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教学中释放儿童的音乐灵性

2022-09-10

1 制定“兼容”教学目标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某些人看来, 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 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 唱会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 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育时, 显而易见,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 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 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该成为其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音乐耳朵”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是指音乐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我们当然决不排斥音乐知识与技能, 而是指能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 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 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 其中不乏音乐感觉一般的普通学生, 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 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 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训练, 可能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热情消耗殆尽, 对音乐产生厌倦感。这时, 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 同样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 并且是带有很强主观性的。谁能说“五音不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天空的云彩, 是多姿多彩的。而音乐就具有这种巨大的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兼容”作用。

2 构建情感沟通过程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 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 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 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 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 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 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 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 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 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 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 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 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 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 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给他们探究问题, 探询知识的空间, 让他们大胆想象, 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 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 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 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 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 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 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在音乐教学中, 还应当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 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 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总之, 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只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表演形式, 都可以引入课堂。

4 探索开放评价机制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评价中, 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 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 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 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 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 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 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 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 认为都是老师偏心眼, 不公正。其实, 对儿童来说, 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

为了克服上述这些弊端, 应当探索构建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选择, 不能固定不变。一首歌、一张卷子就能平定一位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吗?不能!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它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 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 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与兴趣, 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 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 更不是培养音乐家, 其宗旨是为了育人, 要在统一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个人专长, 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美的享受, 美的陶冶, 美的滋润。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 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 都可以在小小音乐会上展示, 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 进行综合评价。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 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 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 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 相反,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 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教学半径, 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 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关键词:开放教学,儿童,音乐灵性

上一篇:大港油田X断块复杂断层封闭性研究下一篇:果树病虫害识别方法及综合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