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各种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归类分析、比较,为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比较美术鉴赏课是以引导学生运用审美的法则,正确、规范地欣赏美术作品,从各种门类的美术作品中,充分了解美术与现实、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第一篇: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高中美术鉴赏研究

摘要:美术的教育基础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课程教育的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此外,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品格的发展与培养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高中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 创新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美术鉴赏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时,应符合当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教师来讲,应采取适合学生的审美方法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重视学生鉴赏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当代美术教学概述

美术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及技能,包含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装饰画、陶艺、版画、书法、装裱、刻印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动画设计等一系列同美术相关的技能。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教学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模式。首先,是以学校教学为主的艺术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其中高中阶段对美术进行了方向的划分。其次,是社会式美术教学,集中表现在一些美术馆、美术教育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进行的美术教育,以及私人开设的美术教育机构等。再次,是家庭式美术教育,有些家长从事美术教育或相关活动,如美术老师、画家等,因此,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了家庭式美术教育。这三种美术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于美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鉴赏、审美的能力。

二、高中美术鉴赏的意义

(一)完善审美认知心理

著名艺术家阿诺德·豪泽尔(Hauser Arnold)指出:“人要想成为鉴赏家,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完成。”对高中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价值的认知,教学生如何对作品的外在结构和内在情感进行了解,最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审美能力。

(二)陶冶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在不断地鉴赏实践中形成的,高中生需要有专业的鉴赏教师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美术鉴赏的主体,应该从优秀的美术作品中获取审美情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意识,让学生陶冶情操,心情舒畅。

(三)塑造审美心理倾向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心理的审美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判断与认知,但是这种判断形成的基础并不牢靠,因为学生接触的美术鉴赏作品不够多,没有形成对美术鉴赏稳定、理性的判断。高中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鉴赏指导时,应对学生的审美爱好、情感等有所了解。美术的鉴赏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实现课堂互动,营造和谐审美环境

任何个人对于美术作品的赏析都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心得的交流,而不是对于艺术能力的灌输。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艺术鉴赏进行指导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学生、批评学生、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主观认知上发展,实现教师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对于美术作品不同观点进行交流学习,在开放和民主的鉴赏环境中,仁智毕见,提升高中生的鉴赏能力。这种方法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紧扣学科特点,强调基本审美知识

众所周知,美术鉴赏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基础的是要具备审美意识。对于教师来讲,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具有深厚的美术鉴赏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美术鉴赏实践能力。在对某一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时,应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将课本内容融会贯通,为学生做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有些美术教师认为,对于美术鉴赏进行授课时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只能用心去体会。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实际上就是没有抓住美术鉴赏的精髓,是艺术知识储备有限的表现。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时,采用了多重方法进行指导,从形式到内容,从表面到精髓,面面俱到。

(三)展开对比鉴赏,提高视觉审美能力

在对美术进行鉴赏教学时,偶尔会遇到一些美术领域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主要表现为理解起来抽象、不易理解等。要想把该知识点通俗易懂地为学生解释出来,就需要教师抓住其精髓,为学生做深入讲解。美术作品实际上是视觉艺术,能够在直观上进行对比。所以,艺术的“对比鉴赏”也是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作品的鉴赏,感受美在不同作品中的体现和不同内涵,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能力的认知与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本文是笔者通过对日常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得出的结果,阐述了美术鉴赏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会相结合,提出了教师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晓颖,吴丹.谈互动式教学在高中美术鑒赏课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15):54.

(作者简介:梁军艳,女,本科,临汾市第五中学校,中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梁军艳

第二篇:美术鉴赏课鉴赏方法的分析比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各种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归类分析、比较,为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美术鉴赏 教学方法 比较

美术鉴赏课是以引导学生运用审美的法则,正确、规范地欣赏美术作品,从各种门类的美术作品中,充分了解美术与现实、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其关键是教师要灵活适当的运用各种鉴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正确运用与否,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美术鉴赏课的鉴赏方法,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依据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主要教学程序方式,可以将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分为:

(一)、讲述法(演讲法)。

讲述法,即直接叙述鉴赏的知识内容,是多数美术教师采用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接触少、难理解的鉴赏内容,如;中国古代艺术、外国艺术作品等,讲述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讲述法的缺失主要是在于由于所讲述美术鉴赏讲授内容的晦涩,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出现单向教学的问题。由于教师不易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与了解的程度,同时也容易发生注入式教学的危险,使美术鉴赏课成为美术教师的“独角戏”,因此,当教师在使用讲述式教学方法之时,应当配合其它一些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方法来使用,譬如:讨论、问问题、要求作回应等等。教师可以预备一个精简的演讲纲要给学生来配合他的讲述,也可利用黑板、投影机。幻灯机、图片、挂图等,作为视觉与听觉之辅助教具与教材,使讲述更为生动。

