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分层教育

2024-05-04

谈班级分层教育(精选8篇)

篇1:谈班级分层教育

谈班级分层教育

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中较为复杂的一项“工程”。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教育规律岀发,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做好工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本人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六年,每个学期所管理的班级都被评为校级或县区级先进班集体,本人也因此连续六年被评为“先进班主任”。在此,就本人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来谈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管理教育方法――分层教育法。这里对学生管理的分层,主要是把学生分为新生,优秀生,中间生,后进生和毕业生五个层次,然后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管理。

第一、新生的教育

班主任在承担由新生组成的班级管理工作时,应注意针对新生的特点做好教育工作。一般而言,新生刚入学,面对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学习内容,心理上会产生许多不适应,这时,班主任细致的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首先,班主任应尽快帮助新生实现角色的转化,使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要求。其次,班主任要做好常规教育,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新生自觉遵守课堂教学常规,遵守“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班主任要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使新生从班集体中获得温暖,学会关心、友爱、合作和交往,以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如果不使新生尽快转变角色,对于展开工作会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我校七年级有个班就出现了个别尖子生(女)带头向校方申请换班主任,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感到惊讶,因为在我们同行眼中,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强,他所管理的班级的学习、纪律在全年级中居第一位,为什么还会出现学生要求换班主任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没有适应新的角色,怀念小学的班主任和她们一起唱歌、做游戏的时光,说现在的班主任对她们不够关心,不接近她们,使她们没感到集体的温暖。所以,这个“角色转变”致关重要。

第二、优秀生的教育

优秀生是指班级内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比较先进的学生。这类学生是班级集体的核心和骨干,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和班级活动的积极分子。但是,这类学生的成长由于比较顺利,得到表扬和肯定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他们往往骄傲自满、虚荣心强、抭挫能力差,而且班主任在教育态度和方法上易偏爱和迁就他们,往往只看到他们的优点而忽视缺点。因此班主任对他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绩,学会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以防止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同时,班主任要克服对优秀生的偏爱和迁就心理,对他们的缺点也绝不能袒护和遮掩,并充分发挥优秀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班进步。2002年我担任初三班主任时,有两个邻班的学生要求转入我班,问其原因,他们都说那边的班主任太“偏心”,对待他们后进生,凡是出现什么错误,班主任会在班里面“大批特批”,像那天早上他们首次不出操,班主任马上要他们带家长来校协助教育,而对其他几个同样不出操的尖子生,只让他们简单写检讨了事,这两位学生感到无法在这个班呆 下去了。由此可见,班主任绝不能袒护和遮掩优秀生的缺点及错误,不能把优秀生视作“宠儿”,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不能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一下了事,不以成绩好坏论“英雄”,校纪校规面前人人平等。否则,就会引起内部管理的混乱和后进学生的反感。

第三、中间生的教育

中间生是指班级中各方面表现都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但由于他们性格平稳、表现一般,在各方面都没有突出的地方,所以经常处于不被别人特别关注的境地,班主任也容易忽视对他们的教育,认为他们既不会为集体增加荣誉,又不给班级带来大的问题,所以往往任其自然发展,而把重心放在教育优秀生和后进生上,希望以两头促中间。我认为这种教育策略是不恰当的,因为中间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总是处于矛盾的状态,班主任一定要对他们做细致的工作。要主动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安排适当的活动和角色,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施展才能,树立自信,产生强烈的表现欲。使他们在优秀生的带动下,在与后进生比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尽快向优秀生转化。2003届我带的初三毕业班有个叫潘树的男生,智力不错,但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中等,对待事情的态度一般,不爱与人交往,见到老师只是很小声勉强地问候。针对这种特点,我主动接近他,还让他当了个劳动委员,并指导他如何带领同学们工作。半个学期之后,他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乐于助人,学习刻苦,在2003年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很多老师对他的进步都感到惊讶。

