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培训,迎解企业培训失效难题

2024-04-12

分层培训,迎解企业培训失效难题(共6篇)

篇1:分层培训,迎解企业培训失效难题

分层培训,迎解企业培训失效难题

一直以来,企业培训始终令众多HR经理伤脑筋,一不小心培训成为“鸡肋”的尴尬想必曾是很多HR挥之不去的痛。也许,我们可以找到诸多理由:老板不重视,员工不努力,讲师不够优秀,课程不够理想„然而,一旦理由成为借口,培训的现实价值就沦落成为不得不走的程序。

对于培训,很多管理者认为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一项常规工作,对于培训在组织建设中所能发挥的核心功能,往往认识不清。在目前营销组织的培训中,常存在以下两种误区与现象:

1.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只重培训的形式而不重内容,只重视培训的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只重场面的壮观而不重实际的效果,为培训而培训,误认为只要进行了培训就会取得相应效果。

2.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基本照搬其他企业的培训形式与方法,而不结合本企业实际,不能形成特色的培训方案体系与政策。

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渐渐使营销组织的培训问题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头疼话题。问题及原因

1.战略目标与方向不清晰

企业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应始终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轴心,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做指引,包括团队建设与培训在内的各项工作则失去方向,高层的战略意图也就无法通过培训的手段,有效地传递到中低层。

2.高层管理者重视不够

很多的“一把手”习惯做甩手掌柜,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具体工作而已。高层的不够重视,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整个组织自上而下,无法形成重视培训的氛围;其二,培训所需的资源与投入得不到保障,导致培训工作的开展束手束脚。

3.中层管理者认识偏差

由于对培训认识上的偏差,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在行动上表现出轻视或表示培训是负担与多余,也会影响到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纪律性。整体中层在培训上认识的不统一,会给培训的系统性与持续性,带来障碍与困难。

4.人力资源部工作不得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没有将的培训体系与同期的组织建设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在培训体系的设计上,不能将培训对象与培训教材、教师及方式有机结合,提高针对性;再次,培训后,轻视对培训效果的分析评估等工作,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检讨与调整,提出改进措施。

定位培训

观念决定行动,解决认识问题是采取正确行动的基础和前提。而认识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培训在企业营销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1.企业战略良性发展的理性选择

近年,从国内各类企业的发展路径与方式来看,可分两类:第一类是通过捕捉机会与资源的投入,形成“量”的扩张;第二类是通过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形成“质”的提升,卓有成效地保持赢利的持续增长。从战略上讲,第一类企业将逐渐走向“红海”,而第二类企业在走向“蓝海”。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培训,逐渐建立科学培训体系,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战略良性发展的理性选择,也是营销组织健康成长与稳健壮大的前提和基础。

2.企业组织功能建设的基础

按照人民大学博导包政教授的观点,企业要想持续创造辉煌,必须将营销策略思想逐渐落实到组织形态上,并依赖组织功能长期与持续的建设,才能逐渐发育出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营销组织的培训,是营销组织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因此必须将培训规划纳入企业的战略层面去考虑,逐年加大总体预算。

3.企业持续创新的系统工程

培训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如同中医科学的养生哲学,是循序渐进的,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首先,由于各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发展时期不同,对培训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其次,企业的发展和队伍的成长都有不同的阶段,所以要求整个培训体系与时俱进,从形式到内容上需要不断创新;再次,企业外部市场、技术、政策、信息网络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需要企业的培训体系,能够有持续的创新与发展。

分层的针对性培训

营销组织的培训有其本身的独特性,有别于生产、研发、行政或财务等其他体系,因此,企业在制订培训政策、教材选择、教师选择与方式选择等方面,都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基层培训:促成“三心”

人员构成与培训要点:基层是组成企业的基本细胞与肌体,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营销基层人员的特点是:人数庞大,分布广泛,一般年龄偏小,工作经历与资历相对较浅。培训要点可以概括为“三心”:一是使他们清晰与明了企业的总体战略方向与经营宗旨,统一思想,逐渐形成长期服务于企业的“忠心”;二是使他们掌握与提升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逐渐形成职业化的“专心”;三是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与纪律,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心”。

