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实务会计审计

2024-05-05

公允价值实务会计审计(精选八篇)

公允价值实务会计审计 篇1

一、公允价值概述

(一) 公允价值的基本含义

对于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基本含义是一致的, 可以归纳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 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 更具有相关性,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决策。

(二) 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 公允价值计量最早在1998年颁布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开始使用, 但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 因此在2001年修订会计准则时公允价值被暂停使用。此次新准则体系又重启公允价值计量, 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第一, 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 我国大部分产品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公开市场, 公允价值能够得到较好的衡量;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在提高上市公司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加强舞弊查处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分析判断、甄别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第二, 为了避免出现公允价值被再次滥用于操纵利润, 财政部在新准则制定中对其做好了预防措施, 严格规范了公允价值运用的前提条件, 无例外地强调只有在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下才可确认。第三, 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公允价值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充分吸收市场价格中蕴涵的信息, 能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更确切地披露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公允价值对会计事项的影响

(一) 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首次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予以确认, 并首次在非金融资产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 使原先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和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 统一列入“投资性房地产”中核算, 这一变化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 尤其是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在存货中核算的企业, 由于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全部转入“投资性房地产”中核算, 将使企业的流动资产 (存货) 减少, 流动比率降低。

2. 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企业在对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计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首年, 将采取追溯调整的方式调整年初所有者权益。在目前房地产价格普遍高于历史成本的情况下, 导致企业上年度的资本公积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将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 若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 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也将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3.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公允价值模式下,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按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资产价值进行重估, 如果投资性房地产升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当年的利润就会增加;又由于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计提折旧和摊销, 从而可以减少费用的支出, 也会增加当年的利润。

(二) 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两个条件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 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 不确定损益。上述规定特别指出, 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 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由此看来, 新准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是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计价基础, 对损益的确认规定也不同。产生的结果是, 这一交换将产生利润, 如果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差距大, 则差额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也大, 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 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新准则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 改为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实物抵债业务, 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最大的差异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进行债务重组, 将增加债务人的利润。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 一旦获得债务重组, 其重组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 可能会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四) 对企业合并的影响

新准则第12条规定,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人当期损益。在新准则下,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由于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很可能产生商誉。负商誉复核后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对正商誉应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 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不允许摊销。这样执行新准则后将使资产增加。

(五) 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影响

新准则与旧规范关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是:第一, 在金融工具计量上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摊余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因素、时间价值, 从而更准确地计量各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第二, 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并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 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的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为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 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 而且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 这改变了原制度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规定。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具有不确定性, 故执行新准则后, 利润的走向具有不确定性。

(六)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由于现行税法仍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般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待, 因此在成本计量模式下, 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处理基本一致, 而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会计上年末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 差额计入损益, 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而税法按实际成本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化产生的所得, 待处理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这样就可能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七)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 引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取代历史成本模式记账的行为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 在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第一年, 地产公司将会采取追溯调整的方式对公司财务进行调整, 从而使企业的上年度净资产值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有利于提高相关公司的规模。同时对于投资性地产上市公司来说, 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意味着要每年重估地产价值, 并以市值反映其账面价值, 这为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的时机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当企业选择以成本计价模式进行计价时, 无论何时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其他资产均不会产生转换损益;但是, 当企业选择以公允计价模式进行计价时, 不同的时机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企业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处于一个比较好的上升通道时, 则企业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反之, 当市场价格处于一个下降通道时, 应选择尽快将其转换为其他资产, 避免转换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新会计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 是建立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大进程, 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事项产生重大影响, 对投资性房地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债务重组, 企业合并,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价值将在计量领域平分秋色, 择优并存, 而现金流量会得到更大发展和应用。为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顺利实施, 要努力建立实施公允价值的良好环境,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建立健全与会计准则配套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小娴, 许良虎.公允价值概念辨析[J].会计之友, 2006 (1)

[2].宁廷金, 季红.浅谈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运用及影响.商场现代化, 2008 (33)

[3].刘丹旭.公允价值的影响及应用探索.现代企业文化, 2009 (1)

