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2024-04-10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做阳光下的“真”人,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单位:桥南镇烟村小学 姓名:王柳

做阳光下的“真”人,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中如是说;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捷克的夸美纽斯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古今中外教师职业被赋予了很多的内涵和色彩,教师头顶被冠上了很多头衔、被定义为多种角色,教师身上背负了太多的使命,承载着国家、社会及千千万万家庭太多的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社会和家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即将走进教师队伍的新人,我已从内心深处感到当好一名教师不易、当一名好教师更难!

仍记得九月一日那天第一次走进一年级教室、迈上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看到那一张张稚气的脸庞和信赖的眼神,我的心情五味陈杂,感觉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好像很遥远,神圣的不似真实,忙乱中我结束了人生中第一天做教师的工作,却陷入迷茫:我到底要教学生学什么?应该怎样去教学生?我能不能教好?这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脑海中,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摸索,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新的理解:教师只是凡人,不是知识的权威,也没有构筑人类灵魂那么伟大的壮举,和其他各行业一样术有专攻,都在做着做平凡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认清现实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要做一名好教师关键要力求做到真,这既是真心、也是真实、更是真功!

一、教师与学生有真心:

公正、平等是当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快乐、健康的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凡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遇到事情不要急于下结论,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进而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接受环境、接受教师。作为教师,还必须要有“真心”。真心即是对学生有真正的爱心、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我认为这是作为教师最基本也是最必须的素养。以心换心,以爱博得爱,理解、尊重和爱都是相互的,只有用自己真诚的爱和热情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学生、体贴理解学生,学生一定会感受到你的爱和尊重,感受到你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他们也才会爱这个老师,愿意听你的课和教导。教师更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本质都是好的,教师相信学生、学生信任老师。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只有真诚才能破开师生之间那道无形的“墙”,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也只有师生合力才能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

二、教师对自我要真实:

“人无信不立”,不管对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诚信都是一个最基本、最起码的价值要求,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线。诚信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讲诚信,因为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学生如同一张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精彩的图画,师生需要共同努力,但教师的表率、榜样作用也不容小觑,因为学生会时刻以老师为榜样,模仿教师的言行;在面对教师言行不一时,学生就会产生困惑和怀疑,“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对于社会、事物还没有基本的辨别判断能力,可能时时处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这也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只有教师自身先做到了,学生才会信服,愿意接受。

于人信、于己更要信。言行一致,不仅是对别人诚信,对自己更需诚实。当人处在众人的监督之下,诚信的道理都懂,诚信的要求都做得到,但当环境变得“独”了,情况可能就变了。人的心里总有两杆称,要求别人,包容自己,以为别人看不见,其实却在欺骗自己。作为教师,表面上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却也是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味只知要求学生的教师,迟早会被质疑。所以教师在与人交往中要诚信,在独处时更应做到“慎独”,慎独则心安,就像曾国藩曾说:“归根到底,“慎独”利在自己,是第一寻乐之方,其最大的利益是能求得心安。”以待人之心待己,更要以待己之心待人。

三、教师对业务有真功: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一个基本要求。敬业不仅要求确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而且要求对工作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和努力程度,直接关乎教育事业的成败,关乎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外,还必须有“真功夫”,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也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成为学生在知识殿堂中的引路人。

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只有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才能真正投入其中,并乐在其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愿意付出真心、花费功夫,只有这样教师个人工作起来也才会更得心应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教师生涯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如何做好教师我还需学习很多,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深刻思考我想要成为怎样的老师,在实践中不断给自己定位,明确方向,大步前行。

我要做太阳底下真实的自己,我愿做好阳光下最“平凡”的教师!

