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2024-04-21

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共6篇)

篇1: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兴庆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战略目标和打造沿黄城市群最具活力城区,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动接轨城市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新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城市中心区集聚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提升兴庆区经济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近年来,随着银川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银川市加大了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邮电通讯等服务业方面的建设力度,为兴庆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6年,兴庆区服务业的增加值达85.07亿元(房地产业除外),同比增长13.2%,占GDP的比重达到66.9%,占银川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4.1%,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单位和私营业主达3万余户,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兴庆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产业布局日趋合理,质量效益稳步推进

当前,我区服务业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规模档次提升的同时,旅游业、物流配送、大型购物等新型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集聚效益日益明显。以新华街、步行街为中心的集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商贸流通格局初步形成;按照新建与整合、专业化与规模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丽景街市场带初具规模,目前,建成或在建的大型专业市场12个,年交易额达36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完成了黄沙古渡、兵沟汉墓等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沿银横路两侧的农家乐和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已改造和新建“农家乐”12家,2006年,共接待区内外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000余万元。

(三)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型行业快速崛起

批发零售餐饮业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消费不断升级,餐饮业持续火爆,2006年,兴庆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4已元,同比增长14%,占银川市的72%。房地产业稳步发展。购买房屋已成居民消费热点,2006年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8.27亿元。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品销售、计算机软件开发已初具规模。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金融部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金融保险业对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贡献不断增加。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会计、律师、咨询、广告等服务业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咨询队伍,已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比重失衡。当前,兴庆区服务业中,传统的交通、运输、餐饮等服务行业仍占80%左右的比重。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偏低,特别是是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

(二)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兴庆区除商业、餐饮业、公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外,现代服务业中其他众多行业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市场准入的障碍比较严重,如金融、保险、电讯、文教以及信息媒体等领域,基本上都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状态,从而影响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三)服务水平不高。我区现代服务业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大部分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方式陈旧,创新意识淡薄;新兴行业则大多处于刚刚起步的摸索阶段,不规范服务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阻碍了现代服务业更好的有序协调发展。

(四)竞争能力不足。目前,我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企业数量少,依附度高、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差,同时缺乏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我区服务业的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

(五)配套服务滞后。近年来,兴庆区通过加快丽景市场带建设的步伐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同时又利用物流市场带超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来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但目前,由于一些市场处于建“场”育“市 ”阶段,而在市场周边分散的小经营户又很多,这些小经营户存在着不规范经营和恶性竞争的现象,阻碍着市场的正常发育和品牌形成。同时,市场带的电网、管网、公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市场带的建设步伐,也大大制约着一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如宁夏日用百货副食品批发市场、西北农资城、龙盘家私城和国际汽车城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是:充分发挥兴庆区区位优势,根据银川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围绕“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以“一圈两带三区”为重点,依托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特色旅游、都市农业等优势产业,力争用四至五年的时间,把兴庆区建成宁夏乃至周边重要的商贸中心,富有活力的物流基地,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基地,成为特色突出、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到2010年,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15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5%以上。

(一)以新华商业圈为中心,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 突出现代商贸业的主导地位,打造“购物在兴庆”品牌。发挥新华商业圈商业基础设施完善,购物环境优美,具备发展大市场、形成大流通的条件,着力引导新华街中心商业区优化经营结构,调整业态布局,提升经营层次,不断增强兴庆区作为城市商贸中心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集团进驻新华商业圈,扩大经营范围,弥补银川市高档商品消费市场的不足。重点培育发展以新华东街、鼓楼南步行街为主的现代商品购物网络和以商城、东方商城及温州商城为主的小百货商品批发、零售网络。

(二)以市场带建设为轴心,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目前,丽景物流市场带已建成西部机电市场、西北农资城一期等7个市场项目,共完成投资7亿多元,年交易额达3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提升了兴庆区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兴庆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把物流市场带做大做强,更快的促进兴庆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在做好已建成市场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恒诺装饰家居城、长城五金机电城等续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同时做好药材批发市场、医疗器械、汽车配件、五金电子、穆斯林用品、花卉等专业市场的规划、论证及建设工作,搞好东环果品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尽快完善市场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千方百计聚集市场带人气、商气。通过市场带的建设,带动金融、中介服务、广告、餐饮娱乐、旅游、信息、文化和现代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力争到2011年,市场带商品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5万个。

(三)以特色旅游为抓手,强力推进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精心培育黄河东线生态旅游带。依托沿黄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和边塞文化,做好黄河大漠文章,开发黄河水上漂流、沙漠探险、生态观光、时尚运动旅游等项目。高质量的完成河东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开发建设横城古渡口、通贵渡口等航运码头和浮桥,不断完善黄沙古渡旅游区、兵沟汉墓旅游区、鸣翠湖旅游区和金水园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黄河东线旅游带的整体竞争力。

着力打造东部休闲旅游观光带。依托银横路沿线设施农业、鱼塘、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和乡村民俗,开发建设一批集餐饮、娱乐、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农家乐项目,重点培育5-6个具有民俗特色和品牌效应的精品项目,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观光娱乐,实现东部银横路一线游和河东旅游项目的有效结合,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稳步发展。

不断完善市区旅游功能。进一步突出兴庆区的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突出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文物仿制等产品的开发,健全以南门广场、光明广场、西塔博物馆周边为主的文化旅游产品销售网络。按照银川市城市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建设回族商业街、清真食品一条街和有回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年内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2011年实现年接待旅游人数100万人次。

(四)多业并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1、金融业服务:充分发挥兴庆区金融行业集聚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证券、保险产业。积极吸引外资银行来兴庆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证券和投资性公司。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鼓励民营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实施“信用区”工程,加快诚信兴庆建设,为金融业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2、信息中介服务业: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综合化、集团化发展,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城乡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到2011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覆盖率力争达到90%以上。

3、科技服务业: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增加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在兴庆科技园建设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兴庆科技园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设施蔬菜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科技“110”服务中心、设施蔬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5个科技服务平台,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技术服务。对获得国家、自治区、银川市科技进步奖,对兴庆区经济社会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分别给予重奖。

4、楼宇经济:积极发展楼宇经济、集团经济和总部经济。制定鼓励和扶植政策,引导开发商搞好楼宇的市场定位和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现有商务设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入驻企业的档次和知名度。

5、社区服务业: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创办服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带动社区商业的全面发展。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变化,合理配置新建社区商业网点,扩大服务范围。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保养维护等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把社区创业就业与发展社区经济有机结合。

