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汇总报告

2024-05-03

院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汇总报告(共4篇)

篇1:院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汇总报告

廊坊市院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

汇报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您百忙之中到我站检查指导工作!

院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始终以服务大众,造福于百姓为己任,在以患者至上为理念的基础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项目不断增加,仪器设备不断更新,门诊制度不断建全,从而取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现将社区的具体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下汇报:

一、社区基本情况

我站成立于2 0 0 8年7月,现有业务用房900多平方米,服务人口约3万余人,我站以常见病、多发病为基础,现有科室:全科诊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中医科室等。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改造内外环境配备了心电图、彩超、多功能牵引床、化验、经颅多普勒、变频理疗仪、微量元素检测仪等仪器等,能检测:乙肝五项、肝功能、血型、血脂、血糖、血流变、血常规等,可对颈肩腰腿痛实行贴药、针炙、拔罐、小针刀、牵引、手法复位而且疗效显著,价格 合理,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为方便群众就医,我们开设了家庭病房,上门服务定期免费体验,开展健康咨询,预防保健等义务服务项目,使我们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社区服务范围:东起永兴路,西至西外环,南起光明西道,北至铁路在内的西小区各大学校园,武警学院,炮校,师院,劳动技校,北昌村等。

社区现有各类医务人员2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8人,行政后勤1人,伴随着医务人员的增加,我站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我院现在实行责任个人化,管理部门化,决策民主化制度。即谁出错谁负责,医生、护士、药剂员、医技人员分别有各自的科室领导管理,这样每个大夫、护士都有极强的责任心。

二、工作运转情况

本站在市卫生局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实行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服务,弘扬“艰苦创业、团结奉献、求实优质、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实践“小病时的医生、大病时的参谋、重病时的家人”的承诺,全体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主要业务工作的开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利用多种形式,为社区卫生服务大造声势,广造舆论,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把宣传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科普讲座、咨询答疑、健康教育课、宣传材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把健康教育工作列为工作重要内容,不断巩固、开拓服务阵地,扩大教育范围。在提高居民卫生意识、普及保健知识的同时,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取得社区居民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常开办居民健康教育课,坚持每月1次大 型居民健康讲座。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中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占39%,通过报刊杂志接受教育者占3 o%,发放资料占1 0%,上课占1 3%,其它占8%,针对这些情况,本站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堂,开展风俗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发放各种健康教育资料、处方30余种7000多份,充分利用服务站设在辖区内各居民小区的宣传栏,出版了8期健康教育展板,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按照市卫生的要求,今后各项工作都要全面提速,力争做好四个完善一个提升。

1、完善服务

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我们现已建立电子档案,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患者。电子档案是一个活档案,它会自动记录每位患者的治疗时间和项目,对慢性病患者可以进行长期的追踪治疗和判断病情的发展,尤其在一些多发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更有不能忽视的价值。

2、完善制度

随着医务队伍不断扩大,加强管理完成医护职责和权益,并定期指派人员参加培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完善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让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4、完善考评

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实行定期考核制度使医护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进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5、提升服务品位

以诚信、爱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原则,抓好回访制度,从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打造一流社区服务站。

我们会在卫生系统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不断改进,坚持创新,促进发展,为百姓想,为百姓做,投入人力、精力、物力、财力,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追求完善,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最后,再次感谢市委市领导对我院的关怀与支持,我们会用百倍的努力回报社会和群众。谢谢各位领导。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院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办公室

篇2:院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汇总报告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半年汇总报告

牛道口镇位于宝坻区西北方向,辖区面积36.6平方公里,户籍 人口22810人,服务人口224210,60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数3248人。开展慢性病筛查以来我院组成由副院长带队的体检小组和下设的9个社区服务站都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在院长的带领下,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热情高涨,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也赢得了群众满意。

通过与镇政府、派出所协调沟通,与村委会的合作摸清了辖区人口基本资料:我辖区共有常住人口24210人、户籍人口22810人、暂住人口1143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243人、本新达到60岁的常住老年人277人、享受低保户155人、五保79人,不同类别残疾人总数199人,其中肢体残疾129人,有康复需求的肢残人数32人,精神病患者人数32人。

我中心以辖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主要筛查对象,通过结合村委会进行逐村筛查,共筛查完成60岁及以上人员1321人,并进行档案动态管理

60岁以上老年人数3662人,体检1321人,妇女体检635人,2012内死亡 236人;居民建档14438人,其中高血压1965人,建档1965人,糖尿病244人,建档244人,困难人员234人,建档234人,残疾人建档199人,精神病人数32人,建档32人,本辖区新达60岁277人,以筛查68

人。

同时我们又有很多不足之处,有的地方还有差距,通过这次反馈,目前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档案存在着空项,档案填写不规范,35-59岁人员不全,老档案无更新,有的地方缺乏科学逻辑性。同时,人员缺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特色不明显;群众尚未完全接受、并且存在不配合我们的工作现象,这些都是制约我们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各部门的重视、群众的参与外,作为我们必须在明确定位和目标后,认真研究本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需求,确定自己的工作范围,并根据需求完善各种服务,使群众确实满意。同时,根据自己的服务人群展开有效的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与意义,得到大家的认可与配合,与社区居民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紧密联系的关系,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总之,我们在时间紧任务重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要搞好十八项工作,使之迈上一个新台阶!再上一个新水平!

