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法论文范文

2022-05-0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写作技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白描起源于中国绘画艺术,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而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白描这种技法也是避免人物形象失真和概念化的重要手段。白描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勾画特征、写意传真、画龙点睛、凝情描形等,在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中,白描具有普遍意义。

第一篇:写作技法论文范文

中国画技法研究

摘要:作为中国三大画科之一的中国山水画,起始于魏晋时期,随着绘画艺术发展,元代艺术家关注笔意融入,重视墨色表现,以此将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来,使得艺术发展开始进入表现艺术阶段。此时,绘画以逸气为时尚,改变了宋代又来山水画严密的程式,创新了笔墨风格,丰富了中国画艺术审美形式和意境内涵,而本文以主要围绕中国画技法进行探讨,以王蒙山水画为例,对中国画技法及表现形式进行探讨,并分析王蒙生平以及山水画技法。

关键词:中国画;王蒙;山水画;技法

前言:在中国画中,绘画技法是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也是历代画家关注的重点,画家对绘画技法进行思考、研究和实践,既可完善中国画绘画体系,又可对绘画审美进行重新定位。从某方面而言,中国画绘画中更加关注技法,对思想和有关事物的表达与不同于其他视觉艺术,中国画将技法运用和品质作为审美关键,使得技法组件具备了一定文化属性。因此,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山水画,需要加强对中国画使用技法研究。

一、中国画技法及表现形式

中国画又被称为国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优良的传统,是一种经过多次发展变革的绘画品种。不同于西方国家与现代绘画形式,中国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中国绘画中主要使用毛笔作为工具,并利用墨和颜料在特制宣纸上进行绘画。中国画创作技法可分为工笔与写意两种。而从作品题材上,分类又可划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绘画学科。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保留下来的大量山水画作,被人们奉为重要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传统绘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一个重要支柱,是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哲学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集中体现结果。这种绘画领域的传统文化,通过世代相传以及发展变革,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如顾恺之的“以形写神”,逐渐发展到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艺术理论,在立意、气韵、意境、笔墨和程式等方面逐渐形成独特艺术创造经验,这些经验和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风格,但同时又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艺术规律。在当前世界文化冲击时代下,中国绘画艺术逐渐为更多人民认可,当下世界范围内文化艺术呈现反复发展趋势,使得传统民族文化受到冲击,若未能对传统绘画艺术进行良好的保护,会造成中国文化市场巨大损失。

传统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形式多样,其中,皴法是最为常用形式。其中,以雨点皴、米点皴、线皴法、马牙皴等为代表的皴法形式得到发展运用,而这些皴法发展源自于披麻皴,其他皴法均是以披麻皴为基础进行发展变化而形成,如元代王蒙的解索皴。在多种皴法技法中,线皴法是集合山峰形态、质感,利用线条穿插组合方式进行表现,皴法可分为大、小斧劈皴以及拖泥带水皴等,而斧劈皴作为一种应用范围广和被人熟知的绘画技法,可展现出良好的绘画效果。中国山水画经过几次变化发展至今,形成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技法,为后世进行绘画作品创作提供了借鉴,同时后世人在进行前任绘画经验学习时,在前人绘画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想法进行绘画实践,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繪画事业发展,使得各个朝代中国画均可得到一定创新发展。而大量艺术家也在模仿、学习和创造中,逐渐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绘画程式,如元代王蒙,创新了艺术作品绘画形式,使得作品更加耐人寻味[1]。

二、王蒙生平介绍

王蒙(生卒年公元1308—1385年),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字叔明,号称香山居士、黄鹤山樵,湖州人。代表作品《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葛稚川移居图》《秋山草堂图》,与黄公望、吴镇、倪瓒被后世人并称为“元四家”。王蒙擅长诗文、书法、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其受外祖父影响,幼时学习绘画,师承王维、董源等人,逐渐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且山水画作品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擅长利用解索皴与渴墨苔点,对山林浓郁积氛围、山水之外景色进行表现,对明、清时期绘画作品具有极大影响。

三、王蒙山水画技法

唐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绘画时更加追求画面真实,将写景作为绘画宗旨,追求儒家“天人合一”与道家“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和志趣,使得该时期作品意境和笔墨技法方面明显提升。而元朝时期社会经历多方面深刻变化,在极大他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和艺术领域发展,绘画创作者通常采用自我情感抒形式进行情绪表现,使得其作品中蕴含言志意味。元代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主张,将笔意融入绘画中,展示一种新的审美意向及绘画理论,对元代时期艺术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元四家之一的王蒙,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笔墨技法,绘画特点鲜明,画风以繁密致胜。

