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一地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如今,自从教育部制定了新课改方案,将地理课作为高中三年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根据我国现如今的国情以及高中教学的性质特点,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学会很多在其他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篇:高一地理论文范文

高一历史教学整合探究

高一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多、跳跃性强,同时要面临学生文理分科、课时少等问题的困扰。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每一位高一历史任课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经过对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进行教学整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环节进行优化和整合

教学整合是指改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来那种按照教材编写的体例和顺序进行一章一节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对教材的内容、对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对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适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己的学习实际。

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最少的时间精力消耗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教材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环节进行优化和整合。

现在我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为例,探讨历史教材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化和整合,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第一步:目标的优化和整合

把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失败作为一个整体讲解,八国联军侵华作为其中一部分,而把《辛丑条约》安排在下一节,从而达到教材内容的整合。通过对前面知识的总结认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整理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认识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多角度评价义和团运动,使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用阅读法来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基本概况,师生用谈话法理清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比较戊戌变法与义和团的不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问、讨论相结合,使过程与方法整合。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的互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认识: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斗争任务。寓情于理,使学生既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又受到唯物史观的教育,使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

第二步: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整合

1.课前布置:结合预习提纲阅读教材,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利用互联网,查找“义和团运动的揭帖”,为评价义和团及其“扶清灭洋”的口号做准备,充分利用了图书馆及信息技术,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资料,学会学习。

2.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梵蒂冈“封圣”:2000年月10月1日梵蒂冈教廷把曾经在中国犯下丑恶罪行的一些外国传教士及其追随者册封为“圣人”,中国外交部10月1日发表声明,对梵蒂冈10月1日举行的“封圣”仪式,表达了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同时又增强了学生振兴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3.讲授新课:让学生依照提纲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过程、八国联军侵华概况。既体现了教材的中心地位,又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知识不清的由师生共同补充完整。教师强调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从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自己做,教师起引导的作用,使新课学习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最优化。

4.新课小结:结合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来看帝国主义利用宗教对中国侵略,中国人民反教会的斗争,实际上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斗争,以此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统一。

5.知识检测: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有什么异同点?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处在同一背景下,出发点都是为了民族的救亡图存,但却没能走到一起,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6.研究性课题:史学界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观点不一,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什么?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三步:板书设计的优化和整合

通过结构性板书设计,使学生理清义和团运动发展的脉络及结果。做到知识的结构化、形象化。

通过这样的整合,充分开发了历史课程资源,在教学程序中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的优化和整合,使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整合的效果,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还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第一,深挖教材,将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教材有意识地留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教师通过补充大量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根据高一历史教学的内容来选择研究的课题。

历史事件评价课题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历史人物课题有: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张学良等。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的历史读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学生也可以根据主课题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提出子课题,并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进行展示。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获得了与这一专题相关的诸多知识,并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在展示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第三,根据热点问题和乡土历史设计课题,让学生开展研究活动,进行自主学习。

历史教育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历史学习,从历史规律的层面上客观地、深层次地认清现实问题,揭示历史规律。在热点问题研究上,我设计了以下课题:陈水扁与他的“台独”梦、达赖喇嘛与他的“藏独”梦、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问题、中美关系问题、巴以问题、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等。其次,在乡土历史研究上,设计的参考课题有:抗日战争中的大青山游击队的形成及作用、从本市街道名称(或居民服饰、家居等)的变化看家乡的变化、呼和浩特革命史(如“9·19绥远方式”)。学生通过查阅图书和利用互联网搜集了大量史料。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对掌握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做出结论,形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三、总结与思考

教学整合模式的一个亮点在于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他们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有意义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枯燥的对教材照本宣科。通过教学整合,教师可以将思维技能和协作技能融入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中,而不是单纯地教授这些技能本身,于是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实质上成为思维技能、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多元智能等学习载体。同时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教学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各项能力,而不是学科内容的单纯叠加。

在高一历史新课程改革全面进行之际,历史教师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以传授式、记忆式为主的学习习惯,还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特点,适时改变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历史教材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进行教学整合,把高一历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宫艳丽

第二篇:高一地理新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和渗透方法

摘 要:如今,自从教育部制定了新课改方案,将地理课作为高中三年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根据我国现如今的国情以及高中教学的性质特点,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学会很多在其他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思想教育;方法

1996年5月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试用版,旨在通过地理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及学习方法。这项新颁布的教学大纲在继承了原先大纲本身拥有的优点基础之外,还根据目前我国高中教学的现状、性质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到提升全体高中生的素质[1]。

