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风暴纪实论文

2022-07-03

北京华辰/供图“我认为中国的影像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多金融危机的影响,把这些很有历史价值的相片推向市场还是值得妓励的,”从2008华辰影像秋拍现场离开的新加坡著名摄影师蔡斯民先生如是说。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前弱后衰.尽管业界各种声音大不相同,但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冲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世界金融风暴纪实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金融风暴纪实论文 篇1:

华尔街为何瞎了眼

迈克尔·刘易斯,有着华尔街从业经历的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他的成名之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是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文化的经典名作。另一本《大空头》高居全美商业图书各大畅销榜首,该书延续了刘易斯的一贯风格,同样是描述华尔街“小人物”成功的纪实文学,大胆质疑、抓住漏洞、全力击打、获得胜利,激发人们对资本主义金融文化的反思。

这些“小人物”主要指三家小型对冲基金的管理人:迈克尔·巴里、斯蒂夫·艾斯曼、查理·莱德利和他的伙伴加米·麦,以及德意志银行的债券销售员格雷格·李普曼。美国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华尔街的各大交易所不停追加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规模,但这一小群人发现了其中的经济学悖论,并对此穷追不舍。他们的调查方式和数据有所差异,但殊途同归,答案都是:次贷市场的狂热扩张即将到顶,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一场空前的大崩溃。因此他们都选择了做空。

这个过程,与其说巴里等人的洞察力令人佩服,不如说华尔街“精英”们的盲目更让人惊讶。“怎么可能?绝不可能!”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眼睛?巴里等人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并不是绝密文档,几乎每个华尔街人都可以看到,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找到其中自相矛盾的各种问题。艾斯曼对标准普尔公司的销售代表提问:“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会对抵押贷款违约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位代表居然无言以对,因为他们采用的地产市场模型根本不接受负增长。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上涨、不可下跌的。这是一个常识,人人都知道,华尔街人士更不可能不知道。当大多数人抱着侥幸心理,以“皇帝的新衣”的态度对待次贷市场的时候,“草根”巴里们就像那个纯真的孩子,一眼看破了市场真正的面目,并且动手戳破了气泡,所以,他们赢了!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当你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眼睛所及,这个时候就不要指望眼睛能帮上多少忙。”精英们不仅缺乏想象力,并且长期在安逸的环境中,因而形成了僵化的定向思维。华尔街从来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地方,在大众眼里,金融精英是聪明、敏捷,可以快速应对突发状况的大人物,但这场危机无情地剥下了他们闪亮的外衣,裸呈出内在的苍白、软弱、保守,以及贪婪。他们按照制定的模型办事,想当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有序且连续的过程,但是,世界并不是连续的,它时断时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按照评级机构的报告分析,却忘记了长久的合作和利益勾连,早就稀释了这些评级报告的权威性,漂亮的账面信息掩盖了背后隐藏的危险。

这场金融风暴的祸端与美联储在格林斯潘时代实施的低息贷款政策有关。无保障收入者可以轻易通过贷款政策获得多处房产,各大银行、金融公司对于账面利润的盲目追求,次贷市场、债券及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复杂,让身处市场漩涡的华尔街人渐渐迷失,甚至连专业人士都不清楚那些复杂债券的内涵,更勿论洞察其中隐藏的危险。鲜花着锦和烈火烹油,只有一线之隔。豪伊·许布勒,摩根士丹利的明星债券交易员,最终以90亿美元的巨亏,刷新了华尔街历史记录。为什么一个席位就能亏掉90亿?为什么整个公司都没有人发现许布勒即将犯下的错误?连公司总裁约翰·麦克都无言以对。

金融危机的幽灵依然在世界上空盘旋。回望曾经,最让人百思不解的或许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沉迷于次贷市场的虚假繁荣?《大空头》是一部视角独特、叙事流畅、思考深刻的成功作品。它并非宣扬新的华尔街神话。作者明确指出,巴里等人也有赌博、投机的动机,他们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遵循了市场规律。它不仅揭示了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更阐明了在群体无意识的氛围里,保持个人自由意志和清醒认知显得多么重要!

