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反思

2024-05-19

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反思(共8篇)

篇1: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

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

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

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该教师设想借助《老汉杀鸡》漫画创设《蛋市》情境,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按照设计,“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由学生激烈的讨论。本来这种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教学创想。然而实际效果是整堂课过于活跃,学生发觉象在“演戏”,故而极力做秀一番,随意添加莫须有的场景,全然抛离了书本知识。特别是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口中大喊“杀!”,此时,该教师未能及时引导学生以实现教学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时也经历了。如前文提到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有些老师认为教科书厚、教学内容太多,而课标规定的课时太少,实际上这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师仍逐页逐句照搬教科书,加上一开始试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科书时,担心高考,不少老师“旧鞋”之外套“新鞋”。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篇2: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反思

第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

从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和学两类活动组成的,在过去,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受动的,学生是围着教师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主宰。同时,在评价课堂教学中,也都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包括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仍基本如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课堂教学也逐渐由注意对教师教的评价转变到关注学生学的状况。

我认为倡导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彻底转变教师的角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那么,从教师这个角度在课堂中如何才能建立这种关系?

1、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人格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以理解、宽容,很难想像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周围,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能亲近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有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就有“三分怒气,七分杀气,没有一点和气”,特别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找其谈话简直就是杀气腾腾,可想而知这样的师生关系无合作、互助可言。

2、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平等的位置来看。这样有利于师生合作的加强。教师如果仍是居高临下俯视看学生,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师生之间很难形成共鸣。

例子1:一个父亲带小孩去买玩具。

例子2:画家与孙女画画:一棵树----兔子(红毛)----马(长翅膀)----最后画一只老母鸡,下了一只比母鸡还大的蛋。参加西班牙国际儿童画展,获得一等奖。画家爷爷说了一句话:外国人也怎么和小孩子一样。

3、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因为,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比直接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时,教师应满腔热情比鼓励支持。教师要对学生可能达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并且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

4、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客户,是学校、教师的上帝,教师是靠学生成就学业的。所以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一切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有了这种意识,有了这种学生观,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自然建立起来。但我们认为,这确实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努力去做,努力改变。

通过教师作用的发挥,最重要的还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体。那么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不是参与。那么,学生参与是否仅仅是指学生回答老师问题的数量、质量?

学生参与:不仅包括学生肢体、行为、语言参与,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参与。因此,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是在激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而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图表面的活跃。(现在政治课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环节中有两个问题普遍存在,需要我们解决:一是学生简单回答老师问题;二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不能积极参与)。

我们认为:看学生课堂教学中参与状况如何,有五看:

①看学生参与主动性如何;②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广度如何;③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④看智力活动情况;⑤看学生发展情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第二,教师与教材的关系问题。

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师唯教材是从,教材是怎么讲,我就怎么教。这已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这就引出在当今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的讨论。

教师教教材,其结果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因为经过从教材→教师→学生,信息衰减,教>学。)(教>学、教=学、教<学)其实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讲清楚要留点问题给学生讲,给学生思考。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问题的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中国人总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而外国人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

事实上: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把教材当作是一种工具。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

第三,课堂教学中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的问题。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希望将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能顺利执行下来,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节外生枝,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优劣的一个标准,甚至包括学生所回答问题的答案都要与自己预设的一样才好。事实往往不可能都是如此,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关于处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那么,如何有效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意外问题:

(1)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2)灵活机智地处理:切忌不理不问,或故意回避。①一般由学生来解决学生中的问题;②确立为师生共同探索的问题:共同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③确实无法解决,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明,绝不要可能…..大概……,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不知道已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这能激起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

第四,知识的传授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问题。

我们现有许多老师都认为:有许多新课改公开课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淡化知识点的讲解,有的淡化到我们一时难以接受的地步,而这些课尽然是观摩课,专家们是评时也认为是好课,大加推崇。对这个问题如何来看?这就是涉及到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的传授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对此,我有两点认识: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向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

2、对我们政治课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传授知识是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都是我们过去所认为的双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双基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重新定位。什么是双基?什么是21世纪的双基?如语文:过去强调字、词、句、读、写。现在,准确、高效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双基,收集、处理、加工大量的信息也是双基。如现在数学,过去没有的估算、优惠、打折等等都是双基。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五,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问题。

新课程实施后,人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教学手段的改变上,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小组讨论,认为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人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使用多媒体上课。因此一种误区便悄然产生:小组讨论+多媒体=新课程改革,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事实上,现在有些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仅仅是一种形式,能解决多少问题,值得思考,(如:有的老师要求在三分钟内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个问题,能讨论出什么东西?)有的多媒体课件纯粹是新课改的一个外衣。

