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案例

2024-05-07

药物过敏案例(精选8篇)

篇1:药物过敏案例

药物过敏引致纠纷 人民调解化解矛盾

患者沈某,男,47岁,2012年8月10日因脚外伤到鄞州区某医院就诊。为防止患者的伤口感染破伤风,医生决定予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患者回家3分钟后出现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经及时抢救后好转。患者认为出现如此严重的药物过敏性反应完全是医院的责任,向院方索赔98000元。院方认为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属于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院方按诊疗常规操作,并无过错,但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医院愿意给予一定的补偿。患方与医院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双方僵持不下,由此发生纠纷。

2012年9月24日,在鄞州区卫生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医患双方到鄞州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员们接到申请后,迅速了解案情,经过审核后及时受理。第二天,第1次调解在鄞州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的调解室举行。调解室内的气氛异常紧张,医患双方各不退让,为缓和气氛,平息双方的情绪,调解员们首先列举了鄞州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所处理过的类似案例及最终获得的赔偿金额,以此让患方了解该案的处置和赔偿的来龙去脉。待患方情绪稍微平复后,然后听取双方的理赔意见,细心的调解员们发现患方提出的索赔要求毫无法律根据,并耐心地向他们讲解《侵权责任法》赔偿项目计算标准及《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将他们的经济损失等逐一列出并做详细计算,最终结果为20000元左右。78000元的心理落差让患方一时无法接受,调解陷入僵局。后经调解人员反复、多次、分别找患者儿子和医院负责人做思想工作和疏导,以情、以理开导,最终打破了僵局,双方各退一步,最终以22044元圆满解决了这起医疗纠纷,患方与医院自愿达成并签订了协议。

医疗纠纷往往牵涉到赔偿问题,也是医患双方都要面对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合理地、合法地解决这一普遍性问题的前提,首先是搞清这一问题的理论性阐述和其依据性阐述,然后才能从理论走向实践,为解决纠纷提供依据,毫无法律依据的漫天要价是化解不了矛盾,更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因此,遇到医疗纠纷时必须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正常的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篇2:药物过敏案例

案例:患者男,34岁,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肌注安痛定2ml,地塞米松5mg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未待液体全部输完(大约输入200ml左右),即出现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进行抢救。针对此事件我们进行了深刻的认识,为防止该类事件的在此发生进行应急演练。原因分析:

XX:.药物本身的特殊性,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这类物质易导致过敏。XX:药物质量欠佳,含有杂质或沉淀。

XX:中药物质本身的特殊性,并且中药物质的理化性质不稳定,易受外界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

XX:患者本身就是过敏体质,易发生代谢紊乱与内分泌失调。XX:滥用药物易增加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

XX:过敏反应会随着环境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患者在精神欠佳,虚弱,焦虑状态时都可能处于应激状态,增加体内的过敏物质。

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XX:用药前反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家族史,用药史。XX:对明确的过敏药禁用,并标示醒目。XX:对易过敏药物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XX: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并警惕迟发型过敏反应。

XX:皮试液用现用现配,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在进行皮试前一定要等消毒液挥发干净在推注皮试液。

XX:小儿皮肤细嫩,对刺激敏感,发生假阳性的概率高于成人,应多观察。

XX:在对病人进行两种药物的过敏试验时应间隔至少30min,以免发生过敏发应,并难以分辨是何种药物过敏。

XX:一人当班时不输入易导致过敏的药物,尤其是中成药物。急救措施:

1.患者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引起发生过敏的药物,并就地抢救,立即通知医生。

2.立即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若改善症状不明显,应间隔30min钟后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3.改善缺氧症状,给以氧气吸入,喉咙水肿者立即行气管切开。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遵医嘱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解痉药或呼吸中枢兴奋药等。