培训方式与方法:基层培训采取的方式无非有两种:第一,定期大规模的“广种博收”。主要指、半或季度举办全体或部分基层人员大会,统一思想,传播文化,提升个人技能,进行相关的大型培训。第二,日常小规模的“喷灌”与“滴灌”。主要指企业应用低成本的方式(如网络或影视资料),利用就近或当地师资资源进行短周期的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基本的技能与技巧。

实例一:A企业是行业中名列前茅的机械制造公司。在进入常州区域市场时,市场的占有率较小,与其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相对占有比例为1∶9。由于A企业在常州区域的团队刚刚组建,队伍整体稚嫩,年龄偏低,基层员工技能水平低,甚至连口头表达都不尽人意,悲观和消极的情绪弥漫在全体团队中。我们采取的培训方式如下:第一,组织全体人员观看影片《士兵突击》的部分精彩片段,并在观看电影后展开讨论,形成统一思想。在会前会后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真心英雄》等鼓舞斗志的歌曲。第二,各办事处一般有人员5~8名,以住点为单元,每天清晨提前15分钟上班,选择一本精炼的小故事集,每天由一人朗读3~5分钟故事,其他人发言1~2分钟,以提高每位人员的口头表达力与思考力。第三,由总部提供教材与光碟,针对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辅助人员,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开展每周一次的专业技能培训。第四,针对新市场,定期召开区域性的骨干会议,汇总各类信息,研究竞争策略,提炼市场拓展的语言要点与公关方案。经过3个月至5个月的持续培训,效果明显,常州区域的业绩持续上升。

中层培训:形成“三力”

人员构成与培训要点: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骨干部分,他们的培训效果将决定企业的成长与稳定。中层培训的要点主要是形成“三力”:一是增强组织“向心力”,是对组织文化与经营宗旨的认同;二是增强其“外功力”,主要提高他们对市场、竞争与企业自身特点分析、判断、归纳与决策的能力,具体体现于业绩的持续提升与关键客户的突破;三是增强其“内功力”,主要提高他们对分公司或办事处内部人员与资源的管理能力,即管理与培育销售团队的能力。

培训方式与方法:中层培训主要通过半月或每月召开的营销例会及其相关活动来完成。营销例会除了分析业绩,总结教训和经验,鼓舞士气之外,还有两项重要任务:一是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养;二是通过沟通与交流感情,了解队伍状况,加强管理团队本身的情感与价值观的认同。

具体的培训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长期坚持对核心理论的学习。核心理论学习,主要是对营销类与管理类的基础理论进行长期不懈的学习。在实践中我们选择了以下书籍:《如何成交》乔•吉拉德著、《战略营销管理》包政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著、《打造金牌销售团队》秦毅著、《人性的优点》卡耐基著、《论语的心得与感悟》于丹著、《我的成长可以复制》唐骏著、《领军之道》李凯城著。第二,集中性的思想教育与引导。第三,有针对性的个别思想交流与沟通。

实例二:C公司某区域市场近期业务持续低迷,经他们初步分析,主要是管理干部队伍思想不够统一,对局部短期利益过于计较,无法坚定地执行集团的战略思路,管理班子也缺乏凝聚力。针对上述状况,我们组织管理团队观看电影《大转折——挺进大别山》,观后组织每个人结合现实进行发言。发言内容包括:第一,对电影情节谈两到三点的启示(阐明细节);第二,结合电影的启示谈谈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结合启示,谈谈对现实工作改进的思路与建议。通过每人15分钟左右的发言,我们就可以看出每个干部对集团战略的个人理解,也可以洞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更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对集团新战略与组织文化的认同度及应变的柔性。通过此活动,既统一了大部分人的思想,又鉴别与孤立了少量持不同意见者,为后一步的组织调整明确了方向。

实例三:D公司随着华东区的业务发展,培养年轻的准中层梯队已迫在眉睫。准中层梯队年轻、冲劲足、热情高,但在区域市场的策划与办事处人员等内部管理上往往没有章法,胡子眉毛一把抓,无法做到发展方向感、平衡感与安全感三者的统一。为了迅速给他们移植管理者的“头脑”与“五脏”,连续7次(每半个月1次)给他们进行《管理者的七项技能》的培训。每次培训后做三件事:一是通过小组发言与评比,评选出3~5名“最佳发言者”,并给予适当的奖品,以鼓励他们深度思考、积极讨论与勇于发言的表现;二是要求每人填写一份《培训意见表》,既评价了讲师(可能是内部管理者)的授课水平,也可对培训的方式、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以利于培训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三是培训后的两天内,每人必须写一份300~500字的启示与小结,经所在大区经理审定后报到总部人力资源部备案,以利于总部从中分析当期的培训效果。

