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性化管理

2024-05-05

非人性化管理(精选九篇)

非人性化管理 篇1

在现实中,尽管企业大都将人性化管理视为优化管理方式的目标而大力推行,但其实施效果似乎并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显著,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性化管理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在管理表现上更多的还是属于非人性化管理的范畴。人性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背离再加之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使得许多尚未建立合理架构的现代企业,在实行员工管理的过程中,正面临着“去中心化”的挑战,企业认同出现重大危机,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所谓“去中心化”,就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疏离意识及由此产生的员工怠工及高流失率现象,“中心”即企业,去中心化的主体就是企业内的员工。为了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得为由非人性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二、企业认同的界定

“认同”一般采用两个概念进行研究:一个是Identity,其更强调一种较为完整的心理现象与过程,另一个则是Identification,多意指“我者”与“他者”联结为一体的心理感受。认同,即认为自我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无论是对具有情感的个人,还是作为文化载体的群体来说,正是这种对身份的确认(认同)将“我者”与“他者”区别开来。认同最初起源于物质主义的因素,如血缘、族群等,但在后来漫长的演变历程中,逐渐受到特定组织有意识操作的影响。

最早把认同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进行讨论的是弗洛伊德,他认为“认同是个人与他人、群体与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后弗洛伊德学派的埃里克森以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来界定“认同”。可以说,认同是一个人选择情感依附对象的过程,从父母、家庭、社群、民族到国家,一个人的自我范畴延伸到特定的社会团体。

精神分析家主要探讨个人认同,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而集体认同则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把人在社会中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而“身份认同”表达的就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结群意识和归属需要。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企业仍很注重营造“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文化氛围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对企业的认同,成为员工的漫长职业生涯中个人归属需要的最终落脚点。

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团体的基础是鼓励成员积极联系的各种观念。观念既可以直接体现在成员间的话语体系和他们交往、沟通的方式中,也可以间接体现在共有的象征、符号和标志中。这些观念使该团体区别于其他群体,使成员感觉到他们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集体身份或属性。集体认同是这些观念的总和。无论宗教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还是政治认同,都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归属于某个群体的精神纽带,以及作为“我者”对立面存在的“他者”。企业认同,就是在有其他企业存在的情形下,人们构建出归属于某个“企业”的“身份感”。对个人来说,企业认同指个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该企业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企业成员的身份资格。对企业来说,指其独特属性,以及由此而来的保持该独特属性的权利能够得到一般民众及其他企业的承认。只有同时得到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环境的认同,企业才能得以区别于其他企业进而生存与发展。

一般认为企业认同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关于一个企业中核心的、有特色的和持久的方面。把西方相关理论研究者的观点概括来说,企业认同是由各方面与企业相关的行为主体以企业为中心寻求一致性的心理与行为过程,简言之就是要以企业作为认同目标。经验地讲,个人或者出于主观的企业身份认定,或者与一群人(如企业其他员工)共有历史传统和集体记忆,或者基于对企业特定的文化氛围、管理制度及价值观的赞同而产生对该企业的一体感(归属感),最后形成客观表现上的认同。同时,企业还可通过由一系列符号所象征的“企业基质”来界定自己,它们代表了企业内各员工所赖以建立的诸原则,企业员工愿意遵从这些原则互相约束、共同生活。所以,在时间的横断面上,历史积淀而成的企业基质似乎可以看作一个既定的常量,但在长期的纵向发展过程中,则只能是一个变量,要经历不断的变化与再阐释。

三、“去中心化”对企业认同的挑战

人性化管理从理论层面看,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但在管理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与实施者愿望不一致的结果。问题在于人们对人性化管理中的“人性”有多种不同的见解,由此也导致人性化管理本身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作为“去中心化”主体的企业员工很容易在这种人性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背离且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之下对企业这个“中心”产生疏离意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员工怠工及高流失率现象。这种“去中心化”的挑战对现代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而严峻的。

非人性化管理为何会带来如此严峻的结果?其实,现代的人们和过去一样,以各种方式认同自己,陷入了众多权威网络之中,并在其间分配资源。特定个人或群体可能具有多重认同,认同可以在比企业更大和更小的范围同时发生。企业只是日益增多的多样化实体中的一个,如果它的支配形式受到削弱,那么企业将不再是认同的最终落脚点,不再具备最优的合理性。企业在回应多元需求时感到力不从心,出现了“认同危机”,给各种“去中心化”行为提供了实施的条件与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企业内的员工就可能从中寻找“差异”,另觅替代认同。当对员工的个人认同与对企业的认同发生冲突时,所在企业是否还是值得员工托付的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就可能成为首要的问题,并有可能引发重大的企业生存危机。

