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分层

2024-05-13

培训分层(精选十篇)

培训分层 篇1

一、县域教师培训的认识

为了促进本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发挥县域教师培训优势,合理科学地创新教师培训实施。

1.丰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目前县域教师40岁以上偏多,以往的学科知识基础偏弱,学科教学知识也不大适应新课改要求;新入职的年轻老师,虽然学科知识基础扎实,但学科教学知识不足。弥补学科知识、丰富学科教学知识,成为县域教师培训的一个长期目标。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定实践场域内转化形成的[1]。县域培训要利用好教学实践情境,做好学科教学知识转化和形成,成为培训实质内容。

2.利用教师教学的实践环境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随着与同事的交流互动,以及自主学习和教学实践检验,自己的教学信念和行为逐步得到提升,表现在知识、能力和实践方面都得到改善。教师培训成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动力,要充分利用教师成长起来的教学实践环境,按照建构主义观点,使得培训所学习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师以往的教学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建构教师的良好学科教学知识结构。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形成或提炼出自己的个体教学理论。县域教师培训要充分借助各个学校已有的校本研修资源,以先进的教学理论理念,扎根于教师教学课堂,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激发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3.充分调动教师培训积极性

当培训能够解决教师的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时,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培训者要充分联系教师教学实践,基于教师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加强培训内容针对性,将教师浸染在理论学习和思考之中,激发教师学习理论的内动力。在现场教学中,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了解和理解教师的教学实际,帮助教师总结优秀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理论根源并寻找解决办法,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

4.保障每个教师都有收获

县域教师培训把全县所有教师作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对象。县域教师培训是国家教师培训的重要渠道,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县域教师培训要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指导下,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协调安排下,有规划有程序地实施。县域教师培训能够保证“不同教师得到不同发展,每个教师都得到发展”。县域教师培训是一种动态性和情境性的培训教学,也是一种长期的、复杂的组织活动。县域教师培训,可以利用教师相关的晋级考评管理制度,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县域培训的教师分层

培训前,首先要了解培训教师的现有水平。要考察全县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与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专业理念、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具体规定的差距,确定本区域教师在一段时间内专业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了解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了有的放矢做好培训,按照事物正态分布规律,将全县教师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

教师实际水平和迫切需要只有在视导中可以得到真实的信息。视导是一种传统的指导和督导活动,视导组可由县教研员牵头负责的不同类型专家按比例组成,可在参与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生成培训目标。这种初级培训式的视导活动便于了解教师实际水平和培训要求,其价值要比纯粹调研大。了解本区域教师专业水平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在县城学校和乡村学校中各选取好、中、差三所学校,作为测评学校。由“县区教研员和名师为主、进修院校的专家教师为辅”组成的视导组,或者说实践培训队,深入这些典型学校,进行视导性的初级培训。在参与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了解受训者的所做、所学、所思,了解教师在专业基础、师德表现、文化修养、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缺失和需要,体会受训者的工作感受和困惑,帮助教师解决其教学问题,分析其内部的理论根源,按照“问题发现———理论分析———教学验证”[2]的过程,促动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和要求培训的积极性。这样,培训者在引导培训教师专业发展中,感受到了不同群体教师存在的差距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目标。

教师实际水平也可以从测试中加以量化。先对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一些量化表格,在课堂教学、学生座谈、教研活动、师生生活、校园文化和社会影响等实践能力表现方面进行测评,然后采用理论知识考卷的形式测试教师理论掌握情况。根据测试结果,将每个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两方面的成绩相加后,区分出本学校教师上中下三个档类,对实践能力与理论成绩的相关分析,可以确定教师培训的侧重点。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将县城上中下教师与乡村上中下教师,对应类别归档,形成城乡三类教师培训“教学班”。

目前,一些城乡中小学教师的情况比较复杂。视导中发现,有的是70、80年代中师毕业后,借助继续教育得到学历提高,最后学历专业与所从事的教学学科一直不一致,有的是90年代大专毕业后因学校需要教非所学,也有的是拔高使用到县城高中任教。原始本科学历教师多数是2000年后毕业的,但不是主流。城乡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前是给学校分指标,现在只要到年限后,基本上都能得到对应的职称。所以,县域教师培训时,以学历、职称和年龄来区别不同类型的教师,也不合理。

三、县域培训的分层教学

培训者了解了本区域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理论修养水平以及教研水平和问题后,可以确定不同群体的培训目标、内容和范围,对不同教师群体在职业道德修养、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研究和班级工作理论等方面进行有侧重的培训。培训教学核心思想主要围绕“需要哪些知识?所学知识如何转化为教学知识?如何更好地反思实践活动?如何修正自己的教学信念或完善教学行为?”这几个方面展开。培训教学形式,主要是讲座教学、讨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形式。

1.骨干教师培训教学

调研发现,此类教师占全县教师的30%~35%,是县域教师群体的领头羊,各个学校的骨干。培训时,在学科知识上加大学习,在教育理论方面增加难度,扩大视野,提高科研水平,以他们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进行拔高培训。需要培训者具有较强的理论背景和实践经验,具备中小学教学经验15年以上条件的、具有教育学或学科教育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教授以上职称的培训者,才能帮助这类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能力提高。

培训者启发教师查找教学理论与教学信念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促使优秀教师反思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研究的成果,甚至带领年轻教师的经验,反思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理论,供大家讨论分享。在讲座教学时,结合实际教学、联系案例分析,研讨该学科教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启发教师探讨和思考教学理论知识转化到学科教学知识的路径和方法。在讨论教学时,组织大家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实践论据。在现场教学中,围绕小组(20人为宜)教师中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分析其理论根源,启发教师提炼教学成果,反思自己以往的不足之处。此类教师培训宜采用参与探究模式。