5.若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篇3:药物过敏试液配制教学体会

笔者认为, 在药物过敏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明确基本概念

药物过敏试液的配制实际上就是医用化学中溶液的配制, 即溶液的溶解稀释过程。但很多学生未掌握基本术语的概念, 如溶剂、溶质、浓度、质量、剂量、稀释等。

2 掌握常用的表示方式

(1) 常用的药物剂量表示有以下几种。

(1) 用质量表示。临床上多数药物都是用质量来表示剂量, 例如, VitC 0.5g。医学上常用质量单位有:μg、g、mg、kg。

(2) 用体积表示。有一部分液态剂型也采用体积单位表示。例如, 2%普鲁卡因2ml。医学上常用体积单位有L、ml。

(3) 用效价表示。有一部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及抗毒素, 由于效价不稳定, 常采用特定的效价单位表示。例如, 青霉素40万U、TAT 1 500 IU。医学上常用效价单位有U、IU。

(2) 药物溶液浓度表示方式有以下几种。

(1) 物质的量浓度。即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例如,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0.154mol/L或154mmol/L。

(2) 质量浓度。即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例如, 氨苄西林皮试液的配制浓度为0.5mg/ml。

(3) 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例如, 0.9%生理盐水。

(4) 体积分数。即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例如, 75%酒精。

(5) 效价浓度。溶质的效价除以溶液的体积。例如, 青霉素皮试液的浓度为200U/ml。

3 掌握溶液的稀释规律

在过敏试液的配制中必须掌握稀释规律, 溶液的体积虽然增加但是溶质的量并没有改变。根据溶液稀释规律:稀释前溶质的量=稀释后溶质的量, 稀释前后改变的是溶剂的体积、浓度。

临床上常用药物配制都符合倍数稀释规律。倍数稀释规律, 是指原液稀释后的体积扩大为原液体积的几倍则其浓度稀释几倍, 原液经几次稀释则其最后稀释的倍数为每次稀释倍数的乘积。

如青霉素皮试液配制要求皮试液浓度为200U/ml。用1ml注射器先抽取浓度为20万U/ml的原液0.1ml, 再抽取0.9ml的生理盐水后, 摇匀震荡进行第1次稀释 (原液的体积扩大为1ml其稀释后的浓度为2万U/ml) 。稀释后排除0.9ml, 再抽取0.9ml的生理盐水, 摇匀震荡进行第2次稀释, 稀释后再排除0.9ml, 最后再抽取0.9ml生理盐水进行第3次稀释。经过3次稀释后所配制的稀释液浓度为200U/ml。

原液经过3次稀释最后得到的稀释液的浓度为200U/ml, 原液稀释了1 000倍。

4 配制试液必须选用合适的注射器

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选用1ml的注射器。1ml注射器精确度高, 其最小刻度可达0.02ml。

篇4:使用抗过敏药物也要防过敏

扑尔敏是一种使用较广泛的抗过敏药。然而,它却可以引起“固位性药疹”。其特点是口服扑尔敏后,在两大腿内侧、手背、胸部、有时累及阴囊和龟头,局部出现圆形红斑块,痒痛,如不及时治疗可抓破而感染。

苯海拉明不仅可引起散发的粟粒性斑丘药疹、多形性红斑型药疹、颈部及腹股沟处湿疹样皮损,而且可引起哮喘、贫血及过敏性休克。所以,在使用苯海拉明治疗药疹或哮喘时,如病情持久不愈或反而加重,应考虑本药致过敏可能性。

非那根又称异丙嗪,也是一种常应用的抗过敏药物。但应用后亦可引起下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有的病人口服非那根后,引起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停药后即消失,再次应用又出现相同症状。强的松、地塞米松是激素类抗过敏药物,分口服、针剂及皮肤用药,常与其他抗过敏药同时使用。近年发现这类药在治皮疹过程中反致皮疹增多,有病人常反映说“越治越厉害了”。另外该药还有致过敏性休克的危险,尤应引起警惕!强的松龙眼药水滴眼后,有的患者出现头痛、头昏、腹部绞痛等过敏反应,不可掉以轻心。

在拟肾上腺素药物中的麻黄素、氨茶碱,不仅可致荨麻疹、湿疹等反应,严重的亦可产生过敏性休克,应认识到这两种药的安全性是有限的。

篇5:放射科药物过敏应急预案

(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五)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三、【程序】

