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2024-04-13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精选8篇)

篇1: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李宏伟 王方中

2010年第7期 ——文化建设

近几年来,钟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着力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注重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有效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一

钟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也是中国长寿之乡。悠久灿烂的历史,古朴的民风民俗,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钟祥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历史遗存众多。钟祥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35(套)件、三级文物280(套)件。同时,还有以明显陵为主体,以元佑宫、文峰塔、兴王府、范氏一品夫人墓、郢靖王墓、梁庄王墓、郢中楚踪遗址为代表的具有钟祥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群体。

二是人文资源聚集。郢中兰台培育了楚辞名家宋玉。楚襄王在郢中称王理政期间,常与宋玉谈笑于兰台宫。宋玉借物讽谏,挥就了著名的“风之赋”、“对楚王问”等名篇佳作,也因此才有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典故传世;驰名千载的楚国歌女莫愁女,就出生在郢中城西汉水岸边的莫愁村;自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欧阳修、郑板桥等著名历史文人,都在钟祥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钟祥还是明代的封王置府之地。自明太祖朱元璋将其第23子郢靖王封藩钟祥开始,先后有梁庄王、兴献王在钟祥称王。明嘉靖皇帝出生、发迹于钟祥,并以“风水宝地、祥瑞所钟”之意,赐名家乡为钟祥,升钟祥为承天府,与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并称全国三大直辖府,盛极一时。三是民间文化丰富。民间故事传说不穷,民歌民谣浩如烟海。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山调》传承至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长寿文化、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尤其是本地著名特产“盘龙菜”的传说,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影响广泛。

钟祥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打造品牌文化为支撑,以发展旅游文化为平台,不断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园区品位。钟祥在整合文化资源上,规划建设了三大园区,即以明显陵、博物馆新馆为主体的历史文化研究、文物展览展示、文物旅游观光园区;以休闲广场、门球场、游泳馆、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主体的体育、休闲、娱乐园区;以文化馆、大礼堂、图书馆、电影公司、阳春广场为主体的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培训、文艺展示园区。通过文化园区建设,大大增强了旅游文化的聚集效应。同时,钟祥始终坚持“设施为形、文化为魂”的理念,对明显陵主题公园、长寿文化展示园等文化设施进行了高品位设计,把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文化建筑设施的文化品位和旅游文化的吸引力。

二是彰显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为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钟祥着力打造了四大文化品牌。着力打造明代文化品牌。钟祥明代皇家宫苑、祭祀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且自成体系,具有代表性。兴王府、元佑宫、明显陵、郢靖王墓、梁庄王墓、范氏一品夫人墓规制较高,为研究明代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形成了帝陵、王墓、王府、家庙、藩王地宫等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展示地。对此,钟祥以市博物馆新馆建设为契机,与武汉大学合作建设实验基地,倾力打造中南地区明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着力打造庙会文化品牌。长期以来,钟祥居民在“三月三”、“九月九”有到明显陵、元佑宫、文峰塔祭拜的习俗,并逐步形成了庙会文化。对此,钟祥因势利导,改造接待设施,丰富庙会内涵,使庙会规模逐步扩大,影响日趋深远。目前,两大节日庙会接待规模已达10万余人,其影响已波及武汉及周边县市。着力打造长寿文化品牌。钟祥自古多长寿,现有百岁老人77名,是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长寿饮食、长寿秘诀、长寿生态已成为游客寻访的重点。对此,钟祥积极开展长寿文化研究、长寿食品开发和长寿生态旅游等一系列研究开发工作。同时,市里每两年还举办一届“中国·钟祥长寿文化旅游节”,以节会形式宣传长寿文化,不断扩大长寿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叫响钟祥长寿文化品牌。着力打造演艺文化品牌。钟祥投资300万元精心打造大型音画乐舞《钟聚祥瑞》,效果显著,现已累计演出30余场。与此同时,市里还根据钟祥历史文化特性,组织编演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大王雄风》、《莫愁谣》等名篇名曲,推出一系列大型实景演出剧目,使上述演艺成为钟祥市一大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维修历史文物遗产,提升旅游景点吸引力。近年来,为推动传统文物景点提档升级,恢复文物景点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加新的文物景观,钟祥投资对明显陵九曲河、双莹城、大碑楼、陵寝门、陵恩门等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维修改造,对境内古街区进行了复修,对兴王府进行了维修和布展,对文峰塔山体进行了护坡加固,引资启动建设大明承天府。此外,钟祥还配合上级文物部门,对梁庄王墓、郢靖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6000余件,为发展旅游文化增添了新的载体。

四是依托历史文化形态,开发旅游产品。在符合文物保护法规定并履行相关手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复(仿)制品,让游客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开发旅游纪念品。钟祥根据各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出了《阳春白雪》碑拓片、镀金铜龙,印有显陵主要景点的金箔画、旅游伞、旅游帽、旅游背包以及具有地方风味的盘龙菜、橡子粉、熏腊肉、石牌豆腐、客店葛粉等文化旅游产品,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以特色文化为主体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在历史文化领域,出版发行大型画册《世界文化遗产地——明显陵》和《走进显陵》、《明显陵探微》、《明显陵80问》、《嘉靖皇帝》等书籍,筹拍电视连续剧《嘉靖皇帝》。同时,以钟祥长寿文化、重点文物为主体的邮政首日封也已列入国家邮政发行计划。在民间文化领域,出版发行了《钟祥民间文学作品选集·故事分册》、《钟祥民间文学作品选集·歌谣分册》、《梁山调》等专辑,使钟祥一大批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得以完整传承。此外,钟祥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高腔、梁山调、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自然风光制作成挂历、磁带、光碟等推向市场,大大提升了钟祥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作者单位:中共钟祥市委办公室)