2.一般教师培训教学

此类教师占全县教师的50%~60%,是一个县教育的主体,关乎整个县教育发展的问题,在培训目标和内容上,要逐步增加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他们的课堂教学分析促进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此类教师培训,需要两类培训者,一类是教育学专家或学科教育专家,至少具有中小学教学经验5年以上的具有教育学或学科教育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教授以上职称者担任培训者,另一类是教学名师的引领学习、现身说法的指导学习,以及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引领,帮助这类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培训者首先从教师教学信念考察起,了解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科研水平等;其次要了解这些教师的心理特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讲座教学时,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学习,以及中小学的学科课程知识的理解,即如何将学科思想转化到学科课程中来;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时,联系教师的实践活动,将教育理论知识结合学科基础知识转换为学科教学知识。在讨论教学时,培训者抛出一个课题,教师们可以从理论探讨,也可以从实践方面探讨,做到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反思。在现场教学时,集中优秀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共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反思。此类教师培训宜采用讲解和研讨模式。

3.待提高教师培训教学

此类教师占全县教师的10%~15%,一部分是刚招聘进来的新大学生教师,业务不熟悉;一部分是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一部分是本身能力不强的教师。在培训目标和内容上,要在加强师德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基础性理论学习,委派优秀教师引领他们的专业发展,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现场的培训。对于此类教师培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需要进行快速提高,以适应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做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基础性知识学习以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学习,都需要同时进行。要求培训者对学科知识和观念有深入理解,至少具有中小学教学经验5年以上的具有教育学或学科教育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教授以上职称专家进行教育学理论知识或学科教学理论知识培训。教学技能方面的引领者,应是教学名师或者是教学大赛的获奖者,或县级教研员,现身说法指导该类培训者的自主学习。

培训者首先要从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抓起,使教师了解学科研究的思想方法,了解该学科课程重点知识及其思想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该课程所遇到的困难,了解或理解学科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以及有关学生的知识,结合理论学习、联系自己实际教学。培训者要引导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完善,以及实践教学反思,形成较合理的教学信念和较完善的教学行为[3]。在讲座教学时,学科知识学习要具体、难度适中,中小学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多联系教学案例,教学理论知识学习要具体详细,不可拔高。在讨论教学时,从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题,或让教师们自己提出课题,进行研讨,最好是教学名师上示范课后,让名师带领大家对此进行实践研究和理论思考。在现场教学时,培训者从帮助培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角度出发,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帮助培训教师找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此分析其理论根源和改进措施,将共同问题集中起来后,结合现场教学案例进行共同讲解探讨。此类教师培训宜采用讲解启发和帮扶引导模式。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与受训者相互配合,应基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尊重教师的培训建议,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制度和策略的制定,帮助教师发现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发展方向,以此激发教师专业提高的内动力,并确保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问题解决和理论提升培训上来。现场教学问题查找的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一切以培训教师为本,而不是放在解聘、降级、晋级、加薪或者增加奖金等方面,而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成为促进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措施[4]。

摘要:县域教师培训是全县区域教师的生态化培训。县域教师培训应关注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利用教师教学的实践环境,调动教师培训积极性。做好县域教师培训中的教师分层,可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体实施相应的讲座培训教学、讨论培训教学和现场培训教学。

关键词:县域,教师培训,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琼.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学专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Duwey,J.How we think:a restatement of the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g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Boston:Heach,1933.

[3]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师分层培训思路 篇2

1、广大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师训工作的重点。培训时分两条线索,一是由教务处组织、教研组具体落实的内容,主要包括本专业知识结构、独立编制教案、教学的各个环节、编制测验试卷等常规工作,并通过师徒结对进行具体指导;二是由教务处组织、备课组落实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些专题,如确立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操作原则和方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如何组织提问、学生练习及讨论、如何撰写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对所交论文作奖励评比。

2、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

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基础素质比较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存在着专业发展动力不强,如何让他们焕发激情,涌动活力是中老年教师培训的关键。因此,对他们的培训是:

1、实施宽松政策,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如允许老教师在教案书写方面写简案,适时地参加一些校内的竞赛、评优课活动;

2、开展多种活动,增强爱岗敬业的自觉性,增进教师之间的凝聚力;

3、还要关注她的教育价值,将她们积累的宝贵经验与青年教师共同分享。

3、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的再发展。

骨干教师如何树立“二次创业”的忧患意识,通过教学研究,克服专业发展的“瓶颈效应”,充分挖掘其潜能。学校建立骨干教师研修制度,引导他们进行教师生涯规划,要求骨干教师每学年必须开设一堂研究课、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发表一篇教研论文。

4、名教师教育智慧辐射效应的发挥。

我喜欢“分层培训” 篇3

我认为,让教师喜欢的培训,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

适应不同教师不同阶段的需要。我是青年教师,按照专业发展程度来说,我应该处于“高原期”,不太需要专业发展技术和知识,更需要“感悟”类培训。例如,对于新教师,需要用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规范化培训,促使其成为合格教师;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应注重个性化培训,以教师特长发挥方面的培训为主,促使其成为优秀教师;对于处于发展高原期的教师来说,要进行一些“点燃、唤醒和激励”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再燃教育热情之火,再次找到专业发展的路径、发展点、着力点。

多一些理论联系实际。就我个人而言,谈不上理论丰满,但教学经验还算丰富,因而我喜欢专家的理论在实践中能得以验证的培训。例如,我们这次培训就有“实践锻炼评比阶段”,倡导教学要“还原生活”。在跟岗实习阶段,我听了很多教师的课,着重寻找这一教育理念的落实,我听得非常认真,教育研究的热情之火再次被点燃。

分层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研究 篇4

一、分类定型:教师分层培训的前提

采用分层培训的方式,可以让处于任何阶段的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教师都“吃得饱,吃得好”。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循序渐进,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积累和专业培训中,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也在不断进行着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迈入一个新阶段,进而从一个不成熟、不适应教学岗位的教育者成长为成熟的专业人员。因此,教师工作年限、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就成为了分类定型的重要依据。