2012.06.15

牛道口卫生院

2012年牛道口卫生院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篇3:院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汇总报告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 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 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 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而从卫生服务的角度讲, 满意度是指人们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对医疗、保健卫生服务产生的某种期望, 然后对所经历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比较后形成的情感状态的反映[2]。近年来, 广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为迅速, 但2006年相关调查显示, 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在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3]。为进一步了解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社区居民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情况、满意程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合社区卫生诊断调查, 我们于2008年开展了青秀区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专项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南宁市青秀区建政、津头、南湖、东葛、七星以及金洲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用拦截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后的病人或病儿家长各100人, 发放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采用自愿参加、不记名现场询问方式, 由调查第3方即医科大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员协助问卷如实填写, 调查采用卫生部统一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问卷”。

1.2 调查内容

在各社区卫生机构出口处发放问卷,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服务机构的利用情况、对本次服务的舒适度、文明程度、技术水平和服务价格等满意程度, 以及总体评价与建议等。

1.3 数据录入与统计学方法

资料的录入采用卫生部统一的EpiData 3.0版本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数据库”, 双人录入与核对, 用SPSS 13.0软件进行核对纠错, 最后转化建立SPSS 13.0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拦截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 收回有效向卷588份, 有效应答率98%。其中男性252人, 占42.86%;女性336人, 占57.14%, 男女比为0.75。年龄:最小为1个月, 最大为80岁, 平均年龄35.78岁;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自费、公费和职工医疗保险为主。见表1。

注:*总体满意度 (%) 即是指“很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应答总人数的构成比。

2.2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2.2.1 就诊机构的选择

调查显示, 当被调查者自感症状轻时, 有38.8%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当自感症状重时, 有79.5%会选择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只有2.2%会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见表2。

2.2.2 就诊的主要目的

本次调查显示, 被调查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占45.39%, 预防保健服务的占25.40%, 开药的占21.79%和接受其他服务的占4.68%。

2.2.3 选择就诊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 被调查对象中有86.00%的人认为“很方便”或“方便”, 有9.56%的人认为“一般”, 只有4.44%的人回答“不方便”或“很不方便”。被调查对象步行到社区机构平均只花15.15 min, 接受服务平均等候7.11 min, 且接受服务时间平均长达35.75 min。

2.3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情况

2.3.1 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调查主要通过就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体评价和就诊等候时间、服务时间、环境设施、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医疗安全以及价格、收费等11个方面的满意情况。分析结果显示, 各类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总体满意情况构成见表1, 总体评价的满意度为78.49%, 满意度较高的项目为服务态度 (85.62%) 和服务时间 (84.56%) , 满意度较低的项目有技术水平 (67.50%) 、环境设备 (62.98%) 、本次费用 (59.43%) 和价格合理 (58.92%) 。见表3。

注:*满意度即是指“很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应答总人数的构成比。

2.3.2 满意度影响因素

2.3.2.1 满意度单因素

对可能影响服务对象总体满意度 (即“很满意”和“满意”) 的因素作分组比较, 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分析显示:除职业因素外, 卡方检验结果基本与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 即年龄、自费方式、等候时间、接受服务时间等14个因素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相关影响因素 (*P<0.05, **P<0.01) 。见表4。

注:*P<0.05, **P<0.01。

2.3.2.2 满意度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以服务满意作为因变量, 以χ2检验中有意义的15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进入回归方程的有9个变量, 按OR值大小排序, 依次为医疗安全、价格合理、隐私尊重、服务流程、自费医疗、服务态度、等候时间、服务时间以及职业。见表5。

3 讨论

3.1 居民对青秀区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利用严重不足

本次调查发现, 从被调查对象中了解到, 本次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目的是看病 ( 45.39%) 、保健 (25.40%) 、开药 (21.79%) 。选择在此就诊更重要的原因:①认为“很方便”或“方便”, 即步行15 min可到达就诊地点, 且等候时间只需7 min;②接受医护人员服务的时间长达35 min, 自觉能得到详细、周到的诊疗服务。这是社区卫生服务在提供方便、快捷、连续和温馨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调查也发现, 当被调查者自感症状轻时, 只有38.8%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表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不足、利用不够, 这与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取向存在较大的差距。

3.2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总体满意程度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服务对象评价就诊机构的总体满意度为78.49%, 目前在我国处于中等水平, 与北京 (96.6%) [4]、浙江 (81.9%) [5]等相比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在服务态度、服务时间、隐私尊重和解释交流方面, 单项满意度均在80%以上;今后应继续努力和加强。但在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生技术水平以及合理收费等方面满意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要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让居民从了解认识、寻求服务, 到技术水平认可、医疗质量放心, 仍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仍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首要因素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 医疗质量与安全、价格合理、尊重隐私、就医流程以及自费支付费用是直接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前5位重要因素。其中前4位必须从就诊机构的自身管理和规范服务中得以实现, 尤其医疗安全是重中之重, 直接关系到就诊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另外, 目前社区居民中仍有50%以上为自费医疗,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 对服务满意度要求更高[6]。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快地成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机构, 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体系, 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7]。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等十部委局.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1999-07-16.