人性假设是人性化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由于人性假设是由动机层面的利己假设、目的层面的满意假设及策划层面的理性假设构成的三维结构,因此,人性化管理就是基于人的利己假设、理性假设、满意假设而实施的管理方式。而在非人性化管理方式下就很难基于人的利己、理性、满意来实施管理,结果自然容易使员工与企业的最终目标在事实上并不一致。这对许多企业来说,就无法使员工有效确立起对企业牢固的依从感,也不会再认可企业所宣扬的“企业基质”,就会为”去中心化”提供土壤。另外,从某种角度说,在企业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建构大多是妥协的结果,它保存而不是消灭了差异,只不过在当今由于全球化影响致使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这些差异不但没有被消除,反而被越发地凸显。“去中心化”正是员工在可做多种选择的情形下反对所在企业那种已经不合时宜的企业建构,以满足利己、理性、满意要求的体现。

我们应当看到,“去中心化”行为正严重侵蚀着企业认同赖以产生的根基。对于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企业,这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认同问题,更是一个企业生存问题。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经常怠工,又或者员工流失率一直很高,那么企业能维继多久都将是问题,还何谈生存呢。

四、企业认同与企业生存

我们不能否认,广大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主负盈亏的主体,保障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仍然是各个企业最核心的企业利益,只有这一点做好了,企业内员工的基于利己、理性、满意之上的各种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得以保证,企业认同才能更有效构建。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时下还有许多企业并未能够完成有效保障企业认同的企业体系构建,它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满足进一步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需求,而且一些基础较差的企业甚至会因发展过缓乃至停滞、高负债、资源短缺等问题而时刻受到不少“存在性威胁”(Existential Threat)的制约。对这些企业而言,在各种“存在性威胁”的指涉对象中,各类替代性认同的出现及由此引起的企业认同危机是威胁企业生存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企业来说,员工是否确立起对企业的忠诚,是企业认同问题;而企业能否确保员工的企业认同,就是一个生存问题。事实上,自企业产生以来,确保员工的忠诚一直是保证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之一。从不少日本知名企业二战后短期内迅速成长壮大的实例我们就不难看出企业认同在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企业的存在既是为了保障员工的认同,又受其制约。员工的企业认同也很可能因某些其他企业(他者)的存在强化或者削弱。

五、结论

在可预见的将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人性化管理确实还会存在诸多认识困惑,非人性化管理在实践上也将会持续。所以,如何应对企业认同还可能出现的重大危机、企业生存遭遇的重大威胁仍会是许多企业将要继续思考的问题。由于还没有真正实行人性化管理方式是客观事实,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也是事实,企业想强制退回不容员工有更多选择的以往状态已是不可能,而只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整合企业内部不同员工的认同需求。这就需要企业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实施创造条件,向基于人的利己、满意、理性实施的管理方式逐步靠拢。只有认真地对人、人性做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才有可能更为透彻地理解人性化管理,明晰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从本质的意义上区分人性化管理与非人性化管理。也惟有此,企业认同与企业生存才能在企业由非人性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方式的转变中得到统一。

摘要:时下, 由于在管理实践中还未真正地使人性化管理超越非人性化管理而成为管理的主流, 而企业间竞争又日益激烈, 现代企业正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威胁, 企业认同出现严重危机。企业认同与企业生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员工而言是认同危机, 对企业而言则是生存危机。为了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必须得为由非人性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

关键词:非人性化管理,去中心化,企业认同,企业生存

参考文献

[1]曹元坤:论“人性化管理”中的“人性”[J].当代财经, 2006, (10) :61-68

[2]曹元坤:人性化管理的认识困惑[J].当代财经, 2004, (12) :94-96

[3]吴照云等: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4]李美枝:台湾地区族群关系与与国族认同的显性与隐性意识[J].本土心理学研究 (台湾) , 2003, (20) :39-71

[5]李美枝李怡青:我群与他群的分化:从生物层次到人的层次[J].本土心理学研 (台湾) , 2003, (20) :3-38

[6] (美) 约瑟夫·拉比德 (德) 弗里德里希·克拉托克维尔主编金烨译: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7]王彦斌:管理中的组织认同——理论建构及对转型期中国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8] (美) 马斯洛:人的动机与潜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非主流个性化简单签名 篇2

2)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澳洲家里,而我在家里熬粥。

3) 搞笑炫舞离婚了,做不了家族,就像人一旦分手,做不成朋友.

4) 得不到不可怕,守不住才是笑话。

5) 我从没说过我娇弱,所以尽管很难过,我也可以自己扛自己笑

6) 老师,如果你再无视下课铃的话,就别怪我们无视上课铃。

7) 有些故事不一定要讲给每个人听,有些伤悲不一定谁都会懂,

8)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9) 其实、我 不需要 太多 的 人 来 懂 。

10) 没心没肺地笑,只是不想输掉仅剩下的骄傲

11) 哥不写错字,哥写通假字!

12) △ 我多想伸出手去摸摸你那性感的小胡子我可没有勇气丶

13) 许多话ヤ在我心里 要怎么对你说!

