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2024-04-26

浅谈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共8篇)

篇1:浅谈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来源:论文库 发布时间:2014-08-31 【摘要】在我国普遍的班级授课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教育需求,运用分层教学能很好地弥补其不足,在教学中能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起到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从而达到“分层是为了无层”的最终目的。【关键词】分层教学;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励

1.班级授课的现状及弊端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员流动性极大,造成在校学生频繁流动。每学期都有从外校甚至外省转来的学生,他们所学的英语教材和进度与本校学生不同,学生英语水平相差很大,再加上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家庭英语学习氛围、英语信息摄入途径也各不相同,英语渐渐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和要求来对待,一定会造成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用“分层教学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其效率低,也与我国现行国情不符。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出成绩,出自己最优的成绩,这个理论也为当今的分层教学法提供了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语言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很有成效。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分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3.分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3.1教育对象分层;与显性分层教学相比,隐性分层教学更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隐性分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我没有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简单将之划分为优、中、差组或A、B、C、组,而是用他们较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来为各组命名,如将A组命名为“喜羊羊”,B组命名为“沸羊羊”,C组命名为“懒羊羊”。“喜羊羊”A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超强的接受能力和表现欲望。对于这组学生我要做的就是引领,把他们的英语视角尽可能地扩大,尤其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上要让他们真正成为尖子生。“沸羊羊”B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但基础不十分扎实,学习成绩在七十分到八十分之间,接受能力稍微显弱,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对于这组学生我要做的是挖掘,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甚至是“炸”出来,使他们晋级A组。“懒羊羊”C组学生学习不自觉,学习习惯差,基础弱,接受能力不强,思维反应慢,在学习上有一定障碍,有些甚至还缺少家庭辅导条件,对于这组学生来说就要花大量的心血才行了。他们英语学习兴趣要激发,英语学习方法需要引导,这些责任都在我们教师的身上,对他们要优先让其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给他们多一些耐心与爱心,多一份表扬与鼓励。(以下简称A、B、C组)

3.2教学目标分层;学生的认知存在不同的维度,由记忆到理解、运用、最终的创造,都是有梯度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也实行了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有着不同维度的目标要求,因此目标的设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A组和B组学生来说,目标定得太低学生会觉得毫无挑战性,学得索然无味。对于C组来说,目标定得太高太远,学生会觉得遥不可及,干脆放弃,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我都力求把目标定得适合三个小组的学生,使他们各得其所。

如在外研版英语Book2,Unit5,Lesson1中学了四个表示天气的词(sunny,cloudywindy,rainy)和四个球类词(baseball,soccer,basketball,badminton)。

A组学生接受能力强,记忆、理解环节一下就过去了,那重点就是让他们能够运用新词,能够自己创设语境来练单词造句子,从而达到创造这一最高目标。如他们利用新词创造了下列句子。A:How’s the weather today? B: It’s sunny.A:Oh,let’s play basketball!B:Good idea!对于B组的学生来说,能够达到理解的层面就够了,如他们能正确理解A组学生所造的句子,而对于C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课堂上学会读,能够记忆这8个词,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又如在教外研版英语Book8,Unit6,Lesson3 Fun Reading and Writing时,A组学生能够根据课本的英语小故事进行改编创作,用所学的语言自导自演,精彩地表达了自己在寒假和暑假中所去的地方,以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一环节中达到了创造这一认知维度的训练,而且他们的表现既对B组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对C组起到了激励的作用。B组的学生虽然不能象A组那样进行精彩的改编创作,但他们能模仿课本故事向同学们简单讲述了自己的假期经历。而C组的学生也在我的指导下真实地再现了课本故事,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成功了。3.3作业分层;作业分层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并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完成的英语作业。它可以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获得发展,A组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B组学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C组学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布置作业时,对A组学生以“放”为主,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中有“扶”,“扶”在引导深化理解和深入探究上。对B组学生实施半“扶”半“放”策略,在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或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在遇到困难时,我适时予以指导,并注意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又注意做到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上课时,尽量做到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掌握知识。对于C组学生,以“扶”为主,“扶”在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