篇2: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建设路办事处文化调研报告

我们建设路街道办事处辖5个居委会和4个社区,是长葛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区,拥有市级剧团1个,社区文艺小剧团17个,民间艺术队22个。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创建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环境为目标,搭建文化舞台,整合文艺资源,激活广场文化,提升文化品位,用内容健康,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广场文化传播先进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社区居民在参与中娱乐,在娱乐中提高和升华精神境界。现将街道党委广场文化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合文艺资源,社区文艺组织活起来

我们建设路街道办事处是全市的文化、体育聚集区,也是文艺贤才的会集地,拥有剧团退伍的老演员,《梨园春》擂主,业余爱好者和曲艺发烧友,他们一直保持着行不丢、艺不减。我们针对缺乏组织领导的状况,深入社区开展了为期2周的调研活动,通过发放请谏、召开文艺爱好者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激发社区文艺界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动力,整合社区文艺资源,随着街道党委的组织和文化的不断升温,能歌善舞的文艺爱好者思想合辙,不约而同地串联一起,纷纷组团建队,组建起了文艺社团和小剧团,搭台子、展才艺,有的发展为戏曲茶座、戏迷乐团和擂主艺术团,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区还组建起“梨园乡音艺术团”、“夕阳红太极拳表演队”、“文艺俱乐部”、“腰鼓队和盘鼓队”,一批濒临解散的小团体重现生机。社区夕阳红舞蹈队和太极拳表演队由开始的教练和参与者只有三五人,逐步形成了现在的30多人,他们中有干部、工人,还有耄耋老人,这些团体购置设施、统一服装,一年四季雷打不动,在文体骨干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他们还多次被邀请到外地进行社区文化展演,并参加全市文艺汇演,经常走进居民楼院演出,给居民带来最美的视觉享受。目前,街道共组织各类广场文化娱乐团队31个,发展广场文艺骨干115人,组织广场秧歌队、1腰鼓队、舞蹈队、太极拳(剑、扇)队等队伍30多支,参与居民达3200人。

二、打造文艺平台,广场文化序曲奏起来

今年6月,我们在市滨河公园文化广场举行了一场以“唱响社区文化主旋律,载歌载舞迎接十七大”为主题的“电力杯”首届广场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阵容庞大,节目丰富,演员们粉墨登台,表演尽情投入,主持人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使整台演出锦上添花。举行首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系列展演之一,是整合文化资源,弘扬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的鲜活载体,通过党委搭台,群众唱戏的形式,给社区居民搭建交流的平台,施展才艺的舞台,让民间文艺社团、小剧团组合起来,为社区居民送上一道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大餐。社区文艺社团接到办事处演出的帖子,积极参与,踊跃参赛,14个业余文艺社团的320名演员参加演出,还邀请了地方名家表演助兴。参加演出的有王庄社区居委会盘鼓队、太极拳表演队,梨园乡音艺术团,夕阳红腰鼓队,贺庄社区居委会文艺俱乐部和交谊舞、模特表演。演出在《颂歌献给党》铿锵韵律中拉开序幕,王庄居委会表演的太极拳《健康人生》如游龙走凤,或静或动,刚柔相济;社区舞蹈队表演的《交谊舞》动感十足,遒劲有力,轻松欢快;小品《山村风流汉》,诙谐幽默,寓教于乐;腰鼓《今天真高兴》、盘鼓《庆七一》欢庆激昂,鼓声悦耳;模特表演魅力时尚,青春靓丽,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把艺术节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精彩纷呈的演出吸引了近千名社区居民观看。经过评选,太极拳表演《健康人生》、腰鼓表演《今天真高兴》、豫剧联唱《抬花轿》获特等奖;盘鼓表演《庆七一》、歌曲《清潩河畔唱新歌》、小品《山村风流汉》、《交谊舞》获一等奖。广场文化艺术节得到了市委宣传部、总工会、文化局、广电局的精心策划和艺术指导。

三、搭建文化舞台,广场文化活动火起来

街道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投资220万元,改造了文化怡园,新建了滨河公园,在广场和公园建起了运动场和舞场,环境幽雅,休闲座椅、大屏电视、健身路径一应俱全,不但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如今也成为活跃广场文化的大舞台,公园一年到头人气旺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广场文化绚丽多姿。早上,人勤的市民闻鸡起舞,在广场内放松心情进行晨练,吹拉弹唱者乐器弹奏有板有眼,唱腔嗓音洪亮,健美操和扇子舞伴着优美的韵律表演排练,一些居民、学生在健身路径做健身运动,业余武术班训练着刚柔相济的武术套路,还有的只身舞剑耍刀弄棒,整个广场成为人的海洋,强身健体、才艺训练的乐园;晚上,美丽的滨河公园广场内有溜旱冰的、太极拳表演的、交谊舞表演的,滨河公园广场又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据统计,每天走进广场的文艺队伍在10个以上,每天文化怡园、文化广场娱乐人数在千人以上。