篇2: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这一学年以来,学校为了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了很多相关的活动,我自己也举办并且参加了许多相关的活动。比如:团日活动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主题团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和校园明辨会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等等,不光校园里是这样,社会上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地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坐在公交车上,走在市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样随处可见。事业单位、公交站台、出租车后面都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字幕。

我们不禁要认真思考一番:为何到处都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它为何如此重要?我们又该怎样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向前发展的导向。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像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需要这样一种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它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个倡导”包含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党和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们个人的价值取向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让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和本质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不仅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它的更高追求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民主、法治、文明的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名扬海外。和谐、文明、诚信、友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中,我国弘扬这种核心价值观,一定会很有力地宣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而获得世界更多文明国家的认同。这无疑会大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利于让很多人抵制一些消极腐败的思想。当今社会很多人自私自利,大肆追求各种奢靡生活,变得自私贪婪、腐败堕落,不断做出有害于人民、有害于社会、有害于国家的事情。我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宣传和教育人民,在全社会上下形成“文明之风”,营造起“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社会风气和氛围,让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和腐败的思想没有产生和发展的空间。

对于如此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该如何去弘扬和践行呢?大力宣传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弘扬和传播的力量,积极稳定地鼓动大家,给大家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观点,正确地把握舆论的导向,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宣传,要让大家都知道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通过网络用好的事例和文化来宣扬,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当然弘扬得再美妙动听,不用行动来落实也无济于事。因此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这个首先要从学校抓起。在学校里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在学校里开展各种特色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让同学们去了解,去学习,去践行。另外多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回报社会的精神。此外还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最后,要带领和动员全社会成员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来,积极组织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并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一个人的行为去感化和带动另一部分人,这远比宣传和弘扬要有力的多。

篇3: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一、务林人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的核心内涵是尊重发展规律, 按规律办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文明”列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标志我国社会正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通过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证永续发展。

广西具有“山青水秀生态美”的突出生态优势和品牌。为发挥好这一核心竞争力和生产力, 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美丽广西和“两个建成”的总目标, 区林业厅提出全区林业“23452”工作思路, 继续深入实施林业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加快建设国家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和全国亚热带珍贵树种基地, 全力打造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两个升级版”, 落实优化林业结构、加快产业发展、提升整体品质、提升综合效益“四项任务”。这是我区林业系统的共同理想, 也是务林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二、从现实需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区林业的作用和功能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务林人的思想信念具有主导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既尊重个人利益, 又维护国家、社会利益, 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利益主体有机统一的先进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方向盘”, 它能够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广大务林人通过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起共同的价值理想、行为准则和精神支撑。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面前, 在任重道远的林业改革中, 坚定信念, 执著前行, 为我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西林业深化改革具有保障功能

广西林业从上世纪90年代的劳动、人事、用工“三项制度”改革, 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生态公益型、商品经济型分类经营改革, 以及现阶段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深化林业企事业单位改革, 可以说都是制度创新和秩序创新, 是对利益和资源的再分配, 呈现林业系统内部结构多层、利益格局多元、职工干部心态多变, 不同单位和群体都有自己对于改革不同的期待等特点。面对各种不同的改革诉求, 要处理好复杂的利益关系, 建立符合林情的制度、机制, 就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定向导航, 用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武装人的头脑。只有这样, 林业改革的价值共识才能形成, 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才能凝聚, 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才能培养。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务林人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

广西《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最根本的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是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务林人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促进林业发展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 贯穿到各项工作中。要在林业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有力推动广西林业的发展。要随着林业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林区文明的持续进步, 最大限度地满足务林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凸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从务实的为人处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成为了当前摆在广大务林人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和广西林业实际, 对该课题的思考是:当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种人”, 作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件事”。

(一) 当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种人”

1. 当好“认知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但要知其然, 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认知是关键。首先, 把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责任和第一需要, 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 把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习专业技能、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 不但丰富、拓展学习内容;其次, 要多用脑、勤思考, 在总结成功经验中获得提高, 在汲取失败教训中获得进步;最后, 学习要注重创新, 善于在前人成果和他人经验的基础上, 提高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