如在学习外研版英语Book7 Gulture 2 Where do People Live?时,我没有让A组的学生做大量抄写工作,在保证会背会默当天的单词和句子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扩充英语知识,我留给他们的作业之一是“查阅英文版世界各地人的居住习惯,选择一个课本介绍以外的居住形式,用自己和大家都能接受的英语口语形式展示给同学。”B组同学对于单词、句子的记忆和表达没有太大问题,需要挖掘他们的潜力,力争晋级A组,所以可做适当的拔高训练,我留给他们的作业之一是“查阅英文版世界各地人的居住习惯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同学听。”这样他们不会觉得太难,又扩充了阅读和口语方面的知识。C组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当天的单词、句子,如果能够口头再现课本中的段落,就更成功了。

3.4评价分层;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情绪。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呢?教师需要采用分层评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尊与激励,消除自卑感,并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分层评价的要点:对于平时羞于开口,基础较不扎实的C组学生,可让他们回答较简单问题,并抓住时机用“Good!/Great!”等评语进行表扬,以鼓励他们的大胆发言,争取更大进步,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对于表现突出,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简单的一句“Good job!/Wonderful!”对于他们来说“没劲!”他们更喜欢的是在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同学们崇拜的眼神和老师发自内心的惊叹,此时教师在评价中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和问题。对于平时表现较好,乐于开口的B组学生来说,晋级A组或在活动时和A组并驾齐驱是他们心中努力的方向和愿望,我在评价时充分利用肯定的表情的赞赏的语气来鼓励他们,教师的认可会更加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结束语: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的运用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依据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如何更好的实施分层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讨,去研究。参考文献

[1] 翁春杰

小学英语分层作业探索 2010.6.[2] 英语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3] 杨梅艳

也谈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2010.3.

篇2:浅谈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肥西山南中学 张恺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保持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具体做法:

(一)将学生分层分组。按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态度习惯和个性特点等方面,把他们分成不同的三个层次,即:优,中,后进,再分别归入各学习小组,并让他们自己选好小组长。遵循均衡、自愿、流动的原则,各小组大体相等。例如各组都应有一定数量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应大体相等;学生以自愿为主,适当调整。学生参加哪个小组,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均衡”。就是说,这样均衡配置的好处首先在于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其次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并据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是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相互帮助。一种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学期内变动两次,及时适应已经变化的情况,保证小组学习的展开。实践证明,这十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随着小组活动的展开,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互助将十分频繁,这对于我们这些班级相对较多,个别辅导的时间短的老师来说,等于多了很多个小助手,十分难能可贵。

(二)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出了有效的方法性指导。该理论认为理想的教学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既要走在学生独立发展的前面,又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分层次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每次上新课之前,按照新课的要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这十分有利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主要包括预习生词,预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背景知识,准备口语内容等。对于优生,要求全部做到,中等生要做到前两到三项,后进生则只是前一、二项。这样的预习让学生有备而上课,不再感到预习是空洞或者是困难的了。

(四)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例如我在教Senior English模块3的Unit7 Sea Stories的Lesson 4的时候,我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是就Sea来展开的,例如1.Why did they go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whirlpool ? 2.Why was the writer tied to a barrel? 对于这两个事实性、细节性的问题,可以让那些水平较弱的后进生来回答,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而对于像Did the writer’s brothers survive in the storm ?这样有着一定难度和想象空间的问题,可以让优生来回答。

(五)分层次布置作业,切实提高学生成绩。比如学习了每个单元 的Vocabulary 和Target以后,我是这样布置作业的:优生要求记熟单词和句型,并用别的单词和本课句型另造四句话;中等生要求记熟单词并用本课的单词和本课句型造四句话;后进生只要求抄记本课的单词就可以了,然后第二天我除了批改作业外,还会用提问、听写、背诵等方式进行检查,看看他们真正的完成情况,不过关的及时进行谈话,能完成任务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大力表扬。

