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现状

2024-05-02

学生阅读现状(精选十篇)

学生阅读现状 篇1

要讨论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就必须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来全面的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主观因素。首先,当代大学生对于文学的接受种类发生了变化。21世纪初的大学生,对于文学阅读的种类接受普遍为名著类,对当时社会和文学界产生过影响的文学作品。与21世纪初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接受种类逐渐转变为网络文学。所谓网络文学是指,依托网络基础平台,由网络作家发表的小说。这类小说主要以玄幻小说、修仙小说、校园小说等小说类型为主。具有魔幻性强、理想主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人才市场的丰富,就业难度的增加,这些社会因素都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而是在家中的优越感相比,大学生的情感落差不断增大,所以这些情绪导致大学生需要一个宣泄口,而网络文学久就迎合了这群人的心理需求,网络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塑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或者拥有完美爱情的甜蜜女生。这些理想中的情景都对大学生的辛苦防线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所以,这就给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需求。网络文学虽然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是由于平台的过于开放性,所以导致文学作品内容良莠不齐,这也会给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带了一些程度上的不良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一定对文学作品质量的甄别能力。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当代大学生都喜欢阅读网络文学,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同学钟情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而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也被分为许多种类型。如:古代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等。而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当代大学生又十分钟情于当代文学作品,而他们大多比较喜欢韩寒、郭敬明等当下商业性作家。而究其根本,这些作家的创作内容主要集中于奢靡的都市生活,多营造一个在市场经济浪潮之下人人向往的富足生活,拥有友情、爱情、物质和精神的理想中的现实中的童话世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文学作品还是很好地抓住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需求。而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是基于盲从的心理之上产生的一种阅读喜好,而这种阅读喜好并不是一时性的,文学作品凭借其自身的内在魅力会紧紧地抓住这部分读者的心,让盲从心理转变成阅读习惯。

当然,伴随着阅读种类的改变,阅读工具这一客观因素也在发生着改变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多种阅读app的开发,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再也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籍阅读。伴随着豆瓣阅读、微博、Facebook等现代阅读社交工具的产生,阅读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微时代”。“微阅读”的油然而生将阅读带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i Pad等工具进行实时阅读,而“微阅读”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文章内容简短,表述准确。而这一点也恰恰迎合了当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催使我们去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所以这也就为“微阅读”提供了发展平台。但是“微阅读”在某种情况下也影响了阅读质量,在阅读纸质书籍的过程中,文学作品的意境描写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更好的体会到文章的意义。但是由于阅读篇幅的缩减,“微阅读”往往会忽略意境的营造,从而丧失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而在“微时代”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人指出,21世纪是图片时代。当代大学生往往会更加重视由图片带来的更加直观的艺术表达。而图片的表情达意对文字阅读确实具有极大的冲击,但是在某些方面,如论文、文献等,还是离不开文字表达的,所以文字阅读还是占据着不可更替的地位的。而且随着阅读工具的更迭,大学生的阅读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多的大学生阅读类型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他们更倾向于对别人的心情,全世界的信息进行阅读,而这种阅读是浅阅读,只是一笑而过不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共鸣。

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改变,而这些改变往往是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使经典作品的地位不断降低,而像成功学这种功能性文学作品却渐渐赢得当代大学生的喜好。而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改变也会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不断催生着新的阅读工具的产生。许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我们不应该轻易地排斥一种阅读方式,反而我们更应该仔细的观察这种新型的阅读形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监督它,将它正确的方向引导即可。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涌入市场,当代大学生作为先进思想接受的先锋人群,在文学阅读方面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本文就将从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的种类和阅读方式以及结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思想来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

杏山小学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篇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阅读就是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明白道理,获得启示。针对我校学生的阅读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现状:

1、学生的课外书短缺。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大部分山区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读物,也就谈不上阅读了。

2、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阅读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的,平时根本不去触碰一下书。即使让他读书,也往往是支差应付,不放心上。

3、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学生看书时只是粗粗看一遍,根本不去细细品味,甚至只看一个开头,看完书也没有什么收获。

课外阅读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来引导,或挖掘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的故事,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学习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趋向,从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2、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当学生读他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常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悲同喜,读完后还兴奋得滔滔不绝,向人介绍书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为学生提供了一套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3、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我们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这些由每班的图书管理员去图书室借书,由语文老师指导。这样,既让学生有书可读,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还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4、开展阅读成果交流会。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摘录笔记展示”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阅读现状 篇3

关键词:阅读现状;阅读能力;对策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知识面要求越来越高,博览群书要从学生抓起,从小学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做到高速度、高效率地阅读。小学中年级学生处在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总体上比较稳定,但是已经出现分化的学习兴趣,喜欢独立思考,是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段,对他们进行引导,推动其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人员应该重点研究。但是在网络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类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当前小学生整体阅读情况存在一些问题。根据问题思考对策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一、当前我国小学阅读情况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已经开始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上和课下教师都有积极引导,课堂上规定的阅读任务基本上都能完成,但是课下阅读情况教师无法掌握,学生选择书籍的随意性强,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学生自主选择的阅读内容对自身没有积极影响

