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

2024-05-15

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共11篇)

篇1: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

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

秦竹梅

(山东省五莲县中至镇初级中学)

阅读能够使学生通过泛读来获取英文信息,教师在备课时要把自己的“怎样教”转化成学生的“怎样学”。阅读需要整体理解,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理解的障碍,剩下的任务应交给学生去完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英语阅读教学。

一、转变观念,摆正位置

阅读教学重在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要摆正位置,做阅读方法的指导者,不做学生阅读的替代者。

1.教师要把学生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把本该学生阅读的时间变成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认为教师讲了学生就能学会了。其实,教师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语言学习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省略了学生“感知―体验”的过程,表面看似节约了时间,实质上有悖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正如鲁子问教授所说:“Tell me,I’ll forget. Show me,I’ll remember. Involve me,I’ll learn.”

2.阅读教学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不是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先学”是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后教”是指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教师再去教。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进行启发指导。

二、教师要做好阅读教学的分层设计,注重阅读技能的培养

1.阅读课教学我通常分三个部分: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pre-reading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一个简单而且具有概括意义的问题。如,Who,What,Why等。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简单的问题又容易激发学习兴趣。while-reading是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可以利用录音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1)设计部分与课文相关的细节内容,让学生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展开。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速读课文获得信息的能力。(2)语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创设情境,设计任务目标,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巩固语言的练习。此类练习可设计成课文的变式填空练习,造句练习,选词填空练习等形式展开。post-reading是指让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反复阅读,能提炼出基本观点。也就是能说或写出梗概。为降低难度,教师可给出部分key words,或进行英语阅读理解的改写、扩写或缩写。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把知识内化并运用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驾驭课本的能力。

2.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标注。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跳过生词,理解文章框架,然后通过文章框架回过头来猜测文章中不理解部分的意思。同时教给学生略读、跳读、细读与概括的方法。

三、加强课外阅读,拓宽主动发展语言的空间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应该给学生开拓主动发展语言的空间。通过阅读与课文难度相当、内容相关的文章扩充信息量,开阔眼界。然后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使学生接触更广泛的内容,而不仅局限在语言学习上,而是把英语阅读当作一种接触世界的平台。

编辑 郑 淼

篇2: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我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相信和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正面的、积极的,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如:在学生有了精彩的回答后,可以说:“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在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的质疑时,称赞一句:“多好的问题呀!”“多妙的想法呀!” “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有了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

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荷花》是以第一人称通过“我”看荷花的美和“我”看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文章写得很美,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和满地的荷花随风舞蹈,这种感受是很缺乏的,而且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字面的理解可以获得的。于是在教学开始,我将拍摄的“一池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荷花看荷花的情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的动态的柔美及荷花亭亭玉立的静态的庄重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课堂上应当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与学能真正互动起来。因此,课堂上应当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与学能真正互动起来。

如教学《从现在开始》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和“叫

苦连天”,我先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森林中夜晚的声音,想象每一种小动物分别在干什么?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再请学生扮演其中的一种小动物说说自己的痛苦和担忧;接着请全体学生一起来说一说,课堂上顿时热闹了起来;最后,告诉他们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的场景。这样,学生在动脑、动口又动手的同时,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使学生和文本有了内心层次上的对话。又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到小珊迪境遇的悲惨,读文后,我先请学生描述一下心目中珊迪的样子,再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把鞋袜都脱了在地板上呆上5分钟。11月份的天气,地板已经有些凉意。大部分学生,刚一放下脚就马上哇哇直叫,把脚缩了回去。少数学生也只咬牙坚持了1分多钟,就抱着脚直吹气。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份刺骨的冰冷,再回到课文,对于小珊迪在寒冷的天气里,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还赤着脚感到非常同情。不需要老师多加解释,一股怜悯之情便在学生心中蔓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

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激励学生主动质疑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和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开放学习思维的质疑

