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2022-08-30

第一篇: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吝店中学 杨新侠

2001年9月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师教学生活发生根本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课前教学设计。传统教学的课前准备有备课、写教案。新课程中,我们更重视课前准备,并称之为教学设计。有的老师说那不是一样吗?我说是不一样的,它有新的含义。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问题。

什么是教学设计?

就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问题,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的一个系统过程。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利于电化教育的开展。

3、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教案有什么不同?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有什么不同?

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也有教学设计,但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许多教学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优秀的教师可以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绝大部分教师从重知识传授的理念出发,基本上不研究教育对象,只要有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就进入规范的教学实践程式即:教师用教材教学生。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知识、教材与学生的最佳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之上,只要懂得相关理论,掌握科学方法,一般教师可以较迅速的实际操作。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有什么不同?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针对一种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之一,是教学设计指导教学的具体体现。但它基本是一个定性的东西,修改的人很少,好的教师就是写一个课后记。

新课程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针对一种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最重要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要对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教学方案并不断修正方案,是一个不断改进

- 2与课程目标的差异,来制定我们的预期的教学策略。就几个班里的学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级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的班级学习纪律差一些。我们都要制定出各班的预期教学策略。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给一些学生个性创造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与教材与学生的的最佳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 (2)新课程把教师定性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有重大影响。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允许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想象空间。教学内容上:综合性增强,《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为教师的教学创造留有极大余地。培养教师的理解水平、创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有了较大的自主性、灵活性。教师可以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花较多时间查资料,补充教材内容。培养了教师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3、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在以前我们一些教师为了省事或许不太会写,习惯于抄教学参考书上的,在新课程里就不行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课程标准》才是依据。对《课程标准》要求的一定要贯彻好,而且是教学设计的要点、重点。对《课程标准》要求以外的,教师就可以根据你教学设计的需要,增补或删节,重组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

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 (2)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 (3)以学生的兴趣要求为指导,而非教师的要求。 (4)应涉及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

(5)要反映学生学习结果。

4、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集中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而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一种交往活动,是一种情感的交往。因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非常重要。而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上的。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一个教师无广博的知识只能照本宣科,无熟练的教学技能也驾驭不了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课堂问题的有效调控三个部分。

(1)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①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主要表现为:

- 5(2)、由传统课堂教学的“静”到新课程的 “动”。 传统课堂教学缺少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课堂要求必须 “静”,一切围绕教师转,这是我国中小学传统课堂教学的通病。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教师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学会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气氛分为:支持型、防卫型

支持型:a、教师与学生都充满自信,相互信赖。

b、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学习态度使积极的。 c、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

气氛有利于学生发展。

防卫型:a、学生对教师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不信任。 b、教师对学生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 c、学生有自己应对教师的策略,教师对学生实行操作性管理。

课堂师生关系又可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我们倡导的是课堂气氛为支持型。课堂师生关系为民主型。)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重视情感教育,学会赏识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现在的名言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要鼓励成功,这是新课程中重要的教育观念转变。 (3)、对预期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进行有效调控。 ①学生的课堂吵闹问题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课堂吵闹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所以教师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想出对应的策略,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前提。课堂出现了吵闹问题,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具体分析: A、为什么而吵闹?是讨论还是别的? B、学生在吵闹时,正在做什么?

教师在做了具体分析后,可能得出以下积极方面因素: A、说明你的课堂气氛民主与宽松。 B、学生思维的很活跃。 C、学生参与意识。

D、个体发展需求,一些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

教师在做了具体分析后,也可能得出以下消极方面因素: A、任科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存在问题。 B、捣乱行为。 C、偶发事件。

D、个别学生想引人注意

②处理好学生中的“别样的声音”。

- 8知识还重要。佳木斯有的教师说有的班级厌学达到50%,问怎么提高学习兴趣。我说要分析刚上初一时就这样还是以后形成的,如果刚上初一时就这样,说明我们的小学教育是失败的。我们在中学要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主题。如果是以后形成的,说明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有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