如今网络小说和漫画作品盛行,学生除了完成课上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外,课下大部分都是观看动画、影视作品,或者网络小说和漫画,对日后学习真正有益的文学作品却很少有人去阅读。而网络小说和漫画作品有很多内容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对身心也有很大的伤害,另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也有很多小学生沉迷于各类网络游戏或玩手机,长时间积累会使学生沉迷其中,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小学生阅读忽视深度理解

小学生年龄段玩心重,很少能坚持持续时间的阅读,对有益身心的文章兴趣不高,阅读的时候只是粗略看一眼,甚至有不认识的字词也忽略不计,书中的内容更是没有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还有一些学生喜欢幽默轻松的书籍,或者是连环画、带绘画的文章。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特性出发,一些经典名著理解困难,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更不用提深度理解了。

(三)大部分小学生没有课下阅读的兴趣和时间

一方面,一些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自身缺乏兴趣是一部分原因,而最大因素是家长和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一些家长溺爱孩子,强调天性教育,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而教师课堂上对阅读的强调不到位,对阅读任务完成情况也没有做好调查。另一方面,当前大部分小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压力,但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仍没有改变,课程紧凑,课下作业繁多,需要参加的特长课外班也比较多,周末全天的课程都排满,学生没有时间在课下进行阅读。

二、对目前小学中年级阅读情况存在问题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进行,中年级学生虽然掌握的知识已经比较全面,但是语文教材要求的任务仍然很重,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还有上文已经提到,中年级学生处在过渡期,分化严重,如果让他们养成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会一直保持,反之在日后学习中再培养就会很困难。所以,加强指导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各方必须提高认识。

三、关于培养和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的引导,重视图书馆建设和完善

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断完善。根据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调查和教学要求,引进相关的书籍,加强对中年级学生的引导。除了图书馆之外,出版社也要根据实际需求,将对中年级学生有益的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优化排版,降低难度,使内容方便理解。影视传媒公司也可以将经典名著拍成影视作品,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去阅读原著,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教育改革要求,建立校园读书馆,在课上引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和学习。校园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注意开设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阅读区,将各年龄段应该阅读的内容整理规划。图书馆人员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解答,提高学生运用书籍学习的能力。

(二)学校、教师合理布置教学任务,与家长配合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学校和教师合理布置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课上引导学生阅读。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特性布置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布置任务,选择的阅读内容要符合学生特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式。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是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可以保证阅读速度快的同时提高阅读效率高,这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如语文学科中比较简单的课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而阅读不仅要停留在语文课本上,其他学科也要强调阅读,英语、数学等学科都要做好阅读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内容应该深度阅读,什么内容略过就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节约时间学习其他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能经常阅读。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谈话,了解阅读情况,对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习惯。同时,学校和家长要做好沟通,增加课文阅读的时间。第一,在全社会呼吁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家庭对阅读的重视,从而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第二,家长个人养成阅读习惯,为中年级学生做好榜样,推动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家长和孩子之间也可以定期交流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第三,学校和家长定期沟通,可以运用网络工具,将阅读任务发到网上,方便家长监督学生学习,也可以进行交流,及时沟通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增强教学效果。

(三)做好阅读情况调查工作,及时解决问题

一方面,国家加强对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工作,将调查研究分派到各个地区的小学,保证完整性。各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强对小学管理人员的监管,提高他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定期组织考查,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这里要强调暗访,防止“表面应付”。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做好教学评价,通过对课上布置的阅读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对阅读任务、方式、习惯进行改进。而对课下阅读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书籍,就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上一点已经提到,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

总之,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意义,学校和家长都要重视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未来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除了文中提到的三点措施外,各方还要深入调查研究,促进小学生中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古丽巴哈尔·阿吾提.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J].赤子:中旬,2013(10):193.

[2]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

[3]陈初云.还原教学精彩阅读:浅谈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28):158-159.

浅析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篇4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 当前小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20分钟, 每周进行课外阅读的总时间不足两个小时, 甚至有一部分小学生基本上从未进行过课外阅读。对于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 男生大多数是喜欢漫画, 女生钟爱言情小说, 而小学生对名著和科技类的书籍阅读很少甚至没有。绝大部分的小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是为了打发时间和消遣, 或者是从众心理作祟, 看别人都读这本书, 我也要读,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小学生是因为喜欢阅读和为了学习一些知识去进行阅读。

造成上述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短, 阅读书籍种类单一, 阅读动机不正确的现状,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 当前中国采取的还是应试教育, 教师过于重视应试教育, 对课外阅读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课外时间被语数外课堂时间所占用, 有些学校甚至从三四年级开始就让学生上晚自习, 从而造成小学生学业任务十分繁重。再加上教师和家长也没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导致小学生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进行课外阅读。其次, 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进行全面发展, 帮孩子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 孩子的课外时间全被各种辅导班所剥夺, 造成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课外时间, 因而也无法进行课外阅读。除此之外,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百害而无一利, 既影响学习也浪费时间, 因此不愿意给子女买一些课外读物, 使得孩子根本没书可读。最后, 当前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 就让子女通过看电视和玩游戏打发时间, 从而导致很多孩子都沉溺于在电视和游戏上, 根本不愿意去进行课外阅读, 也从未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 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小学生因年龄小, 心智不成熟, 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明白课外阅读是拓宽小学生知识面的主要途径, 意识到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知识丰富具备多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改变当前的一切以应试教育为重的思想, 将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 注重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家长更应该将课外时间还给孩子, 让孩子有时间去玩耍和阅读。只有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才能帮助小学生在思想上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教学和日常生活上向小学生传输阅读的重要性, 也可以在学校走廊和教室里张贴一些名人字画,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二) 激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办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 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一个读书角, 让班里的小学生将一些课外读物放在读书角。通过这个办法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 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 家长也应该在家里多看看书和定期陪伴子女一起看书, 慢慢激发小学生在家里看书的兴趣。其次, 教师可以在班里举办一些活动如以“我喜欢的一本课外书”为题的作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等, 通过竞赛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后,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 让小学生学会通过课外阅读去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也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实现双赢。例如, 在上四年级的语文《鸟的天堂》的时候, 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巴金在课文中向我们讲述了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类的鸟吗?最大鸟是什么, 最小的鸟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在课外通过阅读获得答案, 下次上课看看哪位同学的答案最好。教师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一些书籍, 比教师单纯性的灌输的效果要好很多。