四、开辟传播阵地,广场文化氛围浓起来

我们高度重视把开展文体活动与开设居民文化活动中心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广场文化,社区开办了居民课堂,居委会创办了居民俱乐部,4个社区和居委会都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室。王庄居委会毗邻文化怡园,投资20余万元,高标准改造文化大院,扩大了文体室、活动中心6间,增添了电脑、VCD、音响、灯光和数字电视。开辟了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内设卡啦OK、跳舞厅、乒乓球台等设施。设有图书室、阅览室,藏书5000册,让居民娱乐有去处,活动有场所。为开辟文化阵地,丰富广场文化活动内涵,办事处投资4.2万元,在位于滨河公园北侧的思贤巷开辟“文化一条街”,以“贤”、“孝”为主题,图文并茂,主要描绘历史上长葛名人的故事,譬如:被称为“楷书之祖”的汉末书法家钟繇、南朝著名文学理论评论家钟嵘、三国时期“走马荐诸葛”的徐庶、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典范陈寔、汉孝子蔡顺、刘恒等。以“人生百善孝为先”为主题,创作了“二十四孝图”、“孟母教子”、“行俑供母”等故事简明生动。还增加了《敬业歌》、《公民道德歌》、《家教歌》,绘制壁画59幅,设立道德标准准则牌30块。这条全长150米的连环画廊,已成为谈古论今、弘扬美德、见贤思齐、传承文明的教育阵地,受教育人数达12000人,被广大居民称之为“文化小巷”。

五、提升文化品位,广场文化品牌响起来

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我们重点抓好文化专干、文艺骨干和居民队伍和文化网络建设,形成了居民广泛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浓厚氛围。一是抓好文化专干队伍。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力量,党委选 派了20多名年轻干部到社区任职,负责社区广场文化工作。二是抓好文艺骨干队伍。以社区、居委会文化专干为核心,吸纳辖区专业及业余文艺人才和文化积极分子参加,定期对文艺骨干进行文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文艺骨干队伍的艺术素质和组织能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三是抓好广场文化创新。我们长期邀请文化部门的2名文艺工作者为主创人员,并聘请4名中青年演员为策划人员,组成了专门的文艺节目和文艺活动创作队伍,结合每个时期的特点创作编排新节目,策划新的广场文化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四是抓好文艺设施的配套。建立起了街道、社区居委会、企业等多方投资机制,先后投入资金40余万元,添置乐器60多件,配备服装1500多套,使演出队伍更加整齐美观,演出水平不断提高。五是抓好广场文化的纵深发展。广场文化娱乐团队在经常性开展进社区、进楼院演出外,还多次应邀参加文艺汇演,如王庄盘鼓队到安徽省参加汇演,演出很成功。同时,各文艺团体在街道党委的引导下,走出去为企业助兴演出,为喜事祝贺表演,每逢节日,有10多个文艺剧团在社区为商家应邀演出,成为一项小型的文化产业。

六、利用多种形式,广场文化活动高潮掀起来

我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广泛开展了秧歌比赛,书法、棋艺比赛,组织书法协会、棋艺协会,让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组织开展了各式各样健身活动等等。同时,按照广场日日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激发了广场文化的生机。今年,我们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书法比赛,收到参赛作品60多幅。新华社区举办了“老年运动会”,组织辖区的60多名离退休干部,开展了围棋、象棋、书法比赛。我们还抓住节庆时机,掀起广场文化活动高潮。在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等期间,我们都在广场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节庆活动。各社区都充分发挥各类文艺队伍的作用,自编、自导形式多样、丰富多

彩的文艺节目,寓理以情,寓教于乐,丰富节日文化生活,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潜移默化中走入社区居民群众的心中。

精彩纷呈的社区广场文化活动营造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邻里团结、民风纯朴,社会和谐的新社区,使无形的思想教育融入到有形的工作和实践工作之中,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奠定了稳固的思想基础,聚起了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去年来,发展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71家;改造升级了王庄集贸、鱼类海鲜城、铭心路果品市场、新华小吃城四个专业市场,入驻商户400多户,从业人数1200余人;今年前7个月,新上项目41个,其中新上100万元以上的项目39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南部陶瓷工业苑新入驻企业1家,引进域外资金752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6.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74万元,但仍然存在问题,发展社区文化资金跟不上,造成发展后劲不足;人员素质不一,有待提高,希望上级领导能够调拨专款,使社区文化真正走入千家万户,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长葛市建设路街道办事处

2007年12月8日

附:

建设办辖区群众文化

典型村:王庄居委会电话:6120633

典型户:王庄村(范爱莲)电话:

篇3: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文化范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提升旅游素质, 提高旅游内涵和韵味的重要内容。本文旅游文化品位的概念旨在突出文化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影响力, 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 提升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品位必须要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突破口, 这种文化应是一种独特的、富于自我个性的文化。这将给整个地区的旅游业注入文化色彩, 丰富文化底蕴, 以此形成高层次的旅游文化品位。具体而言, 文化对提升旅游品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一旦旅游资源被赋予某种文化内涵, 其知名度及影响力就会随着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播而迅速提高。很多地方借助名人效应提高了其知名度, 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地。比如绍兴的鲁迅文化旅游、诸暨的西施文化旅游、宁海的徐霞客文化旅游等等。

