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文化实力提升论文

2022-04-22

摘要: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是西安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在西安城市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是西安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灵魂。其要素结构包括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雄厚的教育科技实力、蓬勃发展的现代文明和极具凝聚力的城市精神。要进一步大力培育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方历史文化实力提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方历史文化实力提升论文 篇1:

以地方传统文化品牌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

摘   要: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地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可以与高校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紧密结合,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把地方文化品牌名片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为例,首先对相关概念及抚州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分析以地方传统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提出依托地方文化品牌,打造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特色工程。

关键词: 地方传统文化   品牌   校园文化   软实力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的精神财富,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已经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高校办学离不开地域,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所处地域的发展,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地方优秀文化。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地处江西抚州,抚州(临川)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抚州优秀的文化资源和品牌,建设校园文化软实力。

一、概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传统文化品牌。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文化品牌”是伴随着“文化产业”应运而生的,以品牌塑造的方式提高传统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各地因风地形地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差异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将各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成品牌名片,可以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增加大众认同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2.高校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来的,他将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对应。高校是教书育人、道德教化、“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是进行学术科研的地方。高校除了需要图书馆、教学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这些“硬环境”外,更需要凸显意识形态、价值观及高校办学理念、学术氛围等“软环境”。高校应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依托,这就是文化“软实力”。因此,高校的文化软实力是大学倡导的文化与价值理念对于学校师生乃至于对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社会道德水平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力,这种文化软实力会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沉淀,内化成高校文化精神①。高校校园文化是把学生作为主体,将校园作为空间,以育人为导向,在高校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累沉淀的以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总和。

(二)抚州传统文化特征。

1.“崇文重教”的才子文化。

抚州位于江西省东部,从宋朝开始就有“满朝文武半江西”的说法,抚州才子又是江西之最。抚州自古名人辈出,自宋至清,抚州(临川)进士及第者达两千余人,且成就较大,现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鸿儒就达一百余人。临川才子大量涌现,体现了对知识及知识分子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临川文化中“崇文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王安石、汤显祖、晏几道、晏殊、曾巩等人是临川才子当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当时的社会改革、戏曲艺术、文学发展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意义。临川文化中崇文重教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让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意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2.自娛自乐的民俗文化。

抚州人民勤劳、热情、质朴,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娱自乐的民俗文化。抚州的傩舞、钱索舞、海盐腔,还有板凳龙灯、水龙灯、狮子灯、火老虎灯、跑马灯等,都是临川文化中的艺术形态,也是农耕文化的体现。

3.精彩纷呈的戏曲文化。

抚州,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代表了一个时代戏曲文化的巅峰。抚州采茶戏是临川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在明代茶灯戏基础之上,结合抚州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通俗、唱腔柔靡婉丽,语言采用了抚州的地方方言,以百姓喜乐见闻的生活事为题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汤显祖的故乡,抚州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近几年每年举行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将抚州的戏曲文化打造成一张传统文化的品牌名片,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二、地方传统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一)从传统文化传承角度来看。

临川文化是中原文化南移与古临川区域内的荆楚文化、百越文化等相碰撞与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农耕经济型的文化,其所承续和衍化的是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在内的文化符号。“临川文化,华夏奇葩”,历经了千年的辉煌,临川文化是我国灿烂文明的传统文化当中的一朵奇葩,对于临川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抚州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中的“戏曲文化”“才子文化”“民俗文化”等在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中都可以运用,可以发挥校园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还可以促进地方文化普及与发展。抚州重视挖掘文化资源,提高城市的文化知名度,争创“文化历史名城”,并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城市”,如“文昌里改造旅游工程”“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庆典活动”等,都在逐步扩大抚州传统文化品牌名片的影响。将抚州传统文化运用到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抚州文化。

(二)从高校发展角度来看。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以公办民助形式成立的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0年起,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迁至江西省抚州市,以更好地利用抚州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高校的发展除了硬环境之外,更离不开文化软实力。抚州具有优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身处其中的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来说,无疑对于发展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三)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

目前部分大学生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容易导致价值观出现偏差。对于大学生以地方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建立良好的价值判断标准。临川文化中的才子文化、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等,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将临川文化引入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熏陶氛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四)从打造抚州文化品牌效应来看。

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江西省区域规划部署,“昌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抚州市已纳入“南昌大都市圈”,“一群两带三区”的省域空间发展总体结构,抚州市政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彰显临川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逐步打造“文化之都”“文化旅游城市”等,将文化品牌融入地方发展当中。将抚州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有利于抚州传统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