那么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堂教学,到底有哪些教学手段?哪些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

我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答案。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切应由你的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来定,以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来定。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并举。

综上所述:我们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和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上好政治课,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我认为一堂好课,既有标准又没有标准,更重要的是要能跳出标准。

我个人认为:一堂好的政治课

①要清新、自然。像做菜一样,自然一些才有味道。

②要有时代气息,有社会性、贴近学生实际。

③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概括起来要抓好五个实。

①扎实:不要只图热闹的形式。

②充实:要有内容,要有效率,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心启迪。

③丰实:不要把课当作是按导好的戏一样来演,一开幕就知道结尾。

④平实:就是要平常实在.花样太多可能会使学生不知所云.

⑤真实:要处理好完美与真实的关系,真实的课应该有遗憾,遗憾往往反映出真实。

三、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反思。

(1)我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的话,标志又是什么?

(2)我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我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处理的是否得当?

(3)这节课我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4)在下次课中我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初步的安排?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才能做到?

(5)在这次课上有无对我印象较为突出的事件?是什么?

(6)这次课上,成绩较好的学生表现怎样?成绩中等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又怎样?等等。

篇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

一、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反思的问题

1.对教学态度进行反思

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 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在不自觉中产生变化, 这是因为教师对自身职业产生了倦怠性。正是因为这样,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积极、及时地对自身教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地对自身教学态度进行反思, 才能够端正自身位置, 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2.对教学组织进行反思

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进度、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 简单来说, 高中政治教学能不能顺利地完成, 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严密。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 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对自身教学组织能力进行反思, 否则教学就会脱离原有的轨道, 甚至阻碍教学的开展以及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3.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从表面上来看, 政治教学内容是教育部、学校预先制定好的, 但其实不然, 因为教材内容仅仅只是高中政治教师实施教学的第一步, 更多的是教师对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比如有机地整合内化教学内容等。而高中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 才能够更好的给予学生同样的教材, 不一样的感受, 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良性发展。

二、关注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几个方面

1.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和源泉, 具体要求有:第一,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生还不能够完全理智的对待学习, 其感性往往控制着自己内在的动力, 正因为这样, 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确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获得学生的支持和肯定, 从而提高学习的正能量。

2.是否选择性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 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 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 把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 多媒体必不可少。

3.是否恰当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上课时, 运用多种方法, 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让学生积极参与。因此, 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 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的情境化, 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使他们在课堂集中注意力, 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 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因和条件。

4.是否及时书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写教学后记时,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一般来讲, 其内容要反映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是否调动了学生, 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 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

总而言之, 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进行反思, 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就必须及时的开展教学反思。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新课改下教学反思的一些问题作为切入点, 简单的探讨一下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反思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篇4: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

一、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新课程的呼唤

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日益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思考着往前走”,是新课改中政治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新课改实施以来,政治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例如怎样对待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面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最终只有靠政治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来帮助自己,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

众多研究表明,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的重复;除非教师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益,有所改进。要成为一个“用心”的政治教师,一名研究型、专家型的政治教师,就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在反思中,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可生成强大的理性力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的知识除专业知识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实践性知识。就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而言,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使教师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能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决策。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自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

日前,笔者听了七年级《追寻高雅生活》—课。整堂课教师旁引博证,从十六届五中全会要闻到唐宋诗词,从雅典奥运会到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教师的专业知识可谓广博,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使课堂富有情景。但是,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原因何在?当他以“刚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重大决定是什么?”为导人时,课堂里一片沉默,七年级学生对这一问题是陌生和迷茫的。但是,教师面对学生的沉默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材料、一个个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更加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说自话。

这堂课引发笔者的深思:新教材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

二、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策略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指导着行动,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因此,政治教师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新理念同时,要反思过去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等,并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自己的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哪些东西需要改进,哪些东西应该摈弃。通过这种反思,教育观念才能统一到新课程要求的方向上来。

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

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政治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经常反思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是否对学生有启发。教师既要通过自身感受进行反思,也要借学生的反馈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如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评价如何等。惟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

3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反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政治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政治知识,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是教师要经常反思的问题。

三、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1增强反思的意识

政治教师的反思意识,首先来自于其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一般说来,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时刻清醒,自己所教的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育。因此,是绝不能以完成教学内容为最终目标,而应该把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如何做到“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采取过程性和多主体的评价”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把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作为我们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惟有具备这样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政治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2提高反思的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是政治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缺乏理论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培训、参与校本研究、参加进修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反思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