(三)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 教师需要将阅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 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切不可过于急躁, 也不能急于求成, 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效, 这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科学的。教师要保持耐心, 给学生提高的时间。虽然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课外, 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 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除此之外, 小学生因其生活阅历少, 见识少, 刚开始并不知道如何选择课外读物。再加上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对小学生的心理情况不是很了解, 也不知道如何买书。这时教师需要加强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和合作, 将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告知父母, 并可以布置符合学生情况的一些课外阅读任务, 如每天回家后读20分钟的书, 一个月读完一本书, 写一些读书笔记和观后感等, 让家长帮忙监督, 减少小学生在电视和游戏上浪费的时间, 逐渐帮助他们形成固定的阅读习惯, 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将影响中国人才的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播, 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当前世界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 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管是社会、学校, 还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对此反思和思考, 从而选择出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 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芳.让阅读走进语文教学殿堂[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 (3) .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范文 篇5

感谢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与我们此次的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为深化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参考资料,各项问题无对错优劣之分,请放心填答。

对于选择题,请在最符合自身情况的选项上打“√”,若选“其他”请酌注文字;非常感谢你的参与和支持!

1.目前所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你的性别:A.男B.女

3.请问你喜欢读书吗? [A]喜欢[B]较喜欢[C]不太喜欢[D]很不喜欢

4.请问你每天的平均阅读时间是:[A]3小时以上[B]1~3小时

[C]1小时以下[D]几乎不阅读

5.请问你每月的平均阅读量是: [A]5本以上[B]3~5本[C]1~3本[D]少于1本

6.请问你阅读的主要渠道是:[A]图书馆借阅[B]在书店阅览[C]自己购买

[D]网上下载 或在线阅读[E](其他)

7.下列读物中你阅读最多的是:[A]图书[B]报纸 [C]杂志[D]电子读物[E](其他)

8.请问你最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是(可多选):[A]文学艺术类[B]哲学类[C]历史学类

[D]社会科学类 [E]自然科学类 [F]应用技术类[G](其他)

9.请问你经常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类别是:

[A]中国古代文学[B]中国现当代文学[C]外国文学 [D]外国现当代文学

10.在下列作品中你阅读最多的是:

[A]诗歌散文[B]人物传记[C]通俗小说[D]学术著作[E](其他)

11.请问你阅读网络文学吗?[A]经常读[B]有时读[C]基本不读[D]从不

12.你选择读一本书时受哪方面影响最大:[A]名著或获过奖[B]媒体推荐

[C]老师或朋友推荐[D]看过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E](其他)

13.请问你一般采用的阅读方式是: [A]有计划地占用一定时间阅读[B]随机地凭兴趣阅读

14.请问你是否经常在读书心得撰写时用上曾经读过的经典语句?

A.经常用B.用的不多C.基本不用D.想不起来

15.请问你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 [A]提高文化修养[B]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C]精通学习专业[D]通过考试[E]休闲娱乐[F](其他)

16.请问你在阅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A]时间紧张,忙于学业或实践活动[B]想读的书图书馆没有,而自己购买负担重

[C]不知该读哪些书[D]不善于阅读[E](其他)________________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诚挚感谢你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支持!

中学生书册阅读现状探微 篇6

一、书册阅读的环境不容乐观

1.社会环境。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物质上的享受,而对精神的滋养要求远远不够。人们普遍崇尚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书册阅读这种长远而又不见行迹的东西采取的是随意、排斥甚至拒绝的态度。特别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智育至上,考试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升学竞争恶性发展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即使是在所谓的“主科”中,语文的地位日益高涨,然而,因书册阅读既耗时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被绝大多数人所忽略。

2.学校环境。由于应试教育的逼迫,学生们几乎都陷在“题海”之中,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进行大部头的书册阅读。有许多老师把学生看书册视作不务正业,对他们采取围追堵截的手段,使学生不敢光明正大地阅读。而且,有些学校里没有正规的图书馆,更没有阅览室,学生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3.家庭环境。父母常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大到社会环境、小到学校环境,人们普遍追求升学率,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查他们的能力,家长也不得不趋之若鹜,一味地屈从于大的氛围。因此,学生回到家里只能做练习,钻研教本。家长们对子女的书册阅读采取的是不支持和不合作的态度,他们禁止学生买“杂书”,严禁在家里看“闲书”。认为这些只会耽误时间,荒废学业。