通过上述学习,他们认识到过去那种仅靠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仅靠精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可以让他们在短期内建立起“卓有成效是管理的核心精髓”的理念。

高层培训:建立战略性思考

人员构成与培训要点:营销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不仅是指营销总经理,还包括策划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各大区总监和专家顾问团队。高层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成长与成熟,决定了营销组织的整体培训。

高层培训的要点是在他们心中系统地建立起三种战略性思考:一是战略格局与演进思考,即作为营销高层,必须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生态、对本行业生态及竞争格局建立清晰的战

略视野,并对本行业面临的技术、网络与竞争模式的变化,有敏锐的直觉与感悟。二是建立战略的组织思考。这类思考是指营销高层,最终必然成为人力资源的专家与组织文化的建设者。三是建立个人的事业思考。营销高层往往出身于“肉食性动物”,由于企业成长与竞争的压力,使企业的资源与关注点会暂时过于集中在营销层面上,短期的业绩压力对高层的成长必然形成企业短期的“富贵病”。因此,营销高层持续的事业发展与周期性的转型,将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转型。

培训方式与方法:培训方式的选择有两点:第一,“走出去,作周期性的大补”。“走出去”通俗而言就是“农村干部一定要进城来”或“去比较大的城市旅旅游”,这属于战略投资,必须投入一定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例如去高校读MBA、EMBA或总裁培训班,参加行业性或专业性的年会,追寻自己感兴趣的名师讲座等。第二,“静下来,作长期性的小补”。“静下来”是指高层管理者必须静下心来,长期坚持系统学习,通过反复读几本好书或名著,逐渐形成与提高自己在工商管理理论方面的偏好与涵养,并定期进行总结。在十几年以前,日本各城市均有由企业家自发组织的德鲁克研究会和巴纳德研究会,部分企业家围绕着一两本专著反复仔细研读,这充分反映出日本企业家对学习与自身成长的理性思考。

案例四:E企业销售总经理MBA毕业后,同学各奔前程,面对日常工作的压力,此时他没有了以往每月两天的学习,深感孤独与无助。为了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学习,他召集了本城市部分对继续学习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半定期的学习沙龙小组,人数控制在5~8名,贵在坚持。大家每月一次进行半天到一天的活动,主要内容有两个:第一,大家选一本共同感兴趣的工商管理名著进行研讨,谈感想,每次只谈一章或一节;第二,小组活动时,每人针对当前的管理难题,向大家提出1~2个现实问题,每人必须发言,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通过讨论与交流,小组成员共同分享相关行业的知识与见解,启发了每个人对业务与组织两个层面的领悟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每个人都感到受益匪浅,与实际工作的开展相得益彰。

篇2:分层培训,迎解企业培训失效难题

1.培训对象: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使用和质量检验的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主管领导、失效分析技术人员和理化检测专业人员等。

2.主要内容: (1) 失效分析概论-失效分析思路与程序; (2) 失效分析的基础知识 (断口学、断裂力学和可靠性技术等) ; (3) 脆性和韧性断裂、疲劳失效和腐蚀失效等分析技术; (4) 制造工艺及缺陷分析技术; (5) 典型失效案例分析及讨论; (6) 国内外失效分析新技术及设备介绍; (7) 学员总结交流和考核等 (培训合格者发结业证书) 。

3.培训师资:特邀我国著名的失效分析专家和教授做专题报告和授课。授课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失效案例分析和授课经验。

4.培训时间:2014年9月 (暂定) ;地点:北京。

5.报名方式:

(1) 填写报名表返回, E-mail:fhf20050568@163.com。同时将报名费200元邮局汇至: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701房间, 付海峰收, 邮编:100083。

(2) 培训费用:2400 元/人 (会员优惠200元) 。费用包括培训费、资料费等, 其他食宿费自理。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

开户银行:北京银行学院路支行;