1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

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措施分析 篇3

【关键词】 护士;护理;人性化;管理措施

【中国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21-01

1 护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内涵

近代西方管理中开始重视人性化管理,而国内也开始提倡以人为本,优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是日常管理中将每个人都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单位,给予充分的关心、鼓励、支持,尽可能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通过实现每个人的目标来实现总体的管理目标[3]。在护理中同样如此,只有护理工作者得到了人性化的管理,才能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的温暖,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满足、理解、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管理者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国内的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工资待遇低下、不受尊重的现象,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因此,护理人员时常出现心理压力大,岗位流动性强的现象,社会价值不能得到合理的实现。同样的,护士也需要被尊重与关心,在管理中如果不重视护士的实际需求,给予护士家的温暖会导致护士产生排斥反应,间接导致护理质量的降低。在合理设计管理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人性化的管理,保证护理人员时刻抱有工作的热情,自觉自愿的为患者服务。

2 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措施

2.1 人性化护理质量管理:通過录音、视频、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加强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时常遇到护士任务繁重、身体疲劳、很难集中培训等情况,强行将他们召集起来培训、不仅仅培训质量较差,还影响护理人员的正常休息与娱乐。我院通过灵活安排时间,综合利用科技手段,使得护士基本实现在上班时间就能利用空闲观看培训课程,而无需专门抽出时间去培训,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护理人员。与此同时,每月举办专题业务讲座、精品读书读报会、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培训结束之后,护士长利用早间智力问答的形式检查护士的实际掌握情况,并给予一些实际的奖励。此种方式不但实现了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实现人性化管理,受到了护士的一致好评。

2.2 科学有效的安排人力资源:由于我国的一线护理人员待遇低下、工作量大、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护理人员在医院中常年存在着人手不足的情况。为了尽可能的缓解这一突出问题,医院的管理人员需要科学有效的安排好护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好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潜力,保证每一个护士在工作时间内有着良好的效率。同时,满足护理人员合理的工作与学习需求,妥善安排好每个护士的休息娱乐时间。在工作中注意新老搭配,使得没有经验的护士能迅速从老资格护士那里学到护理方面的经验,照顾好患者的情绪,尽可能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医院管理中在安排人力资源的时候,应了解每一个护理人员的特点,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技能优势,营造出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但也要重视团队协作,形成一种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使得服务意识进步一提高。

2.3 管理中采用激励的手段: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需要被他人所尊重,以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人不但需要被他人理解、关心,也需要被其他人所认可、尊重,被他人所认可、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肯定。人性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护理中护士长应该对护士多给予鼓励少给予批评,多给予奖励少给予惩罚,细心发现每个护士在工作中的闪光点,通过有效的沟通对她们的工作给予认可,保证每个护士都能得到鼓励与尊重,保持她们的良好心情,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制定出符合医院特点的考核制度,每月由患者与护士长共同评选出最优秀的护士,将工资与考核想挂钩,激发每一个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医院管理人员也应该尽可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尽可能的增加护士的休息时间,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2.4 运用沟通与交流技巧及时排解心理压力:护理服务的实践主体是全体护士,而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护士的情绪、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密切相关[4]。护士长要与护士沟通,了解每位护士的特长、爱好,根据护士的特点安排工作。临床护士面临许多压力和应急,护士长应鼓励护士说出自己的不良感受,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服务对象,患者才能获得满意的护理服务[5]。

2.5 注重人才培养: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护理部应根据科室情况,每年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组织护士长参加管理学习班,鼓励年轻护士继续学习获得更高的学历,实现高层次的需求,支持护士总结临床经验,每年撰写护理论文[6];护士长根据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使护理人员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目的,激发护士的进取心及创造力。

3 总结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不仅意味着监督及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人并激励人,充分调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的积极性,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使患者最终得到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潘杰.论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6,21(4):59~61.

[2] 章美华.人性化护理管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5,3(4):298.

[3] 聂玉洁.运用人性化理念进行护理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353.

[4] 滕倩倩.人性化管理理念对护理管理工作的五种启示[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5):590~591.

[5] 鲁丽新.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9(7):89~90.

[6] 李秋红.浅谈人性化护理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145~146.

非人性化管理 篇4

这些非在职员工, 曾经为油田的建设发展做出过贡献, 虽然他们由于各种原因现已离开工作岗位, 但是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共同参与。如何寓管理于服务中, 在服务中体现管理, 追求管理效果的最大化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对非在职员工实施“个性化管理”和“差异化服务”, 能有效地提高管理质量, 提高非在职员工关心企业、理解企业的自觉性。

一、稳定部门加强个性化管理

1. 建立非在职员工档案。

对非在职员工的档案内容进行规范, 包括其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收入情况、特殊需求、承包领导、日常联络人, 以及家庭子女成员及其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资料。对整理时间进行规定, 如规定每季度都要核对一遍, 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补充完善, 以保证非在职员工有关资料的准确完整, 便于随时查询, 及时开展工作。

