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地理学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计划中处于文理之间的特殊地位,在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地理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初中生又处于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阶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地理观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篇:地理学教育论文范文

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育探讨

摘要: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内容,增加海洋地理知识内容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海洋地理教育和意识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海洋地理教育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海洋地理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我国中学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学;海洋地理;教育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人才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海洋地理教学知识作为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部署的重要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海洋、关心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工作的发展,以此对我国主权、发展、安全以及经济起到维护和推动的作用,进而实现我国良好发展的目标。

一、海洋地理教育和意识的概念

(一)海洋地理教育的概念

“海洋地理教育”这一词语并没有得到较为明确的定义,相關研究人员认为“海洋地理教育”是有狭义和广义上的区别的,广义上的“海洋地理教育”指的是所有可以提高人类对海洋地理认识的知识内容,进而提高人们的“海洋地理意识”,从而使人类对海洋产生的道德行为活动;狭义上则认为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海洋地理知识。就“海洋地理教育”的字面意识进行解读,其更像是两个词语组合成为的新词语,也就是指进行的海洋地理知识教育。

(二)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

现阶段对于“海洋地理意识”这一词语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述,以相关研究人员对“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来看,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将研究人员对“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后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第一,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情况作为“海洋地理意识”的出发点,这一观念中提出了“海洋地理意识”指的是人类和海洋之间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中,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使用各种方法的认知,也就是将“海洋地理意识”作为“海洋地理观念”,即人类对海洋世界的总体看法以及根本观念,在反映人类对海洋认识情况(海洋地理与人类的关系、海洋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地理环境保护等)的基础上,展现了人类的“海洋地理意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形态改变而发展变化的,也就是人类对“人海关系”形成的自觉意识,是人类自我反映涉及海洋地理的社会行为活动的方式。

第二,还要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指的就是人类对海洋产生的海洋地理资源意识、海洋地理价值观、海洋地理空间意识、海洋地理博弈意识以及海洋地理科技意识等。对上述“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研究人员对“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过于表面化,描述性过强,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1]。

二、海洋地理教育的作用

(一)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便是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学海洋地理知识教学便是地理学科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基础上增加的内容,对中学学生开展海洋地理知识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视角,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新时代培养中学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方式。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课改中提出教学工作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方式。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展的海洋地理知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可以为学生未来从事海洋地理相关事业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中学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阶段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海洋地理有关的知识,对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丰富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推动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

(二)推动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导向便是推动素质教育,其是立足于学生以及社会长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重视对学生能力、价值观以及态度的培养工作,使学生可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中学阶段开展海洋地理知识的教育对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知识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在了解海洋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层次的认识海洋,进而热爱海洋,引导学生对海洋地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树立起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例如:中学阶段海洋地理知识教学阶段,通过教师对海洋环境污染产生的危害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形成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师向学生讲述海洋国土以及相关权益的知识时,使学生可以认识到海洋安全的重要作用,树立学生的海洋主权意识和爱国情怀,通过这种海洋地理教育内容,使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教育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在中学阶段进行海洋地理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海洋地理相关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进而树立学生良好的“海洋地理意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目标,推动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帮助教师实现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

中学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性质都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的,其课程教学目标是中学课程的基本组成元素。中学海洋地理教育是结合海洋学科以及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其有着各类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中学海洋地理的必修知识中包含海洋基础地理知识、海洋地理资源意识教育、海洋主权意识教育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这四个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设计海洋地理教育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阶段,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知识点进行拓展,帮助学生了解现阶段海洋污染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通过让学生分析人类哪些行为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以及海洋污染会对人类生存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等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学生在学习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海洋污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活动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和海洋地理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或者小组探究问题,使学生可以在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海洋地理相关的知识技能,并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实现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素质教育的目标,帮助教师实现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

(四)增加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意识

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知识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得到加强,让学生通过学习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更加全面的对海洋进行认识和了解,并以此作为学生认清我国海洋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了解我国海洋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师对学生讲解我国海洋领土和其他国家的划界问题以及岛屿主权问题等,使学生形成海洋领土的保护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思想,提高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海洋地理知识,促进学生“海洋地理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学生作为推动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单元,其海洋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主权的维护产生影响,需要教师重视学生“海洋地理意识”的培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实现我国海洋方面的建设目标[2]。