公允价值实务会计审计 篇2

关键词:中国会计实务 公允价值 应用建议

自从我国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这一理论之后,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并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公允价值目前己成为企业准则体系中的主要计量模式,中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不同程度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金融工具》等七项具体准则要求全面或基本全面地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在运用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会计实践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模式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1、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取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数据比较困难

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操作简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就是寻找市场参照价格,而这种价格也是存在的。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从活跃市场获取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因为中国确定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还不完善,没有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市场不活跃,各方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很多需要公允价值的事项无法找到最直接的市场价格来计量。当无法从活跃的市场上取得报价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时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量,这是估计公允价值的最好估值技术,而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折现率通常过多地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或专业团队的职业判断,因涉及商业秘密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判断和取得难度较大。

1.2、公允价值执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中国上市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聘请外部独立董事,但实际中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的监控作用被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很多公司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即使有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当局往往是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或粉饰经营业绩,例如会人为操纵未来各期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这样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不能充分反映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而且很容易被用来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1.3、缺乏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在明确要求或允许对某些会计要素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只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两项准则提供了计量公允价值的具体指南,但是这两个具体主要是从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这两个事项的特点出发去考虑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对其他交易和事项只存在参考意义。按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准则,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首选依据是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其次是最近交易日的市场价格,最后才是使用估值技术测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2、完善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建议

2.1、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畅通公允价值的获取渠道

首先应尽快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努力培育各类市场,积极完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活跃的市场报价机制和交易体制,使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能够从市场上直接获取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是降低公允价值应用成本和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建立统一完备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进一步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最后应在关注并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理论,在建立系统的公允价值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制定独立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重点研究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指南、披露框架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有效地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

2.2、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和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很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盈余管理的预期的风险收益远远大于风险成本。因此在政府层面应当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使操纵被揭露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如建立民事赔偿机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对粉饰报表的企业及其高管人员从重处罚,并对协同粉饰报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重罚,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使造假者无利可图,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中国现行公司法和证券法过于刚性化,三年连续亏损作为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依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为了保住上市公司而滥用公允价值。

2.3、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职业环境

一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与会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有直接的联系.二是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加快建立完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把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责任人落到实处.三是强化继续教育,加强会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甄别会计信息能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

3、结束语

公允价值会计实务应用的利弊分析 篇3

1 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指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 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 IASB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IASB的基础上添加了“在公平交易中, 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 不打算或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 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的补充。新会计准则指出, 公允价值应具备的三个条件:a.信息公开;b.双方自愿;c.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

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既可以是基于事实性交易的真实市价, 也可以是基于假设性交易的虚拟价格。

2 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

业内通常认为, 公允价值会计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使会计信息更能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以决策有用为主导, 兼顾反映受托责任。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等一系列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它主要取决于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公允价值作为提高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 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

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信贷危机中, 历史成本会计就暴露了不能真实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 无法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缺陷。公允价值会计反映当前经济条件下被投资公司资产与负债的价值, 更加强调假定交易及其价格的市场属性, 要求作为公允价值的交易价格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客观评价, 反映市场对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 能够真实地反映交易的实质, 增进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可获取财务信息的质量。公允价值的变化反映了经济情况发生的变化对金融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影响。

3 公允价值会计的缺陷

反对者认为, 公允价值会计是对主流会计模式即历史成本会计的严重背离, 公允价值会计强调相关性但是缺乏可靠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 确认由价格波动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 导致企业利润剧烈波动, 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引发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之间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其强调的相关性是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在股价数据的主观反映, 公允价值的确定实际上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主观决策, 导致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缺乏可靠性, 目前,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缺乏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指南。IFRS9没有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必须与客观环境相匹配, 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的影响, 用经验数据来指导准则制定本质上违背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行事, 管理层更有可能操纵报表进行盈余管理。当市场情况演变成螺旋式下跌时, 价格严重背离资产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会把问题严重地放大。此时如果仍然按照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 市场将持续失去信心, 陷入恶性循环。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金融界和会计界的论战结果虽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不是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但是公允价值会计仍然不能完全洗清罪名。

4 公允价值的推广与运用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 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生物资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达程度等客观环境密切相关。结合我国的客观经济发展状况, 市场条件与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不能盲目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6, 9.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的应用研究 篇4