(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 → 做过敏试验 → 阳性患者禁用此药 →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 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 → 现用现配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首次注射后观20~30 min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篇6: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题库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2.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患者因素、(液体与药物)、(输液器材质量)、(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及环境)、(液体配制程序)。

3.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脸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4.空气栓塞的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5.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病人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 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发冷、寒战 和 高热)

6某患者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症状,其中一项处理措施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是 _______L/分,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酒精使之到达__________ 的浓度,氧气通过酒精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 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6~8、20%~30%)7输液时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若空气量大,空气进入(右心室后)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 内的)的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使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 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它的临床表现是(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紫绀),并伴有(濒死感)。它的预防是:输液前(认真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

输液过程中()。它的处理是立即置患者()并保持()。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

1.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 20%~30% 的酒精湿化,其目的是 :E

A.使病人呼吸道湿润

B.使痰液稀薄,易吐出

C.消毒吸入的氧气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2.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能引起什么症状?A

A 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痰

B 频繁早搏

C 穿刺部位红肿热痛、条索状红线

D 血压升高

E 血红蛋白尿

3.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让病人采取什么卧位?C

A 直立位

B 垂头仰卧位

C 左侧卧位

D 右侧卧位

E 半坐卧位

4.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造成病人死亡的原因是空气阻塞了:C

A 上腔静脉入口

B 下腔静脉入口

C 肺动脉入口

D 肺静脉入口

E 主动脉入口

5.从静脉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肿痛等症状时宜:C A 适当活动患肢

B 降低患肢并用硫酸镁湿敷

C 抬高患肢并用硫酸镁湿敷

D 生理盐水热敷

E 70%酒精湿热敷

6.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C A.过敏反应 B.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C.发热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7.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D

A.过敏反应

B.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C.发热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8. 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是:D

A.咳嗽、呼吸困难

B.心慌、恶心、呕吐 C.紫绀、烦躁不安

D.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性痰、气促、胸闷

E.胸闷、心悸伴呼吸困难

9.预防输液反应的主要措施是:A

A.认真查对

B.做好输液器去致热原工作

C.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D.严格掌握输液量

E.严格控制液体温度

10.静脉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可能发生什么危险?C

A 脑气栓引起昏迷

B 冠状血管气栓引起心肌坏死 C 肺动脉气栓引起严重缺氧或死亡

D 左心房气栓引起心律不齐 E 右心房气栓引起心室早搏

二、多选题(9分,每小题3分)1.与输液发热反应有关的症状是:B

①寒战 ②恶心、呕吐、头痛 ③高热 ④咳嗽、呼吸困难 ⑤眩晕、血压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2.下列哪些属于输液反应:A

①发热反应

②过敏反应

③心脏负荷过重

④出血倾向

⑤静脉炎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④⑤ 3.关于静脉炎正确的是:B

①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②局部红、肿、热、痛

③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药物引起

④可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不严格引起

⑤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A 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

三、问答题(10分)输液反应的处理流程 1.患者出现输液反应

2.当值护理人员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通路 3.按输液反应常见原因对症处理

4.报告上级医师及相关部门协助处理事件 5.安抚患者及家属

四、病例题(41分)1.马强,男,75 岁,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住院治疗。当日上午 9 时起开始静脉输入 5% 葡萄糖溶液 500ml 及 0.9% 氯化钠溶液 500ml。滴速为 70 滴 / 分。10 时左右,当护士来巡房时,发现病人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18分)(1)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2分)

急性肺水肿

(2)护士立即应采取的措施是(10分)

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病情允许可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给与高流量的氧气吸入,氧流量6-8 升/分钟。遵医嘱给予镇静剂。(3)为了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护士可采用什么进行湿化吸氧,为什么?(3分)

酒精,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

(4)为缓解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为什么?(3分)