2. 当好“认同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从自身内心深处认同才能自觉实践。作为一名具有独立性和开拓性的当代务林人, 要深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务林人的精神信仰的基本价值取向。要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 善于从承平中预见危机, 从机遇中看到差距, 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成绩中找出差距。要以与时俱时、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 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3. 当好“务实人”。

每位务林人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岗位上守信念、重品行、讲奉献、有本领, 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在社会生活中, 做到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 并倡导全社会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观念, 争当诚信人, 真诚做事, 守信做人, 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

4. 当好“宣传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宣传灌输要讲究新形式新方法。要准确把握各类人物、不同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 顺势而为, 因势利导, 注重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宣传灌输还要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大力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发挥舆论正能量的引导作用。

(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好“四件事”

1. 做好知行合一的事。

知行合一, 就是从本身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处着手发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镜, 规范日常言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尺度, 辨别是非曲直;知行合一, 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修身养性, 对照典型查找差距和不足, 见贤思齐;知行合一, 就是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奋斗精神不懈怠, 信心饱满、斗志昂扬地全身心投入林业事业。

2. 做好服务社会的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服务社会, 服务人民。“服务人民”就是要广大务林人要做到“五个一”, 即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 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服务社会”就是要扎实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林区内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学雷锋, 推出一批批学雷锋模范、标兵, 促进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常态化。

3. 做好品行修养的事。

品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品德修养。务林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行修养, 才能胸怀大志, 建功立业。一要重政治品行,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二要重工作品行, 坚持公道正派, 弘扬清风正气, 抵制歪风邪气, 维护公平正义, 始终一心为公, 保持蓬勃朝气, 扎实勤恳工作;三要重生活品行, 洁身自好, 遵纪守法, 坚决反对和抵制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四要重言论品行, 做到言行一致, 尤其在言论上要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与林业发展大局保持一致。

4. 做好爱国的事。

篇4: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全文如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五)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七)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八)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九)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带动作用,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严格社团、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

(十一)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出版社要推出专项出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和各类出版物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

(十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十三)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十四)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在国家博物馆设立英模陈列馆。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十五)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十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十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十八)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十九)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六、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

(二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党的基层组织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筑牢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打牢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二十一)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高洁生活情趣,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二十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政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良好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措施。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重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加强同知识界的联系,引导知识分子用正确观点阐释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城乡基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依托,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之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中,融入城乡居民自治中,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努力实现全覆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

篇5: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社会好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好载体的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魂”有所依,才能落地生根;“魂”有所寄,才能“精神变物质”。“善行河北”和“中国梦·赶考行”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大批“河北好人”,塑造了河北好形象,促进了河北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拓展这两大载体,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河北改革创新、绿色崛起的正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认识两大载体的引领价值

一个好的载体,必须具有足够的内涵空间和强大的引领力量。“善行河北”和“中国梦·赶考行”这两大活动载体,顺天时、得地利、应民心,承历史、造时势、开未来,其引领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承载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内涵厚重、外延广博、意味深长。两大载体,从宏观考量,从微观入手,载得动、罩得住、行得开。“善行河北”坚持“意在善、贵在行”,“中国梦·赶考行”明确“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承接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革命红色文化,高扬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并以知行合一为目标取向,充分体现了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诉求,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具有强大的内涵张力。

导向性。两大载体,犹如风帆,标识风向,既感召人心,又鼓舞人心。“善行河北”激活善的“因子”,引导人们“向善”、“乐善”,更要“从善”、“行善”;“中国梦·赶考行”激活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传承赶考精神、凝聚赶考力量,以梦促行,以行筑梦。两大载体提倡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提倡什么、赞成什么、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导向明确、指向正确。

传递性。两大载体,既利于口头传播,群众接受;又利于实践传递,交叉影响,互学互动。在语言表达上,文字凝练,简洁明快,朗朗上口,非常大众化、通俗化,过目不能忘,充耳便记牢。在实践层面上,两大载体都起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好声音,一个好故事,一个身边好人、好干部、好党员,不断引发正面的连锁反应,人们竞相仿效典型、争做好人,最终形成了道德建设的“大合唱”。