第四、后进生的教育 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或成绩相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在班集体学生中的比例一般不大,但他们破坏性很强,自制力差,知识贫乏,生活无目标,无组织,无纪律,往往成为班级的消极因素。因此班主任要花大力气做好生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首先,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要坚信后进生也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可以通过教育作用和个人的主观努力变为好学生。同时,班主任还要辩证地看待他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关心、热爱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如果把他们丢在一边,不关心,不过问,甚至嘲讽、挖苦,听任其“破罐子破摔”势必造成“差生”更差,同时也造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及与班主任的对抗情绪,班级工作自然是难上加难。其次,班主任要讲究教育方法,从情入手,对后进生倾注全部的爱,消除师生的心理隔阂和对立情绪,心灵上更加接近。同时,班主任严格要求后进生,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使后进生在严爱相融中不断进步。2005年我担任初三班主任时,班里有个男生叫陈朱兴,该生由于初

一、初二时不爱学习,所以到了初三,除了对体育课感兴趣之外,上其它的科目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上课不是睡觉就是逗其它同学讲话。针对其特点,我让他当体育委员,指导他如何组织同学们开展体育活动,就他参与体育的精神来引导教育他对其它科目的学习兴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地,他也强迫自己学习,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最后,尽管他没有考取理想的学校,但也考上了一间中等专业学校继续就读。

第五、毕业生的教育

即将毕业的学生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生。一方面,对即将离开的 校园,他们会有依依不舍之情;另一方面,即将离校,他们中的部分人会纪律涣散,学习放松,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出现违法犯纪、破坏公物等现象。为此班主任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不能放松他们的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要教育他们自始至终完成学习任务,自觉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开展诸如“难忘的集体生活”、“站好最后一班岗”等活动,使学生们在积极向上和自豪的情绪中离校。班主任也可以向学生介绍高一级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学生们向往和憧憬新的生活。对即将踏上社会的毕业生,班主任还要特别注意进行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正视现实,调整自己,完善自己,以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篇2:谈班级分层教育

由于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原来在小学阶段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全部升入初中,从而使同一班级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十分突出。特别是我校这样的薄弱学校,此差异就更为显著,加上非重点学校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外,不能或很少能够给予学生其他能力施展平台,扼杀了许多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更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意志消沉,自卑心理加强,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自暴自弃,成为令我们头疼的问题学生,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又使他们学有所获,这是我们初中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们传统的编班教学常常难以顾及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差生感觉到在优生面前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也不敢有所表现,导致两极严重分化,差生’厌读’、优生’陪读’的不良后果。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政策,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于是,教学中我采用互动-探究-发展的教育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和分层评价,区别对待,扩大课堂教学的针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使优生更优、更高、更强,差生恢复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打好基础。

一、学生分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经过对学生的观察、测试、摸底,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都有较深的了解。此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最为恰当的。依据学生的成绩,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方法等把学生大体的分为ABC三层。A层的基础相对的比较扎实,学习成绩优良。B层的基础水平一般。C层的基础相对落后。并在分层后建立相应的鼓励和竞争机制,体现分层的相对性,而对于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鼓励C层的同学向B层跃进,激励B层的同学向A层奋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A层的学生感到有压力,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不败的地位。同时在学生分层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分层次教学的意义,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同时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施以爱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C层的学生。只有对每一位学生抱以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与学的目标。使学生明确目标,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建立有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目标,结合教材的弹性要求使之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可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准备。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对于BC层的学生多给予指导,以扶为主,设计的问题简单一些,坡度缓一点,以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为主培养基本能力。对于A层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的使用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就使在分层教学中的目标更加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现分层次教学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教学的部分。为了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对于C层的学生应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恢复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使他们抛弃胆怯和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自心。教学中主要以扶为主。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受到通过自己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的喜悦。A层的教学主要突出教师的导向作用,贵在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发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更高、更强的要求。

五、练习、作业的分层

教学的效果是通过练习、作业来巩固的,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学习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体补偿评价和发展的训练达到分层目标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精心的设置(编排)课堂练习课后作业。C层的还是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不可打击学生的信心,多让学生体会成功感。A层的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熟练灵活的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多考虑,要求他们能够独立解决诸如课后的“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他们回去思考、讨论,感到学无止境。