2006年2月15日, 我国财政部重新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之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在1995年制定的国际准则第32号中指出,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借鉴了西方会计比较成熟的理论, 坚持趋同的理念, 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双方, 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虽然我国的市场发展程度还远不及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会计计量属性上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具有必要性, 其主要的原因有: (1) 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经营能力, 实现资本的保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合理、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2) 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加入WTO后, 我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 努力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有利于我国参加世界范围经济的竞争。虽然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大势所趋, 方向是明确的, 但是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将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文章将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理论指导体系不完善。

虽然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成果, 但是至今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务的操作, 在一些会计要素的计量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还难以有效地消除, 这必将使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应用和推广受到限制。例如当某些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难以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时, 实务中, 通常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而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折现率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操作难度很大, 若没有相应的成熟理论的指导, 将会成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推广和应用的障碍。

(二) 市场环境不成熟。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是需要以完善的市场环境为基础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与国外发达的市场相比, 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 公平的交易环境还处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对某些资产和负债而言, 还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市场价格, 而且由于市场的不完善, 因此难以形成公平的市场价格。另外, 作为行使职能的中介机构尚难以做到真正地独立、客观、公正。因此在人为因素难以有效消除的情况下, 人的主观判断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价值的公允性。而这在实践中往往为少数企业所利用, 把公允价值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例如通过资产减值及以后的减值冲回等手段来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

(三) 可操作性差。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以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五种计量属性在市场交易条件下的一种再现和重复, 具有不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通常情况下, 在确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时, 所选的是市价法;如果找不到计量项目的市场价格, 往往采用类似项目法;如果所计量的项目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 从而无法运用市价法和类似项目法时, 则需采用估价技术法。现值计量法常常是估计其所计量项目公允价值的估价方法之一;然而, 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折现率等都是不确定的, 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成为公允价值进一步推广的障碍。

(四) 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及监督不力。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不久, 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相关配套的操作规范正在制定之中, 尤其是公允价值内部控制规范没有制定, 各种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行为没有统一的定性, 且惩处力度远远不够。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还难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有时候为了自身的利益丧失职业道德, 对一些问题知而不查, 查而不纠, 纵容了企业的违法行为。外部审计严格监督的缺乏, 极大地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准确获取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

(五)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 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外, 还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便会计人员能够从众多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出对本企业经济决策有价值的信息, 保证公允价值的真正“公允”。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来, 我国采用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规范会计实务, 会计人员熟悉的是记录和报告两个过程, 而对于存在着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这两个环节却很生疏。其次,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会计计量技术还比较落后, 以及交易信息的不对称和计量技术的多样性, 在确认公允价值时又不可或缺地需要利用其他信息及计量技术, 为此, 会计人员需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较充分、客观地反映“公允”。因此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上的应用。

三、相应的对策

(一) 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及细化具体应用指南。

公允价值的应用虽然是一个实务问题, 然而却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我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会计理论界应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 对于计量属性、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等为核心的相关理论进行不断完善。尽早推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及应用框架。这个指导框架应对公允价值的细节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 以便于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操作。同时将健全的理论在我国全面推广, 从而解决运用中出现的难题。

(二) 建立价值参考体系。

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公开市场的条件下交易双方对资产或负债认可的公平价格。在我国市场不够完善及有些资产的市场价格难以获取的当下, 建立一个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参考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 可以指定有关部门 (如财政部门) 实时收集相关数据, 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建立统一的行业数据库, 并实时地监测和更新相关的数据,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形成信息共享平台, 为公允价值的获取提供参考标准, 进而逐步建立和完善价值参考体系。

(三) 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

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 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在存在公平交易的市场前提下, 市价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公允的。但是有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并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 这时就要利用其他信息和相应的计量技术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 而这些都需要有主观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获得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及迫切。为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要求可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道德素质培养, 提升思想境界, 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会计观;强化法制教育, 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从事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 保持良知, 牢固树立务真求实的职业操守, 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其次, 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复杂判断处理能力, 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四) 逐步完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得以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活跃的市场, 要保证公允价值的有效实施, 必须努力构建一个完整、充分竞争的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 行业垄断、竞争不充分等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 还有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相应的市场交易, 因此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难以在市场获得完备的信息。为此要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 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并建立透明的竞价机制和关联交易披露机制。在着力全面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使资源能够在市场上充分流动, 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使市场能够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五) 加强监督。