二、语文教师的观念因循守旧

现在的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升学率的影响,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照搬“教参”和“考纲”,对课文进行细致的“拆解”和“分析”,深入的“鉴赏”,精心的“把玩”,反复的“练习”。他们醉心于细枝末节的零碎知识,讲析可谓是不厌其烦,不厌其深,甚至牵强附会,把一些美文弄得面目全非,使学生学习起来味同嚼蜡。他们的目标就是培养会考试、会答卷、得高分的得意门生,而对每况愈下的语文素质,语文教师不仅不反思,反而把这种“解牛”式的语文教学法规视为圭臬。长此以往,岌岌乎殆哉!这不能不说是语文界的悲哀。

三、书册的来源渠道不宽泛

据调查,大量的出版刊物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册并不多,即使有也是一些儿童刊物及学习辅导丛书;一些设在学校周围的书屋为了营利,专门迎合某些学生的心理,采购大量廉价的、盗版的武侠类、言情类书籍;再者,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愿意出钱给孩子买大堆学习辅导资料,却不愿给孩子们买除学习以外的其他书册。因此,学生们就是想读书却无从读起,想培养语文素养却只能局限于狭小的阅读空间。可见,书册来源渠道的局限性有意无意地限制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四、中学生自身认识不足

一般而言,尽管有些学生能在学习缝隙中挤时间进行必要的书册阅读。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书册阅读的作用没有应有的认识,不喜欢书册阅读,认为没兴趣、没意思、没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心理浮躁,追求新奇、刺激,尽读些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有的则对卡通漫画、电脑游戏、明星轶事等报刊书籍爱不释手,而对高品位的书册则很少问津;有少数中学生课外宁愿上网玩游戏、看录像、闲逛或者抱着电视不放,也不愿进行必要的书册阅读,这都是令人万分痛心的。

面对书册阅读如此尴尬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第一、培养学生的书册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爱读书,喜欢读书,自觉地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必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去阅读、探索外,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不断受到阅读成功的鼓舞,使他们逐渐感受到自己作为阅读主体的价值。“成功是兴趣的催化剂”。叶圣陶先生说:“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广大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做到课内课外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创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书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础。它是一种从作品中获得信息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一个人的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习惯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新理念,自觉运用新课标、新思路、新教法,以长远的眼光正确处理好提高学生素质与高考的关系,应多给学生进行书册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语文教师可以每周拿出一两节课让学生自己读书,或者干脆在语文课时间将学生带入图书馆或阅览室,增加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拓宽他们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熏陶感染,学会读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班主任更要更新观念,实践表明,班主任的导向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如能正确引导,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阅读质量,进而达到阅读的根本目的。

第三、加强学生书册阅读的组织。尽管有些学生能在缝隙中挤时间进行必要的书册阅读,但他们也只是闲得无聊、闷得发慌,只是一种消遣,根本就没有阅读目的。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对书册阅读的行为进行组织。实践中,我们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规定了阅读书册目录,分配了阅读的任务,规定阅读时间、阅读地点和场合,预测了阅读的结果。这样,学生的阅读行为变得有组织有计划,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

第四、加强学生书册阅读的指导。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学生的书册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要向学生讲清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阅读之于语文、之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心理上给阅读以较高的定位。我们可以开设一些名人读书的讲座,如孔子的“韦编三绝”的故事,马克思、列宁读书的故事,钱钟书、鲁迅读书的故事,让他们学有榜样。语文教师还要在紧张的课时里,适当抽出一些时间专门搞一些活动,如阅读方法的专题讲座、阅读经验的交流、阅读成果的展示、新书的推介等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丰富阅读生活。

第五、加强对书册阅读效果的交流和检测。虽然我们加强了对书册阅读的组织和指导,但由于书册阅读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促进和提高。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让学生们采取集体的、有组织的阅读活动,读后把阅读中所获得的认知与经验交流出来。这种交流的形式有多种,口头的、书面的;全体的、个别的;闲谈的、专题的。采用何种方式,一般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笔者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作好摘录,写出读书笔记,过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组织辩论、演讲等专题活动。这样,学生对书册阅读的热情大涨,得到的体会也特别多,独到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读完了作品《雷雨》,我让他们对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感情进行了辩论,结果有些方面远远超出我的预想。自从我班接受“书册阅读”课题研究以来,我感觉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速度加快了,写作能力提高了,演说水平提高了。

实验证明,书册阅读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而且阅读品质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广大教师还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有耐心,严格要求,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若能做到这些,学生书册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整个民族的语文素养则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透析 篇7

大学生文学阅读的现状

文学经典受冷落。调查结果表明, 在电视、网络流行的今天, 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文体是民间文学故事和小说, 自觉选择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在大幅度减少, 不少大学生认为“生活压力这么大, 哪有心情看小说”?偶尔看一些文学作品的人, 则大多阅读社会反响较大的通俗文学和报纸连载。甚至有些大学生除了上课和应付考试, 上网、听音乐、交友是他们的主要业余生活。吉林大学的一位教授做过统计, 在其学校图书馆的记录中, 在所借出的图书当中, 实用的生活知识类图书占了绝大部分, 其次是时尚文化娱乐类, 然后是经济类的, 而那些经典之作却受到了冷落。

