业所需的条件、应当提交的材料以及受理、考核、批准的程序等,依照国务院有关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律师变更执业机构,应当向拟变更的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市司法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律师变更执业机构申请表》;

(二)身份证,持本市行政辖区以外身份证的,还需提交暂住证;

(三)申请人与拟转入的律师事务所的聘用合同;

(四)党员律师组织关系已接转的证明;

(五)《律师执业证》;

(六)二寸近期免冠彩色证件照一张。

第十六条 申请人变更执业机构,应当与原律师事务所办理终止或解除合同手续,并办结业务、档案、财务等交接手续。

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或者派驻分所律师申请变更执业机构的,应当先办结负责人、合伙人或者派驻分所律师变更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七条 市司法局应当对变更申请和提交的材料出具审查意见,并连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司法厅审核。

省司法厅经过审核,对准予变更的,向申请人制发《准予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并为申请人换发律师执业证书;对不准予变更的,向申请人制发《不予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救济途径。

有关审查、核准、换证的程序和期限,按照申请律师执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第十八条 申请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将原律师执业证书上交原发证机关,按照新申请律师执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一)申请人从浙江省以外的省(区、市)律师事务所转到浙江省内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二)申请人由兼职律师转为专职律师,或者由专职律师转为兼职律师的;

(三)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法律援助律师转为专职律师或者兼职律师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不得申请变更执业机构:

(一)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间;

(二)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受到停业整顿处罚期限未满的,该所负责人、合伙人和对律师事务所受到停业整顿处罚负有直接责任的律师不得申请变更执业机构;

(三)律师事务所应当终止的,在完成清算、办理注销前,该所负责人、合伙人和对律师事务所被吊销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律师不得申请变更执业机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司法厅撤销原准予执业的行政许可决定:

(一)申请人以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准予执业决定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执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执业决定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律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在地的县级司法局应当收回其律师执业证,并逐级上交省司法厅注销:

(一)依法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

(二)准予执业的行政许可决定被撤销的;

(三)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四)本人不再从事律师执业,申请注销的;

(五)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解除聘用合同或者聘用期届满不再续聘,在六个月内未被其他律师事务所聘用的;

(六)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被注销,在六个月内未被其他律师事务所聘用的;

(七)本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八)其他应当注销的情形。

因前款第(三)、(四)、(五)、(六)、(八)项规定情形被注销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重新申请律师执业的,按照新申请律师执业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第二十二条 申请注销律师执业证书,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销申请书;

(二)律师事务所终止聘用合同或者聘用期届满不再续聘协议;

(三)《律师执业证》。

律师应当交回但拒不交回执业证的,省司法厅予以公告注销。

第二十三条 律师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或者律师事务所受到停业整顿处罚的,由所在地县级司法局缴存其《律师执业证》,处罚期满时发还。

第二十四条 律师应当依法使用和妥善保管律师执业证书,不得伪造、变造、涂改、出租、出借、抵押、转让和故意损毁。

律师执业证书遗失的,应当在报刊上声明作废。

第二十五条 律师执业证书遗失或者因损毁影响正常使用的,应当及时报告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司法局,并提交下列材料,逐级报省司法厅申请补发或者换发:

(一)《补发(换发)律师执业证书申请表》;

(二)律师执业证书因损毁申请换发的,提交破损的《律师执业证》;

(三)二寸近期免冠彩色证件照一张;

(四)律师执业证书遗失的,还应提交刊登遗失声明的报刊。

律师执业证书记载事项发生变更,无法在执业证书上进行变更备案的;或者执业证书有关事项填写已满,无法继续记载的,经所在地市司法局审查后,报省司法厅换发律师执业证书。

第二十六条 律师执业申请以及变更、注销申请实行网上申报,申请人在提交书面申请材料的同时进行网上申请。具体按照省司法厅《关于律师和司法鉴定行政许可实行网上申报的通知》(浙司办〔2007〕20号)要求办理。

补发或者换发律师执业证不需要网上申请。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省司法厅和市司法局分别建立律师执业档案,对申请人的执业申请和变更申请等材料装订成册,及时整理归档。

第二十八条 申请法律援助、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执业证书,分别按照法律援助律师执业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试点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本规程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省司法厅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与本规程相抵触的,以本规程为准。

浙江省律师事务所执业行政许可操作规程

第一条 为依法规范律师事务所执业行政许可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司法部《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并遵循机构规划和布局的要求,优化律师事务所机构布局设置。

第三条 设立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和个人律师事务所,应当具有《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产数额。

第四条 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制定律师事务所章程。合伙律师事务所还应当制定合伙协议。具体内容应符合《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

第五条 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先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司法局(以下简称市司法局)申请名称核定,提交名称核定申请书和5个以上的备选名称等材料,逐级上报至司法部进行名称检索核定。

申请的名称应当符合司法部有关律师事务所名称管理的规定。

律师事务所名称核定后,由省司法厅下发《律师事务所名称核定通知书》。申请人依据核定的名称办理设立申请手续。

第六条 申请人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向所在地的市司法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律师事务所设立申请书;

(二)律师事务所名称核定通知书;

(三)《律师事务所设立申请登记表》;

(四)律师事务所章程;

(五)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证明;

(六)房屋产权证明、房屋租赁合同等办公场所使用证明;

(七)设立人的下列个人身份等证明材料:

1.身份证,持本市行政区域以外的身份证的,还需提交暂住证;

2.简历;

3.《律师执业证》;

4.原执业的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同意其离所,并办结业务、档案、财务等交接手续的证明;

5.保证专职从事律师执业、符合设立人条件以及提供的材料真实合法的承诺和声明;

6.兼职律师、法律援助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辞职后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应当提交辞职证明文件和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或者就业管理处的证明;

(八)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还应当提交合伙协议;发起人会议推选负责人的决议。

设立国家出资的律师事务所,还应当提交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人事编制、财政等有关部门出具的核拨编制、提供经费保障的批件;所在地县级司法局同意推选的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材料。

第七条 设立国家出资的律师事务所由当地县级司法局筹建。

除衢州、丽水、舟山等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山区、海岛以外,原则上不设立国家出资的律师事务所。

第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有独立的住所,并符合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律师个人住所应当与律师事务所住所相分离。