六、测试、评价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我们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世间万物,同样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不同学生。因此,要达到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提高整体水平。也需要分层测试。

针对A层的学生在要求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出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锻炼思维的同时又可避免因高分而产生自满的情绪。而对B层的学生则主要以检测能力的学习提高为主,而C层的学生则主要检测基础知识为主,从而使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尝试到高分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有所区别。对于BC层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于A层的学生采取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努力奋进,不断的超越自我。

篇3:浅谈高中美术班的数学分层教育

一、课前预习分层次指导进行

分层次要求课堂预习是实施分层教育的前提。根据高中美术班学习任务重、美术花费时间多的特点, 分层布置预习作业。将学生要预习的内容编写成由浅入深的几个题目写在黑板上, 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思考和解决的数量不同、难度不同, 让学困生能够基本看懂书本上的定义、定理, 并且尝试完成书后练习;中等生要初步理解预习内容, 并且利用例题完成课后作业, 有疑问时主动求助于学习优秀的同学。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分层教育, 力争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获

1.课堂上充分调动情感因素,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让学生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 从而转化为积极的情感。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 只有做好师生互动,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利用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首先,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亲切、富有感染力, 让学生感觉和教师的距离很近, 从心理上就很容易接受教师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其次, 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当学困生回答出一个很基础的问题时, 要充分肯定他的认真和进步, 使他能够树立信心将学习进行下去;当学优生回答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时, 要给以鼓励的话语, 让他能够更加奋发努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智能, 还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2.课堂教学中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 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 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 同时又是学生所能回答的问题, 积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上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 并且先让学困生解决基本的问题, 鼓励中等生和学优生大胆想象和质疑, 及时肯定学生们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 让他们都能够找到自信, 有效地表现自我。例如, 学习函数的定义域时, 设计例题应该由浅入深,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先给出例1:求函数的定义域。请中考分数最低的同学回答, 当他准确回答出时, 要及时给予表扬“××同学很好, x-1≥0的这个等于号也考虑到了, 只要高中阶段注意听讲, 认真思考, 一定能够跟上大部队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这个同学听课就会更认真了;接下来的例2:求函数的定义域。请学困生中的同学回答, 并及时给出评价;例3:求函数的定义域。请中等生回答, 也及时给予鼓励;而对于学优生, 可以进一步提出例4: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 2], 求函数f (x2) 的定义域。让他们在基础知识上再作更深层次的思考。以上问题对于巩固基础知识有着明显的效果, 只要坚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参与思考, 就能够起到巩固性效果。

三、课后练习设计不同梯度的专题, 让所有学生各尽所能

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出现学生作业抄袭、迟交和不交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困生和中等偏下生在任务重、作业不会做的情况下, 只好抄作业敷衍了事。教师心理上要接受学生基础、接受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存在客观差距, 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分层考虑。学困生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中等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 还要给他们布置些稍有提高的题目;学优生是基础知识与综合性、灵活性题目各半。并且每天都在三类同学中选一些同学面批, 尽量让全班同学都有面批的机会, 同时对典型性问题进行全班性评讲。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了各类学生的不同情况, 并且经常让他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类作业, 当然教师要以相同的心境激励每个层次的学生, 且适时地对学生整体层次的划分作出调整。分层次布置课后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减少了作业的抄袭现象。

四、课后辅导是实施分层教育的关键, 让所有同学能够解决当天的问题

高中美术班由于每天都必须花一定的时间画图画, 所以文化课就必须见缝插针, 可以每天中午到教室进行辅导和答疑。首先重点是给没有过关的学困生补缺, 确保每天讲的基础内容要全部消化掉。在辅导过程中, 可以了解到哪些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哪些内容是课堂上没有讲到位的, 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 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就会进一步增强;同时有些学困生看到问问题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的细心解答, 自己也慢慢地开始举手提问了, 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对于一些不适宜课堂上讲的难题, 也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给学优生讲解, 确保学优生“吃得饱”, 这样可以缩小两极分化,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考核激励分层是实施分层教育的保障, 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

