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教学设计

2024-04-24

京族教学设计(共10篇)

篇1:京族教学设计

描写和赞颂京族的诗歌

以海为生。

源自,

越南涂山的迁徙,

成为海神的儿女,

在江平镇,

成就了三岛文明。

历史,

是,

一曲婉转的歌。

谁染了黑齿?

谁戴着斗笠?

谁结了砧板髻?

是,

南越国的先民?

是,

交趾郡的后生?

是,

骆越的亲人?

我愿搜寻,

属于,

京族儿女的一切,

聆听,

抵抗外侮的伟大诉说,

领略,

口头文学带来的欢快,

在海港的夜里,

将,

一阵海风揣进怀里,

在,

唱哈节上起舞。

海,

是永恒的背景。

我把心,

封闭在,

那个意象浓烈的岛上。

一把独弦琴,

一支竹竿舞,

一曲《棹船调》,

通宵达旦,

直到,

渔家出海的下一刻。

听海风,

时如猎豹撕扯,

时如天兔温顺。

蓦然,

眼前,

牡蛎爬满海滩,

一个,

戴金色的斗笠的女子,

弯腰,

捡起一把岁月,

把,

笑容映进浪花里,

诉说,

五百载的悠扬。

那块,

菱形的遮胸布,

与旗袍,

风行了谁的双眼?

海,

静时,

平的一望无际,

像男人的胸膛,

容得下,

足够的岁月坎坷,

容得下,

足够的岛屿花香。

钻进,

京族人的瓦房,

品尝,

鲶汁与米乙的特味,

清香与香脆,

蔓延开来。

一对情侣,

说着悄悄话,

唱着对歌,

一阵幸福袭来——

远处,

渔家出海,

歌声飘来:

“潮涨潮落不离海,

风吹云走不离天;

大路不断牛蹄印,

海上不断钓鱼船。”

突的,

一只海鸥,

以海面为起点,

翅膀成就深远的,

叫声,

一昂首,

就跳跃了生命的`苍穹。

空中,

飘过一支羽毛,

迎着海风,

飘离……

傍晚的海水,

麦芒一样的光亮,

黄昏的羞色,

印在海面上,

汽笛声想起,

如,

归家的游子,

心情急切而平静!

我,

愿以此为圆心,

站在,

挡沙护岸的红树林旁,

远离城市的躁动,

与轻慢,

站在偌大的哈亭外,

静听,

南海的波涛,

为自己,

——点一盏心灯

篇2:京族教学设计

京族解释

【意思】:(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1.2万人(1982年)。分布在广西。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兼通汉语文。主要从事渔业,兼营农业。(2)越南人数最多的民族。

京族造句:

1、哈节的各种仪式,表现了京族丰富的文化精神。

2、京族乐器独弦琴一向以形制简单、内涵丰富而著称,在少数民族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3、京族人民创造了瑰丽浪漫的民间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分为三种类型:私奔型、由结合型、子主动出击型。

4、京族是我国具有海洋文化特质的少数民族,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应的具有独特性。

5、京族是我国的一个渔业民族。

6、目的检测和分析越南中部京族HLADQA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7、本文对1949年以来海村京族人族群意识的变化进行了考察。

8、哈节寄托了京族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标志,成为凝聚京族的重要方式;

9、海村京族人的哈节仪式过程有大量国家符号的植入现象。

10、例如: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

11、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

12、我的那名越南朋友是京族。

13、第三部分详细记录京族族源传说的诸多版本,并分析其背后的变迁逻辑与文化内涵;

14、调查分析表明:京族成员学历普遍较低,但对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期望值较高;

篇3:京族教学设计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主席冯骥才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高峰论坛的演讲中说过: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商品时代里, 我们的孩子离自己的文化太远了, 他们或许只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 却不清楚我们自己的民族的民间节日, 这不是他们的错, 我们应该为他们及时补上这一课。民间文化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 特别是在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 更应该拥有这样一本关于自己乡土文化的教材。我们应该告诉他们, 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最让他们为之骄傲的。”由此可见,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应担负起此重任。而近年来,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的学科课程特别是美术课程涉及的民族文化的内容比较少,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课程设置不多样, 二是民族资源开发不够, 三是欠缺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京族是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京族地区与越南隔海相望, 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 有着丰富的海洋民族文化, 合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融入当地京族小学美术教学,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文化, 学习传承京族的民族艺术, 从而弘扬京族文化。因此, 笔者对京族民族文化融入京族小学美术教学做了初步研究和分析。

二、了解京族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

京族地区适合小学美术教育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 京族有文化资源、服饰资源和自然资源等, 笔者深入京族地区进行实地探索, 京族可用于美术教育的资源丰富:

由上表可以看出, 京族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 这些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适合引入美术教学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几个学习领域。

三、将京族民族文化融入京族小学的美术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1:笔者选取京族中老年人常戴斗笠这一特色, 结合美术知识技能, 设计了《京族特色帽子——斗笠》一课。在这一课上, 教师通过实物导入法进入课堂, 当教师戴着京族斗笠走进教室时, 学生们很兴奋地笑老师像京族哈妹, 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在讲授新课环节, 教师讲解了关于斗笠的知识, 随后教学生利用牛皮纸制作斗笠模型, 引导学生在斗笠模型上面画画。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了解了斗笠的文化内容, 而且进行动手制作和绘画体验, 学习能力和兴趣得到提高, 又引起了学生对京族文化的关注, 从而更热爱自己的民族, 培育学生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和提升美术能力同步进行。

案例2:笔者在课外寻找京族自然资源时, 在京族地区约13公里的海岸上看到有很多的沙丁螺等海螺, 即以沙丁螺为主要教学资源, 设计《海螺相框》一课。笔者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沙丁螺等海螺,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海螺, 如在家长的陪伴下去海边捡螺, 或者拿家里吃饭剩下的螺壳等。在课上, 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 利用绘画纸、双面胶等材料一起制作成海螺相框。教师利用学生在课外容易拿到的资源, 连接课外和课内, 能更有效发挥美育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动手体验自然资源与美术结合的学习乐趣, 从而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更关注自己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

四、推进京族民间文化融入京族小学美术教学几点思考

通过对京族民族文化融入京族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和分析, 笔者觉得要将本课题深入推进还需有以下举措:一是让京族地区民族文化以不同形式进入含有京族学生的小学美术课堂, 提高普遍性。二是京族的学校美术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在美术教学内容中增加京族民族艺术的教育教学内容, 引发学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视。三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民族艺术进入课堂提供机制保障, 例如:当地教育局评选民族文化特色学校。四是增加和完善京族地区美术教师的培训。五是在京族地区学校宣传推广民族民间艺术, 提高学校、教师、学生自觉保护京族民族文化的意识。

目前, 保护、发展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和地方文化逐渐被引起重视, 有很多美术研究着也在做这方面的探索。笔者对京族民族文化融入京族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还在继续, 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一起探索。全国还有很多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资源, 研究开发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材十分有意义, 让多彩的民族文化弘扬、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2.