(六)分层进行评价,树立学生英语教学信心。我决心改变原有的单一评价体系,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例如我班新转来一个插班生,几次测验都不及格,而且他做事速度又极慢,往往作业都很难完成。我真的为此感到很头痛。后来我发现他数学能考八十多分,语文也能及格,这说明他并非是智力上有差距,之后又经过和他父母的深入了解,我知道了他是由于以前英语基本上没及格过,基础没打好,因此心理上有阴影,再加上学习不够自觉,做事拖拉,怕吃苦,比较懒惰,才造成英语成绩上和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看到这一点,一方面我布置成绩较好的学习小组的成员及时的对他进行帮教,另一方面我在课堂、班级工作等各方面都多给他锻炼的机会,抓住他的一点点进步就大力表扬,让他的自信心一点点的重新树立起来。

二、英语分层教学要坚持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教学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二)、主导性原则

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三)、保底性原则

这是保证实验能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根本。我们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四)、动态性原则

面对学生的差异,在以前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分层递进教学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能比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每一个学生的提高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发现,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分层中给学生“贴标签”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中,切忌以静止观点看学生,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体现在组织分层、目标分层、合作学习、信息反馈、练习分层、评价过程等方面。特别是在实施分层教学后,应及时根据信息反馈进行动态的调整和动态的评论。为了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实践中常采用分层而不定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主认定恰当的分层目标。

(五)、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既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又要挖掘同一学生个体不同层面的潜质:既要面向学生全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坚持对每名学生全方位培养,切忌顾此失彼。

三、总结

篇3: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 综合考虑班级不同程度的学生, 准备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目标、活动、练习及分层检测等,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新目标) 》分为Section A、Section B、Self Check, 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设置了学习策略和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练习。Section A是基本的语言内容, Section B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 Self Check是学生可用来自我检测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 形成了一套层次化的学习程序。教师应分析每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优等生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中等程度生要落实部分教学目标, 激发他们的兴趣, 增强信心;基础薄弱的同学要过好单词关, 过好知识点关, 夯实基础。

2.课堂提问的设置———教师组织的分层教学。通常情况下从几种思考层次出发设置问题。一是描述性问题, 此类问题学生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 很直观明了。这类问题主要让基础薄弱的同学去发现回答, 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积极发言, 又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二是解释性问题,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才能找到答案, 适于中等程度的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后进行解答。三是评价性问题, 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思考总结出答案, 这样就给优等生提供了思考、探究、提高自己的空间。问题的设置虽有层次性, 但课堂的控制者是教师, 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问题设置的对象也不是绝对的, 学生会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 因此, 问题的设置既是层层提升的, 也是环环相扣的, 学生的回答及老师的评价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一定的启发与提示, 帮助学生学习回答比自身程度更高的问题, 老师再加以表扬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信心。这样的提高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它的价值远高于那些分层设置的问题。

3.课堂活动的设置———学生自己组织的分层学习。现在课堂中提倡“合作式学习”, 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 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这样就使学生自己组织的分层学习更为可行。学习语言需要有交流运用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 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作为教师应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英语交流。这类教学活动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而每个小组的成员基本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待进生, 这就使得每次活动中小组成员都能在无须老师安排的情况下自主形成分工、合作。优等生可能承担难度较大或有创新内容的任务, 并会对其他两层面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中等生在向优等生学习的同时又可作适当的发挥;待进生既参加了活动, 又体会了在特定情境中所用的语言, 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因为合作式学习是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 所以为了得到好的评价, 小组成员会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与学习, 并从中有所收获。这也是分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一种体现。这种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既给了优等生发挥的空间, 又为中等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还为待进生提供了帮助和向同学学习的机会。这些优势在一种很自然的环境中进行, 学生不会感到一种明显的分层, 保护了学生的情感。此类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并能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作业中的运用

1.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 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 以中等程度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 这样可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 优等生、中等程度的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分层达标检测也是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实施分层考核办法, 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 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 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基础薄弱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也可使中等程度、优等学生不易满足, 激发其求知欲。

篇4:浅谈英语分层教学

关键词:英语;分层教学;评价

在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尊重个体,因材施教,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高。

一、学生分层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首先,根据高中生入学摸底考试成绩以及后来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将他们分为A层次好学生、B层次中等生、C层次后进生三个层次,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只要学生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给学生鼓励和希望。统一进度,不同要求。对C层次后进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词汇,理解教学内容,会简单的英语;对B层次中等生,要求他们在C层次的基础上,突出阅读和写作训练和语法填空训练;对A层次好学生,要求他们在B层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较大听说训练,尽量用英语进行思维,组织英语教学。