点。现代多媒体的运用,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那个情境之中,儿童的情绪一下子被激起,形成了一种内驱力。在这种“力”的推动下,促使学生将心理活动转换为饱满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主动地“质疑”如《小小的船》这篇课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前两句写“我”在地上看天上的月亮:“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只小船,描摹月亮可爱之状;后两句写“我”已经坐上月亮,在月亮上看见蓝天和星星。两者跨度极大,作者把月亮比作“小船”,就是作者极其生动的比喻,表达“我”想飞上天,坐在月亮的奇想。我用课件出示“蓝蓝的天”,“弯弯的月亮”,引导学生朗读一、二两句诗,有学生质疑:“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说月亮像小船,而不像香蕉,不像镰刀呢?”我抓住学生的思维爆发点组织学生讨论,有学生说:“香蕉可以吃,不能坐,而小船可以坐。”我再问:“看着弯弯的月儿,书上“我”忍不住想坐上去看一看,那你想不想上去呢?”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示想上去。我一边用课件出示摇晃着的月亮,一边播放《小小的船》乐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并用句式说话:“你看见了什么?”学生纷纷说:“我看见了星星。”“我看见了人造卫星。”、我看见了许多星星向我眨眼。”“我看见蓝天上一朵朵白云。”„„学生的思维在主动的质疑中得到了发展。

五、培养学生独特的见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们中国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为什么会在创造方面落后于他国呢?我们的语文课

不仅肩负着传授母语知识的重任,也肩负着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所以课堂上应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心理自由,心灵开放的学习环境,点燃孩子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如《春雨的色彩》一课,我想我是在上语文课,我的任务不是告诉孩子们一个普通不过的常识——春雨是无色的,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文本,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语文课堂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这里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里提倡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自圆其说也行。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放飞想象,展示个性的舞台,老师有责任启发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情地在语文世界里愉快地遨游。我没有否定那些认为春雨是无色的答案,我只是希望同学们能更大胆地展开想象,赋予春雨更多的色彩。我说:“老师认为春雨是紫色的,因为春雨落到茄子秧上,它就变成紫色了。你们觉得老师这样认为可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可以。”“那你们也像老师这样说说春雨的色彩吗?”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描绘着自己眼中的春雨:“春雨是白色的,因为它落到梨花上,梨花就变白了。”“春雨是蓝色的,它落到海里,海水就变蓝了。”„„我不由惊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本节课也就在孩子们描绘的五彩的春雨中自然结束。

篇3: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

一、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制造良好阅读氛围

创新教育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情感的氛围。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多方参与情感交流的过程, 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为此, 我们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并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敢于发问, 积极参加讨论。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教师要用自己的读书体验去教导学生, 感染学生, 使学生体会出文章蕴含的情感。读书指导的过程, 很大程度上是语感分析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品析, 在语言品析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了文本的情感。比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白杨树形象的刻画, 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 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 会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 促进学生深入思维, 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注重自读感悟,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强化“阅读反思”

语文课标把“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 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 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一般地说, 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种途径: (1) 学生自我思考。 (2) 同学间的合作交流。 (3) 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为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具体点拨与指导,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为了训练学生自主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 教师教学时还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结论, 强调学生的自主体会, 自主阅读, 自主讨论。如, 学习《海燕》, 第一层次 (1~3节) , 写“风卷云集, 海燕高翔”。开头一句,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 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 “翅膀碰着波浪”“箭—般地直冲向乌云”作具体描绘。教师提问:“碰”字与“冲”字, 写出怎样的情态?回答:明确“碰”写出勇敢低飞, 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 锐不可当。用拟人的手法, 写海燕斗志昂扬, 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 再从乌云听出了“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 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 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这样学生就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 加深理解, 进行自主读书, 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以问题为引导, 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 鼓动学生求新求异。学习课文《海燕》时, 第一层次 (7~8节) , 先用“越……越……”紧缩句, 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乌云凶暴, 加上雷声轰响, 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 渲染了黑暗社会环境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 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 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 显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风”“不甘心”“恶狠狠”“甩”和“摔”, 这些词语, 写出了它的猖狂反扑。第二层 (9~11节) , 绘形绘声地描写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 “叫喊”“大笑”“号叫”, 显示其欢快、豪壮;从“飞翔”到“飞舞”, 从“直冲”到“穿过”, 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敏捷、勇猛。它像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 比喻它有高度的洞察力, 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用肯定的语气, 反复的手法, 表达了必胜的信心。教师可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集中学生智慧解决问题, 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在不断学会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教学可真正以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为教学的开始, 到学生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结束, 教学效果显著。

四、教学中扩大阅读范围, 积极探索,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积累主要包括成语、诗词、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的积累。学习《我的母亲》一文,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 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 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 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 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 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 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 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教师可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学生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 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大语文阅读自读”, 在“法定”的时间内放开心情, 放开眼界,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篇4: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学习

关键词:主动性;阅读能力;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去主动学习。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作为教者,要让学生有学习兴趣,要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较高的学习环境,开展一些有益的有利于竞争的教学竞赛,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较好的问题。比如,在讲授《周总理借书》时,首先让学生去查阅相应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周总理的事迹,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知识,更受到了德育教育,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二、创设民主的学习气氛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使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他们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通过质疑问难引导学习