四、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责任。成立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制定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研究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商贸、物流、新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各类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和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为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提供组织保障。

(二)制定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大小并进的原则,邀请银川市有关部门指导兴庆区尽快研究制定具有本地特色、适应长远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进一步规范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外包服务、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力争用4-5年的时间,使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6-10年内形成3-5个特色鲜明、后劲十足的新兴服务产业群。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环境。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职能到位、法制健全和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全面清理不合时宜的法规条例和收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服务业,逐步完善面向社会、企业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建立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并促进各行业协会的市场化运行,使之更好地发挥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方面的作用。

(四)加强政策支持,促进整体发展。设立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益性服务业的发展等给予适当贴息或补助。设立奖励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个人以及相关品牌进行奖励。同时,请自治区和银川市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适当减税、税收返还、土地划拨、提供无息贷款、帮助融资等形式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价格扶持政策,优化我区水价、气价、电价结构,逐步缩小服务业与一般工业水价、气价、电价的差价,推进价格并轨。

(五)加快开放步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健全招商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坚持政府招商与市场机制招商并用,发展中介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委托代理招商,吸引国内外客商到兴庆区创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服务业跨国公司,培育国际品牌。同时,尽快研究制定兴庆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重点项目,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大项目和大活动的项目库,实行专项管理,并给与政策扶持。

(六)强化智力支撑,提高服务能力。引进和培养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保障的新机制。努力通过教育培训、技能训练、岗位实践、市场锻炼等形式,培养经济建设、城市管理、金融管理及高中级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为区域内各类型、各种性质的企业聚集一批人才。创造拴心留人的政策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兴庆区发展。

篇2: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辛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xx区委、区政府对辛市长和市政府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把xx区服务业发展的情况大家简要汇报一下。

一、我区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服务业对推动经济总量扩张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xx区地处潍坊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城市基础设施完备,三产服务设施齐全,发展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城区工作实际,大力实施“商贸兴区”战略,有力推动了服务业的繁荣发展。200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亿元,增长15.7%。今年1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0.2,比去年同期增长19.1;1-4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1.9,同比增长19。全区服务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张,产业地位显著提高。“十五”以来,我区服务业保持了稳定增长,促进了全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扩张。到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九五”末的6.13亿元增加到17亿元,年均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8亿元,是“九五”末的2倍。2005年新增的税收中,服务业贡献率达70%。服务业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是市场建设进度加快,商贸流通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共改扩建各类市场36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大型市场达到8处,2005年全区市场交易额达到113亿元。纺织品批发市场总占地70亩,经营业户600余户,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0亿元;潍州路十里汽车长廊占地1500亩,汽车销售企业近200家,年交易额达50多亿元。商业网络日趋健全,消费环境不断完善,全区商业网点达5150多个,营业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达到62处,其中超10000平方米的大型商业零售场所6处。

三是专业街路开发力度加大,路域经济进一步繁荣。近几年,我区结合街路改造,加快了路域经济开发建设。目前,正式投入运营的商务楼宇达到19座,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入住企业达1200余家,年缴纳税收过千万元。已有7条街路初具特色:通济门电子街以经营电子通讯产品为主,经营业户约100户;行政街以经营布匹、服装为主,营业户210余户;文化路北段以餐饮娱乐服务业为主,经营业户发展到76户;潍州路中段以友谊商场、新春天购物城为依托,原创:http:///形成精品服饰为主的商业带,经营业户40多家;鸢飞路中段以电子科技市场为依托,形成电子软硬件商业带,经营业户40多家;四平路北段餐饮、娱乐服务网点50多家;友谊街以休闲餐厅、特色小吃为主,初具美食街规模。

四是房地产开发步伐加快,城市居住环境有较大改观。建区以来,全区不断加快农村城市化和旧城改造进程,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攀升,开发水平和档次不断提高。建区以来,累计投资25.7亿元,建成了舜都花园、名门世家、世纪花苑、阳光外滩等一批中高档住宅小区,累计开发面积300万平方米,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房产交易中介机构也随之涌现,目前全区共有房屋中介公司50余家,从事房屋买卖、租赁、置换等业务。随着大批住宅小区的形成,社区服务业逐步发展,全区社区服务网点发展到2600多个,主要从事社区卫生、保安、清洁、绿化等服务。

二、下步规划目标和打算

结合xx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城市化、现代化为依托,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强功能”的思路,努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加快建设立足市区、带动郊区、辐射周边县市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

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央商务区”这一目标定位,综合考虑现有基础和产业优势,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潍坊市的“五大中心”。即按照“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适度集中、功能完善”的原则,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流通方式,突出抓好大型商场、超市和商业网点以及市场建设,努力打造商贸流通中心;改造提升现有商务楼宇,加快建设专业楼宇,积极培育引进一批金融、保险、证券等企业总部、财务总部,努力打造金融商务中心;倡导文明现代、健康向上的消费方式,繁荣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引导建设大型休闲娱乐场所,努力打造休闲娱乐中心;大力

发展信息咨询、中介代理、法律服务、财会审计、电子商务、教育文化等新型业态,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努力打造智力服务中心;以服务居民、增加就业为目的,积极开展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发展养老、托幼、家政、医疗等面向社区的社会化有偿、低偿服务,培植一批社区服务企业,努力打造社区服务中心。

按照上述发展目标定位,就全区面上而言,近

期重点在“三区”、“九街”、“三河”建设上下功夫。

(一)做大做强“三区”。一是泰华商业区。在东到潍州路、西到白浪河、南到民生街、北到福寿街区域内,以世纪泰华、三联家电、友谊商场和银座购物公园为依托,做好盘活做大文章,规范提升行政街、南大街、电子街等商业步行街,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大中小型店面并存、高中低档商品互补的全市最繁华的标志性商业购物板块。二是城南市场区。以潍州路、宝通街、健康街为框架,以纺织品批发市场、汽车交易市场、北王电器数码港等骨干市场为基础,借助汽车站、火车站和飞机场的集散效应,沿路两侧继续大力发展体现城市特点、档次品位较高的专业市场群和物流配送中心。三是东苑金融区。以四平路和胜利街为框架,以现有的几大银行为带动,集中开发金融保险专业楼宇,吸引一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在此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形成以银行、保险、证券机构为主体,担保、信托、租赁等多种形式,国有、股份、民营多种成分共同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将该区域建成全市最集中、最活跃的金融服务中心。