首先, 财政、税务、审计等管理机构须强化监督, 建立互动机制, 发挥监管合力及政府监督职能。其次, 搞好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深化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 完善执业环境, 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 严格遵守最新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 证监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借鉴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 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 加强监督;接着, 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会计信息来自企业的管理当局,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利用公允价值操控企业财务信息的问题, 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明晰产权、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建立健全和科学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高效运作的相互制衡机制;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督职能:根据公司的规模、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引进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 设立专业委员会 (尤其是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等) ;提高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及报告体系。

四、结语

随着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进程的不断深入,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也必将愈来愈激烈, 这对探索会计发展规律、完善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深化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资本市场规则, 优化法制环境, 公允价值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必将逐步得到解决, 进而使得我国市场交易的信息更加公允、可靠,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并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 2008, 15

[2].陶裕群.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下的运用现状探讨[J].金融经济, 2008, 22

浅析公允价值对中国会计实务的影响 篇5

1 在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中, 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1 债务重组。

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重组方式下, 债务人在确定重组损益时, 对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而非其账面价值, 非现金赠的公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予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同时把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在将债务转为资本的重组方式下, 债权人应当将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 (而非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 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则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当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表明,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地计量, 则应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

1.3 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影响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期末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则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 进而会影响企业的净资产, 如果是上市公司则会影响到企业的股价。

2 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难点: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核算透明度更高, 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 很多资产还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 公允价值的数据资料不容易取得。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或预期末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而这些都需要主观判断, 即公允价值本身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主观判断和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公允价值的确定成为其应用的重点和难点。

3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是以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主要标准进行衡量的。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会主信息更具有投资决策的相关性, 但由于其内在的缺陷, 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确定过程中主观判断较强, 缺乏一定程度的可靠性。目前, 我国会计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健康健全, 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因此,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状况下, 新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将会长期处于一个混浊变化的状态中:有些会计事基可以确认或参照相类似的交易价格, 相对较为客观, 而有的却无法寻找与之相类似的可比信息, 只能通过估算来取得相对主观性较强的公允价值, 如此也可能会导致企业会计报表不具有可比性, 增加了会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理解上的难度。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 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类项目, 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更难以把握。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 因此, 企业大量种类繁多的资产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 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合理可靠地辨认, 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地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进行确认。而且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回报率不可能完全统一, 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占较大比重, 受托责任观仍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会计目标。公司治理不完善、注册会计师队伍良莠不齐,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这种会计环境决定了我国目前应以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要求。因此, 历史成本仍为我国目前的主要计量属性, 不考虑国情而使用公允价值, 导致有些业企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从企业内部管理上讲, 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缺陷, 控股股东往往是国有股和法人股, 通过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独立董事选拔、聘任缺乏法定程序, 很难代表中小股东履行治理公司的职责, 最后形成“内部控制人”等现象。在关联交易、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中之所以产生利用公允价值进行操纵的现象, 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企业内部人员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要求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命令和意图行事。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业力素质不高, 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往往会有些偏离, 这些人为国因素的存在使得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非常困难。

4 在我国实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采取的措施:

4.1 完善公允价值理论,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应框架。

我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会计理论界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 应尽早推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及应用框架。这个指导框架应对公允价值的细节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 以便于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操作。同时将健全的理论在我国全面推广, 才能促进解决运用中出现的难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4.2 加快市场经济发展, 建立成熟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前提条件就是存在活跃市场, 所以, 要想保证公允价值的有效实施, 必须努力构建一个完整、充分竞争的市场, 要深化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打破行业垄断, 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应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 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 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同时大务发展独立、诚信的中介机构。一方面需要我国管理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对其加强监管, 制定更加严厉的措施对违规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另一主面需要政府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 促进中介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4.3 加强监管。

一方面, 财政、税务、审计等管理机构须强化监督, 建立互动机制, 发挥监管合力, 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和作用。另一方面, 搞好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深化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 完善执业环境, 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 严格遵守最新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 证监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 应借鉴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 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 加强监管。