2. 建立特殊员工不稳定预警机制。

按照特殊人员、特殊管理的原则, 建立特殊人员不稳定预警机制。在“协调、沟通、引导、规范”的基础上, 给予重点的、定向的、特殊的监控。对有不稳定倾向的增加联系频率, 安排那些真正同单位和组织靠得近、信得过的同志, 安排那些熟悉、亲近、了解、经常接触他们的亲属、子女、朋友作为联系人, 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掌握信息, 随时掌控情况。

3.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非在职员工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有种种迹象表明, 个别喜欢出风头的人, 经常将触角延伸到非在职员工中, 在蛊惑诱惑下难免有少数人搞串联搞集体越级上访。因此要对非在职员工加大宣传, 做到“三个及时”, 即: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每位员工;单位的重大决策出台及时通报给员工;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及时告知他们, 增强其对各种小道消息的抵制力。

二、业务部门提供差异化服务

所谓非在职员工的差异化服务, 也就是根据非在职员工的经济状况、个体需求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服务层面上体现差异性。实施差异化服务能提高员工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是提高员工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根据非在职员工的经济状况、个体需求等的不同, 非在职员工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生活窘迫”型、“愤世嫉俗”型、“轻松自在”型和“老有所为”型。

“生活窘迫”型的, 是由于经济状况或身体原因或子女问题等, 在经济上比较拮据, 改善生活状况的愿望强烈, 对于他们的帮困扶贫应是工作重点。针对非在职人员中年老体弱、长期生病、家庭生活困难的, 可以采取重点人员专人承包制度, 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 定期走访交流, 及时掌握情况, 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办实事、解忧愁, 使他们逐步度过难关。

“愤世嫉俗”型, 这部分人情绪不安定, 社会适应性差, 群众关系较差, 容易和他人发生摩擦, 性格较孤僻、清高、常感”怀才不遇”, 对现实某些问题看不惯, 又不想去改变。对于他们, 要积极主动向其解释上级的政策, 分析他们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 收集他们的建议与呼声, 做到“呼声怨声不解声, 声声入耳;好事难事大小事, 事事上心。”做到有问必答;对他们的求助或建议要做好登记、明确期限、抓好落实、及时反馈。缩短与他们的感情距离, 保持他们的思想稳定。

“轻松自在”型的非在职员工, 不愿受约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 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寓教于乐, 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实在不愿参加的, 也登门邀请他们到场观看, 让他们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教育。

“老有所为”型, 他们社会适应性强, 群众关系好;有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认真负责, 积极主动, 肯动脑筋, 能独当一面。在他们中, 可以开展诸如”重塑老党员、老同志新形象工程”活动, 让非在职人员认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还很大。

在个性化管理中不能搞管理歧视, 在差异化服务中不能只讲人情, 在实际应用中, 差异化服务与个性化管理是统一的, 在非在职员工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实际, 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尤启恒: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2]周萍:客户关系管理新模式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非人性化管理 篇5

关键词:非个人化,形式,宗教,女性

艾略特是英美新批评派的奠基人之一, 被称为“现代文学批评大师”。他早年提出的“非个人化”理论, 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其大的影响。它的基本内容是:生活与艺术不能等同, 它们之间有无法逾越的界限, 作家的个人感情经验必须经过非个人化的过程, 将个人的情绪转变为宇宙性、艺术性情绪, 才能进入文学作品。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 体现出了他所倡导的“非个人化”理论。

从整体结构上来讲, 《荒原》有浓重的形式主义色彩, 诗人在作品中旁征博引了35个作家的56部作品及谣谚, 典故和语言的拼接所表现出的形式上的纠结也是荒原中人们迷惘的一种表现。在西方, 人们普遍相信这样一种观念:语言不仅是人类最为根本的沟通交流工具, 同时, 它还是人类的精神存在之家, 语言之外无物存在。所以, 语言的差异必将造成对话的缺乏, 以致精神沟通的困难。整个荒原世界人们各说各话, 尽管人声鼎沸, 却沟通无能, 这好比无线电联络, 空间中也充满了电波, 若各台机器都处于不同的波段, 就根本不存在接通的可能性。这样的形式所带给读者的反思和震撼, 正是艾略特想要的。这种语言的混用也表明了, 作者认为人类的精神荒原是一种非历史、非空间的存在, 它广泛地存在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以此达到“非个人化”的目的。

荒原是一首叙事诗, 让男女同身的帖瑞西士将互不相干的复杂情节和意象连接起来, 诗的注释中解释道:“帖瑞西士虽然只是个旁观者, 而并非一个真正的‘人物’, 却是诗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 联络全篇。”死亡情结弥漫全篇, 诗人把所有的男人归结为一个男人, 把所有的女人看成是“只有一个女人”, 人们变成非个性化的社会共同体, 因此死亡情结也是社会通病。在文本中多次出现的“我”, 到底是指代谁呢?指代作者本身, 那么不符合艾略特所坚持的非个人化的原则;指代一个随意的旁观者, 也说得通, 但是这使得全诗更加破碎, 增大读者理解的困难;指代帖瑞西士比较说得通, 他雌雄同体, 通晓全局, 不带有偏见, 才能表达出“非个人化”。