(二)培育繁荣“九街”。即培育繁荣四平路餐饮美食、文化路文化休闲、潍州路汽车汽配、虞河路休闲娱乐、福寿街品牌购物、樱前街咖啡酒吧、行政街精品服饰、民生街家用电器、友谊街民俗旅游产品等九条特色街。

(三)完善提升“三带”。借助市委、市政府大规模投入、高规格改造虞河、张面河、白浪河的时机,充分利用“三河”滨水景观带的提升拉动作用,沿河两岸搞好休闲、餐饮和娱乐场所的培植,增加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和健身游览设施,在提升人气的同时,进一步聚集商气,将其打造成为景色宜人、功能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集文化、艺术、购物、旅游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带。

重点抓好六项关键措施:

(一)抓好科学规划。把搞好规划作为首要环节,保证服务业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向前发展。一是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规划问题。既要遵循全市总体规划,又要积极作为;既要主动与全市规划搞好衔接,又要运用自己的思路突出本地服务业发展的特色,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影响和纳入全市规划,争取市直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二是用超前的眼光搞好阶段性发展规划。发改、统计、财政、贸易、三产等部门分别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全面搞好调查摸底,认真分析服务业发展趋势,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全区“十一五”规划,研究拿出符合我区实际的服务业发展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明确每个时期的用力重点,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服务业有序发展。三是用科学的方法搞好功能布局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根据功能分区、产业依托、人文基础和资源状况等不同条件,对我区服务业进行合理、科学的布局定位,明确每个区域、每条街路的发展重点,搞好集中引导,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不良竞争,推动服务业的集群发展。四是以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单体工程规划。所有单体项目设计,都要坚持高标准、高境界,既要突出实用性,又要追求艺术性,力求建就建亮点、出就出精品,让每个工程都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二)抓好载体建设。要认真克服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下大决心、用大气力加快载体拓展,推动服务业发展向立体要空间,向高度要效益。一是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把城中村作为载体建设的最大潜力,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推进市场化运作,按照“双赢”的原则,大胆借助外力搞好整体改造开发,最大限度地留足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中上虞、李家等已开工的村,进一步增加人力、物力和投资,加快改造建设进度;北王、马少野等未开工的村,集中力量加大拆迁力度,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尽快完成拆迁安置,及早进行开工建设;草庙子、前栾等未完成总体论证的村,加大手续办理力度,加快规划论证和方案报批步伐,力争年内所有城中村完成总体论证,一半以上的城中村全面开工。二是加快商务楼宇建设步伐。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楼宇,确保年内楼宇总建筑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有效承接服务企业的入驻;改造提升一批现有楼宇,进一步完善配套,提高档次,加快繁荣;平整打造一批特色楼宇,通过明确定位,合理引导,提高商务楼宇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三是加快退城进园、退政还商、退居还商步伐。对辖区占据繁华地段的工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和旧居民楼区等,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加快向园区和城郊搬迁步伐,腾出黄金地段搞好土地储备和集约开发,努力盘活现有资源,让每寸土地实现最大产出,发挥最大效益。四是加快“农改超”步伐。对早春园市场、南下河市场等旧农贸市场搞好改造提升,建设一批配套型百货超市,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方便群众生活。

(三)抓好项目建设。一是引进一批大项目。围绕服务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利用各种招商活动搞好项目的包装推介,瞄准国内外的规模大、实力强、管理先进的大企业、大财团,多形式促进合资合作,力争年内引进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引进一批企业公司总部、金融保险总部、贸易总部和研发总部,引进一批投资大、档次高、辐射力强的综合性服务业设施,带动全区服务业的上挡升级。二是做大做强现有项目。对北王国际数码港、盛世豪廷、香格里晶座、东盛广场等在建项目,要落实“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安排专人盯紧靠牢,昼夜奋战,争取早日竣工投入运营。对恒易星河国际轻纺城、北王国际车城、书香苑等已基本建成的项目,切实加大二次招商力度,加快业户的引进入驻,尽快启动繁荣,及早发挥效益。三是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对已运营达效的项目,强化税收意识,尽快与企业搞好衔接,确保纳入属地管理。

(四)抓好环境建设。在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一是放宽政策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只要不搞“黄赌毒”和违法经营,一切都要放开搞活。在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基础上,结合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保障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为全区的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对重大服务业项目继续落实“一事一议”措施,确保以比周边地区更加优越的环境提高招商吸引力,抢占发展的先机。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大力强化各级各部门的服务意识。在行政审批上,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在服务管理上,每个区直部门都要根据自身职能,研究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并公开承诺抓好落实。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学习借鉴沈阳等地的做法,本着“先繁荣后规范”的原则,实行定期联系制度,多给予服务支持,避免随意性检查,原创:http:///对经营规范的大型娱乐场所,公安、工商等部门探索实行挂牌保护措施,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三是营造诚信环境。以“诚信xx”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引导业户诚信经营,进一步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努力打造“经济安全区”。

(五)抓好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服务业发展动态和有关政策,全面提高全社会对服务业的认识水平,破除“重一二产业、轻服务业”的思想,树立“活力在流通、繁荣在三产”观念;破除传统的消费观念,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消费;破除陈旧的择业和创业观念,调动人们从事和兴办服务业的积极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广泛重视、参与、发展服务业的良好局面。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界限,结合各自职能,找准切入点,努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篇3: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银川市兴庆区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

1.自然条件良好

银川市兴庆区位于银川市东面,西靠唐徕渠,东临黄河,位于黄河中上游银川平原腹地,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中部。兴庆区是银川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城市形象集中体现的区域,堪称”宁夏第一区”。兴庆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足,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区内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良好的区域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为兴庆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银川市东大门的兴庆区,地理位置优越,区内外交通便捷,是陕、甘、宁、蒙500km范围内的区域中心城市。石中、银青高速公路以兴庆区为起点,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京包、包兰铁路纵贯南北,距市区仅17公里的河东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25条航线,可供波音767、空中客车A300全重起降,属国内干线机场,也是亚欧国际航路重要的备降机场。完善的交通设施使得兴庆区处于公路、铁路、航空相交织的立体运输网络之中,为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和吸引客源、开发资源,增强城市辐射效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农业基础条件良好,观光农业资源丰富