作者:赵青新

世界金融风暴纪实论文 篇2:

2009影像市场非诚勿扰

北京华辰/供图

“我认为中国的影像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多金融危机的影响,把这些很有历史价值的相片推向市场还是值得妓励的,”从2008华辰影像秋拍现场离开的新加坡著名摄影师蔡斯民先生如是说。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前弱后衰.尽管业界各种声音大不相同,但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冲击。或许越是在动荡的环境中,人们看待艺术品市场的种种现象才越明晰。影像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独具特色,亦存在颇多争议,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它将会如何发展、以怎样的形式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记者收集了各方的观点,并走访了华辰拍卖影像部经理李欣女士。

影像遭金融风暴袭击

从相关拍卖数据资料上看,2007年是影像艺术拍卖比较风光的一年,中国嘉德主打观念摄影,许多当代艺术家如洪磊、张洹、王庆松等的作品都取得了理想的价位。北京华辰还是继续关注包括当代影像、记录影像、古董老照片内的所有影像门类的路线,表现依然平稳。北京诚轩则在兼顾观念摄影的同时,积极挖掘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几大拍卖公司在影像专场中,都取得较优异的成绩,嘉德春拍影像成交633万元,秋拍则为527万元,北京诚轩春拍成交304万元,秋拍为294万元;北京华辰春拍成交349万元,秋拍为218万元。影像艺术除了在拍卖市场上风声水起外,在一级市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一批经营影像的画廊应运而生,但是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发展仍不平衡。画廊还没有达到满足市场发展的程度。

中国摄影市场在2008年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迅速遭遇挤压,北京诚轩在2008年春季拍卖的摄影专场只有28件作品,总成交额仅67万元。面对市场的变化,北京诚轩在今年秋拍中进行了调整,撤销了摄影专场的拍卖。而2008年春拍“中国影像艺术”取得629万成绩的中国嘉德,同样也在秋拍秋季大拍也取消了摄影专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诸多拍卖公司改变策略,只剩华辰拍卖仍在坚持摄影拍卖。

华辰秋季拍卖的影像专场依然坚持包括当代影像、记录影像、古董老照片、底片、摄影图书在内的所有影像门类,全场推出97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拍出53件,成交率为55%,成交总额为185.696万元,相较其2008春天的影像拍卖,有所缩水,但仍有值得回味的作品出现,光华照相馆的《中华民国正副总统就职典礼》,在这次秋拍中拍出了12.32万元。位居全场第二;《梅兰芳·天女散花》也拍出了8万元的高价;岛崎役治1920年作的《亚东印画辑》五册(719张张选6)则拍出了11.2万元,平均每张150元。大大提升了《亚东印画辑》的市场价格。对此,李欣表示,拍卖的结果在她的预期内.在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市场状况,她比较满意。

当下中国影像市场特点

1、市场较为浮躁 投机重于投资

记者以为,包括影像在内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仍不成熟。人们普遍没有认清艺术品市场区别于股市房市的差异性,把艺术品作为以一个可以快速升值变现的“提款机”,真正静下心来研究艺术品价值和成体系收藏艺术品的藏家群体不多,更多的是浮躁的心理和投机心态。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我国艺术品市场上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炒作热点”,某一个门类的藏品今天很火很疯狂买进,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收藏者们就急于卖出,并寻找下一个门类。关于这一点,李欣也深有感触:

“华辰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把影像作为一个事业去研究、开发,进而推广。这几年通过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努力,也取得相对优异的成绩。2007年开始,影像市场全面升温,一部分将利益作为最大追逐点的投机者,觉得影像市场‘有利可图’,蜂拥而至。转过一圈才发现,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易,于是又马上退出影像市场。这些现象都是市场还不成熟的体现,在艺术市场发展初期还是可以理解的,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完善,这类盲目投机者会越来越少。”