一、影响地理教学的因素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教学形式以及内容与其他课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其教学思想更是截然不同。我们可以看出,新大纲的教学思想较原大纲更落实了教育成分。思想教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传授,而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和行为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学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而思想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而所谓的思想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对每件客观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去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还有去培养学生当遇见困难和问题时,拥有去分析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教师应当拥有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能力。不能只是一味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然后就撒手不顾。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是其中一项,还必须学会利用心理学去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学的观点去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并不像口头说的那么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一个知、情、意、信、行这么几个因素一起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首先是对知识,即具体概念的认知,下一步是对其产生情感,也即是产生兴趣的过程,再下一步是意,即意识,意识是当大脑产生抗拒时能自由支配自己大脑的意识,解决内心的矛盾,接下来是信,信就是要产生信念,要对它产生自信的感觉。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后一步是行,即要行动起来,表现出来。在完成这些步骤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思想教育,将两种观念融合在了一起。传授知识就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因为这些知识在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通过地理思想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是一个人从幼稚转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对他们加以重视,从身体到心理的教育变得非常重要。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促进他们在知识、能力以及思想情感方面都能得到一个大的提升,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新时代公民,以适应现代乃至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育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其思想教育范围之广、内容之广,用精练的语言来进行一个总结性概括便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国情、国策教育以及全球观念的教育[4]。

二、内容的渗透

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的教育时,要学会利用适当的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到知识教育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尽量做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吸取知识和思想,做到无意识或有意识、有形到无形之前的互相转换,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思想。首先,地理教育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体现。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一种方法论,是人们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方法论[5]。新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充满着很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充分地让学生了解到客观事物事物的系统性、差异性以及普遍的联系性,到最后能做到以及认识到宇宙之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宇宙观,并且做到能够有勇氣去批判唯心主义,树立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观念。

目前,我国的地理教育中融入了很多的国情国策,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思想教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靠一篇文章或者一篇课文就可以描述清楚的。在地理课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需要突出地理的特点,以传授地理知识为前提,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受到有益的教育[6]。

参考文献:

[1]孙春亮.高一地理新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和渗透方法[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11):29-31.

[2]沈晴.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3):50.

[3]王丽娜.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18.

[4]李鹤亭,钟绵玲.浅析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2014(2):105-106.

[5]蒋会学.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软件(电子版),2016(6).

[6]郭姝媛.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1.

?誗编辑 张珍珍

作者:柳奇德

第三篇:高一语文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当前,许多高中学校在教学中都出现了明显的脱节现象。学生无法分清楚初中与高中学习的区别而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教师也没有针对此情况作明确的分析和指导。本文就高一语文衔接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一语文;衔接教学;语法知识;学习方法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刚刚结束初中生活而迈向高中的大门,这是一个崭新的阶段。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就要学习更加精细和丰富的知识,其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都与初中学习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当时的体验和心境而选择合适的方式带领学生一步步进入高中学习阶段,这就造成了学生内心混乱的状态,也不利于之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就如何进行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教学进行研究。

一、补充语法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存在一些知识的遗漏,尤其是对于基础知识而言。在高中教学时,教师往往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这一方面的讲授。但是,基础知识是学习的地基,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基础功底,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高中阶段相较于初中階段,其知识会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作为高一语文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授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例如,文言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言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句子的组成要素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学生只有了解了句子的组成结构,才能够在文言句子中判断其句式结构。然后,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在高中阶段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其一,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并且告诉学生要注重在今后的课堂上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其二,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可以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其三,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掌握对于词类活用的积累和分析。除此以外,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也是学生所要积累的知识。通过这些语法知识的分析和结构,学生在内心中有其系统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二、指导学习方法

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并且不断坚持,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其基本上都遵循着学习的规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习惯,在不断坚持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作为高一语文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上课之前预习所要讲授的文章,能够让学生对于本节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掌握提前预习课文的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和思考,进而对于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另外,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习惯,而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喜爱当作学习的动力,这种观念的转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与此同时,在课堂过程中,当教师提到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教师要指导学生迅速拿出自己的积累本并且及时进行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下翻阅课本和积累本,巩固所学的知识。只有不断地巩固和思考所学知识,才能够提高其学习成绩。

三、培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育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而不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和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反思。作为高一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传承和鉴赏能力这四种核心素养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朗诵诗歌的有效方法并且让学生欣赏名家的朗诵视频。然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再挑选学生进行诵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革命形势,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且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内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所描写的意象,从这些意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在阅读完诗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并且叙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通过这些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学习并不是短时间内的领悟,而是长时间的积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对于知识的认知和领悟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仅仅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善其理论体系,也无法完全掌握高中学习的具体技巧和方法。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并且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高中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宝芝.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及其衔接对策问题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5):63-64.

[2]张春刚.高一阅读教学对话模式的实践策略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6):130-130.

作者:吴晓虹

上一篇:学术道德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经济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