篇4:京族教学设计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京族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105-02

《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京族是我国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京族地区学校中,语文教师将京族文化与作文课堂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并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将京族的民俗民风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传承和弘扬京族传统文化。

一、依托京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质作文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世世代代生活在京族三岛上的学生而言,京族三岛就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作文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开发京族文化中优质的作文资源,生成和建构课程资源。在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突破语文教科书的限制,重视学校环境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改变以往局限于校内教学,将教学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自然类资源、人文类资源和社会类资源;密切关注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二、收集京族传统文化素材应用于作文教学

优秀的作文课程资源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上,要收集京族优秀文化素材,并将其巧妙地融入作文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弘扬京族传统文化。

1.收集京族传统文化作文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睛捕捉身边的故事,用耳朵聆听生活中的信息,用敏锐的眼光关注社会和家乡发所生的大事和变化。作为一名当代京族学生,要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和自然人文景观。例如,京族的起源和历史,京族三岛富有地方特色的各村哈亭,誉有“金滩”美名的万尾沙滩,类似杂技般的濒临灭绝的京族渔民高跷捕鱼捞虾技能,京族的哈节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京族传统文化素材分门别类,并将这些素材充分应用在写作中,丰富写作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体验与了解京族传统文化。京族的学生要熟悉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收集足够的文化素材,才能在写作中充分展现京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教师要将作文教学与京族文化资源相融合,然后根据作文教学中题材、内容的实际要求,把京族文化与作文教学进行同步链接。例如,一年一度的哈节是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哈节盛会,看到“哈哥”“哈妹”们尽情歌唱时,应同步链接到民族文化的体验,学生就会在作文中描写出隆重盛大、欢快热闹的活动场面;组织学生参观和走访京族渔民的古民居和古村落,参观京族民居特有的干栏式建筑,辨识各村落哈亭,聆听渔民腔调各异的哈歌。这些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描写出乡史乡貌、各类别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效融入京族传统文化,使所写文章更具全面性和真实性,从而传承和弘扬京族传统文化。

三、充分挖掘京族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教学不是教育学生埋头苦干,更不是让学生凭空捏造,而是让学生从语文教科书中抬起头来,迈出校园,走进社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用心感受生活的魅力和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

1.拥抱自然,采摘新鲜信息。作文教学不是将学生“囚禁”在课堂里闭门造车,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向大千世界,拥抱自然,采摘最新鲜的作文信息。京族三岛到处都是景点,处处都(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05页)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高跷捕鱼、拉大网和赶海等渔民的生活;带领学生到渔民家中了解京族特有的调料“鱼露”制作过程;带领学生到海滩上认识各种海洋生物,如“沙马”,其营养价值极高,或寻找京族称之“风蟹”的小螃蟹。在拥抱自然和寻找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的体验中,学生自然会迫不及待地以写作的方式表达所见所闻,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2.领略社会,了解古往今来。京族的历史悠久,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京族的历史以及仁人志士,并阅读关于这些名人轶事的文章;组织学生走进京族岛民生活中,了解京族的习俗;收集岛上居民生活中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比如,京族人逢年过节都要举行的活动,学生可以从这项极具参与性、观赏性的大型活动中捕捉到许多鲜明的写作素材。此外,京族还有哈节和东兴红木节等节日文化,这些京族文化融入各种时代的元素,链接着即时的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充当小观众、小记者和小司仪,使得他们既可以挑战各种角色的体验,又可以积蓄丰富的生活经验,促使京族传统文化与作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京族传统文化,以京族优秀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不懈努力,鼓励学生学习京族的谚语、俗语、民歌等知识,将与京族有关的事、物、景和人作为写作的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加强京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弘扬京族丰富的海洋文化,使这朵海洋文化绮丽之花绽放在作文中。

篇5:京族教学设计

回顾紧张忙碌的一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在学校、教务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精准教学”为中心理念,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师德师风和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全组教师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德学习,每人都认真写了心得体会,师德修养得到提升。

2.同时利用教研活动围绕新课程学习了课改理论和课程标准,提升了理论素养,使教学实践以理论为支撑,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通过组内老师互相听课,认真评课,采取案例分析,教学诊断等方式开展了“如何备课”、“如何说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学习和讨论。另外针对本组历史学科特点,本组老师经常捕捉当前的人文、时政和科技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生活化。

3.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沟通,利用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根据期初的计划我们组开设了一系列的公开课,既有优秀教师、学科骨干的观摩课又有新教师的汇报课;既有初三教师的复习课模式又有成长中教师的公开课。这些课对新教师的迅速成长帮助很大。

二.落实教学常规,狠抓教育质量。

1、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期初每位教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进度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加强集体备课,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为把集体备课做到实处,根据教务处的规定我们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进行。不定期检查教案,督促各任课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3.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科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进行课改研究,提高教育实效。

4、各任课教师均能做到教学课后积极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促进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5、在教案的撰写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本学期我组教师最大的优点是普遍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和知识巩固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深化教研气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本学期里,我组又继续在校内举行了公开课,各位老师主动听课学习,认真评课交流互相纠错、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本学期主要有,何仙梅、凌钦仪、容丽丽老师的校级研讨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我们历史教研组的教师能更好的交流教学心得与体会。让年轻教师获得更多经验,让老教师获得更多新的教学思维。

四.存在不足

1教研形式缺乏多样性教研的“瓶颈”是专业引领不够,许多教研仍然是内容、形式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经验总结等。

2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影响教研的深入开展。学校、家长要让学生考高分,教师只能在这一指挥棒下培养应试能力,而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

五、整改策略:

1、优化教研工作程序,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无效教师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研究之路。除了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外,教研组在常规工作中要优化教研工作程序,教研活动有主题,理论学习有内容,教学方法有指导,专业发展有目标。

2、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激发教师的教研兴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让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共同研讨等形式带动大家一起提高。组织各备课组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教学方法交流。根据学年教师工作成绩。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论文获奖情况评出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专业引领,突破教研“瓶颈”专业引领是制约教研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首先,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教研的开展要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可采用结对子、随堂研讨等形式给年青教师以帮助和指导。其次,要积极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积极利用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再次,加强史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对每次的理论学习要有具体的要求。最后,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科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学科组共同发展。

篇6:京族教学设计

这一学期以来,历史组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部署,要求每个教师“功夫花在备课上、力量用在课堂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提高上”,全面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教研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对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 取得的成绩

第一 坚持靠开好每2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围绕三个年级的备考确定每周的教研会有主题,每次会议有中心发言人,会议目标明确,全员参与,无人无故缺席会议,通过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对高考的认识和把握,也对备考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扎实认真地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我们历史组的三个备课组的教师在三个备课组长的领导下积极、务实进行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把它真正作为发挥集体智慧的一个平台,从而不断提高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和理论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我们还不拘一格,集体备课不一定非得在周四进行,有问题可以随时讨论随时解决。

第二 做好了教研公开课工作。本学期何仙梅和梁献镆老师圆满完成了工作。课讲得非常成功,受到了领导和组内老师的一致好评。

第三 初三年级认真做好中考的复习备考工作。一切为了中考,中考就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围绕着中考转,为中考服务,因此,这一学期我们初三年级的历史老师在复习备考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教学中我们关注新理念、新史观、新成果。既需要了解传统的阶级分析等观念,更需要了解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新观念。

(2)研究新课标省份的中考典型题,从中了解命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与趋势,了解这些题目是如何体现考核目标与要求的,从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适度更新观念;创设新颖情境,选择与考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相关的材料,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关注历史时空与阶段特征,引导考生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历史。

(3)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从社会现实中寻找题眼“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从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从而实现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同时,也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的思考,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现实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及其经验教训,从而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加强学科能力培养。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做好一轮的复习备考工作。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挖掘课程资源,补充背景材料。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方面,通过新材料,考查对史实的掌握情况,引导教学更多地关注时代性,提高历史洞察力,鼓励学生在历史中学会思考,同时,通过新材料传达对情感价值观的关注;鼓励学生独立思 考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突破思维的定势。这主要是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高考要求学生突破因教材的稳定性而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思路、观察思考问题和解析问题。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深化。

第七 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本学期我们历史组的年轻教师何仙梅、梁献镆老师虚心好学,认真钻研,积极参加各项听课活动,认真求教,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地让自己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高,现已成长为我们历史组和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二 :存在的问题

篇7:京族教学设计

广西坭兴陶因陶土细腻无沙, 故陶器特征与其他陶器有所不同。大的陶器有高达两米多的大花瓶, 小的仅有直径3 cm的小葫芦, 陶体所雕刻文字以刀代笔仅有2 mm左右。表面不施釉与颜料, 烧成后的产品仅凭素颜, 光润柔和, 古香古色, 产生如青铜、牛角、玉石、紫檀红木般的质感, 以及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 如古铜、紫红、墨绿、虎纹、铁青等色泽,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 广西坭兴陶概况

广西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 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同国酒茅台一并获得金奖, 从而跻身于中国四大名陶之列, 关于坭兴陶的起源, 据民国三十五年的《钦县志》记载:钦州坭兴陶, 在史志中被称为“宜兴”、“紫砂器”。“钦有宜兴各器之由来, 始于咸丰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 精良远胜于苏省之宜兴, 由此得名”[1]。2008年6月, 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2月, 坭兴陶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坭兴陶的制作原料选用钦江东西两岸的紫红朱泥, 因其陶土材料深藏于山腹地层, 天然环保, 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陶瓷颜料, 天然洁净, 故此烧制出来的坭兴陶产品绿色环保, 绝无毒性, 是制作坭兴陶器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

由于坭兴陶土质细腻, 不含沙子, 因而有利于雕刻各种手法的创作。陶艺家以刀代笔, 采用雕、刻、剔等装饰艺术手法, 在还湿未干的半成品坯体上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 所雕刻的图案造型飘逸, 栩栩如生, 并填入白、赭色陶泥, 经高温烧制后, 形成红器白花的器物, 再经打磨去掉表层氧化物, 即可清晰发现偶然有极少量的陶体在铁红色的基础上呈现出古铜、铁青、紫红、金黄、墨绿等窑变色泽, 即产生坭兴陶的“窑变”效果。

烧成后的坭兴陶产品质地细腻, 朴实典雅, 古色古香、光润柔和。经过陶瓷传统工艺烧成后偶有发现其极少部分胎体呈现出自然窑变效果, 当炉盘上升到一千多度的高温临界点时, 即可呈现出古铜或深绿色的窑变色彩, 窑变自然丰富、形式多样, 浑厚庄重,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2 京族特色坭兴陶的视觉元素

京族特色坭兴陶的造型设计及图案装饰是以京族的民族服饰、生产生活场景作为陶瓷设计的创作元素, 很好地体现了京族的文化特色。设计师运用京族的特色造型元素与视觉元素, 来塑造一种新的陶瓷视觉形象, 同时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 以及与对京族特色文化生活的理解, 表达了京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2.1 造型设计元素

陶瓷造型设计不能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物象, 它排斥写实主义重复自然的设计思想, 需要进行主观意象加以创造。陶瓷造型不仅具有表现物体的形象、轮廊、体量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体现设计师对功能的认识, 掌握人们审美意识的追求;对工艺技术、材料的合理应用[2]。

京族特色坭兴陶陶器造型与生活密不可分, 是模仿京族社会生活固有的形态, 即陶瓷造型是模仿人们生活的自然物象, 进而加工改造的容器样式, 然后对陶体加以分割变化, 形成京族民族风格的造型样式, 带给我们以美的感受和视觉美感的愉悦。造型在陶瓷设计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成功的造型设计能够体现京族的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 提高产品档次与市场竞争力, 满足人们的精神审美需求, 从外观视觉效果上吸引消费者。