2、学术支持、收藏家都不成熟

“影像在全球发展最成熟、市场最好的是纽约,我们现在几乎称纽约是全球影像市场的中心,我们通过考量纽约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组构中国的影像收藏和拍卖市场。佳士得与苏富比两大国际拍卖公司都在做影像,还有两家在全球做影像非常专业的拍卖公司,一家Philips,另一家乃是Swann拍卖。这些国外的影像拍卖,是建立在已经发展了近30年的成熟市场上。无论是摄影师、学术支持或收藏机构都相对完善,这些对于影像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在问及国际影像市场情况时,李欣如是说。

在当今中国的影像艺术市场中,很多人仍在讨论,影像品的可复制性与艺术性,这是因为收藏界对影像艺术知识的储备比较欠缺,同时影像作品相的学术支持、批评家也是稀缺的——专业从业人员都这么稀缺,收藏家更看不清懂当代摄影作品,尤其是观念摄影的意境了。

3、老照片与纪实摄影是中坚

“华辰作为第一个把影像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拍卖公司,做到现在已具备这样一种责任感——把影像艺术、影像文化、影像市场推进到一个正常有序的轨道上来。外界对华辰一直有一个误解,即华辰是只做老照片或纪实类的作品,其实并非如此。华辰坚持开拓老照片与纪实照片的领域,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有资源优势,学术能力,并且能够说服藏家、博物馆来收藏这些影像。但是华辰做所有影像种类,包括当代影像、古董老照片、底片、摄影图书在内的所有影像门类。华辰处在市场最前沿,我们了解国内藏家对当代影像的态度,当下的市场鱼龙混珠、观念重复、学术评论似是而非,让我们的买家去解读当代艺术的观念摄影很困难,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于买家而言,看不懂的东西就不会去买。与此同时,有些年轻的摄影艺术家刻意模仿,讨巧市场。这些情况都是不正常的,我们目前的市场还有待于培养,为了平衡整个市场,我们会根据藏家的当下需求确定我们的方向。”李欣介绍说。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历史底蕴浓厚的老照片,市场价格涨幅惊人,200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两张上海外滩景色的全景照片估价1000元,最终以14.85万元成交,引发各界关注:2004年华辰秋拍会上,郎静山的两幅作品《愿作鸳鸯不羡仙》和《疏林峦影》分别以4.4万元和2.2万元顺利成交。开创了中国拍卖艺术老照片的先河;2006中国书店秋季大拍一本估价2万元的美国舰队1908年访问厦门的照片册,成交价达到了近20万元

老照片及纪实照片缘何受追捧?如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年代的久远、优秀的题材、保存的稀缺、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些特点让老照片和纪实照片广

受追捧。事实上,大量抄袭模仿的当代摄影作品在整体金融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已露出疲态,跟风炒作的热钱大规模撤退.而优秀的纪实照片和老照片在市场上仍然颇受关注。

影像市场未来趋势

1、多方推动提升影像市场

根据艺术品知名网站ART PlRCE的分析指出:从1990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泡沫出现以来。截止到2008年春,影像市场的成交额上涨了131%,成为所有艺术品种类别中上涨最快的。这一数据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雕塑板块,摄影收藏和摄影市场开始成为人们热门的话题,许多人觉得摄影艺术将成为人类未来的主流艺术门类。

董梦阳在“2008艺术北京”上大力推动影像市场,无独有偶,在上海2008当代艺术展上,影像也被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进行讨论。同样还是在2008年,中外六家博物馆通过内地拍卖市场来收影像作品,这非常难得,让我们都看到影像市场的未来良好的发展趋势。

李欣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

“从今年开始我就非常非常坚信影像艺术市场将越来越好。今年华辰秋拍,我们将影像的门类细化,梳理市场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影像市场自身也开始形成分类,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关注影像艺术,开始成体系的收藏影像艺术品了。”

2、价格洼地 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对于影像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处在没有泡沫的价位上,众多学者纷纷表示,历史老照片包括艺术老照片的价值还处在一个低价位,以华辰近年来的拍卖行情看,2008秋拍中推出的那件光华照相馆的《中华民国正剐总统就职典礼》,其摄影技术和视觉的表现能力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水平,还留下极丰富的史料价值,仅以12万成交,这种价位与世界顶级照片价格相比,相差百倍,升值空间非常大。