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师应该成为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科研型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政治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保障。一方面,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积极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教育科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和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

篇5:高一政治新课改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备课组 张丽娟

新课改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走来了,新旧教学模式在相撞,所有的困惑已经毫无意义,冲破困惑,更新教学理念,放开手脚往前走,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工作,一

把握新课标,吃透新教材

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已经一改以前重在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重知识、轻能力的缺陷的弊端,而更加注重从具体事例入手,十分关注“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强调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现由浅入深,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深入认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经济现象中找出它们共同性的东西,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在这些具体活动中所反映的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再加以高度提炼,所以教材对各种经济现象进行了大面积的铺开知识发散性很强,也导致了一些知识的零乱。我们在教学中: 对于一些主干知识进行综合提炼和重新组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取舍,我们删去了相对滞后的、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大的课文实例,增补了当前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师生共同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既开放了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探究环境,又凸现了每节课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例如:课文第4页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例子,第16页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离学生太远了。我们就增加了当前金融危机一些常见的商品在市场上的跳楼大削价给厂家的打击对生产的影响。又如我们增补了商品的质量、新的功能在市场竞争的重要作用憨实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格的相互关系。

2按照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升值,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新教材是一种充满了变数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我们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结合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开发、完善。例如:第18页消费的类型中的信贷消费,它作为目前的时尚消费方式,我们进行了挖掘,总结它的特点和在此类消费中特别应该注意的事项,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二、构建合乎新课程理念的、注重实效性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态。1我们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由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目标,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走“以学定教”的路子,遵循“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形成结论——整合运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要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体验,以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例如:课本第13页价值决定价格这框题必须要学生课前预习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我们开展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开放了课堂,开展了丰富多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主动学习。例如在课堂上对“物价越低越好吗?”组织正反方进行大辩论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通货紧缩的危害。在学习第9页现代信用工具时,我们开展了小品表演活动,让学生知道在使用信用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教学中,用富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如沐春风般的快感。这样,会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得某种启迪。挖掘课堂空间设立学生自由论坛,让学生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教师是配角。例如课本第17页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学生自由讨论不仅看到外表的现象,也看到它本质的东西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就这样我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学生政治课参与意识,强化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全方面的素质。

三.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中根据每课的课型特点,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对知识进行综合重组,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也克服了一些不必要的松散气氛,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把所学习的知识紧凑有序地衔接起来,尽可能多地完成本学期高容量的教学目标。(当然就目前这是在1、3班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大量图片,生动形象地反映在不同经济背景下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去总结出它深层次的原因。例如金融危机下的通货紧缩引发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变化。

篇6: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改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走来了,新旧教学模式在相撞,所有的困惑已经毫无意义,冲破困惑,更新教学理念,放开手脚往前走,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了以下两方面。

一、构建合乎新课程理念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1 我们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由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目标,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走“以学定教”的路子,遵循“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形成结论——整合运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要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体验,以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例如:我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先给学生发下预习资料——几种消费现象以及同学们消费的问卷调查,上课时我让同学们对几种消费现象进行探究,然后学生自己得出那种消费是科学的。最后教师点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开放了课堂,开展了丰富多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主动学习。例如:我在讲民主决策的渠道时在讲到听证制度时我让学生召开了一次中学生能否使用手机的听证会。同学们畅所欲言从各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听证会开的非常成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学习第9页现代信用工具时,我们开展了小品表演活动,让学生知道在使用信用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挖掘课堂空间设立学生自由论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教师是配角。例如我在讲正确的金钱观时就采取自由谈话讨论的形式,同学们发表了各自对金钱的看法,总结出对待金钱的观点,这样做提高了学生政治课参与意识,强化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全方面的素质。

二.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中根据每课的课型特点,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对知识进行综合重组,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也克服了一些不必要的松散气氛,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大量图片,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例如在讲就业观时我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图片有人物,漫画,有图表让学生明白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2我们通过语音、影视片段、电视讲座录象等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讲企业成功的因素时我播放了一段海尔经营成功的录像,学生轻而易举的总结出企业经营的要素。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3我们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发散、凌乱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展示出来,构建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例如我们对每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

篇7: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改的核心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和结果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必须破除以下教学思维定势:

一、备课时将学生作为没有参与性的受众

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教师的备课较多地关注课的知识内容,单纯地关注基于知识内容层面的预设结果。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得到了“结果”,而没有得到这种结果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新课改的原则是学生得到的“结果”必须是通过过程分析产生的。过程分析是备课、上课的关键,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结果”产生的过程。所以,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过程参与,由因得果。

二、教学中不关注学生有创造性的观点 学生不同的甚至“极左”“极右”的见解其实正是其充分思考的过程的反映,教师必须给予平等的重视,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通过全体性的显形隐形辩论将答案归于无争议化。这是一个开启学生理性思考的正确道路。

三、课堂要有一个很“规矩”的秩序

这种观念的产生其根源无疑是“教师是课堂主导”,所有问题所有过程所有答案皆由教师规定,即由教师定“规矩”。譬如,文言文的学习中,传统的“规矩”是不先解决词句就没办法进行主旨的分析,但事实是通过各种渠道学生早已知道了其主旨,那么教师为何不打破“规矩”倒行逆施呢?让学生带着主旨回归文本,从文本中求证主旨,其结果必定会是学生在高度破解欲望下对文本的更深入理解和透视,这样也就很自然很有效率的解决了文言字词句积累的文言文教学重点任务。

四、奉教材为唯一教学内容依据

无可否认,教材所选取的文本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但“代表性”与个性并不矛盾,个性是有代表性内涵的,真正的个性是对代表性的突破和升华。当学生对教材内容不太感兴趣时,教师就应当考虑改变教学文本内容。改变的结果也极有可能是学生重新回归教材文本,原因是学生的自我纠正,果真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一次更圆满的提升。

五、思维定势转变不容易

篇8: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给高中政治课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热情。伴随着新教材、新课标的一系列培训和通过新课程的展示课、观摩课,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几年来,我们政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理念上,如淡化知识的简单传授,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的理念;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启发感悟,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注重能力开发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反对死记硬背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对教师中心说的理念等。这些理念渐渐为教师接受并在教学中体现。在教学方式上,由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更多地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活跃局面,教师从“台上”走到了“台下”,由课堂主宰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旁观者,教学手段日趋多样,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在评价方式上,改变了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的变化成为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对新课改的困惑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我们为改革的成果自豪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不少教师在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新教材要实现三维目标统一的要求上。

新旧课程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转变。旧课程特点是强调不同学科间相互独立,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新课程的特点是新课程内容更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教材内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知识与技能”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进入新课改后的一段时间内,教师的感觉就是“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被弱化。教学中,为了留给学生探究过程的时间,为了留些培养情感、发展学生价值观的时间,与传统教学相比就挤压了知识的记忆和技能训练时间,冲淡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易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重视“知识与技能”又会减少探究合作的时间,很难突出“过程与方法”,弱化了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事实上“三维目标”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如何设计适当的学生活动,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2. 在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关系上。

有人认为,如果高考不改革、新课程理念将无法落实,新课程改革将无法取得成功。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强调“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而高考却要考查的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力度很小或很难考查。而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还有许多弊端。如“高考升学率成为政府与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指标”,“学生的高考成绩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尺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可能一个潜心于新课程改革,不断探索的教师,不如一个踏踏实实搞应试教育的教师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我们的教学仿佛陷入两难的境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很可能会弱化“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进而影响高考,而片面追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显然又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 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上。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政治课教学,给政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现实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有的教师存在认识的偏差,似乎教学中不使用多媒体手段,就不符合新课程要求,有的教师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便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出现无多媒体上不成优秀课的倾向;有的教师为了引入课题,费尽心思,或拍来录像或制作动画;还有的教师醉心于自己的课件中,成了放映员,整堂课师生都被计算机牵着鼻子走;更有的教师整堂课一字板书都没有。像这样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整合政治课教学,走出误区,仍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探讨。

4. 在探究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

一般说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探究式和接受式。新课程倡导的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中,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课改,过于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探究,由过去“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有的课堂,学生来来往往,有讲有唱,气氛热烈喧闹;有的课堂,学生探究活动完全是走过场,刻意单纯地追求活动的次数和学生参加的人数,为活动而活动。我们在探究学习的观摩教学中,多次看到师生活动、生生活动,非常“精彩”的课堂表现,但最后发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可能是“致命的缺失”。如何达到探究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需要我们在以后教学中认真地思考。

三、推进新课改的对策

面对新课改存在的种种困惑与问题,我们政治教师要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制约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各种因素中,教师自身的因素,特别是教师的观念因素是首要的关键因素。因此,克服新课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做坚定的实践者,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上一篇:县环保局语言文字工作汇报下一篇:花开了六年级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