(2) 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旅游目的地文化一旦形成, 便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具有吸引游客的魅力, 而且通常时间越久远, 其吸引力越强, 这充分体现了文化对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作用。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 “十二五”时期的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蕴含着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挑战。可以说,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诸暨市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那么, 要想进一步加强诸暨市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就要更加强调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在提升旅游品位中的重要性。在此之际,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 对诸暨市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科学文化旅游

2.1 明确诸暨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

认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是实践科学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也是该地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基础。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也就失去了科学文化旅游的内涵。根据2001年编制的《诸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 2002~2020年诸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提高认识,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以吸引国内旅游者为主体, 充分利用“四名资源” (名胜、名人、名品、名居) , 立足五泄山水风光, 突出西施名人文化, 发挥珍珠产品优势, 开发斯氏居民古建, 利用区位交通优势, 把诸暨市建设成为以风景名胜为依托、历史文化为特色, 产业结构布局合理, 社会经济平衡发展, 旅游形象特色鲜明的全国重要旅游胜地和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1]。至2010年, 诸暨市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指导, 以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契机, 科学制定了诸暨市旅游业2010年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 这进一步为打响诸暨旅游品牌, 提升诸暨旅游文化品位奠定了基础。

2.2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管理从更高的层次讲也是一种文化, 对于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 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诸暨旅游业从1984年起步, 至今走过了26年的风雨历程。在这26年中, 诸暨旅游管理体制经受了多头管理阶段、统一管理阶段、政企分设阶段、统一管理阶段等4个阶段, 终于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 即将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机构合并, 既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又代表政府行使旅游行业管理职能。这一模式, 形式上与第2阶段相似, 实质上有根本区别, 即诸暨旅游业实现了“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实施行业管理, 一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为诸暨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体制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奠定了大旅游、大投入、大产业的基础[2]。

2.3 统筹协调, 加强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

(1) 科学编制旅游规划。

把旅游发展规划作为重点专项规划,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市域范围内各单位牵头编制的不同区域与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 必须符合《诸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 加强旅游规划管理。

根据《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和绍兴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 由市风景旅游管理局为主负责全市旅游规划实施管理工作, 凡不同区域、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必须报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审核备案, 在评审通过并经相关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

(3) 建立旅游规划协调机构。

市政府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旅游规划协调机构, 统一协调各项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工作, 并逐步实行旅游规划会审制度[3]。

3 诸暨市旅游文化开发分析

3.1 注重名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 是古越文化发祥地之一。勤劳聪慧的诸暨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形成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女西施在这里出生长大, 著名书画家王冕以及杨维桢、陈洪绶、余任天等都以其文化成就享誉海内外。

2006年, “西施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诸暨市委、市政府充分抓住这一机遇,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全力做好西施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为诸暨市旅游文化品味之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比如诸暨市不仅建立了“西施传说”保护机制, 把“西施传说”的传承和保护、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而且还编纂了《西施传说》、成立中国西施文化研究中心、建立西施传说故事传讲人才库以及搭建西施文化的展示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并通过举办西施荷花会、西施文化珍珠节、美食节等各种节会, 向世人宣传了西施文化, 这对于提升西施文化的品味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年“艺术全才”余任天纪念馆落成, 旨在大力弘扬和传承区域名人文化, 打造和提升文化品牌, 丰富诸暨旅游的文化内涵,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该纪念馆不仅仅是诸暨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 更是一个永久性的文化设施, 将涉及今后余任天的艺术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 从而扩大诸暨和“余任天纪念馆”在浙江、在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同时, 为了进一步提升诸暨旅游文化品位, 扩大其知名度与影响力, 诸暨市在余任天纪念馆旁建造了“三贤”馆。据了解, 三贤馆因山就势, 依势而建, 建筑外观造型美观、古朴、精致, 具有文化品位, 和西施故里旅游区的局部风格相协调, 这势必成为西施故里旅游区的景观亮点之一。展馆展出大量“三贤”留存于世的艺术作品, 让观众充分领略三贤的艺术才华, 领略诸暨独特的旅游文化。

3.2 山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1) 定期开展诸暨五泄山水文化旅游节。如以“山水、人文、活力”为主题的2009第3届诸暨七彩五洩山水文化旅游节, 旨在向游客介绍诸暨市的山水旅游胜地, 其立足高起点、高标准, 立足资源优势, 充分考虑长三角旅游需求, 坚持打好“文化牌”、“生态牌”和“休闲牌”, 以此拓展旅游空间, 提升景区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 此届山水文化旅游节突出了务实性和参与性的特点, 使观光旅游、文化娱乐、度假休闲、生态体验、体育健身等旅游产品真正惠及消费者。

(2) 定期举行五泄观瀑节。每一届五泄观瀑节都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了独特的五泄景区自然景观、浓厚的人文底蕴等旅游资源, 从而打响了“五泄山水”旅游品牌, 扩大了诸暨市旅游和城市的对外知名度。2009年, 观瀑节以“弘扬民族文化, 感受生态文明, 提升诸暨形象, 促进旅游强市建设”为主题, 并以此为载体, 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 进一步把诸暨市的旅游品牌推介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 全方位提升诸暨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作出积极的贡献。

