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区服务工作计划

2022-06-21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x区服务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x区服务工作计划

X区人才工作汇报

— 1 —

X区人才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X区为贯彻落实全县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及相关文件精神,在紧密依托X基地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X下游配套产业和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利用链式效应集聚高端项目和优质人才,成功引进了X、X等优质项目,并聚集了X等涉及新材料专业领域的高素质、高学历、高智商的高端人才,人才队伍体系不断完善,园区投资价值和区域优势也日益显现。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建立人才工作体系,强化人才精准支撑 一是建立了以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经济开发区的人才工作,为全面做好园区的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搭建了企业人才信息网络,努力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局面,为抓好区域人才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提高人才工作者业务能力,如参加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全县组织人事干部专题培训班等X次;同时通过“三会一课”等途径提升人才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党性觉悟,促进相关人员工作服务效率的提升。

(二)拓宽人才发现渠道,壮大人才队伍规模

— 2 —

一是强化人才工作宣传,积极营造人才强县、人才强区、人才强企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络媒体、宣传资料等手段广泛推介我县和开发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发展环境,增强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强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并实行动态管理,为引进、培养、使用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外出招商、高校招聘、企业推介等途径做好招才工作,对项目招引中发现的优秀人才进行跟踪联系,吸引其来开发区创业发展。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委属事业单位已吸引X名X类专业人才,园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约X名,为园区经济建设打下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开展柔性引才工作,以交流合作、技术攻关、培训咨询、评估诊断等多种形式,吸引县外的“高精尖”人才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今年开发区联合县环保局以专家顾问团的形式聘用了X等X名教授级专家,为企业投资事宜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三)完善园区基础建设,搭建人才创业平台 一是着力优化园区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各类要素保障。已建成占地X亩产业孵化基地一期项目,为人才和企业提供项目实践平台和载体资源,已有X等企业注册入驻;同时出台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园产业聚集招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不断来开发区投资创业。经开大厦为人才提供办公场所,并专设一层作为大学生创业基地,今年新增X家企业入驻办公,综合配套小

— 3 —

区建设宿舍楼X栋,为人才提供基础配套设施保障服务。二是全力提升人才服务“软环境”水平,认真落实县里关于引进人才在购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提升人才的归属感。三是链式效应打造人才高地,根据X市“X”行动计划,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已有X教授“X项目”和X教授的“X项目”等X个项目入选。

二、存在主要问题 X年的人才工作总体来说成绩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端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中高端岗位紧缺度高,企业的高端研发受人才瓶颈制约。二是人才配套性服务仍需加强,园区内的产业平台和生活娱乐配套基础较弱。三是存在人才供需错位现象,人才产业精准匹配度不够。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一)推进绿色X产业人才融合发展和互动升级 聚焦绿色X产业体系和产业空间,增强人才供需匹配性,通过举办座谈会、走访企业等方式,增强与企业和人才的互动交流,并根据产业定位和企业需求,构建有针对性的绿色X产业类人才供需目录,为用人单位提供专家咨询、项目对接等信息服务。同时坚持“专业培训”和“专项引进”双管齐下,根据市县下发的紧缺性人才目录,联合企业开展招聘,并拓宽渠道引进学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 4 —

(二)深化人才聚集创业基地平台建设 以贴近项目、鼓励创业、加强研发为导向,打造综合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人才基地和科研平台。下步开发区将开展产业X工程和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最终形成占地约X亩的人才创业创新基地,促进“产才融合”发展,推动X绿色产业集聚升级。

(三)构建更完善的人才配套服务体系 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构建人才服务网络体系,提高人才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并不断完善开发区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开发区计划开展X生产服务性后勤基地规划工作,拟建设集办公、住宿、研发等功能于一体,总面积约X亩的综合配套服务区;待方案确定后深化设计,并分期启动建设,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篇:X区人大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全区人大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履职能力,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为X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1.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政治属性,严格执行会议第一议题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重要指示批示制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党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坚持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中明确职责定位,提高履职能力。