端坐位,双腿下垂,四肢轮扎。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2.车进,女,27 岁,阑尾炎术后第 5 天,体温 36.8 摄氏度,刀口无渗血渗液。当日上午 9 时许,继续静脉点滴青霉素,30 分钟后,病人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 40 摄氏度,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14分)(1)根据上述表现,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 ?(2分)

发热反应

(2)上述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2分)输入致热物质引起。(3)如何护理病人 ?(10分)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体温的变化。对高热者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3.张军,男,65 岁,因病情需要行加压静脉输液。当护士去治疗室取物品回到病人床前时,发现病人呼吸困难,有严重紫绀。病人自述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护士立即给病人测量血压,其值为 6.6/10.6kpa。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什么情况?(2分)空气栓塞

(2)护士应立即协助病人取何种卧位 , 原因是什么 ?(3分)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位。以便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3)如何预防此问题的出现 ?(4分)

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加强巡视。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试题

一、单选题

1、氨基糖甙类药物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的是(B)

A 庆大霉素 B 链霉素 C 新霉素 D 卡那霉素 E 妥布霉素

2、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静脉注射(E)

A 西地兰 B 氢化可的松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10%葡萄糖酸钙

3、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是由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这种休克的发生是由哪种效应所致。(E)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腺体分泌增加 C毛细血管扩张 D血管通透性增加 E以上全是

4、抗休克治疗时下列哪项药物对改善肾缺血有利(C)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限素 C 多巴胺 D 麻黄碱 E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利)

5、下列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正确的一项是:(D)

A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B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C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D 分4次,剂量由小到大,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E 分4次,剂量由大到小,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6、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C)

A 纠正酸中毒 B 心功能正常 C 补足血容量 D 先用血管收缩药 E 与皮质激素同用

7、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的阳性体征(D)

A硬结小于0.5cm,红晕小于2cm B硬结大于0.5cm,红晕小于4cm C硬结小于1cm,红晕小于4cm D硬结小于1cm,红晕大于2cm E硬结大于1.5cm,红晕大于4cm

8、关于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妥(C)

A平卧位 B常规吸氧 C给热水袋保暖 D 观察每小时尿量 E每15分钟测血压、脉搏

9、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E)

A心功能衰竭 B肺间质水肿 C DIC D肾小管损坏 E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

10、成人经静脉补充钾离子时,要求尿量每小时不得少于(B)A 20ml B 30ml C 40ml D 50ml E 60ml

11、休克病人经积极治疗,每小时尿量大于多少即表明休克纠正(E)A 10ml B 15ml C 20ml D 25ml E 30ml

12、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B)

A全身总血量 B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C 在动脉内的血量 D在微循环内的总血量 E在静脉内的血量

13、休克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主要作用是(E)

A 扩容 B 供热 C 供蛋白质 D纠正脱水 E降低血液粘稠度

14、病人做药物过敏性试验时,常用的皮肤消毒剂是(C)A 2%碘酒溶液 B 0.2%碘伏溶液 C 70%酒精溶液 D 0.1%新洁尔灭溶液

E 0.02%洗必泰溶液

15、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 可在皮试后数秒钟闪电式产生 B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 C 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注射给药的过程中 D 过敏性休克可在半小时后自行缓解

E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注射液在室温下放置太久

26、有关药物过敏皮试浓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 青霉素皮试液的注入浓度为0.1ml含50单位 B 链霉素皮试液的注入浓度为0.1ml含250单位 C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注入浓度为0.1ml含150IU D 细胞色素C的皮试液配制只需稀释一次即可(0.1ml药物加0.9ml生理盐水)E 碘过敏试验时,可直接取0.1ml碘造影剂皮内注射,无需稀释

17、关于皮试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皮试前应评估病人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 B 查对姓名、床号、皮试的药物 C 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下1/3处 D 无自觉反应即可判断皮试阴性 E 皮丘隆起变大,直径超过1cm是皮试阳性的表现

18、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出现头晕眼花、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的原因是(D)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B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 脑组织缺氧 E 血清病反应

19、导致过敏性休克时出现面色苍白,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的原因是(D)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B 脑组织缺氧 C 腺体分泌增加 D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E 血管神经性水肿