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 也应分层次地进行考核与评价。考试测验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安排测试题目时, 教师要考虑到三类学生的情况, 针对数目比较多的学困生要出大约60%左右的基础知识, 着重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 另外40%是针对中等生的稍有提高的题目, 然后以附加题的形式让学优生选择, 以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测验分数出来后,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 并且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让他明白相比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取得了进步还是退步了, 及时帮他找出原因, 让考核能够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面对高中美术班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 运用分层教育的方法后, 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 自觉性更强, 特别是学困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更加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后, 各个层次学生的成绩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教学实现了良性发展。

摘要:高中美术班由于招生的特殊情况,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就需要因材施教。分层教育是实践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 应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及课后思考这几个环节进行分层。

篇4:试谈班级的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目标;分层施教;分层组合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分层教学是在同一班级里将课堂教学目标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在数学学科体现尤为明显。虽然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但传统教学法受大班、课时40分钟时间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 是指在共同的教学目标下根据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老师的培养下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

1.科学的分层

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于是分层是在每次考试测试之后,认真分析试卷,详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我把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C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当然,按这样的标准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但在学生面前我把各个层次分别叫做拼博组,奋斗组,勤奋组。并告诉他们各自奋斗的目标,需要努力的方向。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整体发展。

在我的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学困生跟不上的局面。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我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析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例如:

拼博组所要达到的目标: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奋斗组所要奋斗的目标: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 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好的同学。

勤奋组所要奋斗的目标: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达到合格以上成绩。

3.分层施教

精心设计,分层备课。教学中分层设疑,通过分层提问、讨论、答疑等形式使各层学生学懂每节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接着进行分层次练习,教师分重点指导。

4.对作业进行分层

教师对作业进行分层是为了使学生的能力与学生的作业难度与作业量得到协调与统一,量力而行,使每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按照三类教学目标,从易到难分设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层次进行练习。通常拼博组回加一些锻炼思维性的题。勤奋组会加强基础,概念性的习题。

5.分层组合,互帮互助

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有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每周留有一定的时间让每组之间自由交流学习。

五、“分层教学”的效果

经过短短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教学初见效果。但时间短,改进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使这一种教学活动能更好发挥它的作用,我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

[1]因材施教的深入思考.东方艺术: 2004;09.

[2]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策略.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 研究 ):2001;02.

篇5:谈班级分层教育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广大民众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在社会分层下,高等教育是什么样的状态以及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分层;高等教育

一、社会分层的内涵

社会分层是指建立在法律或规则和结构基础上的、已经制度化的、比较持久的社会不平等体系。对于社会分层,本文只按照目前比较普遍的社会分层方法来界定,即分为农村和城市二元结构、父亲的学历以及父亲的职业这三个方面。

二、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的调查

在我国当前国情下,社会分层在教育上最显著的体现就是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分为教育起点不均等、就学过程不均等和教育结果的不均等。高等教育在我国群众心中的地位是不置可否的,特别是在农村,谁要是考上了大学,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他将来会有大好前途。所以,高等教育的公平是决定这条路径畅通的关键,也牵动着那些下层人民的希望。

对此,本人专门制作问卷进行调查研究,此次发放问卷共60份,其中有效问卷59份,调查对象均为某211学校同一学院的研一学生。

表一:被调查者的生源地

注:此表城市的人数中也包括原数据中县城的人数。

表一中显示,调查对象中,有62%的同学来自于城市,远远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人数。由此不难看出,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其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的机会更多。

表二:被调查者父亲的职业

注:此表中工人包含原数据中的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其他包含经理人员(原数据中数据为0)、私营业主、城乡失业无业者。