个人住宅原则上不得作为律师事务所的住所。因服务基层群众需要,确需将个人住宅作为律师事务所住所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以及该小区物业管理机构的同意。

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以及该小区物业管理机构的同意证明应当作为律师事务所设立或者住所变更的申报材料提交司法行政机关。

第九条 原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派驻分所律师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应当先办理负责人、合伙人、派驻分所律师变更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申请材料的原件。身份证、暂住证、律师执业证等,可以提供复印件,但应当将原件提交受理机关审验。

第十一条 市司法局应当认真、全面地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受理,并向申请人制发《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制发《行政许可补正材料通知书》,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人按要求补正的,予以受理,向申请人制发《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三)申请事项明显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者申请人拒绝补正、无法补正有关材料的,不予受理,并向申请人制发《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救济途径。

市司法局应当仔细核对申请人提交的复印件材料的原件,核对无误的,应当在复印件上签署“与原件核对无误”的意见,并由经办人签字或者加盖印章。

第十二条 市司法局应当自决定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

在审查过程中,市司法局可以征求申请执业地的县级司法局的意见,征求意见的材料应当附在申报材料中。对于需要调查核实申请材料的有关情况的,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也可以指派二名以上持有行政执法证的工作人员或者委托县级司法局进行核查,核查的情况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附在申报材料中。

经审查,应当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出具审查意见,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司法厅。

第十三条 省司法厅自收到市司法局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十日内予以审核,作出是否准予设立的决定。

准予设立的,向申请人制发《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自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

不准予设立的,向申请人制发《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救济途径。

第十四条 浙江省以外的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到浙江省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应当先向省司法厅申请调取其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律师资格档案和律师执业档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调档申请书》;

(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律师资格证)。

第十五条 省司法厅在收到申请人调档申请材料后应当及时向有关省(区、市)司法厅(局)发函,调取申请人的资格档案和执业档案;并在收到申请人的有关档案后及时告知申请人。

申请人接到省司法厅档案到达通知后,可以按照本规程等规定,向所在地的市司法局提交设立律师事务所申请材料。

申请人申请调档期限不计算在行政许可审核办理期限内。

第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设立申请人应当在领取执业许可证后的六十日内,按照有关规定刻制印章、开立银行账户、办理税务登记,完成律师事务所开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将刻制的律师事务所公章、财务章印模和开立的银行账户报所在地市司法局备案。

第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住所、合伙人等,除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外,还应当符合本律师事务所章程、合伙协议的约定。

第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经所在地市司法局审查后报省司法厅核准。

省司法厅经过审核,对准予变更的,向申请人制发《准予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对不准予变更的,向申请人制发《不予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救济途径。

审查、核准的程序和期限,按照律师事务所设立申请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第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应当按照本规程第五条规定,进行名称检索核定后,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名称检索核定通知书;

(二)《律师事务所名称变更申请表》;

(三)合伙人会议变更名称的决议或者国资所全体律师会议决议;

(四)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正、副本。

第二十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负责人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变更申请表》;

(二)合伙人会议变更负责人的决议或者国资所全体律师会议决议;

(三)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副本。

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应当是本所合伙人。

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设立人为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不得变更。

第二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章程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律师事务所章程变更申请表》;

(二)合伙人会议变更章程的决议或者国资所全体律师会议决议;

(三)变更后的律师事务所章程。

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合伙协议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律师事务所合伙协议变更申请表》;

(二)合伙人会议变更合伙协议的决议;

(三)变更后的合伙协议。

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组织形式的,按照章程变更程序办理。

律师事务所变更组织形式的,应当在自行依法处理好业务衔接、人员安排、资产处置、债务承担等事务并对章程、合伙协议作出相应修改后,申请变更。

第二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组织形式,除提交本规程第二十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二)出资情况发生变化的,提供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证明;

(三)普通合伙变更为特殊普通合伙的,或者特殊普通合伙变更为普通合伙的,或者合伙变更为个人律师事务所的,提供合伙人会议对变更前律师事务所资产、债权债务等处置决议,变更后合伙人或者个人律师事务所设立人承继变更前律师事务所可能产生的债务风险的承诺;国家出资律师事务所变更为合伙或者个人律师事务所的,提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律师事务所资产处置意见,县司法局有关人员安置决定等材料;

(四)合伙协议,变更为个人律师事务所的除外;

(五)合伙人或者个人律师事务所设立人名单和简历;

(六)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住所、合伙人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经所在地市司法局报省司法厅备案。

第二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住所备案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律师事务所住所变更备案呈报表》;

(二)合伙人会议变更住所决议或者国资所全体律师会议决议;

(三)变更后的住所证明;

(四)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副本。

第二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跨县(市、区)变更住所的,在办理备案手续后,由其所在地的市司法局将有关变更情况通知律师事务所迁入地的县(市、区)司法局。

律师事务所拟将住所迁移至其他省(区、市)的,应当按注销原律师事务所,设立新的律师事务所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合伙人备案根据不同情形提交材料。

(一)加入合伙人的,需提交:

1.《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加入)变更备案呈报表》;

2.合伙人会议同意加入合伙人的决议;

3.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副本。

新加入合伙人应当从专职执业的律师中产生。兼职律师、法律援助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辞职后申请加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还应当提交辞职证明文件、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或者就业管理处的证明、党员组织关系接转证明等材料。

(二)退出合伙人的,需提交:

1.《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退出)变更备案呈报表》;

2.合伙人会议同意退出合伙人的决议;

3.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副本。

第二十九条 新加入的合伙人应当具有三年以上律师执业经历。受到六个月以上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处罚期满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合伙人。

已担任合伙人的律师受到六个月以上停止执业处罚的,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办理退伙手续。

第三十条 律师事务所因合伙人变更需要修改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的,修改后的章程或者合伙协议应当按照本规程的规定报省司法厅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一条 成立三年以上并具有二十名以上执业律师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设立分所。具体按照《律师事务所分所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司法厅撤销原准予设立的行政许可决定,收回并注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

(一)申请人以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准予设立决定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准予设立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设立决定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不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

(二)执业许可证书被依法吊销的;

(三)自行决定解散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律师事务所在取得设立许可后,六个月内未开业或者无正当理由停止业务活动满一年的,视为自行停办,应当终止。

律师事务所在受到停业整顿处罚期限未满前,不得自行决定解散。

律师事务所不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的整改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个月。