京族妇女常戴斗笠, 轮廓为三角形, 内斗很深, 结构简单, 质地轻盈, 几乎盖住整个脸部, 并且还常用布把脸遮起来, 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风沙对皮肤的侵害, 对海边太阳的暴晒也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京族女性着装又宽又长, 类似传统旗袍, 又似越南服饰, 质地轻盈, 装饰较少, 没过脚背, 像轻柔飘动的长裙, 充满了海洋气息。京族妇女服饰装扮不同于同为打鱼为生的福建惠南女, 福建惠安女的斗笠较厚重, 中部稍有弯曲;头部并蒙上缀有红色小花蕾的头巾。惠安女穿的上衣, 腰胸宽大, 衣摆较短, 腰部扎有红、蓝色塑料裤带, 年轻妇女多穿西装裤, 裤管很宽大。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 戏称为“封建头, 节约衫, 民主肚, 浪费裤” (见图1) 。

这种具有高辨识度的京族服饰元素应用到坭兴陶的造型设计之中, 进行抽象变形设计, 很好地体现了京族的民族特色与京族人们的生产生活, 使坭兴陶作品含蓄地表现出独具京族民族风情的特点, 充满了渔家气息。

2.2 图形装饰元素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非常强调以自然为师, 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人的审美、想象不可能无缘无故, 无根无据。外师造化强调的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体验, 阐明了艺术的本源在于生活。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必须依靠生活感性材料的积累, 才能进行比较分析, 把握对象特征, 才能做到“中得心源”, 即“扼其要、传其神”[3]。

坭兴陶的装饰设计既有传统特色, 又有时代新意。如在图案中表现京族哈节的仪式, 舞蹈队形注重对称均衡原则, 方形与圆形队形井然有序, 有条不紊, 结构严谨, 画面清晰, 这是方与圆的典型布局, 既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习惯, 又体现了京族特有的审美特征。

另外, 还有部分图案装饰采用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独弦琴的艺术形式, 进行变形设计, 并运用散点透视及虚、实相衬的装饰手法, 在器物的主要部位进行雕刻, 强调画面的均衡与变化, 表现京族独弦琴特有的民族地方特点, 努力把京族特色图案与陶瓷装饰设计融入作品的构思与创作中, 如曾日荣设计的《京族风情茶具》, 图案雕刻以京族民族服饰元素进行创新设计, 较好地体现了京族女性的窈窕身材与民族服饰特点。陶体装饰采用蝉翼雕技法, 以刀代笔雕刻, 再施以白泥, 大幅度压缩了形体和空间, 将国画的意境、油画的透视效果及堆雕的立体感观融为一体, 通过多重超薄的线面结合产生立体感观, 使坭兴陶品更具观赏性, 呈现出“观似叠嶂”的境观[4]。

3 京族特色坭兴陶的创新设计

坭兴陶在造型设计上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实践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征, 体现出地域、民族和时代特色, 在坭兴陶的艺术表现形式中, 造型设计难度较大, 它更是承载了坭兴陶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与内心世界。

陶瓷雕塑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门学科,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以陶瓷材料为载体, 塑造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 并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其经过土与火的相互变幻和交融,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5]。陶艺造型经常借助于自然形象的启示,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并通过对自然形体的提炼和重组的手段, 或运用抽象、具象等设计语言要素, 巧妙地安排组合, 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陶艺作品[6]。

3.1 陶体设计的自然物化

设计的自然物化是突出大自然是万物之源, 产品融入返朴归真及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为理想境界。坭兴陶是泥土、火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造型设计要注重顺应坭兴陶的自然物性 (坭兴陶的制作原料土质洁净、质地结实、光滑细腻的特点, 比较有利于各种手法的艺术创作) , 遵循自然规律, 将坭兴陶自然物性与陶瓷设计师的创意巧思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表现京族的民族文化风情, 以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 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坭兴陶精巧的制作工艺与广西地域特点及京族民族特色相结合, 陶器造型以京族文化精神为主题, 以京族人民生产生活为载体, 融入京族元素, 使坭兴陶产品更具有京族特色与文化气息, 通过特定造型传达给人们以表象与内涵相统一的形式美。如曾日荣设计的《京族风情茶具》, 整体设计在造型上极具特色, 陶体以京族女子服饰特征来进行装饰, 其造型与装饰宛若婀娜多姿的京族妇女形象, 茶杯与茶叶罐在造型上左右对称, 茶叶罐和茶壶的顶部以京族人常戴的斗笠为造型元素, 陶体中部以京族女子服饰纹样进行装饰, 非常形象地体现了京族妇女为庆祝节日载歌载舞;茶壶的设计更加生动逼真, 宛如京族妇女在海边一手叉腰, 一手指着远处满载而归的渔船;茶叶罐犹如一位神秘的京族少女慢慢地向你飘来,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3.2 造型结构的整体统一

造型设计时, 陶器的整体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 不仅要考虑到局部的变化, 还要考虑到整体的统一, 陶器的口、颈、肩、腹、嘴、把、盖等部分对整体造型来说, 都是局部。比如以优美、柔和曲线为主装饰的壶类, 嘴和把的处理就不能过于生硬, 局部转折要交代清楚、要同整体风格相协调, 局部处理得当能够突出造型的风格和特点,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圆型陶器使用方便, 易于生产。在陶瓷生产中圆型陶器便成为器型的主流, 但是陶器受到同心圆的制约, 形体只能上下有变化, 如有雕塑感的非对称壶类具有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 壶体样式丰富多变。要注重通过线条的柔和与器形的刚健相结合达到整体设计的统一, 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从而创造出更具美感的陶瓷作品。如曾日荣设计的《京族风情茶具》 (见图2) , 整体造型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的京族少女, 茶壶盖部分设计成斗笠现状, 壶体采用京族服饰花边进行装饰设计, 表现出京族服饰特点, 作品装饰以线刻的形式来表达陶器局部的变化感和造型上的整体感, 将京族少女婀娜多姿的柔美线条与陶体的刚健完美融合。

3.3 陶体装饰的完美体现

坭兴陶的装饰构图讲究, 既自由活泼又不失严谨、工整。坭兴陶的装饰题材涉及京族的渔业生产场景, 简练生动的物象自由活泼地呈现在陶体表面, 艺术处理得相当出色, 运用图案形式对壶身、壶盖进行装饰, 装饰技法多样, 以刀代笔, 不施釉, 不用色, 仅靠手工雕刻, 使严谨的构图形式与生动活泼的物象统一起来, 配以烧成后的窑变创造了坭兴陶特定的陶瓷装饰风格, 为陶瓷装饰开拓了新路。

覃柳珍等人设计的作品《京族精神》较好地表现了京族的民族风情 (见图3) , 陶体装饰采用身着京族民族服饰的女性拉网捕鱼的情形, 勤劳的京族妇女身披薄纱外套, 头戴斗笠, 手拉渔网, 焦急地等待即将到来的收获。陶体的雕刻展示出京族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反映了京族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是京族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诉求。由此可见, 坭兴陶的陶

兴陶创新设计中只有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挖掘民族精神, 才能创造出更多艺术精品。随着东盟贸易及北部湾经济圈的强势崛起, 广西坭兴陶即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古老的坭兴陶正逐渐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参考文献

[1]陈德周.钦县志[M].台北:中华民国三十五年石印本, 钦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藏.1946.