(一)王蒙画学思想形成

王蒙中国画绘画艺术风格,形成受赵孟頫理论影响极大。王蒙曾表明“老来渐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篆书”,清代王原祁认为“元画至黄鹤山樵而一变,山樵少时,酷似赵吴兴”,都说明王蒙绘画作品创作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赵孟頫的艺术理论观念。同时王蒙还汲取了五代时期董源等人物的山水画风创作风格,摒弃了宋代山画风创作方式,在多家加绘画基础上,加强了对内心意境表现,关注并兼顾气韵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

中国美术史学家高居翰在对元代文化作品进行研究时,表明元代钱选、赵孟頫、高克恭等同代人,通过对传统中国画创作手法和绘画方式进行研究,开创了中国绘画史的新纪元,实现了画风方面改革,但这种改革方式具有一定破坏性,摒弃了以往非同类的绘画创作方式,并留下了如何赋予平凡题材趣味性和新鲜感的问题,将文化推到成发展成熟。王蒙作为元代杰出绘画者,在作品创作中关心内在本质而非表面现象,传达认为绘画作品是用来进行情感寄托的,需要洗尽铅华,摆脱艳习风格,追求气韵。王蒙在绘画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间联系,表达了绘画作者自身对自然的向往,以及本身演绎孤寂的内心状态,是道家超脱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王蒙审美风格形成

王蒙绘画风格形成与其所在时代背景以及审美风尚密切相关,其在绘画作品学习期间,学习五代时期董源等画家的绘画方式,创作了繁线密点等用笔,并用渴笔和开花笔等方法打点,聚散地表现在画面中。王蒙山水画标志性的特点就是繁密,利用“密”的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境界,借助繁密茂盛的景象,展现出了一种高雅清逸的意境。其在着色方面继承并发展了黄公望艺术风格,展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意境[2]。

(三)王蒙山水画技法

元代时期的画家在进行笔墨绘画创作时,更加强调属性自然,王蒙笔墨技法创作中,精妙之处是建立于五代时期画家董源等作品披麻皴创作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解索皴和牛毛皴,两者均属于线皴。其中,解索皴是为了表现南方山丘地势而创造的一种表现手法,该皴法行笔流畅,相比于牛毛皴,力量感更加鲜明,皴法笔墨较为秀丽,使得物象层次更加丰富。如王蒙作品《青卞隐居图》和《夏日山居图》中,利用层峦叠翠山峰,蜿蜒盘旋于幽谷之中的溪流,层次繁密却不失秩序的笔墨表现形式,建立于高远法基础上,呈现出一种陡峭山崖之境。绘画中使用的近景树丛、中景茂林处理方式,使得画面繁复却不失单纯,可使人产生一种深邃的意境,自成笔法语言。

四、王蒙艺术山水画发展影响

王蒙作为元代知名山水画作家,对明清时期绘画以及现代中国画创作的方面有着极大影响。王蒙在绘画中将“繁”利用到了极致,通过对整体画面进行合理布局,并采用丰富多样的笔墨技法进行设计,使得画面独具,为后世山水画作家所认可。明代沈周通过对王蒙绘画作品进行研究和借鉴,通过与其庐山高度中,该是层次进行对比,并学习,突出了画面展现效果。如《庐山高图》中干湿层次的对比表现方式,该表现手法来源于王蒙的绘画技法。现代山水画作家黄秋园在对王蒙绘画作品表现方式进行学习时,通过观察现实中的场景,寄情于绘画之中,并采用布局稠密方式营造一种深邃幽静的境界。黄秋园在王蒙绘画作品影响下,结合自身对艺术的理解进行绘画,使得其作品整体造型较为繁,用笔方式较为简。黄秋园在部分绘画作品中为寻求自身绘画笔法变化,开始从景物刻画方面进行考虑,使得绘画方面更加独具特色[3]。

结论:王蒙作为中国山水画中杰出性人物,其繪画中的感悟力以及对各种批发技巧的运用,为后人进行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王蒙作品中立法技巧变化多样,且种类繁多,但未脱繁线密点的审美趣味性,繁线表现在山体的体量感和树木穿插间,密点主要表现于造型结构方面。绘画中利用看似繁密实在简单的处理方式,增加了画面视觉效率,避免了冗繁之感。王蒙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对先人优秀绘画中作品进行总结,搏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语言特色的绘画形式,丰富了中国画技法,并为后世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绘画语言形式。

参考文献:

[1]关晓悦.水晕墨章——王蒙山水画艺术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1(04):64-65.

[2]郭跃峰.浅析王蒙山水画艺术[J].流行色,2020(06):44-45.

[3]马祥和,张成亮.元代王蒙山水画风格对后期的影响[J].中国文艺家,2020(02):2+4.