第三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发生终止情形的,应当在报纸或者司法行政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告,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算,依法处置资产分割、债务清偿等事务。因被吊销执业许可证而终止的,由省司法厅向社会公告。

律师事务所自终止事由发生后,不得受理新的业务。

第三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在清算结束后十五日内向所在地市司法局申请办理注销手续。市司法局出具审查意见后,连同全部注销申请材料报省厅审核,办理注销手续。

第三十六条 申请律师事务所注销需要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律师事务所注销申请表》;

(二)清算报告;

(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四)公告证明;

(五)税务登记注销证明;

(六)银行帐户注销证明;

(七)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正、副本;

(八)律师事务所公章、财务专用章;

(九)律师执业证;

(十)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因与其他律师事务所合并注销原律师事务所的,还应提交有关律师事务所同意吸收合并的决定。

第三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被注销的,应当将有关业务档案、财务帐簿整理完毕,移交所在地县级司法局。所在地县级司法局将业务档案、财务档案移送到当地档案存放部门的,有关保管费用应由律师事务所承担,律师事务所在清算时应当留出有关档案整理保管费用。

律师事务所因合并而注销的,有关业务档案、财务帐簿等由合并后的律师事务所承继。

第三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妥善保管、依法使用本所执业许可证,不得变造、出借、出租。

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遗失的,应当在报刊上声明作废。

第三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遗失或者损毁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司法局,并向市司法局提交下列材料,上报省司法厅申请补发或者换发:

(一)《补发(换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申请表》;

(二)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因损毁申请换发的,提交破损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遗失的,提交刊登遗失声明的报刊。

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记载事项发生变更,无法在许可证上进行变更登记、备案的;或者许可证有关事项填写已满,无法继续记载的,经所在地市司法局审查后,报省司法厅换发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条 律师事务所设立申请以及变更、注销申请实行网上申报,申请人在提交书面申请材料的同时进行网上申请。具体按照省司法厅《关于律师和司法鉴定行政许可实行网上申报的通知》(浙司办〔2007〕20号)要求办理。

变更备案不需要网上申请。

第四十一条 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省司法厅和市司法局分别建立律师事务所执业档案,将设立申请、变更申请和变更备案等材料装订成册,及时整理归档。

篇3:论我国体育行政许可事项

关键词:行政许可;体育行政许可;许可项目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876-03

On the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Events of Sport

WU Xiang-zhi1, YU Shan-xu2

(1. P.E. College,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 313000, Zhejiang, China;2. Tianjin Institute of P.E., Tianjin 300381, China)

Abstract: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of sport is important in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institution and law system.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The permission of sport can keep from the danger about people's body and society, but too many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of sport would stand in sport's way. In order to study all kinds of the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events of sport and explain the advice about the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of sport, Chinese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events of sport are analyzed.

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of sport; permission events

1 我国现存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分析

我国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主要是在国务院的命令中,在法律中设定的只有一项,行政法规中没有设定。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并不多,而且行政许可法颁布前,在法律、法规中设定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也很少。我国的体育行政许可项目是通过体育规章设定的。

全国范围内有效实施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即表1中第三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和第五组第2项体育事项。

1.1 体育场地被临时占用审批

体育场地被临时占用虽然在体育行政许可制度改革中没有提及,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第四十六条对其作了明确规定:“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体育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依然有效,所以此项体育行政许可依然有效。

公共体育场地被临时占用的许可由于我国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法制的不健全,公共体育场地被临时占用的许可在现实中实施较少。只有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和其他个别省市得到了实施。

1.2 从事射击竞技运动单位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经省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专门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的营业性射击场,可以配置射击运动枪支" ;公安机关只是管理配备枪支的条件,把射击单位的确定责任交给了体育行政部门,体育部门必须对体育射击单位的场地条件、人员条件等负责。这项体育行政许可是在我国的体育行政许可制度改革中,在第三批的清理活动中经国务院确定的。在其他行政许可部门依然削减行政许可事项的时候,体育部门增加了此项行政许可,这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射击运动员个人利益的重要措施。

1.3 举办攀登山峰活动审批 攀登山峰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活动,《国内登山管理办法》于2003年7月11日经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办公会议通过,这对于规范国内登山活动,减少登山事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规定了要经过体育行政部门的许可。在国务院的临时决定中,列出了这一项事项为体育行政许可事项。

国务院的决定规定举办攀登山峰活动为体育行政许可事项,那么与攀登山峰活动具有同等危险的体育活动甚至是比攀登山峰危险性还强的体育活动并没有列入国务院决定的行政许可项目。一方面,在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各行各业的行政许可面临一个削减的总体趋势中,行政许可法的直接目的是减少行政许可事项,强调行政许可事项设定的法定性。如果在这个时候在原来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在国务院决定法律文件中增加一项体育行政许可事项,这对于行政许可改革和体育行政许可改革来说是不符合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精神。另一方面,《登山管理条例》的存在是这项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依据,它毕竟是国务院部门规章,也是通过论证之后近期制定的法规文件。我们对体育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工作是对一些不符合法律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删除,对这些合理而必要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保留。其他危险体育活动或许也应该设定体育行政许可,但是必须通过调查和论证,在体育行政许可设定的程序中认定有必要设定体育行政许可才可以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事项。既然其它的体育项目在以往的体育法规中没有设定,就说明他至少在当时的实际状况中没有设定行政许可的必要。而其他许多在表面上看起来需要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的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设定,在设定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会在将来确定为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如果在设定过程中经过论证,不需要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的,也不能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另外,许多冒险体育活动在国际上其他国家开展比较广泛,国外有一套比较成功的管理方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方式,尽量减少体育行政项目,便于国际交流。

1.4 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及设立站点审批 从编号来看这是一项体育行政许可,从规定的内容来看是两项许可,如果申请者要举办健身气功活动,要得到体育行政部门的许可;如果要建立健身气功活动站点要得到体育行政部门的许可。建立健身气功活动站就是举办健身活动的,健身气功活动站成立后,举办健身气功是否还要再申请一次,这就体现了设定这项体育行政许可的问题所在,有些地方体育行政机关就把它拆为两项行政许可,无形中增加了体育行政许可的手续和体育行政许可开支。从理论上来看,健身气功活动站属于民间体育组织,如果设立健身气功活动站,只要符合体育社团的要求,到民政部门进行申请就可以了。健身气功活动站是因为他的活动内容而决定需要经过体育行政许可,所以只要设定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到体育行政部门审批一项体育行政许可项目就可以了,这样既涵盖了健身气功活动站进行需要进行体育行政许可,又涵盖了其他组织或个人举办健身气功活动的体育行政许可,实践操作起来也比较科学。