(3) 斗岩、汤江岩景区凭借其“亦景亦营 (地) ”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先进的设施、一流的服务, 以及景区融体育锻炼、理论培训、户外旅游于一体的经营理念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而且其还被认定为2009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浙中片区“种文化”活动B组比赛项目的主赛场, 这有效地扩大了斗岩、汤江岩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从而为宣传诸暨市山水文化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由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等组成的斯氏民居是诸暨市一处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着重展现了江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发展变化过程。据周迪清编著的《江南巨宅千柱屋》介绍, 斯氏民居古建筑群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3]。整个建筑群有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建筑14处之多, 与这些建筑有机结合的石雕、砖雕、木雕装饰工艺更具地方特色, 堪称民间艺术瑰宝, 是一处研究我国江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史难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被广泛誉为“江南巨宅”[4]。2001年6月, 斯氏民居被列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斯盛居, 俗称千柱屋, 是斯氏民居建筑群中的核心建筑。

诸暨市政府充分重视斯氏古建筑群的开发与保护工作, 在2001年编制的《诸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中, 坚持将斯宅旅游区和东白湖旅游区结合开发旅游产业, 建立东白湖——斯宅休闲度假旅游区, 使“东白湖——斯宅”旅游区的文化品位大大提升。并在此基础上, 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成立统管旅游开发的领导小组, 编制总体规划, 加大资源的保护力度。并充分利用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 结合历史文化、民居生态、民俗风情, 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当地乡政府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 以此为契机, 积极引导当地群众保护民居, 吸引游客。组织所在村村民对3处文保单位进行杂物清理, 组建巡防队日夜巡逻;筹资55万元, 修建消防池, 购买消防设备;对斯盛居近70户住户的线路进行整改, 线路外套上铁管, 确保用电安全。此外, 当地乡政府还积极配合市政府以斯盛居和华国公别墅为重点,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保点进行维修, 使斯氏民居破旧之处基本恢复原有风貌。

3.4 重视国内外旅游文化交流

(1) 通过举办各种节会让国内外了解西施文化及诸暨旅游。其中, 西施文化节是集文化、生态、经贸、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节会, 是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旅游商机的节会, 其向游人吟唱着西施文化的无穷魅力。节会既彰显了古城文化, 又做足了名人文章, 已真正成为诸暨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个传递魅力的盛大舞台, 让中外游客真切感受到魅力诸暨旅游特有的文化内涵。

(2) 2009年7月, 杭州西博会组委会正式确认诸暨成为2009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分会场。“共赏江南美景, 共品古越文化, 共同推进旅游事业发展”成为诸暨市文化建设和创建旅游强市建设的载体之一。“以荷为媒”与杭州联合举办四届杭州西湖·西施故里荷花会, 开辟诸暨市“荷文化”休闲旅游线路。杭州、诸暨两地深度合作, 为诸暨市接轨杭州都市经济圈, 提升城市知名度, 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促进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 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西博会亚大民间艺术节巡演诸暨期间, 印尼、泰国、土耳其、波兰等国的民间艺术家带来浓郁的异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的同时, 诸暨市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也走出国门得到了发扬光大。其中, 诸暨市的《汉服表演》节目闪耀杭州西湖国际狂欢节, 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 荣获最具特色节目奖。作为西博会系列活动之一, 七彩五泄山水节期间邀请的专家、学者、新闻界、艺术界人士对诸暨的五泄山水文化价值进行重新论述, “大美诸暨”为诸暨旅游营销理念的深入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5]。

(3) 诸暨旅游部门力争抓住机遇, 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一通道让诸暨走向世界, 让参加世博会的中外宾客感受西施故里诸暨独特的古越文化和“美文化”, 组合包装西施故里“美之旅”精品线路, 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主动邀请取得世博会门票的旅行社来诸暨踩点。针对世博会设计的西施故里“美之旅”精品线路、全面落实宣传资料, 统一部署对世博会的宣传营销, 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促进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步伐, 从而进一步扩大诸暨旅游业在国际中的地位及影响力。

4 结语

旅游产业是魅力产业, 近年来诸暨在外美誉度不断提升, “共赏江南美景、共品古越文化、共同推进旅游事业发展”已成为诸暨市文化建设和创建旅游强市强有力的载体。纵观诸暨市在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中取得的成绩, 相信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道路上, 诸暨市一定能抓住良机, 利用西施故里独特的古越文化, 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 打响诸暨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石裕堂.旅游浪花[M].北京: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 2007.

[2]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顺旅游管理体制促进诸暨旅游业大发展[EB/OL].[2005-01-31.].http://www.cotsa.com/News/T-7223.

[3]周迪清.江南巨宅千柱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

[4]刘诸人.诸暨东白山斯宅千柱屋[J].养生月刊, 2009 (1) :11~12.

篇4: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关键词】资源;校园;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空气,是学校的生命之水,让校园成为师生文化共享、智慧共生、生命共长的圣地和乐园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充分挖掘本校的传统优势,有品位打造校园文化,着力推进学校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