4.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获取准确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 因为公允价值的评估需要依靠专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既要从制度上约束、规范, 如建立诚信档案, 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进行惩罚等;又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 如增加收入、建立个人职业风险基金、严明奖罚制度等。强化法制教育, 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二是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复杂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

摘要:公允价值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情况下存在难点, 并且当前还存在世界性的会计信息失真难题, 因此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篇6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 资本市场快速发展, 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 运作透明度增强, 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大, 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市场有效性得到提高。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 改革了上市和再融资程序, 加强了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 财政部加强了对会计信息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 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分析判断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 有助于公允价值运用的大环境已初步实现。另外,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和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 中国经济生活中涌现出了诸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衍生金融工具等软体资产, 带来了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冲击。公允价值的出现, 为这些新产品的计量创造了可能, 尤其是面对品种多、特征各异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只有用公允价值计量才能对其准确确认和计量, 且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及影响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 公允价值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运用, 在17个具体准则中都有体现, 并主要在债务重组、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准则中进行了主要运用。以下通过公允价值在具体准则中的使用情况来分析公允价值是如何影响会计实务的。

1. 债务重组运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及其影响。

(1) 公允价值计量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具体运用。准则规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并详细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的四种情况:第一, 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 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第二,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第三, 债务人在将债务转为资本的情况下, 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第四, 债务人在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情况下, 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异的, 计入当期损益。 (2) 公允价值计量对债务重组的影响。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 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 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损益, 并针对实物抵偿业务, 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与此同时, 如果用于抵偿的资产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 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按新准则规定, 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 一旦获得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豁免, 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 确认债务重组收益使债务豁免的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大幅提升。因此,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有可能会在上市公司出现持续亏损时, 出于维持公司业绩的考虑, 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资产, 提升公司业绩。

2. 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及其影响。

(1)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具体运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 对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和减值等都应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 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 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 其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以金融资产为例, 初始确认时, 按投资交易的持有目的, 金融资产可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四大类。并且规定, 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应以公允价值计量, 对第一、第四类金融资产, 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而其余两项, 可选择使用实际利率法, 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此外, 还规定金融衍生工具由表外披露转为表内确认, 并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 (2) 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工具的影响。新准则规定, 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 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 而且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这是因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或事项并未实际发生, 使得这类资产一般没有取得成本, 不符合传统会计的计量标准, 无法体现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改变过去单向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只确认短期投资亏损的做法, 使此种投资期末账面盈利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 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 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悖, 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由于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具有短期在市场中价值变化比较大的属性, 所以用历史成本等其他方法计量是不能正确反映市场价值的, 而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好地反映其市场价值, 并以此敦促企业更为谨慎和恰当的运用金融工具。

3. 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及其影响。

(1)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具体运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范,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新准则在“确认和初始计量”部分明确规定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初始计量:一是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两种可选择的后续计量模式。在成本法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关准则进行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 企业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后续计量公允价值模式的条件也进行了限制, 要求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 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而且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2) 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企业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时, 其折旧、摊销和减值都将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反应。受此影响, 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背景下, 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 会受到利好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 是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的, 其计价基础仍采用成本模式, 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的影响。该类企业即使为了适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而将其持有的房屋建筑物改售为租, 在准则实施的第一年其公允价值超过账面成本的部分也只能调整期初的股东权益, 而不会影响当年的利润”“所以, 预计2007年房地产行业会因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而出现大面积业绩上升的说法, 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当然, 如果2007年期间或以后, 房地产行情仍保持大牛市的话, 因新会计准则给该行业带来的利好还会逐渐显露出来。”“但是,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折旧的抵税功能不复存在, 企业缴纳的税额会随投资性房地产溢价相应攀升, 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国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并有力地推动了会计准则全球趋同。与此相适应, 以《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为标志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由此形成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众所周知,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特征。以公允价值为例, 它代表了会计计量属性上的一种突破, 它突破了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囿于历史成本原则的局限性, 引发了会计计量理论的一场“范式革命”, 并且有的学者甚至将公允价值称为“21世纪的计量模式”。