举办健身气功活动需要得到体育行政部门的许可方可进行。行政许可法规定,直接危及人身生命安全的、可以设定体育行政许可,但是我们不能把只要和人身生命有关系的都要设定行政许可,有的虽然和生命健康有直接联系但是通过其他途径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的话就不需要设定体育行政许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能,监督和管理体育健身活动组织,保证其合理、合法发展即可避免危及人类生命和社会动荡的风险。设定其为体育行政许可的主要原因是健身气功活动特有的功能容易给老百姓一种神奇的感觉,容易组织迷信活动,对社会的危险性比较大,而且曾经有过借此滋生出的危害性的案例。另一方面,利用其他方式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切实保证其合理发展的体系。通过行政管理,为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条件进行严格审查。符合管理上的、思想上的、人员资格上等各项条件,经过体育行政机关的审查、许可才可以进行。也正是《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9月)作了一系列关于举办健身气功活动的规定,设定其为体育行政许可事项才保证了我国体育健身气功活动和健身气功活动站的健康发展。

1.5 开办武术学校审批

武术学校是指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设置标准设立,实施武术理论教学、进行武术技能训练,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各级学校。武术是我国的民族精髓,近几年来,我国武术馆、拳社、武术辅导站等习武场所发展十分迅速,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普及群众性武术活动,培养武术人才,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的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场地存在严重治安隐患,在加上一些武术器械的危险性,容易引发治安灾害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有的办学、办场所的宗旨不端正,利用虚假广告骗取群众钱财;有的疏忽管理导致违法犯罪分子混进其中,成为藏污纳垢、滋生违法犯罪活动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引起了公安部门、教育和体育部门的重视。《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2000年7月27日公安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强调开办武术学校的审批要经过单位、个人开办武术学校所在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审核同意后,方可向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手续。这对规范我国武术学校起了重要作用,在我国行政许可事项清理之后,在国务院的决定中保留了此项体育行政许可。教育部门的许可根据《教育法》的规定依然有效,公安部门的行政许可没有其他法律或法规的相关规定因此被取消了。

公安部门的行政许可被自动取消后,公安部门对武术学校的行政许可取消并不代表取消管理,通过我国相关体育法规、教育法规和其他社会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有对武术学校的安全设施有监督权和处罚权。武术学校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达到国家要求的一般安全标准,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可能被停止办学。目前我国有比较完善一般安全设施标准体系,通过事后监督、管理的方式可以达安全的要求。体育行政许可的设定一方面是保证武术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保证我国武术学校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数量范围内,确保武术学校的武术教学和文化课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利益。

武术学校的设立保留了体育行政许可,而武术习武场所被取消了原来的体育行政许可,因为武术学校要比习武场所要求高的多,武术要培养出具有武术特长的合格学生,且要发放相应的毕业证书,必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政府在严格审查其条件合格时,赋予其办学资格,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武术学校的设立需要体育行政部门的许可说法并不明确,许可是外部许可,是社会力量办学的标志,成立的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但是如果是体育行政部门办学,设立为事业单位,那么武术学校的审批就不能成为体育行政许可而是应该被称为体育行政审批。在武术学校的法律定义中并没有确定是政府办学还是社会办学,所以这项体育行政许可应该表述为社会办学的武术学校设立的审批。

1.6 开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审批

开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与开办武术学校比较类似,需要有合格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同样面临着公办与民办的问题。另外,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是我国初等或中等教育的组成部部分,担任我国重要的教育任务,在少儿体育专业的教学上要保证科学合理 ,如果不严格把关,对少年儿童一旦引导错误,造成的不仅是对一个儿童的损害,有可能造成对许多儿童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甚至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要在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办学之前,就应该保证其达到各项开办标准,防止对少年儿童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 我国地方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分析

以上所讲的我国体育行政许可事项,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有效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体育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差异;各省、直辖市和较大的市都有地方立法权,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体育发展需要设定临时性或者非临时性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所以各地区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有一些差异。另一方面,我国各地的体育单项协会建设情况相差很大,在同一项体育管理上有的地区是以体育局的名义管理,有的是以体育协会的名义管理,所以在相关的体育行政许可方面就存在着体育行政机关许可和体育协会许可的区别,即体育行政许可和体育非行政性许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我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前,体育行政许可事项总体数量不多,但是比较复杂。由于我国体育组织机构形式与其实际职能的差别,对我国行政许可事项的判断比较困难。在清理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机械,清理工作小组的力量比较薄弱,不能和体育法规以外的法规有效结合整体考虑体育行政许可项目。

由于地方立法权的存在和地方体育发展的差别,不可能在全国各地设定统一划一的体育行政许可项目,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将随着法制建设的进程和社会其他各项制度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

我国体育行政许可改革初始,虽然有一些不足,但是也有一些可观的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我国的体育行政许可制度,是对体育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成果,体现了相当的进步性,为以后体育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依据。

3.2 建议

1) 对我国目前体育行政许可事项的调整。建议对表一中第三组的事项通过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设定,这些事项是紧密关系人身健康、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实施体育行政许可。对第四组的两项非许可性体育行政审批进行分解,列出是体育行政许可的部分,并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对第五组的三项体育行政许可,前两项是现有的法律确定的,而且目前有必要保留这两项许可,对这两项继续以现有的法律形式保留;第三项“运动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审批,实际上是没有被法律确定的体育行政许可,对这四项体育事项建议通过体育部门规章设定临时性体育行政许可,通过一年的时间改革,实现有体育单项协会审批的形式。

2) 需要补充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事项的探讨。需要补充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的事项是指除了目前的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外,还要设定其他的事项为体育行政许可事项。确定哪些事项需要设定体育行政许可事项,是以我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我国目前的体育事项对个人、社会的影响程度决定。首先必须在某一个范围里选取体育事项,这个范围即《行政许可法》确定的范围,具体到设定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其范围应该是:直接涉及人身生命安全的危险、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联系或危害国家政治稳定的,而且是通过其他方式不能解决危害性的体育事项。