[2]李超.略论陶瓷美术与造型的关系[J].景德镇陶瓷, 2013 (4) .

[3]李晖.传统陶瓷装饰形式试析[J].景德镇陶瓷, 2014 (2) .

[4]袁浩.论蝉翼雕在钦州坭兴陶雕刻中的艺术价值[J].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 (11) :62-64.

[5]陈在梅.浅谈陶瓷雕塑形与神的和谐统一[J].中国陶瓷, 2012 (11) :75-77.

篇8:海边京族三岛

镇的巫头、 尾、山心三个岛,又称“京族三岛”。

京族传统哈节

从广西首府南宁坐3个小时的车,就到了防城市;再坐半个小时,就到了京族三岛。

京族地区与越南毗邻,京族的祖先是从16世纪开始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的,最早迁来的一批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他们与后来陆续迁来的汉族、壮族居民一”哈节”是京族最传统也是最隆重的节日起开发了现在的这三个岛屿。京族过去曾被称作“越族”,1958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汉字是京族一直使用的书面语言。京族的先辈曾仿效汉字创造过一种“喃字”,他们把喃字与汉字一起合用,用来写经书、记歌谣以及书写文献,它是京族在使用汉字的基础上于13世纪末创造的本民族文字,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歌本和宗教经书中仍在使用。

从防城的二级公路转到京族的路不算宽,两边是田地,南方特有的气候,使得一年四季无论何时都是满目绿意,有着别样的闲趣。开车沿着这条路到海边,放眼望去,两边田地开阔、草绿水清,南国特有的田园风光美丽而铺张,如一幅浓墨的水彩画,再深郁的颜色也呈现出着通透的色泽。透过绿树掩映可以看到一幢幢楼房,这就是京族最具代表性的巫头村了。在京族三岛的任何一个村子里,都建有“哈亭”。“哈”是京族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是京族最为传统和隆重的节日。唱哈在“哈亭”内举行。“哈亭”既是“歌亭”,也是京家敬神的场所。“哈亭”的外观与汉族的庙宇相似,全是用上好的木材建造而成,亭内供奉着神位和各姓祖先的牌位。京族三岛欢度“哈节”并不是在同一天举行。尾是农历六月初十,巫头是八月初一,山心是八月初十。每年一到哈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门庭。节日那天,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云集“哈亭”,举行迎神、祭祖和“唱哈”活动。正午刚过,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浩浩荡荡的迎神队伍来到南面的海滩,向着西南、东南方向的海面燃香鸣炮膜拜,迎接祖神的归来。

节日活动通宵达旦载歌载舞持续三天,不管你是谁,认识的也好不认识的也好,统统都可以入席。有时人太多了,就在地上随意铺上几张席子,大家席地而坐,大盆大盆的海鲜,爱怎么吃就怎么吃,丝毫不用担心有谁会评论你的形象。来者皆是客,是客皆欢迎。这就是京族的“哈节”,这就是纯朴的京族人。

万鹤山之奇

中央电视台曾经不止一次拍过的群鹤齐飞的美丽画面,就是在巫头村的万鹤山拍的。

万鹤山位于巫头村的南面,面积有6万多平方米。本来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山,也无众多白鹤停留,只是曾经有只受伤的白鹤停在此山,被居住在山脚下一户姓陈的人家悉心照顾痊愈,此后,停留在这座山上的白鹤便越来越多,且只在这一座山上停留,弃周边其他相邻的山而不顾。以后每年在清明过后,天气渐暖之时,成百上千的白鹤便会结伴一起飞回来,准确无误地飞回到这座山上。

每天清晨是白鹤们集体出去觅食的时间,成千上万只飞翔的白鹤就像是一朵朵白云在天空中自由地来去,美丽得让来自各个不同城市的游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到了傍晚五六点钟的时候,是白鹤们回巢的时间。一只只停在同一座山顶上的白鹤,乍一看,还以为是开了一山雪白的花。

独弦琴之清

独弦琴是京族的传统乐器,音色清澈如天外来音,不沾一点尘埃的感觉。就算是坐在沙地里,风卷狂尘,耳中听到的琴声也是干干净净的。十六学琴六十成,要是想学独弦琴,一定会有人这样告诉你。独弦琴与我国其他乐器不同之处在于,它只有一根独立向上的弦,要想弹出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完全靠手指的操纵,偏一丝一毫,音色也会截然不同。

因为比较难学,又没有乐谱可供参考,独弦琴完全要靠言传身教方可掌握。在京族的“哈节”上,身穿京族服装的琴师弹奏的无论是京族名歌还是流行歌曲,那悠扬的琴声刚一响起,里里外外的人群一下子便安静下来。那样悠远深情的琴声,似乎可以消解所有的烦躁,穿越所有的障碍,如清风、如薄雾、如夜半柳梢的半轮弯月,清清浅浅地兀自流动着光泽和情怀。这样的琴声,无关风月,却有着一种神秘的力量,直沁心底。

南国雪原之异

要到南國雪原,必须要穿过巫头村。巫头村多树,树多品种,几乎是无处不绿,无绿不鲜。在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如雪般白净无瑕的沙地呈现在眼前,恍惚中,有如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般。那样雪白细软的沙子,如悄然而降的一场大雪,干净得没有一丝灰尘的痕迹。南方不会有雪,那么,有可能是盐吧?去过的游客多会心存疑问,弯腰抓起一把沙子放在口中,细品之下淡而无味,才相信了面前如雪般白净的千真万确就是沙子。沙白如雪,南国雪原由此出名。