三、依托地方文化品牌,打造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特色工程

(一)建立品牌示范效应。

品牌是被一定群体广泛接受且具有长期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将地方文化打造成文化品牌,并将文化品牌效应辐射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育人校园环境,从而提升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通过地方文化品牌,将高校学术氛围、教学管理文化、人才培养机制等有机结合,打造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特色工程。校园文化不但是高校环境的体现,更是高校与地方特色结合的体现,具有地域性,是地方文化底蕴的展现。地处江西省抚州市的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可以充分利用临川文化的品牌效应,将临川文化品牌名片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达到学校文化育人的效果,打造校园文化软实力特色工程。

(二)加强合作,促进高校发展和地方文化传承良性循环效应。

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可以加强和地方的合作,提升地方文化在高校的影响力,达到高校发展和地方文化传承良性互动与循环发展的“双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充分利用抚州传统文化资源,并注重与地方合作,在江西抚州举行的“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活动”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中,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和地方合作,组织学校师生参与相关庆典活动,并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这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让学校师生充分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学院不断推动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

(三)加强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及辐射效应。

我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自尊自强意识、爱国主义精神、伦理道德观等具有重要作用。加大地方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将地方文化影响力扩展至地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扩展至地域之外的其他地方,将地方文化品牌影响力辐射至更广泛的区域。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相结合,打造高校文化育人新阵地。加強地方传统文化宣传,提高地方传统文化品牌影响力,并在地方高校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之产生较强的生命力,让身处高校的师生们更易于接受。

(四)建立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特色工程长效机制。

充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优势,将“古为今用”作为文化品牌塑造的契机,吸取地方文化精髓,打造校园文化软实力特色工程。高校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开展、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建设特色工程长效机制。江西省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大学生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每年定期开展“临川文化节”“地学文化节”等特色学生活动,并将其打造成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名片。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对地方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营造了良好的地方文化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高校需要加强对于文化软实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营造文化育人环境。如何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将地方传统文化品牌充分运用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在提高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高校师生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特色工程。

注释:

①王赫.我国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长春:东北大学,2013.

参考文献:

[1]熊昌芹.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理工大学,2015.

[2]冯志敏.文化软实力的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内涵发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3).

[3]王俊春,李祖荣.新建地方院校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6(5).

[4]唐沈鑫,樊敏,汪永奇.乡土文化视野下的地方品牌塑造研究[J].采写编,2017(2).

基金项目:2018年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依托抚州传统文化品牌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王小君,项目编号:18sk097。

作者:王小君 田宝贵

地方历史文化实力提升论文 篇2:

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及其培育探析

摘要: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是西安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在西安城市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是西安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灵魂。其要素结构包括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雄厚的教育科技实力、蓬勃发展的现代文明和极具凝聚力的城市精神。要进一步大力培育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

关键词: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结构

一、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内涵及其现实价值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包括语言文字知识等。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理论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实力是强制他国的实力,软实力则是吸引、劝服他国的能力。硬实力凭借的是军事和经济手段,而软实力则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魅力”。软实力有着它自身的特点:无形性。硬实力是显性实力,可通过纷繁的数据和实物得以表现,软实力是隐性实力,常常表现为精神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非强制性。硬实力是通过经济、军事的方式威逼利诱他人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软实力则表现为“攻心为上”,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或说服他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

西安文化软实力作为西安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是相对区别于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等因素而存在的软实力形态,主要是指西安市通过直接诉诸精神的方式,发展、动员和发挥西安区域内外的心智能力的作用来达到社会经济目标的能力。文化软实力不等同于文化,文化是理性的认识和理念,文化软实力则是文化资源等在一定范围内孕育、传播、发展、深化后产生的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西安文化软实力的要素构成不仅有表层要素,而且有深层要素。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性的精神实体,它是西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安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灵魂,在西安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次要素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渊源,以教育科技为中心,以现代文明为基础,以西安城市精神为灵魂的结构。它的现实价值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西安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对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西安城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西安城市硬实力并促进其发挥作用,增强西安城市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打造西安城市的文化品牌,提高西安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西安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次,对西安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对城市而言,市民无疑是城市发展的载体和主体力量,也是推动城市“快步前行”的重要动力源。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被内化为西安市民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的一部分,能够引领、指导市民们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的行为,这种引领与指导作用将贯穿于西安发展的始终。再次,对西安的发展的凝聚人心作用。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安市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的体现,有利于西安市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价值的广泛认同以及团结奋斗精神的生成和拓展。