学习应该在疑问教学中进行,只有疑问才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在讲授《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去随便提问,这样学生就问道:“课题为什么以蝙蝠和雷达为题?”“课文写的是蝙蝠和雷达的故事,与飞机有什么联系?”我就让学生自行讨论进行研究,最后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随着课堂学生的激励辩论和教师的总结分析归纳,胜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教学效果非常好,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總而言之,通过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娱乐欢快的学习中积极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想尽各种教学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进程,使新课程标准真正深入课堂。

篇5: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

一 为什么阅读

一息尚存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9599101011ikx.html

阅读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大量的阅读是学习语言的最佳的途径,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是如此。中国目前的语文和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依照单字、词组、句子、段落、文章这样的顺序,以语法为重点,以死记硬背、反复练习和机械训练为主要学习手段。这种 “只见树叶,不见树枝,只见树枝,不见树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育方法,完全违背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非常的低效率,枯燥无味。更为严重的是,它会撕裂了人思维的连贯性,长期的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反而是要退化的,进而影响表达与沟通能力。真正的语言学习,应该是把优秀的文章整体性大信息量的输入,以培养良好的语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这种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学会基本的字词,掌握句式和语法,能够流畅自然的进行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达与沟通。

阅读也是学习科学最合适的途径之一,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阅读是满足孩子这个天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的途径是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动手实践)。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有了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就像整理、施过有机肥后的土地一样,撒下知识的种子,幼苗很自然的就能茁壮成长。而现在中国教育正在做的,父母和教师们还很投入的配合,通过死记硬背、反复练习和机械训练,片面的追求成绩,就如同不注重改善土地的品质,却用化肥、农药、激素催熟,这样的生长必定是畸形不健康的,结的果实终将害人害己。

学校教育中学到的知识,无论是哪一个学科,都是汪洋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已,为了这一滴水耗费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多么的不值。作为父母的你须知,你的眼界只有这一滴水,那么你孩子将来的成就,最大的可能也就只有这一滴水。一个能够涵养小溪小河,乃至于大江大河,甚至于大海的孩子,还惧怕考察一滴水的那几次考试吗?

从孩子学习知识的角度看,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代替的,但是这就是孩子应该阅读的全部原因吗?不,绝不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阅读经典著作能够有助于培养一个人形成价值观体系,拥有人文素养,有助于我们反省人生,甄别善恶,区别正义与非正义,从有用之中辨别出高贵与美,培养孩子拥有强大和积极的精神力量。这才是孩子能否真正获得幸福和快乐的基础,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的保障。这才是真正被魔法点中的孩子,如果仅仅为了学习优秀,写作文得高分之类的,那魔法也太廉价、太功利了。这样的孩子,即便是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贫困,中断了他(她)的学业,也不能阻止他(她)未来成功的脚步。

我们知道,几千年来,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其中以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影响并且得到过许多时代公认的著作,它即包容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最宝贵的财富。这些著作大部分是针对大人的,也有针对儿童的,尽管它在整个书籍海洋中的相对比例很小,但是绝对数量之大,是一个人耗尽一生也读不完的。可能做父母的费劲口舌也解释不清的道理,书中的一段话或者一个故事就可以让孩子轻松领会,而且很快会反馈到他的以后的行为当中。有这样一大批精神食粮,还有必要去啃垃圾吗?最有效的教育就是熏陶和浸染,阅读经典无疑也是这样一种熏陶!

知识未必能够真正改变命运,知识不过是一种“术”罢了。如果没有内在的“道”支撑,知识能够发挥出的效果往往是要打折扣的。更坏的是如果“道”错了,那么你的“术”越高明危害就越大。经典熏陶大的孩子,才是改变文化和思想贫瘠的弱势家庭真正的出路,并且只有这种改变才真正具有传承性。中国教育之病已入骨髓,幻想教育从体制上改革,无异于与虎谋皮。中国教育希望在哪里?在于体制内那些良知未泯并且正在身体力行的教育工作者身上,更根本的还是在于每一位父母身上。但是每每想到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我心里就很担心。这些缺乏思想,缺乏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往往人云亦云,非常盲目,心态很急,喜欢攀比,而又不自知,很容易误入歧途。希望本文能够起到这么一点正本清源的作用。在目前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只能自救,有余力的情况下,能帮一个是一个。但是如果您实在是留恋泥潭,喜欢拖着孩子自沉,那您随意。