篇3:分层培训,迎解企业培训失效难题

对于培训,很多管理者认为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一项常规工作,对于培训在组织建设中所能发挥的核心功能,往往认识不清。在目前营销组织的培训中,常存在以下两种误区与现象:

1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只重培训的形式而不重内容,只重视培训的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只重场面的壮观而不重实际的效果,为培训而培训,误认为只要进行了培训就会取得相应效果。

2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基本照搬其他企业的培训形式与方法,而不结合本企业实际,不能形成特色的培训方案体系与政策。

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渐渐使营销组织的培训问题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头疼话题。

问题及原因

1战略目标与方向不清晰

企业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应始终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轴心,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做指引,包括团队建设与培训在内的各项工作则失去方向,高层的战略意图也就无法通过培训的手段,有效地传递到中低层。

2高层管理者重视不够

很多的“一把手”习惯做甩手掌柜,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具体工作而已。高层的不够重视,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整个组织自上而下,无法形成重视培训的氛围;其二,培训所需的资源与投入得不到保障,导致培训工作的开展束手束脚。

3中层管理者认识偏差

由于对培训认识上的偏差,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在行动上表现出轻视或表示培训是负担与多余,也会影响到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纪律性。整体中层在培训上认识的不统一,会给培训的系统性与持续性,带来障碍与困难。

4人力资源部工作不得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没有将年度的培训体系与同期的组织建设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在培训体系的设计上,不能将培训对象与培训教材、教师及方式有机结合,提高针对性:再次,培训后,轻视对培训效果的分析评估等工作,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检讨与调整,提出改进措施。

定位培训

观念决定行动,解决认识问题是采取正确行动的基础和前提。而认识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培训在企业营销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1企业战略良性发展的理性选择

近年,从国内各类企业的发展路径与方式来看,可分两类:第一类是通过捕捉机会与资源的投入,形成“量”的扩张;第二类是通过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形成“质”的提升,卓有成效地保持赢利的持续增长。从战略上讲,第一类企业将逐渐走向“红海”,而第二类企业在走向“蓝海”。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培训,逐渐建立科学培训体系,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战略良性发展的理性选择,也是营销组织健康成长与稳健壮大的前提和基础。

2企业组织功能建设的基础

按照人民大学博导包政教授的观点,企业要想持续创造辉煌,必须将营销策略思想逐渐落实到组织形态上,并依赖组织功能长期与持续的建设,才能逐渐发育出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营销组织的培训『,是营销组织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因此必须将培训规划纳入企业的战略层面去考虑,逐年加大总体预算。

3企业持续创新的系统工程

培训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如同中医科学的养生哲学,是循序渐进的,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首先,由于各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发展时期不同,对培训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其次,企业的发展和队伍的成长都有不同的阶段,所以要求整个培训体系与时俱进,从形式到内容上需要不断创新;再次,企业外部市场、技术、政策、信息网络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需要企业的培训体系,能够有持续的创新与发展。

分层的针对性培训

营销组织的培训有其本身的独特性,有别于生产、研发、行政或财务等其他体系,因此,企业在制订培训政策、教材选择、教师选择与方式选择等方面,都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基层培训:促成“三心”

人员构成与培训要点:基层是组成企业的基本细胞与肌体,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营销基层人员的特点是:人数庞大,分布广泛,一般年龄偏小,工作经历与资历相对较浅。培训要点可以概括为“三心”:一是使他们清晰与明了企业的总体战略方向与经营宗旨,统一思想,逐渐形成长期服务于企业的“忠心”;二是使他们掌握与提升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逐渐形成职业化的“专心”;三是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与纪律,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心”。

培训方式与方法:基层培训采取的方式无非有两种:第一,定期大规模的“广种博收”。主要指年度、半年度或季度举办全体或部分基层人员大会,统一思想,传播文化,提升个人技能,进行相关的大型培训。第二,日常小规模的“喷灌”与“滴灌”。主要指企业应用低成本的方式(如网络或影视资料),利用就近或当地师资资源进行短周期的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基本的技能与技巧。