兴庆区位于宁夏引黄灌区的中部,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年平均气温为8.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这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是宁夏设施农业发源地之一。目前初步构建起农家乐、农业观光园、休闲垂钓中心等休闲观光农业框架,已形成蔬菜生产、奶牛养殖、水产养殖、花卉种植、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塔桥花卉一条街、沿爱伊河休闲垂钓一条街等。依托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及独有的黄河、大漠、湿地、湖泊、田园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加上边塞、黄河、西夏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生命线。

4.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

闲暇时间是指人们每天除工作时间和睡眠、用餐及家务劳动等生活必要时间以外,用于个人发展、文化娱乐、消遣、社会交往等自由支配时间。随着我国休假制度的调整,城市居民闲暇时间逐渐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1周平均闲暇时间为7小时,闲暇时间的增多为城市观光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我国目前的休假制度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同时取消了“五一”黄金周,由此形成两个”长假”、三个”小长假”的情况。这样的调整将使得诸如观光农业旅游之类的短线休闲旅游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

二、银川市兴庆区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1.“农家乐”旅游

农家游已成为都市人利用双休日去消除身心疲劳的一个常设旅游产品。这类产品主要表现为观光农园、休闲民园等形式,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园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农作、垂钓等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和游乐。兴庆区的“农家乐”规模居宁夏之首,截至2009年,兴庆区已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30户,其中:以休闲垂钓为主的21户,以设施园艺为主的8户,以经果林为主的1户,年内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综合性收入1500余万元。

2.农业科技示范区

农业科技示范区是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兴建集科研、开发、创新、示范于一体,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高新技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展示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目标,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成组合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开发方式。在示范区自身科研、生产设施的基础上,开发观光农业产品,并把农业科技普及工作融汇到游览中去,这是现阶段观光农业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兴庆区近年来以发展生态型现代都市农业为重点,有力地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截止2010年形成了大新镇塔桥等6个“千亩万间”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位于兴庆区的银川昆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已成为“银川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及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银川市示范园”。

3.休闲渔业垂钓基地

休闲渔业垂钓基地是在渔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以名特优水产新品种养殖为依托,以休闲垂钓、渔业观光、水族展览、餐饮食宿、名特优鱼、虾培育为主要内涵的,集渔业生产、休闲垂钓、观鱼游乐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基地。为抓好休闲渔业发展,兴庆区通过深入调研,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整合辖区湖泊、湿地、鱼池、果园、温棚等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以休闲垂钓、餐饮娱乐、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科普展示等为主题的“渔家乐”项目,基本形成以两纵(孔司路、银横路)两横(滨河大道、203省道)四线为框架的休闲渔业布局。2009年兴庆区休闲渔业场所发展到36户,年接待区内外游客及垂钓爱好者1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500万元。

4.乡村度假村

这类旅游设施主要由机关、事业单位或民营企业主投资,市场定位为会议接待和满足中高消费人群休闲度假需求,一般为投资规模较大的会议度假设施[6]。兴庆区目前有各种类型的度假村17家,其中金水度假村、宏坤度假村、金孔雀度假村等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区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兴庆区观光农业旅游总体布局

兴庆区观光农业旅游应结合立体农业建设,以沿黄旅游带为背景,以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为依托,充分挖掘西夏、伊斯兰、黄河、边塞文化相交融的多元文化,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为基础,形成以休闲垂钓、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亲身体验、科普示范为主的深度体验、情感互动类旅游产品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体验地和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区,使之成为宁夏平原观光农业旅游的亮点。根据兴庆区资源、环境、区位和农业生产的特色,可将其规划为”一区两线一带”,即掌政观光农业示范区,以休闲观光渔业为代表的银横公路、孔司路农家乐旅游专线,黄河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

1.掌政观光农业示范区

掌政镇位于银川市东郊8km,距黄河全水旅游区10km,毗邻银古公路,交通便利,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和旅游客源市场。有汉延、惠农两渠通过,渠系配套完整,湖泊、渔池广布,郊野情趣浓郁。观光农业应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业耕作为主,可以在水利部门配合下,由“农家乐”起步,推出灌溉农业观光旅游。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观光果园、花卉观赏采摘园、垂钓及市民租赁农园等观光体验农耕项目。现已建成百菜园、百果园、垂钓乐园、农产品展览馆、绿色食品中心、餐饮娱乐中心。今后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使之成为宁夏平原规模最大,内容综合性最强的观光农业旅游基地。

2.以休闲观光渔业为代表的银横公路、孔司路农家乐旅游专线

兴庆区招商局、农牧局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有力地推动银横路,孔司路两侧“农家乐”项目的建设。兴庆区政府制定《关于扶持发展“农家乐”项目的实施意见》和《兴庆区银横路两侧农家乐发展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采取新建与整合,突出特色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现有的田园风光、湿地水系、设施农业为面,以银横路和孔司路为主线,以各个农家乐为点,构建以观光农业和假日经济为主的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农业旅游体系。

3.沿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

沿黄两岸历经两千多年开发建成宁夏引黄灌区,是全国发展农业条件最好的大型自流灌溉区之一,区域经济优势突出,交通便利,开发潜力大。沿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东依毛乌素沙漠,南至银川黄河大桥,北至兴庆区月牙湖乡,西至鸣翠湖,覆盖了兴庆区大部分的乡村。其观光农业发展方向是依托鸣翠湖、黄河大漠、马兰花大草原、月牙湖湿地、兵沟汉墓群、水洞沟史前人类文化遗址、西夏皇城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着重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区,观光农业种植示范教育基地、大型农副产品保鲜配送中心、观光农业休闲娱乐区。

四、结语

兴庆区观光农业发展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观光农业景点规模小、项目单一雷同,缺乏特色和内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差,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旅游效应低下,另一方面,市场研究不足,对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今后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1)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2)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使兴庆区旅游带的餐饮、接待、营销、宣传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达到一流。(3)旅游带各产业发展的定位要准确。(4)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包装,提升旅游业的品味。邀请一些区内外旅游专家、记者,加强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把旅游产品推出去。(5)注重提升沿黄旅游带的文化内涵。以横城、兵沟、鸣翠湖等景点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为延伸,组织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提升整个旅游带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

[2]向婧,王力峰,潘丽琴.衡山县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7,(6).

[3]黄静波.郴州市发展观光农业的潜力、模式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4).

[4]马瑛.西安市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构想[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1).

[5]璨向宁,张刚.宁夏平原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构想[J].市场经济研究,2001,(2).

