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东莱博议》:以科举教材为中心的研究

摘要:北宋王安石变法后,科举中经义的地位不断提升,策论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环节。吕祖谦的《东莱博议》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专为帮助课试者学习作论。《东莱博议》文风“闳肆博辩,凌厉无前”,自成书后一直被人争相模仿,到了清代与《古文观止》并驾齐驱,被江浙地区的蒙馆作为科举写作教材使用。本文围绕科举教材这个中心,通过对《东莱博议》创作背景的梳理、科举教育导向的阐述、写作技法的解析,论述该书作为科举教材的特征及其影响,对其在明清学术史上的意义进行述评。第一章梳理《东莱博议》的创作背景。宋代科举应试人数快速增长,对科举用书的需求日益增长。宋代科举考试中策论突出,而相关的教材却严重不足,引起了吕祖谦的注意。吕祖谦一心想以“道”来改变南宋现状,他意识到在当时抓住科举就等于掌握话语权,故而潜心钻研科举文章并开展科举教育,利用科举对社会的影响力实践自己的政治愿景。第二章阐述《东莱博议》的科举教育导向。吕祖谦将“育实材”的教育目标灌输于《东莱博议》之中,主要分为“君子之学”和“世用之学”,志在培养既有思想觉悟又有政务能力的有用人才。《东莱博议》将经、史、文作为教育内容,立足于理学,以史学为根柢,将经、史融合于文之中,体现了“博学笃志”、“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第三章从科举应试的角度解析《东莱博议》的写作技法。《东莱博议》一百六十八篇文章几乎全按照破题、原题、讲题、结尾四个固定流程完成创作,符合当时科场作论的基本程式。针对科场作文的需要,《东莱博议》通过立意求新、结构处处有路,运用自然巧妙的比喻及多样的历史比较等方式让文章在“规矩”之上随时不同、随事不同,灵活多变。第四章论述《东莱博议》的影响。《东莱博议》的内容与形式迎合了学生应试的需要,在后世展现出超强的生命力。从南宋到清代,《东莱博议》在不断地接受与传播中成为被大众认可的科举教材,并对明清科举考试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结语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兼论《东莱博议》在明清学术史上的意义。

关键词:《东莱博议》;吕祖谦;科举教材;科举教育;写作技法

学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综述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一章 《东莱博议》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 创作原因:社会实际需要

一、“进士社会”下科举教材受热捧

二、“科场高手”引求学者慕名寻访

第二节 创作目的:实现政治愿景

一、把科举当作政治跳板

二、借科举教育渗透政治思想

第二章 《东莱博议》的科举教育导向

第一节 以“育实材”为教育目标

一、育德——君子之学

二、振民——世用之学

第二节 以经、史、文为教育内容

一、立足于理学

二、以史学为根柢

第三章 《东莱博议》的写作技法——以科举应试为中心

第一节 《东莱博议》的文章之“常”

一、破题立论——“全篇之意定于发端”

二、原题下套——“推明主意”

三、讲题铺叙——“活法圆转”

四、结尾精神——“精密顺快”

第二节 《东莱博议》的文章之“变”

一、立意奇巧

二、行文处处有路

三、近取譬,巧设喻

四、多样的历史比较

第四章 《东莱博议》的影响

第一节 《东莱博议》的历代接受与流传

第二节 对科举的影响

一、开创科举教材的新形式

二、加剧科举的区域差异

三、调和官学与私学的教育矛盾

四、催化八股文的成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广播电视论文提纲下一篇:证券经纪业务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