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世界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金融世界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国际金融论坛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实现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等目标使命的努力。除了每年的年会外,国际金融论坛更加重视集中全球金融精英思想的工作。

第一篇:金融世界论文范文

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融资本统治全世界”——这是马克思马老先生的名言。无疑,在现代社会,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经济作为国家命脉,绝对是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而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部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

想必大家都听过“高盛”,它作为世界顶级投行,在全球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它们“玩”的是什么?是金融;想必大家也都听过,甚至炒过股票,股市的风云变幻让不少人为之着迷,那股票是什么?就是一种金融工具。

可见,金融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密切到你去银行存款,就会让你的钱在金融系统中被不断的“倒手”。

金融学什么?

百度百科里说:“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这又是经济,又是金融的着实让人一头雾水。

下面我就把金融学与经济学、金融工程之间的关系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让大家对金融学是什么有个形象的认识吧。

从历史上说,金融学本来属于经济学,视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独立于经济学是近些年的事情,具体到教材的编写,学科的设置,其历史远远短于经济学。在逻辑层面,可以认为,经济学是一个属概念,金融学则是种概念,用欧式图解法可以看到,经济学是大圈,完全把小圈的金融学包容了。现在把金融学分出来,并非是与经济学脱离了联系了,好比脱离了母体的婴儿,其基因,并由此决定的体态特征都与母体相像。金融学本质是经济学,但是它有专门的研究分支,即资金融通的学问,相关的还涉及银行、商业金融机构等知识。而金融工程则是属于金融学这个大类的。具体来说金融学多在于理论,金融工程多在于应用。举个例子,从工作来说,金融学的毕业生大多在“卖东西”,在银行“卖”存款贷款,保险公司卖保险,证券公司卖股票等;而金融工程今后的工作是“做东西”,常见的有厂家根据顾客的要求定做商品,研发新的挣钱工具的如股票、期货等。与金融学相比,金融工程需要很强的数学和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能力,在学习方面也会有较多类似于利息理论、随机过程等对数学的应用能力要求就较高的课程。

去哪儿学金融?

在众多的经济类学科实力较强的院校中,北大自然是首选。作为中国高校的第一梯队,先不说金融学专业的实力如何,光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名头就代表着光明的就业前景。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其在金融学方面实力雄厚,尤其是在金融理论的研究方面非常优秀,专业排名也一直处于国内的前列;而南开大学的经济学院虽说名头上不如上面的几所大学出名,但在金融学专业的建设上却是十分给力的,2011年更是登上了国内金融学专业的头把交椅,在多个研究领域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学术地位。除上述三所大学之外,复旦大学在基金管理方面、上海财经大学在保险方面、厦门大学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方面的实力都是国内一流的。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类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它们的课本大多使用英文教材,并且课程相对比较紧张,考试相对较多。

学金融干什么?

总体上讲,金融学专业相对出国比较困难,因为国外在这方面的人才已经近乎饱和。而在中国,随着各地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金融产业迅速崛起,我们的市场如今需要很多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而且就目前看来,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起薪还是相对较高的,尤其是极少数优秀的精英,在毕业后进入跨国企业、证券交易所等高薪企业,年薪可达近百万。

金融学专业可以选择的职业有很多:在银行做信贷业务、投资业务;在证券公司做保荐人、行研等;在基金公司运作资产的投资组合;亦或是进入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从事相关工作。

无论最后去哪里,保持对金融学的兴趣,走自己的路是十分关键的。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试炼,祝福大家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也希望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拐点处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

作者:张景松

第二篇:金融世界的思想宝库

国际金融论坛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实现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等目标使命的努力。除了每年的年会外,国际金融论坛更加重视集中全球金融精英思想的工作。为此,国际金融论坛在成立之初,也同时成立了国际金融论坛全球战略文库,汇集当代顶尖的金融思想家和实践家的研究成果和演讲报告等,以出版物的形式,本着成熟一本推出一本的原则,将这些金融思想公之于众,让全世界更大范围内关注金融发展的有识之士分享这些精彩华章。