表二中显示,在被调查的59名学生中,父亲职业为农民和国家干部的人数最多,均为17人,工人次之。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即现在我国农民的素质也在不断的上升,对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也由原来的无所谓逐渐变成了支持,农民阶层的子女在父辈的殷切期望下,在更加努力的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学习。

表三:被调查者父亲的学历

注:此表中高中(中专)及以上项包含原数据中的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的人数,其中高中(中专)项的人数占大多数。

从表三中的数据来看,现在就读的硕士研究生中,父亲学历在高中以上的人数最多,为40人,占所有参与人数的66%,远远高于其他两项,所以得出,父亲的学历越高,孩子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越多,其所得到的支持也越大。

三、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从接受高等教育起点来看。首先,处于上层社会的家庭的子女,其家庭经济条件也相对比较好,所以,家长很可能为了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会送子女去重点院校或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读书,这样一来,上层社会家庭的子女在入学的时候就已经比下层社会家庭收入不高的学生多了很多进入更好的高等学校的机会。其次,上层社会的.子女和下层社会的子女即便是在同一所学校,也会由于家庭背景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待遇,甚至会出现上层社会子女歧视下层社会子女,给那些下层社会子女贴上不平等的标签,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歧视现象。

2.从高等教育的过程来看。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上层社会子女的家长一般都比较重视教育,而且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差,所以一般都会在其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另外投入资金,去帮助其子女更好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下层社会的子女,其家长对于教育重要性的意识远远低于上层社会子女的家长,而且,其家庭的经济条件也不太允许家长对其投入更多的教育资金。

其次,众所周知的是,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然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只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上层社会由于资金等硬件设施比较充裕,显然更有优势。

篇6:谈班级分层教育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高台学校

覃建波

个人的阅读量如何,决定了个人的知识广度,甚至深度。所谓见多识广,厚积薄发。阅读的过程,就是语感、语言的积累过程,也是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人的语文素养显露无遗。

阅读——破定提高升

研究表明,学生的语文成绩是一个定数?起初我并不相信。本世纪初,《人民教育》介绍了北京一所中学校长,推进课改遭到多数教师的抵制,老师们不愿意改变多年的教学习惯和教育理念。不愿意把学生宝贵的时间花在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上。更不相信学生的语文成绩是一个定数。在一次高三的诊断考试中,校长悄悄把自己读高一和初三的子女混入语文考试,密封阅卷。结果,高一的女儿超过平均分,初三的儿子接近平均分。全校一片哗然。笔者半信半疑,于2002年,在自已六年级班上也做了一个试验,将初二的期末考试题给班上的孩子测试,结果也是令人大吃一惊,一个孩子得了85分,大多数在40–60之间,最低的也得了20几分。可见,,学生的语文成绩的确是一个定数!既然是个定数,怎么说课外自主阅读能提高语文整体成绩呢?„„

2005年,中小学合并,成为九年一贯制,笔者从小学升到初中,担任七年级一班和二班的语文教学。因同时担任二班班主任,就在二班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一班按传统教法。配合阅读活动,每周班会轮流上台进行朗读,诵读,背诵,故事,演讲比赛。每天早自习前10钟校内新闻联播,课前3分钟阅读分享。每晚7点跟读新闻联播。同时读写结合——自主日记。自主日记里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心理思想应有尽有,批阅既是享受,又能对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心理了如指掌,为班主任工作建功立业。日记,不仅要以各种形式分享,还要为每个孩子编册,然后每人选出一些汇成班册。从班级现场作文赛中选出获奖作品投刊。这些活动,孩子们全部,全程参与。阅读写作活动,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而且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提高了,连语文素养也提升了。期末考试整体成绩远超一班。怎么会这样?第二期,在一班也这样开展,还让两个班互相交流,互相比读。期末,两个班也不相上下。作业做得少,书读得多,成绩升上去了,孩子们喜欢,家长也高兴。从此,我坚信,多做一道题,不如多读一本书。