作者:王秋林

第二篇:叙事性作品中人物白描写作技法析理

摘 要:白描起源于中国绘画艺术,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而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白描这种技法也是避免人物形象失真和概念化的重要手段。白描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勾画特征、写意传真、画龙点睛、凝情描形等,在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中,白描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人物白描 形貌 手法

白描作为我国叙事性作品的传统描写技巧,起源于中国绘画艺术,完善于小说创作。早在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即提出了“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1]的艺术主张。他认为,一个画家要有白描的基本功夫,善于“作人形骨成”,工于“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2]用最简省、最凝练的笔墨对人物的形貌作生动的勾画,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这种写实主义的创作技法经过后人的广泛实践在中国古代小说家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他们汲取了古代绘画的白描技法,常常用简洁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来描绘人物形象体态、音容笑貌、行为举止等的某些特征,有意识地留下某些空白来启发读者的艺术想象,从而在含蓄的意识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艺术描写。小说家们创造性地将绘画中的白描技法运用于文学创作,并对后来其他叙事性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白描的特点

其一,运用白描时,不是作直观形象的描摹,而是用简洁准确的文字粗略地轮廓勾勒,通过白描来赋予人物以具体可感的外部形态,为揭示人物的心灵提供物质基础。这种形貌的白描,虽然着墨不多,但笔精而形似,可将人物肖像描绘得活灵活现。例如《水浒传》中对九纹龙史进的形貌白描,就显得独到而传神:

……只见空地上一个后生脱膊着,刺着一条青龙,银盘也似的?一个面皮,约十八九岁,拿条棒在那里使。[3](P20)

这里作者的笔墨极为俭省,只勾画出了人物的一个侧影。除了一张白皙的圆脸和光光的背脊上刺着青龙外,别无他知。这一白描虽粗略简单,但读者却可以想象出他是一个英气勃勃、争强好动的少年。用这一简洁浑厚的白描所勾勒出的人物轮廓,虽不能给人以细致的直感感受,但通过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体验到的人物形貌却充满了韵味和质感。

其二,用白描技法描绘人物形貌时,总是十分重视人物外形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即力求在人物形貌的白描中勾画出或暗示出人物的社会身份、阶级特征、经济地位、生活环境等。例如,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有一段对祥林嫂的形貌白描: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雕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是一个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濒于死亡的妇女形象。从脸色和眼神中可见当时祥林嫂不但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人物的身份、生活际遇完全展现出来,达到了人物外形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高度统一。

其三,人物形貌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并不等于人物形貌的整体划一。因为即使有相似的先天条件和生活环境,但由于每个人物的个性不同,其容貌、举止、外在形态也自有差别。所以,人物形貌的白描要善于从细节上区别人物的外形特征及性格的差异,力戒外形描写雷同化。例如,同是大观园里的迎春、探春、惜春,系堂姐妹,血缘相近,处在同一环境之中,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那段白描却能使之各具个性,突出了其个性差异: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鬟,拥着三位姑娘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4](P16)

在此,作家抓住人物的个性差异,来描绘各自的外在形态,其一是身材之别,其二是眼神之别,用几条简单的墨线勾画出人物的形貌,刻画出三个少女因个性差异而促成的各自的外在形态:前者庄重端凝,温柔内向;次者精明强干,性情外露;后者娇小孱弱,稚气未脱。这种富有个性的白描增添了艺术形象的风采,同时也避免落入人物刻画的模式化俗套。

二、人物白描的具体形式

(一)勾画特征

顾恺之说:“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即事。”[5]这是从绘画方面提出的要求,即要描绘人物形象,应先捕捉人物形貌的主要特征,方可落墨。古典小说家深得此中真谛,他们并不细画须眉,用叙写性的文字说明外在形态,而是撮其要者,以少胜多,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简洁而准确地勾画人物外形,特别是思想性格的基本特征。有的人物白描只是寥寥数笔,粗略勾勒,即将整个人物形象和盘托出。如《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中关于刘、关、张的外形白描就十分到位: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6](P2-3)作者只抓住了人物外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描绘,并由人物的生理特征暗喻其思想性格特征,即刘备仁厚,关羽忠勇,张飞威猛。

(二)写意传真

白描是一种写意而非写实,所以,古典小说中对人物形貌的勾画常意在写人物某一两个主要特征,以虚带实,造成一种艺术空白,以补人物之全貌。在《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名著中,我们经常可见作家往往侧面描写人物的某一外貌特征、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种神态,含蓄地描绘人物形象的基本轮廓和形态。《水浒传》中执其一点,描其一处,即用“三寸丁谷树皮”[7](P241),便将一个身材矮小、面目丑陋的武大郎的形貌跃然纸上。再如上文关于祥林嫂眼神的描写,通过这种意笔白描,足以诱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三)画龙点睛