2.完善区委领导人大工作机制。把人大工作纳入区委工作总体布局,每届任期内至少召开一次区委人大工作会议。

各级党委每年至少专题听取一次人大工作汇报。把人大宣传列入区委宣传部工作计划,把区委工作部门支持人大工作、“一府一委两院”接受人大监督情况纳入全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

3.发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作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对人大业务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领导。要健全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工作制度,积极谋划和推动人大工作,确保区委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区人民共同意志。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有关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支持纪委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支持和保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4.积极推动宪法法律贯彻实施。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和国家宪法日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宪法法律法规在我区得到遵守和执行。全区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以宪法法律为根本准则,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切实承担起本市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

法的法定职责。要建立健全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制度,明确备案范围,规范审查程序,做到有件必备、有件必审、有错必纠。

5.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坚持人大监督的法律定位,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要突出监督重点。选取事关全区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监督。突出对法律实施、财经审查、重大项目等的监督,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影响法律法规实施、制约工作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动问题解决。要创新监督形式。加快区预算联网监测中心建设,探索实施工作评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手段和形式开展监督。要增强监督实效。实施持续监督、联动监督、全方位监督,对有关部门的专项工作报告和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可进行满意度表决。改进执法检查工作,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着重对本市地方性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监督。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把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纳入监督工作计划。区政府每年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一府一委两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审议意见,落实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问题和原因部分不少于三分之一,解决问题的举措部分不少于三分之一。

6.加强和改进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建立区委、人大、政府办公室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对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应提出建议,由人大讨论决定。区人大常委会要健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机制,规范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主要内容、规则和程序。积极探索实施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区政府对关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在出台前应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其作出的决议决定落实情况的监督。相关部门要依法贯彻实施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工作报告或专项工作报告。

7.加强和改进人大选举和人事任免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相统一,保证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区委组织部提出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人选时,应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党组通报区委人事安排和被推荐人选基本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完善法律知识考试、任职前发言、颁发任命书、宪法宣誓等制度。

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8.建立健全代表联系制度。完善代表小组活动机制,每年有计划集中开展代表主题活动。建立健全常委会主任、副

主任联系基层代表、接待代表日制度,落实常委会委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制度,每年至少与所联系的代表面对面交流一次,并做好履职记录。完善人大代表列席区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会议制度,根据议题内容有重点挑选专业素质强、业务精通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全区党政机关要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听取代表对有关工作的意见建议。区政府研究出台重大工程项目或涉及民生的重大举措,要主动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落实国家机关与人大代表双向约见制度,人大代表依法提出约见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的,区人大应当及时联系和安排,被约见的国家机关负责人或其委托的人员要认真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做好反馈答复工作。

9.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完善培训工作机制,统筹开展代表初任培训、履职培训、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落实人大代表参与预算决算审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明确功能定位、细化具体职责、规范程序标准,实现代表履职阵地全覆盖.加强网上代表联络平台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依法保障代表活动经费,区财政合理确定和调整代表活动经费标准,对无固定收入的代表参与或执行代表职务,要结合实际给予补贴。代表所在单位要依法保障代表履行职务。

10.提升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强化议案建议办理协调督办机制,认真落实好代表议案建议分类、交办、督查和办结等工作,坚持重点办理、公开办理、二次办理、跟踪督办等制度,建立建议办理评估制度,集中督办连续多年反复提出的议案建议。办理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结果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关注答复率转变到提高代表所提问题解决率、落实率、满意率上来,着力改变建议办理重答复、轻落实现象。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落实情况纳入办理单位考核评价重要内容。

11.加强代表履职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加强人大代表履职档案管理,将履职情况作为换届是否继续提名的依据。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代表履职网上登记的动态管理,并将信息公开。完善代表述职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定期向其选区报告履职情况,接受评议和监督。健全代表退出机制,因存在健康原因、涉嫌违法违纪等情形的,应辞去人大代表职务。

四、支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

12.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年龄和专业结构,将具有法律、财经、环保、城建、教育、卫生等专业领域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到人

大常委会和相关专门委员会,提升专业化水平。常委会专职委员比例逐步达到60%以上。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任期制。

13.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落实改革要求,加强区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逐步为常委会工作机构配备1名副职,配齐配强预算联网监测中心工作人员。