我们虽然讲了三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是不可以预料的,一旦出现了,我们教师要以师生民主、平等、平静的心态对待此事。

5、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1)、我们教师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优点: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

缺点: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学习。 讨论法: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可以自由发言提问,也可以立即做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教师主要起指导、组织、提供信息等作用。

优点:(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班组或小组讨论进行。

(2)培养集思广益的能力,学生能听别人的意见并

做出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新课程中,教学方法设计要注意:

- 10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考,就是鼓励学生用以有知识与经验去观察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具体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E)、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学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现代教师不能满足学生学会,而是引导学生会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F)。新课程中,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说现在就让学生去搞发明创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我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做准备。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

创造型儿童往往不听话,甚至还有一些让人讨厌,调皮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太出格,不要限制太多。“听话是优点,太听话则是缺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了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其次要给学生更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利于学生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举例: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二种态度。(鼓励。板起面孔大吼)在次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特别是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教师一要允许,二要鼓励,三要引导。

- 121314 -

第二篇: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新理念下的《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徐瑞丽

【教材理解】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弟弟)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课文在课后第二题,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兄弟俩对于蒲公英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

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学情简介】

对于县城的孩子来说,蒲公英这种植物离孩子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孩子们之前并不了解这种植物及它的属性,是本文中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讨论交流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

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体验 【教学准备】准备稿纸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学第一自然段

1. 同学们,我们的儿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我们还拥有多彩的课余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齐读课题。

2. 生字词的预习怎么样了?谁领我们一起读一下课后的字宝宝?

老师又把字宝宝请到了老师这里,谁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小黑板出示: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可真奇怪呀![ ]-[ ]+[ ]=拢)

3. 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很牢固,那么课文呢?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生评价。

4. 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通过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答案了,谁来说一说?你能抓住书上的词句来回答吗?(一大片、长满、盛开)这些词语说明蒲公英长得怎么样?(多)

5. 谁能读一读,把蒲公英的“多”读出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兄弟俩是怎么玩耍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指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告诉学生,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读句子,想意思。

2. 金色的草地给兄弟俩带来了什么?(板书:快乐)是做什么的快乐呢?(板书:玩耍)

谁来读一读,读出兄弟俩用蒲公英玩耍的快乐来。

3. 你平时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快乐吗?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全班交流。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这片草地除了给兄弟俩带来了玩耍的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发现的快乐。(板书: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出示小黑板)我发现了什么?(草地会变色)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2. 全班交流。指名说“我”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早上绿色;中午黄色;傍晚绿色)

在理解原因时加上动作。边读边做动作。

3. 小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呢?(板书: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是我们探索自然奥秘的一把金钥匙,同学们可要做一个细心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 蒲公英可真有趣!小作者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可

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读一读,读出对草地的喜爱,对蒲公英的赞美。

2. 正因为这样,从那时起,蒲公英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为什么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早晨,当阳光洒遍大地,蒲公英就张开花瓣,就像我们睁开了朦胧的睡眼,所以说它和我们一起起床;晚上,夕阳西下,蒲公英会合拢它的花瓣,和我们一起睡觉。)

3. 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练习

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除了有趣的蒲公英,你还了解其他有趣的植物吗?指名说,师适当补充。

六、作业

今天回去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找找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植物,回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玩耍

快乐

早上 绿色

发现

中午 金色

(仔细观察)傍晚 绿色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雷利锐

一堂好课的特征可以有以下十六个字来概括:师生互动,充满活力,符合规律,共同发展。这次备课组教学研讨中,我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课堂,较好地体现了初中物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初中物理教学技术改革的特点,经过其他教师的评课,我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着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如我在《探究电阻上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教学时,以生活中常见的小彩灯亮度随电压的变化由暗到亮的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探究的主题。在学生感觉精彩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电学物理量引发新的思考——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自主设计出采取控制变量方法的实验探究方案,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接着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所采集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逐步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在对所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作为辅助工具,应用图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学生在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初步体会到实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元化。最后,各组学生就实验过程与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及评价,使学生充分体验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在学生体验欧姆定律得出过程中,既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的要求,又体会了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尊重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