20、抢救链霉素过敏反应时,为了减轻链霉素的毒性可以静脉注射(D)A 氯丙嗪 B 扑尔敏 C 乳酸钙 D 10%葡萄糖酸钙 E异丙肾上腺素

21、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皮内注射剂为(A)A 0.075mg B 0.75mg C 750mg D 75mg E 0.75ug

22、下列青霉素皮试结果,哪一种情况可以注射青霉素(D)

A 局部红晕直径1厘米以上,无自觉症状 B 局部红晕直径0.5厘米以上,有胸闷、头晕

C 局部红晕直径0.5厘米以上,周围有伪足,有痒感

D 局部红晕直径0.7厘米,无自觉症状 E以上都不能注射

23、下列皮试液1ml含量错误的是(D)A青霉素500U B链霉素2500U C破伤风抗毒素150IU D细胞色素C7.5mg E普鲁卡因2.5mg

24、王某,男,25岁,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在注射青霉素数秒钟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出冷汗及濒危感、血压75/45mmHg,护士首先采取的急救措施是(C)A 给予氧气吸入 B 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 C 停止注射青霉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 D 给予静脉输液 E报告医师

25、关于四环素的不良反应,叙述错误的是(B)

A 空腹口腹引起胃肠道反应 B 可导致婴幼儿乳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发黄 C 可引起二重感染 D 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给予大剂量,可造成严重肝脏损伤

26、下列哪项不属于氨基糖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D)

A 变态反应

B 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C 肾毒性

D 骨髓抑制

E 耳毒性

27、某儿童患者,经1个疗程链霉素治疗后,听力明显下降,虽然停药几周后听力仍未恢复,此现象属于(B)A 药物的副作用 B 药物的毒性反应 C 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D 药物的后遗效应 E 停药反应

28、用药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局麻药是(A)

A 普鲁卡因

B 利多卡因

C 丁卡因

D 布比卡因

E 罗哌卡因

29、糖皮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包括(D)A 长期服用可出现柯兴综合征 B 长期服用可发生尿糖阳性,血糖升高 C 长期应用可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 D 长期应用可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 30、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停药几天以上,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C)A 1天 B 2天 C 3天 D 4天 E 5天

3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在抢救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C)

A 立即通知医生抢救 B 静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 C 立即停药,平卧,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D立即吸氧,胸外心脏按压 E.氢化考的松静脉输液

32、休克时病人的体位(D)

A 俯卧位 B半卧位 C头低脚高 D上身下肢各适当抬高15度-30度 E截石位

33、休克病人补液一般首选(E)

A 全血 B 血浆 C 10%葡萄糖液 D 右旋糖苷 E平衡盐溶液

34、经抢救治疗后,反应补充血容量成功的最好的临床指标是(B)A 血压回升 B 尿量增加 C 体温回升 D 精神平衡 E 脉压下降

35、青霉素皮试液要求现配现用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C)A 污染 B 出现沉淀 C 产生青霉烯酸 D 产生致热物质 E 出现结晶

36、做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时应将1ml抗毒血清烯释至(D)A 2ml B 4ml C 6ml D 10ml E20ml

37、下列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过敏试验的是(A)A 细胞色素C B 庆大霉素 C 利多卡因 D 红霉索 E 丁胺卡那

38、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时,中间应间隔(C)

A 5分钟 B 10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 E 60分钟

39、青霉素皮内试验观察结果的时间(B)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30分钟 D 60分钟 E 100分钟 40、青霉素迟缓型反应的发生,护士在注射后至少应观察病人(C)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30分钟 D 60分钟 E 100分钟

41、使用破伤风抗毒素(D)天,需再次使用时需再次做过敏试验

A 1天 B 3天 C 5天 D 7天 E 14天

4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目的(A)A 增加心输出量 B减少外周阻力 C减少心输出量 D 兴奋呼吸中枢 E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43、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时,使用葡萄糖酸钙的目的是(A)A 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B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C 使链霉素毒性症状减轻 D 兴奋呼吸中枢 E 缓解皮肤瘙痒