3、市场和买家越来越成熟

“很多的买家,他们最初不懂,从来没想过照片可以当艺术品。当他开始有了‘相片艺术品’这个概念之后,就开始慢慢收藏、并且也有人开始有系统地收藏了。我想,在市场初期和市场开始火爆的时候,肯定会存在一些投机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浪淘沙,投机者会慢慢被淘下去,优秀的作品会找到应有的市场定位,对此,我信心十足”,李欣介绍说。

结语: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影像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和市场上获得了空前发展,不仅在各国主流艺术博物馆有各种摄影艺术的展览,影像作品也以重要身份出现在许多国际博览会上。从国内十年间的影像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作品的价格和数量都在一路飙升。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影像市场不断的成熟,通过无数摄影人的不断推进、市场自身的不断成熟,影像艺术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会获得其应有的地位,摄影师和优秀的影像作品亦会在市场中获得与自身艺术高度相匹配的价位。

作者:石 晨

世界金融风暴纪实论文 篇3:

和景德镇有关的讲述

1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2009年9月17日晚,暑气初退的瓷都景德镇,晚风中开始带着一丝丝凉意。已习惯在陶瓷坯体上感受景德镇气息的人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会在一台本土的京剧里看到这个城市的廓影。像一窑烧得恰到好处的瓷器,这出剧在群众文化的舞台上散发着淡蓝的釉光。

这台现代京剧与一代景德镇人记忆中的经典陶瓷画面同名—《水点桃花》,它作为第八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的压轴剧目惊艳上演。在经历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潮中,十万陶瓷工人告别了铁饭碗,迷茫彷徨的同时,他们用瓷一样的坚韧,传承老辈留下的制瓷技艺,紧随时代脚印,续写着景德镇陶瓷故事。现代京剧《水点桃花》正是用舞台艺术展现这一代瓷人的景德镇故事。

这出剧讲述了陶瓷学院毕业的水桃花和朋友们与瓷厂签约了,他们为即将成为新一代的“瓷人”而欢欣鼓舞。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受金融风暴影响,瓷厂破产倒闭,连厂长也要下岗待业。于是,人心浮动,水桃花们只得自谋出路……在艰苦创业的坎坷之路中,水桃花和朋友们用昌江水与高岭土,在理想之火的助力下,终于烧制出“水点桃花”极品瓷,成功地推向竞争激烈的市场,唱响了一曲陶瓷人昂扬向上的奋斗之歌……

对于许多景德镇人来说,《水点桃花》不仅是一个青春励志故事,更是一代瓷人的记忆与写照!是他们在时代风云中,接受挑战,迎难而上的真实风貌。这出京剧版的“瓷魂”定格了景德镇精神,获得过江西省文艺创作繁荣工程(舞台艺术类)优秀剧目的荣誉。

2

围绕景德镇陶瓷文化,讲好陶瓷故事,景德镇一直在努力。

一个产业支撑了一座城市,这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少有的。一代代瓷人为陶瓷行业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热情、汗水与智慧,而陶瓷以其博大、厚重、璀璨的文化回报给了赣东北这座城市。

在这片土地上,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百年陶瓷工业遗存,人与瓷相濡以沫,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这些鲜活的故事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眼球。

著名导演吴子牛,以35集的大巨制,给全国电视观众呈现了一个“以瓷为命”的《大瓷商》,讲述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商人陶昌南波澜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瓷文化和制瓷业在那个时代中的艰难成长和发扬。

陶昌南的坚毅与智慧,成为那一时代陶瓷从业者的代表,无论身处困境还是顺境,始终保持着“瓷”的本色。《大瓷商》的演员阵容汇聚了夏雨、伊能静、宁静等著名影视明星,让这个陶瓷题材愈发有吸引力。有评论说:“《大瓷商》从制陶的工艺流程到技术,首次从行业以及产业的角度回顾了传统制瓷业的兴衰,让观众对于瓷器的疑问都能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一些解答。与此同时,景德镇制瓷业的兴衰在今天看来,仍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004年拍摄的电视剧《青花》,是景德镇置镇千年的献礼之作,平江锁金执导,著名演员赵雅芝和斯琴高娃领衔主演,以传世国宝“青花日月樽”为线索,讲述了民国时期薄家和司马家两个制瓷家族和中日两个民族间的爱恨情仇。民族大义、国恨家仇与瓷的博爱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生动刻画了一代景德镇人“为瓷而生、为瓷而死”的瓷魂。