14.推进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把好人大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入口关,优化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建立完善人大干部合理流动、能进能出、良性循环的机制。16.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区人大要加强对人大街道工作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人大街道工委干部提拔、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街道党工委要加强对人大街道工委的组织领导,明确1名工作人员协助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开展工作,保证人大街道工委主任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人大工作上。

15.加强人大工作制度建设,完善代表大会常委会议事规则,规范出席列席、文件提交、审议表决、会议公开等机制和流程,提高议事效率。建立国绕议题,聚焦问题。您托代表、广纳民意的调研机制,运用观代信息采集手段,促进成泉转化。推进“不忘物心。牢记使命“主题教有和“强使命,我差能,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不断提升工作落实

力执行力穿透力。深化上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市人大的联系,自觉接受工作指导。深化与全区党政机关的协同,形成联动机制,为人大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16.加强“智慧人大”建设。建立区人大常委会独立网站,办好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社会发布人大工作信息,征求群众意见;强化预算联网监测中心系统整合,实现与相关平台信息数据的有效对接、互联共享。

17.形成支持人大工作合力。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站位全局、服务大局,积极为人大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齐心协力推动我区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迈上新台阶,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X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篇:x区食品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X区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工作开展情况 汇 报 材 料

(2013年12月)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的大力指导下,我区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大经费投入,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民生工程,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全区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 全区食品行业基本情况

截止2013年12月底,全区登记各类食品安全监管对象906家,其中流通环节食品销售单位 592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9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7家;餐饮服务单位249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3家,400亩以上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3家,农资经营门店3家。

二、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调整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调整区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食安委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卫生、农业、工商、质监、财政、市容等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强化了食品安全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

领导。区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卫生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多年以来,我区始终坚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区政府每年与各职能部门和乡镇办签订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考核一票否决,确保了食品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区食安委坚持定期会议制度,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区领导定期带队督查食品安全工作职责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推进监管责任落到实处。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配合,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各环节监管连续有效。区食安办及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和各项专项整治方案,做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协调、指导、督查、评估和信息工作,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切实发挥政府参谋助手作用。

三是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网络体系。5个乡镇办均按要求设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站,聘用了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各行政村也聘用食品安全信息宣传员,各社区居委会也聘用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宣传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各监管部门建立了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强化辖区的网格化管理,做到监管任务、监管单位、监管人员、监管责任“四落实”,构建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包保责任体系,实现有效运行。

(二)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各监管部门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己任,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食品种养殖环节、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等的日常监管工作,力求环环有重点,节节无缝隙,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工作全程监管。

在种植养殖环节,区农林水务局开展了全区畜禽养殖企业和养殖专业大户科学饲养和安全管理工作培训以及对粮食、蔬果、畜禽、水产等种养殖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了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春、秋两季对全区所有畜禽重点疫病实行强制性免疫,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推进了健康养殖,并不定期对生猪养殖户进行瘦肉精检测,2013年生猪瘦肉精尿检400余次,均为阴性。开展了农资打假和农资市场秩序整顿以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有效杜绝有毒有害物质、禁用高毒农药、违禁药物等的使用,确保全区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区质监分局认真落实日常巡查监管制度,开展夏季食品、肉制品和生姜制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区内生姜、麻油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落实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检查企业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重要安全环节记录情况,积极组织食品抽检,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

在食品流通环节,区工商分局建立了三级网络监管模式,全面实行网格化监管,规范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执法检查,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大力推行食品票证通监 3

管系统,促进食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开展对注水肉、水发产品、调味品、干货等产品的快速检验,加大食品质量监管力度;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

在餐饮服务环节,区卫生局大力实施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和监督检查公示制度,引导公众“寻找笑脸就餐”;重点加强对风险级别高和用餐人员多、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学校食堂、宾馆饭店、农村集体聚餐自办酒席等的监管;加大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宣传,在全区x个乡镇办筹备建立了6个饮食用药安全科普宣传站,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巩固“双创”成果,完善餐饮单位长效监管机制,积极开展餐饮行业“满意放心”、“百日集中行动”等专项整治活动和文明餐桌活动,全面落实《x市创建小餐饮整治七项标准》。

