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022-11-19

音乐是令人产生美感的因素, 因此音乐教学是对小学生实施美育的途径;音乐是一种具有“世界性语言效应”的艺术, 因此能打动所有人的情感, 能够通过词曲的律动和表演带给人们强烈的精神感应, 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变化。正是由于音乐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效能, 音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好伙伴, 人们往往总会借助音乐来调整心情、娱乐生活、教益人性, 而如何选择能够适合自身需要的音乐作品则是由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来决定的, 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又离不开学校的培养, 尤其是最为基础的小学音乐教育的培养。所以, 在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单纯的交给小学生们以音乐知识和音乐演唱方面的能力, 更包括对小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提高晓学生们的音乐素养的同时, 让他们理解和懂得什么是美, 怎样做是美, 美就体现在生活中, 增强小学生门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激发他们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让他们了解音乐、熟悉音乐、热爱音乐、乐学音乐, 让音乐成为小学生们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一、以呈现音乐作品的正能量情感来引发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都很喜欢音乐, 也都喜欢上音乐课, 那么, 音乐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特点, 以郑能量情感的音乐作品的教学活动来引发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要既尊重教学大纲的要求又不应当拘泥于教学大纲的束缚, 也就是说在采用其中所要求的知识点的基础之上, 教师还要教学所需要的音乐作品的正能令情感挖掘上下一番功夫, 应当对每一首歌曲中积极向上富含正能量的情感元素进行提炼, 再辅之以社会中传唱广、有热点和任其效应的正能量音乐作品, 引发小学生感受音乐的审美特点, 收到审美能力的培养。

比如说,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小学生们学唱红色童谣, 要让小学生们知道革命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些传统美德美在哪里, 还可以同时把红色经典歌曲的介绍和和学唱联系起来, 让小学生们感受都红色同样和红色经典歌曲中的正能量情感, 这样既能够让小学生们学号红色童谣, 又能是他们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后代人创造美好生活的革命气概, 激发小学生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怀, 又可以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像, 积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之大成的《长征交响曲》, 其中的气势磅礴, 其中的历史倾诉, 都会对小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比如说,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向他们推荐富有中华民族特色, 能代表民族情感的音乐作品, 让小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美妙旋律的同时, 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提升他们的爱国热情。像《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民族金曲, 都能唤醒起学生们的民族自尊, 系牢学生们的民族情结。还应当向小学生们介绍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 让他们从中感悟具有异域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所给予我们的享受, 从中品味音乐所能吞吐的更加丰富的内涵。就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歌曲作品而言, 虽然是成人歌曲, 也不妨灌输给小学生, 像谭维维的《华阴老腔一声吼》, 霍尊的《卷珠帘》, 陕北民歌《信天游》等, 对于这样的一大批既具有内涵又乐律多彩的作品虽然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 但都能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们音乐审美情感的作用。也还应当把像音乐歌舞剧这样的作品推送给学生们, 比如说《永远的歌谣》, 让小学生们在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中, 开阔视野, 拓展思维。

用足教材, 丰富作品, 激情讲述, 以情感染, 这就是在教学小学生音乐可中, 培养好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好做法。

二、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隐性元素和开展有益活动来陶冶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绝非是音符与音符之间的简单组合, 即使其中流淌出来许许多多曼妙的音律、优美的旋律、独到的和声, 它也必然要抒发一种情感或讲述一个故事或描绘一处风景, 达到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事明志等要表达的效果, 让倾听者们在音乐之旅中和文化航程里, 获取艺术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洗礼。

为此, 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要让小学生们感受到某一音乐作品曼妙的音律、优美的旋律、独到的和声的同时, 还要能够让小学生明了其中的故事和情景, 并领会到因为各种元素有效的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让音乐作品中所提炼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人情、事理, 以及其中所表达出来的人生感受和生活哲理, 来引发小学生们的广泛共鸣, 激发他们的美好情感, 让他们的情感更阳光、更积极, 正如人们常说的, 儿童少年时期的小学生仿佛一张白纸, 在他们的心灵上可以画上最美的图画, 可以播下美好理想的种子。

少年强则中国强, 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就是在陶冶他们的美好心灵, 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情感, 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富强多做贡献的理想。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 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懂理解, 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通过音乐形象, 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1]。

三、以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来丰富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有故事才能够吸引注意力, 有故事才会引发兴趣, 这种普遍性的心理反应也对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对于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故事应该讲述给小学生, 小学生天性更喜欢故事, 有了故事的音乐审美欣赏会更具有想象力, 能够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拉近他们与以音乐走品审美理解上的距离, 活灵活现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教学《小红帽》一课中, 音乐教师可以把《小红帽》歌词的意境变成一个故事,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同样故事依法小学生的联想, 还可以对故事做表演, 让小学生们学得快乐, 学得兴致勃勃, 歌曲美的意境和生活中美的事情都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唱四年级歌曲《我是草原的小骑手》时, 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 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美丽广阔的大草原和勤劳勇敢的内蒙人民, 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内蒙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 而且还能够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因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音乐文化, 才使得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的美。

以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来丰富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 从领略一种风情、了解一段历史、倾听一个故事、沟通人物内心、感悟自然风光等在音乐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景影响中, 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感受生活中的道理。

四、结语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为学生终身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 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积极探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法, 在上好每一堂音乐课的基础上来用心培养培养晓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摘要: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的教学, 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教学。因此,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欣赏能力的意义和内容必然包含与音乐教学之中。本文基于以呈现音乐作品的正能量情感来引发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隐性元素和开展有益活动来陶冶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来丰富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三方面的分析, 论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审美,正能量情感,隐性元素,背景故事

参考文献

[1] 田国莹.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J].教育现代化 (电子版) , 2015, (20) :366-366.

[2] 陈斯殚.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2, (48) :125-127.

[3] 吴贵龙.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黄河之声, 2016, (21) :33.

上一篇:新课改下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下一篇:浅析统计方法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