全球战略文库迄今已出版3辑,第1辑为《中国金融开放新格局》,第2辑为《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与中国的影响》。这些已出版的著作,在全球战略文库强大的编委会专家阵容(32名编委全部为著名国际政要、学术界顶尖人士和企业界权威人士)支持下,立足于国内外金融界和学术界的顶级资源,加上作者本人在专业领域的精深造诣,自出版发行以来,充分显示出全球战略文库在成立之初一直追求的“坚持独立性、客观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宗旨,在国际金融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促进全球金融界的交流、合作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1年11月,在国际金融论坛第八届年会召开之际,全球战略文库又隆重推出其第3辑《中国抉择》系列丛书。这部丛书由国际金融论坛管理委员会主任、首席执行官兼秘书长张继中,国际金融论坛副秘书长兼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元龙担任主编。

在金融危机乱局未稳,国际金融问题丛生的时刻,国际社会呼唤重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中国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这一重要时点,自身将如何发展?它的发展又将给全世界带来什么?《中国抉择》系列丛书恰在此刻向全世界回答了上述问题。

作为《中国抉择》系列丛书的唯一作者,王元龙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详细解释了丛书写作的初衷:“《中国抉择》系列丛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问题。……丛书的内容与战略及其选择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走向国际金融强国战略、宏观经济与金融安全战略、人民币汇率与国际化战略以及银行业改革与发展战略。”

《中国抉择》系列丛书共选编了作者主要于2005~2011年(考虑到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连续性,以及作者在理论探索方面人士的不断深化,其中有十余篇为较早时期)的130多篇研究报告和论文,围绕中国经济发展中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以及若干重大战略的选择等问题,结集而成。本套丛书共分四册,分别为《中国抉择:走向国际金融强国战略》、《中国抉择:宏观经济与金融安全战略》、《中国抉择:人民币汇率与国际化战略》和《中国抉择:银行业改革与发展战略》,除第一册已于2011年11月出版外,其余三册也将陆续与读者见面。

自古以来,便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说法,但是“偶得”的背后绝不是于闲庭信步间信手拈来的潇洒。“十年磨一剑”,是王元龙博士在《自序》开篇中的第一句,充分表达出作者这130余篇文章的得之不易。事实上,王元龙博士的这“一剑”,历时整整三个十年!读者在读到这些文章时,皆能感受到高深的理论基础,具有创见和前瞻性的思想观点,以及对实践操作的高度指导和参考作用。因此,该书在出版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对《中国抉择》系列丛书众多中肯的评价中,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贺立平教授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在《推动中国金融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思考》一文中对刚刚出版的《中国抉择:走向国际金融强国战略》给予了客观评价:王元龙博士在这本书中收录的篇章,“有着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都从前沿性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性和重大政策问题,生动体现了作者对现实和政策的关切和思考;二是作者总是追求对问题的中肯理解和逻辑梳理,不唯书本,不避风险,力图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王元龙博士所著的《中国抉择》系列丛书,是其三十年学术生涯的总结和体现,也是国际金融论坛全球战略文库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出版著作。以《中国抉择》系列丛书为代表,国际金融论坛全球战略文库对解决金融世界的现实问题,促进全世界金融稳定,实现全球经济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思想宝库。 □

相 关 链 接

推动中国金融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贺立平

以前曾阅读过元龙的一些作品,包括他获奖的大作《中国金融安全论》等。这次,从《中国抉择:走向国际金融强国的战略》一书中还读到了以前未曾看到的许多篇章,包括若干当时作为内部报告的成果。