自主——个个都精彩

阅读在读,不在做。不要把学生的阅读当成阅读教学或阅读训练。否则,会造成如今学谈“读”色“变”。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兴趣的丧失,谈“阅读”色变——正是因为教师的分析;阅读不自由,阅读有条件;阅读强调目的性——提高语文成绩;以阅读教学和阅读训练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阅读同一性——规定了读书内容要求,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布置阅读,不放心,要求填表,签字,写读书笔记,阅读提纲,故事梗概等,以为这样,就能保证阅读,却不知,学生也有对策——上网一弄,就按要求做好了,其实,书,根本就一字未读。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也只有自主阅读,无条件阅读,方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自主阅读,有利于学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正如自主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孩子,他们定能创造无限的精彩。全国改革的先行者,杜郎口,洋思等经验,启示:这个时代的孩子,具有这个时代的特征——自主、独立、探究。自主的课堂,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语文整体质量。

要向杜郎口那样,彻底解放,移风易俗,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空间。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不要占用、挪用,学生定将创造各自的精彩。相信学生,彻底解放,移风易俗才有可能。要学习杜郎口的成功经验,构建生本课堂,教师只集体讲5分钟或者甚至不讲。不要老时惦记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交流互动的过程。试想,一个班上几十个学生,教师只有一个,你如何同时与几十个学生对话,互动,难不成会分身术。传统的弊端就在于,一个教师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对话,交流,互动,自然,做小动作的,开小差的,不动脑的就多了。几十个学生,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差异,各有各的需求。

分层——人人“吃得饱”

让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这不可能。不如让教师的爱注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教师的眼睛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是做得到的。这样的生本课堂,有了自主的可能,少了教师的解读。少了成人的一厢情愿,多的是自主的方式,自由的阅读思考,多的是合作探究,健康快乐,和谐发展。

在班级这个试验田里,分层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累语感、语言,在积累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避免了教师繁(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导致的学生厌、困、钝、懒、怕。研究表明,几十个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个性差异特大,只有“生本”课堂才能成就他们。

“生本”课堂,按类型来做,将大班小组化,使得“生本”课堂的构想成为可能。几十个人,分成几类。一类看作一个,几十个人被看成几个——使对话成为可能。拜读了《学习的革命》《给教师的建议》,借鉴了杜郎口的精神和理念,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类型、能力层次、思维方式、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将学生按能力层次分为A、B、C、D四层。每层分为几个4人小组,组内按学生接受知识的类型、思维方式、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分为同类(C、D两层)和不同类(A、B两层)两种情况。配合课题研究,又便于操作,分类分层设计了“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大脑都能动起来,用起来,在有“章”可寻地“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初中部和小学部的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正日渐增浓。在“生本”课堂自由的阅读思考,在阅读思考中,语感和语言日积月累,促成了孩子们自觉积极阅读,成就了孩子们乐于表达,主动交往。

篇7:浅谈如何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一、发挥班主任的角色优势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中的一支特殊队伍,他们担负着对学生管理、教育、指导、爱护的职责,加之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使得他们有别于一般的任课教师。他们与学生感情深厚,在学生心目中德高望众,在教育中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一角色优势决定着班主任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示范引领

作为班主任,首先应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己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其次,要自觉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认真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增强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敏锐性、解决心理问题的科学性;再次,班主任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维护和调节自我心理健康的能力。班主任必须时刻意识到:我是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一面“活镜子”。在工作中,应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与人相处宽容大度,真诚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做事负责、与人为善、意志顽强的学生,发挥好教师示范引领的作用。

2.联系沟通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纽带,是与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的桥梁。为及时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班主任应定期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家长会、书信等形式与家长交流有关教育孩子的.信息,交流孩子的家校表现,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有效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把这种沟通变成告状,否则,它将会严重影响师生关系,使学生丧失对班主任的信任和尊重,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另外,班主任还应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增强学生与各科教师的相互了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

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潜在因素。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它们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需的条件。