二 怎么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松居直 忘记了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孟令军

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欢学习和阅读的,他们充满了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喜欢“听故事”。学习和阅读是很愉悦的事情,在愉悦中自然就会学到东西,学的快,学的好。如果孩子没有爱上学习和阅读,那么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是为父母者和为教师者出了问题导致的。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最重要的是不要着急,盯着孩子,应该保护他们对书籍的兴趣,让他们感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最坏的做法是做父母的带有强烈的功利性,把阅读作为一种任务,强迫他们去读或者读懂掌握些什么,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慢慢的一种恐惧和抵触的情绪潜入了孩子心里,他们便不再喜欢阅读了,甚至使他们对书籍永远怀着敌意或者恐惧。其实,真正的经典只要你去读就会发生作用,孩子是没办法用语言来把它具体描述给你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才是阅读真正出发点,功利和压迫都是培养兴趣最大的敌人。

最理想的情况是,家里到处是书,父母各捧一本书读(小报、杂志之类的),这种氛围发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往往是最有效的。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很难想象不喜欢读书。古时候所谓的书香门第,其实也就是这么个理。当然,中国大部分家庭的现实状况不是这样,这更需要为父母者多付出一些努力。

在孩子未上学之前的幼儿时期,父母中至少一个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亲子共读。这个时候的亲子共读,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的,无论是脱离书讲,还是指着书讲,主要靠父母来帮助。所以这件事情,最好是父母轮流做,父亲和母亲表达感情的方式,说话的语气、语调都不一样,给孩子的感受也不一样。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母亲的事情,父爱和母爱对于孩子是不可分割同样重要的!这个时期孩子的阅读必须让父母深度参与,只要书选适合孩子,孩子能够喜欢,问题基本不会太大。真正的问题,是怕父母总是觉得应该让孩子多懂点什么,不停的问孩子关于书中的问题,还美其名曰“引导”。

孩子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必须由图画书向文字书转变,由亲子阅读向自己阅读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图画书和文字书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书籍,要求父母必须善于引导,创造条件,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条件允许,最好给孩子单独的书房和书柜。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一定要在自己书柜最方便孩子翻看的一层或者其他合适的地方,放上一排给孩子读的书,必须是精品。那些暂时还不适合孩子看的书,要把它们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至于那些只是批了一层书皮的垃圾统统都要清掉,一本不留。作为孩子上手的书籍,类型要丰富,科普、历史、传记、儿童文学名著等等各种类型都要有,最好是图文并茂。尤其是对于之前很少有阅读经验,对书籍还没有兴趣的孩子,这很重要。孩子很容易找到对自己口味的书,进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视电脑的普及,很多时候严重的干扰和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在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一定创造条件“意外”地把电脑电视暂时停掉。其实,我个人不仅不反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看动画片,反而很支持孩子选择合适的游戏和动画片(我会另文专门讲这个问题),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孩子已经酷爱阅读,最好也能够喜爱某一项体育运动。电子游戏、动画片等等这些东西对于没有阅读爱好的孩子来讲远远比阅读更有诱惑力,在关键的时期必须暂时停掉。当然不可以直接停掉,这样孩子会对阅读有抵触情绪,所以要“意外”停掉。这种不需要灵魂身心参与的爱好,只能做开胃小菜,是不可以做主食的。我家的电视停了一年半,对生活毫无影响。

最重要的条件还是做父母的自身素养的提高。

一是,要对孩子要有耐心和信心,不可以急功近利。阅读是一个积累、熏陶、浸染的过程,厚积薄发,能够见到阅读成效,最少也要一两年时间,长的话,四五年也是可能的。

二是,做父母的自己要克服困难,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们的很多父母自己不读书,却老是妄图孩子爱上书,盯着孩子看书,恨不得今天看了,明天就出效果。虽然他们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怎么可能好呢,大概只能增加以后引导孩子阅读兴趣的困难吧。在这里很想对那些自己不阅读的为父母者说一句:“难道就不可以为孩子做一点付出,少打一点麻将,少看一点电视,少去娱乐场所happy一次,认真的读一读孩子们的书,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呢?”