歪曲“经典”。歪曲“经典”, 即由对“经典”的随意解读而造成的有悖于文本原创意义的错误理解。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及其厚重的人文内涵, 为读者的个性解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阅读时理应有个人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真理再向前迈一步就会成为谬论。因此, 阅读文学作品时, 应在探求文本原创意的基础上再去进行个性解读, 否则, 就很容易只抓住文本的皮毛, 而将“经典”歪曲甚至是篡改。对文本经典的严重歪曲, 会误导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成因透析

升入大学后的郁闷和迷茫。升入大学之后, 学生的身心虽然得到了放松, 但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唯师命是从”的习惯一时间却难以改变。中学时代的紧张生活, 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十分狭窄, 文学阅读的空间被无休止的训练题挤占, 单一而枯燥的应试模式使学生的心灵失去了自由。可是, 当升入了大学之后, 心灵真正得到了自由, 而学生却又在“自由”面前不知所措, 于是, “郁闷”就充斥了他们的生活。“郁闷”一词反映了大学生缺少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心灵空虚, 而行为上又找不到积极有效办法的消极状态。

文学生态的失衡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 各种思想也席卷而来。如今, 社会异常喧嚣, 文学环境也日趋复杂。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夏康达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的撞击, 各种思潮席卷翻滚, 整个文学环境虽然发生了根本变化, 但面对社会的转型期和这个喧嚣的时代, 有些作家却失去了自己的定力, 盲目地跟风乱跑。诸如‘低龄写作’、‘欲望写作’、‘身体写作’等文学现象纷繁芜杂, 越演越烈。” (3) 文学创作出现了消费化和时尚化的倾向。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这种倾向一味追求规模化, 使文学创作出现了低俗化的趋势, 从而造成了文学生态的严重失衡。

网络和图像的巨大诱惑。图像、网络文化的兴盛挤占了文学生存的空间, 以声光为媒介的现实文化资讯传播形式进入了大学生的“阅读视域”。尽管这种形式“具有特异、近乎神奇的文学表现功能”, 但是, 由于“创作者没有经过专门的培养, 出版没有经过专业的审核, 书写只是随意简洁”, 因而, “写作的随意性和粗糙性也就显而易见”。如此, 文学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也就日益弱化。 (4) 与此同时, 频繁地接触电子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使他们过于依赖图像获取信息, 而不习惯通过阅读文字获取知识并进行思考, 从而厌恶阅读。

文学的特性和阅读的肤浅化。传统的文学极为讲究语言艺术与修辞技巧, 追求语言表达的“陌生化”效果, 在语言描述与对象世界之间。语言表达与意义世界之间, 或者说在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 通过“陌生化”造成某种阻隔, 从而形成一定的“距离”, 由这种“距离”便又形成相应的艺术张力。因此, 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和深刻的意蕴, 读者只有通过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到。而当代大学生浮躁的心态使得文学阅读成为一种纯消遣性、娱乐性的阅读。至此, 文学的消费功能和娱乐功能完全取代了教育功能。

贴标签式的文学教学。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直觉’洞察了人性的内在需求与现实的功利物欲之间的冲突, 从而为人类精神的全面发育、为人类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普降雨露、灌注生机”。 (5) 因此, 阅读文学作品, 就是用别人的故事来补充自己的经历, 用别人的体验来扩展自己的精神视野, 它可以使学生“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的制高点”。 (6) 欣赏文学作品, 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 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 是在与“真、善、美”契合。就在这“对话”“旅行”和“遇合”中, 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思想得以锤炼, 智慧得以提升。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先生认为, 阅读文学作品, 可以让人“重温人性的温馨与美好”, 可以让人“窥探人性的黑暗和深刻”, 可以让人“遐想、励志、憧憬和寻找生活勇气, 人生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几乎都可以在文学里得到满足”。 (7) 人所需要的精神家园, 唯有文学才能给予。而“经典”作为蕴藏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作者创作意图、启迪读者心灵的因子和展示文本艺术意蕴的精彩之笔, 它可以在读者心里树立“导向标尺”, (8) 且一旦被学生领悟和把握便会对其起砥砺作用。而贴标签式的文学教学, 则将那些能够启迪人的智慧、滋润人的心灵的美的因子消减殆尽, 使得本来具有鲜活灵性的文学作品变得毫无生机和活力, 也使得学生没有快感可言。

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应对策略

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想真正改变目前大学生文学阅读的状况, 首先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 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操守最基本的职业伦理, 应该拥有独立探索精神, 以经典型的文学标准融入新作品的推介, 激活教育主体对文学的感觉和感情”。“要把文学教育当成职业伦理, 并将用心地实践于教育环节”。 (9)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没有阅读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而大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让阅读成为每位学生的生活方式, 大学人文教育最重要的路径就是阅读。在国外, 美国大学生每周的阅读量为500页到800页, 而在我国, 大三的学生每周的阅读量不满300页。文学素养的高低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 而文学作品是一种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要想使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就必须大量阅读、深入研究, 形成对文学的敏锐感知力, 去真切感受作家创痛时的呻吟, 愤懑时的呐喊, 欣喜时的欢歌。