白描不仅仅满足于人物的静态描摹,而要给人以逼真的动态神韵。“……点睛之笔,上下、大小、浓薄,有一豪小失,则神气与之具变矣。”[8]意即白描的点睛之笔常常是使艺术形象逼真的关键所在。如《聊斋志异·青凤》中的青凤形象“若态生娇,秋波流慧”[9](P34),以墨线勾勒了少女的轮廓,又以耿生失神之态作烘托,其形象可谓蕴藉含蓄。但严格说来,这还只是停留的静态的描摹,缺乏动感,但作者在耿生“停睇不转”的神态陪衬之后,又添上了点睛之笔:“女觉之,俯其首。”[10](P34)逼真刻画出了人物行动的瞬间神态。至此,人物形象静中见动,“弱”、“娇”之躯化成了活动的人,其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四)凝情描形

要想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生动逼真,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艺术形象之中。一般说,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根植于某种特定生活之中,也沉浸于作者的感情世界里。于是白描不只给读者提供人物的具体形象,还应表露出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感情和由感情所扣发的某种特定的思想倾向。例如,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有一段关于梁启超的形象白描:

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这里的白描着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展示一个卓尔不群的大家形象,表现出作者对梁任公老师的崇敬之情。

综上所述,白描绘形,略貌取神既是人物形象描写的传统技巧,也是叙事性作品中使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避免失真失实、雷同和概念化的重要手段。叙事性作品运用形象思维来塑造艺术形象,从而做到形神兼备,形象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这就使白描技法在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注释:

[1][2][5][8]参见于[晋]顾恺之:《论画》。

[3][7]施耐庵:《水浒传》,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

[9][10]蒲松龄:《聊斋志异》,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6]罗贯中:《三国演义》,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5]吴士雄.中国小说美学论稿[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王方 宁夏彭阳县第三中学 756500)

作者:王方

第三篇:几十载春秋磨练技法

著名画家屈金来出生于北京郊区延庆,这里风光秀美、群山起伏,可谓风水宝地。屈金来从小就热爱故乡的山水,更喜欢画画。他经常独自登上山顶,举目远眺,欣赏远方山峦叠翠、似水墨画般的瑰丽美景,禁不住就拿起笔来临摹写生。他经常废寝忘食地绘画,在山顶一待就是大半天,这样的状态伴随着他整个成长岁月。虽然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又身处郊区,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他创作,但他可谓无师自通,在绘画上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创作出来的作品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深受街坊邻居的好评,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

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迎来了国家的文艺繁荣,全国各地的书画院都在举办书画普及活动,为社会上热爱绘画的人提供平台。为了全面深入地学习绘画,屈金来有幸拜中国书画研究会秘书长、著名画家王稼骏先生为师,从此开始了系统的大写意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

大写意山水画激扬奔放、波澜壮阔、富有意境,是中国山水画最富神韵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最难学的。屈金来跟随恩师王稼骏学到的 “拖泥带水皴”技法让他受益终生。这种技法要求画者首先对景物作全面观察理解,紧密抓住景物的形、神、势,借助形象记忆,发挥笔墨特点,大胆落墨。笔落纸以后,再按笔墨出现在画面上的实际效果,根据造型的需要和笔墨组织的自身规律,不断作随机应变的调整。控制好笔墨的快慢节奏,画好一个局部再生发到另一个局部,逐层铺开,使画中的景物与笔墨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气韵自然生动。“拖泥带水皴”是大写意山水画必学的技法,需要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练。因为难学好,所以也显得特别可贵。“拖泥带水皴”技法需要几十年的操练,才能熟能生巧,得心应手地去表现中国山水的意境之美。

在跟随恩师王稼骏期间,屈金来也学会了很多绘画的道理。恩师王稼骏经常教导屈金来说,山水画传统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观察提炼而成。所以必须认真学习传统,但传统不能死学,必须转化。也就是运用前人已有的技法,加进自己的感情、修养,以及技术训练,把传统技法转化得更接近对象,更能表现出自己的感受。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必须借鉴古法,在古法基础上予以加减变化,融会贯通。

后来屈金来又师从北京著名画家董谦如和葛寿亭,从大写意的“豪放、洒脱”到“刻画细节”,即技法上从“放”到“收”,这是一种反差很大的转变,起初让他很不适应。不过他从不懈怠,依然勤学苦练,每天只画一片树叶,连续画了两个月。同时他又坚持外出写生,安徽黄山、九华山,江西井冈山、庐山,四川峨眉山、青城山……几乎跑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看遍了不同形态的壮丽山水,在写生的岁月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扎实的足迹,揽万千山水于心中,下笔潇洒从容。

几十年来,屈金来除了四处写生,也大量临摹历代名画,在认真吸取各种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之上,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与时俱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上一篇:票据法论文范文下一篇:男幼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