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2022-09-10

主体性教育明确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其根本特性。笔者认为, 在主体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应树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学生观, 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一、创设情境, 体现主体性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当“基石”的作用。在学习的一开始, 教师应铺垫合适的基石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然后逐渐撤去基石, 把管理、调控、指导学生的任务交给学生, 最后让学生独立学习。在课堂内外, 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探索、答问质疑, 加深学生主体参与的深度。同时还要交换练习方式、分层达标,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传统的教学是一个封闭的、僵死的教学场景, 教师的课前教案就是“剧本”, 课堂是教案演出的“舞台”, 教师是导演, 又是主角, 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 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在这种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潜能很难得到发挥,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严重缺失。根据价值的不同, 马斯诺把创造性分成“特殊才能创造性”和“自我实现创造性”两种。前者是从天才、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们的身上所反映出的创造性, 他们的创造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后者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创造性, 他们的创造活动不一定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对本人来说, 却是一种具有新价值的体验, 随着专业的深化, 这种创造性有可能发展成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对于中学生来说, 他们身上表现的主要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任何前人的成果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眼睛、双手和心灵去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

二、创设氛围, 激发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只在课堂教学中, 还应渗透到更为宽广的学生生活之中, 越过课堂, 走向课外, 走向家庭, 走向社会。课堂教学的课表是由学校制订的, 学生只能按照课表上课, 但是对于课表以外的时间, 学生应享有充分的支配权。教师在这方面应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制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课程表, 表中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年龄特征进行具体的安排。活动设施和场所由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由选择, 注重有差异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在教学设施上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空间。教室不是学生活动的唯一空间, 在其他地方也应能看到学生活动的身影, 如学生阅览室、艺体房、操场上、花园中, 学生的活动应是布满整个校园的, 弥散着孩子的朝气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筹帷幄, 抓住要害之处、关键之处, 适时点拨, 启发思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有能力对自己迷惑的问题进行尝试探索并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 在尝试错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需在关键时刻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以及好强心, 采取暗示或激励的方式, 促使学生进行反思, 发现错误, 调整行动, 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自觉改进。主题的选择对于学生能否有效地发挥主体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选的主题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尽量做到新颖、奇特, 有创意, 为学生所喜欢。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经常适当地穿插介绍给学生, 不仅能使学生从中学到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而且还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这些先辈们的敬仰和羡慕, 使学生从羡慕到萌生跃跃欲试的愿望,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授高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 通过古印度国王玩国际象棋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又如在讲解"简易逻辑"中反证法之时, 我引入了一则故事:从前, 三个古希腊哲学家, 由于争论和天气炎热, 而感到疲倦了。于是躺在花园里一棵大树下休息, 结果三个都睡着了。这时, 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 三个人醒来后, 彼此看了看, 都笑了起来, 但这些人都以为是其他两个人在互相取笑;突然其中一个不笑了, 因为他发觉自已的前额也涂黑了。你能想出他是怎样发觉自已的前额也涂黑了?这时学生个个开始议论起来了,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例如我在讲解"异面直线所成角"时, 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动画课件。旋转、拉伸、平移, 在立体中多角度地观察异面直线所成角, 直观形象。而且旋转产生的动画效果引起了学生巨大的求知热情。现代媒体可产生许多特有的绚丽多彩的画面, 有其极其丰富的动感效果。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直观感。以逼真的形象占领学生的认识空间, 变静止为运动, 变抽象为直观, 在教学上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质疑反馈, 提高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 主要是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比较被动, 学习方式单一, 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栏目, 以栏目为“路标”, 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质疑讨论指的是教师以一系列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反馈矫正指的是将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完善及补充, 以科学的语言进行阐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 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单一向多样化转移。它要求改变过分强调教授学习的方式, 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为实施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 推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参与实践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 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由单一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过程的多种模式。

上一篇:浅谈地基强夯法的特性与施工工艺下一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