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设定某一事项是否在其他法律中已经设定,而且能够避免危险的发生。

通过初步调查和分析,筛选出需要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的事项为:从事蹦极、漂流和攀岩活动。这三项体育项目活动的开展在近几年来出现的人身伤亡事故比较频繁,而且人们对这几项活动的兴趣只增不减,为了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应该将这三项活动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并且建议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法律形式设定,保证许可事项的时效。

3) 地方体育行政许可事项调整。一些应该由协会管理的体育许可事项,由于地方行政机关和体育协会没有完全分离,而以体育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审查、批准的,建议由体育协会进行管理和对体育事项进行审查、批准。其次,在全国范围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外的一些危险或危害社会的体育事项,如果地方需要设定为体育行政许可事项的,建议设定为临时性体育行政许可事项,如内蒙古的赛马活动就可以设定为地方临时性体育行政许可,在体育协会许可能代替体育行政许可后,就转变为协会形式的体育许可。再次,建议地方体育行政机关会同其他组织制定地方体育标准,建立体育标准认证制度,减少体育行政许可事项。

4) 调整和设定体育行政许可事项的原则。在调整或设定体育行政许可事项时,必须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和实际需求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兴祥.中国行政许可法的理论和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罗文燕.行政许可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3] 梁小龙.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2002).

[8] 于善旭.论我国体育立法配套与完善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1998(11).

[9] 汤卫东.对我国体育经营及其法规体系的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2000(2).

[10] 于善旭.关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构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4).

篇4:营管部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环境保护局非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规程》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非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规程》已经市环保局2012年第九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10月15日起施行。

附件:上海市环境保护局非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规程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2012年9月7日

附件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非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规程

为了贯彻实施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2012年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做好环境保护非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工作,现将本市有关环境保护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具体办理要求规定如下:

一、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管理豁免备案

(一)设立依据

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第五十条;

3.《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附录A。

(二)办理范围

本市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单位。

(三)基本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予以批准:

1.注册在本市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单位;

2.辐射发生器或电子管件在正常运行操作条件下,在距设备任何可达表面0.1m处所引起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不超过1uSv/h;或所产生辐射的最大能量不大于5KeV;

3.放射性物质低于标准规定的豁免水平,且在组织良好、人员训练有素的工作场所,对小量放射性物质和源的工业应用及实验室或医学应用。

(四)申请材料

1.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豁免备案申请表(格式文本);

2.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申请豁免认定申请报告;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4.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低于《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证明材料;

5.组织良好、人员训练有素的相关证明材料。必要时,还需提供环境保护专家现场审查意见;

6.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使用较大批量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或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使用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交射线装置、放射源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量、使用条件、操作方式以及防护管理措施等情况的证明。

(五)办理程序

申请单位在受理窗口申报材料—→市环保局审查—→市环保局作出决定。

(六)办理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

(七)收费

无。

(八)受理地址及咨询电话(市环保局)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受理窗口

窗口受理电话:33313902;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辐射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二、申请使用市级环保专项资金办理

(一)设立依据

《上海市排污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二)办理范围

符合《上海市排污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规定使用范围单位。

(三)基本条件

1.申报项目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项目申报单位为市级环保监管范围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近三年企业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能够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3.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当年本市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基础好,已按有关规定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已开工或已具备开工条件。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4.申请拨款补助的项目申报单位已落实不少于项目总投资60%的资金,即申请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

(四)申请材料

1.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改造方案);

2.环境影响工作的报告书(表)(指需要开展环境影响工作的项目);

3.项目前期专家评审和项目完成决算资料。

(五)申请时间

项目单位可在每年的6月30日之前,申请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经市财政局和市环保局按相关规定审核同意后列入下一的补助计划。

(六)办理程序

1.申报程序。

凡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单位,应以申报项目的形式申请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凡须申请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可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上下载申报表,填妥后,与需要提供的书面材料一并提交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预审后送市环保局。

2.办理程序。

申请项目补助的办理程序详见《上海市排污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3.补助资金核拨。

对已实施完成,并已通过验收的项目,由市环保局拨付全部补助资金。对尚未完成的项目,需待项目完成后再核拨资金(原则上要求项目实施时间不超过两年)。

(七)办理时限

无。

(八)收费

无。

(九)受理地址及时间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受理窗口

窗口受理电话:22061507;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规划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一)设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二)办理范围

按照《条例》和《规定》要求向我局提出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申请。

(三)办理形式

1.通过互联网提出申请

申请人在“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或“上海环境”网站上填写电子版《申请表》后,通过网上依申请系统直接提交。

2.当面申请

申请人可至江西中路209号358室市环保局受理窗口当面提出申请。

(四)所需材料

申请人可根据国家《条例》和本市《规定》申请政府信息,应提出书面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递交身份证明);

2.明确的政府信息内容,包括能够据以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特征描述;

3.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

(五)办理时间

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需延期答复的,经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

(六)收费金额

按市政府规定执行。

(七)受理地址及咨询电话: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受理窗口

窗口受理电话:22061507;咨询电话:23116951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四、环保微生物菌剂样品入境通知单办理

(一)设立依据

《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第7条

(二)办理范围

在上海口岸办理进口的环保用微生物菌剂。

(三)基本条件

1.环保用微生物菌剂进口经营者,应当是依法成立的从事生产或者使用微生物菌剂的企业事业法人,并具备微生物菌剂安全生产、使用、储藏、运输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2.提供的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性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四)申请材料

1.进口经营者与境外经营者签订的微生物菌剂进口合同或者意向书的复印件

2.进口经营者主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的微生物生产、应用和安全操作的专业学历或者资格证书复印件

3.微生物菌剂生产、使用、储藏、运输、处理的环境安全控制措施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出口国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证明

5.微生物菌剂在出口国的生产和应用情况

6.拟进口用于检测和环境安全评价样品的最低数量和规格

7.进口经营者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

8.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签订的合同或协议

9.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的其他证明资料

(五)办理程序

申请单位在受理窗口申报材料—→市环保局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市环保局作出决定。

(六)办理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作出决定(是否核发《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样品入境通知单》)。