实例一:A企业是行业中名列前茅的机械制造公司。在进入常州区域市场时,市场的占有率较小,与其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相对占有比例为1:9。由于A企业在常州区域的团队刚刚组建,队伍整体稚嫩,年龄偏低,基层员工技能水平低,甚至连口头表达都不尽人意,悲观和消极的情绪弥漫在全体团队中。我们采取的培训方式如下:第一,组织全体人员观看影片《士兵突击》的部分精彩片段,并在观看电影后展开讨论,形成统一思想。在会前会后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真心英雄》等鼓舞斗志的歌曲。第二,各办事处一般有人员5~8名,以住点为单元,每天清晨提前1 5分钟上班,选择一本精炼的小故事集,每天由一人朗读3~5分钟故事,其他人发言1~2分钟,以提高每位人员的口头表达力与思考力。第三,由总部提供教材与光碟,针对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辅助人员,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开展每周一次的专业技能培训。第四,针对新市场,定期召开区域性的骨干会议,汇总各类信息,研究竞争策略,提炼市场拓展的语言要点与公关方案。经过3个月至5个月的持续培训,效果明显,常州区域的业绩持续上升。

中层培训:形成“三力”

人员构成与培训要点: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骨干部分,他们的培训效果将决定企业的成长与稳定。中层培训的要点主要是形成“三力”:一是增强组织“向心力”,是对组织文化与经营宗旨的认同;二是增强其“外功力”,主要提高他们对市场、竞争与企业自身特点分析、判断、归纳与决策的能力,具体体现于业绩的持续提升与关键

客户的突破;三是增强其“内功力”,主要提高他们对分公司或办事处内部人员与资源的管理能力,即管理与培育销售团队的能力。

培训方式与方法:中层培训主要通过半月或每月召开的营销例会及其相关活动来完成。营销例会除了分析业绩,总结教训和经验,鼓舞士气之外,还有两项重要任务:一是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养;二是通过沟通与交流感情,了解队伍状况,加强管理团队本身的情感与价值观的认同。

具体的培训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长期坚持对核心理论的学习。核心理论学习,主要是对营销类与管理类的基础理论进行长期不懈的学习。在实践中我们选择了以下书籍:《如何成交》乔·吉拉德著、《战略营销管理》包政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著、《打造金牌销售团队》秦毅著、《人性的优点》卡耐基著、《论语的心得与感悟》于丹著、《我的成长可以复制》唐骏著、《领军之道》李凯城著。第二,集中性的思想教育与引导。第三,有针对性的个别思想交流与沟通。

实例二:C公司某区域市场近期业务持续低迷,经他们初步分析,主要是管理干部队伍思想不够统一,对局部短期利益过于计较,无法坚定地执行集团的战略思路,管理班子也缺乏凝聚力。针对上述状况,我们组织管理团队观看电影《大转折一一挺进大别山》,观后组织每个人结合现实进行发言。发言内容包括:第一,对电影情节谈两到三点的启示(阐明细节);第二,结合电影的启示谈谈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结合启示,谈谈对现实工作改进的思路与建议。通过每人15分钟左右的发言,我们就可以看出每个干部对集团战略的个人理解,也可以洞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更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对集团新战略与组织文化的认同度及应变的柔性。通过此活动,既统一了大部分人的思想,又鉴别与孤立了少量持不同意见者,为后一步的组织调整明确了方向。

实例三:D公司随着华东区的业务发展,培养年轻的准中层梯队已迫在眉睫。准中层梯队年轻、冲劲足、热情高,但在区域市场的策划与办事处人员等内部管理上往往没有章法,胡子眉毛一把抓,无法做到发展方向感、平衡感与安全感三者的统一。为了迅速给他们移植管理者的“头脑”与“五脏”,连续7次(每半个月1次)给他们进行《管理者的七项技能》的培训。每次培训后做三件事:一是通过小组发言与评比,评选出3~5名“最佳发言者”,并给予适当的奖品,以鼓励他们深度思考、积极讨论与勇于发言的表现;二是要求每人填写一份《培训意见表》,既评价了讲师(可能是内部管理者)的授课水平,也可对培训的方式、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以利于培训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三是培训后的两天内,每人必须写一份300~500字的启示与小结,经所在大区经理审定后报到总部人力资源部备案,以利于总部从中分析当期的培训效果。

通过上述学习,他们认识到过去那种仅靠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仅靠精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可以让他们在短期内建立起“卓有成效是管理的核心精髓”的理念。

高层培训:建立战略性思考

人员构成与培训要点:营销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不仅是指营销总经理,还包括策划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各大区总监和专家顾问团队。高层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成长与成熟,决定了营销组织的整体培训。