重视文学作品教学。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含蕴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等,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 使他们更好地把握美、追求美、创造美。要用我们对作品的感知,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对人的终极关怀, 让学生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情感的陶冶, 从而拓展他们的精神空间, 帮他们涂好生命的底色, 以便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日后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苦难和不幸。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人的生存不能没有心灵情感的安顿之所, 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人需要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才可以变得有诗意。从阅读中收获智慧, 从阅读中学会思考, 人才会感觉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特别是大学生, 他们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要想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立足, 首先就必须学会缓解压力, 而缓解压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文学阅读。因此, 提倡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

注释

1 张伟忠:《经典作品与文化教育》, 《中学文教学参考》, 2005 (10) 。

2 张荣翼:《文学阅读与历史纬度》, 《涪陵专学报》, 2001 (1) 。

3 (4) (9) 刘庆:《关于新世纪中国文学生---夏康达教授访谈录》, 《文学教育》, 20077) 。

4 (5) 鲁枢元:《文学, 一种恢弘的弱效应》, 文学教育》, 2005 (6) 。

5 (6) 尹春峰:《名著阅读应把握好四个度》,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 (2) 。

6 (7) 陈思和:《文本细读的原则和方法》, 《文教育》, 2005 (9) 。

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思考 篇8

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有了正确意识,但实际中,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阅读范围狭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的小学生思想里,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阅读习惯缺失: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调查的学生中极少数的学生每天能自主阅读课外读物,很多学生是在父母的催促监督下,被迫阅读作文选之类的书籍,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除完成教师的作业外,基本上不进行课外阅读。绝大多数学生,阅读书籍都是囫囵吞枣,随意地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笔记。

阅读氛围淡薄:在农村绝大多数家长在空暇时间不阅读书籍,更谈不上去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了。除此之外,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资源。有的农村小学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有部分农村学校配置了图书馆、阅览室的,但受校舍、生源等因素的影响,经常被挤占,挪作它用,形同虚设。

阅读目的不明确: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大多数学生看课外书主要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赢得老师的表扬,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是为了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促进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课内炼法,课外推进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但课外阅读,毕竟有别于课内阅读。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活后,就必须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进行阅读。

1.联系文本,延展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而来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又相当广泛。在教学中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可以大量地收集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把类似的文章捆绑在一起,借助比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

2.查找探索,过程阅读。有些课文,特别是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往往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而这也是学生最想了解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查找中获得知识。如教学《恐龙》一课时,学生除了对恐龙的外形、种类等感兴趣外,对恐龙为什么体型如此之大、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知识更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去查阅书籍,或者网上查询等。在查找过程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已获得了许多知识,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类比汇总,平移阅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把自己在阅读中感受深刻的,有特点的或者知识性强的内容摘录下来,并汇集在一起,供其他学生阅读、查阅。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后,向学生推荐《雾都伦敦》供学生阅读,感受雾都的美妙,同时,让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去收集世界名城的图片、资料等。这样在无形中增长了见识,又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4.名篇推荐,经典阅读。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把原作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再读原作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反而会有更浓厚的兴趣。

二、合理计划,监督增效

课外阅读是一种在课外,学生独立操纵情况下,靠一种自愿自觉的意念支配的一种阅读方式,它脱离了老师的直接指导。可见,课外阅读的进行就与家长的监督密不可分了。家长的监督也就成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课外阅读是否成功的保证。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回家读书给家长听,老师家访或电话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还可以建立“家校阅读联系卡”,让家长每天在联系卡上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经常召开家长会,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

三、创新活动,展示激励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可以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

四、更新渠道,多方阅读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程度极高的社会中,我们还应根据科技的发展,开展一些多渠道、多方向的阅读,充分利用身边的优秀资源。如利用电视媒体,引导学生观看电视散文或一些学术讲座如《百家讲坛》、《走进科学》等;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广泛接触更丰裕的材料,通过电脑进行电子阅读,扩大阅读的范围。

高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篇9

一、方法与样本

(一) 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为主, 辅以个案访谈。

课题组以南昌航空大学全体在校学生为样本总体, 经严格抽样后, 选取了3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 并在调查中随机抽取个案进行深入访谈。问卷经详细核实后编码, 录入电脑, 以SPSS软件统计分析。

(二) 样本情况。

本次抽样在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进行, 在回收的303份有效问卷中, 男生173人, 占样本总量的57%, 女生130人, 占样本总量的43%。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为:大一70人, 大二81人, 大三87人, 大四65人, 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3.1%、26.7%、28.7%、21.5%。年级、专业科类的分布为:文科88人, 理科65人, 工科150人, 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9.1%、21.4%、49.5%。这些数据与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的实际基本相符。因此, 本次抽样样本代表性较高。

二、统计与分析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 收回有效问卷303份, 以下为调查结果:

(一) 阅读动机。

问卷设计了一道单选题用于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动机, 结果显示:以扩大知识面为目的的有121人, 占总人数的40%;以备考为目的的则有106人, 占总人数的35%;因兴趣爱好而选择课外阅读的, 仅有25%的学生。

数据结果表明:在课外阅读中, 学生的功利意识随着社会发展正在发生变化, 呈增强趋势。特别是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 当代大学生已不能“独善其身”了, 他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苦练“内功”, 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借助于备战各类考试, 从硬件上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二) 阅读方式。

