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启示与思考

2022-09-11

目前, 大学生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网络文化、主流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心理健康出现了不成程度的问题,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形式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高校可以在了解和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范畴中的新模式, 积极心理学最初是用来研究和治疗心理疾病的, 后来为了应对“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发展掀起热潮, 积极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 更关注人的幸福、快乐和发展, 倡导在心理方面使用开放性和欣赏赞赏的眼光来看待人的能力和潜力。积极心理学对消极心理学进行了批判, 并且运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消极心理学, 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 摒弃了消极心理学中一些不合理的思想和观念, 实现了对于消极心理学的选择性继承和发展。

总体来看, 积极心理学是通过研究人的积极性和价值, 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人的潜力进行开发, 帮助他们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 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向着幸福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单一, 成效不理想

目前, 高校已经引起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在校园部门中专门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室, 安排了心理健康咨询教师, 为大学生解决心理上的诉求, 但是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 效果并不理想。首先, 高校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上就比较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心理咨询室的场地开展, 要求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自行前来求助, 而很多学生即使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疑惑和问题, 有的涉及隐私、有的涉及面子, 很多学生并不愿意敞开心扉, 不愿意前往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导致心理健康咨询室成为摆设, 不能发挥作用。学校仅仅通过心理咨询室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解决是不现实的。

(二)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落后, 不能适应学生心理调节需求

目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采取的主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就是心理调节法, 教师通过心理学知识中的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对于学生进行压力缓解、情绪宣泄等的调节, 帮助他们缓解不良情绪, 实现对于学生心理状况的改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 他们对于心理学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 因此很多心理调节方法对他们来说已经试过了, 成效并不大。

(三) 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 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不足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其中心理健康有效文化环境的建设明显滞后就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高校没有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和文化, 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高度就很难得到提升, 很多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常常存在误解, 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的人是会被歧视的, 是异类, 因此常常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羞于启齿, 学校没有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基础。此外,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教育人才也十分短缺, 高校中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兼任的, 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不足。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实践的有效途径

(一) 创新积极心理学形式, 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当前, 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校要结合积极心理学知识, 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学, 在教学形式上要尽可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多方面进行教学创新和设计, 除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室外, 还可以经常性组织相关主体教育活动、座谈会, 提升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力度和频率, 在大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心理教育意识。为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更深的认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学生会心理健康部要齐心协办, 在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 开展专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例如, 大学生校园恋爱比较普遍, 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因此, 高校可以开展主题为“与你谈情又说爱”的积极心理学讲座, 以温暖的言语诠释爱情的美好, 用生动真实的事例让同学们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感情问题, 用人与人的相识、相知引导同学正确对待爱情, 并针对如何走出失恋、如何赢得长久的爱情为大家支招, 借助积极心理学知识, 倡导同学们要“爱的理智, 爱的快乐, 爱的坚强, 爱的成熟”, 让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 帮助同学们走出爱情的迷茫。以这种创新形式的心理教育模式, 将心理学问题作为一个普遍教育问题, 积极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快乐的心态看待心理问题, 提升问题认识水平。

(二) 创新教育方法, 构建有利的心理教育环境

开展以积极心理学为主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心理教育问题, 采取最新的心理健康研究成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积极心理学就是其中的有效教育方法, 为了给积极心理学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高校要积极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 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文化节活动,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针对积极心理学开展教育宣传活动, 提升对于积极心理学的认识和实践运用。积极心理学系列讲座的内容立足于积极和幸福心理, 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引导其关注和重视自我发展, 通过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做到自我化解一般心理问题, 预防心理疾病, 积极追求人生梦想实现。创新积极心理学教育方式, 构建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环境建设, 高校要继续大力开展包含“珍爱自己一生如花--女生专题”、“大学生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技巧”、“接纳不完美勇敢做自己”、“如何管理压力--毕业生专题”等主题文化活动, 探讨心理健康的意义、大学生压力来源、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以及应对心理困扰的方法和策略等, 帮助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全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善待自我、尊重自我和他人, 正确处理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 掌握人际交往和调节压力的方法, 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绪等。进一步普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 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 提升大学生及时发现、预防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和心理疏导的能力, 引导广大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此外, 高校概要让相关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知识, 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实际, 反映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心理主题, 作为心理学教师, 既能提升心理教育的专业性, 又能提升科学性;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活动中, 要强调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能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广泛运用。立足于积极和幸福心理, 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引导其关注和重视自我发展, 追求自我的人生梦想, 提高自身的幸福指数, 增强人生奋斗的心理动因。

(三) 开展心理教育人才培养, 提升积极心理学应用水平

积极心理学知识是心理学研究中的新范畴, 在此背景下, 高校要加快对于相关心理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升他们对于积极心理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组织相关校内心理学工作者开展专题培训工作, 邀请积极心理学高级讲师进行授课, 重点从“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自我、积极关系”三个方面呈现课程内容, 并就“到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感受到幸福?积极情绪是如何产生应该怎样正向培养?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应该怎样正确应对?应该怎么有效地跟家人、同事沟通合作?”等犀利深刻的心理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从大量现实案例为切入点, 以游戏、问答和表演等有趣的方式直剖核心, 深入浅出, 让学员们颇有感悟, 受益匪浅。通过团队合作现场体验讲课内容, 例如各组利用十五分钟时间编演情景剧, 体会相同的场景, 不同的语言、肢体等个人反应, 达到的沟通效果却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真实的场景再现, 让高校心理学工作者都深刻感受到积极心态、积极沟通的重要性。

四、结论

心理健康关乎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新形势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 在此背景下,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引进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和方法, 以快乐教育、幸福教育等方法, 从正面引导大学生学会积极乐观的看待问题, 并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长处, 增强自信心, 提升自我价值的肯定, 开展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创新教学, 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现阶段,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 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 高校也加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助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分支, 积极心理学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结合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探究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实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 卿再花.基于积极心理学引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 2017, 33 (05) :137-138.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下一篇: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