一、在“环境熏陶”上见真情,用远大的目标激励人

我校认为,作为教育阵线的前沿,学校应当成为具有文化品味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所示,而办好学校归根本的是要在学校中树立起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合乎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我校就确立了创办“有特色、现代化、高质量的示范校”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的办学理念和“力求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修改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核心教育理念。经过积极的办学实践和探索,我校形成了“一、二、三、四、”的清晰办学思路,即坚定“一个办学宗旨”;建一流师资队伍,创一流服务管理,出一流教育成果,育一流四有新人,办一流示范学校;建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推进“三大战略”:名师名校战略、科研兴校战略、德育兴校战备;形成“四条主线”:师资建设“生师德、树名师、培新秀”;德育工作“抓规范、重养成、求实效”。教学科研“抓常规、兴科研、创特色”,发展思路“以质量求声誉,以声誉求投入,以投入求发展”。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我校积极营造和谐宽松、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要求教师把人生价值的追求、对职业的理解、对岗位工作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四个坚持”:第一,坚持团结合力,成人成事,要求广大教职员工在目标上要达成一致,在感情上要互相鼓励,在工作上要互相支持。第二,坚持透明公开、依法办事。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教代分民主决策制度,坚持行政会议事制度,坚持支委会决策制度。第三,坚持履行责任,行使义务。学校的事情、各处室的事情、各年段的事情,相关的教职员工都可以在桌面、当面“说”好,一旦决定下来,要上令下行,坚决执行,而且要在行动、细节上“做”好,学校行政干部、党员教师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不能敷衍了事、推卸责任。第四,坚持制度管人,绩效评人。通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提升老师工作能力;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潜能;通过公平的监督机制,营造优质的竞争氛围。

二、用特有的文化熏陶人,内存于师生的心灵

我校认为,文化育人细无声。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环境和扭转,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赋予它们丰富的生命力,形成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环境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和空间。

近年来,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操场四周、道路两旁植树种草,绿地设立标语牌、警示牌、宣传栏,石头变成会说话,时刻教诲、鞭策着我每一位师生。教室内外伟人画像高悬,警言荟萃,激励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严格操守、勇攀科学高峰。宣传栏定期变换新内容,不断更换的宣传标语、条幅、展板;黑板报、学习园地、画栏展示风采和教育教学活动成果;尤其是学校铺设了休闲广场,建设了文化长廊,铺建塑胶跑道等,它将彰显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育人氛围。生活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受到陶冶,德育、美育的渗透作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受到师生、家长、社会的好评。

三、在“团队建设”上出真招,建构精良师资团队

老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淀者。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就必须身体力行引领全体老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突出核心价值观——紧抓师德建设,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程。只有教师首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用良好的道德情操来感染学生,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我们实施“德育导师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例会、德育工作研讨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倡导“爱生敬业。”

四、特色文化,翰墨飘香,春色满园

艺术教育一直是我校的特色,近十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书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书画的兴趣,努力打造书画教学特色。我们通过增设国画课,课后国画兴趣班,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去帮助学生学习国画,顺着学生作画过程的思维和造型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学画,学生作品既不失去童心、童趣,又能对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发挥想象力,开发智力,培养敏锐观察力和造型能力,学生们奇特的想象,大胆的构思,自由的手法,尽情宣泄的色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构成了学生们最精彩的作品。

篇5:以文化品位提升 城市品位的思考

作者:李增坡 文章来源:超然台 更新时间:2005-12-14 16:41:30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已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然而,城市面貌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又常常遭到社会的质疑——建筑千篇一律,布局毫无新意,没有自身特色,缺乏品位魅力,成为质疑中最广泛的声音。改变“千城一面”的现象,成为专家们的共同呼声;提升城市品位,成为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普遍关注的课题。

什么是城市品位?所谓城市品位,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生态、传统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共同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人们综合各种要素而给予城市的整体评价。简而言之,城市品位就是一个城市的建设档次和魅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组织开展了一次“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评选活动,评选标准分7项: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充满活力的经济,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建设,优雅的城市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中可以看出,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品位和魅力,最注重的还是其内涵。秦皇岛、鄂尔多斯、宁波、绍兴、沈阳、邯郸、大理、长沙等10多个城市在这次评选中脱颖而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影响城市品位的诸多要素中,文化品位首当其冲。一个高品位、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必然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就是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是一个城市品位的主要标志,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并成为民众为这个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源泉。专家断言:现代城市以文化论输赢。高品位的人才喜欢高文化品位的城市,高文化品位的城市也必然吸引高品位的人才。因此,以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发展,理应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

如何以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品位?综合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当今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展水平,除了用GDP外,还提倡用HDP这个人文发展指数作为衡量标准,包括人均寿命、人均教育和人均收入,把生态质量、文化质量和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的重要参数。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忽视文化建设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对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是“先经济后文化”的思维定式所使然。经济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双翼。城市发展固然需要经济的支撑,但也应该看到文化的积极能动性。我们今天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而文化经济的一体化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在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的同时,更要将其建设成为人们愉悦生活和工作的美好家园。

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确保城市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城市的文化建设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不可逆性。一个文化景点,一座历史文化遗址,一旦毁掉,就很难恢复;一条街道,一栋楼房,一个公园,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变。二是社会性。城市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步调一致,共同努力。这两个特征决定了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是城市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立足长远,就是要具有大视野、大境界,不能有短视行为或急功近利思想。科学规划,就是要强调科学性、权威性,注重特色化、个性化。城市文化建设规划一旦形成,就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能因人而易。改革开放给今天的城市建设决策者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如何,深刻地折射出他们的文

化素养的高低。因此,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有必要强化文化、审美、环境三种意识,把制定具有高文化品位的建设规划作为一个科研课题来抓。制定长远的科学规划,应该立足实际,扬长避短。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并在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规划,只有综合分析这些资源,抓住其中最有优势的部分,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浙江绍兴以鲁迅、茅盾等文化名人的作品为背景,通过“复制”鲁镇等景区,大搞文化旅游开发,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入选“中国魅力城市”的多数城市,虽然规模不能列入大城市行列,但是它们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各地游客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主要得益于持之以恒的城市文化建设和保护。