[2]Hall JA.Doman MC.Meta-analysis of satisfaction with medical care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domain and analysis of overall satisfaction levels.Soc Sci Med, 1988, 27:637-644.

[3]杨虹, 苏莉, 吕炜, 等.广西城市慢性病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状调查.应用预防医学, 2007, 13 (6) :347-349.

[4]袁琦, 闫红梅, 朱清, 等.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3A) :393-395.

[5]章炜颖, 安乾海.社区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5) :346-348.

[6]江泽慧, 周小军, 钟豪翔.南昌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满意度调查.卫生软科学, 2009, 23 (1) :59-62.

篇4:院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汇总报告

关键词 医学高职院校 社区卫生服务 办学特色

建设示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地的意义

建设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符合高职院校办学方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所具备的条件,积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兴专业,提倡走“医教结合,教学搭台,卫生服务基地唱戏”的路子。改革医学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主旋律,就是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医学职业技能培训,不仅真正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学人才,而且也正是医学高职的办学方针。

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地是促进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形成综合办学特色的良好途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基地的建立,一方面为医学专业学生完成实践教学找到主战场,明确专业定位目标;另一方面让具备系统专业知识的医学生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互相补充,互相提高。同时,高职院校与卫生服务基地的有机合作有利于在职服务人员回到校园接受理论培训,实现教学与实践双向互动。

办学效应

医学教学与社区基地实践的融合,是今后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在社区卫生服务基地训练中,实行现场指导,根据真实病例,零距离学习,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环境及条件,运用实验证据(循证医学)的原理,从问诊获得第一手材料开始,到分析-归纳作出最终的诊断,经过小组讨论、现场老师的指导,加深感性认识,培养综合判断能力,使医学生在社区诊断的技能得到实质性提高;同时以社区卫生服务基地实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训练,让受训者参与其中,从中发现问题,根据他们的实际工作表现及对各项操作技能的掌握,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校调整与完善教学计划,将是目前医学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的有力依据,促进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基地训练,对加强基础医学知识的正确运用、能力的培养、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良好的服务态度的形成和医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以及认真学习氛围的环境,是其他训练方法不可替代的;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全部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作为医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通过在社区卫生基地所在区域内进行各种健康调查实践,有利于受训的医学生在社区工作的锻炼中体会到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对健康知识的渴望,了解和处理“家庭-社区-医院”之间的关系,培养对于如何重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一定有启迪的作用。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社区医疗活动的关键。设计一个“以工作描述为基础的综合教学模式”,在基地训练中严格监控,不断评价,体现出明显的定向性。从社区卫生服务入门教育→以医学基础教育为中心的理论培训→以任务为目标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基地训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的合理运用,自始至终围绕着解决社区卫生服务问题的方向发展。而此项教学工作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团队合作效应的培养。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基地建设,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水平的提高。利用示范基地训练来完成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能够发现不足,规范卫生服务行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规范的社区基地,为高职医学院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形成良性互动。加强社区训练基地的建设,通过接受实用型医学毕业生,既可以免除医学毕业生因找不到就业单位而改行的尴尬,又可以避免基层社区服务医疗人才资源的浪费。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可信度不高,制约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地位不高,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单位的医疗设备更新缺乏资金支持,与上级医院又缺乏合作,社区服务能力较低;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缺乏切实可行、成效肯定的指导措施,对社区健康干预力度不足,大部分居民不理解其存在的意义。

医教结合迫在眉睫,磨合有待时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需要的服务技术、实践操作技能及应用方法的训练,需要在训练基地完成。然而,目前社区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技能以及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很难达到这种标准的要求。高职医学生与医学本科生的通科教育是不相同的,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是定位在基层社区服务以实践技能为主开展教学的,而且学生们在一般综合医院中又不可能学到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之类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医教结合迫在眉睫。但是,要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落后,医疗水平不高,以及医学生到社区参加社区服务的问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教学培训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

以社区培养为基地,实现产学研结合,是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在“产学研”的结合过程中,依托行业,紧邻企业,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产学研”为导向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办出职教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高等本科院校的“产学研”侧重在教学、生产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结合,而高职专业学校的“产学研”工作则侧重在将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因此,以社区培养为基地,实现产学研结合,是今后培养人才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论晚清的两次改革下一篇:体育之星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