“争取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取国家的权利,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胡适先生这句伟大的名言,我套用一下:“提高你个人的素质就是提高民族的素质,争取你孩子的未来就是争取国家的未来。

真的,不用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孩子的未来”而读书就行。实际上你也在为自己幸福的晚年而读。不然养出来一个啃老的,游手好闲的就够你受了,如果再不屑一点,没事赏你个耳光,用句“老不死”的“问候”你一下,估计到时候,你怕是连死的心都有了。

其实打麻将也好,看电视也好,不都是消遣吗。读书一样可以办到。也不要求你看《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书。其实大部分孩子看的儿童文学名著都很适合大人看,通俗易懂,好多书还特别的有趣,像《金银岛》这样比电视剧好看的书籍,一大把。

各个年龄段的童书更是要多读。我儿子读的书,大部分我都认真的读过。这样的好处非常之大。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阶段,由于我事先都读过准备给他看的书,知道哪里精彩有趣,就给他念上这么一段,很容易就把他吸引过来。对于我自己而言,增加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我和儿子呢,平时有了很多的共同语言,我们共同分享交流读书的心得。其实这个时候,孩子读了多少,记住多少,阅读的口味和兴趣在哪里,自然而然就聊出来了。这样帮孩子选择书籍的时候就不至于无的放矢。可能有的父母要问,“如果以前使用错误的方法,孩子已经厌恶书籍怎么办?”或者“9岁以前没养成阅读的习惯怎么办?”我给您支几个招。

招法一,善用孩子的好奇心。

北宋时期有一位大诗人叫苏轼,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家三位都是大文学家,合称“三苏”。苏轼和苏辙小时候特顽皮,喜欢淘气上树掏鸟蛋之类的,不喜欢读书。苏询想出一个主意:当苏轼两兄弟跑进来时,他马上把他正在看的书藏起来。几次过后,苏轼两兄弟抓心挠肝的难受,终于逮着机会偷偷溜进他的书房,把他看的的书找出来。从此两兄弟爱上了读书,乃至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这招我也试过,很灵。一开始,我儿子开始阅读时的书籍基本都是由我选择。在孩子读书品味形成之前,是不能乱看书的。因为我拒绝了给他买一本书,他也拒绝看我新买的书。我拿起《汤姆索亚历险记》,自己看起来。看到高兴处,笑出了声。他闻声探过脑袋想看,我赶紧用手挡出,转过身去。如此反复几次,他终于按捺不住,劈手就把我手里的书抢去。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是,我手里的书一直都是虚捏着的,我知道他是要来抢的。如果这个时候,傻实惠把书捏得死死的,这一抢书就被撕坏,涵养再差一点的,回头直接抽个耳光,一切努力都完蛋了。

招法二,善用孩子的兴趣爱好。我儿子喜欢玩电脑游戏《大航海时代》,我顺便给他讲了讲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帆船的一些知识,当然这是我在他玩上游戏后,自己补课找资料学习的。孩子对此产生兴趣。我给他买了《简明科学》中的《世界与历史》《机械与技术》,书里面有大段的章节讲帆船、海盗。这两本书孩子看了都不下20遍。《世界与历史》中,关于古埃及、骑士、印第安人历史的部分,孩子看了也特别喜欢,并对历史产生了兴趣。目前孩子正在读关于二战的历史,他自己从图书馆借的。孩子在书店买了《什么是什么》系列中第4辑的《海盗的传说》,爱不释手。他希望我把第4辑其余书籍拿下,我一狠心把这套百科全书120本全部买下。孩子未必对这套书全部都喜欢,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兴趣是会变迁的,智慧的火花瞬间点亮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引导。招法三,善用孩子的自尊心和比较心理。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喜欢交流喜欢玩的电脑游戏,喜欢看的书籍。如果哪个孩子没看过,插不上嘴,他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我儿子买超级小虎队就是因为这原因,这本书实际上很一般。我觉得偶尔读一读这种可读可不读的书,也无伤大局,就随孩子去了。对读书还没有产生兴趣的孩子来讲,这正是培养阅读兴趣好机会。如果他暂时还不喜欢其他类型的书籍,可以先看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巩固阅读习惯。我个人觉得福尔摩斯系列即便是实在喜欢,也应该放到初中再读,不太适合小孩子读,但是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这个大前提下,是可以适当变通的。

招法四,和喜欢阅读,家里藏书多,家庭读书氛围浓的孩子交朋友。这对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家庭很适用。最后一招,可以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招我没试过,因为也没这个必要。如果孩子真要到了试这一招的时候,您这做父母的那得多失败啊,就死马当活马医吧。