兼容并举,集约开掘,促进城市文化协调持续发展。城市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综合群体,它既有精神文化,又有物质文化;既有本地文化,又有外来文化;既有现代文化,又有传统文化。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就必须对各种文化兼容并举,集约开掘。有国际著名城市文化学者指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鲁迅先生曾有“拿来主义”之说。城市文化建设也要实行一些“拿来主义”,既要深刻挖掘其历史文化沉淀底蕴,找出现存的精华亮点,大力继承和发扬,也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结合自身实际,予以变通和创新。一个城市的建筑要形成文化特色,不但要珍惜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旧建筑,也要建起一批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意识的新建筑。一个城市的文化活动,既要立足传统,尊重民风民俗,又要不断创新,注入新的内涵。人们游苏州,看到的并不全部是古老的园林,也有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人们参加潍坊风筝会,既可以到放飞场上享受纸鸢飞天的乐趣,也可以到鲁台经贸洽谈会上去寻求发展的商机。据报道,近年来,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城,为了营造发展空间,为了多建几栋高楼,多修几条大道,而大肆拆毁富有地方特色的古老建筑乃至文化遗存。殊不知,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大楼广场并无兴趣,而那些带有历史文化烙印的古老建筑才是吸引他们的本钱。这些事实证明,城市的文化建设,必须兼容有度,既不能排斥外来文化,也不能来者不拒。历史是一个接续过程。我们今天对待历史文化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步伐。为了不愧对祖先和后人,我们应善待历史文化,并科学地发展现代文化。

健全体制,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人文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风貌上的主要是物质文化,体现在市民身上的主要是人文文化。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文明的水平。因此,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不但要建设具有文化神韵的城市风貌,也需要不断提高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城市建设与提升市民素质必须“同时做”、“两手抓”。要健全体制,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资金投入,落实激励措施,用制度的方式,把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纳入正常轨道上来。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一方面,通过制定出台《城市文明公约》、开展“文明市民评选”活动等各种措施,大力营造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配备一批公众文化设施,坚持开展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这样,既有地方政府的鼎力推行,又有丰富的文化载体,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就会事半功倍,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就会水到渠成。

篇6: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南城中心校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根据高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南城中心校注重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加强建设,极大的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使文化育人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现将一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制定了详尽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局下发的以及本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组织发动,促使全校教职工认真领会精神,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现实意义的认识,从而打造对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以开展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我中心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比如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各种课内外活动,既搭建个性发展平台,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唐庄小学的“四歌一文”活动,“四歌”即四首学生喜欢的励志歌曲,“一文”即粱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并将背诵和学唱时间规定为每天的课间操后,六一进行班级合唱比赛。以及庞村小学和龙渠的少年太极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其次,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同时科学规划校园整体布局,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全中心校累计投入经费三十余万元,对校园进行了布局调整,硬化美化绿化了整个校园,学校处处是教育之地,是我们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底蕴的校园建设原则。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南赵庄小学和汤工头小学在教学楼里,充分利用每一面墙擘进行教育,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分区域、分段教育,低年级区域《弟子规》,中年级区域《三字经》,高年级区域《中华传统美德》,宿舍区《孝道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结合以上内容开展相关的《三字经》《弟子规》《干字文》等诗歌朗诵、书法绘画手抄报评选、讲孝道故事比赛等活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再次,树立可学的师生楷模。榜样的主要功能在于示范和激励,激励是第一位。我们非常重视挖掘师生中的积极因素,树立榜样,大力宣传,让榜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城南小学在文化长廊中开辟专栏展示“师生风采”;对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以及荣获各种荣誉的教职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及时通过光荣榜的形式进行公开表扬,并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公开表彰;各年级,各班也成立了“进步之星”、“星光灿烂”等宣传栏,及时表扬在年级、班上有进步的学生。这样,既让受表彰的师生拥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又让他们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同时更为学生树立起可学习、可追赶的榜样,让师生明白榜样就在身边,榜样可以争取。让榜样成为鞭策自己和激励他人的力量,让学生更加信任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和校园。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既提高了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使得教学取得优异成绩,又缔造出和谐校同,带动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飞速发展,让校园呈现出盎然生机。

篇7:创建文化校园 提升学校品位

——XX中学办学特色典型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师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我校从自身情况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中心,走特色化道路,来构建一种有利于和适应时代对学生发展要求的一种校园艺术文化。在全校范围内创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给学生以精神上的积极的潜移默化,从而在学生的内心涌起一种强烈进取的内动力,并在其中得到一种很好的精神熏陶,从而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主阵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无不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产生一种“随风潜入夜,涧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一、建人文景观教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1.重视人文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我校对校园内的各种建筑小品、教育园地、橱窗以及校道走廊等 标语牌、宣传画等的设置,精心打造校园艺术氛围,让校园文化建设“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校墙壁上的《弟子规》以千百年来传送至今的谆谆教诲时时刻刻提醒着孩子们的言行规范;教学楼两侧的宣传栏通过展示学生们的优秀书法作品,以此激励学生们会写字、写好字,在对汉字的书写之中认识我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楼墙壁上的一幅幅诗词水墨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让学生感知我国诗词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学楼一角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校板报定期更新的学习方法、墙壁角落的温馨提示等等无一不在时时提醒着学生们,同时也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处处洋溢的文化氛围。