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以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既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又注重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要求。

二、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情趣

如我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时提出一个问题:“小明父亲从国外带回了一只灯泡,其正常工作电压为110V,而我国照明电路使用的电压为220V,这只灯泡能不能在他家使用?”这样引入新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趣味性很强富有创意,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之中。好的课堂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活泼、有序、自然。本节课内容是以学生常见的现象为基础提出问题,把学生带到研究的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再用这些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展示物理知识造福人类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体现了合作学习的要素

这些课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作了一定的尝试,除了开展较为有效的探究式学习外,小组和团队的合作学习也得以较好地体现。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

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采用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的,有明确分工的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以下要素:(1)学习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促进互动;

(2)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3)维护成员间的互信,解决组内冲突;(4)对各人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5)对共同成果进行评估、改进。本节课中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实验结论的交流评估过程中,合作学习的要素得以明显体现,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思维得以发展,学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则是主体的、能动的活动,它可以避免一些应试教育的弊端。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全新学习方式。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以及求知欲望的进一步增强。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尤其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它的形成或建立过程本身,就是科学家不断探究的过程。这次展示课都很好的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改变。赵老师在上《探究电阻上电流和电压关系》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可能→一定的循序渐进的思维方式,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去探究规律,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和所得结论,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我在探究中只做点拨,不包办代替。只做“工作巡视”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按需教学”。当学生在新的知识生长点发生疑问时,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使因才施教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使每个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高涨,落实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改目标。

五、关注全体、分层教学上还不足。

经过其他教师的指出,我认识到教学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对后排的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对他们没有进行分层要求任务,没有检查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对他们的提问,表扬还不够。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新课程理念有差距,今后在方面一定大力改进。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谏壁中心小学朱云凤小学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不能尽早进入阅,而不能尽早进入阅读的最大原因就是学生的识字量不大。我们以往第一册的教材的识字量,只有200个左右,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为此,让学生早识字,多识字,提前阅读势在必行。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识字分流”的识字教学新概念,新课标的实验教材中,把认字和写字暂时分开,也就是把生字“四会”的要求分项,分阶段落实,先识后写,识多写少,从描到写。我们在新课标第一册的识字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看到生字会认,在课文里会读,大致了解生字在课文里的意思。我们实验教师在近一学期的教学中、摸索中,为引导学生攻破识字关,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一年级就能多识字,快识字,从而突破了小学生阅读起步的生字难关。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到识字的教学过程中。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我们的实验教师在这方面可是想了不少点子,下了不少功夫,

1、在情境中识字

在课堂上,通过再现生活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如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菜园图,模拟情况:让卡车送蔬菜到教室。接着,老师出示实物,让孩子上来摸一摸,看一看,认一认蔬菜的名称,并找出相对应的词卡,带领大家认读生字。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识字的过程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识字的效率还特别高。

2、在游戏中识字

⑴设游戏多识字。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白鸽送信”、“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等游戏,孩子们特别喜欢,百做不厌。如“白鸽送信”让孩子扮演小白鸽信使,手中拿着生字卡,送到讲台上,带领其它孩子来认读。“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的游戏,就是设置道道关卡,每过一道需认识生字,顺利通过道道关卡,就能夺取最后的红旗。在教学《口耳目》时,因为书中是以古代的象形字来引出现代汉字。于是老师就让孩子来玩“兑门票”的游戏。老师手中持“象形字”门票,孩子们手中持生字门票,老师

一出示门票,孩子们就马上要拿出生字门票,对号入座。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这不正是孩子们所期盼的吗?