二、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结构

1、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西安古称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从周文王、周武王在沣河建立沣邑、镐京开始,前后有13朝将国都建立于此。在中国历史上无比辉煌的周、秦、汉、唐也均在西安成就其辉煌伟业,盛极一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仅使西安成为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于世的古都,同时也赋予西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不胜枚举的历史名胜。西安是华夏文明之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故乡,“长安文化”曾长期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对中国文明和整个东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周的敦厚好礼和敬德保民、秦的变革自律和胸怀天下、汉的勇于开拓和锐意进取、唐的积极开放和兼容并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和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西安是一座闪烁着传统文化光辉的城市,同时也是孕育着深厚革命文化的城市。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西安事变”等中国革命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西安人民均积极响应,大批仁人志士以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己任,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勇于奋斗,不怕牺牲,弘扬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刚健勇为的人文精神。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无疑均是西安珍贵的文化资源。这种资源一旦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便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财富,这种财富不仅仅限于精神领域,也会产生于物质领域。

2、雄厚的教育科技实力。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是人,发挥一个地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主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无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通道。西安是教育强市,教育资源丰富,特别是高等教育实力雄厚,教育规模在全国城市中一直居于前列。科技也是文化软实力得以深发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创新力和科技转化力是增强一个地区、城市综合实力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有了它,诸多“硬实力”才能发挥其现实作用。西安科技优势在全国首屈一指,综合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位,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引人注目的科研和生产能力。西安是亚洲最大的航空城和中国的航天城,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航空工业配套体系。现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两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是当前西安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西安市现有1161家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创新研发为重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100多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孵化平台。据统计,2007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08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

3、蓬勃发展的现代文明。现代文明是西安在当代城市社会发展中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为西安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的上升趋势和进步状态,向世人昭示着西安的文明与进步。当前,西安现代文明蓬勃发展,从时代精神这一角度看来,主要包括如下特征:一是创业意识日渐增强。广大市民的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不断高涨;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化;创业行动普遍展开。二是人文精神逐渐发展。这不仅源于西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脱生于西安的现代科技文明。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育下,西安人民日益爱人爱己、善待自然,和谐温馨、充满仁爱。三是市场道德日益加强。市场道德是人们在市场经济中所有作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改革开放30年来,西安人民在市场经济下更加文明诚信,讲究信用,重视质量和信誉。四是科学精神正在形成。这不仅体现在追求科学进步,确保以质取胜上,也体现在市民的道德

品质和科学素养不断提高上。五是注重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改革开放以来,西安频繁与国外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如2007年在西安召开的“新丝绸之路与和谐世界”首届欧亚国际学术论坛、F1摩托艇大赛及即将在2011年拉开帷幕的西安世博会,它们不仅构筑了西安对外推荐、宣传自己的广阔平台,也搭建了西安与国外交流、学习的桥梁,为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的培育和构建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4、极具凝聚力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精神气质和禀赋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当地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德行操守、信仰追求和价值共识。城市精神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是潜在的影响社会发展和城市未来走向的精神力量,对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西安的城市精神可以概括表述为:“承古开新的境界,开放包容的胸怀、勤奋进取的精神,文明诚信的风范。”体现出西安人民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及新时代西安市民的价值追求:“承古开今”说明西安人民不仅以“立足历史、植根当代、面向发展”为原则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西安人民天人和谐、豁达乐观、刚健忠义的品格和强烈、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继往开来,以开拓创新的精神锐意进取,力争为西安发展带来新气象;重现“汉唐雄风”、“开放包容”说明西安人民以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勤奋进取”和“文明诚信”说明西安人民以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态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为西安的腾飞施以助力。西安城市精神不仅包含了西安市委市政府对西安发展的共同愿景,同时体现了西安市民共同的精神价值与追求,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必然对西安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

三、进一步培育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的思路

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培育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方努力,多管齐下,做到以下方面:

1、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西安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都,被誉为“天然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正是它们使得古代先贤的真知灼见、优良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如周代的天人和谐、秦代的锐意改革、汉代的民族融合、唐代的兼容并包等虽历经千年风雨仍得以显现,供后人瞻仰、学习,因而是西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了它们,就是保护了西安作为千年帝王都的独特神韵和气质,有利于完整展现古都的文化风貌。要对西安现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进行专题研究,丰富其内涵并借助现代声、光、电、音效、服饰等高科技手段模拟历史事件发展进程,使西安历史文化真正“活”起来,能够穿越时间的重重烟雾与现代人对话;对历史文化资源密集区域进行科学策划、整合资源、再现昔日辉煌,增强文化吸引力。最后,要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可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兴建一批高水准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艺术厅、博物馆等、经常举办展览、讲座、创建读书日等活动实现。如此,不仅增强了西安文化的名牌效应,同时也促进西安的社会经济发展。