在对阅读方式的选择上, 数据显示, 当前该校大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主要有图书馆借阅、网上浏览、书店购买及朋友之间相互借阅等几种方式。其中, 以从图书馆借阅为最常用, 有78.4%的学生都选择了这一选项, 其他几种方式依次为:网上浏览、书店购买、朋友之间相互借阅。由此可见,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求知方面扮演着一种不可替代的角色。

对此, 课题组随机选取部分案主进行深入访谈, 并了解到原因在于:图书馆藏书量大、内容广泛, 且可免费阅览。正因如此, 到图书馆借阅课外书籍仍被该校大学生公认为最理想的方式。而常见的网络, 虽已随现代社会发展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一方面由于网络所获知识不够深入与全面, 另一方面则由于高校对校园网络使用的控制, 因而网络并没有成为该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方式。

(三) 阅读计划。

大学生课外阅读是否有详细的阅读计划?从调查结果来看, 约有13.2%的人能明确地制定阅读计划, 并按阅读计划有效地阅读。而少有计划及从无阅读计划的大学生则占到了总人数的46.5%, 这一结果足够让人担忧: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毫无目的。

而统计结果中,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显示出有时候是有目的的读书。对此, 课题组选取个案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显示: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教师的作用。有113人, 约占总人数37%的学生表示:他们有时是因教师的引导或推荐而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目。除去上述之外的22.2%学生则表示:他们有时会主动去请教并根据老师推荐制定读书计划。

三、结果与讨论

(一) 网络对阅读的影响显著。

传统阅读方式主要是以纸质阅读为主, 如报纸、杂志、书籍等, 但随网络化进程的加快, 互联网对大学生阅读方式的选择造成了深刻影响。数据显示, 选择图书馆作为最主要阅读方式的学生达到78.4%, 而表示愿意通过网络浏览和电子书下载方式来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也占总人数的69.3%。这表明, 传统阅读方式虽占主要地位, 但新兴的网络阅读正在异军突起, 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然而, 网络阅读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阅读在具备方便、快捷、便宜、环保等优点之时, 也隐藏了极大的隐患。因为, 网络信息丰富, 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甚至会导致学生只顾及自己的兴趣而忽视对专业型、实用型书籍的阅读, 不利于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 与传统的白纸黑字阅读相比较, 网络阅读极易使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泛泛而读, 不利于精读细读。

(二) 多数学生阅读漫无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 许多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少有甚至没有制定明确的阅读计划, 因而, 阅读过程毫无目标, 收效甚微。虽然老师的推荐对学生具有非常好的导引作用, 但多数学生并不重视, 我行我素。仅有13.2%的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意见, 并主动向老师请教, 因而能够明确阅读计划进行课外阅读。这一现象表明, 大学生对待课外阅读重视不够, 目前还处于散漫、盲目的状态。

《礼记》曰:“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也就是说, 不论做什么事, 如果事先有准备, 就容易获得成功, 否则, 就极易失败, 课外阅读也是这样。大学生课外阅读前, 应先制定好计划, 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 自主阅读者“功利性”明显。

从对大学生阅读目的的分析中, 可以看到, 大部分学生阅读比较盲目, 只有13.2%的学生能够明确制定读书计划。但从对这部分同学的调查中可以发现, 他们中阅读课外书目以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为目的的较少, 而是越来越趋于功利性, 也即课外阅读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某个“证”而进行的。

这可能是基于当前残酷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 这些学生早早地开始走出“象牙塔”, 踏上“考证热”、“兼职热”的征程, 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可见, 功利性阅读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然而, 如果大学生仅靠功利性的目的来阅读, 就可能会使大学生对阅读失去真正的兴趣, 而把阅读变成一种强迫自己进行的行为。

四、意见与建议

(一) 完善大学图书馆的建设, 发挥传统阅读的最大功效。

既然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是通过图书馆借阅实现, 那么, 大学生借阅, 以及能借阅何种书籍, 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为此, 有必要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 一方面要搞好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则更要重点加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为大学生借阅图书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1) 组织编写多类型导读书目,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阅读。书目是指根据不同范围、不同要求编制的图书资料目录。可以通过分析第一手资料, 研究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需求、阅读倾向及阅读目的, 以图书馆推荐、专家推荐、专业推荐、学生推荐等方式告诉读者哪些书应先读, 哪些书应后读, 而哪些书应仔细地读, 哪些书只需要浏览。

(2) 开展图书馆介绍专题讲座, 并将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范畴。图书馆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基地, 而通过调查发现, 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如何使用图书馆获取知识不甚了解, 这造成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 学校应利用入学教育之际, 组织图书馆人员对新生开展“怎样利用图书馆”的专题讲座, 介绍图书馆构成及馆藏分布、图书馆常识和规划、索引文献资料的方法, 等等, 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 并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

(二) 端正网络阅读不良态度, 利用新型阅读的全新优势。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电脑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培养网络阅读自觉意识, 以使网络阅读成为真正有益于大学生的有效阅读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共享校内电子资源。许多高校网络资源仅限于校电子阅览室, 而容量有限的电子阅览室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 高校应将校内电子资源充分扩张到整个校园网络系统, 以便于大学生在校园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享用资源。其次, 建立电子导引网址。高校可在校园网上建立推介精选期刊、图书和报纸等的“精品网址中心”, 为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界面, 并分门别类对各类信息加以介绍, 为大学生提供积极、有益、健康的网站评价信息。最后, 建立读书论坛。以帖子的形式进行读书交流与讨论, 并在每一书籍主题贴下, 发表读书札记、读后感、随想等形式的见解与网友切磋、交流。

