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2022-09-11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心理,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习惯、感兴趣的书籍做了一次实地调查。

一、阅读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

农村小学1320名学生。

(二)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

1. 学生阅读类型,多项选择

2. 阅读的目的,多项选择

3. 阅读的方法,多项选择

二、采取的有效对策

(一)激发阅读的动机,让学生知道阅读是有用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取得的成绩、进步的程度明显优于动机弱的学生。阅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动机与阅读效果有着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书籍的目的,往往是从个人的阅读兴趣出发。这种阅读缺乏阅读指向,选择书籍往往杂乱而肤浅,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借鉴。语文教师在指导时,首先要注意图书种类的选择,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一些离学生实际较近的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来读。这类图书学生兴趣较浓,对其知识水平的限制较小,往往会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这种阅读的目的在于了解生活、认识社会,学生读起来轻松,特别是名人传记中的那些榜样人物,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目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名著,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其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励志为之去奋斗。

(二)感受阅读的快乐,让学生明白阅读是有味的

《语文课程标准》,定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相传,以色列人有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的规矩:当孩子还在吃奶时,年轻的父亲就会把书蘸上蜜,让孩子去舔尝,渐渐地孩子幼小的心灵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书是甜的)。一个富有诗意和智慧的信仰,一个纯粹而高尚的追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阅读是可行的。

成功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快乐,关键是要有第一次的体验。刚产下的羊羔,由于本能会去找奶吃,当有了第一次吃饱奶的体验、感受、快乐后,就形成了习惯,获得了满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阅读的成功。如说了一句可以受到表扬的话,掌握一个字、一个词,学会了一种写法方法,懂得了一个道理等都是阅读成功的表现。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早已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三)体验阅读的关系,让学生懂得阅读是可行的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指导需要教师情感投入,寓教于乐。课堂上,有的教师上课风趣幽默,逻辑性强,学生积极主动配合,爱听学得懂,主体作用发挥好;有的却枯燥乏味。其实,也是教师阅读水平、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的一种体现。阅读指导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同样要投入情感,在自己充分感受阅读情趣的同时,给学生同样的情绪感染,一起去领悟作者的感情世界。让学生懂得自己是最棒的,独立阅读是可行的。

(四)培养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感悟阅读是有益的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课程的推行,为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查尔斯·里德说:“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站在较高的视点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实现快乐、有意识、愉悦地阅读。

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携着问题步入书海,漫游于书林,让自觉阅读成为自己的习惯,精力较集中,注意度高,阅读效果自然很好。教师在指导阅读之初,要善于创设愉悦情境,避免给学生施加压力;阅读中,要保持良好的阅读环境。

2. 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好习惯。

“不动笔墨不阅读”。“进门休问荣枯事,多把学问口来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阅读笔记,助读、助记,留下阅读心得,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好。把写阅读笔记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任务来看待。在写阅读笔记时,一要注意检查督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要注意学生阅读的独立感受。允许学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创造空间,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重要方法。激发兴趣促成阅读;教给方法指导阅读;创设条件促进阅读是实现高效阅读的重要策略。

摘要: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的兴趣不高,氛围不浓,效果不佳的现象。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尤其是语文教师激发兴趣促成阅读;教给方法,指导阅读;创设条件,促进阅读。更好地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能,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之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03)郭清华。

[2]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张应平。

[3] 《语文阅读的对话模式》载《语文建设》2003年3期孙碧云。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法探讨下一篇:校园脱口秀节目优势与问题的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