曾认为诗作并不是完全符合非个人化的理论, 内容中至少有两点是带有强烈的作者的个人情绪:一是宣扬宗教, 二是蔑视女性。这个想法本身有欠缺, 但我认为艾略特对于诗歌素材的非个人化处理, 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就具有了夸大的性质, 他是在将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悲观看法加以扩大、加以普遍化。艾略特也并不是盲目自大, 他的非个人化写作实践还是真诚的。诗歌是作者强烈自然感情的流露, 而艾略特在表达形式上采用了比较客观的方式, 极力剔除个人的情绪, 完全不参杂个人想法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独辟蹊径, 广泛借用他语, 然而他语也带有他人强烈的个人因素, 一首诗歌不可能写成一部百科全书, 杂糅一切, 让作者置身其外。读者将作品和作者的关系切开, 是不现实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荒原》的先锋性在于形式大于内容。也许所谓诗歌的非个性化, 是一种错觉, 不可能存在。就内容上来说, 虽然艾略特内心的精神之荒在一战之后的西方世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荒原》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一部分人的绝望, 但这都是历史性、区域性的, 不具备超越时空的性质。艾略特在标举“诗人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的同时, 又紧接着加上一个意味深长的注释“只是具有个性和情感的人们才懂得想要脱离情感是什么意思”, 应是他自觉偏颇之后的自我修正。

《荒原》中的女性形象有三个来源:传统文学、现当代文学、现实生活。《荒原》中的女性都堕落成了毁灭文明的恶魔, 唯一的天使"风信子女郎"也只不过是人们脑海里破碎的美好回忆。诗作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 当时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大力诉求在性方面女性的解放, 那么出现在《荒原》中的这些女性, 代表了艾略特对女性的轻蔑态度, 也许是不赞同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这与艾略特自己的生平是有关系的, 艾略特与第一任妻子薇薇安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七年间相互折磨, 薇薇安甚至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此外, 艾略特曾被怀疑有同性恋倾向。这一段婚姻经历, 让他对女性有了噩梦般的印象。当时从柏拉图、黑格尔、弗洛伊德到列维伊斯特劳斯的整个西方哲学, 都是一种理性主义传统。在这种传统中, 女性被定义为非理性, 是被阉割得不完整的男人。艾略特发扬了这种传统思想。艾略特也曾被证实因精神压力失去性能力, 妻子有外遇, 诗作中描写荒原中人们因精神空虚而泛滥的无情感的性关系与此也有一定联系, 诗人没有办法完全逃避感情来写作。然而艾略特在标榜非个人化的同时, 又仅以少部分女人代替全世界女人, 是有失公允的。

艾略特所提倡的“非个人化”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 但他认为作品中消灭了个性, 不包含或尽量少包含诗人的心灵成分, 作者不动声色地叙述, 丰富作品的同时留下大量空白, 这就给读者以驰骋想象的余地, 更有利于读者发觉作品中的思想意蕴, 给作品创造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这理论对于反对浪漫主义作家过渡干预作品, 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艾略特:《荒原》

[2]、刘小然:《浅析<荒原>中艾略特的诗歌语言艺术创新》, 《网络财富》2010年第15期

[3]、闫柯菲:《艾略特<荒原>的象征艺术与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 《赤子》2009年第8期

非人性化管理 篇6

关键词:独特的生活化素材,视角,细节,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实践充分表明, 作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积累个性化的生活素材, 有助于学生张扬个性、表达思想。怎样才能有效地积累独特的生活化素材呢?

一、选取独特的生活视角

作文生活素材就在我们周围, 当然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全盘写进作文里,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写作需求选取生活素材。尤其是选取个性化的生活视角, 才能够使自己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 脱颖而出。将熟悉的、陈旧的变为陌生的、新鲜的, 学会用变幻的眼光去审视生活, 写出新颖独到的作文。然而, 在学生的实际写作中, 模式化、简单化等问题还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具有独特性, 就必须用独特的眼光审视生活, 重新构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 把一种独特的实际生活展现出来。

例如某考生写的《早》的片段:

我假装还在沉睡, 妈一边呼唤着一边用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摸着我额前的头发。

我睁开眼睛, 她怎么如此憔悴, 她的脸没有声音那般温柔, 她见我醒来脸上又洋溢起一股温暖的笑容。她在这里等待了多久我不知道, 但饭桌上的早餐已经备好。

我静静地走动, 仿佛看到这十几年的早晨一位母亲忙碌的身影, 这样的身影成了她每天早晨的节奏。我轻轻推开那隔开冰雪的大门, 惊讶地站在门口许久, 天空中的雪花在我的眼泪中融化了。