⑵猜字谜、编儿歌巧识字。

刚开始,教师编些字谜让学生来猜,让学生在猜字迷的过程中识记生字。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尝试来编编儿歌,自创谜语来识字生字。在教学“闪”字,学生马上就能编出:一个小人门里坐。教学“大”字,就编出:一人张开大腿就是“大”„„这一类的游戏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巧妙地识记生字。

⑶想像识记生字

低年级的学生最擅长形象记忆,让孩子们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也有助于他们识字。如学习“燕”字时,教师出示燕子图。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燕”这个字进行了形象识记。从“燕”字的各个部件,联想到“廿”是燕子的头部;“口”是燕子的身体;“北”是燕子的翅膀;“灬”就好比是燕子的尾巴。展开丰富联想,进行形象识记,是帮助孩子识字的好方法。

二、识字途径多元化,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摆脱课堂的束缚,鼓励孩子们在交际、生活、阅读中开动小脑识字,这样一来识字自然就融入到孩子们的活动和学习中去,孩子们自然兴趣大增,纷纷以多识字为荣。

1、在交际中识字。

刚刚开学不久,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都还比较陌生。虽是起始阶段,但老师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多识字。老师让孩子们制作名片,写上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并配以精美图案,张贴在课桌一角,鼓励孩子与他人多交际,互相认名片,比一比谁认识的新朋友最多,谁认识的姓名最多。

2、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商店、学校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生活用品上的汉字,电视字幕上、广告上的汉字都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中认识牌匾一题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去认识路标及牌匾或街头广告上的生字。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也可引学生到自选商场走一走,多多认识商品包装上的汉字。让孩子们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3、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在拼音教学告一段落之后,就可以开始引导孩子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儿童读

物。只要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激励他们更多地识字。

“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引导孩子在课余进行诗文经典诵读,既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记忆贮存。我们的孩子经常在课外诵读《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一个学期下来,有不少学生都能背诵

二、三十首古诗。经典的智慧或先人的智慧语言不断输入幼儿纯净的心灵,日后必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积累语言。而目前最显著的作用就是通过古文诵读,能大大促进孩子识字。课外阅读宝贵的识字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源远流长。

三、识字成果展示趣味化,激励学生主动识字

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被激发以后,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一学期,每一位孩子都建立了识字袋,凡是遇到感兴趣的生字,孩子们都会主动将生字制作成识字卡,放到自己的识字袋中,并定期整理,这一段时间我认识了哪些生字,并把识字卡带到学校里,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展示台”定期展出孩子们的识字成果。有的展示台刊出孩子自己办的识字报,这些识字报形式丰富多样。《一路高歌》专门收集孩子在课外学会的儿歌,颇具诗刊风范。《昆虫世界》以剪报的形式收录各种昆虫的图片名称,生活习性,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展示台展出孩子们利用商品包装纸制作出的剪贴报,构思新颖、奇巧。有的展示台展出孩子们在认识了路标、牌匾后的即兴画,图文并茂,富有生活化。有了这一让孩子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孩子们在课外识字的热情特别高涨,识字量也在不断增加。正是这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拥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找到了成功和自信。

四、评价方式科学化,巩固学生识字效果

在以往的评价中,评价方式是非常单一的,唯一能对学生的识字作出评价的就是期末的语文检测。这一学期,我们的实验教师改进了一些评价方式,尽量作到评价方式多元化、科学化,让老师、家长,甚至高年级的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生字的检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每教完一个单元,老师先检测四人小组组长认读生字的情况,再让组长去检测组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应对生字回生的现象。在期末检测中则利用课内的

二、三百个生字,编排出一些词语,短文,让高段的学生担任测试员,对孩子们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存档。在识字测试中,能全部掌握400个生字的学生占38,能基本掌握的学生占46,掌握得还不甚好的学生占16。

课外识字的评价由家长、老师共同进行。平时的检测由家长进行,定期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检测,把结果记录到家校联系卡上,告之老师。期末,孩子们就把课外认识的生字全部打印成册,让老师对他们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并及时评价,评选班内的识字小能手并发放喜报。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课外识字更