三、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言,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使教学内容相同,教师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从低起点出发,分层设计教学提问,分层设计课堂练习,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作业分层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题。既有基础题,又有提高题,还有选做题,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五、评价分层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对评价的认识。既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为了鼓励学生,我们在课堂提问和布置作业等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篇5:小学数学“有效分层式教学”浅谈

内容摘要

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更注重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并在不同层次上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效分层式教学”是这一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的一个有效载体,它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既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关注于学生的后继发展,真正实现“人人有才,人人成材”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分层

学生

内容

问题

练习

评价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教学差异是教学中一个永存的话题,没有差异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没有差异的课堂也是不存在的。那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中既能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又使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因人施教,但我们可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凸显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竞争能力,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科学主体分层

人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坚持以“生”定教,在课堂上兼顾每一位学生。学生分层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情感意志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看起始或终结,更要看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但要看眼前,还要看今后的发展趋势;不但要看显性的进步,更要注重隐性的发展。对照以上分层依据把学生分为:A层(优),学生学习能力强、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一般占35%;B层(中),智力因素好,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成绩有偏差,学习成绩不稳定,但具有

可发掘潜力;一般占60%;C层(差),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能力较弱,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成绩不理想。一般占5%。以上的分层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

在对学生主体分层后,以“异层同组”的方式安排学生的座位,并经常加以调整。这样的安排便于教师隐性操作,可以减轻某些学生的心理负担,避免“标签效应”,同时也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二、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C层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层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A层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三、课堂问题分层设计、分层解决。

在分层递进式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得到相应的解决。①问题设计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它需要解决什么?由谁来解决?在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譬如在新知引入时,一般以C层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点,问题由易到难。而在实践探究中或拓展练习中的一些较难的问题则由B层学生或A层学生解决,有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帮助C层学生互相讨论,进行一帮一的或二帮一的学习。②问题设计要接近学生的学习点和知识的联系点。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

平的最近发展区,接近学生的学习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课堂练习分层设计。

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是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学生学习必然经历由知道到掌握,由掌握到运用的过程。因此练习内容的安排要有层次,既是学生能力所及的,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练习的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模仿再半模仿到独立和创造性,由单一练习到综合练习。

我在教学中一般按学生素质和学生认知过程分三个层次设计练习。第一个层次是技能初步形成阶段的练习,是在初步理解知识时所进行的练习,题目是最基本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差生容易解答,让差生解答这类习题,使差生感到成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信心。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是技能巩固阶段的练习,可以有变式题,小型的综合题,注意以新带旧,这些练习难度一般,能够有效地调动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个层次是发展性练习内容有综合性,灵活性,应用性,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些练习难度较大适宜让学有余力的优生做,让优生吃得饱,不至于产生骄傲情绪。

总之,练习的设计应在不同层次学生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人人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五、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的特性在于:

1、差异性:分层评价对于各层次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本层预设目标及发展情况。这种有差异的分层评价更科学、更合理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为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打下基础。

2、及时性: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无处不在,在探究、讨论、练习等个方面都要及时评价。教师要热情的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向前推进的学生加以鼓励。

3、激励性: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因此评价应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对A、B层学生多使用竞争性评价,并结合指正性评价,不能一味的肯定、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前提,但有个“度”。评价时既给学生成功的激励,同时也培养学生继续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对于C层学生以鼓励

性评价为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脚踏实地的学习,不向困难低头。

分层评价的方式有:

1、课堂观察语言评价。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探究交流和练习时,教师对于他们的表现都要恰当的给予言语评价,从而给予鼓励和强化,或给予引导和指正。

2、加分制周期评价。每天对组里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加分,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一星期按累计得分情况分层奖五角星,并在各层选出本周表现最好、进步最大的学生成为数学星星,以示激励。

3、阶段成长记录评价。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能只看到一个点,而应该将点连线,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历程。因此,对学生进行阶段成长记录也是评价的一种好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一种评价方式,但更多的是把上述的几种评价方式结合穿插使用。但不管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6: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阜宁古河中心小学 嵇雪娣