母亲唤孩子起床, 给孩子做早饭, 司空见惯, 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生活经历。这个考生选取了特定的下雪天, 假装睡着, 等待着母亲的呼唤。从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 更容易凸显母亲的温柔, 看到母亲的憔悴, 写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尤其是最后, 考生惊讶于门前那条无雪的小路, 又是载着母亲多少的爱啊。文章以“我”早起活动过程的视角转换次第展开三个场景——卧室、客厅 ( 餐厅) 、门外, 寒暖对照贯穿始终, 妈妈暖暖的爱意, 都在妈妈的早起早为中, 渗融在三个场景中, 实为难得。

二、注重独特的生活细节

近年来, 高考作文中具有传神细节的记叙文会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因此, 在积累生活素材时, 必须要关注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很多学生说记叙文难写, 明明心中有所想, 但是写的内容却少之又少, 不知道如何丰富内容。其实, 对于高中生来说, 记叙作文写起来并不难, 但是要写一篇好的记叙文实在不易。究其原因, 主要在缺少个性化的生活细节。要抓住独特的生活细节, 就要做到:独具匠心, 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些感动。

如某考生写的《青春万岁》的片段: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 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 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 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 我感叹它的魔力。

在生活中, 最容易积累的就是和父母之间的生活故事。而最不容易写好的也是这个, 因为最容易落入俗套, 所以应该要抓住生活中的那些特别的感动。这个小作者真是匠心独具, 跳出了一般抒写父母的狭隘思维, 感受到了生活中父母的那青春的火苗。看到昔日风靡一时的《排球女将》, 父亲万分激动, “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母亲也是十分欢喜, 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小作者以此为素材, 记录下了当时的感动, 真的是把气氛都“焐暖了”, 这些细节中, 不乏温馨, 也不乏轻松幽默, 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父母的不朽青春。

三、获得独特的生活感悟

积累独特的生活素材, 并非只在于生活本身有多独特, 还在于对生活材料的认知, 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如果不能对生活素材加以提炼、升华, 就不能形成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发现生活的真谛, 感悟社会真情, 在作文中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某考生写的《智慧, 就藏在房间里》的片段:

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 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 虽然位于中心, 却拥有罕见的静谧, 我领略到静的美好, 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 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 价格却出奇的高。但多亏了这一决定, 每逢冬季, 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

高中时代, 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 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 网络、电视全没有, 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

我想, 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 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 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父亲的智慧是小学子的切身感悟。孟母曾经“三迁”, 父亲为孩子求学也来了个“三迁”, 迁出了无声的大爱。这种智慧, 旁人难悟, 只有小作者悟到了:它被爱包裹起来, 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的某处罢了。如果小作者感悟到的仅仅是爱, 也就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了。小作者的独到之处就是把这种爱升华为父亲的大爱智慧。类似这样的生活素材学生都会积累, 但如果能够引发独特的思考, 这样的素材才真正带上了独特的元素, 区别于一般的生活素材。

作文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要使自己的作文独具特色, 就要在作文素材方面下功夫。积累具有个性化的生活素材, 才能使作文彰显个性, 与众不同, 非独无以致远。

参考文献

[1]魁学贞, 周剑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上旬, 2012 (2) .

非人性化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2015年行个性化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的739例 (746眼) 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395例 (398眼) , 女344例 (348眼) ;年龄51~83岁, 平均 (65.2±10.3) 岁;老年性白内障632例 (636眼) , 并发性白内障98例 (101眼) , 外伤性白内障9例 (9眼) ;白内障晶体核硬度为Ⅱ~Ⅴ级, 其中Ⅱ级107例109眼, Ⅲ级204例206眼, Ⅳ级365例368眼, Ⅴ级63例63眼;术前矫正视力均≤0.2。

1.2 手术方法

采用瑞士Oertli公司电凝环形撕囊仪, 直径0.6 mm铂合金特制高频透热针头, 频率为500 KHz, 显微镜为德国Muller显微镜。球周浸润麻醉, 缝线开睑, 作以上穹窿部为基底之结膜瓣, 烧灼止血, 角膜缘外2 mm做反眉状长7~8 mm巩膜隧道切口, 至角膜缘前0.5 mm平行虹膜面方向进入前房。前房内注入粘弹剂, 行电凝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6~7 mm, 彻底水分离及水分化后, 用粘弹剂针头将核转动, 使之完全与囊膜分离, 并小心将核上极翘起脱出撕囊口。扩大内切口至7~9 mm, 用自制晶状体圈小心伸至硬核后极, 并用自制晶状体拉钩钩住硬核前极, 双手相互配合, 缓慢将硬核拉出切口外。吸出残存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 切口间断缝合1~2针, 烧灼黏合结膜切口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术前、术后1周、1个月视力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与术前相比较, 术后1周、1个月患者视力均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患者视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其中, 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7例, 术后前房少量积血5眼, 不同程度角膜内皮水肿6例, 葡萄膜炎4眼, 一过性高眼压5眼, 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未见有视网膜脱离、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患者视力, 并尽量减少术中或术后并发症。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白内障较为先进的技术之一, 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视力改善效果佳等优点, 也是目前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但其缺点是需要特殊设备、操作要求高、治疗费用较高, 基层医院普及起来受限制[2]。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结合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和超声乳化部分原理而形成的手术方式, 同样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视力好等特点, 能获得与超声乳化相近的疗效, 却无需特殊、昂贵的设备及很高的操作技术。本研究中739例 (746眼)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 术前无一例视力超过0.3, 经手术治疗后视力均获得明显改善, 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视力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与文献[3-4]结果一致, 对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有如下几点体会: (1) 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进行术前手术难度的评估,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 巩膜隧道切口和厚度直接影响后续手术的难易程度, 应准确掌握, 并避免反复切割而影响术后切口密闭性; (3) 连续环形撕囊虽然操作相对较复杂, 但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优点较多, 但需根据术中实际情况来选择, 如前囊膜不清或撕囊失败时可改行开罐式截囊; (4) 彻底水分离后可使晶状体核能自由转动, 用粘弹剂针头将核转动使之完全与囊膜分离, 小心将核上极翘起脱出撕囊口, 避免在晶状体核未自由转动时强行转核, 防止后囊膜撕裂; (5) 尽量减少术中器械进出前房次数,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 切口间断缝合1~2针, 以减少低眼压、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 促进术后视力恢复。