(三)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开展“重点时段”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在元旦、春节、“五一”、夏季炎热时节、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集贸市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单位等开展专项检查。2013年共查获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糕点、饮料等食品 28公斤,价值约 1.3 万元,确保了节日市场的食品安全。

二是开展“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组织质监、工商、卫生、市容等监管部门对全区学校食堂及周边饮食摊点、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进行专项整治,取缔无证经营行为,规范食堂餐饮服务行为,确保学生和农民的饮食 4

安全。2013年整改学校食堂6家,取缔了无证经营7户。

三是开展“重点品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组织开展了以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肉及肉制品、酒类、河豚鱼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2013年共查处销售“三无”、过期、霉变、假冒食品违法案件12件,罚没款6.09万元。

(四)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区食安办结合每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讲座培训、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摆放展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国家和省、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方针,讲解辨别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常识,有效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一是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责任意识和执法能力为重点,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掌握食品安全监管专业知识,不断增强监管责任,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是以提高食品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意识为重点,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力度,组织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相关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培训,贯彻国家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是以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为重点,切实开展食品安全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全面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提 5

高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2013年以来,区食安办免费发放食品安全预警、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知识读本等各类宣传资料约 10000 余份,悬挂条幅8条,制作展板9块,食品安全人员培训300人次,各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19次,接受咨询 5000 多人次。

(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及查处机制 区食安办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工作的通知》精神,设立投诉举报电话,通过政府网站、监管公示栏、民生工程宣传单、食品安全预警通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号码,广泛接受群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

(六)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民生工程

按照民生工程序时进度要求,我区每年都能全面完成市食安办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2013年完成食品风险监测抽检100批次,占总任务100%;开展小餐饮专项整治,扶持整改50户,占总任务100%;培训食品安全管理员300名,占总任务150%。区级财政共安排资金25万元,专项用于食品安全民生工程,保障食品安全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以来,我区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和隐患存在,如远郊地区食品安全监管 6

力量不足,监管状况相对薄弱;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水平还亟待加强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鉴于当前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已经启动,在区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尚未实施之时,区级工商、质监、食药等监管部门将继续按照原有职责分工和既定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各自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责任;区食安办将进一步发挥综合协调、监督指导作用,促进各监管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宣传培训

围绕国务院《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加强对监管人员及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及主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五进”宣传活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沟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通报和宣传各部门的食品安全举措,加强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曝光宣传,经常性地开展食品从业人员警示教育,同时要通过媒体树立正面典型,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提升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二)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协调各监管职能部门继续加大执法力度,按照环节监管、分兵把守的原则,真正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将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远郊地区食品安 7

全的监管。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继续开展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开展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开展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三)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支持行业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制定行业自律规章,强化行业组织内成员的自我约束意识,维护行业整体声誉,提升行业诚信水准,增强行业内各企业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标准、评价、分类管理等制度,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四)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切实提高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适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业务培训和演练,同时要指导相关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开展演练活动,做到发生事故时不慌不乱、冷静处置,将危害降到最低。

(五)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协调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发布监测预警、重大事件联合行动等机制,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及时明确新兴业态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对市部署的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开展督查,加强各监管部门的协作 8

配合,强化部门联动和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转,努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机构改革期间食品监管工作平稳有序。

第四篇:X区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21年,XX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以及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以及XX党委管委会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严格监管执法和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健全落实“应急救援管理五项制度”,提升应急处置水平,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发展累计日、村(社区)安全基础筑牢创建以及国家级、省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和标准化建设,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为奋力谱写新区新时期“追赶超越”新篇章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

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全省、全市、新区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和工作任务,有效应对和处置灾害事故,努力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强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

1.深入开展宣贯教育活动。落实《XX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宣传工作方案》,制定《2021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任务清单》,将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各部门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内容,每季度研究分析1次推进落实情况,每半年召开1次专题汇报会,每年至少安排1次专题学习研讨;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至少接受1次系统学习培训,安全监管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分批分次开展轮训,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认真总结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各行业安全生产方面突出问题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表现,制定两个清单,明确工作措施,抓好整改落实;

重点解决层层开会、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监管责任不落实、事故调查处理不严格等突出问题。