1. 根据我国市场化进程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公允价值展开运用。

美国公允价值的运用相比于我国, 之所以能够在更宽更广的范围内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源于其有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制度规范, 而这些正是我国的薄弱地方, 因此我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化进程来适度运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其最大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取得”, 如何取得、取得的公允价值是否准确都将是我们应该予以考虑的问题。正是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是很发达、信息流通相对闭塞、公开市场初具规模,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中一贯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原因也使我国会计研究人员忽略了对公允价值的大力研究, 使得公允价值的取得成为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公允价值要利用现有的市场及现有的环境中是否已经存在这个市场, 也正因为如此, 我国还不适应于全面采用公允价值, 本次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也体现了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时的适度原则。但是, 我们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伴随着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必将在我国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2. 鉴于我国企业与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客观原因以及成本与效益问题看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

(1) 我国企业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我国很多企业人员尤其是高管人员为了达到提升企业业绩、提高企业利润, 进而使得企业能够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目的, 不惜牺牲会计计量的初衷, 蔑视会计法律法规, 把会计当成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因此, 运用公允价值就首先要加强对企业人员的会计知识的普及, 使其遵循会计准则行事;其次, 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 使企业人员能够尽快了解和熟悉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合理估计和运用还有赖于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因此, 要在我国推广公允价值的运用, 就必须不断加大会计教育投入, 培养具有公允价值的观念, 懂理论、会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这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运用的必要条件, 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运用成本, 为公允价值运用扫清障碍的需要。 (2) 鉴于我国国情及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对公允价值进行适度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更快地反映市场信息, 较之历史成本更为及时、可靠和准确, 我国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其的运用仍要讲求一个“度”字。一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 对满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的项目上进行合理、深入地运用。因为只有在满足公允价值运用属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运用, 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在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运用, 只会适得其反, 很容易变成操纵利润的手段。二是根据成本与效益的有效性原则, 对公允价值进行适度运用。公允价值固然很好, 但也并非多多益善。面对重要的、对企业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资产及其他运用公允价值能够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监管, 使企业随时处于一个良好的监管环境中,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企业的抗风险性;面对不重要的、甚至是无关大局的业务、资产及其他就应重新考虑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问题, 虽然公允价值是更为客观、更为合理的计量模式, 但如若在运用公允价值之后其成本急剧增加, 面对此种情况就应考虑其采用公允价值之后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 运用公允价值反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那么运用公允价值就显得不适合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条件虽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条件成熟, 但是按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原则, 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是大势所趋。我国为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做了比较好的防范措施, 坚持了“适度应用”的原则。正如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所说:“在中国, 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和规范, 为此我们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的态度。”我们应该顺应会计变革的这一国际趋势, 积极探索研究, 在实践中反复实验前进, 解决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一系列难题, 通过改变会计计量基础来全面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综上所述, 此次在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中扩大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 提高了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 使我国和国际通行的会计处理惯例又近了一步, 也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获知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 公允价值的“前台”运用有赖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的资产评估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等“后台”的支持。没有相应的“后台”支持, 公允价值无异于海市蜃楼。随着我国对资本市场、资产评估业等的进一步规范和建设, 公允价值应能在会计核算中发挥更大的空间。

摘要:2006年公允价值的引用成为了会计准则修订的一大亮点, 对公允价值的看法和研究更是众说纷纭。文章意在通过公允价值引用的反复性和曲折性来分析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个必然趋势, 分析了本次引用公允价值前后具体会计处理的差异, 通过分析国际会计准则,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探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前景, 以期更好地发挥公允价值的作用。

关键词:公允价值,债务重组,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1].于波.浅议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J].会计之友, 2007 (03)

[2].李维国.浅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谨慎运用[J].会计之友, 2007 (02)

[3].李伟.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J].职业圈, 2007 (02)

[4].陈斌海, 蔡奋.解读新会计准则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J].商场现代化, 2007 (02)

[5].杨辉.广泛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新会计准则的革命性变化[J].行业管理, 2007 (195)

[6].邹春舫.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03)

[7].何桂钦.对使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分析[J].商业会计, 2007 (03)

[8].冷丽红.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7

[9].张力.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公允价值观--基于国际趋同和运用风险的考虑[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03)

试论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篇7

一、公允价值含义

公允价值就是, 当事人双方是自愿的进行资产交换或是偿清债务, 但有一点是非常需要人们注意, 就是该交易必须是公平的。

将公允价值计量引用到会计实务中有两大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会计工作者对市场走向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推理;第二个好处是会计工作者对企业资产会有一个更加合理的评估。