【摘 要】由于学生的素质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单一的美术教学往往达不到关注全体学生审美创作的教学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 美术 创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现在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比较多,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班级容量大,要照顾每一位同学不同的需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必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他们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也更有利于农村儿童美育的发展。本文中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点,叙述了分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

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联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认真实现本级目标。基础目标比较适合低层学生,要求他们掌握美术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而中层次的学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层学生则要在中低基础之上提高创新。这样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对问题的设置也根据不同的学生而定,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使美育在教学中得到升华。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乘车印象》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邀请家长一同坐车到卖车场去参观学习,了解各种车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用途记录下来。尝试彩纸彩泥的手工制作,或者画画乘车时的画面。体会乘车时的开心、悠闲、焦急等变化情绪。在目标设定上就让他们互相回忆自己的乘车印象,分层讨论当时的情形。

基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许多孩子并没有乘过多少各种不同造型的车,对乘车的感情也比较淡薄,比较常见的就是电瓶车、自行车、面包车,轿车,很少有乘坐公交车,偶尔也有坐火车,为此这样的预习他们都很开心,让他们互相诉说着自己乘车时的印象,分享彼此的快乐,他们很开心,也让枯燥的作业布置变成感兴趣的事物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这样的设置,促使了美术教学目标在每位学生身上都得到了掌握和练习。使学生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还弘扬了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良好风尚。

二、学生作业的分层设计

美术作业是美术课堂的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才能,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美术课上采用“一刀切”方式布置作业,或者直接照着图片临摹,作业形式内容比较单调,有时学生更是无从下笔。分层作业则可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一个人或者集体的方式参与美术:

1、渐进式分层作业。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绘画要求,鼓励绘画态度,让学生自主作业,在此基础上能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层次的作业,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美术技能。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老房子》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首先演示用黑色的卡纸撕出房屋的屋顶,然后用白色油画棒画出房瓦,用歪歪扭扭的虚实相结合的线条画上墙面。看简单的一座老房子外形已经画好了,学生则跃跃欲试了。

学生第一次作业: 撕出房顶,可以使不同角度的屋顶。画上瓦片,墙面。注意线条的疏密,虚实的变化。很快的学生完成了第一次作业,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话一所房子再简单不过了,房顶不用涂颜色是用黑色的卡纸直接撕出来的,学生在撕卡纸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教师主要强调的就是要用线条把老房子的“老”表现出来。每个学生都抢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呢,看着他们充满了自信与喜悦。

对学生表扬之后,我说:老房子有了屋顶和墙面还差什么呢?学生说:门、窗子、墙。我就很快的加上门、窗、墙角的裂缝处几块砖,为了突出“老”,线条还是要疏密变化,对门窗线条的用法、窗花的设计要有美感。

学生第二次作业:给老房子添上门和窗。在这个环节中,有的学生则表现的不是太好的,尤其是窗上雕花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多的是鼓励,毕竟是农村孩子,对雕花的认识则比较少,毕竟电视上、图片上看到的雕花没有立体感、大多数表现的还是不错的。让他们在线条的层次中找到了乐趣与美感。

最后还教了学生“油水分离法”技法,让学生用白颜色的油画棒在墙面上涂满,再用毛笔蘸淡墨在墙角处稍微刮几下,老房子的“老”,再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再一次体验了绘画成功的乐趣,最的作品贴到老师设计好的背景中,一幅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映入眼前。

2、合作式分层作业。学生的作业通常是自主探究、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在小组中采取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共同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切磋、互相探讨,每个组都有明确的分工,能合理的分配相应的任务,从而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担负一定的职责,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的相互交换实用,进而有序的完成合作探究。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买菜》第二课时