篇4: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措施;问题;建议

1 基本情况

近年来,沙坡头区始终围绕“建基地、培龙头、兴科技、拓市场、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发展优质粮食、苹果、硒砂瓜、设施蔬菜、清真牛羊肉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2013年,沙坡头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2 780hm2,硒砂瓜种植面积达33 347hm2,经果林种植规模达到10 000hm2,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460hm2,鸡、猪、肉牛、肉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321.64万只、30.05万头、3.9万头、33.98万只和1.16万头。

2 主要措施

2.1 优化产业结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充分发挥沙坡头区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种植优势,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硒砂瓜、设施蔬菜、苹果和养殖业为主的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引黄灌区设施蔬菜产业带、南山台扬黄区经果林产业带、南北部养殖业产业带和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四带一区”农业产业格局。今年,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粮食创高产计划,创建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区4个、千亩展示区9个、百亩核心攻关点12个,落实总面积5193hm2。

2.1.1 设施蔬菜产业

沙坡头区设施农业以日光温室、小拱棚蔬菜和供港外销蔬菜为主,涉及9镇、62个行政村和2.4万户农户,建设形成以镇罗、柔远、东园、腾格里沙漠为重点的7460hm2的设施蔬菜产业带,种植日光温室蔬菜5467hm2、小拱棚瓜菜960hm2、大拱棚207hm2、供港蔬菜827hm2。同时,围绕提质增效和稳定设施农业面积,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建设提质增效示范点10个,累计改造旧棚8135座,建设阳畦地拱棚1071座,沙坡头区设施蔬菜的95%以上外销。

2.1.2 硒砂瓜产业

今年,硒砂瓜种植面积达到33 347hm2,其中落实增施有机肥14 967hm2,条覆膜种植20 400hm2。通过加大奖补力度、建立香山“硒砂瓜”品牌生产销售企业信息发布平台等经济调控和行政干预管理手段,全面推行“三统一”控水、“四推行”控肥和一瓜一标、一年一印等品质品牌保护措施,建成香山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区14 467hm2,核心区平均单产1238kg,667㎡平均产值较非核心区增加117元左右,实现了产销两旺,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1.3 清真牛羊肉产业

以夏华、正通公司和佳昊养殖合作社为龙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以生态移民区为重点的清真牛羊肉产业带,培育专业合作社6家,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3个、规模肉牛养殖场3个、肉羊养殖场(小区)2个,种植优质饲草68 000hm2,扶持发展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优质农产品龙头企业。

2.1.4 奶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沙坡头区的奶牛养殖总量有了大幅增长,基本构筑起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初级形态。截至目前,已建养殖园区(场)12个、机械化挤奶台15个,新扶持建成沐沙奶牛标准化示范场1个,存栏奶牛2300头。当地已与黄河乳业、夏进乳业、伊利乳业和娃哈哈等乳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牛奶收购价在4.2元/kg左右,社会效益良好,市场潜力较大。

2.2 畅通营销体系,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通过多层次、大范围地召开产销对接洽谈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抱团闯市场,着力构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形成了服务本区市场、抢占外省市场、覆盖全国市场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格局,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坚持以打造品牌、扩大销售、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宣传保护香山“硒砂瓜”“沙坡头”蔬菜、“穆和春”清真牛羊肉等农产品品牌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名牌、创名企、创名家的“三创”活动,打造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自治区名牌产品9个,通过品牌创建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达到了产品优质优价、产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2.3 壮大经营主体,产业链条延向深领域

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动、市场拉动,在解决农产品难卖、连接市场、活跃流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沙坡头区农业特色产业链条逐步向更深领域延伸。经营主体涉及蔬菜瓜果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机械服务等多个领域,服务方式也已延伸到技术信息、物资配送、加工、销售、保鲜储运等全程综合服务领域,现代化产业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共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3822个,其中龙头企业有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4个、专业大户3327户、家庭农场298个。

2.4 完善基础设施,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再提高

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始终将民生水利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始终把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533hm2、新增耕地5040hm2,节水灌溉面积达12 133hm2。今年,在常乐、镇罗、柔远等镇建成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1780hm2,通过土地流转和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单种玉米较常规种植节水率、节肥率分别达到58.40%和26.00%,为实现水权转换、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服务范围达到全覆盖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进行调研,以测土配方施肥、作物病虫害防治、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以及牛羊肉排酸、种猪生态养殖繁育等特色种养技术为重点,积极推广新技术42项、推广新品种68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4%以上。同时,大力推进“阳光工程”等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步伐,加大对农民种植、养殖、管理技术的针对性培训,建立“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富”的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鼓励技术人员领办、创办各类示范点,并以此为平台开展技术创新、示范引领、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向效益型方向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薄弱

硒砂瓜及设施大棚连年种植,轮作倒茬不够,土壤肥力不足,作物生长环境逐步恶化,致使病虫害频发和产品品质下降,经济效益较低。同时,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部分无能力外出打工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大,不愿土地流转,因而农业规模化效益体现不足。

3.2 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沙坡头区鸡产业禽流感疫情频发,造成产业整体萎缩。生态移民区群众经济实力差,基础母牛饲养成本高,群众养殖积极性不高,肉牛补栏进度缓慢。

3.3 农业投入不足

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保障体系建设上,由于资金缺乏,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滞后,影响了农业技术服务活动的开展。此外,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的力度也较小,农户融资困难。

3.4 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从事产业技术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且结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技术推广和效益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5 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业集中度较低

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掌握核心技术较少、市场开拓力不强,部分种养户仍然沿袭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低,生产经营农户和个别企业小而散、小而乱,相互封闭、各自为政,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

4 下一步工作建议

我们将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思路,以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扩规提质、科技兴农和名牌带动四大战略为支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进程。

4.1 以创新观念为引领,明确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建设“三带三区一地”的目标,在壮大特色上下工夫、在发挥优势上找路子,进一步优化引黄灌区优质粮食和设施农业产业带,壮大扬黄灌区经果林产业带,提质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培育南北部养殖业产业带。

4.2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通过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农发、农资、小农水等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项目,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大力实施13 333hm2高效节水现代农业项目,改善农业生产综合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3 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于已注册的农业品牌,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建成香山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区20 000hm2,追施沼渣沼液核心保护区1333hm2。同时,对通过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的产品,要逐渐完善产品标准化生产档案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

4.4 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紧紧围绕“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共同体,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加工带动型的路子。

4.5 以农业技术服务为载体,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篇5: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督查材料)

