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2-09-11

体育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教育目标, 为了适应这一教育目标和二十一世纪人才全面培养的需求, 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其健身功能, 更要重视其健康功能, 合理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1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 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 即没有心理疾病, 心理功能良好。即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 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 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 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 即有目的、有意识并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遵循相应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 以求预防心理疾病, 提高心理素质, 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大学生在生理上发育已基本趋于成熟, 但许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心理发展、完善等方面却存在滞后现象, 并有如自杀、虐猫、虐狗等心理不健康的事件发生。1999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做过调查, 结果显示约有20.23%的在校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影响学业, 甚至给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从发展趋势来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日趋严重的趋势。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2.1 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

体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 既有身体的活动又有心理的体验。当今社会, 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健康。身体的健康可通过体育锻炼较容易得到, 但心理健康的获得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未来社会存在着各种竞争和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和挑战。因此,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2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是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这一目标即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根据这一教育目标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 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体育教学也要秉承这一教育目标, 在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2.3 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体育自身内涵的需要

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体育素质教育,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拓宽和完善体育教育功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表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是心理教育的良好时机。教师在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的同时, 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外, 还要促进体育全方位功能的和谐, 并使其健康发展。

3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是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

3.1 体育运动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 而更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结合。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枢纽, 是不断进取、探索的催化剂。而健康心理的发展, 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 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的。身体的正常发展与体育运动有密切关系, 体育运动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体育教学是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的最佳途径

体育教学既是教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过程, 也是育人育心及情感上获得愉悦和快乐的体验过程。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外在情绪表现来发现学生不正常的心理表现。教师发现问题后,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动锻炼来转移、减轻和缓解、治疗某些心理疾病, 使各种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以调整失去平衡的心理, 使学生的心情舒畅。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由不具备某种知识技能到具备某种知识和技能, 由不知到知之较多;由身体较弱转为身体强壮;由对体育不感兴趣到乐与参加体育活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自信心的树立和不断强化的过程, 并且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它有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优势。

3.3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基本途径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 它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 使克服困难和不屈不挠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得到增强。在体育竞赛中一时的失利往往给学生的心理上留下印迹, 在反复经历了竞赛失利的挫折和磨练后, 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这样对于其日后工作生活中的耐挫折有很大帮助, 使学生形成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 从而把挫折的压力转变成动力。体育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竞技抗争的形式吸引着人们来参与;在体育活动与竞赛的全过程中, 始终贯穿着竞争与奋发向上的精神。体育活动和竞赛还有严格的纪律和要求,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纪律性和自制力。

3.4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许多大学生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趋向冷漠。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 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拥有许多参与合作、协调配合、竞争对抗的机会。这样一来, 不仅扩展了交往的范围, 使学生们学会了互相协作与相互帮助, 更使学生们通过活动的开展体验了受助与助人的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 有助于大学生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的协调。所有这些都使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为将来顺利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4 结语

总之, 体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 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无法代替的。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施以影响, 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可以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郑峰, 刘明亮, 郭美娟.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山东体育科技, 2007 (6) :75~76.

[2] 刘建敏.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M].2007, 3.

[3] 何剑康, 余贞凯.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时代教育, 2006, 12.

上一篇:德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下一篇: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