红树林之壮观

坐着小船,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进入红树林的天下了。红树林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对保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人为的破坏和人们认识不够等种种因素,红树林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这里的红树林,无论从保护的良好性还是面积的大小来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比较少见的。

不要以为红树林是一种红色叶子的树,其实,它的叶子比很多种树的叶子更加绿。虽长在咸涩的海水里,红树林却是非常的茂盛和结实,就算被海水全部淹没,它也不会死,等到潮水退下去的时候,仍然是快快乐乐地生长。红树林的生命力极强,落地生根,极易成活。

红树林的枝叶很繁茂,在枝枝叶叶间藏着许多的小动物。小船穿行其间,时而会扑棱棱惊飞几只鸟儿,颇有荷塘晚归,惊起鸥鹭无数的意境。总是可以听到沙沙的声音,那是藏在水下枝叶间的螃蟹们和鱼们虾们螺们发出的声音,却是怎么也不知道它们到底藏在哪个角落。

如果正好是退潮的时间,还可以从船上跳到红树林里去玩。看着眼前的红树林和自己留下的脚印,会有另一种发现,另一种感悟。

虾灯之妖

京族地区的海滩,因为没有受到污染,海水湛蓝,沙子色如金,又称“金滩”,与广西北海有名的“银滩”遥相呼应。去京族地区看海,千万不要忘了在傍晚的时候去近海的养殖场看虾灯。夜色里的虾灯,虽有一种妖娆的美,却安静而不露声色。当暮色一点点掩盖了白天的喧哗时,四周安静得可以听到草丛里各种虫子的叫声。有海风徐徐吹来,白天的燥热也正一点点褪去,眼前亮起一盏盏的虾灯,灯不算亮,很安静很朦胧,像是罩上了磨砂玻璃罩的一颗颗星星,散落在夜色里显得墨蓝的水面上。在夜色里,偶尔,你也会看见渔家划着小船穿行在点点的虾灯间,重复着他们习以为常了的工作。一回头,在岸上,已是一溜排站开的来自城里的游客和摆开摄影器械大拍特拍的摄影师们。

小建议:

东兴的海鲜味美价廉,在金滩,一边听海,一边大快朵颐,感觉超好!

在清晨,可以起个早,和赶海归来的渔民打个照面。京族拉大网的情景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很多人齐心协力拉起一张渔网,那情景就是一幅画了。

京族的服装非常好看,与越南民族服装大致相同。长及膝盖处从腰间就两边开衩的上衣、宽宽的裤子,倍显飘逸柔曼。看京族女孩跳京族舞蹈,真是一种享受。

东兴的水果不但品种多,价格也不贵,大可让自己的胃借机扩张一下领土。小吃也别有特色,粉类小吃巨多,要数螺蛳粉中的酸笋味道最为怪异,但滑爽无比,值得一试。此外,东兴口岸边的一家被冠以“天下第一粥”的海鲜粥一定要吃,进去的人大多是捂着肚子出来的。实在太好吃,没办法,撑的!

篇9:京族教学设计

一、《过桥风吹》的起源及演变

从越南北宁、越南海防、中国的京族三岛等地的实地调查来看, 《过桥吹风》这首传统的民歌起源于越南北宁, 属于“官贺”。北宁作为越南北方艺术和文化的摇篮, 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 起源于北宁境内的“官贺”是一种影响很大的民歌, 主要流传于和北宁相邻的北方农村以及北宁地区。《过桥吹风》广为流传于中国广西、东兴、京族三岛和越南, 它讲述的是一位处于热恋中的青年人因羞于被家人知道自己的爱情, 所以用善意的谎言欺骗了爹娘, 编制出了一幕浪漫的情景:本已送与恋人的戒指、帽子、衣服都被过桥时的风所刮跑。因此, 这首京族民歌的汉译名被取作《过桥吹风》。冯光钰赋予“同宗民歌”的意义为:一首民歌作为母体, 随着在彼地甚至全国各地的流传, 最终派生演变为多个子体民歌群落。而被中国广西京族三岛和越南等地民众传颂的《过桥吹风》, 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版本, 它在越南境内的传唱范围极广, 甚至影响了越南周边国家的民歌。《过桥吹风》在中国也有着很多的版本:由学农、牟丹作曲作词, 周强演唱的“11版”;由徐晓明编曲、杨倩填词, 在“梦幻北部湾”演出首演仪式上演出的“10独弦琴乐版”;由哈妹组合演唱、东兴文化馆编制的版本;在民间艺人、京族民众中流传的版本。随着《过桥吹风》在越南境内以及中国广西京族三岛的不断传播, 各种版本也不断涌现, 艺术形式的逐渐增多, 使其艺术内涵更加深厚。

二、中越京族民歌《过桥风吹》对比解读

1. 两者在歌词内容方面的对比

从歌词内容的对比来看, 越南海防版本与北宁版本的《过桥吹风》大意是相同的, 而海防版本与京族三岛黄玉英版的《过桥吹风》是相同的。由京族三岛山心村梁荣英演唱的简缩版的《过桥吹风》, 只保留了原歌词的第三段, 这与民歌即兴演出的特性有关。同一首民歌由不同歌手演唱, 会有着不同的演唱效果, 即使是同一位歌手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演唱的民歌, 同样会有着出入。从语气词方面来看, 三个版本皆用“tÌnh”作为主要语气词;在对应汉语中语气词“啊”的越南语, 京族三岛版和越南海防版用的都是“à”, 而越南北宁版本用的却是“ó”。在衬词方面, “被打掉了”“被风吹掉”等, 在中越版本的《过桥吹风》中都有使用。