(七)收费

无。

(八)受理地址及时间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受理窗口

窗口受理电话:22061507;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水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五、环保守法证明出具

(一)办理范围

1.列入上海市环保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的企业,直接由市环保局开具;

2.国家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要求省市环保(局)厅开具环保守法证明的;

3.企业跨区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申请材料

1.企业要求开具环保守法证明的正式申请函,具文号,简单介绍企业概况,环保守法情况和开具守法证明的用途;

2.跨区县从事经营生产活动的企业各所在区县环保局开具的环保守法证明;

3.企业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一套。

(三)办理程序

申请单位在受理窗口申报材料—→市环保局审查—→市环保局作出决定。

(四)办理期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证明。

(五)收费

无。

(六)受理地址及时间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受理窗口

窗口受理电话:22061507;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法规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七)其他

1.由区县环保部门监管的企业,原则上由主管区县环保局开具;

2.涉及上市和再融资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环保守法证明参照环保核查的要求进行。

六、对申请上市和再融资企业的环保核查

(一)工作依据

1.《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环发〔2003〕101号)

2.《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05号)

3.《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紧急通知》(环发〔2004〕12号文)

4.《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24号)

5.《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函〔2008〕6号)

6.《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环办函〔2008〕373号)

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

8.《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环发〔2010〕78号)

9.《关于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严格开展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14号)

10.《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

11.《关于福建省安溪闽华电池有限公司是否需要进行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意见的复函》(环办函〔2011〕158号)

12.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

13.《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617-2011)

14.中国证监会有关文件中对环保核查的规定

15.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16.《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金融办等十六部门关于推进本市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0〕36号)

(二)申请企业范围

1.强制性环保核查企业范围。

列入环境保护部《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和相关文件(以下简称《名录》)的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为强制性环保核查企业。

《名录》所列行业包括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冶金、化工、石化、煤炭、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以及涉重金属排放的电池(包括含铅蓄电池)、印刷电路板行业等(具体行业细分情况参见名录)。

具体的核查范围为申请环保核查的公司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下辖的从事所列行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利用募集资金从事《名录》所列行业生产经营的企业。

2.分级管理和权限。

国家对环保核查实行分级管理,具体分为3类:

(1)由环境保护部审批,需我局向环境保护部出具环保核查地方初审意见的企业,主要包括:在本市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的,或跨省从事《名录》所列其他行业(包括拟募集资金跨省投向《名录》所列行业)的企业。

(2)我局直接审批,向中国证监会出具环保核查意见的企业,主要包括:列入《名录》,在本市注册的,非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的,且不属于跨省的企业。

(3)外省(市、自治区)环保厅(局)审批,需我局出具环保核查协查意见的企业,主要包括:在外省(市、自治区)注册,因在本市有子公司、分公司(不属于《名录》所列行业)的企业。

3.自愿申请环保核查的企业。

对未列入环境保护部《名录》所列行业中的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目前暂不强制要求进行环保核查。

本市上述企业如因上市或再融资需要,可自愿申请到我局办理环保核查,也可以申请出具环保守法证明。申请出具环保守法证明的,由企业所在地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办理。但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废物综合利用以及其他对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原则上不采取出具环保守法证明方式。自愿申请环保核查的具体要求参照强制性环保核查工作要求执行。

(三)申请上市或再融资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对首次申请上市(IPO)的公司进行环保核查的时段为申请上市环保核查前连续36个月。对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如属首次进行环保核查的,核查时段为申请上市环保核查前连续36个月;如属再次进行环保核查的,核查时段应按接续上一次环保核查时段确定。如果超过36个月,应核查36个月。

1.在核查时段内,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和要求:

(1)依法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2)符合产业政策;

(3)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按时缴纳排污费;

(4)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达标排放;

(5)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6)环保设施及自动监控设备稳定运行;

(7)产污强度低、依法实施清洁生产;

(8)依法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

(9)依法开展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及违禁物质、新化学物质登记;

(10)危险废物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依法安全处理处置;

(11)依法执行生态保护措施;

(12)遵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保护有关规定;

(13)环境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健全,未发生环境事件;

(14)企业环境管理规范、无环境纠纷、无因环境违法行为受到重大处罚;

(15)依法持续披露环境信息;

(16)符合环境保护其他要求。

2.不予受理的情形。

自2011年8月14日起,对申请环保核查前一年内存在以下环境违法行为的公司,负责核查的环保部门不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

(1)发生过重大或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2)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3)被责令限期治理、限产限排或停产整治;

(4)受到环境保护部或省级环保部门处罚;

(5)受到环保部门10万元以上罚款等。

3.退回核查申请的情形。

在核查过程中,公司仍存在以下违法情形之一且尚未得到改正的,环保部门应退回其核查申请材料,并在6个月内不再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

(1)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制度;

(2)违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有关规定,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

(3)未完成因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污染或因引发群体性环境事件而必须实施的搬迁任务。

4.一致性要求。

企业提交的核查申请、核查技术报告和上市或发行证券方案中确定的上市范围、募投项目应与公司最终上市范围和募投项目相同。如在核查过程中上市范围和募投项目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说明情况;有较大变化的,应重新递交环保核查申请材料。

(四)申请环保核查需提交的材料

1.报我局的环保核查书面申请报告(正式公文,1份);属于由外省(市、自治区)环保厅(局)审批,要求我局出具环保核查协查意见的,还应提供外省(市、自治区)环保厅(局)发给我局的环保核查协查函(1份)。

对环境保护部审批,需我局出具环保核查初审意见的,以及因总公司在上海,下属分公司、子公司在外地而要求我局向外省(市、自治区)环保厅(局)发出环保核查协查函的,企业应在在核查申请中作出说明。

2.报中国证监会待批准的招股说明书或者上市公司融资方案(我局1份);

3.属区(县)环保局直接监管的企业,需提供核查范围内企业所在地区(县)环保局出具环保核查初审意见(正式公文,1份)。市环保局直接监管的企业免。

4.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技术报告(文本6份,电子版1份),编写要求参见环境保护部核查技术报告编制技术指南。

5.根据环境保护部要求,环保核查技术报告应向公众公开。企业应提供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信息公开同意函(加盖公章)(格式见附1)。如企业认为公开环保核查技术报告涉及商业秘密的,请同时提供环保核查技术报告可公开版本(文本1份,电子版1份)。