二、强组织,严格落实安全风险防控责任

3.压实党委管委会领导和属地监管责任。落实《XX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办法》《XX党委、管委会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定XX党委管委会领导同志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完善XX安委会工作规则和安委办以及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各专业委员会要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形势分析会;

各行业部门要组织所有社会单位完成安全生产承诺制;

XX管委会同各成员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每季度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分析会,充分发挥统筹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等职能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

4.推动落实行业部门责任。严格落实《XX党委、管委会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对XX职责不清,边界不明的事项,以专题会议形式及时明确,确保职责有人管,工作有人抓;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制定安全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依法依规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推进“三个必须”落地见效;

部门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检查1次安全生产工作,传统节日、重要活动、敏感时期应当加大检查力度;

安委办要建立完善全员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全过程责任追溯制度。

5.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督促企业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全员岗位责任清单,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责任范围、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并严密组织和监督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2021年3月底前,完成所有社会单位2021年安全生产承诺制,督促企业及时与企业员工进行承诺制签订;

扎实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相关内容,推进“一必须五到位”(企业必须依法生产经营,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紧盯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这个核心,按要求组织抽取一批企业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开展安全生产应知应会法规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向社会公布;

推动高危行业领域企业规范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督促高危行业领域企业依法依规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并覆盖全体人员;

建立完善安全总监安全生产全过程责任追溯制度、全员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完成“一岗一清单”制定工作,落实奖励举报和约谈问责制度,严格“黑名单”管理,严格行政执法检查,加大对安全生产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规范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2021年底前各类重点企业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2021年底前集团公司牵头,不少于X家企业完成标准化创建工作,各行业部门不少于1家企业完成标准化创建工作。

6.推动落实自然灾害防治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完善XX应对自然灾害统筹协调机制,形成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整体合力,建立权责一致、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

严格落实部门分工负责制,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担负起灾害预防的行业管理责任;

建立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制度,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责任落实,将各项职责明确到具体单位和岗位,形成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整体合力。

7.严格实施督查考核问责。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安全生产巡查等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持续形成XX党委管委会督查室、安委办等多部门联合督查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多措并举用好巡查考核、约谈通报、警示曝光、建议提醒等方式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全面落实XX党委管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各级各部门落实督查检查的时间、内容和频次,确保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工作全覆盖、无缝隙;

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防汛抗旱指挥部、减灾委、林草地防灭火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职能,督导、协调解决应急管理领域突出难题。

三、强措施,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8.严格任务落实。对标XX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1任务分解清单,明确2021年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各行业领域要对照任务清单,逐项抓好落实,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安全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9.强化专项整治。加强专项整治组织领导,强化督查检查,加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力度,推广有关区域和示范企业的经验方法,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堵塞安全漏洞,消除事故隐患,最大限度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

10.强化工作措施。明确2021年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实行任务清单化管理。强化过程监管,全年对各专题专项任务牵头单位进行2轮次专项督导。每季度召开1次三年行动任务推进情况通报专题会,召开联络员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市、新区、XX有关三年行动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多举措推进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落实,定期会商、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切实做好三年整治行动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贯穿到“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季通报和半年一考核,全力推进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落实。

四、强基础,着力强化重大安全风险防范

11.持续加强安全风险预防机制建设。在各行业领域完成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础上,建立实施城市安全评价制度,定期对城市各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抓紧制定分地区、分行业的安全风险管控“一图三清单”,实施动态管理、防控安全风险、排查事故隐患。

12.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执行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实现企业对标排查、部门对标执法;

组织开展“隐患清零”活动,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要开展隐患集中交办工作。XX安委办每两月交办一批隐患,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台账,限期整改销号,定期进行通报。行业部门要对标XX要求开展隐患集中交办活动,着力消除安全风险。

13.加强重大风险源监测预警。持续加强城市工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和城市公共设施风险防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视频和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率及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成率达到100%;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安全仪表系统装备率达到100%;

对渣土受纳场堆积体进行稳定性验算及监测;

建设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

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和定检率达到100%;

供电、供水、供热管网安装安全监测监控设备,重要燃气管网和厂站监测监控设备安装率达到100%;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工作验收达标率达到100%。