1. 第一类:处于专业发展适应阶段的教师

这个阶段的教师多是刚毕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手,处于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学走路”阶段。这类教师对学校的组织结构所知不多,对自己担当的职业角色要遵守的规范和要求还停留在书本上的教师行为规范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仅限于“临时抱佛脚”的课程学习。对课程体系的一知半解和学科内容的粗浅掌握,往往让他们在教学时“捉襟见肘”。

很多新手教师都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如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家长对教学的质疑、如何获得家长的协助。在面对来自学校、家长、学生和同事的评价压力时,如犯错的孩子般无所适从,部分新手教师在适应过程中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在教学困难重重,低工资、高投入的现实反差面前,新手教师内心会因挫败感滋生出逃避的消极心态[1]。同时,处于适应阶段的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欠缺,在教学目标设定时会出现偏差,不能够灵活驾驭课堂,主动生成有效的课堂资源,教学效果不理想。

2. 第二类:处于专业发展探索阶段的教师

这类教师通常有两年左右的教龄,已经从适应期的窘迫状态中走出来,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但是由于业务能力还有待提升,要接受更高的专业发展挑战。在教龄增长的同时,这类教师和其他教师之间会形成竞争关系,学校在评价他们时,不再有对待新手的宽容,而是用同一标准,即教学成绩衡量他们的工作表现。教学成绩不好就会被打上“能力不足”的评价标签。在这种评价压力下,处于专业发展探索阶段的教师会呈现分化发展的态势。一部分教师由于职业热爱度高,适应能力和探索能力强,开始体验到为人师的成长喜悦,表现出较强的职业接纳度和愉悦感,并逐渐形成了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这部分教师会有意强化自身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主动进行教学理论学习,最终表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还有一部分教师则逐渐丧失了初为人师的喜悦,早早地出现职业倦怠,无论是对教学技能的历练还是对教育理论的学习都提不起劲,逐渐与其他教师拉开差距。经过分化,大部分教师按部就班地发展成为了经验型教师,只有一少部分发展成为有潜力的混合型教师[2]。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教师已经能够担当和履行教师职能,但是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还不够深刻客观,有的高估自己能力,但是在教学中却经不起考验,有的则低估自己的能力,认为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不能够积极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职业道德感还有待加强。同时,这一阶段的教师虽然为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种种尝试,但是还不能够融会贯通地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解决疑难问题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

3. 第三类:处于专业发展突破阶段的教师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始产生职业安全感,他们不再受不适应性和教学难题的困扰,而是可以从容应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开始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思维,在教学操作上表现出经验化倾向。这一时期的教师普遍有了较为全面的职业认知,能够全方位地履行教师职责,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开始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可以更尽职地履行自身职责。在教学上,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能,逐渐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特点,但是也极易形成固化教学思维,养成僵化的教学程序,专业发展的速度会放缓,有的教师还出现了不进反退的情况,专业进步受阻。

4. 第四类:处于专业发展成熟阶段的教师

在经历了前几个阶段的磨练之后,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加上长时间的教学历练,他们积累了大量有效经验,无论是对教学活动还是教育本身都有了极为深刻的认知。部分教师已经成为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人物,能够独立运用教育观点解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开始钻研课程体系,在教材知识和实践的联系结合方面更加游刃有余。成熟期的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有意从学生的日常表现探索更佳的教学方法,力争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的三位一体。此外,这一时期的教师在熟练掌握教学业务之余,开始进行一些科研活动,科研能力初见端倪。

5. 第五类:处于专业发展创造阶段的教师

在数十年的教学洗礼中,教师一步步成长发展,从最初的不适应岗位,到能够胜任、驾轻就熟地进行教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素养得以不断积淀提升。在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理论之余,教师能否建立起自身的教学体系,形成更有价值的教学观点,能否站在更高的育人层面上进行教学研究,就成为了其能否转化成集大成专家型教师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接受更高水平的培训,建构更具创造性的知识理论体系,唯有此才能迸发出更夺目的教育智慧。

二、按需供给:教师分层培训的精髓

1. 对适应期的教师:转化找方向

适应期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发展。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会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对这一阶段的教师,培训要以明确方向和转化能力为主。首先,进行师德修养培训和职业规范培训。对新手型教师而言,从思想上认识到自我角色的转变对其专业发展至关重要,这种转变不是成为教师那一刻就能瞬间具备的。通过师德修养和职业规范培训可以加速适应期教师的角色转换,能够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在培训中要体现教师角色应该履行的育人、传知职责内容,让教师明确区分自身身份与学生身份的不同,促进适应期的教师尽快从学生身份中脱离出来,融入到自己的新角色中。要体现师德教育内容,引导适应期的教师树立热爱学生、热爱三尺讲台、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树立育人成才的崇高职业理想。进行教师规范培训,指的是通过带领教师学习岗位规范,让教师明确自身言行端正得体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克服学生时期的随意性成分,穿着要大方得体、言行要文明有礼、板书书写和作业批改要工整。其次,进行教学规律培训。适应期的很多教师虽然对教学有一腔热忱,但是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规律不甚了解。在这个阶段的教师培训中要进行教育规律培训,让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从而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避免个别教师忽视教学规律导致低效教学。通过师德和教师规范培训,教师基本可以实现角色转化,而教学规律则能够让他们明确基本的教学方向。再次,进行教学方法和程序培训。通过培训实现能力转化,建构教师的基本能力。针对适应期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的情况可以在培训中采用仿真模拟课堂情境的形式及案例形式进行培训,让教师先进行仿真演练,明确自己所教学科应遵循的课程标准、应达到的教学要求,熟悉教材编排体系,了解讲课进程的控制、课程重难点的把握,让他们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程序,从而实现教师自己掌握知识向实际教学能力的转化。