近几年来,景德镇还先后拍摄了纪录片《景德镇》《匠心冶陶》等作品。其中《匠心治陶》18集,总片长300多分钟,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组织专人拍摄,历经4年,跨越多个省市,先后有135位制瓷工匠出镜,表现了景德镇厚重的陶瓷历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制瓷技艺。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流程,而且对古代瓷业的专用建筑、工具器械等也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科学记录,是一部高水准的专题纪录片和科技史片,对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和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纪录片《景德镇》于2018年8月27日在央视首播,全片由《起城》《御窑》《商帮》《远方》四集组合而成,分别从“渊源、与皇权的关系、商业力量以及世界陶瓷贸易四个方面来覆盖古今景德镇的重要瞬间,探寻景德镇从一个中国传统农业乡村演变成一个世界知名的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的发展之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跃发展与普及,微电影迅速崛起,以便捷、精致等优势快速进入手机终端,成为最为有效的传播途径。景德鎮利用互联网优势,传播瓷文化,通过形式简单、短小精悍、百姓喜闻乐见的微电影传播形式,阐释好、展示好、宣传好景德镇形象,讲好景德镇故事,让更多的人认识景德镇、了解景德镇、爱上景德镇。

从2016年至今,景德镇成功举行了两届微电影大赛,《景德镇》《不离》等一批优秀微电影脱颖而出。“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年间,皇帝因偏爱景德镇所产的陶瓷,于是赐名当时的昌南镇为景德镇。”微电影《景德镇》沿着这条故事线,讲述了一个在百家窑场当中声名显赫的冯氏窑场大当家冯贤文遭遇陷害,被贬官职而回乡的故事。一家人后来过着“农忙耕种,农闲制瓷”的生活……精彩的故事情节,高超的拍摄技艺,再现了瓷都景德镇悠久厚重的陶瓷文化。此片获得第六届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单项优秀品牌微电影奖,同时片中11岁的本地小演员胡榕娜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3

近年来,围绕景德镇主题的文学创作颇为活跃。

作家、学者胡平曾以《千年沉重》《世界大串联》《中国的眸子》等纪实类作品令读者瞩目。《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是他的又一力作,不仅展现了景德镇陶瓷千百年演变发展的神奇和特点,也勾勒出其对世界各大名瓷产地的影响和关联。作品以雄辩的史实,宣示了景德镇瓷器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撼动、无法逾越的地位;以宏观视野、宏大叙事、宏阔评说,深度解读与剖析景德镇的历史辉煌、艰难沉浮,以及再次崛起前的阵痛与思考。本书文图结合,通过对景德镇市民百姓、知识分子、专业人士、不同官员等广泛采访交谈,形成语言场、思维场,浓墨重彩地抒写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现实的活态景德镇,打开了让世人走近景德镇、了解瓷文化的一扇窗。2014年,《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9年,著作入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协联合评选出的“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101种”,这是江西入选的唯一图书。

本土女作家胡辛有十几年在景德镇工作生活的经历,她把景德镇称之为“第二故乡”,这段经历是她青春的全部,景德镇的山山水水与人,让她终生难忘。那些泥与火交融、凤凰涅槃的瓷,成了她付诸笔端的题材。这些年,她以景德镇和瓷为题材创作了诸多文学作品。小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中的两位人物原型就在景德镇,而近年创作的《瓷行天下》更是以胡辛对陶瓷与景德镇的一腔热爱而纵笔驰骋,以“外销瓷”为切入点,追溯了汉唐至明清时期历代帝王的政治制度、个人意志和审美情趣对瓷器、瓷业和外销瓷的影响,勾勒出中国瓷器行走天下、光耀世界的华美图景。

