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业在高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9-11

从当前高校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基础素描以及美学课程。考虑到设计学发展的不同方向,如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包括室内设计、室外设计等内容,产品设计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内容,动画设计领域包括二维动画造型、三维动画特效等内容,以及视觉传达领域,园艺设计等等诸多专业。所以,对于设计类基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广泛,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定位的脱节,导致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同质化倾向。为此,立足高校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展开探析,紧扣各专业方向及特色,运用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来改进基础课教学模式[1]。

一、当前高校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问题

设计专业基础课是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开发学生设计思维、激发学生设计意识,提升学生设计审美,培养学生设计技能、方法的重要专业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同专业方向对基础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性,使得高校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课程设置缺乏侧重点。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来看,一般包括基础素描、基础色彩、以及三大构成等内容。但在很多高校,基础课程设置沿袭传统美术学特点,更加注重画面黑白关系、整体造型设计等知识、能力讲解,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意设计的表达。在三大构成课程教学上,由于相关教学理念引入较晚,在基础课程教学上存在诸多不健全的问题。比如对三大构成的教学,多停留在笼统的分析上,缺乏与学科方向具体设计领域的结合,也未能突显各专业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陷入片面理解。二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缺失创新意识。事实上,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更应该关注创新意识的激发。一些教师重理论讲授、轻实践创新,在课堂教学上多以现成的基础技能进行灌输,忽视学生创新与创意表达。还有一些高校设计基础课程结构不完善。如在《设计概论》教学时,对相关概念的导入、设计分类方法、设计原理及应用缺失学科源流的呈现,也难以体现艺术设计的特征。再如对于波普设计、孟菲斯风格,绿色设计与人性化设计、趋优消费与设计、体验经济设计理念缺乏直观展示。三是难以体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很多学生刚开始并非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而对于基础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以及美学修养等知识,教师应该从不同专业领域有所偏重。比如对于服装设计,在讲解设计类型时,除了需要关注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知识外,还要关注服装设计的美学内容,以及服装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等,便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自身专业,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2]。

二、创新高校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思路

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要从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设计上,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改革思路表现在两点。一是注重设计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的明确。针对当前高校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问题,需要从教学目标创新上,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对于设计专业基础课,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色彩、素描、造型训练,要融入美学史、美学法则、图形创意、综合设计等内容,要紧扣不同细化专业方向,从知识点的共性与特殊性上,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以创新为导向来深化基础课程教学,真正促进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程间的有效衔接、融合。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立足设计专业学科实际,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性、实践性作用,增进学生创新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对同一学习环境中,多种能力和多项技能、多个专业和多门学科、相近职业和多种思维学习方式的一体多维同步实训,从基础知识的横向、纵向交叉培养中,锻炼学生的情感、素质和能力。二是强调创新思维在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运用。设计专业基础课要善于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上,拓宽教学渠道,融入创新教法。不能仅仅是写生、设计技法的单纯性训练。要联系现代设计行业需求,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学习上,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设计领域的丰富内涵。另外,在设计专业基础课改革上,要突出设计造型基础所具备的能力和修养,不能一味沿袭传统绘画方法,忽视学科课程与行业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在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创造性教学思维的融合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师的引导与启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养成。比如从自然实体的观察中来揭示造型规律,激发学生的潜在审美意识,促进学生从创意设计实践中获取灵感与创意,为日后的设计分科与专业学习夯实基础[3]。

三、创新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围绕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二维平面形态、二维空间色彩与形态、三维空间单色形体、三维空间彩色形体四部分。从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上,需要遵循渐进原则,来呈现基础课程与设计专业的关系,便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所以,变革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需要从“视”、“听”、“说”三维架构上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教学体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对设计思维的抽象理解,挖掘学生的视觉表现能力。比如在课程安排上,重新划分三大构成知识内容,从形态分析、具体结构、综合表现三段层级上,将以往的造型转化为形态分析与表现课程,再将之细化为写实、抽象、自然形态三类,辅以具体的主题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形态解析与重组教学上,以现代绘画的抽象形式来探究绘画活动与人的关系,来引导学生从画面架构认识、自我体验到完整的知识展现,教会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进行多维化分析。

当然,对设计专业基础课之间的交叉性、多样性、时代性特点,要从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上进行动态衔接,不拘泥于学科的基础界限,注重对学科问题的直观呈现,引导学生从设计专业基础学科课程整合上,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拉近各专业间的层级性、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结合不同年级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课程改革体系。比如在一二年级,以强调专业基础素描设计、色彩设计,以及各专业知识结构为突破口,来融入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教学方案设计上,要突显设计专业基础课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均衡关系。如在创新性与科学性协调上突出应用技能性;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中强调动手能力;在不同专业方向共性与基础专业课程协调上突出学生个性的开发等等[4]。

四、创新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

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同样需要关注实践环节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一要注重课堂教学互动。课堂教学的组织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引入案例、项目、主题活动等方式,拉近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比如在讲解“绿色设计”时,可以确立“绿色设计主题”调研活动,让学生从实物收集、网络调研、访谈等渠道来汇报调研成果,增进师生互动。二是拓宽校内外专业设计体验渠道。结合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需要,可以融入多种体验式教学。比如在“设计的源流”学习时,参观博物馆,从实物展品的介绍、学习、分析、对照中,来丰富人文理解,梳理设计发展脉络。三是创新主题分组讨论形式,增强团队设计意识。

在进行理论讲解时,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对于学生的分组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强化团队精神、思辨力的培养,以及引入讨论评分模式,增进课堂教学成效。四是引入作品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力。在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布置设计实践任务。比如针对“绿色设计”理论,导入“节能降耗、回收再生循环”等设计主题,让学生以提交作品方式来锻炼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能力。

摘要: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除了基础素描、色彩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包括平面、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能力模块,为不同设计领域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探析了当前高校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从创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思路上提出构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改革对策

参考文献

[1] 杨参天.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对策研究[J].设计,2016,(07):94-95.

[2] 吴媛,宋旭.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6,(02):285-286.

[3] 王波,闫刚,杨建林等.基于采矿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56-58.

[4] 杜玮卉,邢赛鹏.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69-71.

上一篇:盐酸托烷司琼预防PONV临床研究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