14.完善社会化风险防控制度。按要求推进内部举报人制度,鼓励企业职工、家属和社会公众检举重大风险隐患和企业违法行为,落实举报奖励政策,筑牢人民防线;

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公开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推动和督促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加强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纳入安全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管理。

五、强执法,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15.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机制建设。按照中央部署,结合XX工作实际,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建设,按规定配备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

全面落实工贸、危化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分级分类执法,动态调整分级分类执法责任清单,建立分级分类执法体系,不断改进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效能。

16.加强安全生产执法能力建设。全力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建立执法信息化机制,不断改进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效能;

编制并实施2021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全面推行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

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等各类功能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杜绝出现安全生产监管“盲区”;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培训,组织开展交叉执法,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17.加强安全生产集中执法和专项执法。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消防等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执法;

紧盯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外包作业、检维修作业以及吊装、有毒有害等易发多发事故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执法;

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坚决杜绝执法走过场、宽松软、不精准、一刀切等突出问题的出现,以严格的常态化监管执法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18.严格事故调查处理。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落实“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全面落实整改措施;

严格落实发生事故的工商贸企业实施特别监管要求;

落实事故约谈工作制度,加大对发生较大事故以及事故多发街镇和有关企业的约谈力度;

完善、规范事故信息和执法信息统计分析制度;

推动安委会成员单位落实统计信息采集工作,畅通统计报送渠道,提升应急管理综合统计工作水平。

六、强创新,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本质水平

19.推进安全生产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深入贯彻《XX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办法》,推动落实2021年改革任务;

按照XX统一部署要求,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创新力度,总结工作经验。2021年底前,各街镇至少有1个先进经验作法在市级以上进行经验介绍和推广。

20.持续推进村(社区)安全基础筑牢创建。深化底张街道办顺陵村安全创建经验,按照《西咸新区安全社区创建评定暂行管理办法》《西咸新区安全社区创建评定标准》要求,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村(社区)安全基础筑牢创建,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2021年10月底前各镇街完成创建任务不少于2家。

21.严格落实安全发展累计日制度。持续优化完善《安全发展统计日管理制度》,严格对各级各部门执行“当日归零”和“全部归零”,定期公示,定期组织通报,压实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2021年10月底前,各街镇、实现安全发展累计日工作制度在村(社区)全覆盖,各行业部门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

22.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结合新区“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及《关于在工商贸企业强制淘汰和禁止使用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的通知》,治理整顿安全生产条件落后的生产经营单位,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实施关闭;

强制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杜绝已明令淘汰的设备及工艺进入设计、生产等环节;

鼓励企业研发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推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切实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七、强宣教,着力构建应急管理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23.深入搞好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培育安全文化,统筹办好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119”消防宣传月、“安全万里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品牌活动,精心举办应急大讲堂、空港大讲堂、网络知识竞赛、公益广告大赛、安全宣传“五进”、警示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XX消防科普资源,持续增强应急文化传播力、引导力和感染力;

实施应急管理宣传报道量化考核坚持每季度一通报,把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到目标考评项目,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宣传氛围,推动形成“内外互动、上下联动”的应急文化传播矩阵。

24.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继续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内容纳入XX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强化安全发展理念;

把安全和应急避险逃生教育纳入各类学校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推进全民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不断筑牢应急管理人民防线;

规范“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工作,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检查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全员安全培训,杜绝“三违”现象。2021年底前,各行业部门要确保行业领域重点企业“三项岗位”人员持证率达到100%,市场监管局要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举办应急管理系统干部、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相关培训不少于4次。

25.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健全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启动和运行机制,落实应急管理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统一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

拓宽新闻媒体传播渠道,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处置先进经验、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的宣传报道,做好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和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曝光。

八、强联动,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26.全面组织推进。对标《XX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任务和时限要求,全面组织推进,建立工作台账,汇集评价佐证资料;

定期开展创建工作协调会议,重点问题点评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采取摸底测评、定点督察、电话暗访、督查专报等措施,集中解决影响城市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推动各项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