篇6: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的强烈欲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强有力的学习欲望, 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皮亚杰也曾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前, 我对学生说:“不论哪个小朋友用10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我都能很快地说出结果。”有的小朋友不信, 举起手说3×4、4×5、8×9……等例子。我都能很快地说出答案, 有的小朋友说:“老师真神了”, 我接着说:“不是老师神, 而是老师有一样宝贝, 你们想运用这个宝贝呀?”小朋友都齐声说:想!”我说这个宝贝就是乘法口诀, 要想得到它就得好好学, 于是个个都来精神了。

还有一次, 在教学之前, 手中握着一把 (12根) 小棒, 让学生根据我手中的小棒估算一下有多少根, 这就叫估算。顿时有不少同学来了精神。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学会了什么叫估算。

二、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

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 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 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 训练思维能力, 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应该是发现过程, 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的结果。因此, 我们要努力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 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探索新知识, 凡是学生能直接摘到或跳跃就可以摘到的果子, 教师决不去帮助他们摘下来。

例:班上的小平生病了, 全班同学为了看望他, 打算用60元钱买两种食品和一种水果, 下图所示

有的说这种答案, 有的说那种答案, 结果归纳出多种解法。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必须让学生具有这种参与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统计、归纳、演绎等数学思考方法, 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记忆。因此,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 最后问学生学到什么, 有的学生说看位数, 位数多比位数少的大, 位数同样多就看最高位, 最高位大的数就大。我问:“最高位上的数也同样多怎么办?”学生答, 就看下一位。

篇7: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的强烈欲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强有力的学习欲望,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皮亚杰也曾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前,我对学生说:“不论哪个小朋友用10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我都能很快地说出结果。”有的小朋友不信,举起手说3×4、4×5、8×9 ……等例子。我都能很快地说出答案,有的小朋友说:“老师真神了”,我接着说:“不是老师神,而是老师有一样宝贝,你们想运用这个宝贝呀?”小朋友都齐声说:“想!”我说这个宝贝就是乘法口诀,要想得到它就得好好学,于是个个都来精神了。

还有一次,在教学之前,手中握着一把(12根)小棒,让学生根据我手中的小棒估算一下有多少根,这就叫估算。顿时有不少同学来了精神。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学会了什么叫估算。

二、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

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应该是发现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探索新知识,凡是学生能直接摘到或跳跃就可以摘到的果子,教师决不去帮助他们摘下来。

例:班上的小平生病了,全班同学为了看望他,打算用60元钱买两种食品和一种水果,下图所示

食品 水果

火腿肠 1元每根 香蕉 1斤4元

面包 5元每袋 苹果 1斤3元

旺旺大礼包 40元每袋 芒果 1斤6元

有的说这种答案,有的说那种答案,结果归纳出多种解法。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必须让学生具有这种参与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统计、归纳、演绎等数学思考方法,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记忆。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最后问学生学到什么,有的学生说看位数,位数多比位数少的大,位数同样多就看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我问:“最高位上的数也同样多怎么办?”学生答,就看下一位。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位置放在学习的主体上,放在首位,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这点,教师要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其主动参与的能力,让他们爱学、能学、会学,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宝藏。

篇8: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

一、抓好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有关阅读的教学在其中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将阅读教学抓好,才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养成较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

二、营造美好的课堂氛围,加强课堂阅读教学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非常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习。因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先通览一遍,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必要的讲解,或者是先给学生抛出一些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对于教材通读。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一篇对话和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将其大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于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另外,针对于英语教材当中出现的大量插图,教师可根据其插图的内容进行有针对的提问,让学生回答,或者是可以让学生自己问自己答。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外阅读的范围

在教学当中,学生才是整个教学当中的主体,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对于获得知识以及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并启发。比如,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当中可以引入一些与讲课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印象,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扩大范围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有所区别有所针对。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讲课内容要学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吸收课本当中的知识。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当中的特点,采取一些有趣、新颖、形象的方法来唤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注意力以及兴趣,还可以运用猜谜语、做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对于英语的教学过程,我一般让学生先从听的方面入手,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意思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过渡到说的阶段,让学生对其进行模仿,从而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到情境的交际训练中。例如,我在教学Animals(动物)时,我就事先领学生去各家各户实地考察,再画一些简笔画作为教具来教学,“chicken、cow、duck、pig、cat、dog、goat、sheep、bird、rabbit、donkey、mouse、horse”等动物,还布置学生回家给自家的动物贴上标签,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的知识融进自己的生活中。

