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设计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和实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地理教育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为例,从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和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

第一篇:地理设计论文范文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为高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利用地理方法、地理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使个人综合能力得到凝练与升华。现阶段有些初高中地理的衔接不尽如人意,课程设计衔接不畅。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缺乏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据地理核心素养进行高中地理课堂设计,能够为地理学科发展提供动力,降低高中地理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重点存在明显不同。例如,《自然环境》一节中,教学重点是认识亚洲的地形、气候及河流特点。虽然初高中地理都是对地理自然环境进行介绍,但是初中地理更加侧重对自然要素的了解,而高中地理则重视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课堂设计来看,初高中地理教学在课堂提问上也存在区别。分析初高中课堂提问方式可以看出,初中课堂提问以提问教材知识为主,提问更加直观浅显。教师多在提问后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或者学生可以直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或者猜选一个答案。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仅进行简单总结。而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则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对比可以看出,初中地理教学重在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高中地理教学则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讲解只是辅助,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

1.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深挖教材中的地理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一般对学科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课程实施等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参考的指导性文件,它为教学指明了方向。高中地理教学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准则,按照内容要求实施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同样,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上,应当深挖教材中的地理核心素養,从多个角度解读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及编排设计上充分体现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其植入学生思想当中。教师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初高中衔接的关键阶段,更要准确分析课程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编排设计是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有关地球运动的教学为例,初中与高中地理中都有一定的教学要求。初中地理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及公转的简单概念及意义,高中地理内容则难度大大增加,从自转、公转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为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建议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分为课前探究、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三个环节,逐步推进教学进度。在课前探究阶段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通过阅读掌握基础知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在课堂自主探究阶段,通过基础问题的提出,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因材施教、查漏补缺。在合作探究阶段,需要引导学生走出初中知识体系限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给出具体的材料与案例,简单分析地球运动。因为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阶段已经对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点有了初步接触,所以,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其自主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3.创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是衡量个人综合素养水平的重要手段,地理核心素养也应当是多元化、多方面的,每一名学习者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应当是多元化的。知识只是载体,学科核心素养才是最终培养目标,教师应当从知识、方法、能力、思维等多个角度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离不开教师的顶层设计。教师应当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出发,科学进行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实施,从课程编排、设计、选取及组织上合理调整,明确地理学科的培养任务,因材施教,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顺利过渡。

作者:胡纯

第二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和实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地理教育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为例,从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和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教学目标规定学科课程教学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所期望达到的程度,它既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要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如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时,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资料,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其依据;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的方法。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就是如何在一堂课中用所选择的方法、手段去实现预定目标,教师如何解决一堂课的结构问题、各部分的衔接问题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组合问题。

首先,教学设计要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策略。其次,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活动,发挥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让整个课堂充满生命力。如学习亚洲地理分区时,亚洲面积广阔,为了便于学习,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六个地理区域。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活动来学习这六个地理区域,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这六个小组分别扮演东南亚、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并让每组学生分别说一说各地理分区主要有哪些国家,也可以对个别国家进行简单介绍,进而让学生顺势找出与中国接壤的国家,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亚洲。最后,教学过程还要设计和安排教学辅助环节、教学辅助材料以及一节课时间的分配等,如是否使用直观教学、是否安排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以配合教师短时间地集中讲解、教师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材料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每个环节大致需要用多少时间等。

三、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科学评估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作业是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不仅能诊断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其认识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作业的设计要能突出主干知识、巩固重点知识。检测题的精选和设计非常重要,达标检测题选题要精准、代表性要强,必须紧扣当堂目标、围绕当堂知识点设计。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其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习题数量要适当,不能增加学生负担。如对亚洲自然环境作业的设计,可以亚洲地图、局部图形式设计成选择题或综合题,检测学生能否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等自然地理特征。

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在于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设计的思路是否新颖,而更在于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落实;成功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在于教师采用了多少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更在于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功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在于学生能够获得多少基础知识,而更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基本技能和形成了怎样的积极情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并结合各自学校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规划设计,力求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吴世忠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摘要:

经过十几年不断的探索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整体模式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十多年的教育改革,总体发展不错,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高中地理老师继续研究和反思。对目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可以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特点;设计

一、当前地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当前的地理教学出现新的内容和方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老师地理教学低下,导致学生地理成绩下降的情况。面对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各个学科都要全面复习,有的学生不能有效分配学习时间。另外,高考试题的日趋灵活性,有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改变。

很多学校认为学好语,数,理,化才是最重要的,在管理上就忽视了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看地图并运用到做题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1、更新教学设计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体能力, 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不是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去加以考虑。高中升学任务繁重,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教师讲授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主要表现为满堂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对所授知识接收理解的速度也比较慢。如此一来,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效果也很难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常常由于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错误把握,导致他们学习出现被动,对所学知识无法形成系统清晰的认识。

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设立的教学目标要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始,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 有利于他们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有关的地理知识,激发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想象力,切实提高对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

现代教育观念下,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体验、生活实践、自主性学习活动来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地理知识点的框架式讲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地理学习中去,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思考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形成课堂内的有效阅读。然而实践教学中许多情况下恰恰相反, 有的教师只是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考虑,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无法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从而形成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学习相脱节的现象,根本达不到学习的实际效果。

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在讲授方法的筛选上力求达到较高的水平,切实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要不断把讲授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師首先对有关地理知识要有深刻的把握,要从地理学习的总目标出发,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三、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关键

1、拟定全面、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及教学目标内容的容量多少两个方面。教学目标难易程度的定位,要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最佳。目标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就会产生挫败心理,丧失学习信心; 目标太低,学习毫无压力,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而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要符合“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思想”,就是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努力才可以达到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内容的容量多少,是指是否包括了“三维目标”教学模式所要求每一个部分,特别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部分的设计是否全面合理,是否真正的可以陶冶他们情操,对思想进行教育。

2、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有了预设也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生产,所以,这种预设是不是需要还是个未知数。其次,预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并不是所有的预设都是教学必须进行的内容,它建立在所以可能发生的基础上的,是保证教学过程始终处在预设的范围内,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的前提; 最后,预设是确定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预设的内容不仅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更要预设学生的学,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进行预设,以达到最好的教学预设,考虑综合可能发生的一些特殊情况,以便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重视对学生的差异性的了解。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体现在兴趣、能力、情绪、学习态度以及智力等方面。所以,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分析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的思想情绪,尤其是现有知识水平,还要能预测到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计划,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设置多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

4、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性格爱好,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 探究性学习、实验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等教学形式。如在学习大气的热力环流一节内容时可以使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怎么样流动,根据已知的知识冷空气重,热空气轻来判断气流运动,进而扩展到城市风、海陆风的学习。

结语

教育呼唤创新。创新以人为本,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地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 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 具有创新能力并充满智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高级中学地理(上册)

?偋?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5- 7.

[2]姚汝庆.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提问的思考.滁州学院学报,2007,(6)113-115.

作者:戴春红 

上一篇:基金市场发展论文下一篇:学生阅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