1.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

班风是指正确的集体舆论在班级里持久地发挥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班级风气。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通过强化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等品质,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民主型班风,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养成。首先,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应仔细分析班级的优缺点,确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奋斗目标,并得到全班学生的认可,以期大家共同努力。其次,还要正确分析班级中每个成员的长处和短处,使他们在班级活动中都能扬长避短,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再次,还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意义、学习方法的教育,结合时代特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心理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健康发展。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潜在教育资源,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去爱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个性,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对学生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其次,应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尤其是优秀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甚至对特困生更加偏爱。除此之外,还要在学生之间开展爱的教育活动,开展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的教育活动,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班级氛围。惟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被爱中学会爱人,在尊重中学会自尊,在宽容中学会谅解,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健康的师生关系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活动

皮亚杰指出:“活动,尤其是协作活动是儿童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动地改造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1.上好心理活动课

上好心理活动课,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教师要根据班级中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定好活动课的核心,活动设计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要符合心理学原理,在活动中坚持团体互动原则、经验分享原则和自助助人原则。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活动模式,是选择认知模式还是活动模式,是以训练模式为主还是以调控模式为主。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力求多样有效,将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问卷调查、问题讨论、辩论会等六种形式有机地融合,力争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上好心理活动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切不可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2.开辟多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可根据情况的需要开辟多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如教师对班级中全体学生的辅导,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可发挥学生的教育潜力,就某一问题开展以学生为主的知识讲座;可根据某一主题举行手抄报展览,供大家参观交流;可通过班内的“悄悄话信箱”、“心灵之窗”广播站、主题队会等形式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组织学生写心理日记,在师生无言的交流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还可利用每天的十分钟时间通过读书、讲演、故事等形式来进行汇报交流,主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既可由教师确定,也可由学生确定,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让师生受益。

篇8:谈班级分层教育

2000年, 国家颁布新的课程标准, 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根本的依据。《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描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 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课程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分层教学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从教学实践来看, 实行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别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 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材施教, 好学生“吃不饱”, 差学生“吃不消”, 出现“教师白费力, 学生不受益”的尴尬教学局面。英语分级教学, 就是本着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等,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度、教学活动, 在讲授、检测和评估方面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因此, 分层教学成为安排英语教学的理想选择。许多学校一直认同分层教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分层教学, 不断探索和总结分层教学经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无论智力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 培养学习积极性, 这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不能用同一目标要求学生, 用同一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1.根据入学英语测试成绩进行分班

入学的第一周对所有新生组织一次摸底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 按成绩分为A、B、C三个教学班实行分层教学。A班适宜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B班适宜英语基础相对好的学生;C班适宜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但必须要做到除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不同外, 让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2.根据不同目标及学生需求调整英语教学课时和教学安排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 课程教学中, 基础好的班级可以缩短教学时数、充实教学内容;基础薄弱的班级可以延长教学时数、降低教学难度并适当补习。形成强势少补、弱势多补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3) 根据不同班级制定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A班可以加大听说训练;B班应熟练巩固已学的内容;C班基础相对薄弱, 大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加强重点辅导。

(4) 根据分层情况, 英语分层教学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并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和接触更高层次的知识创造了条件。

(5) 根据英语期末统考成绩进行级别调整。在英语分层教学中, 每学期根据期末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英语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班, 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班, 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优等生”和“差等生”。这种淘汰和上升的制度可以让学生有危机感和保班意识,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 并且给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为保证英语考试分层的公平、公正、可比性, 英语期末考试所有的课程应采取同一命题、同一标准。

英语分层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 把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上课, 学生起点和终点水平比较明确, 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取舍, 讲解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所学的内容消化吸收。通过分层教学,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使学生能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英语分层教学可以打破英语教学模式的旧框架, 班级内部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 同时学生间的相互竞争能使更多的学生看到差距, 找到努力的方向。

英语分层教学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对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英语教学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分层教学是现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向新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发展, 用多种教学模式来适应学生, 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目标的基础性, 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培养目标的发展性。

参考文献

[1].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北京出版社, 2005

上一篇:2024浙江省副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包过题库下一篇:青春在拼搏中闪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