“启发创新”目的是要生动地给予学生比较完整的知识。启发创新,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当中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创新所带来的兴趣以及改变。针对英语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按照知识创新的过程提出问题,使学生尝试创新、感受创新,从而理解创新、勇于创新,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这就要让学生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师设计的教学步骤积极独立地思考,主动地探究。例如,我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经常让学生自己按照所学的内容自己编对话、写短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编写,这样,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容易产生自己的体会和想法,这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点拨,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探究,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英语知识,又养成了积极参与、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五、采用“导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导学法”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创新法,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指的就是课前预习需要运用导学提纲来指导,对此,教师要做到对于导学提纲的精心设计,可以提供学生一个较为清晰、重点突出的教学过程。上课前,教师将导学提纲用小黑板挂在教室的前面,让学生依照提纲确立学习目标,主动自学。

2. 课中导学

就是运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分为导入、导听、导读、导学四部分,先按照导学提纲用简短的话语导入课文,然后听录音仿读、领读、自读、创设导语,造成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整个教学过程要由浅到深,强调学生的读、说能力。

3. 课后导学

就是运用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作业,针对课文内容,结合《活动手册》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比如,把对话改为短文,或把短文改为对话,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拓展思路。

篇9:让学生主动阅读才能做好阅读教学

2参照“两题”(课题和思考题)让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师生为完成目标而共同努力,老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分析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度和学习能力,与学生共同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如教《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引入课题后,引导学生参照“两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如“百草原什么样”;“百草原生活怎么样?”“三味书屋什么样?”;“三味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鉴定几种切实可行的目标,宏观地提出学习目标。这样可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又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使自主学习指向明晰,重点突出。

3根据目标,让学生读书主动质疑问难。“主动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主动的充分体现,也是自我读书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时能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若“疑能自提,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学生已真正是学习的主体。语言阅读教學要以读书为主要活动,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同时给疑难问题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勾点圈画,自学时,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采取个体自学或合作学习,也可以使用工具书或资料自学(教师随机提供插图,投影或录像等进行辅导自学),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这样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能力、兴趣和习惯进行“多次、有序”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有助于理解课文,探索内涵的内容作为全班学生共同思考的问题,使质疑、讨论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至于琐碎问题可以一带而过或留待课后解决。

4围绕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收获。课堂讨论十分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的信息交流,课堂讨论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主角”为“导演”,变学生“配角”为“主角”,达到变讲堂为学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如教《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可以围绕提出的四个疑难问题,通过读课文自求解决。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因此,让学生再细读课文,小组(可四个人一组)讨论交流,使学生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做到敢于补充修正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向他人学习,大胆发表自己不同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怜提供辅助材料作适当引导。

5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讨论交流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扩想、假想、补想等,这样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6对照目标,让学生操作评价。学一篇课文,教学目标达成后,老师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所用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回顾一节课所明确的重点,突破的难点,掌握的要点,特别是学生对照目标,评价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篇10: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有效提问呢?

一、以人为本, 开启探究之门

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从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入手, 从根本上改变师生教与学的关系。首先, 就语文教学而言, 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原始解读, 把首问权还给每一个学生, 课堂教学一切从学生的问题开始, 允许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其次,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立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关注不同层面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通过课堂对话, 努力倾听学生的不同心声, 切实了解学生的疑难之处, 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 也使学生从配角转变为课堂的主角, 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切实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二、营造氛围, 激发探究之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有探究的愿望与动力, 所以要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 能够自己提出疑问。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特征, 指导学生在“有疑”之中确立恰当的研究点, 然后针对研究点, 质疑文本, 主动探究, 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发学生的问题欲望, 少不了课堂特定情境与氛围的营造。

1.通过创设课堂特定情境, 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渴求, 尽力满足他们梦想成功的欲望, 尽力激发学生的发问欲望。注重语文教学创设情境的乐趣、情趣、理趣与美趣。

2.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扬民主作风, 为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 打消学生的顾虑, 让学生尽情发言。尽管学生的发问很有可能是幼稚的、褊狭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 但其意识、精神却是可嘉的。

对于学生的发问, 教师要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允许他们提出甚至与教师意见相左的问题, 要创设氛围和给予机会, 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送给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和潜能, 让他们体验到发问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3.教师可以引入课堂竞争机制, 也可以带头发问, 或以疑质疑,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通过挖掘文本, 并充分运用文本本身所拥有的丰厚博大的人文氛围。比如在文学鉴赏中, 研读小说的情节悬念, 品赏散文的思想意境, 体会戏剧的场景冲突, 把握诗歌的韵律意境, 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好奇,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问。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 有学生认为骗子“聪明”, 想出了绝妙的计策, 捉弄了皇帝和大臣。他一提出该观点, 当时就有不少同学附和。老师没有指责他, 也没有纠正他。紧接着就有同学发问, 对“聪明”进行了反驳, 说骗子“狡猾”而不是聪明, 由此在班级里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论, 问题层出不穷, 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下,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三、教给方法, 寻找探究之路