三、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一)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现阶段中学海洋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将问题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当下大部分中学学生认为学习海洋地理知识并不是必须的,学生在心理层面上没有重视海洋地理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第二,学生掌握海洋地理知识方面。通过对中学学生掌握海洋地理知识情况的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对于课内必修教材内的海洋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其课外选修教材中海洋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低年级学生这一情况最为明显。此外,由于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较少,大多是通过课堂学习以及课外阅读的形式获取的海洋地理相关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通过媒体网络去深入了解海洋地理知识。并且,考试试题的侧重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主要原因,考试中对于海洋地理知识的涉及程度会直接对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相关知识的情况产生影响,很少有学生认识到海洋在未来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学生海洋地理意识较差。学生对于海洋国土意识较为薄弱,并且对海洋权益以及海洋相关政策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第四,教师没有重视海洋地理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海洋地理知识时,只对考试中涉及的必修知识的进行讲解,且没有组织开展有关海洋教育的实践活动。

第五,学校没有重视海洋地理教育。学校在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教学资源不够完善,缺乏良好的海洋地理教学环境,导致海洋地理教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二)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将原因归结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传统观念对其产生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土壤肥沃以及气候条件良好,人们很容易通过农耕的方式实现丰衣足食的目标,再加上各个朝代都存在“重农轻商”的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对于海洋的观念较为薄弱,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海洋。第二,海陆占比的影响。由于我国陆地面积是还应面积的三倍多,我国陆地占据比重较大,因此人们对陆地的重视程度更高,忽视了海洋方面的教育。第三,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阶段应试教育体制下,海洋地理知识由于在考试中并不是较为重要的考点,导致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并没有对海洋地理知识的教育工作进行重视,只在意学生的总体成绩[3]。

四、优化海洋地理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海洋地理知识教学方面的应对策略

为了优化中学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工作,就教师教学工作来看,教师应首先做到将海洋地理知识的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进行有效的衔接,拓宽学生在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视角,其次教师应对海洋地理必修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扩充,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海洋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海洋地理选修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将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在海洋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专题研究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开展有关海洋地理知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海洋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应对策略

从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方面来说,学生应转变传统不重视海洋地理知识学习的态度,选择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海洋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并以自身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方法的优化,进而提高自身掌握海洋地理知识的程度,获取更多有关海洋地理方面的知识,从被动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研究海洋地理知识,逐渐形成自身的“海洋地理意识”。

(三)学校管理方面的应对策略

从学校管理角度进行优化,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利用學校现有的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教学资源,并借鉴优秀的海洋地理教学课程设计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此外,学校还应加大海洋地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学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进而提高海洋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4]。

结束语:综上所述,海洋地理教育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知识,其需要学校管理人员、社会各界以及地理教师对其进行重视,使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教育可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实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还应根据现阶段我国海洋实际情况,依托教材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可以切实了解到海洋地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洁敏.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高中海洋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及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2]易超文.高中地理教育视角下学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1.

[3]李锦红.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9.

[4]牟榄滟.高中地理中“人海关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作者:杨玉梅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与地理观念教育

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计划中处于文理之间的特殊地位,在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地理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初中生又处于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阶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地理观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的地理观念是指人们对地理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它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已不是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发挥学生的地理技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诸如森林减少、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濒危、气候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等世界性的各种灾难和社会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并加以思考,从而对人的社会实践起导向作用,指导着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地理观念教育,有利于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经济与对外交往,这也是世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学一直是以知识教学为主,而且所学知识对于学生毕业后参加社会建设难以致用,这就使得地理学科讨人厌。现在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必然会唤起全社会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重视,从而引起人们对地理教学的广泛关注,重新树立地理学科的新形象。

着重培养的地理新观念有:

第一,整体观念。要树立全球整体意识,充分认识世界各地优势与差异互补在地区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意识,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各国的发展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尤其在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

第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也是贯穿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

第三,地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的观念。地域差异是客观事实,而地域差异有一定的规律性,农业政策和工业生产布局要考虑地域差异。