高层培训的要点是在他们心中系统地建立起三种战略性思考:一是战略格局与演进思考,即作为营销高层,必须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生态、对本行业生态及竞争格局建立清晰的战略视野,并对本行业面临的技术、网络与竞争模式的变化,有敏锐的直觉与感悟。二是建立战略的组织思考。这类思考是指营销高层,最终必然成为人力资源的专家与组织文化的建设者。三是建立个人的事业思考。营销高层往往出身于“肉食性动物”,由于企业成长与竞争的压力,使企业的资源与关注点会暂时过于集中在营销层面上,短期的业绩压力对高层的成长必然形成企业短期的“富贵病”。因此,营销高层持续的事业发展与周期性的转型,将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转型。

培训方式与方法:培训方式的选择有两点:第一,“走出去,作周期性的大补”。“走出去”通俗而言就是“农村干部一定要进城来”或“去比较大的城市旅旅游”,这属于战略投资,必须投入一定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例如去高校读MBA、EMBA或总裁培训班,参加行业性或专业性的年会,追寻自己感兴趣的名师讲座等。第二,“静下来,作长期性的小补”。“静下来”是指高层管理者必须静下心来,长期坚持系统学习,通过反复读几本好书或名著,逐渐形成与提高自己在工商管理理论方面的偏好与涵养,并定期进行总结。在十几年以前,日本各城市均有由企业家自发组织的德鲁克研究会和巴纳德研究会,部分企业家围绕着一两本专著反复仔细研读,这充分反映出日本企业家对学习与自身成长的理性思考。

篇4:电力企业培训管理遇到难题及策略

进入21世纪, 电力企业在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 也面临着激烈的行业竞争。众所周知, 企业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竞争, 因此, 加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 全面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为确保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电力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员工的专业技能、个人素养及服务意识等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应该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在新员工培训方面, 主要以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岗位职责、工作方法的介绍为主, 让新员工能够对自己岗位的职责、工作流程等进行明确, 使其能够尽快融入到工作中。此外, 对员工进行培训, 有利于员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提升, 关系到培训效率与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 作为电力企业, 应该明确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制定相关培训机制, 达到培训的效果。因此, 可以看出,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只有将员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使员工通过培训真正实现自身的需求, 达到岗位的需求,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电力企业培训管理遇到难题

3.1 培训理念不合理

许多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培训工作, 缺乏人力资本投资观念, 忽视人力资源建设。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培训资金投入较少, 培训中心成为组织中可有可无的机构; (2) 培训部门自身缺乏市场意识, 商业化认识不够, 危机感不强, 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执行方案; (3) 培训目的不明确、内容不实用的做法, 导致培训不能得到有效进展; (4) 在培训过程中, 没有重视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岗位技能培训特点不突出, 特色不明显; (5) 培训只注重短期效益, 忽视人才培育的长期性, 缺乏对未来人才的培养。

3.2 培训方式单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电力企业的生产设备与专业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然而, 一些电力企业缺乏专门的培训方法, 专业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对电力行业超前性或推广性的技术、理论缺乏了解, 缺乏系统的培训规划。对新进员工的技术培训时间较短, 培训较随意, 培训内容陈旧单一、千篇一律, 缺少新鲜的知识和新颖的内容, 没有对员工的培训进行需求分析, 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故培训内容与项目很难满足大家的需求。

3.3 缺乏反馈途径和评估体系

大部分电力企业受制于管理者对培训理念的缺乏, 在制定培训体系的过程中, 没有考虑任何的反馈形式。培训的反馈体系不单能让培训者了解学员学习的情况, 也能让培训者对其培训方式、方法加以总结和自我提升。缺乏反馈与评估, 导致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培训效果无从得知, 无法看到培训结果, 企业管理者看不到培训的预期效益, 形成恶性循环。

3.4 缺乏激励措施

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束缚, 使得一些企业员工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 对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抱有应付的态度, 缺乏积极性和上进心。培训机制中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对员工培训参与程度的考核、奖惩体系, 导致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无法全身心地参与到培训过程中, 缺乏竞争意识, 导致员工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培训效果不理想。