手术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角膜水肿、葡萄膜炎、前房积血、高眼压等, 本研究中共出现术中后囊膜破裂7例, 术后前房少量积血5眼, 不同程度角膜内皮水肿6例, 葡萄膜炎4眼, 一过性高眼压5眼, 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后囊膜破裂的发生与后囊膜压力过大、分离时注水过多等有关, 也与术者熟练程度相关;角膜水肿多是有手术机械性刺激或化学性损害及患者存在的角膜疾病等因素有关;葡萄膜炎主要由手术创伤或异物刺激所引起;前房积血则多于术中伤及虹膜血管或切口出血或晶状体置入时伤及色素膜等有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尽量避免和处理并发症,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损害, 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无需特殊的、昂贵的设备, 无需很高的操作技巧, 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 疗效明确, 尤其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代山厚.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40例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 (1) :122-123.

[2]蔡银权, 陈冲达.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0, 22 (1) :78-79.

[3]高云仙, 银丽, 赵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3) :2691-2692.

重视人性化管理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篇8

1 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1.1在工作中, 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 还要承担患者的教育者、组织管理者及咨询者等角色, 而且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高要求, 多重的角色行为及角色要求常常使护理人员力不从心, 身心疲惫, 职业压力感增加。

1.2护理人力资源短缺, 护理工作负荷过重, 护理技术操作较为复杂, 劳动强度较高, 护士易产生精神紧张情绪, 害怕差错事故发生。

1.3护理工作虽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的观念.社会观众对护士的信任度较低, 使护士自感地位较其他职业低, 且护士的收入与工作的繁忙程度不成正比, 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

2 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与实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 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结合。

人性化管理不等于宽松管理, 是在严格管理下的人性化, 不能丢弃管理原则。在制度管理中, 应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不要仅仅把人看成是工作的一部机器, 要重视人的心理需求, 启发护理人员的工作创新思路, 尊重每个人的想法, 让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潜能[2]。

2.2 运用有效的激励技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需要产生动机, 动机支配行为, 行为指向目标。行为总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综合反映, 激励动机, 调动积极性, 为被管理者创造客观环境, 是良好管理的重要手段。护士长在平日的工作中, 应该时常以正式性或非正式性的方式向科内护理人员请教、商议和相互的切磋。如此他人会觉得护理管理者是团队中的一份子。多用鼓励、称赞、来刺激他人的自我成长, 以及赋予属下权利与责任和鼓励他们参加解决问题的行列, 激发了护士的责任感与自我的成长。全员主动参与科室管理, 人人都有责任感, 并有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于是, 护士的工作士气增加, 对工作的满足程度也随之提升。本科根据有关护理规程、医院及护理部要求、科室具体情况, 由科内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制定出适合本科的、操作性强的科室制度, 实施自控式管理。以制度管人, 奖惩公开, 一视同仁。全员素质提高的同时, 科室护理质量当然得到相应的提高。

2.3 强调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什么因素使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首先是一个组织的凝聚力, 有了团队精神, 那将是很难被战胜的。在科内经常开展全员的主人翁意识教育, 护士长要具有高度的沟通技巧, 设法使科室中的每个成员结合在一起, 尽可能使个人的目标配合科室的总目标与目的, 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4 护士长应成为支持领导型和沟通型专家。