2. 对探索期的教师:指导练技能

处于探索期的教师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他们的教学技能还急须提高。在培训时,要考虑到这部分教师的现实困惑。首先,在培训中增加教师反馈环节。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培训专家,让专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材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分析,帮助教师找到症结所在,分析症结成因,并向教师渗透选择教学方法的技巧。其次,在培训中增加心理学、德育等方面的课程。在强化教师教学技能的同时,让教师掌握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实现多学科渗透教学。再次,采用跟踪培训的方式。通过跟踪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给教师提供指导意见,督促教师不断修正教学方法,锤炼其教学技能。

3. 对突破期的教师:拓展促提升

首先,在培训中渗透新知识。突破期的教师已经有了至少五年以上的教龄,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维,很多开始表现出胜任岗位的优越感。通过介绍教学领域出现的新事物、新手段、新思路、新要求等,可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走出经验误区。在拓展他们教学基本面的同时,形成教学的大视野,鼓励他们去探索新方法。其次,在培训中强化教学反思。通过培训让教师更加深刻地了解教材内涵,并深挖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让教师掌握自我评价方法,对自己的教学程序进行反思,具备修正教学程序的能力。再次,在培训中增加学生心理研究课程。突破期的教师最希望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培训时可以增设青少年心理学课程,让教师能够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拓展可以提升突破期教师的课题能力、课程体系建构能力和教学自评反思能力。

4. 对成熟期的教师:活动提斗志

成熟期的教师很多都已成为骨干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一时期部分教师业务能力出现停滞现象,职业倦怠较为明显。在培训时要着重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在培训中开展终身学习活动。要针对成熟期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情况,对教师进行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教育,督促教师顺新形势而为,不断攀登教育事业的高峰,并组织各种学习活动,激发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其次,借培训开展高水平的教研活动。组织“群雄辩论”,让教师各抒己见,在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和教学交锋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潜心搞好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教研水平,突破教学思维局限和僵化模式,成为科研活动带头人[3]。再次,利用培训平台开展专家讲座活动。让专家型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体验激起成熟期教师的斗志,并指导他们正确定位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5. 对创造期的教师:更新促升华

创造期的教师基本已经功成名就,他们对名利和荣誉的追求更加淡薄,更有精力搞科研。这一时期的教师培训应该着重引入最新的教育成果,让教师了解国内外课改的最新形式、最新成果,给他们提供经验参考。让这些教师可以当好教育教学改革的领路人,不断强化自身科研能力,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新技术、新成果、新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升华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可以成立专家培训工作室,针对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推广教育成果,开展专题报告活动,鼓励专家型教师在教学领域有更大的作为。成立专家科研小组,对各学科专家教师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科研小组成员在各学科领域不断做出新成绩,迈向新台阶。

总之,分层培训要树立教师学习的正确培训观念。教师分层培训要从教师学习的现实需要入手,组织系统长期的培训,将培训作为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和教学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培训转变教师不合时宜、低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让教师学到真正有益于课堂和学生的教育知识。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组织培训工作,要根据各个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需要灵活组织、调整培训内容,让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一种培训模式走到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选择培训形式,需要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考察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弄清他们宜接受和倾向选择的培训方式。要做好分层培训中教师的组织工作,培训者不能借分层之名歧视受训教师,要公平对待处于任何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只有将分层培训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放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才能促进教师的升级转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杜松楠,曲巍,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分层培训的实证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6).

[2]窦福良.农村教师培训中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护士分层培训计划 篇5

一、新护士岗位培训

1、岗前教育的目标:具有良好的护士形象和行为,能熟练完成白班的工作。

(1)了解医院历史、概况、现状及发展。掌握医院服务宗旨、核心价值观。

(2)了解医院护理工作概况。

(3)了解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

(4)掌握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方法。

(5)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与监测方法。

(6)掌握《护士条例》等与相关医疗法律法规,依法执业。

(7)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及素质要求。

(8)护士条例、护士守则。

(9)医院感染与监测、职业防护。

(10)护士行为规范,护理服务与礼仪。

(11)科室奖惩条例。

(12)病人安全与护理差错的防范。

(13)护理文件的书写。

(14)医院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

(15)常用抢救药品和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6)护士执业规划。

(18)沟通技巧。

二.护士分层培训

1、N0-N1护士

(1)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每月一次。

(2)培训目标:具有良好的护士形象和行为,能按要求独立完成科室各项护理工作,特别是专科护理的知识能独立N0-N1护士工作。

(3)培训内容:

①熟悉各科室的配置与布局、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

②掌握专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③掌握专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④掌握专科常见急症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⑤掌握基本的专科技能,如各种管道的护理,微量泵、输液泵的使用及心电监护等常用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

⑥掌握各种基本护理技能。

⑦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人工气囊的使用、吸氧、吸痰等。

⑧掌握各种应急预案的规范流程。

⑨掌握各种护理记录单、评估单的填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交班报告书写等。

3、N2护士

(1)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每三个月一次。

(2)培训目标:承担专科危重患者的护理,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积极参与并组织病房内的抢救,成为病房的业务骨干并能提高教育、管理能力,逐步达到主管护师水平。负责护理理论和技能及临床带教知识,担任对下级护士、实习生的指导培训。

(3)培训内容:

①熟练掌握本科室疾病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②掌握重症监护知识。

③熟练掌握本科室急、危、重症救治原则、抢救流程和生命支持技术。

④熟练掌握常见急救仪器的性能、操作、维护和排障方法。

⑤掌握各种较复杂的护理技能。

⑥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掌握沟通技巧,妥善处理冲突和投诉。

4、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N4)

培训内容侧重于新业务,新技术应用、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突发事件的处理,担任对下级护士,进修护士的指导培训。

三、师资培训

1、培训目标:培养和提高教学师资人员理论和操作授课能力。

2、培训内容:职业素质培训、理论教学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

3、培训方法:理论培训采用PPT讲解,操作采用示范指导。

四、机动库护士培训

1、培训目标:

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人力资源库护士对培训内容做到人人掌握、人人过关,要求考试、考核合格率达到98%。

2、培训内容

(1)基本理论

①掌握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输血制度、抢救制度等。

②科室相关制度及规定、各班职责(护理部制订)。③各项应急预案及应急流程。

④讲解护理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

⑤对机动护士进行应急的心理准备培训。

(2)基本知识:掌握科室各种疾病的护理要点。

(3)基本技能:静脉穿刺;简易呼吸器的应用;心肺复苏;床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吸氧、吸痰;无菌技术、输液;各种标本采集法;进出入院病人的处理;背部护理(预防压疮护理);坠床的预防及处理;骨折病人的搬运,轴线翻身;备皮、导尿等各项护理操作及临床突发事件(如:猝死、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摔伤的紧急处理、坠床的风险预防、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患者自杀的应急、出走病人的应急、噎食病人的应急、停电停水的应急等。

小学教师分层培训的策略与思考 篇6

关键词:分层培训   模式   分组教研   学习思考

一、多种措施并举,帮助新任教师尽快适岗

1.导师指导模式。每个年轻教师一进校,学校可为其指定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为辅导教师,以确保新教师尽快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辅导教师对刚进入教学领域的教师进行跟踪帮扶,通过课前指点、课后指正,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熟悉课堂教学的步骤,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能初步设计好练习题,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基本胜任本职岗位上的工作。

2.实验课“磨课”方式。每一学期,学校可安排新教师上实验课,开展“磨课”活动。每堂实验课要求教师试讲2~3次,让教师明白自己的课堂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改进。第一次试讲,可让新教师自己发挥,自己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程序,并设计相关练习;讲完后讨论教学目标应如何明确,教学重点是什么,关键地方如何提问、如何突破,时间大概的分配,怎样设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第二次试讲如果效果好的话,就可以在全校上实验课了;如果第二次试讲不够理想,那就要抓细节,再次进行试讲。这样“磨课”,既研究了教材,又着眼于“教师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临场”经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抓手。

3.网上自主学习模式。近年来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提供了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里面包含了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教学录像、课件、作业和单元测试。每位新教师可经常上网查阅教学资料,并提前观看所需要的录像课,下载相关课件和教案进行教学。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方式在教师入职初期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能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初步上好一堂较完整的课。

二、聚焦分组教研,帮助合格教师全面提升

经过三四年的磨砺后,新任教师的课堂管理与教学活动有所长进,具备了一定教育教学能力,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学校中还处于相对低位,如何磨炼教学技能,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让其专业发展进入第一次快速提升期。此时要聚焦分组教研,发挥集体智慧,帮助合格教师全面提升。

在分组教研活动中,教师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切入口,采用“同课异构”和“一个系列内容连续上”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修正,逐渐完善,一些疑问与困惑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从而获得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2013年四年级的教师就开展了“植树问题”的系列授课教研活动,针对植树问题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1.两端都栽的情况;2.两端都不栽的情况;3.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其中在年级备课时提到,单独讲解例题1时学生好像比较清楚,但随着例题2和例题3加进来以后,学生对于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就有点模糊了。那么能不能在刚开始讲植树问题时就让学生通过操作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再来讲解例题。为了验证这两种方法的效果,三个教师进行了分工,四(1)班的教师采用的教法是先讲棵数和间隔数的三种情况和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注意关键词,画出示意图,明确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而另外两个班级按以前的讲法逐题讲解例题1和例题3。最后三个班的课上完后,对三个班的授课进行了点评,还进行了小测试,从教师的反馈来看,四(1)班的课堂教学气氛最好,教学效果也最佳。实验证明,对一系列教材有了全局观和整体分析,会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和反思,助力骨干教师自我超越

经过五到十年的磨砺后,合格教师逐渐变得成熟、自信,教学技能初步达到了熟练和变通的水平,有一部分教师成为了学校和市区的骨干教师。这时他们还要不断学习和反思,实现自我超越,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目标迈进。

1.反思沉淀教学智慧,让骨干教师走向成熟。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在教研活动中,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及时将自己的教学闪光点和教学中的不足记录下来。如教学目标是否得当,学生活动组织是否恰当,形成现状的原因是什么等。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无论长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通过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2.加强横向和纵向比较,提升教师处理教材的技能。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由此可见,优质课堂的创设离不开教师处理教材能力的提升。在校本培训中,要侧重于加强教材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让教师研读文本,领悟内涵,创新设计,整合转化,攻破教学重、难点,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线上的研究让教师纵向比较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数学学科系统性强,同一个系列的内容在本质上都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每个年级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数学教师缺乏对整个课程体系纵向的比较,不能跳出这节课来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把三年级 “分数的初步认识”与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同一个系列的两节课放在一起对比研究,可让大家明确三年级只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而到了五年级就要扩大单位“1”的内涵,明确单位“1”还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并且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另外,发现有关统计的知识在各年级中都出现过,为了能准确把握各册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可以运用列表法将相关内容进行梳理,让大家明确教材的编排顺序、前后联系,在授课时能站在教材知识体系的高度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教师驾驭教材得心应手,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横向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拓宽思路,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现在我国主要采用了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三套实验教材,它们教学大纲相同,都体现了课改新理念,但在教学内容和结构上有所不同,各有千秋。教师应在教学中广泛阅读多种版本的教材,给自己和学生更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的空间,取众家之长,真正做到合理使用教材,才能使课堂因解读精辟而变得精彩纷呈。例如在讲“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借鉴苏教版的安排,插入了“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环节,缩小了学生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降低了教学难度,效果更好。

四、课题研究落实处,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帮助教师迈出教书匠的门槛,尽快跨入研究者的行列,研培结合,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在“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实验研究”与“学科优质课堂中教学技艺运用的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中,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需要不断获取资料,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十分紧密,从而树立了教师参与研究的信心,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教师们正在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校本教研从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规律出发,精心选择和安排培训内容,提供平台,拓展空间,互动互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后埠小学)