中国瓷为什么能领先世界1700年而独步天下?中国瓷为什么曾经征服过世界,又为什么在西人逆袭中溃于一时,乃至今天依然落伍?外销瓷史属中国陶瓷史且与之同步,从中依旧能寻觅出活着的精神吗?从主动的瓷行天下到被动之行天下,幸耶不幸?幡然猛醒何以为戒?瓷里瓷外的人的故事,能否引起阅读共鸣和感悟?这些依托于陶瓷的历史追问令此书荣获文学艺术类2018年度中国好书,这也是景德镇首次以文学的方式走进“中国好书”榜。

一部中国史,半部在瓷都景德镇。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也把目光投向景德镇。对于他而言,景德镇的陶瓷就像一部社会发展史,陶瓷发展的每一朵火花都成为他笔下跳跃的字符。《御窑千年》是阎崇年先生立足千年中西历史,品味官窑瓷器的经典之作,透视器物背后的兴与废,纵论御窑生产的进与退。阎先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御窑瓷器的千年发展。阎先生总结出一条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启示:“御窑千年”的历史文化,在精美瓷器的背后,隐藏着的精华是“新”,即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技艺创新、产品创新。

也正是这一个“新”字,让《青花帝国》的作者、作家江子在景德镇的作坊弄堂里,触摸到了瓷的温度。自2013年起到2016年,三年间他为了写好这本书,找到书写的伦理与例证,他多次走访了景德镇大小古窑遗址和瓷器生产场所,到北京、南京、台北、高安等众多地方的博物馆,寻找景德镇瓷器的下落。三年来,他写下了工匠、皇帝、督陶官、诗人、画师、传教士、藏家和使臣,写下了帮会、江湖,塑造了这一个个群体的人格、形象与气质,江子把它称之为“景德镇气质”。

何谓景德镇气质?是《水点桃花》中水桃花和她的朋友们创新开拓的坚韧品格?是《大瓷商》《青花》主人翁深陷家国危难而抱守陶瓷、勇闯一片天地的气概?是《瓷行天下》中的瓷器劈波斩浪走向世界的壯志?是《御窑千年》中御窑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些文艺作品人物形象塑造上,我们都看到某种共有的品质—对瓷的执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创新发展的追求。这种传承创新精神凝聚成景德镇的“瓷魂”。

现实中的景德镇秉持着这种精神,在一件件富有时代特征的瓷器的铺陈下,走向世界。

2017年,在德国柏林“感知中国·匠心冶陶”景德镇瓷文化展上,来自景德镇的100余件(套)陶瓷作品,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唤起了德国民众对景德镇,乃至对中华文化的美好向往。2018年,“感知中国·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展亮相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漂洋过。海而来的景德镇陶瓷甫一亮相,便惊艳四方,像不老的女神,用“瓷”的恒久魅力,生动呈现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由工艺走向艺术,是景德镇瓷人永恒的梦想,他们以创新创造的精神探索着陶瓷艺术的发展之路。2017年10月15日,“景德镇范式—2017龚循明磁本艺术个展”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举行,此展提出“景德镇范式”,旨在打破世界现代陶艺以美国范式与日本范式长期影响学术语言系统的格局,发现“景德镇范式”对世界陶瓷艺术的贡献。

著名陶瓷艺术家朱乐耕探索陶瓷艺术与环境艺术的融合,让陶瓷走向世界艺术广场,其作品《时间与空间的畅想》装置着韩国首尔麦粒音乐厅,在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国家举办过个人陶艺展。

2019年9月,“第13届全国美展陶艺作品展”在景德镇开幕,素有“中国美术界奥斯卡”之称的全国美展走进了陶瓷的故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伊始。抓住时代赋予景德镇的历史机遇,景德镇推进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为内容的“两地一中心”建设,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加快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传承项目建设,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体现“原真性、原生态、原文化”,使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同时,以陶科园为主阵地,加快一批陶瓷产业项目建设,让景德镇成为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

(作者单位:景德镇市演艺有限公司)

作者:熊玉

上一篇:内部审计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外贸发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