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中必学的内容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扩大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范围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乡土地理知识与常规地理教学的紧密融合,而本文则将对此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第一篇:初中地理论文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与地理观念教育

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计划中处于文理之间的特殊地位,在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地理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初中生又处于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阶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地理观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的地理观念是指人们对地理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它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已不是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发挥学生的地理技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诸如森林减少、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濒危、气候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等世界性的各种灾难和社会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并加以思考,从而对人的社会实践起导向作用,指导着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地理观念教育,有利于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经济与对外交往,这也是世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学一直是以知识教学为主,而且所学知识对于学生毕业后参加社会建设难以致用,这就使得地理学科讨人厌。现在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必然会唤起全社会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重视,从而引起人们对地理教学的广泛关注,重新树立地理学科的新形象。

着重培养的地理新观念有:

第一,整体观念。要树立全球整体意识,充分认识世界各地优势与差异互补在地区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意识,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各国的发展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尤其在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

第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也是贯穿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

第三,地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的观念。地域差异是客观事实,而地域差异有一定的规律性,农业政策和工业生产布局要考虑地域差异。

第四,环境保护观念。要建立大环境观念。要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爱惜森林、保护草地,尊重自然规律;有节制、有计划的利用自然资源;要树立环境价值观念,正确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后果。

第五,人口观念。正确认识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引发的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医困难、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与评价我国人口状况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务必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第六,资源观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为此,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制约性,积极开发新能源。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蔡建花

第二篇: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中必学的内容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扩大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范围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乡土地理知识与常规地理教学的紧密融合,而本文则将对此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策略

为了顺利开展乡土地理教学,首先需要对乡土地理的范围加以明确。在《辞海》中,对“乡土”的解释为“家乡,故土”,而在地理学科中,“乡土”也可以泛指“地方”。因此,“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一种特定的学科概念,可以理解为省区以下比较小的地区。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个人修养的培养,乡土地理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将乡土地理教学融入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知识

从乡土地理的内涵来看,其内容涵盖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所以为了使乡土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使相关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与认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初步优化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组织本班的乡土地理教学活动时,我会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知识的建构。如:(1)借助地理图片对家乡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并对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分析;(2)根据相关的地理资料对家乡地理事物的变迁进行描述,并对产生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3)举例说明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并分析本地自然资源对家乡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对本地的人口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全国的人口情况进行对比,以此来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变化的特征;(5)准确了解本地和外界的联系情况,并思考本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6)借助相关资料对本地的发展规划进行准确的了解,密切关注家乡未来的发展变化,并且要立志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最终,通过全面的引导,逐步使学生对本地发展中的地理要素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

2.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地理实践能力

简单来说,地理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模拟实验、调查、考察等不同形式的地理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观察、理解、感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既要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也要将其作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对所在区域的地理事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本地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

如:本地的地形地貌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我组织学生对本地的地形进行了实地的调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本地主要的地貌类型,并借助相关工具和软件观察本地的地势走向。之后,要根据此前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地形图,以此来对本地的地形進行更加全面的认知。接着,要认真分析本地的地形特点对于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分布等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并且深化了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

3.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中深化认知

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深化学生对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理解。正如前文所述,乡土地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在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并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念对这些地理素材加以分析。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给学生提供本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地理资料。同时,我会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在突出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根据人地关系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相关的地理材料进行分析,并使其思考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如何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这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深化无疑会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本地的地理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恰当的思考,从而通过乡土地理知识逐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环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案例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5):152.

[2]李浩.浅析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0):68.

作者:杜荣畅

第三篇:探索初中地理教学,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摘 要:受开课时数的限制,初中地理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时间非常少,这就迫使教师挖空心思在这短短四五十分钟内完成好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简单谈以下几点,与君共勉。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教师教得舌敝唇焦,汗如雨下,学生学得压抑吃力,沉沉欲睡,课堂教学进展缓慢,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师教学模式太过生硬,教学手段因循守旧,无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愿望,致使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改善这一不良现状,打造高质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呢?本文对此话题展开了讨论,纯属笔者一己拙见,以期能对各位同仁的教学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一、有效备课是前提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个内容繁复的整体系统,备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节课是高质还是拙劣。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进行有效备课,则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千丝万缕,杂乱无序,学生听得恹恹不振、浑浑噩噩,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地理课堂产生抑制心理,避之如洪水猛兽。故而,要想保证教学过程井然有序、高效优质地正常运转,教师必须进行充分备课。备课是要讲究科学的,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备学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好恶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和组织,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学如看病,只有對症下药,才能教有所获,教有所得。第二,备教材。“备教材”就是需要教师深度剖析地理教材,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准确定位目标,增强教学针对性,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隐晦问题清晰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三,备教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和启发性,活跃而又充实整个教学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在地理学习中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工具。合理恰当地运用地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平日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阅读地图的方法,掌握使用地图的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意识。

相比于文字语言,地图语言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在很多地方能起到文字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大量的河流、城市、地形、铁路、气候、区位等信息仔细落实到图上,找出它们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将地理要素的分布填绘到空白图中,手脑并用,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掌握。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化复杂抽象为简单具体,化眼花缭乱为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繁冗的地理信息进行甄别、加工,从而大大减少了文字记忆的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科学,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到社会经济,小到衣食住行,无不涉及地理知识。故而,在日常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以此拉近地理与生活的距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高昂兴致。

譬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这一内容时,教师如果让学生用强行记忆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就会遗忘。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恰当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选择立夏这一阶段,对当地气温的变化情况以及区域风向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索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此举可以使学生将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与地理学习进行密切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同步进行,高效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最终必然可以实现地理教学效果的最

优化!

参考文献:

[1]王素芳.打造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粗浅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6).

[2]黄友发.激趣·悟理·体情: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探索[J].文理导航旬刊,2017(1).

作者:刘九玉

上一篇:民办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审计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