(二)、问题教学法。

这种方法在专题欣赏的美术鉴赏课中应用居多。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引导学生解决美术鉴赏中的问题,以增进学生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的优点如下:1、 可引起学生自动的学习兴趣或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2、可激发与集中学生的思考。3、可激发学生继续去解决下一个美术鉴赏问题的动机。4、可增加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5、可提供复习的机会。6、可增加学生对问题相关知识的了解。7、可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8、可藉此考核学生的领悟与吸收的情况。如专题鉴赏中,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引导方式。即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想、艺术轨道进行欣赏,又启发了学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评论式。

美术鉴赏活动应积极采用评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活泼与共鸣的气氛,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非常重要。评论活动是在鉴赏的基础上开展的,它使欣赏活动进一步深化.,使学生把平日学得的知识与技巧应用到对作品的评论中去,分析评论作品的思想、艺术、着重艺术形象是否真实典型,情感是否健康、真挚、深厚,艺术形式是否完美,风格是否新颖、独特等。同时,学生又从评论过程中获得有系统的知识.感受到思想上、精神上的力量,从而提高审美水平。欣赏一些现代作品,同龄学生作品等,都较适用评论法。

二、依据鉴赏过程中,教师安排讲解和鉴赏先后的不同,可以将美术鉴赏方法分为:

(一)、先欣赏后讲解

先让学生欣赏作品,为分析作品打下形象基础。引导学生从感知入手.经过教师的综合分析.最后获得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和欣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定期组织讨论,让学生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交流欣赏体会,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把学生的体会再上升为新的理论从而达到教学的要求。这种教法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易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中获得提高。但重要的不是教师讲解本身,而在于“读”的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独立进入对作品的解读,这是授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边欣赏边讲解

这种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讲解的着重点根据学生的反映可以作适度的调整,比较迎合学生的兴趣。一般选择形象鲜明、艺术特色突出的作品为对象。例如:在让学生欣赏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大卫雕像时,学生首先会惊叹作品中男性躯干的雄壮,这时通过讲解大卫故事的背景和经过,让学生知道大卫原来是一个儿童英雄,让学生领悟大卫是男性美的象征。作者通过对其表现形式理想化,塑造了一个成熟、健壮、怒视敌人、准备战斗的男人形象。这样把学生的体验和教师的分析归纳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备感新鲜活泼,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鉴赏感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受到作品的感染而激发探究的兴趣。

(三)、先讲解后欣赏

这种教法易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应加强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引导,切忌用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序化的教法。除对欣赏作品所需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之外,应紧扣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色,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而的特点,使学生真正学习到欣赏方法。让学生带着教师的“观点”到作品中去具体感觉和体验,鼓励学生得出与教师不同的判断或深化教师结论的认识,并在课堂讨论中开展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依据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着眼点的不同,可以将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一)、从对作品的直观感觉入手。

美术是造型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视觉的艺术.人们欣赏作品以视觉为引导,以外形、体积、材料、颜色等为开端。最初的直观感受是整体的把握,是新鲜的、生动的,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理性分析。

美术鉴赏的理性分析包括和涉及的方而较广;如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2、从历史、哲学、艺术批评不同视点审视美术作品;3、各流派的演变;4、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5、作品的构成形式分析;6、作品的人文精神等等。随着理性分析的层层深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会逐渐清晰地显示出来。

(三)、比较鉴赏。

比较鉴赏是一种综合性的鉴赏方法,其鉴赏过程在较大程度上就包含了诸如“直观”“分析”等方法在内。比较鉴赏通过对欣赏对象相关现象的比较,而使鉴赏本身具有特别的新意和深度。尤其是对作品的艺术风格技巧而言,如不同的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常常不易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各自的艺术特点就容易区分开了。比较欣赏的方法从比较的角度而言,大体上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如艺术种类间的比较、文化背景下的比较、艺术家间的比较等;纵向比较如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同比较、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等等。从比较的指向而言,可分为求同比较和反差比较。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要的是要依据多方面条件,使各种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教学艺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需要美术鉴赏课教师的不断探索和辛勤耕耘。

参考文献:

[1]、李新生主编.中西绘画鉴赏比较[M]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6□

作者:冯 佳

第三篇:美术本体语言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摘 要:我问学生,艺术很难吗?许多学生都会说艺术太难懂,太高深了。我时常反思自己,在美术鉴赏课中,如何才能做到,既要让美术课有其一定的专业性,有美术本体语言的植入,又要让学生可以愉悦、轻松的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并对我说出:其实艺术也不难嘛!这就是我的目标。本论文就是以这个为出发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关键词:美术本体语言 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总觉得艺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不可触摸。我常常问学生,艺术很难吗?很多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引起我很多思考。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品质在不断提高,但配套的艺术公共资源确实少的可怜。学生难以获得许多美的体验,艺术总是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加之在艺术课中,老师会用专业的艺术语言来对作品进行解析,更让学生听的云里雾里。

而我希望的美术课堂是开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艺术没有标准答案。我尝试了在高中美术课中嵌入专业的美术本体语言,让美术鉴赏课像堂“美术课”,而不是“语文课”、“历史课”等。

我认为如果能用通俗的语言,以学生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重新诠释艺术作品,去掉鉴赏中艺术作品的高高在上和不可逾越的姿态,让美术鉴赏变的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它就能够和孩子们更亲近。

一、什么是美术本体语言

“本”即根本。“美术本体”是艺术本身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形式美感的体现。点、线、空间、明暗、形体、色彩、机理、材质、技法等都是它的语言,以及把这些元素组成完整艺术品的基本原理:对称、和谐、多样统一、节奏、均衡等等。这些美术本体语言才是构成美术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的真正内涵。

新课标提出:“美术以其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的课堂中,常会贯穿一些美术本体语言。其实美术作品大多可以用美术语言和基本原理来分析鉴赏。在欣赏美术画作时,我会以一个角度或一个点来做切入点,用美术本体语言来帮助学生学会鉴赏画作。

二、美术本体语言在作品鉴赏中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必须体现“美术”的本质,这是美术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在对美术教学进行拓展、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综合、与地方文化相联系、开展研究学习的同时,必须建立于“美术本体”基础之上,又能达到美术的教学总目标。

美术本体语言,主要表现在艺术家美术创作过程中对美术形式、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表现力。所以,不同的艺术家所运用的美术本体语言就不同。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前,必须完全理解、吃透各个艺术作品、流派的艺术语言,并进行归纳总结,思考从哪个角度进行教学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举个例子,在书法作品的鉴赏中,学生很难提起兴趣,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去评论。很多学生小时候都被爸妈逼着练过书法,导致对书法没什么好感,更别提去欣赏书法作品了。我在欣赏《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中,从书法心理学的角度设计了此课程。不看書法的技法,从书法中体现出来的意境和当时的心境来挖掘背后的故事,让原本很枯燥的书法鉴赏,忽然变得生动起来了。

“美术鉴赏课就应该真正上出美术专业范儿!”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一些教师过于强调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把美术课上成了偏于文学性的“语文课”,或者是偏于历史背景的历史课、政治课等,使美术鉴赏教学内容脱离了美术的本体,失去了美术基本原理和形式美感的支撑,让学生感觉其他老师也可以上的美术课。减弱了美术学科本体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品位等方面的教育影响。

因此,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要强调美术本体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延续和发展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技能系统,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不可喧宾夺主或主次颠倒。

三、如何将美术本体语言应用于美术鉴赏中

如何将美术本体语言以通俗的、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解释?

我认为美术本体语言应该以诙谐的、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形式来诠释它,而不是枯燥的、乏味的讲述。

那么,如何将美术本体语言以通俗的、学生可以理解的角度,融入到作品鉴赏之中?我认为让美术课更具专业性的特点,而不是语文老师、历史老师都可以上的“鉴赏课”。艺术很难吗?看似很难,但教师可以把晦涩难懂的艺术语言,把它口语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鉴赏。

(一)从专业角度引导学生去鉴赏

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分析,不是说画了些什么,就是不知所云。更别想他们从美术本体语言入手分析画作了。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告诉学生从哪里入手运用美术本体语言,通过何种方法,对一幅作品或一个美术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以我的一个教学案例来阐述:《探寻永生——古埃及墓葬艺术》。在埃及壁画欣赏中,需要让学生理解一个古埃及的壁画特点(图1),这个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我设计了几个活动和环节来实现。

▲思考:古埃及壁画的风格特点?