2. 两者在传播演变方面的对比

在越南北宁流传的《过桥吹风》还保留着传统的音乐形式, 整个山歌为五声的E羽调式, fa偏音在全曲中出现了两次, 这使得整个旋律变得富有弹性、跌宕起伏, 使得整个民歌所蕴含的感情变得委婉缠绵、荡气回肠。在《过桥吹风》流传到海防地区之后, 其调式演变为了五声A羽, 同一个乐段分节歌的形式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音调上有所简化, 基本没有偏音出现, 这使得民歌的旋律存在了更多的变化, 于委婉中透出平直, 音韵也不似从前的缠绵、环绕。京族三岛黄玉英版的《过桥吹风》与越南海防版的大致相同, 但山心村梁荣英版的《过桥吹风》, 其乐段被缩减了一部分, 调式也变为五声D商, 这是由演唱者即兴表演的能力和对民歌的理解程度所决定的。三种版本的《过桥吹风》在旋律上进行上也有着不同变化, 越南海防的旋律是从do音过渡到核心音re, 而中国京族三岛和越南北宁则是由re核心音引入的。而按照歌曲的旋法来研究, 三个版本的《过桥吹风》其上方纯四度、下方纯五度基本都是围绕调式主音进行的, 乐曲经过一番环绕之后又以它作为终止;京语的声调与《过桥吹风》的旋法也基本吻合。除此之外, 在《过桥吹风》的旋律中多次使用旋律乐汇、重复的手法, 营造出年轻人缠绵悱恻的艺术效果。

3. 两者在节奏旋律方面的对比

中越两国不同版本《过桥吹风》的整体音乐发展、旋律进行是同一种音乐素材, 衬词、词曲大同小异, 旋律柔和优美, 民歌演唱者在演唱时都用颤音、回音、延音来修饰润音, 歌曲的风格多缠绵悱恻、抒情婉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越两国京族人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敏感、质朴的性格特点。作为京族民歌的《过桥吹风》与大多数京族民歌散板较多见、节拍多样化的情况不同, 其节拍为单一的2/4拍, 其节拍、结构规整发展, 但在演唱中歌手经常出像一音多拍、一音一拍以及延音的现象, 曲调婉转清丽而绵长。这个特点与京族人农耕为辅、渔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有关。当地京族人在生产中一方面是通过散化节奏以抒发情感、缓解疲劳, 另一方面根据劳动情景赋予歌曲规律的节奏。

总的来说, 中越京族民歌的发展形成经过了长时间的变化、融合、传播、传承过程。从其生态背景来看, 京族同宗民歌主要通过群体传播、个体传播、移民传播以及艺人传播等传播方式来进行传播的。《过桥吹风》经过了由越南北宁到越南海防, 由越南海防到中国京族三岛的传播过程, 其艺术内涵在不断增加, 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增多。时间上的代代相传, 地域上的口口相传, 使得民歌得到更为开放的创新和更好的延续。

参考文献

[1]沈嘉.京族民歌的演唱特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7.

篇10:京族医药初探

【摘 要】 目的:论述京族医药的发掘及其主要特点,为其以后的发展寻找方向。方法:通过搜集、阅读、归纳分析关于京族医药的文字记载和文献材料,总结京族医药的民族特色。结果:京族医药具有自己的文化体系,有着以海洋药物治疗疾病的独特经验,在治疗疾病方面主要以药食两用的中药为主。结论:京族医药还处于发掘的初期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以以海洋药物研究和功能食品开发为出发点来推动京族医药的研究。

【关键词】 京族;京族医药;海洋药物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0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discuss the main features of Jing nationality medicine, seeking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Method Summarizi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Jing nationality medicine by collecting, reading, inductiving a.nd analysising of the written records and literature materials of Jing nationality medicine.Result The Jing nationality medicine has its own cultural system,with unique experience marine drugs to treating disease.It is mainly based medicinal and edi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Conclusion The Jing medicine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s of excavation, pending further study,As a starting point for of the marine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Jing nationality medicine.

Keywords:Jing Nationality;Jing Nationality Medicine;Marine Drugs

京族医药随着国家对民族医药的重点扶持而被发掘出来,作为我国唯一的具有很大特色的沿海沿边少数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不同之处是其具有利用海洋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生物占地球上生物物种总数的80%[1-2]。其中的海洋药物资源亦是十分丰富,蕴藏着巨大的新药开发价值,正越来越受到医药研究者的重视。京族医药有着丰富的使用海洋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及相关的文字记载,但是其发掘处于起始阶段。广西海洋药物的来源非常广泛,资源亦是丰富多彩,但是开发利用严重不足;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从京族医药中筛选出效果明显的海洋药物深入研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 广西京族的起源及其传统文化

广西生活着汉、壮、瑶、京、彝等近十个民族,是多民族地区。京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成员之一,是我国南方人口较少的唯一一个以海洋渔业为主的海洋少数民族。其主要聚集在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的“京族三岛”:[XC字1.EPS;P]尾、巫头、山心,现有人口约23000人。16世纪初,京族的祖先跋山涉水陆续地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唐人”、“客人”“越族”等,1958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被正式命名为“京族”。京族主要是讲京族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京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曾自创土俗“喃字”,通用汉文,因此具有自己特有的文字资料[3-4]。

在其400年的历史发展中,京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文艺,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其“唱哈”(唱歌)、竹竿舞、独弦琴被称为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嘲剧”是京族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戏剧,其丰富的口头文学主要是以诗歌为主。京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歌主要包括海歌、小调、舞歌、祭祀歌四大类,主要以小调为主,颇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送新娘》、《哈调》、《棹船调》等都广为流传。“哈节”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京族人民偏爱于鱼虾,其特色配料“鲶汁”,更是味道鲜美,令人口齿生津,回味无穷。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文艺展现出了京族特有的民族魅力,使其特色文化得到不断的继承与发展。

2 京族医药的形成与发掘

京族人民生活在“京族三岛”上,四面环海,外出困难,就医艰难,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京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诊疗方法,在防治疾病方面积累总结了很多有效的经验,造就了其丰富多彩的特色京族医药,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医药体系。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族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沿海沿边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使用海洋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

随着国家对民族特色医药的重视,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深入京族三岛调查搜集京族医药相关资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经过三年多的挖掘整理后,已搜集到的京族医药方面的文字资料有《杂例》(手抄本,记载疑难杂症的治疗)、《同人书》(手抄本刻本,记载艾灸治疗疾病的方法),《京族单方药》和《京医百病方》(记载治疗各种病症的经验方)等[5]。因此,京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文字记载的特色民族医药。据统计,目前发现的单方、验方、土方共300多种,京族人民经常使用并记载的中草药及海洋药物200多种。防城港市中医医院京族医药研究小组将所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册,以便于其传承和发展。