2、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环境指各种有利于文化资源发展的社会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在进一步促进西安教育、科技发展,增强其整体实力方面,政府可以在培育良好发展环境上发挥巨大作用。在提升西安高等教育实力,促进西安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上:一是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优化社会环境,吸引外来人才。这些高素质人才充实到高等教育和科技队伍内部,必将带动整个高等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二是注重培养本地人才。要坚持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维护教育公平,保障公共教育协调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提升高中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力争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价值的高素质人才。三是科学整合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和学科交流。同时,要进一步提升西安整体科技实力,整合科技资源,发挥聚集效应。

3、学习和借鉴他人优秀文化成果。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汲取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大问题,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全面胜利的大问题。”西方各国在长达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也创造了灿烂、优秀的文化成果,如在西方早已深入人心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市场经济打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较为完善的法制思想、重视对个体能力的培养及其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等对我们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因此,要注意博采众家之长,拿来为我所用,坚持扬弃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西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4、增强和提升城市精神气质。培育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必须增强和提升整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一是要着力提高市民素质。西安市民是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的承载者、传播者、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渗透、体现着西安文化的品味和格调,也营造着整个城市的社会氛围。重视对市民的教育,着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弘扬和发展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加深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重视对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培育;进行普法教育,在社会范围内树立民主法治观念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来提高市民的人文素养。二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搞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以身作则。”领导干部是西安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他们的处事风格、胸襟气度、言行举止会在整个社会中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进而被广大市民效仿和学习。因此,一方面要在党政机关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和弘扬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使其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先进的理论武装领导干部,重视对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清廉的职业操守的培养。三是发挥典型、模范和先进事迹的引领作用。在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的培育和弘扬上,典型、模范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多年来,西安发展的过程中,在各行各业涌现出大批的典型、模范和先进事迹,谱写了一曲曲鼓舞人心的人生赞歌,这都是培育西安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的重要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黎 峰

作者:李 娜 李黎明

地方历史文化实力提升论文 篇3:

充分发挥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摘要:档案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之一,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档案部门负有保护、传播、开发历史文化的重任,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在论述档案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档案工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多做贡献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档案工作 文化软实力 文化遗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档案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之一,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档案部门负有保护、传播、开发历史文化的重任,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 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具有重要作用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是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它可以攻城略地,涂炭生灵,使人怕你;“软实力”是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它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情感人,以文动人,让人服你。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软实力作保证。档案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档案作为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依据,见证了各民族的发展历程。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是反映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依据。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保管的档案资料浩如烟海,这些档案资料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史、对内对外交往史、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内容涉及古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这些档案资料作为历史的真凭实据,雄辩地证明,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所创造的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

其次,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所产生的种种档案文化产品,如出版的书籍、拍摄的专题片、举办的档案展览等等,适应了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丰富了精神文化产品,弘扬了民族文化。由于档案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产品都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再造出来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档案资源的基础性和原始性,因而它们都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迪和教育作用。所以说,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档案作为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发掘人类文化遗产、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源泉。档案把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记载下来,把在实践活动中的各项发明创造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利用记录下来,从而不断积累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形成了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通过档案人们可以探寻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可以继承各民族文化传统,弘扬各民族文化精华,吸收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四,档案作为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可以为人们认识未知世界、激发创造活力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档案记载了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是储存和传播知识的承载物。作为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借助档案,后人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探寻未知的世界,所以档案延伸了人们的认识活动,使过去甚至今天没有认识的东西,现在乃至将来有了认识的可能,架起了人们从未知世界走向可知世界的桥梁。作为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开发利用档案,还可以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智慧和灵感,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实现知识创新特别是科技的创新,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档案的文化属性和重要价值表明,档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努力做好档案工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多做贡献