6.其他相关的材料。

(五)环保核查工作程序

我局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的环保核查程序一般分为六个环节:申请与受理—→审查与评估—→整改落实—→社会公示—→出具核查意见—→法人约谈和后督查。

其中受理工作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向环境保护部或主核查省级环保部门出具核查初审、协查意见的,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向中国证监会出具环保核查意见的,自受理之日起5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过程中企业整改落实和环保部门复核,公示期内有关投诉举报的调查以及因未收到外省(市、自治区)环保厅(局)协查意见而延误等不计算在上述规定期限内。

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1.申请与受理。

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我局将在1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10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对核查范围内企业近1年内发生过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属于前文规定的不予受理情形的,直接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2.审查与评估。

采用书面审查、现场复查、专家评估等方式进行。

3.整改落实。

核查过程中,如申请企业违法情形尚未得到改正,属于前文规定的退回核查申请情形的,我局将退回其核查申请材料,并在6个月内不再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初审申请。

对核查中发现的环保问题,我局及时通知企业整改。企业整改的完成情况和书面整改承诺交原审核部门(单位)复核。

4.社会公示。

对我局直接审批,向证监会出具环保核查意见的企业,其基本符合上市公司环境保护要求的,初步核查情况将在我局及所在区(县)环保局政府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为10日(申请企业在本市主要报纸上同步公示)。

由环境保护部审批,我局出具初审意见的企业,其公示由环境保护部统一组织,我局不再单独进行公示。

对外省(市、自治区)环保厅(局)审批,我局出具协查意见的企业,我局不单独进行公示。

如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和举报或者完成对举报投诉情况整改的,正式出具核查意见。

如公示期间收到群众投诉和举报后,经查,符合退回情形的,我局将退回该公司环保核查申请;企业存在较大环保问题且3个月内不能完成整改的,企业应整改完成后重新向我局提出环保核查申请。

5.法人约谈和后督查。

对存在较大环保问题,在向企业出具环保核查意见之前,约谈企业法人代表。

对企业承诺整改的事项,我局在出具核查意见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我局将适时组织后督查,检查企业整改完成情况。

(六)收费

无。

(七)受理地址及时间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

窗口受理电话:22061507;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法规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备案

具体包括: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发生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备案。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二条。

(二)备案范围和时间

本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含国家颁发许可证单位),自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下发之日起30日内,向市环保局申请备案。

(三)所需材料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发生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2份。

(四)办理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备案意见。

(五)备案程序

持证单位在受理窗口报送应急预案(2份)—→固废中心审核―→在应急预案材料上加盖备案章―→污染防治处审核。

(六)收费

无。

(七)受理地址及时间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受理窗口

窗口受理电话:33313902;咨询电话:62441674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八、机动车检测机构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的委托

(一)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3.《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构管理规定》

4.《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

5.《上海市实施〈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细则(试行)》

(二)申请企业范围

获得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可,从事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活动的本市机动车检测机构(以下简称“环检机构”)。

(三)申请条件和要求

1.初次申请开展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的环检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并向市环保局提出环保定期检验委托申请:

(1)具有法人资格;

(2)通过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取得计量认证证书,并在认证合格有效期内;

(3)检测设备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具备与市环保部门联网的条件;

(4)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各1名,每条检测线至少配备3名专职检测人员,与检测相关的人员应满足《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和《上海市实施〈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细则(试行)》(以下简称《上海细则》)的规定;

(5)满足《技术规范》和《上海细则》的其他规定。

2.环检机构委托有效期满,法人、检验类别、检验范围、场地和检测线无变化,需继续开展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的,应在委托证书有效期满3个月前向市环保局提出环保定期检验续延申请。

3.机构法人发生变化的,机构类别升级、检验场地搬迁(迁址)、检验范围扩大、检测线数量增加、检测线重大技术改造等检测条件发生变化的,环检机构应向市环保局重新提出环保定期检验委托申请。

4.不再继续从事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的,环检机构应向市环保局提出终止委托的书面申请,由市环保局收回委托证书,终止其环保定期检验委托,并向社会公告。

(四)申请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需提交的材料

环检机构申请开展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需提交下列材料(复印件需加盖公章):

1.上海市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申请书一式三份;

2.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依法需要办理环评、竣工验收手续的,提供相关环评文件及批复复印件;

4.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检测设备检定证书及标准物质证书复印件;

5.环检机构土地使用权证明材料复印件,环检机构平面示意图,图上标出工程的红线,并将四周的环境表示清楚:道路、河流、邻居等均在图上标出;

6.工作岗位设置及相关职责文件复印;

7.技术人员上岗培训证书复印件。

环检机构提出环保定期检验续延申请的,只需提交上海市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续延申请书(附件2)一式三份。

(五)环保定期检验委托办理工作程序

我局对环检机构环保定期检验资格委托办理程序一般分为六个环节:申请与受理—→专家评估—→公示—→审核—→发证—→公告。

其中受理工作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个委托核查工作自受理之日起至发证之日最长不超过3个月(核查过程中因专家评估发现问题责令环检机构整改落实和环保部门复核,公示期内有关投诉举报的调查等不计算在上述规定期限内)。

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1.申请与受理。

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我局将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10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的环检机构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2.专家评估。

采用资料审查、现场核查,专家组集体评审等方式进行。对环检机构的从事环检工作的软、硬件条件作出基本评估。

3.社会公示。

对基本符合要求的环检机构,在我局政府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为7日。

对专家评估中发现申请的环检机构存在未经委托擅自开展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活动,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影响周围环境等违法情形,尚未得到改正的,由我局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予以公示。

4.审核。

公示期内如收到有关投诉和举报的,由我局组织对投诉和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环检机构应做好相关配合工作。调查核实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发给环保定期检验委托证书。

如公示期满未收到投诉和举报或者经核查举报投诉不实的,或者已完成整改的,由我处出具正式授予环检机构环保定期检验委托的审查意见,并向环检机构发放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委托证书。

6.社会公告。

对通过审查,予以环保定期检验委托并发放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委托证书的环检机构,在我局政府网站上进行社会公告。

环检机构存在环境违法问题且责令整改期间不能完成整改任务的,应在委托证书(或临时委托证书)失效后停止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活动。