3 京族医药的特点

京医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京医认为天地为万物之灵,世间万物也有其个体之灵气,天地灵气与个体灵气和则兴,不和(足余或欠足)则衰。京医主要是以阴阳理论为主,以六脏六腑理论为辅,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法,根据患者主要症状,采用药物内服加针刺穴位等主要治疗方法治疗疾病的体系。京医吸取中医阴阳理论,将临床表现分为阳证和阴证。阳证主要表现为热性、邪毒充盛,阴证主要表现为寒性、正气不足。认为人体是由六脏六腑组成,六脏分别为神、心、肺、肝、肾、脾,六腑为脑髓、胆、胃、肠、膀胱、精胞(宫)。其诊疗方法与中医相似,也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来搜集病情信息,望主要是通过望神、面色、形态、头面颈项、五官、前后阴、皮肤、脉络等来诊断疾病;闻主要是听声音和嗅气味;问主要包括患者感觉、寒热、有无汗出、大小便情况、饮食和口味等;切包括切脉和按诊。治疗多是采用草药内服外用,还有很多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刺、艾灸、刮痧、放血、挑治等。京医艾绒点灸[6]是京族地区民间医经常使用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民间医技。京族民间医用此方法治疗了很多危重和奇难杂症患者,具有独特的疗效。

使用海洋药物治疗疾病是京族医药的主要特点。坭丁,一种生活于淡水注入海边浅滩咸草地的小型星虫,常用于治疗肾虚夜尿频多、贫血少气和营养不良等症;黄甫鱼,主要使用其尾刺、肝胆、牙齿和胆囊治疗无名肿毒和夜盲症;骨鱼和地绵草加水煎煮用于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牛尾鱼和黄酒炖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青蟹和高度米酒煮汤对乳腺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车螺和韭菜、木瓜花煮汤可以用来治疗肾结石;黄鲎,鲎科动物中国鲎,主要使用它的壳、尾、尾珠、肉治疗目赤肿痛、肠风下血等。在使用海洋药物治疗疾病的时候,京族人民多采用食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采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治疗疾病也是京族医药的一大特点,可将其作为功能食品开发。

至今在京族三岛上还流传着很多民间疗法:①七水,七月七所得井水,具有清热解渴、凉血降压、清除胃肠湿热的功效;②海水浴疗法,具有醒神、提神、活络、健身、舒筋等功效。③沙姜食疗法,沙姜具有行气化痰、消肿止痛、祛瘀行气、软坚退热的功效。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京族人民还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由于京族三岛的群众多以海上渔业为主,不能按时吃饭,很容易得胃病,京医便根据其主要症状总结出针对不同病症的“京医护胃八方”。数百年来,在京族三岛出现过很多长寿之星,直到现在已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这大部分都归功于京族医药。

4 京族医药研究的前景

特殊的海洋环境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从而衍生了很多结构奇特、高活性的化学物质。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发掘,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发展利用海洋作为了他们一项基本国策。关于开发海洋药物和活性物质的“海洋生物开发计划” 、“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技术计划”等相继被提出。各国都开始投入巨资发展海洋药物,美、日、欧盟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经费为1亿多美元,其他各国也正在加大海洋药物的研发经费[7]。我国是使用海洋药物最早的国家之一。《黄帝内经》、《神农本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年)等都有关于海洋药物的记载。中国已经记录的海洋生物有22 561种,包括5个界,44个门,其中海洋药用动植物及矿物种数大约有2000多种[8.9]。我国海洋药物开发与利用虽然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资源丰富,利用不足;科技力量薄弱,技术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产品单一,创新竞争力不足,成果转化脱节;经费投入不足,海洋药物的发展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广西,坐落于我国最西南,其北部湾有12-82万km2海域面积。具有700多种鱼虾蟹类动物,沿海滩涂红树林面积为8374-9hm,占全国红树面积的38%,在我国排名第二位[10-11]。《广西中药资源名录》、《广西中药志》等都记载有海洋药物,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邓家刚教授编著的《广西海洋药物》中共收载广西海域内的海洋药物404种,正药的252种,附药152种,包括海马、合浦珍珠、儒艮、中华鲎、青环海蛇等珍稀物种[1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口号的提出,广西作为沿海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广西研发出的海洋药物有海蛇药酒、珍珠明目滴眼液、珍珠精母注射液、海藻素降糖脂药物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广西海洋药物的发展正处于起始阶段,开发利用严重不足。

5 结 语

广西海洋药物的发展和京族医药的发掘都处于起步阶段,而如何更好的在京族医药的协助下,借鉴京族人民使用海洋药物的经验运用现代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利用好海洋药物资源,不仅会对海洋药物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促进京族医药的推广应用。在京族医药的协助指导下深入的研发广西海洋药物资源将有利于海洋药物的发展,而且从海洋药物研究出发将会更有利于京族医药的发掘和推广,因此以海洋药物研究为出发点加大对京族医药的发掘力度,将会大力促进京族医药的发展,为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又添一笔。目前,关于京族医药的研究共获得了两项基金项目:2013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课题和2013防城港市科技攻关课题。发表相关论文2篇,并出版《京族医药》一书。笔者相信在今后的努力下,其相关研究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光壁,王昶,刘占广.海洋药物研究进展与展望[J].盐业与化工, 2009,38(5):43-51.

[2]薛冰璇,刘莉莉,李思东.海洋药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12,6:14-15.

[3]黄永光,徐奎.京族医药[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8.

[4]杨增艳, 滕红丽.京族民间医药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7):41.

[5]黄永光,徐奎,赵权,等.广西京族医药发展现状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4,20(7):101-103.

[6]黄永光,赵权,黄振凤.京族特色医药—自制艾绒及民间点灸治病的应用[J].中医中药,2014,12(30):244-245.

[7]张书军,焦炳华.世界海洋药物现状与发展趋势[J ].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12,31(2): 58-60.

[8]孙继鹏,易瑞灶,吴皓,等.海洋药物的研发现状及发展思路[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 (3): 7-13.

[9]王长云,邵长伦,傅秀梅.中国海洋药物资源及其药用研究调查[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4):669-675.

[10]林江,邓家刚,江海燕,等.广西海洋药业和保健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医药导报,2011,20(6):14-15.

[11]宁小清,林莹波,谈远锋,等.广西药用红树植物种类及其民间药用功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 8):73-75.

[12]邓家刚.广西海洋药物[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0.

上一篇:大话西游之影评下一篇:如此卖法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