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2023-02-06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试行) 》的颁布, 在思考与分析当前课程改革的问题和趋势, 结合笔者所在的的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和要求, 我们逐渐意识到要进行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并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 实现既定的目标。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教学探索。

一、打破语文教学的固有传统模式

(一) 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在传统教学中, 往往只注重那些条条框框, 如归纳方法、技巧、规则等, 却忽略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 是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 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的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 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具备类似的敏锐感觉。在文本阅读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的饱含情感的语言, 迅速地感受到语言的意义所在。学生只有形成了这种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 才可能在文本阅读过程中, 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从而自觉地完善自己的情感, 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内在品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就是指不但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呼唤人文精神去充实和武装学生。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 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其目的就在于“人”, 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所以, 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就是“立人”之课。

(三) 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传统语文课本往往以文体或知识点串成单元, 造成一种刻板的格式。新教材则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 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 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不是简单的只学习一些语文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

二、创新方法, 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

(一) “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日益成熟和深入实施

近一两年, 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大力提倡以“导学案”“四段八环”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导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先学后教的理念, 倡导的是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四段八环”的教学模式, 则将课堂时间“强制”充分的还给学生, 使整个课堂环节从自我预习, 到小组讨论, 小组释疑, 到小组总结, 都有学生的参与。从而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中心。

(二) 注重训练, 强调思考, 追求时效

在很多时候, 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了老师的“一言堂”, 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口语表达都没有做过练习。我们在抱怨学生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差的时候, 也应该反思在我们的课堂上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呢?作为一种言语教学的语文教学, 要突出语言对思维的重要性。一定程度而言,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动脑, 着意于学生思维能力、品质及其习惯的培养, 也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语文成绩。语文教师课堂上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目的, 精心设计以思考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创设有效的训练问题情境, 使学生勤思、善思、深思, 从而达到有所练、有所得。这种过程促使学生由简而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全面思考, 不蔓不枝的落实设定好的教学目的。整个过程中, 要设计好时间跨度与衔接, 紧扣一个“思”字, 以读启思, 以练促思, 环环相生。

(三)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资料, 增长学生的见识

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课堂, 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 局限于课本。而应该让学生在每个时间, 每个地点都能够学习语文。而在老师指导下的广泛阅读就能够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语文世界, 提高学生的阅读, 分析, 理解, 概括, 归纳, 写作, 口语应用等能力。我们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 回答问题, 发表见解。然而在只有一本语文书, 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十分有限的情况下, 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 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 如同学捐献, 收集旧书刊, 图书馆借阅的形式, 收集尽可能多的书籍, 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这才是增长学生见识, 提高他们素养的基本方法。

总之, 要想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就要转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 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摘要: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 以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以及提高人文素养的目标, 成为语文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中学,语文教法

参考文献

[1] 王相文韩雪屏主编.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 李政涛吴玉如著.“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生活实践与语文学习下一篇:动物类影片表意动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