◎活动一:大家来找茬,“比眼力”请学生观察解答。

在活动一中,我把美术语言简单化,把特点分别从构图、内容、比例上来分析,学生就知道了该怎么去理解了。再运用活动的形式,从对比中找到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地方,简化了美术语言。

◎活动二:“学动作”,请三位学生上台来学学壁画人物的动作,看谁最准确,下面学生点评,指出问题。

这个活动我请学生来模仿壁画中法老的动作,来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古埃及壁画中人物的造型规律,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气氛很好,图文并茂的讲述了色彩、形式等美术语言,并深入讲解了为什么会形成这个独特的人物造型。学生从中很轻松愉快的理解了古埃及壁画的风格特点。

用尹少淳教授的话来反思我用到过的美术本体语言:“我们需要通过美术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一些美的法则,如对立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规律,以及这些美的法则与个人情感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就强调了对美术本体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因而我得出一个道理来,我认为不同的思想基础决定着不同的美术教育目标;不同的美术教育目标决定着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评价标准决定着不同的评价结果。美术学科本体和美术教育两者不能偏废,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对课堂有基本控制,信息传播最大化,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知识内容正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之外,不能缺少美术语言、美术元素和基本原理等美术学科本体的内容,才是专业的美术鉴赏课。

(二)把美术专业术语替换成通俗语言

我的一个教学案例:鉴赏的魅力——解密《蒙娜丽莎》

我以蒙娜丽莎的绘画技法为切入点,把美术专业术语转变为了学生很能理解,并可实际操作的语言和课堂交流形式展开,让学生体验了一把他们向往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作画技法和流程。

在简单介绍了《蒙娜丽莎》后,抛出了一个设问:“为什么它的微笑如此神秘”?并由此展开《蒙娜丽莎》(图2)技法大探讨。我采用了几个环节来设计:

1、看一看:从视觉上指出。

有人说你看着蒙娜丽莎时,它的眼睛会跟着你走。又有人说当你看着她的眼睛时,蒙娜丽莎好像在笑,而看嘴时又不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互动,不同角度看眼睛、嘴巴,说说感受。

2、猜一猜:

问:蒙娜丽莎的嘴部用了什么绘画工具、技法呢?

播放技法视频。导出技法:晕涂法——层次渲染法。

教师演示讲解。寻找蒙娜丽莎中的晕涂法运用。

在这个环节里,我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了“晕涂法”,并进行现场演示,并请学生共同参与,来感受“晕涂法”的作画方法。并在《蒙娜麗莎》的脸上,寻找晕涂法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实感受到了世界名画的技法,拉近的与名画的距离。

3、找一找:

问:仔细观察蒙娜丽莎的眼睛(图3),你能找的她的眉毛吗?生答……师总结。

“眉毛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眉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再从技法的角度破解这个悬疑。学生恍然大悟。

4、 比一比:与中世纪作品对比找不同。生答……

师总:①构图……②服饰……③神态……④背景……

在“比一比”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拍照”的环节,老师摆动作,再现当时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时的情形,让学生体会这幅作品的绘画情景,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达芬奇画这幅作品的不易之处。并运用构图、背景、神态、空气透视法等美术本体语言,与中世纪作品比较中,学生完全理解了《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的意义所在。

(三)深入挖掘作品,升华艺术高度

每种艺术都有其中心的观点,正如《古埃及墓葬艺术》就是围绕着古埃及人的宗教观展开,其中心就是“探寻永生”。以这个为中心,我在课程设计的时候也是层层递进:一、信仰与权力。古埃及的墓葬艺术,是以古埃及宗教观为导向,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强调的是法老的神化和无上的权力。二、世俗与生活。在法老的墓葬中,除了神化自己与神同在之外,还记录着大量法老生前的功绩与生活。在这块内容的讲述中,我以《纳米尔石板》为载体,分析古埃及浮雕的艺术特征和价值。三、转世与重生。以动漫的方式,诙谐有趣,再现了木乃伊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即使被人人熟知的美术作品中,只要能深入挖掘,总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每课抓住一个专业技法的点,让孩子们能接近大师,明白大师是通过什么样的材料技法来完成举世无双的大作的。拉近画作与观者的距离。

通过一系列的尝试,美术本体语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幽默诙谐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还有什么理由认为艺术晦涩难懂呢?艺术很难吗?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会切实感受到,其实艺术不难懂。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养德增智,在与其他学科教育中相互渗透、促进,提高着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我看来,美术课程的改革并非抛弃美术知识与技能,而是要适当地降低其难度和要求。同时,要将对美术本体的关注与生活、人文等结合起来。我们美术教师只有将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的关系平衡起来,才能有助于我们明确地开展教学活动。

这就是我希望达到的状态,通过引导学生以专业的眼光鉴赏美术作品,懂得如何用美术本体语言来分析艺术作品。为此我尝试着慢慢的去体验这样的教学,久而久之,确实使学生的艺术品味提高了。你会发现艺术很难吗?其实艺术不难,它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1]王大根主编.《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2]张全.《立足美术本体,强化美术语言》教学管理,2012.

[3]吴江燕.《立足本体语言 多元化发展美术教学》新课程研究,2007.

(奉化高级中学 浙江宁波)

作者:俞洁萍

上一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下一篇:上市公司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