一、枫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25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将联手临港集团漕河泾开发区共同开发。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包括两城建成区、新春苑安置小区等),东至朱枫公路,西至浙沪行政边界,南至新泾路,北至蒲泽塘。剔除已建成保留区域后用地面积约3.1平方公里,净地面积约1.9平方公里(约合2805亩)。

根据设计院初步成果,规划建设约330万平方米建筑,其中居住46.36%(153万平方米)、商业办公50%(16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3.33%(11万平方米)、市政设施0.3%(1万平方米)。

枫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以发展“一部三中心”(企业总部、研发设计中心、营运结算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集聚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和优势资源,促进金山区产业结构转型和提升,打造金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示范基地,成为辐射长三角及福建沿海重要城市对接上海的区域性总部商务花园。

二、目前进展情况:

1、临港枫泾合作公司正式设立,注册设立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枫泾新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实到2000万元。完成公司注册,验资开户。现在7号地块租赁办公用房,已启动装修,争取10月份完成。

2、临港枫泾合作公司成立推进领导小组和设立推进办公室。

3、国际商务区控详规划及城市设计进入报批,争取年内完成批复。

4、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枫泾新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28日在枫泾正式入驻办公,枫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5、首发地块规划方案进一步深化。

三、下阶段目标和措施:

1、继续加大沟通与协调,确保商务区控规年内批复。

2、积极配合合作公司加强签约项目走访梳理和推进速度,完成泽阳云计算项目签约落地及方案设计深化工作,以工业项目报批。

3、配合合作公司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首发地块内剩余2户农户完成动迁工作,完成征地包干,具备土地出让条件。

4、加快已注册公司的办证速度,争取尽快产税,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狠抓落实,专人对接。紫琪尔12月份完成办证并开票纳税。

5、继续加大力度跟踪意向项目,配合临港深化工业用地地块和首发地块方案深化。

6、加强对接喜力啤酒项目,争取12月底签约,公司完成工商注册。

7、加强与漕河泾公司枫泾园对接,就上海太和水环境总部项目选址,落地及后续推进做好协调。

8、加大力度做好胜者公司年度枫泾基地招商年会活动相关工作。

篇6: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调研报告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即组织市内各相关部门做好调研工作准备,并就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及思路汇报如下: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关政策措施,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打造西江经济区域服务中心,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014年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5.3%,预计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6%。

(一)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具有重要的地位。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左右。金融、房地产、科技、旅游、电子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城乡商贸设施日趋完善,形 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立体商贸体系。旺城广场、梅西生活广场等多层次商业消费市场建成营业,老字号特色小吃街、新界商业旅游步行街、丽港商业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落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各类汽车展销会、特色产品博览会、国际珠宝展、房展会等促销费活动,为我市重振“百年商埠”奠定良好基础。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8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三)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我市2011年出台了《梧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梧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梧州市现代商贸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加快梧州市生产性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梧州市生产性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等政策措施,为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导和支持。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日臻完善,毅德商贸物流城、泽仁现代商贸物流城、东盟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沃华建材不锈钢专业市场相继落户建设,中恒国际医药商贸物流城、市商贸物流园建设加快,李家庄码头、紫金村码头等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布局完善。预计全年我市商贸流通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16.7%。

(四)金融业多元化发展。推进“引金入梧”战略的实施,加强与粤港澳等地金融机构的对接,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到梧州设立分支机构,着力培育多元化金融主体,金融市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截至目前,已引进柳州银行、招商证券、瑞达期货在梧州设立分支机构,全市经营性金融机构数 2 量达41家,小额贷款公司17家,我市金融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三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05.1亿元,比年初增加65.1亿元;存款余额833.2亿元,比年初增加71.7亿元,金融对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五)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集散功能为着力点,深入挖掘千年古城文化和百年商埠文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藤县石表山、蝴蝶谷、长岛生态园区、狮卧山体育休闲公园、仙人湖生态休闲度假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展示区等旅游区,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加强与泛珠区域及周边地市旅游合作,推动西江流域文化产业带和西江旅游联盟建设。赴广东省、重庆市等地举行梧州旅游宣传推介会,推介梧州四恩寺、龙母庙景区、骑楼城等具有岭南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线路。旅游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服务业占GDP比重始终较低,2013年,服务业占比仅为22.4%,比全区低13.6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3.7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服务业占比为24.5%,比去年同期回升0.9个百分点,但服务业的增速一直低于工业增速,服务业占比的提升动力不足,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服务业主管部门。服务业涵括范围较广,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一直以来我市没有统筹指导服务业发展的主管部门,普遍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和无人管理现象。3 在服务业统计制度方面也不完善,特别是物流业增加值、物流成本统计的不完善,影响了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全面了解。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4年12月15日印发了《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正式成立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市发展改革委设立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前市“三产”办的工作已经正常开展。

(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随着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工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涌现出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与会展、商务服务等行业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服务业。新兴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虽然使我市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总体上看,服务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服务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为主,批发零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仍处于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地位,电子信息服务、金融业、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新兴现代产业仍然发育不足、发展不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研等知识含量高的产业比重仍然偏小,导致服务业链条不长,与工业化进程协调发展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中存在的工业强服务业弱、生活性服务业强生产性服务业弱的不协调现状。

(三)服务业水平较低。服务业企业总体上小而散,现代化水平低,竞争能力较弱,缺乏具有辐射能力的区域性市场和服务企业,难以对整体经济形成有效支撑。具体表现在龙头企业增速不高,部分引进的大型商贸企业不在本地统 4 计;文化资源开发尚未有效转化成经济效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技术瓶颈,中药材、六堡茶等特色产业科研攻关的力度还不够,造成产业基础研究滞后,特色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存在严重的技术瓶颈。

(四)存在体制性障碍。部分行业取消行政审批和部分领域对非公经济开放后,民营经济自主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剌激了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同时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宏观指导功能相对弱化之下,一些行业出现跟潮流、一哄而上的情况,民营经济自主选择项目、自主投入资金的特点造成了各自为阵,难以形成群体产业,产业集聚辐射能力不强的情况,服务业未能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现代物流业发展思路的制约。目前我市部分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时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造成了物流园区招商引资困难,影响了园区整体效益的发挥。部分物流园区沿用工业园区地产经营思路,项目规划流于形式,以取得用地指标为首要目标,脱离了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实际需求。在园区的规划和功能定位上忽视了各类制造业、分销业及消费人群的布局等实际情况,导致物流资源闲臵、利用不平衡,运输和配送车辆流量、流向不平衡等现象;在经营上仍然采用了“招商”和“售楼”的经营思路,缺乏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与能力。