27.自我评估完善。按照全市以及新区XX相关要求,委托专家咨询服务团队分模块、分行业重点对城市建成区安全状况进行第三方评估,针对发现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组织整改完善,进一步深化落实各项创建任务,总结提炼创建经验做法,提升创建工作质量。收集整理创建工作情况、自评打分情况,以及相关问题整改情况等材料,配合新区做好省级复核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对新区安委办复核及公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落实,及时补充、补报相关材料。

28.全面做好保障。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努力构建XX上下齐心协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工作合力;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并及时总结报送好的措施和成功经验;

定期对各单位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严格督导考核,全面推进XX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九、强治理,精准防控自然灾害

29.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建立常态化的自然灾害与次生灾害多部门联合风险调查、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防治、林草地防火等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督查;

组织开展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摸清XX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制定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计划,选取符合条件的社区(村)试点榜样,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全面规范创建活动,提升创建水平。2021年,XX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不少于1家。

30.强化预警监测。加强重点区域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地理信息、社会经济、防灾工程等基础数据及自然灾害风险等专项数据,建设应急管理“一张图”;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协调农业农村、资源规划、住建等部门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地质灾害、林草地火情地震等监测预警,建立信息统一发布机制,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31.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做好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标志,对受威胁人数超过100人的地质灾害点开展普适化自动化监测,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御预案表。加大宣传培训和防灾演练力度,提高受威胁群众的临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021年底前,通过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排危除险、避灾搬迁等手段,地灾隐患点数量较2020年消减10%,对新发现的风险隐患点,及时落实防灾责任和措施。

32.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宣贯,进一步规范紧急状态下的救助工作程序;

推动各街镇、相关部门要根据专项预案,组织修订配套预案,注重事故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环节,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上下配套、左右衔接、运转协调,形成预案体系。

33.实施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编制2021年应急演练计划,指导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方案。2021年内,XX开展防汛抗旱、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消防、特种设备、城镇燃气、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有针对性的大型应急演练不少于5次。重点行业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大型应急演练不少于1次。防灾减灾办组织有关专家对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执行情况组织考评,对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情况进行专项检查。3月底前,各行业部门要报送2021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34.持续优化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林草地防灭火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推动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做到前后衔接、未雨绸缪、常抓不懈。

十、强体系,着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35.加强装备和物资储备。组织建立应急物资共用共享和协调机制,科学编制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合理拟定储备品种目录和需求计划。强化崩塌、滑坡、泥石流、雨雪、冰冻、地震等自然灾害抢险救援装备设施配备,协调落实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提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

36.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省、市新区应急管理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标准化建设方案等有关要求完成XX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标准化达标创建。加快推进统一的应急救援作战指挥平台建设,将应急救援力量按照相应等级,分级分步骤接入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网,并配备对讲机等相关硬件设备,实现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同本级应急管理部门、各类应急救援力量互联互通,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一呼百应”调度指挥网络;

各应急救援力量将人员、装备、物资等基础数据录入平台并定期更新维护。

37.扎实做好应急值班值守。全面实行24小时领导在岗带班、指挥中心值班、应急备勤、信息报送、信息汇总共享等制度。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本行业领域的应急准备工作,持续完善应急救援管理、资源现状“一网一图五库”建设,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或险情能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

十一、强能力,不断加强应急管理铁军建设

38.持续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加强党委班子自身能力建设,加大作风建设力度,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系统,守好底线和红线,以党委强确保队伍强、事业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要求,加强业务轮训及履职考核,坚持每季度邀请专家,对XX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应急管理队伍能力素质,着力锻造一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业务娴熟、清正廉洁的XX应急铁军队伍;

指导强化镇街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推进“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演练)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创建。积极探索村(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和相关保障。

39.协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完善XX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全力锻造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统筹蓝天救援队、公羊公益救助会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采取与地方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和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等方式,提升专业应急队伍紧急救援能力。监督指导高危企业基于自身风险建强建好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早、救小”能力。

40.持续加强应急管理保障专家队伍建设。修订《XX安全生产专家组管理办法》,优化增补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专家库建设,建立并落实常态化研究、咨询和服务工作机制,推进专家安全监管服务进企业活动,切实增阿强应急管理科技人才支撑及决策咨询体系建设。