档案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必须通过档案工作来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就必须努力做好档案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档案事业有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档案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无论是档案法制建设、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还是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末,全国拥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077个,比“十五”末增长2%;各级各类档案馆总建筑面积达629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长16.6%;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比“十五”末增长39.9%;馆藏资料4233万册,比“十五”末增长3.2%;“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3025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8493万卷、件、册次,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39.3%和22.4%。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接待利用者450万人次,公开出版编研资料5050种、10400万字。以上数字充分表明,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党和国家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地方,特别是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扎实实,开拓前进。

(一)继续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

要充分发挥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要深刻认识“档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软实力是重要国力”、“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的观念,把档案和档案工作上升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抓住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历史机遇,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只有档案事业大发展了,档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了,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才会日益凸现出来。为此,一是要抓紧谋划档案事业的发展。各地档案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按照建设“三个体系”(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和实施“三大战略”(以人为本、服务先行、安全第一)的要求,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全面规划好档案事业的发展。二是要抓紧实施“十二五”规划。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能不能开好局,起好步,对能否实施完成好“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抓实施,既要从时间上抓得紧紧的,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工作;又要有科学的方法,逐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将蓝图变为现实。

(二)整理研究档案,适时给力服务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要提供适时给力的服务,实现“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馆’变成‘思想库’”的工作目标,就必须下功夫查清、整理、研究馆藏档案。这是档案部门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搞好服务的前提条件。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对馆藏档案的了解、研究很不平衡,有的对馆藏档案的了解研究达到了如数家珍的水平;有的则了解研究得不够,只能说个大概;还有个别的缺乏清查研究,对馆藏档案心中没数。为此,应根据不同情况对馆藏档案进行普查、复查或补查。尤其对那些打捆打包的档案资料要逐页检查过目,避免疏漏。只有通过全面清查,弄清馆藏家底,并整理研究编写档案史料,将馆藏档案了然于胸,才能及时有效地为各级领导、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如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针对2008年3月14日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及时连续公布了熟稔于心的33件涉藏档案,制作了5个专题网络视频,分3批在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公布,有力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视频被国内外众多网站转发,点击者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载着历史真实面貌的档案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传播,彰显了档案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三)深度开发档案,推动发展繁荣

深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就是要深入研究发掘档案内容,深化、增值档案服务,推动档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本地区的中心任务,为领导、为有关部门适时提供经过深度开发的有参考价值的专题信息资料。如为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提供有启发借鉴作用的档案史料和相关建议等。二是要不断面向社会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益智益德的档案文化精品,包括编辑出版档案出版物,举办档案展览,组织档案特色主题活动,制作档案电视节目,与新闻媒体合办专栏,开发网络档案文化产品,发行档案音像制品等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与有关单位联合摄制的《伟大长征》、《周恩来的故事》、《毛泽东·1949》等文献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就深受观众欢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四)办好教育基地,弘扬民族精神

随着档案馆库建设的发展,档案馆硬件条件的改善,档案馆必须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尤其要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一是要挖掘整理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各地档案馆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极为宝贵的爱国主义档案史料。如反映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档案资料;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档案资料;反映历代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和模范人物生平事迹的档案资料;等等。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档案史料,经过整理、编撰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二是要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除传统的图片和实物展览、专题讲座外,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形式,如编成小故事,举办故事会;制成文献片,进行播放;召开纪念会,缅怀革命先烈;等等。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应开展“档案馆日”、“档案知识竞赛”等档案休闲文化活动,接受历史文化熏陶,提高综合素养。要通过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让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在档案休闲文化的享受中接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滋养。

(五)加强交流合作,扩大文化传播

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传播本国文化,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输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档案工作可以通过举办或参加国际性专业会议、与有关国家互访、出国举办档案展览、参与“中国文化年”活动、参与国际学术研究和出版活动、开展多边和双边档案合作项目等等,广泛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让更多的中国历史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对外交流合作输出中华文化的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引进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并进行改造,使之与本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六)坚持人才强档,打造强大队伍

做好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关键靠人才、靠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下大力气抓好档案队伍建设。要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档案人员政治素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提出新要求,通过在职培训和重点引进等有效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全面的高素质档案队伍。要不断创立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要鼓励、支持那些埋头苦干、勤勉务实、有能力、想干事的同志多干事、干成事,推动他们脱颖而出,从而为发展档案事业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1(1).

2.毛福民.重视档案价值推动档案工作[N].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1日.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 2008,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创新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

4.仲禾.“数”说辉煌——从统计数字看“十一五”成就[J].中国档案,2010(12).

5.荣华.推动档案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0(10).

作者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作者:李华峰

上一篇:家长工作下的幼儿教师论文下一篇:裁量基准制度行政处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