(六)收入水平限制服务消费潜力。一切服务消费的需求,均决定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定的收入水平又决定着消费需求的水平、结构和层次。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我市城 5 乡居民家庭开销以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为主,对服务业的需求潜能不足。

三、我市重点产业园区的布局及发展情况

(一)我市各重点产业园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11月,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6亿元,同比增长11.02%,完成全年目标的78.21%;工业增加值430.83亿元,同比增长3.37%,完成全年目标的77.8%;实现税收32.68亿元,同比增长0.18%,完成全年目标的81.69%;工业项目投资131.51亿元,同比增长16.22%,完成全年目标的87.67%;基础设施投资30.04亿元,同比增长27.93%,完成全年目标的105.29%。预计2014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38.2亿元,同比增长10.69%,完成全年目标的85.27%;工业增加值470.72亿元,同比增长3.44%,完成全年目标的85.17%;实现税收35.65亿元,同比增长0.17%,完成全年目标的89.13%;工业项目实际投资143.47亿元,同比增长16.07%,完成全年目标的95.65%;基础设施投资32.77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全年目标的114.86%。

(二)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及建设情况 1.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2013年,试验区入区企业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6.3亿元、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完成投资25.3亿元。今年以来,试验区发展势头加快,截至9月底,试验区入区企业达到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3.6 6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3.11%;实现工业增加值38.64亿元,完成计划的99.08%;完成投资31.13亿元,占年计划的97.28%,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5.04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6.09亿元。

在招商引资方面,试验区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出台“十大禁投”清单,注重引入税源型项目、研发型项目、生产性服务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产业招商成效显著。截至今年9月,试验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5.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83.2%。广西微软创新中心、国光西部产业基地、中节能环保产业园、中兴梧州智慧广西云数据中心及IT产业基地、安富利电子产业园、法兰电子标签和屏幕保护膜材料生产、嘉进电子商务物流、比亚迪运营中心及纯电动客车生产基地、风光能发电系统应用、3D数码打印材料生产、丰歌低碳科学建造生产基地、车联网工程及车载蓝匣子生产基地、北斗高科产业基地、爱能森节能环保储热生产基地、新加坡产业园等一批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和国际知名企业落户试验区。试验区“一主两拓(主体区、社学拓展区和平风拓展区)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和起步区“三区三基地”、先行区“三园一城(食品医药产业园、松脂生态产业园、万秀茶花生态园和粤桂新城)”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岸起步区“四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塘源一路项目全长7.5公里,实现粗通6.3公里,完成投资3.6亿元;塘源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征地,近期开展厂 7 区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大园桥已建成通车,完成投资1160万元;公共服务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查。同时,启动了纵向主干道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北岸先行区医药食品产业园路网、给排水及扶典冲排水主渠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推进。拓展区社学片区(梧州)建成入园二级道路、专用110千伏变电站,西江三桥至工业新城一级公路、工业新城路网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平凤片区正在编制5平方公里启动区控规划,110千伏变电站完成选址,污水处理厂正在开工建设。

2.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

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位于梧州市红岭片区北侧,紧连洛湛铁路和红岭商业区,靠近梧州高速连线,交通优势和商业优势非常明显,北侧是梧州环城高速,西侧是桂梧高速梧州段,东侧连长洲工业集中区,交通便捷,区域位臵得天独厚,极具发展潜力,是梧州市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主要节点城市的发展重点。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097.15公顷,总体目标是把梧州建设成为广西西江经济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16769亩,其中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4500亩。按照“两纵多横”的路网骨架,“一轴、两心、三核、两片区”(即由平行于洛湛线所围合的园一路与园二路围合成园区发展轴,以公共服务设施何居住设施为主的两个功能中心,在园区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保留三个绿核,以园区中部保留水系分割而成分为南、北部两个发展片区)的 8 规划布局,是集不锈钢、农副产品、建材家私等销售、信息、加工、配送、仓储和物流于一体,为生产性物流提供专业的商贸市场和集散地。

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立足物流产业,并在园内发展商贸延伸其产业链。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确定了7:2:1的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即70%的商业用地、20%的生活和配套设施用地以及10%的物流仓储用地),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真正地让“产城分割”走向“产城融合”,积极探索一条产〃城〃人互动互融的新型园区城镇化之路。

园区未来将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物流业发展三大层次上质的飞跃。一是在物流发展上创造完善的、高水平的具有区域竞争力,能有效支持梧州市经济发展的物流产业发展与提升环境;二是在物流功能上建设物流体系健全,航运中心作用明显,物流通道辐射能力强,物流设施功能完善和布局合理的区域物流系统;三是在物流运作水平与质量上实现梧州市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物流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物流效率提高,物流基地为梧州市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提供物流产业发展与服务支持,使园区最终具备现代物流开放带动功能、交通枢纽功能、产业牵引功能、要素集散功能、公共服务功能、信息交流功能、创新引领功能。目的是要把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成为物流设施集中,物流企业集聚,物流信息汇集,物流市场活跃,居住商业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心和区域性国内物流产业积聚 9 与服务生活组织中心。

预计到2025年,园区年销售、储运商品量将超过10000万吨,营业额将达到150亿元,税收收入超10亿元,有效解决就业人数5万余人。

目前园区已有东盟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沃华不锈钢综合交易城、环保材料商贸物流城、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沃尔玛商业仓储配送中心、安富利电子仓储物流园、品牌电梯仓储及售后服务中心、南粤家私仓储配送中心等8个重点招商项目布满在园区水系以北地块,并同步开展综合整理及开发利用水系以南地块。正逐步形成商贸资源汇聚、物流市场活跃的以生产性物流为主的大型综合交易园区。

3.梧州工业新城

梧州工业新城位于梧州市东南部,是梧州市南拓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梧州市“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总体规划是根据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苍梧县县城规划调整要求,按“一园多区”的形式进行规划建设,规划面积33.6KM,近期建设用地17.6 KM,远期建设用地16 KM。为实现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定位、高标准建设”的目标,工业新城委托国际知名集团——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开展工业新城的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以及现代服务业。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集工业、生活、娱乐为一体的西江经济带示范工业新城。