4 电力企业培训措施

4.1 更新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必须端正态度, 树立新的员工培训新观念。这是因为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 电力企业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在认识层面做好改变, 转变员工理念, 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首先要转变员工培训是浪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错误认识, 将企业员工培训看作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 高度重视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其次, 要构建学习型文化, 为员工培训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

4.2 关注E-learning时代的培训变革

随着特别是互联网+时代, 在线学习已成为电力企业培训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力企业如何搭上这趟高速列车, 在电改中快速实现员工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的“同步”变革成为当前电力企业所需思考的课题。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充分利用现代培训技术手段,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培训教学, 充分调动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2)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构建电力企业的网上培训平台。员工培训的内容、资料等通过网络课件的方式传到培训网站, 实现资源的共享; (3) 加强培训监督考核力度。设立年度培训考核目标, 引导员工通过E-learning自主学习, 人力资源部门不定期检查员工网上自学情况, 未达标的将列入考核; (4) 不定期组织员工网上考试, 检查前期自学效果; (5) 设立“答疑专区”, 由培训专家解答员工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员工的培训需求。

4.3 优化培训方法

优化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差异, 分为新员工、普通员工、中层管理人员三个层次, 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进行授课不同的内容。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目前新入职员工均为90后, 针对90后特点, 采用琐碎时间学习办法, 引导新入职员工自我学习, 提高对电力企业的了解, 掌握企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企业荣誉、企业文化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提高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帮助新员工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 塑造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 对于普通员工, 在注重技能实操水平培训的同时, 应加入互联网培训模式, 将新设备的新技术、新科技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素养等知识录入培训网站等, 引导员工自行登录学习; (3) 中层管理人员培训, 除了必要的中干管理技能培训外, 应包括工商管理系列培训课程, 为电力企业培养高管后备人才。

4.4 强化培训针对性, 提升培训效果, 跟踪培训效果成果转换

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 企业要根据“按需施教, 分层开展”的培训原则, 做好员工培训需求, 制订合理的员工培训计划, 结合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制订公司的培训计划, 按计划实施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同时, 应健全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提高员工培训积极性, 调动其创造性, 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 做出最大成绩; (2) 还要做好培训后效果的追踪, 可以是问卷调查、面谈调查, 也可以是对受训者进行知识和实操考核、培训前后相关数据对比等, 及时了解员工培训学习后的情况, 做好监督指导工作, 以确保培训质量。

5 结语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为了能够保证电力企业发展更加的高速, 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电力企业尤其独有的特征, 因此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培训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 对培训方法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员工的个人素养与职业技能, 保证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方针的贯彻执行。通过电力企业内部培训活动的开展, 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腾飞.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5 (16) :89~90.

[2]肖亚娟.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5 (06) :112~113.

篇5:分层培训,迎解企业培训失效难题

柘城县有49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 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有远程教育平台, 而且每个平台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先进设备。这些远程教育平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掌握外界先进生产技术的主要阵地。

该县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时间, 组织收看创先争优活动有关专题, 在第一时间把中央和县委有关创先争优活动精神、活动动态传达到农村基层党员中去。同时, 把远程教育平台作为培训基地, 组织县委党校教师、先进人物和农业技术专家, 成立创先争优服务演讲团, 深入到远程教育站点和田间地头, 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重点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并传授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科技知识, 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破解发展难题、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

篇6:解析班组长培训管理中的几个难题

关键词:班组长,培训,管理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 是企业各项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长是班组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指挥者, 在班组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提升班组长素质是企业班组建设的工作重点已成为普遍共识。但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却发现, 班组长素质的提升却面临着诸多难题。下面本文将从培训班组长的难题入手, 探讨提升班组长素质解决办法。

一、提升班组长素质面临的难题

培训是提升班组长素质的重要方法。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却往往出现以下难题:

1、班组长没有培训时间。班组长在班组管理中处于关键岗位, 如果安排班组长培训, 班组就无法生产, 或者较易出现质量问题、生产事故等, 因此各企业多安排在节假日或生产较为宽松的时期为班组长培训。这样做往往因为班组长怀着“好好休息”的心态等原因造成班组长培训兴趣不高, 培训效果不佳, 培训与班组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发生。

2、班组长素质参差不齐, 业务内容各不相同。班组长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所涉及的业务也不尽相同是各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给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具体的培训内容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3、培训流于形式。班组长及时性培训较多, 没有长远的计划性, 多为培训主管部门一厢情愿的安排培训, 目的旨在消耗剩余的教育培训经费, 而并非提升班组长素质, 因此便造成了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不相符现象的发生。