(三) 营造高校课外阅读氛围, 调动各类资源共推学生阅读。

首先, 邀请名家讲学。就南昌航空大学现有条件看, 该校“卧龙大讲堂”效果较好, 举行讲座时座无虚席, 会场内学习氛围也非常浓烈, 现已成为该校较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名家的号召力非常大, 他们往往对高校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重大影响。当然, 除名家外, 也可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邀请校内受学生欢迎且在学术深有造诣的教师给学生做讲座, 亦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其次, 发挥导师效用。目前, 许多高校都在实行导师制, 导师一方面可凭借职业优势, 为高校图书馆精选专业书籍, 并为学生推荐书目, 另一方面, 则可在新生入学后, 利用自身特殊角色, 引导新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并对学生施以相应的读书监督。

最后, 利用社团资源。高校社团对大学生的作用及影响非常大, 学生也极愿意参加各类社团。因此, 高校可利用学生社团资源, 成立读者协会或阅读俱乐部等组织, 把喜爱阅读的学生集中起来, 以定期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来推动大学生课外阅读。

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分析 篇10

一.学生缺少阅读名著的兴趣

应当承认, 大多数中学生还是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 但根据调查仍有20%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没有必要也没有兴趣。他们中有的认为这些名著对于他们来说“太古老了”, 他们更倾向于那些现时流行的、能够让他们放松一笑的书, 例如郭敬名的《幻城》、萧鼎的《诛仙》等。有的同学认为这些名著太难读懂, 一本书翻了几下就再也不去碰它了, 一看就头晕。还有的学生认为读这些书既浪费时间, 对他们成绩的提高也没有太大的帮助。老师对于学生读名著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据调查显示, 有75%的老师认为阅读名著的确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还是有5%的老师认为阅读名著不重要, 他们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名著的引导和指导, 而是片面注重有关名著中的知识题的死记硬背, 以此来应付考试中的附加题。根据调查,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在的中学生学业负担很重, 时间也很紧迫, 各种补习班应接不暇, 在依然如学压力下, 学生很难会有“闲情逸致”去阅读这些“闲书”。即使考试中会出现的问题, 但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捞这区区的几分, 是否得不偿失呢?如果真的在乎这几分, 教师可以将这几部名著的人物、重要情节、主题思要艺术特点罗列出来加以突击、强化即可。名著阅读变了味, 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阅读名著急功近利

名著阅读急功近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学生角度看, 应试教育的目标转移了学生的视线, 排斥了人文教育和文学名著的位置。因为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要想走进理想的大学, 首先就要保证进入重点高中, 于是学生从小学、初中阶段起就为了入学权而激烈竞争。升学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命运, 考试分数成了关系学生未来的生命线。

从教师到家长, 首先关注的是与分数有关的教学与学习。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益但与分数无关的教学与学习, 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从教育者看, 在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下, 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当繁重。为了满足学生升学的需求, 中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大都想方设法为考试得高分而努力。标准化的考试把综合性的复杂知识切割成相互不联系的碎片, 把种种卓越的思想分解为二元分离的是否选择, 把需要系统思想才能解决的课题转化成涂写方框的操作技术。于是在考试涉及的范围内, 大量展开相应训练, 可以说考试要求的技术性、简单性、工具性与文学名著的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是背道而驰的。再者复习资料、参考书、模拟试题、练习册, 一股脑地塞给学生, 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根本没有读名著的时间。

从社会角度看,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 急功近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病”了。文本阅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快节奏要求, 快餐式阅读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读书时尚。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 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 诸如卡通、科学幻想、生活幽默等等, 来博得人们的轻松一笑。这种快餐式阅读让人们渐渐疏远了注重阅读品味和质量、注重阅读带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思索的正餐式的文学经典名著阅读。

三.阅读教学方法不科学

学生的阅读有其年龄的特点, 同时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和社会性又是这个时期学生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 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教师应在大纲规定的书目之外, 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

现在大多数学生阅读名著还仅靠自己埋头苦读, 缺少和老师、同学、家长的沟通。老师可以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 抽出一节课进行“名著欣赏”训练, 挑选某部名著的精彩片断和学生进行剖析。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名著是最好的感情和思想的结晶, 我们真的可以从其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养料。

同学之间也可以就名著中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比如, 每天的语文课课前抽出2~5分钟,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名著时所发现的问题, 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或者提出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来考大家, 看看谁回答得准确、迅速。把阅读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来做, 既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学生阅读名著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让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可以经常陪孩子读读书或过问孩子读书的情况, 最好抽时间与孩子读同一本书, 再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家长也可以读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闲暇时跟孩子讲讲, 挑选好的书目向孩子推荐。

摘要:根据我在陇西县部分中学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学生名著阅读存在着学生缺少阅读名著的兴趣、阅读名著急功近利、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阅读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上一篇:规模健康养殖下一篇:农业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