这些成果有着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都从前沿性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性和重大政策问题,生动体现了作者对现实和政策的关切和思考;二是作者总是追求对问题的中肯理解和逻辑梳理,不唯书本,不避风险,力图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第一个方面,不难看到本书所收录的19篇研究报告和论文几乎全部都是前沿性现实问题。第一部分的两篇长篇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历程、挑战与应对”(写于2008年)和“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战略与抉择”(写于2009年)分别是梳理和概括中国金融开放历程和国际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现状和趋势。第二部分的几篇报告可以说是围绕第一部分第二个主题的展开,分别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全球治理结构的调整和金融文化趋势等。第三部分则是第一部分第一个主题的展开,涉及题目有两岸金融合作、两地金融合作、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等,它们都关系到中国大陆的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第四部分则是围绕中国金融和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外汇储备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

正是在这最后一个领域中,王元龙博士认真执著的独立研究精神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众所周知,外汇储备是中国宏观经济和货币金融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外汇短缺曾是一个重大问题,后来随着人民币汇率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等因素变化,外汇储备随之增多。当时,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争议开始浮出水面,并成为政策讨论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由于过去外汇短缺的阴影,许多人还习惯性认为外汇储备“愈多愈好”。而《中国抉择:走向国际金融强国的战略》则收录了王元龙1996年8月就“866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多是少”的访谈文章,他提出的“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对经济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观点,在当时颇具争议,需要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

王元龙博士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金融安全问题,并为中国金融安全写作了巨著《中国金融安全论》(2003年)。该书入围几项大奖,也显示了王元龙博士成为研究金融安全问题的权威专家。而他明确指出,“高额外汇储备并非防御金融危机爆发的决定性因素”。文章还结合最近历史情况说明,那种认为中国之所以成功应对东亚金融危机应归之于高额外汇储备的观点“值得商榷”。

除了努力帮助校正误差认识之外,王元龙博士还在自己的文章和报告中积极探讨外汇储备管理改革问题。在他2007年写作的“构建中国新型外汇储备管理体系”一文中,再次强调要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和构建新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他建议中国未来外汇储备管理基本组织架构将主要由两大部分所构成,其基本特征是进行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管理,中国应当实行积极外汇储备管理,资产结构多元化和分散化。

近几年的政策实践表明,书中许多观点和政策建议已经融合在不断调整中的政策措施中。这充分表明,王元龙博士对中国金融发展和改革开放重大问题的探讨紧密地结合了现实,总是站在时代前沿,抓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力图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成果。毫无疑问,《中国抉择:走向国际金融强国的战略》一书还充分体现了他敏锐和专注的探索精神。(本文略有删改)□

作者:本刊记者

第三篇: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

一个多月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向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日大幅下挫。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这场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相互联系空前紧密。面对来势凶猛的世界金融危机,今年以来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及如何应对,世界为之瞩目。

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急剧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但是,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正逐步显现。

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把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经济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的活力。

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极不平凡

中国人民是以一种满怀喜悦的心情踏入2008年门槛的。

这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又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这些计划中的大事和喜事使亿万人民对2008年充满期待。

然而,从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4次史所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的袭击。3个月后,一场更大的自然灾害接踵而至。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震级达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这两次特大自然灾害造成人员重大伤亡,房屋大量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夺取了抗灾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这期间,正当中国人民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之际,始于2007年4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扩大蔓延,国际金融市场阴云密布,波谲云诡。3月14日,美联储宣布对陷入困境的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贷款。4月,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一度迎来短暂的平静期,甚至很多权威机构预测次贷危机即将结束。然而短短几个月,形势又急转直下,美国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在随后不到一个月内,美国多家金融机构陷入困境。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17日,美国政府对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25日,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

这场在华尔街生成的“金融海啸”迅速向世界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继续急剧动荡,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和严峻。

10月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修改后的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8日,西方主要经济体采取降低利率等应急措施联手救市。21日,美联储宣布将开始从货币市场基金购买商业票据,以促进短期金融市场流动性。此外,这期间,英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巴西、韩国等国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实施金融救援。

目前,这场波及面广、影响程度深的金融危机尚未出现转机,仍处于不确定和不稳定相互交织的动荡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上旬发表报告说,受严峻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已经或接近于衰退”。

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但应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开放大国,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直接表现为出口增长放缓。我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出口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