二、多选题

1、医师处方中使用时必须注明“皮试”的药品包括(A B C D E F)A 精致破伤风抗毒素 B 细胞色素C C 青霉素G(钠)钾的口服制剂

D 盐酸普鲁卡因 E 青霉素G(钠)钾注射剂 F 硫酸链霉素注射剂

2、需做皮内敏感试验的药品包括(A B C D E)

A 青霉素G(钠)注射剂 B 链霉素注射剂 C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 D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 E 细胞色素C注射剂

3、对于TAT皮试阳性可疑者应(B C D)A 停止使用TAT,严密观察 B 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C 如对照试验出现同样结果,说明前者不是阳性,可注射TAT D 如皮试结果确定为阳性,则用脱敏注射法注射TAT E 间隔24小时后重新做皮试。

4、肾上腺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机制是(A B C D)

A 激动a受体,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 B 激动ß受体,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 激动a受体,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D抑制阻胺等过敏性介质的释放 E兴奋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5、治疗休克中下列哪项正确(C E)

A 主要目的为提升和恢复正常血压 B 采用头低脚高位,保证脑部供血 C 扩容时应大量快速补液 D 对各种休克扩容最理想的液体是全血 E 必须及时纠正酸中毒

6、下列药物中能使血管扩张的是(A C E)

A多巴胺 B阿拉明 C 山莨菪碱 D 肾上腺素 E酚妥拉明

7、抗休克过程中微循环好转的标志是(A B C D E)

A 神志平静合作、对答如流 B 皮肤色泽红润、温暖干燥

C 脉压恢复正常 D 脉搏慢而有力 E 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上

8、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出现的临床症状有(A C D)

A 胸闷、气促、呼吸困难 B 发热、关节肿痛、荨麻疹 C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D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E哮喘、腹痛、便血

9、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是(B E)

A 红霉素 B 青霉素G C 庆大霉素 D 卡那霉素 E 链霉素

10、导致药物过敏的特点:(A B C D E)A发生于少数过敏体制的服药者,大多数人不发生反应

B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无关,与用药量无一定的相关性

C皮疹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多数7-8天的潜伏期才出现药疹,已致敏者数分钟即可发生 D皮疹形态各异,很少有特异性 E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常有效

11、药物过敏的基本概念是(A B C D E)A 任何用药方式(包括口服、肌注、静脉、外用)都可引起药物过敏 B药物过敏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部位也变化很大 C内脏也可发生药物过敏 D严重的药物过敏是有生命危险的 E任何药品(包括中药)都可导致药物过敏

12、抗休克的处理原则包括(A B C)

A消除病因 B扩张血容量 C纠正酸碱失衡 D增强心肌功能 E持续应用皮质激素

13、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 B C D)

A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紫绀等,伴有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B面部苍白、口干、面部及四肢麻木、畏寒、冒冷汗、脉搏微弱及血压下降、休克。C头昏、烦躁不安、失语、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D皮肤过敏症状

14、注射青霉素数分钟后,病人出现胸闷、气急、并有濒死感,可能的原因是(C E)A脑缺氧 B循环衰竭 C喉头水肿 D心力衰竭 E 肺水肿

15、下列0.1ml皮试液浓度错误的是(B E)

A 青霉素50U B 链霉素25U C 破伤风抗毒素15IU D细胞色素C 0.075mg E普鲁卡因250mg

三、判断题

1、氨基糖苷类、TAT(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生物制品、酶类、右旋糖酐、含碘造影药、天花粉、维生素B1、细胞色素C、普鲁卡因不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2、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多数为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表现为闪电样过程,50%的患者其症状出现于接触抗原物质(注射、输液药物)5分钟内,10%的患者于输液半小时后出现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3、护理人员给患者用药前不需要询问患者和家属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有过敏史者也可以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4、过敏试验阳性者,应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尾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5、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分钟,注意患者有无过敏反应,防止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6、做药物过敏试验前注射盘内备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各一支,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

