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一例护理体会

2022-09-11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外科急诊或临床对预防破伤风最常用的治疗措施, 2009年6~12月统计, 注射破伤风患者300例:其中67例皮试结果阳性, 分别进行脱敏注射, 注射过程中严密观察, 加强巡视, 患者无不适主诉。232例皮试结果阴性, 一次性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IU均无过敏反应。另外1例皮试阴性, 肌注全量, 7d后出现过敏反应。由于此病历少见不被护理人员重视, 不将可能发生的过敏情况告诉患者, 为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现将病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 7岁, 于2009年9月20日因头外伤经急诊外科给予清创缝合后, 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结果为阴性反应, (皮丘0.8cm大小, 周围红晕2cm, 周围无伪足) 按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IU, 观察30min后无任何不良反应, 患儿回家。7d后患儿再次到我院外科就诊, 家长代诉:患儿注射破伤风抗毒素2d后, 臀部出现瘙痒, 家长未在意, 近2天注射部位症状加重, 仔细观察局部出现红斑、水肿、皮肤温度高、奇痒难忍、局部大片抓痕、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生命体征平稳、经询问患儿在家未用其他药物, 未吃海鲜类食物。外科和皮肤科会诊, 诊断为:“破伤风抗毒素迟发型过敏反应”。遵医嘱肌注盐酸异丙嗪25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 维生素C注射液2.0, 10%葡萄糖酸钙10m L静脉滴注, 9月30日复诊:局部红肿减轻, 皮温正常, 瘙痒感减轻。10月2日局部症状消失, 未复发。

2 讨论

(1) 破伤风是与创伤有关的特异性感染, 尤其是伤口深, 污染重, 有感染破伤风危险时, 及时做被动免疫可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2) 破伤风抗毒素是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清所得的血浆, 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 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 具有抗原性, 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3 护理体会

(1)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一定要严格按规定进行皮试液配制、试验方法、结果的判断、检查抗毒素的生产日期、批号、注意稀释过程中充分摇匀, 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浓度不匀而影响结果判断。做试敏前应详细询问既往有无过敏史, 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 或对某些物质过敏, 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 必须提防过敏试验的发生[1]。

(2) 即使破伤风抗毒素试敏阳性也要采取脱敏注射, 凡是可疑阳性者, 最好都用脱敏注射。无过敏史或试敏阴性者也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 此反应属于I型变态反应, 是由于抗原进入机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 E特异性结合, 启动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信号, 释放生物活性递质, 作用与靶器官, 从而出现症状[2]。所以我们在用药过程中应谨慎小心, 尤其是过敏体质的病人应密切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时, 应备齐各种抢救药品, 器械, 以便于发生过敏性休克及时抢救。

(4) 加强健康宣教。 (1) 向患者宣传皮试后应在指定地点观察, 不要离开护理人员视线。 (2) 告知患者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的表现, 注射后观察30min, 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3) 回家后身体如有不适, 应立即到就近医院治疗, 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5) 过敏试验阳性者, 告知患者本人或家属, 再次注射时应告知医护人员, 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6) 每次注射时, 保存详细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7) 在脱敏注射的过程中, 也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出现不良后果, 所以在脱敏注射过程中, 仍需加强工作责任心, 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8) 患者一旦发生过敏反应, 关心体贴病人, 做好心理护理, 消除恐惧, 积极配合治疗。

摘要:笔者对2009年注射破伤风抗毒素7d后出现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并阐述了护理体会, 尤其是对过敏反应的观察与处理是关键。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迟发型过敏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1] 陆凤翔, 杨玉.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702.

[2] 姚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96.

上一篇: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下一篇:一位中学校长对重庆教育的建言献策——中小学骨干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