(六)收费

无。

(七)受理地址及时间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

窗口受理电话:33313902;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污防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九、接受市环保部门委托从事机动车污染年检单位有关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情况的备案

(一)设立依据

1.《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2.《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构管理规定》

(二)备案范围

获得我局委托从事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活动的本市机动车检测机构(以下简称“环检机构”)

(三)所需材料

环检机构检测工作报告2份

检测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环检机构基本情况(法人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地址,检验场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传真等基本情况;环保委托业务范围及委托期限);

2.环检机构人员情况(从业人员数量,检测人员数量,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姓名、学历、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人员培训和考核状况等,与去年比较有何变化);

3.环检机构在用检测设备情况(检测线数量,环保检测设备型号、数量、检定情况、数据传输、比对等情况;与去年相比有何变化);

4.环检机构内部管理情况{环检设备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校准(比对)记录、标准物质采购记录;环检设备强检证书、标准物质证书管理等};

5.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检测数量,合格率;环检合格标志领取、发放情况(黄标、绿标);环检中有何问题};

6.环检机构监督检查情况(自查情况;质检、环保等部门监督检查情况;整改措施);

7.环检机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说明有或无,有——可做简要说明或加附件);

8.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非必备内容)。

(四)受理期限

环检机构应于每年1月15日前将上一检测工作报告报送市环保局备案。

(五)备案程序

环检机构向市环保局受理窗口报送检测工作报告(2份)―→市环保局审核―→在检测工作报告上加盖备案章―→向环检机构出具准予备案决定书。

(六)办理时限

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七)收费

无。

(八)受理地址及咨询电话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受理窗口

窗口受理电话:33313902;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

局污防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十、环保部批项目环评地方审查意见

(一)工作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管理规定》(2012年版)

(二)办理事项范围

列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内,属环境保护部审批且需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出具环评地方预审意见的项目(国家涉密项目除外)。

(三)申请材料

1.环保部审批建设项目地方环保意见申请表(一式二份,网上填报后自动生成,可自行打印盖章后提交我局受理窗口);

2.申请函。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原件及电子版(pdf格式,环境影响登记表无需递交电子文档)等。

4.规划选址意见或规划设计要求或土地中标通知书或租赁合同。

5.总量来源证明(原件)。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涉密项目除外):

建设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以及可能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确定环评形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0条),封面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建设单位填写。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7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第8条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四)办理程序

申请单位申报资料—→市环保局审查—→市环保局出具地方预审查意见

(五)办理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查意见。

(六)收费

无。

(七)受理地址及时间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

窗口受理电话:22061507;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环评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十一、环保部批项目试生产审查意见

(一)工作依据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二)办理事项范围

本市范围内由环保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需由我局审查试生产(试运行)的建设项目(涉密项目除外)。

(三)申请条件

1.建设项目需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已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保部门审批意见建成;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保部门审批意见中所提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已经落实。

(四)申请材料

1.环保部审批建设项目试生产(试运行)省级环保部门审查申请表(网上填报后自动生成,可自行打印一式二份盖章后提交我局受理窗口);

2.试生产(试运行)申请报告(原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或法人证书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申请主体为个人的,应提交个人身份证明材料。

4.环评批文复印件。

5.经过批准的环评文件复印件及电子版(pdf格式,环境影响登记表无需递交电子文档)。

6.建设项目的废(污)水纳管或委托处理的,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7.建设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的,应提供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转移)计划备案表。

8.环评批文要求编制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应提供应急预案及备案意见。

9.总平面图(原件),并标注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物走向、处置设施位置及排放口。

10.给排水图(原件)。

1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五)办理程序

申请单位申报资料—→市环保局审查—→征求环保部华东环保督察中心意见—→市环保局复函申请单位

(六)收费

无。

(七)受理地址及时间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

窗口受理电话:22061507;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环评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十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查

(一)工作依据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二)办理事项范围

属市环保局审批权限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办事条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必须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四)申请材料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申请表(一式二份,盖章,网上填报后自动生成,可自行打印后提交我局受理窗口);

2.申请函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原件及电子文档(pdf格式),报告书应报送公众参与采纳情况说明和规划环评简本原件及电子文档(pdf格式)。

4.组织机构代码证或法人证书。

5.规划文本及图件。

6.相关政府批件

7.规划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应提供其预审意见(原件)。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说明: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2.环评简本:该文本编制参照《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51号),以及《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市实施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有关事项的通知》(沪环保评〔2012〕300号),并加盖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公章。

(五)办理程序

申请单位申报资料—→市环保局审查—→市环保局出具审查意见

(六)办理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查意见。

(七)收费

无。

(八)受理地址及时间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

窗口受理电话:22061507;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环评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十三、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论证

(一)工作依据

《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管理规定》(2012年版)

(二)办理事项范围

在《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管理规定》(2012年版)由市环保局审批环评文件的项目中,涉及采用玻璃幕墙的建设项目,应按照《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市环保局申请组织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论证。

(三)申请条件

1.建设单位应委托独立的技术咨询机构,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承担技术咨询的机构应具有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资质。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分析报告应按照《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分析报告编制要求》的要求编写;

2.建设单位编制完成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分析报告后,可向相关环保部门申请对该分析报告组织论证。

(四)申请材料

1.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论证申请表(网上填报后自动生成,可自行打印一式二份盖章后提交我局受理窗口);

2.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分析报告(原件,纸质和电子版)。

3.立项批件(复印件)。

4.建筑玻璃幕墙方案(原件)。

5.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批件(复印件)。

6.规划部门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复印件)。

7.建设工程施工图受理凭证、批文或施工许可证(复印)。

(五)办理程序及时限

环保部门收到建设单位的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论证申请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资料的审核,并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补全的材料。对材料齐全的申请,环保部门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或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组织对分析报告进行论证。

技术论证单位一般应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专家论证,并形成论证意见。对情况复杂的项目经环保部门批准后可延长组织论证的时间,延长的情况应告知建设单位。

(六)收费

无。

(七)受理地址及时间

建设单位可向环保部门申请组织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论证。建设单位按照规定要求准备有关资料,到市环保局受理窗口递交申请。

受理地址:江西中路209号358室

窗口受理电话:22061507;咨询电话:23111111转市环保局环评处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说明:

上一篇:不和香烟交朋友下一篇:效实中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