培训分层 篇7

一、实施分层团队培训模式

第一,师徒带教模式:

青年教师和优秀中年骨干教师结师徒对子进行教学研究,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第二,团队互助模式:

教研组通过进行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的观课反思活动、专题研讨活动等,对于教学实际问题和共同关注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通过经验分享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导师引领模式:

通过教研员工作室,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导师带教,并聘请专家对教研组研训进行专业引领。

二、实施青年教师“三层”培训模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我校制订了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实行“三层”式培训。

第一层次,教龄1至3年的青年教师。

我校建立了师徒带教模式。通过完成一系列带教任务,来规范教学过程、增长知识水平、锻炼教学基本技能;同时,我校组织青年教师聆听专家讲座,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我校还通过开设合格课、汇报课以及教研组听评课,在课堂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实训,化理论知识为实践能力。

第二层次,教龄4至8年的青年教师。

首先,建立教研组帮教模式,如通过教研组进行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的研讨。其次,利用观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反思。最后,组织专题研讨,通过“说专业成长故事”等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的形式,分享经验。

第三层次,学校骨干青年教师。

培训分层 篇8

关键词:护士临床能力,分层晋级,培训

近5年来我院由于住院患儿剧增, 新招护士已占护士总数的49%, 要让年轻护士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中、高年资的护士尽快提高临床护理核心能力, 需要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对各层次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1,2]。

1 培训方案依据

借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我国台湾几家医院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认证经验和相关文献,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设置了我院各专科护士进阶训练目标、大纲要求, 包括理论训练课程内容、临床技能操作与时数, 通过客观答题来评估专科知识需求, 通过临床资深护士、临床教育评估专科操作需求。选派了4名护士先后去了台湾几家医院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短期学习及进修护理管理, 着重学习了专科护士的系统培养经验。

2 实施方法

2.1 分层次规范化培训

2005年开始对各级护士实施分层次规范化培训, 该培训体系以我院护理专业职称分类体系为依托实施, 建立全院护士N0手册 (未注册的新护士) , N1 (护士) 手册、N2 (护师) 手册, N3 (主管护师) 手册、N4 (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 手册, 每本手册中包含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晋升申请表, 护士各阶段的准入要求, 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学习课程标准及各阶段护理人员临床能力评值表, N0至N4不同的学习阶段情况记录表, 有详细记录常规护理操作及专科操作学习、掌握情况表、学习课程记录及考核结果表, 撰写护理论文登记表, 继续教育学分统计表, 参与教学情况登记表。

2.2 建立护士手册使用制度

①每本手册在一个阶段培训时由本人携带;晋升时上交此手册, 护理审查委员会审核晋升后再换取高一阶段手册。②学习日期及实际执行日期均请填妥, 并请评值者签名。③各项目的时间进度依据各护理单元的进度而定。④学习手册将作为对科室和职工的考核依据之一。

2.3 护理部拟定护士临床能力分层晋级系统培训方案

①拟定了普科护士临床能力分层晋级系统培训方案, 再由总带教老师 (由资深专科护士担任) 在护士长的领导及指导下根据《普科护士临床能力分层晋级系统培训方案》负责设置本科室的从N0到N4专科理论训练内容与专科技能培训课程。②由科护士长、护士长及资深专科护士成立专科考核组进行定期考核后对护士各项临床能力进行评值。③护理部成立护理审查委员会审核, 参考同事意见及主管评分, 晋阶是自愿申请的, 以是否达到标准为依据, 每1年有1次申请时间。

2.4 专家审核和指导

对护理部拟定的护士临床能力分层晋级系统培训方案及各科室的从N0到N4专科理论训练内容与专科技能培训课程, 组织专家来进行审核和指导。

2.5 介绍护理部拟定护士临床能力分层晋级系统培训方案

在实施方案前召开全院护士大会, 介绍护士临床能力分层晋级系统培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培训目标是满足护士学习发展的需求, 提高临床护理、教学和学术能力, 创造更多行政体系以外的升职机会, 提高工作满意度, 提高护理质量, 体现护理学科价值[3]。

2.6 选拔总带教

选拔有带教经验的资深护士担任各护理单元的总带教, 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和外出学习。每季度召开总带教老师座谈会, 汇报培训进展及相互交流。

3 小结

我院通过派出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学习美国、台湾、上海等地的有关护士能力晋级培训方面的要求,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上的方案, 有待于实践的检验。通过设置临床专业能力进阶能级, 健全分层次在职教育课程设置, 完善临床专业能力进阶审核程序。建立实施临床专业能力评价模式, 设置合理人力配置结构, 设置与能力相匹配的护理岗位职责,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进阶情况, 使护士学习和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护理人员临床能力、教学能力、学术能力显著提升, 工作满意度提升, 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临床专科能力划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徐丽华.护士分层使用和专业能力进阶[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08, 9 (6) :10-13.

[2]王伟杰, 周赞华等.我国护士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11 (11) :25-26.