“学者先要会疑。”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也说过:“你不能教什么, 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长期的接受性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 增加了依赖性, 他们往往提不出问题, 也不知道从何发问。纵使他们都有心发问, 想力争发表意见, 可也往往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谈不出有创见的看法, 尤其是在最初阶段。

所以, 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发问的方法, 让学生去摸索发问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传统的教学重在求同, 只引导学生遵从同一标准, 采取同一途径, 达到同一目的。学生所接受的只是既有的传授性的知识, 这自然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 让学生寻异发问, 对文本加以分析、鉴赏, 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向深广发展。

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 当分析到“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一句, 我就把“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讲给学生听, 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要引用这个故事。有学生发问:“老师, 我发现你讲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和这里表述的不大一样, 这是为什么?”我点头表示同意, 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探讨, 最后统一了认识:作者大胆改造民间故事的目的是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恶,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激励赞赏, 呵护探究之果

篇11:让语文阅读更主动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和欣赏,以平等的心态在师生间架起自由来往的桥梁,形成富有人情味和创造性的教学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种内心需求,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充满创造和发现的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收到最优效果。正如陶行知所说的:“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二、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拨的课堂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个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呢?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发表见解。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强烈的问题意识能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让学会质疑问难。例如,我在上《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题目,然后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学生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题后产生的问题:“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沙漠中的绿洲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求取问题的答案,以满足获得知识的内在需求,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知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着给予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让学生进入讨论,而是让他们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再以上述例子为例,经过阅读,学生们都发表了见解:“阿联酋人民像侍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才有了今天的绿树成荫的迪拜”“阿联酋人民从国外买来水、买来泥土等,花了很大的代价去改造沙漠”……这些都是孩子自读自悟的结果。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来获得答案,教师从旁引导点拨,课本真正成了学生表达感情的舞台,也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6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老师观点之中,对于所学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也很难想象,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不唯书、不唯上,形成一个独特的自我。

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如《天鹅的故事》一课,在探讨“为什么老人最后放下了猎枪回去了”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简单地回答说是被天鹅感动了,但通过合作交流后,有的小组认为这个回答是表面的、肤浅的,老人被天鹅感动是两方面的,一是被老天鹅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精神所震撼,二是被天鹅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所感动,这些是建立在对天鹅破冰的生动描写上的,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论、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学生也往往能自己找出答案,达到良好的效果。

3.学生享有选择的权利。①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营造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安排的情节发展或人物出场顺序去带领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或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的,每个学生的阅读态度都是积极主动的,便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②选择学习的方式。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不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学生有选择学习的权利,课堂就会情绪高涨。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

三、培养写作,有效迁移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写作,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升华。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还要凭借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语言表达方式、思路和文章结构、特点等;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模仿迁移,这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如:在上《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通过拿樟树和石榴树做对比,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樟树的可贵之处,有拒虫香气并永久保持,并学到本课是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樟树的可贵就象征着宋庆龄高贵的品质。这种对比、借物喻人的写法可以让四年级初写作文的学生得到学习,从而实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

总之,课堂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问。为了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应以新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还“铁峰山”一片绿色

◇ 福建省安溪县虎邱竹园小学四年级 周圆圆

我的家乡有一座铁峰山。听爷爷说,以前的铁峰山可是一枝独秀啊!满山尽是苍翠欲滴的树木,争奇斗艳的花儿,简直成了花的世界,树的海洋。不仅这样,山上还有好多景观呢!什么“仙桃石”啦,“飞来石”啦,还有传说中的“九十九洞”……吸引了人们常来这儿度假,游览,嬉戏。

可是现在,大人们为了搞好工业,让很多工程企业在山上搞工程建设,开采矿石,开发土地资源。让以前青山绿水,高大巍峨的铁峰山如今支离破碎,遍体鳞伤。面对这么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又着急又无奈。值得庆幸的是,这问题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由国土资源、水土保持部门和官桥镇政府组成的工作小组,对铁峰山各矿点进行了清理整顿,取缔关闭了一些非法矿山,更新造林,封山育林……

上一篇:海南大学大学生创新院就业船业见习服务中心2011至2012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铲车驾驶员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