在上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到菜市场去参观菜市场的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探究生活。让学生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考虑到画面内容比较多,就设计了第二课时为手工课,在这节课中,要表现的人物动态多、物体多,而学生之前对这方面的创作接触的比较少,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设计合作来完成作品,让每组成员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和卡纸带关于买菜的图片。学生很快完成分工,在制作工程中学会了合作和交往,更有趣的是有的农村孩子还将家里晒干的小辣椒,玉米粒带来了,还有蛇皮口袋碎料、鸡毛、可见这些农村孩子是多么的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看到平时家里常见的东西学生是多么的有亲切感呀,这样的合作,他们充满了乐趣,充分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三、对学生作业采取分层评价

在美术课标中总结了全国范围内教师创造的评价方式,介绍了许多信息,这比我们实际进行评价的方式要多许多,这就给我们的评价工作指明了具体的探索内容,也为我们拓展评价领域、创造新的评价方式指明方向。在农村小学美术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更应该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的不同层次的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采用表扬性评价、感动和愉悦的评价、富有成就感的评价、富有自信的评价。对低层练习的作业教师着重对个别指导,主要是及时性的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对中层练习的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有时可以采取延迟性评价,让他们有更多的反思空间。对高层次练习的作业,教师着重指导拓展想象的创作空间。同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互评、自评、体现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位学生都能认识自己的创作能力,提高审美修养。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较好的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效的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新课标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篇7: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在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初浅的探讨。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以下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在我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近十几年来,分层递进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 2.“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3.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3.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以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以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训练分层

练习分层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辅导分层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6.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四、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3.有利于教师诸方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等,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吴家堡镇楚庄小学

篇8: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浅谈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

任何一个教学班的学生都存在着知识和能力的层次差异,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忽视或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统一要求、统一标尺、统一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就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过于轻松而抑制个性发展,而使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内容过难而不能接受所学的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困难的好方法之一,即教师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使不同基础的学生的水平都能得到提高,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充分认识学生,将学生进行分类

要把握学生的分类,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具体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根据其入学成绩及平时考试成绩做一个分类,另一方面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以及自我要求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然后不断地调整学生所处的层次。一般可将学生分为四大类:Ⅰ类为学习成绩较好,自觉性特别强的学生。这类学生成绩在八十分以上,基础扎实是优等生。Ⅱ类为学习成绩中等的,六十五分至七十九分,自觉性较强,有一定英语基础,潜力也较大。Ⅲ类为成绩忽上忽下,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及格边缘生,即英语成绩五十分至六十五分左右,只要平时努力学习,考试就能够及格,否则不及格,这类学生英语基础也不扎实。Ⅳ类是学习有困难,且自觉性差,没有英语基础,加之本身懒惰的学生,英语成绩在二十到五十分间徘徊,从实际情况来看,四个层次的人数比例依次为2:3:3:2,通过这样的分类,教学就有的放矢了,充分体现了目标定位的新课标理念。

二、教学目标层次化

有了学生层次的划分,教学目标相应层次化,具体的做法:每堂课制定出四个层次的目标:Ⅰ类学生除掌握全部的基础知识外,重在完成提高性练习:如句型转换,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还要自主学习一些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达到“会学”和进一步发展。Ⅱ类学生要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就要熟练掌握各单元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并且老师要对他们加强学法指导,即“授之以渔”,从“学会”达到“会学”,向Ⅰ类层次发展。Ⅲ类学生要求巩固基础,端正学习态度并能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听懂”到“学会”,督促他们前进,防止退步。Ⅳ类学生,由于没有多少英语基础,只能“授之以鱼”,在记诵上下工夫,规定一定的量,同时降低要求,减少任务,着重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争取每堂课都能“听懂”。这样做,进一步体现了探索性学习的新课标理念,旨在使同学们明确地把握学习的方向,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防止两极分化,发掘学生的最大潜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1. 展示分层学习目标。

教师每一堂开始,利用投影或采用ask and answer形式,以旧引新,展示本课的分层学习目标,使各类学生都知道本堂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自己应掌握到什么程度,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这样做使得教与学都目标明确,便于有的放矢,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过程。