第四,环境保护观念。要建立大环境观念。要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爱惜森林、保护草地,尊重自然规律;有节制、有计划的利用自然资源;要树立环境价值观念,正确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后果。

第五,人口观念。正确认识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引发的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医困难、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与评价我国人口状况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务必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第六,资源观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为此,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制约性,积极开发新能源。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蔡建花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加环境地理教育

摘要:初中阶段教育中,地理学科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重要责任。地理学科有其鲜明的特点,包括综合性、空间性、区域性、动态性等特点。当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逆的。教师根据地理学科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地理相关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树立科学地理观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境;教育策略

对学生进行环境内容方面的教育,地理是教学的主阵地。传统初中地理教育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环境地理方面的教育存在不充分的情况。立足当前自然环境发展现状,教师发挥地理学科教育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度,以科学的地理知识教育树立学生正确观念意识,提升地理环境知识理解、分析与运用能力,以有效的环境教育提升学生地理综合能力,进而为环境事业做出点滴贡献。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地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广大初中生生长在新时代,有很多学生享受着优渥的生活,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等。他们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下成长。但与此同时,初中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明显薄弱,对人与自然的关注缺失。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围绕环境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展开教学,能使学生以地理环境教育所学立足于自身学习与生活实际,反思整个人类都在面临的严峻问题。能从自身真正做出改变,包括分析环境问题,为环境事业做出点滴贡献等。如此,以地理教育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对学生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实现地理学科教育价值

时代在不断发展与变革,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教育而言,乘时代发展之势、立足当前环境现状展开地理环境教育,无疑能够彰显地理学科的重要价值。虽然很多地区学校对地理学科教育重视度仍不足,教师教育水平有限。但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地理学科教育的关注度亦会逐步提升。基于此,教师从当前环境发展现状出发进行思考,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角度进行反思,加强环境地理教育,彰显地理学科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教師科学教育观念指导下,树立地理价值观,以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反思环境问题现状,实现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地理教育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环境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中,为加强环境地理教育,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强化学生关于环境问题的感知。以信息技术呈现的精彩课堂激发学生环境地理学习兴趣,实现理想的地理教育目标。以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教材中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地形地势特征”为例[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中国地形以3D形式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更加直观、立体的学习感受。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看起来就如同阶梯一般;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以信息技术呈现中国地形地势教学课堂,同时将其与环境地理教育相联系,尤其从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重要方面探索我国土地使用情况、荒漠化治理、环保工作推进等,尤其通过信息技术列举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环境的感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分组合作学习实践,强化学生环境地理理解

广大初中教师明确加强学生环境地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将课堂学习主体转移给学生。建议教师注重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深化环境地理知识理解,提升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以自身地理所学思考环境问题,在将来能够为环境事业做出贡献,升华地理学科教育的意义。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在我国,农、林、牧、渔业都有其发展特点[2],受环境制约,多地区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一些显著的问题现状,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从环境角度出发思考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优劣势,得出农业若要发展要因地制宜搞生产的重要性。同时,必须保证绿色生产,不过多开垦土地进行非法种植,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农药残余有毒有害垃圾等要做好清理等。以分组合作学习拓宽学生地理思维认知,培养学生更加长远的目光,着眼环境现状,在理解地理知识内容基础上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三)丰富环境地理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为培养学生环境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教师围绕教材重要内容,不断丰富地理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又因学生积极的地理活动参与深化环境地理学习,达到教师理想的教育目标。以“不同类型的国家”中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学习为例,教师为学生展现与环境相关的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存现状等,指导学生从地理知识学习角度思考原因,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环境特点,提升学生地理分析、应用能力,实现环境地理教育的重要目的。

结语:

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加强环境地理教育,使学生地理学习立足环境问题现状等,能以地理知识所学在将来为环境事业做贡献,发挥地理学科教育意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范娅男, 褚丽娟, 史月欣,等.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提升的策略[J]. 商情, 2020, 000(002):240.

[2]谢雪松. 浅析人地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J]. 教育界, 2020(21).

作者:白建国

上一篇:学法律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学毕业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