第五篇:2021年X区社区“三社联动”工作汇报

近年来,X区在市局的关心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便民服务为宗旨,在全区X个城市社区开展“三社联动”,有效提升了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治理服务水平。X年X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X年X月,召开了全市“三社联动”现场会;X的做法受到市委X书记和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已经成为一张在全省叫得响的名片。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早,起点高。X年X月市委X书记在市“两会”X代表团讲话时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工作。之后,区委、区政府开始认真谋划,并专门明确区委副书记主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正是这种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才有了“三社联动”工作的高效率推进和高标准建设,使X区的“三社联动”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二是有创新,有特色。先后到X、X、X等地,广采他山之石,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三社联动”为依托,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的“四位一体”社区服务模式,成为X首创、X特色、X名片,民政部肯定了X的做法。三是接地气,惠民生。“三社联动”推广以来,特别是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平台的普及和下沉,切实提升的是社区服务水平,真正受益的是辖区居民群众,最终实现的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要求。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抓”:

一、抓基础搞建设。

重点是搞好“三大建设”。一是城市社区服务场地标准化建设。投入X余万元,对X个城市社区共计X余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每个社区服务大厅有一个“三社联动”服务窗口,有针对性的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二是城市社区信息化硬件配套建设。投入X万元,为所有城市社区配备了X台专用高拍仪、X台大显示屏、X台高性能电脑,进一步为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打牢了硬件基础。三是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投入X余万元,新建了X平方米的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专业型社区组织党建、孵化培育、公益创投等工作。投入X余万元,建设了一个示范型的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一个社区级社会组织中心,指导区域内服务项目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区三级服务中心已有X社工、X社工等X家社会组织入驻,服务范围涵盖社工、养老、家政、教育等。

二、抓要素搭平台。

主要是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三社联动”信息平台。投资X余万元搭建了集政务通、服务通、活动通、社区动态等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可提供信息查询、活动发布、政策告知等X大类X项服务,极大提升了政府信息集成、信息服务的水平,X年为居民与社会组织之间对接服务X余起。二是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了组织、人社、民政、卫计、残联五个部门共计X项业务,实现了“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工作模式,百姓不出社区就可以申请办理老年证、二胎证、低保等业务。X年至今平台办件量超过X万件。三是“X民政通”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X民政通”微信公众平台,下设“网上预约政务、特色商家服务、百姓诉求办理”三大板块,辖区群众用手机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目前,平台上线半个月以来关注量达到X余户,进一步延伸了工作触角,拓宽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质量。

三、抓核心促党建。

探索建立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三三三”工作法,即:坚持“三个同步”:党的组织和工作同步覆盖、党员和骨干人才同步培养、党建体检与工作年检同步开展;建强“三支队伍”:社工队伍、党员队伍、支援者队伍;建立“三项机制”:党建联席机制、综合保障机制、目标考评机制。“三三三”工作法实现了社会组织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工作覆盖。目前,X区已有各类社会组织X家,党支部X家,党员X人。中共X区社会组织委员会已经被上级党组织批复成立,第一届党员大会正在筹备中。

四、抓关键育人才。

主要是建立健全“三项机制”:一是定期培训制度。与X师范学院签订了《X市X区社会工作者培训协议》,建立了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形成了“政府+院校”的社会工作者培训机制,实现了服务队伍培训全覆盖。X年开展集中培训X次,累计培训社工X人次。二是目标考评机制。对辖区X名社工进行目标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社工评先争优、晋级“两委”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目标考评机制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社工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文化层次更趋优化,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目前,队伍中X岁以下占X%,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X%,拥有社工师资格达五分之一。三是社工激励机制。出台了社会师激励政策,鼓励在社区工作的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对于通过考试的,经核定后每月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补贴。目前,全区具有社工师资格的X人,其中X年考取X人,为“三社联动”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以上是我区加强“三社联动”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居民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今年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终期评估为契机,以市局印发的《X市全面推进“三社联动”工作实施方案》为抓手,依托三个平台,协同推进“三社联动”基本要素建设,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X工作布局,作出X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那一次我真后悔下一篇:理论学习计划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