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减少它们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的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这一点目前已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有所体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我国对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出口1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

受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困境。

内有特大自然灾害冲击和经济运行一些突出问题的掣肘,外有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夹击,是近几年经济发展中最困难的一年,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等方面。

统计表明,前3个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低于一季度的10.6%和二季度的10.1%。受多种因素影响,前3个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7月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此外,一年来,国内股票市场大幅调整波动,沪深两市的总市值缩水一半以上。

面对严峻的考验,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科学调控,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了种种挑战,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极不平凡的发展业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统计表明,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仍然保持较快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趋势明显、农业获得大丰收、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包括就业和居民收入在内的民生状况得到改善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金融业稳健运行。多年来的改革增强了我国金融业的抵抗力,各类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此外,由于我国金融实行循序渐进的开放战略,对国际金融的参与度还不够高,虚拟经济的发展也比较缓慢,规模还不大,实体经济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因此,我国金融体系是安全的。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表示,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此次危机:中国拥有1.8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

然而,我们对未来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必须有充分估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深刻认识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努力把好的形势巩固和发展下去。

统筹国内国际大局,确保经济持续增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而今年以来应对多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正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

把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全面分析、通盘考虑,历来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法。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今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要求,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的复杂因素,党和国家工作面临不少新的严峻挑战。6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会议指出,我们既要正确估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认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充分准备。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始终是我国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防过热、防通胀”调整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随即,我国在外贸、金融、财税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为减轻纺织等行业出口压力,自8月1日起,我国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这是我国自2006年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以来的首次回调。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随后,央行又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针对股市持续震荡局面,9月19日,我国宣布实行单边征收印花税。同时,国资委宣布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汇金公司增持上市银行股票。

9月份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措施进行干预。9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座谈时说,中国已经着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面对变化的形势,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采取灵活、审慎、富有弹性的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保持资本市场稳定。

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将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从6日起,重启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发行。这两项措施对于缓解企业融资难困境、保持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都有积极作用。

10月8日,在西方主要经济体和央行同时降息的当天,中国人民银行也采取行动,近9年来首次下调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6年来首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此外,从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会议还从强农惠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投资力度、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进一步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

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日宣布,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国家将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2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同日,中国人民银行还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

这一系列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决心。

坚定发展信心,把自己的事办好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连续高速增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如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达25%,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面对百年未遇的世界金融危机,我国一直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和演变,高度关注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9月下旬以来,随着危机日益加深,我国领导人多次与有关国家领导人讨论国际金融形势,积极评价有关国家为稳定金融市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这些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强调,应对这场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发挥积极作用。我国领导人表示,中国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不出现大的起落,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10年前,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陷入危机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给予了坚定的支持。而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所作的努力再次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说,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说,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的形势下,人们更重视中国发出的信息。中国是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和信心的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利伟诚说,在美国经济趋弱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强劲有力,是世界的福音。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托表示,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问题上,中国将充当“稳定者”的角色。

当前,这场世界金融危机重挫了人们的信心,使得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暗淡。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经济就是信心经济。但是,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我们一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到困难和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更要看到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这也正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这信心来自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带领亿万人民战胜挑战,化解风险,积累了改革发展的丰富经验。

这信心来自于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由于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我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4位,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3位,粮食、棉花、钢铁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转变。我们抵御风险、迎接挑战的能力大大增强。

这信心来自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尤其是今年以来,从抗灾救灾、成功举办奥运会到神七成功飞天,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是为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行着强有力的思想动员。

此外还要看到,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巨大。全国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广阔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必将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激活农村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再者,我国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分别超过和接近20万亿元,银行资金充裕。

不久前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不断发展中,尚未见底。在外需持续减弱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对于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曾面对一次又一次重大挑战,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而每一次战胜挑战,我们就前进一大步。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持国民经济在更长时间内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新华网,作者:孙杰李柯勇)

(责任编辑:云馨)

上一篇:初一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品牌经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