4.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

222 10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一个以在城市里再造一个矿山为理念,从事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国家进口再生资源“圈区管理”园区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工业项目。2010年9月园区通过国家环保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的联合验收,成为全国第四家通过国家级验收的“圈区管理”园区。2010年月10月园区正式开园运行。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一期规划用地面积10000亩(远期规划30000亩),一期总投资150亿元,分两期六年建设,每期开发5000亩,布局有生产区、仓储区、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区、污染防治区、生活区、研发区等六大功能区。目前,园区已完成一期开发建设,供水、供电、道路、环保及验放中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已引进70个企业,签约90个项目,有25个项目投产,货物可直接在园区报关、通关。“十二五”期间,园区将实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32项,新增投资48.32亿元。

5.陶瓷产业园区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位于藤县县城东部,地理位臵得天独厚,水、陆交通便利,是自治区27个重点园区之一,纳入自治区A类园区——藤县工业集中区统筹管理。重点发展各种档次的建筑陶瓷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产品交易市场和配套产业。中和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25000亩,规 11 划建设200条陶瓷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00亿元,配套产值达100亿元,年可创税超10亿元,能安排10万多人就业。园区目前已有新中陶陶瓷、新舵陶瓷、瑞远陶瓷、宇豪建材、中意陶瓷、宝富利陶瓷、宏俊陶瓷、碳歌陶瓷等18家陶瓷企业入驻中和集中区,总投资124.5亿元,计划建设172条陶瓷生产线,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258亿元。截至2013年12月底,园区累计建成陶瓷生产线102条,产品种类有抛光砖、瓷片、仿古砖、耐磨砖等。

6.梧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用地19.2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9.5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约8平方公里,入园项目近130个,引进工业企业100多家,企业员工约3万人。初步形成了以亚洲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上市公司梧州中恒制药集团公司为主导的药品产业;以中国目前唯一拥有胶原蛋白肠衣生产专利的食品企业,上市公司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为主导的食品产业;以亚洲最大的日化生产基地,广西奥奇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化妆保健品产业;以鑫华通科技园、安富利电子产业园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一电三品”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格局。

7.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

园区成立于2010年,规划面积为15000亩,第一期用地5383.5亩,是梧州市建设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一园多区”的布局,拓展建设窝田集中区及规划建设各乡镇的不锈钢制品加工区,重点发展不锈钢 12 制品及配套产业。十二五”期间,园区规划引进废不锈钢铁再生加工企业4家以上、不锈钢制品企业40家以上,年产再生不锈钢带钢、宽带钢300万吨及制品150万吨。通过产业配套、产业升级、物流等,把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打造成为年产值1000亿元,税利超50亿元的产业。目前已有入园不锈钢企业16家,其中已建成投产13家。

8.梧州工业园区港口工业区

港口工业区规划用地约34平方公里,以打造泛珠三角西江中下游地区及桂东地区制造业为主、物流为辅的现代化内河临港及空港工业区。产业主要布局临港综合产业、林化能源产业、高新技术及电子信息产业、仓储物流、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产业。工业区内的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营,建成后年吞吐能力超过500万吨,是广西建设规模最大、集装箱吞吐能力最强的内河码头。现已引进了国龙进口加工配送中心项目、新希望集团年产30万吨饲料项目、双胞胎集团年产36万吨饲料生产基地项目、中海油广西梧州能源项目、临港林化物流园项目等8个项目。

四、我市拟新建集聚区发展构想

1.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东西部边界、省际边界和流域边界交集叠加区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的重要节点,广西“双核”驱动和广 13 东“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支点, 周边公路、铁路、水运、管道、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全部具备,形成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拥有西江黄金水道,洛湛铁路、南广铁路、柳肇铁路以及广佛肇梧、南梧高速、柳梧高速、广梧高速、桂梧高速和梧州环城高速等交通快速通道。内部有塘源一路、粤桂大桥、广信大道等主要干道,以及塘源综合码头、紫金村码头、中储粮码头等交通设施。并且拥有区位地缘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和政策叠加优势。依托广西微软创新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节能环保运营服务中心、技术孵化器、科技协同创新创业基地、总部大厦、产业基金、股权基金、粤桂投资开发银行、担保公司等服务平台,主要建设“三区三基地”加工贸易园区、东西部金融合作示范区、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粤桂合作企业总部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打造面向珠三角及港澳台、北部湾及东盟地区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电商金融和商贸物流服务业,目前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电商金融、商贸物流集聚,主导产业明晰。已入驻企业14家,预计营业收入可达485亿元,纳税54亿元。

2.梧州亚太影视文化创意园

园区以西江内河游艇基地、景视文化(特别是民国影视文化)、大型游乐项目为核心,参照浙江东阳影视城的模式发展影视制作、发行、旅游以及临江旅游地产业。梧州是西 14 部地区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未来将有10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西江黄金水道和1个航空港在境内交汇,具有发展休闲旅游和养生养老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产业园区周边交通便利,机场、高速路、高铁站、港口距离园区均在10公里以内,规划中的二级公路从园区边沿通过。西江游艇基地主要由西江游艇码头、西江游艇俱乐部及中国游艇协会广西分会、高端酒店群与国际会展中心、影人文化村与游艇会员村组成。亚太影视城主要包括现代影视与特色影视拍摄基地、文化影视产业园及创意园、影视动漫城及数字影院中心、影视文化学校及产业人员培训基地等。游乐城主要由圣陶沙环球游乐城、儿童水上大世界、滑草场、中小学生夏令营集训基地、户外拓展培训基地等组成。

3.岑溪泽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园区位于岑溪市归义镇归义社区,是集商贸、物流、游乐体验、民族文化、生态观光及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区规划占地10270亩,总投资84亿元,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城及民族文化产业园。集聚区建成后,可以更好地将岑溪打造成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地,对岑溪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文化旅游水平、促进人文环境优化、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吸收富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力地推动岑溪市服务业快速持续发展。目前,集聚区现代商贸物流城已建成物流专业市场约20万平方米,并已投入使用;民族文化产业园已完成项目建设方案和概念规划的编制,正在组织项 15 目前期工作材料报上级审批。

五、需要国家和自治区解决的问题

一是支持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及重大项目建设。恳请国家和自治区加强对我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并在土地、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我市的服务业集聚区及在建重大项目优先落实土地指标,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二是恳请国家和自治区对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在编制各种服务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将我市列入规划方案,并给予我市服务业发展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

三是希望国家和自治区对具有辐射力广、实力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及外资企业多作引进,让更多的大型企业落户我市,带动我市的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上一篇:不安的成语下一篇:半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