落到实处。

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识字,大量识字,为学生的尽早阅读铺开道路。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在这一学期识字教学中,我们的实验老师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我们的识字教学是开放的。一是识字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决不把孩子禁锢在课堂,而是放飞孩子学习的翅膀,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渠道中识字,让识字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二是教学方法的多元和开放。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突出多元开放的识字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创造识字方法。实验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到多识字不但不是负担,而且是很有意思很愉快的事情,那么早识字多识字,真正成为一把开启阅读教学的金钥匙。能让孩子提早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感受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们提前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今后的语文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

五、识字教学综合化,促进学生发展

1、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因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多的认字、写字、用字。因此,孩子们普遍订阅了《语文新天地》、《三字经》、《开放性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在家时,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用上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刚开始的生吞活剥式的阅读到现在一拿到一篇短文,用不了几次的阅读,就能熟练而有感情地朗读,每位家长都用惊喜的眼光看着孩子的学习成就。孩子们还常常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大声朗读古诗、儿歌,兴趣盎然。一个班级中已有大部分学生读完了《语文天地》和《开放性学习》。有个别学生能背诵五六十首的古诗,30的学生已会背30多首古诗;50的学生能背20多首古诗;15的学生能背十来首古诗。哪怕是一些平时识字能力不强的孩子,据家长反映,基本也都养成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也能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一些古诗了。

2、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

在识字教学中,每位实验老师都牢记一个宗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允许每位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对于识字能力不强的孩子,老师采用不断复现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巩固识字,一学期内基本认识400多个生字。而对于识字能力强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多认识生字。现在每个班级都有好几个孩子识字量已达到上千个汉字,绝大部分的孩子已认识了

五、六百个生字。哪怕是一些识字能力较差的孩子,他们在这一学期中所认识的汉字也大大超过了前几届的一年级新生。这不正是新课程带来的福音吗?

3、培养学生探索实践的能力。

孩子们在掌握了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了强烈的识字愿望时,他们就会从各种各样的渠道来认字,增加自己的识字量。他们亲身实践,利用广告、商标、路标„„来识字,通过收集资料来识字,并且自制生字卡。一年级段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识字袋,里面收录了孩子们从各种渠道所认识的生字。当识字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很多孩子动手制作识字报。有不少孩子手中都有一册怎样编辑小报和黑板报的书,他们居然能参考书中设计的一些版面,自己来设计识字报。从学写美术字到绘出精美图案,俨然一副小编辑的模样。在这一学期内,每班每人至少制作了两张识字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学生掌握了多种技能,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实践的能力。这一切不正是超越了识字所蕴含的内涵,而大大扩展了识字的外延。“合抱之木起于毫米,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的孩子在不断积累感悟的过程中,必定能积少成多,积小悟成大悟。

一年级有很多家长都深有感触地说,真是难以置信啊,我的孩子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天里,居然轻轻松松地学会了

五、六百个生字,会背那么多古诗,哪能和我们那时候比啊!我的孩子能赶上这趟课改的列车,是多么幸运啊!

是的,在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无不感受着新课程带来的冲击,让我们在冲撞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虽然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坚持课堂教学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识字困境的好办法。

江苏省优秀教育教育征文中获二等奖

颁奖单位:江苏省教育学会

时间:二00六年五月十六日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助我轻松教学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成败,往往影响着小语教学效率的高低。新课程确定了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那么在这五大领域中,阅读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它又必然同其他几个领域相关联,甚至起着核心支撑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新一轮小语课改实践中树立新理念,切实解决以往阅读教学用时多、收效微的现状,就显得十分紧迫而重要。

经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的学习后我对《草原》一课进行了如下教学: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这一课我教学得非常轻松,学生对此课的印象也颇深,在课间我听见学生还在回味《草原》。

上一篇:新郎婚礼向岳父保证下一篇:心理教育讲座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