4、培训内容较好, 但实际应用效果较差。培训内容计划性较好, 也比较企业发展实际, 但培训后的实施效果却不理想。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较好的管理模式将培训内容予以转化。

在提升班组长素质方面, 我们还会遇到班组长培训积极性不高、执行相关培训管理制度不彻底等难题。

二、提高班组长素质的对策分析

通过培训搭建班组长素质发展平台提升班组长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是目前各企业采用的比较一致的方法。但搭建班组长素质发展平台并非只是单纯的给班组长提供培训机会或增加培训内容等。因此看来解决上述问题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培训问题, 而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管理问题, 其关键便是建立一个“训”“战”相结合的管理平台。

(一) “训”——提升素质。

“训”的目的是增长知识, 丰富知识, 提升素质, 使班组长真正成为班组管理的能手。

1、建立班组长培训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组织机构。

建立班组长的培训工作由企业班组建设的主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的机制, 将班组长培训作为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班组长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的管理基础。班组建设主管机构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需要为班组长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将培训计划在班组长范围内进行调查论证, 在充分听取各班组长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通过建立班组长培训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组织机构一是避免了培训与管理两张皮现象的发生;二是可将管理中的难题有效的与培训相结合,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三是由于班组长了解一年的培训计划, 因此一方面可使班组长更为合理的安排自身的工作, 另一方面还为班组长“带着问题去培训”创造了条件, 从而提高了班组长培训的积极性。

2、建立班组长轮岗制度。

即建立在班组中选拔2-3名员工与班组长轮岗的管理制度。日常工作中要求班组长对其重点培养, 并使其能够达到替代班组长日常管理目的。通过班组长轮岗制度的建立, 一是可为班组长培养管理中的助手。二是可避免忙中偷闲培训现象的发生, 从而提高班组长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可提高班组长培训下属的积极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丰富培训内容。

一方面培训要考虑到班组长培训时间短、知识面广、实用性强, 要求能够解决实际生产管理问题、便于操作。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和班组长具有的文化基础。因此, 在培训中要尽可能采取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研讨发言法、实际操作法等现代培训方法。二是将单一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主持人、教练员身份组织研讨, 相互交流, 相互培训, 共享信息, 使学员成为培训过程中的“主角”。三是组织学员到企业先进班组现场考察。由企业优秀班组长介绍经验, 现场解决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营造“人人要培训, 天天必学习”的学习氛围, 建立班组长的培训制度。

(1) 建立班组长外出培训、企业内训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中不能单单是只是简单的纪律要求, 更重要的是班组长的培训流程。如培训前的问题收集、培训问题审查、培训过程中的纪律要求、培训后的效果验证和培训收获的总结整理等。培训制度要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当中, 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按照PDCA的原则进行持续改进。 (2) 建立班组内部的培训机制。即要建立班组长、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培训、学习制度。班组长要定期对班组人员进行企业管理理念、政策及外出学习收获的培训。关键技术岗位人员要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和培训。

(二) “战”——提高效率。

“战”是通过建立竞争机制, 挖潜班组长的工作潜力, 激发班组成员的创造力, 凝聚班组的向心力。其最终目的是提升管理效率,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理清培训重点。

培训效果验证的重点并非仅用来评测此次培训的价值, 而重点在于了解培训对象的收获。组织班组长培训后, 要通过培训机制来要求其对培训收获进行总结, 并通过召开座谈会或评比的形式及时对各班组长的培训收获进行再升华。

2、验证班组长培训收获的实施情况。

班组建设管理部门及时将班组长的收获进行筛选, 选择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收获制定措施予以落实实施, 对各班组实施效果进行评比验证。将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贯穿于班组管理与班组长培训的始末。

3、班组建设坚持以企业各项政策为引导, 以管理活动为载体的管理思路。

通过劳动竞赛、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形式, 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管理氛围。通过活动的开展使班组长、班组成员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及时转化、固化。

参考文献

[1]、李秋 程锦山 班组长培训新模式和新方法[J] 现代班组, 2007 (4)

上一篇:脊柱外科优护工作计划下一篇:吃冰糕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