2. 分层达标及措施。

根据所列学习目标,展示教学,通过教师的导学、精讲、辅导,观察所得信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讲练,以达到进一步释疑,进而消除疑问的程度,此时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相应的教育措施:鼓励Ⅳ类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多给予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给一些简易单词的拼写,易背不忘词组翻译或每课必问的日期、星期几和天气,让他们来完成,让他们从中可获得成功感。Ⅲ类学生,多练习,多予辅导,多给予表扬,作业面批,及时纠正其错误,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成绩,树立他们学英语的信心,争取达标。Ⅱ类学生,巩固基础,精讲多练、多以学习指导,即“授之以渔”。例如:以tion结尾的词多为名词(nation, attention, action…),以er结尾的词多为表职业的名词(teacher, worker, farmer…),以ful结尾的词多为形容词(beautiful, wonderful, helpful…),在前面加了dis, in, im等词缀后的某些形容词,表示意思则与原来相反,如honest—dishonest, active—inactive, polite—impolite等。归纳记诵法能帮助学生形成某一方面内容“词库”在大脑中建立一个相互关联的“词汇网”,并达到易记不忘的目的,培养他们“会学”的能力,提高他们学英语的效率,能够自主学习。Ⅰ类学生,个别指导,着重自主学习,即“会学”,多布置些提高性练习,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探究创新的能力。为了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教师要以Ⅱ、Ⅲ类学生为主,进行层层推进的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练习设为两个层次、三个要求,即基础性练习和提高性练习,要求基础性练习每个分类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要求提高性练习Ⅲ类学生选做;要求Ⅰ、Ⅱ类学生必做。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Ⅳ类学生学有所得,有利于Ⅲ类学生有所提高,有利于Ⅰ、Ⅱ类学生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一个班的整体英语成绩。真正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如:去年我接手的初二年级(3)班和(4)班,及格率为61%,均分为65分,为全年级的倒数。通过分层教学,2012年期末县统考中,及格率上升到78%,均分上升到73分,排在年级首位,受到老师、校领导、家长的肯定。

3. 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是指在每一堂课结束前,依据本课时教学目标进行的反馈测试、随堂测试。它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反映,是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的晴雨表,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系统、周密、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题目,从实际出发,不赶进度,不照本宣科,不机械重复,有旧有新,有典型,有侧重,使测试有一定的梯度,这样做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4. 完善、深化目标。

每次检测下来,老师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补标:个别辅导与集中辅导,对各类掌握好的学生,及时提高他们的层次,督促他们完成更高的层次的教学目标,增加优分人数,减少不合格人数。

四、分层作业

为了分层达标,教师布置课堂作业时要分成四个层次:Ⅰ类学生做基础性练习和提高性练习,并自主学习与课文有关的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增加词汇量,Ⅱ类学生完成基础性练习和提高性练习,Ⅲ类学生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Ⅳ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性练习,做到各尽所能,学有所得,共同提高。

五、有效的辅导是分层教学的关键

通过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学习,学生对教学目标掌握各有不同,尤其是自觉性差的同学。即使是同一类的学生,差异也较大。为此,教师的及时辅导必不可少,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我的做法是:(1)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即共同问题就在课上共同讲解,辅以练习;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2)小组长辅导与同学结对辅导相结合。在四人组合的英语学习兴趣小组中,由Ⅰ类学生担任组长,由他(她)来负责本小组的答疑;结对辅导,Ⅰ类学生自愿与Ⅲ、Ⅳ类中任何一个学生结对,帮助后进生学英语,实践证明,效果良好。这样做进一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淡化了训练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整体文化素质。如我班Ⅳ类学生高锋,入学时英语仅有29分,Ⅰ类学生熊克俊自愿与他结对,帮助他学英语,一学年下来,县期末统考中,他竟然考到了65分,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赞扬。我认为,分层教学有利于各层次的学生顺利达标,基本能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进一步缩短了好差生之间的差距,大大地摆脱了英语的教学困境,促使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是“知识与能力”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真正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克服了过去“一刀切”的弊端,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喜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有利于班级英语整体成绩的提高,是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好方法之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要求教师、学校将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指向存在有这样那样差异的每一个学生个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分层教学做到了这一点,它能进一步体现新课标理念,真正地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

参考文献

[1]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山西大学主办, 2009 (1-12) .

[2]南京教育, 2008, 4.

[3]江苏教育, 2010 (6) .

上一篇:66条个人装修经验总结下一篇:晴雨器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