篇7: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范文

1、立即停用有关致敏药物。

2、平卧、吸氧、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3、肾上腺素0.5-1mg作皮下注射,必要时20-30分钟后再皮下或静脉注射1次。

4、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00-200mg加入10%葡萄糖中静滴。

5、针刺人中,十宣穴,足三里,曲池等穴。

6、异丙嗪注射液25-50mg或苯海拉明注射液40mg,肌注。

7、血压不回升时给阿拉明注射液18.9mg或多巴胺注射液20mg加入5-10%葡萄糖中静滴。

8、呼吸受抑制时可用可拉明注射液0.375或洛贝林注射液3-6mg,肌注或静注。

9、如发生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立即咽后壁注射地塞米松2mg,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10、如系链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应静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

输液反应的处理

一、发热反应

1、轻者,减慢滴速,注意保暖

2、重者立即停止输液

3、高热者给物理降温,必要时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药,吸氧。

二、循环过度负荷反应(输液速度过快)

1、立即停止输液

2、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负担

3、高流量吸氧,减轻缺氧状态

4、静脉注射强力速效利尿剂(速尿20-40mg/次)

5、根据情况注射平喘药和强心剂

6、如无禁忌症,可立即慢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注射液5mg或阿托品注射液或山莨菪碱注射液等。

7、肺水肿急剧加重者,其他治疗无效者,如无贫血,可静脉放血300-500ml。

三、静脉炎:局部热敷,抬高患肢,注意休息,必要时给地塞米松,抗生素等药。

药物过敏休克是我们在临床中常遇到的急症之一,如不及时抢救,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务必要争分夺秒。

临床表现

当患者应用致敏药物后,常在15分钟内发生反应,少数患者可在30分钟后,甚至数小时后才发生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早期症状主要为口唇、舌及手足发麻、喉部发痒、头晕、眼花、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不适,随后可出现全身大汗,脸色苍白,唇部发绀,喉头阻塞,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四肢冰冷,皮肤潮红,手足浮肿,严重患者可昏迷及大大小便失禁。体格检查可见球结膜充血,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眼部充血,心音减弱,脉搏细弱难触,心率增加,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出。有肺水肿者,双下肺可闻及罗音。休克经救治苏醒后,患者常感周身无力,或有头痛及精神不振。

治疗措施

诊断药物过敏性休克并不难,关键是要及时处理和治疗。

1、停用一切可疑性药物,保持患者平卧或头低足高位,并注意保立即肌注1‰肾上腺素0.5~1mg,小儿每次0.02~0.025mg/kg。严重者可用肌注量的1/2~1/3稀释于50%葡萄糖溶液 40~50ml中静脉注射。如患者心跳突然停止,可用1‰肾上腺素1mg直接作心内注射,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首

次注射后10~15分钟如无效,可重复注射1次。另外也可以将1~2mg肾上腺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00ml中静脉滴注。注:临床中肾上腺素每支0.5ml:0.5mg或1.0ml:1.0mg,即为1‰肾上腺素。

2、如致敏性药物为肌注,可用止血带暂时结扎注射部位以上肢体,以减缓过敏药物的吸收,或用1‰肾上腺素0.3ml稀释成5~10ml注射在局部以拮抗过敏药物的作用。

3、肌肉注射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25~50mg或异丙嗪25mg静脉数分钟注入。钙剂有脱敏作用及对链霉素毒性有解毒作用,对链霉素过敏者可加10%葡萄糖钙10~20ml静脉注射,半小时后可再给药1次。

4、补充血容量:常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供应能量,同时也保持了一条有效的给药途径。输入液也可用中分子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如有需要也可输入血浆或血清白蛋白,但应注意液量不宜过多、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一般说每分钟输入20~30滴较为适宜。

6、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克服β受体的阻断,高浓度时可阻止cAMP的分解。也可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

7、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氨茶碱500mg静脉10~20分钟注入,可更进一步提高cAMP的浓度。

8、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内插管进行人工呼

吸。

9、若经过两次肾上腺素注射,休克延迟半小时以上仍不恢复者,可考虑使用其他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

