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9-1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和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尤其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的广阔空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新课标》) 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对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 教师新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淡薄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却对其中的某些新知识、新问题或是置之不顾,或是一笔带过,极少尝试去寻找资料或与学生共同探究文中的新资源,也不关注教材以外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有的教师只能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从未对课程进行恰当而合理的资源挖掘。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难以学到课本外的生活。还有的教师对新课程不甚了解,却又热衷于新课程教法的追求。这种急切心态,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拥有了“洋方法”,却又不得不望“洋”兴叹——因为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方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 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良倾向

教师不会挖掘学生拥有的课程资源。除班主任之外,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往往只在课堂上,课外与学生的接触交流较少,因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生活体验不甚了解,其教学就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做什么或怎样做,而学生会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意愿,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他们的兴趣等课程资源因得不到挖掘而白白浪费了。于是出现了以下不良倾向:1、放着现成的资源不用,却拐弯抹角去开发所谓的资源。如,放着课本不用,却把课本内容原封不动地用投影显示出来,或课文内容学生完全能够理解,却偏偏来一段表演或播放一组动画等“画蛇添足”式。2、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华丽多彩,调动各种手段,全方位地开发课程资源。整堂课学生读读、说说、演演、画画、唱唱,好不热闹!细加分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可谓煞费苦心,花样一个又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一味迎合学生心理的“作秀”式。3、对教材本身挖掘不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停留在浅层次上,挖掘深度不够,未及时得到适度拓展,未走出课外、走出课堂,利用率低的“浅尝辄止”式。4、丢开文本,漫无边际地开发资源,使语文课变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研究课的“喧宾夺主”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名家名篇时,对作家的生平大加介绍,课中又引入大量资料叙述文章的写作背景,课尾对作家的其他作品又极力推荐,结果一堂课下来,课文本身的内容却涉及甚少,学生研读文本的时间被剥夺了。还有,在教学主题鲜明的课文时,有的教师喜欢放大教材的人文性,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情感因素,想方设法引入与之相关的教育资源,使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从而使语文的工具性受到了冷落。5、对学生的问题或回答一概肯定或否定的“全盘”化,导致课程资源开发漫无边际,甚至背道而驰,缺乏教师的必要点拔与指导,纯粹任其学生“自由”发展。

二、应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 加强校本教研,再生课程资源

为深入研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学校可执行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一次的全程校本教研的决策。 (1) 在开学之前,备课组就把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摆出来,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认领内容。接到任务的老师利用假期充足的时间把自己认领的任务进行斟酌酝酿,并搜集各种资料,结合学生实际编制教案学案初稿,形成雏形。 (2) 提前一周对所需教学的内容在备课组进行讨论修改,必须做到人人发言,主备老师执笔修改 (其中包括对课件设计修改) ,不断加工冶炼,从而编制出最符合学生实际, 收益最高的教学案。课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一方面对教学疏漏的内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能为以后教学提供前车之鉴。

由于传统的备课方式是单打独斗,各自为阵,高耗低效,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于是以上备课方式就实行了分工合作,备课组一人主备,集体讨论,集体修改,共同使用,让每位教师好的做法,充分体现在最后的教学案上,真正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这样首先就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再次整合,解决了教师之间业务水平差异问题,真正体现了深层次的教育公平。其次是可整合以教材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如教学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可根据学生实际删掉《星星变奏曲》,而在第二单元时,认为以前还未真正让学生接触过标准的议论文,就学带议论性质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 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因此经备课组集体讨论,在学《敬业与乐业》之前,先补充学一篇吴晗的《谈骨气》。另外,由于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教师之间的坦诚相待出现了,教师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教研气氛更和谐了。在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基础上课程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二) 加强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学校资源。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不管条件如何,只要善于发掘,它肯定也包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利用好学校的资金,加快学校硬件建设,完善微机室及多媒体功能、远程教学室;定购更多的图书,备好专门的阅览室,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加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让班级、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新生的课程资源,同时为学校营造好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以教材为核心,积极向课外拓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应以教材为核心,结合学校地方实际积极向课外拓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如语文教师就应该利用好每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知识,形成能力。

3、充分利用好家庭和社会资源。

“不论现代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也不能完全取代或否定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对于人的成长所具有的价值。”家庭生活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生活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宽松,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和集体活动。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使他们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学会写,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在家庭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会了交往,丰富了经历,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着大语文。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不管是平凡还是伟大,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是活生生的资源,语文教师应该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来教化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一个地名的来由,一种风俗民情,亦或是一片自然风光,一个流传的故事等等,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学校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动全体师生收集素材,根据学科特点编辑成册,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四) 大力提高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机构、学校、教师等各方面都有责任共同努力。语文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语文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开发和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是丰富的知识技能素质。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三是勇于创新的能力素质。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注意发现、勇于创造和充分利用好的课程资源;四是科学的教学管理素质。语文教师必须学好、掌握好现代管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和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总之,只有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真正开发和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

摘要: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 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课改的热潮。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基础教育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显其重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导致教育教学改革受阻。本文旨在了解分析这方面的现状, 从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以期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从《爱弥儿》探析卢梭的教育思想下一篇:论特色小镇建设中特色建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