牵引性。两大载体牵的是道德风尚之“发”,引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之“身”。“河北好人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两大载体的牵引性,还体现在注重对象化、分众化,如引导党员干部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引导企业职工养成良好的从业操守和职业习惯,引导青年学生从身边事做起培养良好道德等等,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带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从而牵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群体动力。

地域性。两大载体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深深扎根于燕赵大地数千年历史的丰厚沃土中。“善行河北”弘扬河北优秀传统文化中“善”的因子,传承自强不息、践诺重义、积德行善、勤劳善良等优良传统,使燕赵风骨注入时代的善行义举。“中国梦·赶考行”立足于河北是“赶考”精神的诞生地,突出以赶考力量实现中国梦。这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河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

正确把握两大载体的辩证关系

两大载体,如鸟之两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只鸟的主体。“两翼”承载同、目标同、主旨同,相辅相成,互融互动,有机统一,协同共进。“两翼”从实践主体上各有所侧重。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德”之维度。两大载体都重“德”,都以弘德扬善、引领风尚为旨归。“善行河北”,“善”字当头。“善”就是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俭节约、孝老敬老等美德。大兴互助之风、诚信之风、敬业之风、勤俭之风、孝敬之风,就是关注德性成长、引领社会风尚。“中国梦·赶考行”活动,倡导的也是道德。“赶考”精神包含居安思危、心系群众、励精图治、实干兴邦等丰富的道德内涵。遵守此道,秉持此德,才能时时刻刻头脑清醒,追梦圆梦。同时,两大载体重“德”的侧重点又不一样,“善行河北”强调的“善德”,主要是作为公民的“民德”,遵守它、实践它,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好公民;“中国梦·赶考行”强调的“赶考之德”,主要是党员干部的“官德”与“政德”,遵守它、实践它,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好党员、好干部。“官德”是“民德”的风向标,“民德”是“官德”的奠基石。一个好党员好干部,首先是一个好公民,但又不仅仅限于一个好公民,他必须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做“善行河北”的表率和先锋,做“中国梦·赶考行”的笃行者。

“行”之维度。两大载体都重“行”,都注重实践层面的“亲证”与“躬行”。“善行河北”,“行”就是实践,就是“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中国梦·赶考行”,“行”也是实践,也是“做”,从公职岗位做起,从党员身份做起,从干部职位做起。两大载体,一个梦想,投身道德实践才是圆梦之路。两大载体的“行”又有不同,“善行河北”强调的“行”,主要是人人践行,普遍适用;“中国梦·赶考行”强调的“行”,既因中国梦总体目标相同而一致,又因个人目标不同而制宜,因此要通过“中国梦·绿色行”、“中国梦·学子行”、“中国梦·劳动美”等活动,让“赶考”精神从党员干部影响并拓展到全社会。“魂”之维度。两大载体都重“魂”,都以打造兴国之魂、强省之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魂”表现为文化软实力。无论兴国还是强省,既要有硬实力作基础、作支撑,又要靠软实力来引导、来推动。提高硬实力的同时,必须注重提升软实力。两大载体,就是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的“两翼”,是抢占道德文化制高点的战略行动。“善行河北”,彰显公民道德的力量,体现为“民魂”,为全面深化改革凝神聚力、保驾护航;“中国梦·赶考行”彰显党员干部“官德”与“政德”的力量,体现为“党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劲动力。