治疗体会

对于药物过敏性休克,症状出现越急、来势越猛,愈后越差。本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抢救措施有力。药物过敏性休克在抢救上与其他性质的休克有所不同,肾上腺素为首选药物,因为它见效最快、最可靠、使用方便,既能有力地纠正休克状态,又能有效的对抗各种过敏症状。休克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一般认为能抑制免疫反应,减少抗体产生,降低血管渗透压,减轻炎症反应,并能稳定细胞内的溶酶体膜,防止多种酶类的释入,以减轻和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为防止或减少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临床中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掌握用药的指证,杜绝滥用药的现象。

2、在药物过敏性休克中,大多由药物注射引起,以静脉及肌肉注射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反应最为突然,表现也最严重,口服及局部用药引起的休克较少。所以在考虑患者用药途径上,凡是能口服的,尽量避免注射,以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在静脉注射时,速度也不应过快。

3、准备好一套抢救设备。包括肾上腺素及其他抢救药品、氧气、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手术包、心电图机及除颤设备。

4、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以及家族中有无过敏患者。

5、对患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因属于过敏体质,易发生过敏反应,使用青霉素等药物时须谨慎。如治疗需要建议与抗过敏药同时使用为宜。

篇8:抗过敏药物应用状况分析

关键词:抗组胺药物,过敏反应,用药频度,合理用药

狭义的抗过敏药物是指抗组胺药物,适用于Ⅰ型过敏反应。目前已从第1代传统的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发展至第3代(地氯雷他定等)。笔者对我院抗组胺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3、5、7月含抗组胺药物的门诊处方。

1.2 方法

利用数据处理Excel 2003分别对2010年3、5、7月的门诊处方中抗组胺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值、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并排序,并计算序号比值。

1.2.1 DDD值的计算:

DDD值是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根据WTO提出的DDD值,同时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6版)及药物说明书推荐的成人常用剂量,并结合我院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制定DDD值。

1.2.2 DDDs的计算:

某种药物在某段时间内的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即为DDDs,用于衡量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值越大,说明药物的使用频率越高,反映患者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反之说明已较少使用。

1.2.3 序号比值:

以金额序号除以DDDs序号即得。序号比值是反映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的指标。序号比值越接近1,表明购药金额与DDDs同步性越好,费用也越合理。序号比值大的药物一般表明其价格便宜,使用率高,日用药物金额低;反之,则表明其价格较高,使用率低,日用药物金额高。

2结果

第2、3代抗组胺药物是目前我院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且用量合理,经济性较好。见表1、2。

3讨论

抗组胺药物已从第1、2代发展至第3代。第1代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等)中枢神经活性强,受体特异性差,可引起明显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表现为安静、嗜睡、精神活动或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良反应较多,已逐渐被第2代抗组胺药物所取代。

第2代抗组胺药物主要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多数无或仅有轻微的中枢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不良反应较第1代少,作用时间更长久,服用更方便,一般不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适于驾驶员等特殊职业患者服用。目前此类药物在我院临床应用最为广泛,销售情况较好。其中西替利嗪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作用时间最长,已成为第2代抗组胺药物中的一线药物。但近年来陆续有关于第2代抗组胺药物引起心脏毒性反应的报告,因此应严格按剂量用药,并禁止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等。另外,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尤其是伴心律不齐的患者应禁用特非拉丁和息斯敏。

第3代抗组胺药物主要有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等,与第2代抗组胺类药物比较,具有不引起心脏毒性、抗过敏效果更强、安全性更高、不引起嗜睡的特点。从表1、2中可以看出,左西替利嗪的DDDs值和销售金额排序相对靠前,表明其市场潜力巨大。第1代抗组胺药物价格便宜,第2、3代价格则相对较贵。由于中国地区之间经济差距较大,可供临床医师选择的抗组胺药物3代并存的状况将长期存在。然而第1、2代抗组胺药物存在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因此,选择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效果更好的第3代抗组胺药物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上一篇:小学教科研制度下一篇:综治半年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