培训分层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人员流动量非常大,流动也非常频繁。同时小学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质。要想从根本上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推进本区域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进程,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师资水平,进而有效开展小学英语教师工作,迫切需要实施分级分层培训模式。

2分级分层培训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的运用

(1)明确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目标

第一步,在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促使小学英语教师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二步,从根本上掌握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掌握教材内容,了解编写的体例情况。

第三步,从根本上掌握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

(2)培训内容针对性强

严格按照我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在完成培训活动之后,在使用网络的基础上,对部分参培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使该部分教师具备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对目前的英语新课程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想使分级分层培训模式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我们需要针对英语专业知识基础的实际掌握程度来划分等级,一般情况下划分为4 个层次:79 分以上,71~79 分,65~70 分,65 分以下。分级分层培训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完成4 轮培训活动,其中任何一轮均需要按照培训内容为基本参数,为教师们精心准备相关培训素材。培训素材在开展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使用,完成培训活动之后还可以复习使用,进而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1)第1 轮培训:英语语音知识

评分低于65 分的教师参加第一轮培训。

①从根本上掌握英语基本读音。例如:[a:] 长元音(后元音),口腔打开,嘴张大,舌身放平(舌尖不抵下齿)轻松发音; [θ] 清辅音,舌尖微微伸出,上下齿轻轻咬住舌尖,气流从舌面和上齿间流出,声带不振动;[ð]口形与[θ] 相似,舌尖微微伸出,上下齿轻轻咬住舌尖并送气,但声带振动;[s] 双唇微微张开,舌端靠近齿龈,舌头自然放松,气流从齿间送出,声带不振动;[z] 口形与[s] 相似,双唇微微张开,舌端靠近齿龈,舌头自然放松,气流从齿间送出,声带振动。

②掌握26 个字母读音、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同时分析常见元音字母组合读音,掌握重读音节中涉及到的读音,掌握辅音字母组合的基本读音、成音节的读音以及辅音连缀的读音等。掌握在重读音节中,字母的正确读音以及在单词中元音字母的基本读音,在重读音节中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基本读音、在单词中一般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基本读音,同时还需要掌握辅音连缀的基本读音以及成音节的基本读音等。

③掌握重音。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单词的重音和句子的重音。例如:-aire(millionaire, questionnaire,与英语后缀-ary等价)、-ee(由法语过去分词变来,如referee,absentee, trustee)、–ette(表示“小”,如novelette)等后缀均遵循法语重音模式,最后一个音节重读。renaissance一词从语音上说还未完全归化,既可按照英语模式在第二个音节上重读,也可按照法语模式在最后一个音节上重读。

④掌握意群的基本读音方法。弱读以及同化、连读和失去爆破等各个方面。

⑤掌握基本的语调及读音节奏。

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教研工作人员进行发音示范,对发音的潜在规律进行深化讲解,参培教师对发音进行模仿,第一时间进行训练,之后一个个过关。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养成良好的英语语音基础。

2)第2 轮培训:英语课堂用语、英语听力以及英语口语技能

考核成绩在65~70 分的教师参加第二轮培训,或完成第一轮培训后,考核合格的教师。教研工作人员需要从根本上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完成常用的口语及英语短文的正确选取,选取常用口语118 句,英语短文50 篇。严格按照教学实际,以讲练结合模式,对参培教师的发音及朗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同时训练口语技巧、短文讲解能力、听力技能,在上述基础上帮助教师从根本上掌握英语听说技巧。

3)第3 轮培训:英语语法知识

考核成绩在71~79 分的教师参加第3 轮培训,或完成第二轮培训后考核合格的教师。本次培训内容包括8种英语时态及被动语态,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掌握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以下内容: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省略句及倒装句等。在完成培训后,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法知识,在未来的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英语。

4)第4轮培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教法解读、英语新课程理念解读

考核成绩在79 分以上的教师参加第4 轮培训,或完成第3 轮培训后考核合格的教师。教师应深入解读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牛津英语》的编写体例及其编写结构,同时还要重点分析各册教材所涉及到的具体单元等内容,在跟课例讲解有效结合的基础上使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完成培训工作。完成第4 轮培训后,教师新课程理念得到有效巩固。同时还要明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涉及到的基本要求,明确英语学科教材内容及编写的实际体例。

3总结

英语学科专业性非常强,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目前,小学英语学科的培训需要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目前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需要坚定决心、信心、恒心,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从根本上做好小学英语培训工作。分级分层培训方式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目标,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四轮培训将分级分层培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摘要:英语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对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素养有着一定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笔者所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按照目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实际趋势促使培训需求预测进一步强化,实现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过程中采取分级分层培训模式,对培训的内容以及目标科学地确定,促使培训效率进一步提升,小学英语教师分级分层培训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分级分层培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运用

参考文献

[1]方中雄,杨秀治,白永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大规模有效培训的政策与模式研究——以北京市“绿色耕耘行动”为个案[J].江苏教育研究,2008(23):25-30.

[2]杨静林.小学优秀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11):51-55.

培训分层 篇10

1 护理人员基本情况

我科核定床位48张,在编护理人员23位,全部女性,年龄分布以24~27岁为主(12名、占52.2%);学历均为本科与大专(分别为12名与11名);职称以护师为主(12名、占52.2%)。

2 研究方法

2.1 培训层级划分

根据工龄、职称、专业能力考核等将护理人员分为N0、N1、N2、N3、N4 等五级,其中,N0 级为毕业新分配的见习护士,共有5名护理人员;N1级为3年及以下护士,共有3名人员;N2级为3年以上护士或护师,共有7名人员;N3级为责任组长、护师4年以上或主管护师,共有6名人员;N4级为高级职称护士或专科护士,无人员。

2.2 培训内容和方法

2.2.1 入科培训入科培训遵循循序渐进,理论结合临床。N0护士入科第一周培训基础护理、护理核心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消毒隔离、标本留取、“6S”管理,简单的护理记录,然后指定各带教老师,结合临床指导4周。第5周培训专科护理常规、仪器操作、专科药物作用、副作用,如何配合抢救,病情观察,良好沟通,再次结合临床4周;第9周培训健康宣教、各种护理书写、正确收费,然后一对一临床带教至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N1及以上层次的轮科护士,原则方法不变,每二周增加一次培训内容。在相关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的出科考核。

2.2.2 理论知识培训包括护理及专科基础知识、呼吸科常见病例及疑难病例、呼吸科疾病护理常规、健康宣教内容、科内药物作用、副作用等。方法:结合科内现有病例,进行每周晨间提问2次;科内每月业务学习1~2次,由N1~N3护士轮流主讲;每月疾病查房1次,由N2~N3护士主持;每季度疑难病例讨论1次,由N3护士主持;N3护士负责组织护理查房。有新药物随时学习并考核。每季度按照层级不同,进行相关的理论考核。