了解被管理者的心理、生理、社会需要, 并在原则范围内予以不同方位的满足。做到理解、尊重下属, 做她们的知心朋友、代言人, 在与下属交谈中, 尽量做到严谨不失平等, 尊重而不失身份和原则, 使之从心理上赞同你的观点, 领悟领导旨意, 尤其提出批评时, 既要使之认识错误, 又不能使别人的自尊受到伤害, 给下属一个可敬、可畏而决非“狼来了”的感觉, 使之心甘情愿地做好工作。于是, 护理管理效能可达事半而功倍。护士长应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 注意以身作则, 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冷静果断地处理问题, 自身的品德直接影响下属在工作中的心理和行为。护士长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 管理者即是服务者的思想, 努力当好护士姐妹们的公仆, 为护士们培训、提升、展示各种才艺搭建资源平台。关爱护士, 关注护士们的工作压力状况, 及时给予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如适当的人力配合, 实行弹性排班制, 多关心中老年护士的家庭情况, 身体状况, 切实帮助解决每一个实际困难, 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引导青年护士以诚相待、和睦相处, 努力创造条件, 充分满足护士的求知欲望, 想尽办法预防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3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科室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后, 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 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能, 增强了护士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 全面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4 讨论

护理管理中最主要的要素是人, 只有追求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的最佳结合, 充分发挥科室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护理管理才能成为主动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和效率才能实现最大化、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丽传.护理行政与病室管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6

非人性化管理 篇9

1 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1.1 学习人本管理理念

“人文关怀”强调的是人格的完整、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 是从国外引入到国内的一个概念, 其重点就在于要对人的精神予以关心。人性化管理主要是对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现象进行反映, 属于管理的升华以及护士长的自我领悟[3]。

1.2 运用人本原理发挥护士的能动性

护士长应该以提高护士未来发展及工作效率为目标, 积极调动其工作创造性、积极性。人本管理的核心是调动每名护士的积极性、规范行为、提高素质, 尽量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提高护理管理工作[4]。

2 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

护士长应该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 还必须掌握急危重症的抢救知识和专科知识, 对自己的管理理念也要不断更新。护士长在科室里往往是扮演着“挑毛病”、“管家婆”的角色, 虽然有时会让护士有抵触情绪、厌烦、麻痹, 但若护士长始终能够起到带头作用, 以规范细致的操作程序、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必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护士得到感化[5]。

3 加强低年资护士护理安全知识培训

护士长应该定期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护理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总结, 并结合一些临床护理差错实例, 提醒大家在以后工作中要吸取他人教训, 做到胆大心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尽量减少护理差错, 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整个培训过程认真、严肃, 又结合生动的实例让大家深受感触。还可以采用互动方式, 了解护理人员的心声[6]。

4 加强夜间查房, 实现护理质量无缝隙化管理

夜班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时间, 护理质量体现在患者的各个方面, 因夜间护理工作有着独立性、应急性、隐蔽性等特点, 夜间多由年轻护士值班, 经验不足, 应急能力欠缺, 为加强夜班护理人员处理危重患者能力、遇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护士长应该在坚持原来夜查房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夜间查房力度, 跟班追踪问题科室和重点护士, 做到随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以便指导、帮助、规范护理行为, 保障护理安全。通过加强夜查房, 其目的是彻底排查护理安全隐患, 及时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规范护理过程, 杜绝各种不良行为, 加强了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此举增强了夜间值班护士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自觉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 定期巡视病房尤其加强危重患者管理, 以便保证护理安全及患者的安全, 从而保障夜间患者的治疗护理, 实现了护理质量无缝隙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7]。

5 多种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 各科护士长和优秀护士为组员的护理专项质量控制小组。二是完善各级护理人员工作制度, 明确职责, 做到人人有专责, 事事有人管。三是服务过程中加强巡视, 确保护理记录到位;加强沟通, 确保健康教育到位;加强管理, 确保质量管理各项工作督导、质控到位。四是采取不同形式检查, 包括护理部每月一次、护士长每周一次行政查房, 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 召开护士长例会, 进行分析讲评, 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加以落实。五是针对年轻护士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 各科采取个人自学、科室训练、晨间提问、业务学习、小讲课、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培训年轻护士, 护理部不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

6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的营造主要靠护士长的管理, 此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 精力充沛, 个人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总之, 通过加强人性化管理理念能够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护士长要在日常工作中支持护士、理解护士、关心护士, 给其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使之能够以健康、乐观、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摘要:护士长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护士的工作自觉性和热情最大限度地进行激发, 将其工作的潜力和动力充分挖掘, 通过积极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护士长而言, 加强人性化管理理念, 提高护理管理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通过加强人性化管理理念来提高护理管理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护理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何苑芬.“两个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临床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7) :103-104.

[2]张改芸.人性化护理在胃管置入过程中的运用[J].青海医药杂志, 2009, 39 (12) :48-49.

[3]蔡娅, 李燕.香港玛丽医院糖尿病教育及管理理念[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3 (2) :1-2, 6.

[4]赵雪琴.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19 (1) :65-66.

[5]丁亚, 郭玉琳, 李变梅.人性化护理在肿瘤外科病房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 2005, 17 (7) :408-408.

[6]洪湘玲, 杨金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人性化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7 (10) :62-63.

上一篇:海洋经济发展对策探究下一篇:宏观调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