二、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 公允价值运用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具体如下: (1) 债务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 拯救了很多没有办法偿还债务的公司, 这些公司一旦获得债务重组, 便会获得重组收益 (由于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便可以将重组收益计入到当期收益中) , 而这些收益便可以提升公司的股份收益, 从而暂时缓解公司的压力, 解决一些债务问题。

2. 公允价值运用对金融工具的影响。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唯一计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由于一些金融工具的交易并没有实质的进行, 也就是说这类资产并不在传统计量范围之内, 自然而然, 会计人员是不可能将这类资产记入在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其实, 类似这样的金融工具交易是完全可以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 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只考虑短期间内的投资是否具有回报, 并不在意金融工具交易的具体实况, 而且在这期间的账面盈利是可以计入当期损益的。也就是说, 企业只要能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势、合理投资, 变可以获得较大的利润。

相对于传统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加全面、准确的反映市场走势、资产的涨跌, 这样的优势说明了公允价值运用对金融工具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投资者和企业负责人也应该合理的应用金融工具, 合理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3. 允价值运用对企业合并的影响。

企业合并时, 购买双方的交易额要以公允价值计量, 账目上的交易额与公允价值要是有些许不同的话, 需要将两者的差值计入当期损益。

由于企业合并时的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 所以会出现商誉。产生的商誉一般会有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正商誉, 另一种类型是负商誉。正商誉禁止摊销, 相关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减值处理。负商誉在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核查后, 可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4. 公允价值运用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公允价值运用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 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公允价值运用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将原来本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资产也纳入到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 企业资产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企业的流动资金缩减, 自然而然, 企业资金的周转就会受到较多的束缚。

第二个方面, 公允价值运用对所有者经济收益的影响。企业在对投资性房地产改变计量方式的第一年 (传统计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 , 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那就是需要对所有者的经济收益进行控制。近几年, 房地产的价格一直在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 所有者的经济收益也不会很低。而且, 在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房地产价值后, 所有者的经济收益必定会有所提升。

第三个方面, 公允价值运用对企业经济收益的影响。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有所提升的话, 公允价值与账目上所记载的资产价值的差值也会有所提升, 这也就意味着, 企业的经济收益会有所提升。而且, 投资性房地产在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时, 企业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支出, 这为企业节省了很多资金。

5. 公允价值运用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调整企业经济收益的作用。也就是说, 企业如果能够合理、良好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的管理、企业的经济增长都会因此而有很大的改善。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若想让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应用, 会计人员首先应该对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其次, 要对我国的市场走势有一个大体的判断, 只有这样, 才能让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其实, 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是很成熟, 经济信息也不是非常的丰富, 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更应该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探索力度。但是有一点是非常需要会计人员注意的, 就是要适度的运用公允价值, 切不可盲目、随意的运用公允价值。

在将公允价值运用到会计实务中的时候, 企业一定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养, 因为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决定了他们日后能否在工作中良好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除此之外, 企业应该注重对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因为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不好, 公允价值计量很有可能会成为会计人员收敛钱财的工具。所以, 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品质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企业也应该督促会计人员多阅读一些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书籍, 使会计人员增加在这方面的知识, 这样一来, 会计人员可以在会计实务中更加容易、合理的运用公允价值。总而言之, 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大, 对企业的发展也会有一个推动作用。

四、结语

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 是我国会计行业的一项重大举措, 它既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 又方便了会计工作的开展。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 公允价值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且, 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实务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使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更加合理、可靠, 会计人员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多了解一些与公允价值有关的知识, 使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更加的完善, 从而让其在会计实务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摘要:新会计准则已经明确规定, 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的范畴之内。由此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 近几年来, 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问题, 自然而然也会关注公允价值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针对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相关论述阐述。

关键词:公允价值运用,会计实务,计量信息

参考文献

[1]余鹏艳.试论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1 (18) .