2.2.3 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按呼吸科科内各种仪器、各种基本护理操作、BLS、ACLS、并结合护理操作的并发症及应急流程等进行培训。方法:各种基本护理操作,由带教老师统一在护理部接受培训后,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每季度三项,N0~N2护士需在带教老师处考核通过,N3~N4护士需在护士长处考核通过。科内每季度各项仪器操作二项,如呼吸机、Bipap、除颤仪、呼吸皮囊等,所有护士经护士长统一培训后,逐一在护士长处考核通过。且N0~N1,每年需考核通过BLS;N2~N4每年需考核通过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考核。

2.2.4 应急能力培训根据呼吸科的专科急救流程、应急预案及突发事件流程,进行集中培训和布置现场情景模拟演练,每季度2次,并由N2~N3护士组成科内应急小组。培训内容:1专科急救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知识和操作,如大咯血、呼吸衰竭、协助气管插管,除颤、起搏、心肺复苏、张力性气胸等。2突发事件的常识与相应的正确处理,如火灾、停电、停气,疏散病员等。3反应观察能力:重点培训对病情的观察、评估、发现、处理、配合急救等应变能力。

2.2.5 工作职责、流程和制度按照我院的各项制度及工作流程、工作职责,N3护士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侧重危重病人的护理,承担临床带教、专科护理指导并协助病区管理等工作,N2护士负责病情较重病人的护理,N1护士负责病情较轻病人的护理。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每月二次的培训。并按照我院的护士行为考核,按不同等级要求进行每月的行为考核,内容有:劳动纪律、医德医风、工作质量、工作数量、护理带教等。

2.2.6 护理服务礼仪和宣教、沟通按照护理部的护理服务礼仪标准,定期每季度学习1项,开展场景模拟演练和临床示范相结合。由年资高的N3护士示范,与患者不同话题的沟通回答,及提供护理服务中的人性化服务和礼仪。N0~N1通过与患者的多观察、多接触、多宣教,逐步提高沟通水平。N3、N2 护士带领N1、N0护士进行床旁小组式健康宣教,指导宣教重点、演示方法,并进行及时纠正。

2.2.7 培训教育结合护理部规定,N0要求参加专科业务学习、疾病查房、病历讨论16次/年,院级业务学习8次/年,并有读书报告笔记1篇,本科生要有论文1篇及实习生小讲课1次:N1~N4要求继续教育学分25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分,分别要求参加院级业务学习7次、6次、5次。N3护士并要求积极争取院内业务学习的主讲,N3晋升N4要求二级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或有课题,N4要求每2年发表1篇论文或有课题。

3 培训结果

通过科内分层培训,2013 年科内理论合格率达100%(80分合格),护理操作合格率达95.7%(95分合格),护理部随机抽考合格率100%,护理部每季度满意度调查合格率100%(95分合格),分别比培训前提高了4.3%、8.6%、13%、8.6%;科内有19位护士受到患者及家属不同形式的表扬,其中N0、N1护士分别为4 人、3人,占36.8%;科内护士对应急能力及病情观察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年度教育培训达标100%。2014年起,科内3名N3级护士开始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较好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科研能力。

4 讨论

4.1 岗位分层培训,提升了专科护理水平

结合呼吸科不同能级层次,制定了不同的培训目标。N0级护士以制度职责、流程预案、基本操作、礼仪沟通、培训学习为主;N1级护士以基础护理、基础知识结合呼吸科临床疾病,各项护理操作为主;N2级与N3级护士以专科护理、危重症护理、护理教学、指导临床专科为主。

结合临床实践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更适应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学习需求;形象逼真的现场应急模拟演练,增加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型[2],加深了护理人员对紧急事件正确处理的印象,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大提高了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对能力,培养护士具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病情及应急处理能力,培养了判断性思维,提高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3],同时也使我科的各项考核达标率逐年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4.2 建立层级考核标准,激发工作热情

护士层级结构设置为护理职业发展提供契机,将有利于不同层次护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利于群体形成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竞争格局[4]。由于每个层次的护理人员都有其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当护士想要晋级或保留原级,必须达到相应的考核要求,所以各级护士都非常努力,低年级的护士积极学习,努力成长,高年资护士也需要承担对低年资护士的指导,发挥相应的带教作用[5];护士科研能力较医生相比较弱,但是层级考核的科研和论文的要求,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教学、科研意识,充分调动护士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要求,从而实现个人成就和专业价值。

4.3 提升沟通能力,赢得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沟通能力是护士应该具备一种核心能力[6],通过培训、示范及患者满意度考核标准的建立,低年资护士有意识的对病人进行倾听、交谈、触摸、治疗讲解、康复的指导等,建立了护患、医护信任关系,克服了80后、90后护士开口难、无声操作等缺点,能主动关心、关注、安慰病人,得到了病人的表扬,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科护士结合岗位管理进行分层培训的方法及效果,以落实培训及考核计划、提高满意度。方法:在呼吸科病区建立分层管理模式架构,将护理人员按工龄、职称、专业能力考核的不同,分为N0、N1、N2、N3、N4等五级,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训考核及管理,比较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及满意度等。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满意度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结论:有计划、科学的分层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科研的热情,调动护理人员沟通的主动性,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护士,岗位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左雪花.分层管理模式在血透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5):647-649.

[2]李春英.岗位分级管理模式下护士分层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4,36(3):457-458.

[3]章金娟,李益民.目标管理法在新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3):239-240.

[4]周咏梅,叶文琴,张玲娟,等.国内外护士分级现状与我国护士能级结构设置[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36-38.

[5]朱媛.护士分层培训及分级管理在ICU护士培训中的实践体会[J].河南中医,2013,10(33):515.

上一篇:石油的公共外交下一篇:应用型工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