2.提倡生生参与,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教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对他们潜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环境,也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同时,学校还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栏目。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责任;“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校园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骄傲的告诉同学和老师:我能行,我最行。经过一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设制度文化规范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校园制度是校园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师生的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学校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治安管理制度等,把校园艺术教育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的外化,是思想品德的规范化要求。只有在一个有章必依,公开、公正、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成才,才能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积极进取工作积极性和学习求知欲。

三、以文化活动影响人

1、创设主题班会,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三大主题班会:养成教育(主题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失意等)。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2、发挥媒体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好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橱窗、黑板报是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3、开展各种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节约从我做起”、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我是90后征文比赛”、“元旦文艺汇演”、“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我是90后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 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篇8: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一、灿烂的先秦文化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以此积淀的醇厚的历史文化, 这也是我市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储备。从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来看, 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文化在我市就有重要体现:我市在历史上称为“皋城”, 与皋陶后裔的封地有关, 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大多为皋陶部落的后代, 李、姜、王等几十个姓氏均为皋陶的直接后人。皋陶的墓冢就在城东。古文献上记载了商代的古六国, 也就是今天的六安。北京大学等一些著名的历史考古学家研究表明, 商时的古六国是商代中国的重要封国, 其地位大大高于其他封国, 并有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为证。关于古六国城址究竟在哪里, 古文献注明就在六安东或北面一带, 据考古发掘寿县斗鸡台遗址所表现的年代与皋陶生活的时代相同, 很有可能就是皋陶生活的地方。其文化和考古学意义非常重要。

除了寿县斗鸡台文化, 城东东城都遗址和城西北西古城遗址保存完整, 气势宏伟, 展现了商周时期的聚落城址灿烂文化。

二、辉煌的秦汉文明

六安有名声在外的寿县古城, 勺陂 (安丰塘) , 也有“九江王”英布, 更有2006年考古十大发现这一的双墩王陵汉墓。寿县古城和安丰塘就不在此赘述。

1.“九江王”英布是地地道道的古六安人, 历史上称“汉初三良将”, 他的历史地位是公认的, 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助项羽消灭了秦军主要力量, 帮刘邦建立了汉代王朝。司马迁的史记就公正的记载了黔布列传, 并给予了他诸侯王的级别待遇。英布被诛杀后, 一部分遗体和遗物就葬于六安, 历史上代代相传。墓冢的具体位置就位于我市老城区恒泰小区边, 清代就有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亲笔立碑于墓前, 现此墓碑已散失。随着周边的商业开发, 这处遗址已经荒废多年, 其上杂草丛生, 与周边的环境已经是格格不入。英布的传奇一生, 发掘汉代丰富的历史典故, 并开发利用英布墓这样一个文化资源, 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们已经形成《英布墓原址保护性修缮方案》, 并正着手建立“英布墓纪念馆”, 使之成为我市又一个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2.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双墩王陵汉墓。六安于公元前121年由刘庆建立六安国, 六安也就从此得名。

双墩汉代王陵墓地的发现为史书上记载的六安国找到了实物证据。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及双墩汉代王陵墓地的发现, 极大的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六安王陵区以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为中心, 方圆面积约5平方公里, 分布大大小小有30余个墩子的王陵墓葬区。六安汉代王陵区分为重点保护区 (北区) 和延伸保护区 (南区) 两个部分, 其中重点保护区包括双墩、高大墩、马大墩和三星庙墩4个重点“双墩”遗址;而延伸保护区则包括玄武墩等遗址。双墩一号汉墓的“黄肠题凑”古葬式就目前全国来说还比较少有。双墩一号汉墓虽遭到盗掘破坏, 但仍出土漆木器、金银箔、青铜器、车马器等500多件珍贵文物, 做工精湛, 造型独特, 时代特点鲜明, 对研究西汉诸侯王陵制度以及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这样一个高规格的古代诸侯王的墓葬群在我市发现, 真是我市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对外交流的天赐良机。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第二稿修改, 已被有关专家原则通过。

三、红色六安

六安的金寨县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 在战争年代产生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目前六安全市文物系统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址300余处 (含文物点) , 已公布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4处, 其中国家级3处, 省级7处, 市级24处;重点革命纪念地13处;馆藏革命文物3000多件, 其中40件列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 省级6处, 市级10处。在这些革命文物当中, 大量的革命旧址也是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 具有双重意义。

近年来, 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全市文物部门的不懈努力, 不仅修缮了大量红色遗迹及革命旧址, 还建成了以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金安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家店战役纪念馆、金寨县红25和红28军军政机构旧址、舒城县万佛湖新四军四支队旧址等九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基地。旧址的保护、展示和免费开放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发挥了应有作用。

四、结语

六安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富饶的物产资源, 养育了聪慧勤劳的皖西先民, 他们在这块肥沃土地上生活繁衍, 传承着我们祖先的血脉, 创造了异彩纷呈的皖西文明。六安市区的皋陶文化园与英布墓和双墩汉代王陵墓地结合城东的东城都遗址、城北的西古城遗址以点带面, 形成独具特色的六安文化长廊。六安西南部的独山革命旧址群、西部金寨县革命老区旧址、北部寿县古城等等文物景点有机结合起来, 一并合理开发利用, 将会为我们六安带来更加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优势, 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势必会大大提升六安的整个文化品位。

上一篇:临高中学校园警务室工作职责下一篇:大汶口镇中心小学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