充分发挥两大载体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要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我们要按照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用好两大载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内涵进一步系统化。深化两大载体,需要理论先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根据河北改革创新、绿色崛起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善行河北”和“中国梦·赶考行”的理论阐发、经验总结、思想提炼、实践升华,继续探索新渠道、新举措,不断丰富时代内涵。认真梳理两大载体内在的逻辑关系,寻找新的契合点,做强各自的优势点,互促互进,协调运行,以思想高度提升活动层次,以理论深度加速实践进程,以理论的魅力吸引干部群众,使两大载体更加“抓得实、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动力进一步内生化。深化两大载体,必须以激发实践主体的内在动力为根本。这需要“两个融入”,善于融入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善于融入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融入的方式,是以“小切口”做“大文章”,以小事、小节、小问题、小习惯引证大爱、大善、大情怀、大操守。两大载体,都是在脑袋里搞建设,在心灵上做工程,在生产生活中彰显人性的光辉。善于从小事小节入手,主动设置议题,引领人们从细节上促进道德养成。如探索设置“你知道父母生日吗”“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怎么花”“邻居有事帮不帮”“剩饭剩菜怎么办”等问题,通过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手段展开互动讨论,让人在怦然心动中向善乐行。着力在家喻户晓、入心入脑、自觉自愿上下功夫,以大白话讲好河北蓝图、讲好河北故事、讲好河北好人,讲到人的内心里,讲到灵魂深处,激发实践主体的内在活力,“知”得愉快、“行”得痛快、“善”得畅快、“考”得欢快。

操作进一步具体化。深化两大载体,必须坚持“虚”功“实”做,“文”活“武”练,“软”实力“硬”打造。这是前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载体就是抓手,就是开关,必须抓住两个载体不放松,并在实践中丰富和细化。从大处着眼宏观规划,从小处着手微观策划,明确方向、思路和目标,明确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责任主体,切实加以推进;从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单位、家庭等方面入手抓融入,使道德建设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制度进一步长效化。深化两大载体,需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激励型制度和约束型制度,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受到鞭挞,从而实现道德激励和道德约束的常态化。完善奖励扶助机制,强化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同时,完善舆论引导机制,让传统媒体提升自身优势,让新兴媒体施展自身魅力,打“组合拳”,确保宣传实效。

篇6: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苟利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是针对公民职业道德方面的核心要求。敬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元素。早在《礼记》中就有“敬业乐群”之说,《论语》中也有“敬事而信”、“执事敬”之说。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指出,“敬业”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简单来说,敬业就是用敬畏、敬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精益求精。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如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一、关爱学生,爱岗敬业

作为一名教师,关键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无微不致地关爱学生,用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示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品德与能力、心理、体魄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从而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找准人生奋斗的正确方向。“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神圣称号赋予我们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它激励着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以心灵感召心灵,以激情唤起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丰富灵魂”,达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成效。

二、不断学习,提升素养

教育要发展,首先教师自身要发展,“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桶水还得是一桶鲜活的水,是常流不止的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逐渐多样化,这也促使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不断学习和充电,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

三、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特鲁斯坦雅克说:“如果有人认为世界上有什么比教学这一职业更为崇高,那么他们就是一点也不了解这一行。我们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充满了创造的激情。”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好奇心越强,学生的创造性就越高涨。教师自己需要具有拓展学科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作为教师,还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需要,还应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教师工作是良心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敷衍。只有淡泊名利,才能静心教书;只有志存高远,才会潜心育人。只有心系祖国,着眼长远,活到老学到老,才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呼。

篇7: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分享

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了一整套成体系的价值观。这24个字反映的是国家目标、社会取向、个人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如今的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思想文化的频繁交流、利益诉求的不断分化,各种价值观交织碰撞,加之人们思想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增强,官僚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断滋长,使得人们的思想多元化,凝聚思想上的共识变得愈加困难。近年来,诸如对老人摔倒扶不扶、公交上该不该让座、“到此一游”此类问题的争论,从某种层面上看,折射的就是价值观的冲突。

古语有训:涓流成海、积土成山。社会由个人组成,每个人选择怎样的价值观、追求怎样的理想信念、秉承怎样的道德底线,决定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基础和面貌。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社会思想的多元、多变的观念,就愈加需要我们凝聚一种精神力量,在各种价值观的交锋和博弈中,寻找到人们认识的“最大公约数”,淬炼统一的精神“内核”,从而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通过深入挖掘、培养和弘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全民共识,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主动参与,从人们思想的共鸣和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如何在多元思想的社会中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释?继承了中华文化哪些优秀传统?反映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群众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等各种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良好氛围,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广大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定得带头践行,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以核心价值观规范和要求自己,带好头、领好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影