[2]王兰兰.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 (下旬) .2013 (07) .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篇8

1.1 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直以来都难以同时得到满足。有些的经济学者提出反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原因是他们认为公允计量是一种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来满足相关性的计量手段。就目前市场可观察到的现行价值状况而言, 相关资产市场的存在是其必备条件之一。从我国的现状来看, 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建设都还不成熟, 价格并不能确实的反映价值量, 绝大多数市场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虽然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时, 也可以运用其它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但是就我国经济信息水平状况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现阶段我国市场对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信息都还很缺乏, 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因此说一种计量方式即使是很有价值, 但也决不能以牺牲其可靠性为代价[1]。

1.2 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而言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并且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有高超专业技术、诚实守信的评估师队伍, 而且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同时需要更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完成。从我国现状看, 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是不理想的, 客观的说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与公允价值这一业务运用尚难以适应。

1.3 盈余管理问题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将会产生得利或损失, 这将改变现在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情况;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不仅将增加企业的资产或负债, 同时也将影响当期损益。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 而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减少资产价值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可能使证券性交易投资较多的公司, 其股本“账面富贵”, 也将反应在当期业绩中。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 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 公允价值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 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由于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 而是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 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从而影响不同主体的利益, 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避免像以前再次成为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 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2]。

1.4 税收问题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同样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如税收上如何衔接的问题, 同时公允价值模式还会大大增加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因为收益的税收问题是公允价值会计中一个很实际而且很重要的问题, 并且这个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目前市场普遍关心企业在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 调增的留存收益在税法上是否需要征税, 以及未实现收益是否征税等问题。如果要为尚未实现的收益付税, 企业可能面临不得不出售某些资产来缴税的问题。再如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 由于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或进行摊销, 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应交所得税。

2 对公允价值体系的完善措施

2.1 选择性地使用公允价值, 逐步扩大使用范围

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 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作了明确的规定, 只有在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的项目, 才可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准则制订机构的考虑是:公允价值应当是通过可靠的途径或方式取得的, 降低评估时的主观性, 如企业合并准则中, 对于非控制的企业合并规定采用购买法, 在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的情况下, 各项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 并可能确认商誉或负商誉, 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仍采用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房地产也可能按照公允价值计价, 部分金融资产也以公允价值计量, 而对于生物资产和待出售的非流动资产就没有引入公允价值计量。适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是可取的, 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 如金融资产, 应该尽量要求使用, 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存在比较成熟交易市场的资产计量, 如有价证券、汽车、房地产等长期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利率基本能够可靠确认的会计要素的计量, 如速效租赁的资产、期限较长的赊销收入及一些长期负债等;其他难以用历史成本确认和计量的资产计量。

2.2 着手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

为了获取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 各行业应着手建立行业市场信息数据库。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 通过过去的现金流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必须建立容量大、时效性强的行业数据信息, 方便职业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

2.3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 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应尽快出台准则的相关指南, 并大范围开展专业培训, 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此外, 在加强诚信建设的同时, 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4 防范操纵利润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加大、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 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的机会增大。如何限制和防止操纵利润, 是准则制订机构和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应当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首先, 有关会计信息生成规则的制订应基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保护信息使用中的弱势群体。制度安排必须合理, 规则必须科学。为了防止企业为保牌与配股等动机而利用公允价值创造利润, 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制订相关指标考核时, 应考虑将未实现的损益与已实现收益分别考核。同时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 规定任何公允价值方法不仅应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产生的收益, 而且应根据相关项目进一步细分各种收益的来源和变动。其次, 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 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借鉴美国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严惩。

2.5 税收协调

从我国现阶段的税收立法看, 是遵循税法与会计相互分离的原则。由于税法上对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 因此, 对调增的留存收益和未实现收益, 估计进行征税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样如果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房地产后将使原来折旧摊销的税前扣除效应消失, 对此类企业将会产生不利影响。一些房地产企业明确表示, 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在税收上不利, 则他们有可能还是倾向使用成本模式。因此, 有关部门应加紧进行协调, 尽快明确新会计准则的涉税事宜, 以利于新会计准则的正常运用[3]。

3 公允价值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 中国作为头号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方面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速, 但是在国内市场中不动产和基础材料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 同时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日益体现。会计报表在现行准则框架体系下基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相比之下, 公允价值的出现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如是说, 公允价值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 2006.

[2]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J].会计研究, 2006.

上一篇:决策方式下一篇:校园课程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