免费

分享

创新

响更多的群众,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第三,加快对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和日常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到工作的各项制度中,转化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全体公民的事,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义务。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学习,人人践行,让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一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地区,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

二要深入群众,解决民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要心入群众,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免费

分享

创新

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篇8: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一、明确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上的内在含义

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最根本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它充分反映了核心价值体系对国家社会的要求, 包含了自身的内涵, 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当代, 弘扬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各大高职院校对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理解应该加强培育和实践, 因为核心价值观对于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国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人的精神支柱、精神食粮, 是国家社会的发展的一大利器, 是维持国家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价值观。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又是社会最迫切需要的, 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对学生认识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格外注重, 而铁道类高职院校也不例外, 在现在这个交通高速发达的社会中, 必须培养出一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交通的运行。

二、铁道类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态度

就目前来看, 各种高职院校对其学生在核心价值观上的培养存在许多问题, 尤其是铁道这一类对国家铁道建设有重要影响的高职院校。而在铁道类高职院校里, 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又不容乐观。首先是高职学生本身的问题, 他们总是有一种比本科学生要低一等的心理错觉, 特别是一些学生还认为铁道这个专业是没出息、前途无光的专业, 这导致他们难以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其次是因为铁道类学校对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并没有足够重视, 导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得到合理培养, 再次是因为国家的形势和现在盛行的互联网风对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铁道类高职院校培育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培育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督促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对现代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最重要也是必须做到的措施, 而且, 在这个社会高速发展, 各种交通也高速发展的社会, 铁道类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对铁道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教育机构, 必须努力弘扬宣传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为我国铁道建设培养一批建设性人才。在教学中加入更多有关铁道建设安全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铁道在国家交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从而慢慢引导学生, 让学生们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用实际例子去告知学生作为铁道类的告知技术人才, 必须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才能保证国家铁道交通的安全。一个国家要发展要繁荣, 少不了发达的交通, 铁道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系统, 必须得到应有的保障, 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对铁道类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所以, 要多为学生们开展一些有关树立和发展自身核心价值观的活动, 逐渐引导学生们在活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 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和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和发展核心价值观,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对国家社会有利的核心价值观, 这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

四、结语

培育和践行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价值观的形成, 而且对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带动意义。因此, 铁道类的高职院校, 应该从各个方面的教育入手来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再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交通类高职学校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而为国家铁道交通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为国家在铁道方面的建设提供一层保障。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为人处世的最基本的理念, 也是最重要的理念, 任何人缺少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信仰, 就像是一个没有属于自己信念的不完整的人。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对铁道类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铁道类高职院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乔芬, 李洁.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5 (10) .

篇9: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13亿民众共同为之努力奋斗,但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凝聚起全体中国人的意志,达成共识?

党的十八大给出了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这一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总结,有其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现象。

“当我与中国朋友交谈时,他们为中国经济社会显著的变化而骄傲,但中国人自己也有些彷徨,他们自问‘中国人究竟信仰什么。”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库恩在新近发表的文章《中国人你信仰什么?》中写道。他注意到,中国人热议的一些话题,比如女童小悦悦被车碾无人相助、老人摔倒没人敢扶等,表明中国社会面临道德重建的挑战。在不少西方人看来,中国的一些年轻人越来越彰显个性,但他们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显得不那么关心。

此次中国共产党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颖而又与时俱进的内容,将为化解国内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有利于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练一练】

(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依法行政和民主执政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会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 矛盾具有特殊性

B.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促进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命 题: 上虞中学 朱建祥

上一篇:团委实践部招新稿下一篇:尴尬一刻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