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2022-11-11

心理健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心理健康与否都是通过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工作等表现出来。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大量的研究及统计表明, 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已经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智能素质、人格成长及身体健康。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环境适应状况、人际关系状况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原生家庭不仅是孩子的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的基础, 同时也是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人际互动中, 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学到的一些行为, 大学生的肢体动作和言谈动作, 也可以反映出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因此, 研究原生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 家庭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抚养态度和行为的表现类型, 大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

知往往是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和态度开始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及思想德行的发展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 强制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 不注重与孩子平等地沟通, 而是用命令、强迫、指责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 过分干预孩子,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提出过多不适合孩子的目标和期望, 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在这种家庭教养下, 孩子会表现得胆怯、自卑、焦虑, 在与同学交往中不信任他人, 甚至产生敌意方式攻击他人, 有时爱说谎, 逃避现实。

(2) 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即过分宠爱的家庭教养, 不分好坏, 对行为不能进行引导, 不加拘束, 忽视了交往能力及与人分享的能力。形成任意妄为的心理。在这种教养方式下, 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 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悲伤, 不懂得帮助他人, 很难适应集体和社会, 极易导致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 日后生活中难以管教。

(3) 冷漠型教养方式。冷漠型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 父母总是忽视、漠视孩子。对孩子缺乏关心, 无视孩子的情况和需要, 与孩子的交流缺乏感情。冷漠型教养方式下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孩子情绪不稳定, 富有攻击性, 对人冷酷、自我控制力差, 有些人自信心和探索性很差。这样的孩子总是沉迷网络或者加入社会不良团伙, 以其他方式满足自己对父母关爱的需求。

2. 家庭经济基础

家庭经济良好的, 能为孩子提供优越条件, 对心理健康的提升有帮助;反之贫困大学生不得不靠省吃俭用, 勤工俭学, 助学金来维持学习和日常生活, 怕被轻视看不起, 导致压力感、自卑感、心理敏感, 人际关系出现抑郁, 不良心理负担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但也有大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形成更加坚韧的性格。

3. 父母的文化程度

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具有更多的民主性, 在教育孩子时较少表现出溺爱、专制、忽视、惩罚、过高成就要求等行为, 而更多地使用说理方式, 给孩子一定自由。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及心理变化, 能够理解且懂得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能够给予科学有效的引导, 使孩子更好地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二、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解决对策

1. 完善机制。新生入学之初, 通过心理测试等方式,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

积极做好筛查结果访谈, 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并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

2. 心理疏导。大学生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 这种负责也包括原生家庭问题, 关

键是要面对它, 冲破它, 积极进行自我修复:

(1) 发泄愤怒。未经重视和处理的愤怒情绪, 可能会越积越多, 直至将人推向抑郁的深渊。因此, 去面对自己的真实情绪, 去接受和表达愤怒, 倾诉内心, 寻求专业帮助, 处理愤怒情绪, 是自我调节之路的开始。

(2) 接纳自己。等负面情绪处理得差不多了, 我们会感慨我们怎么会出生在如此一个原生家庭, 会为我们曾经遭受的不公和委屈哀悼。当我们真的接受了现实, 感到“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我们才能接纳过去, 接纳自己。

(3) 自我修通。当我们从负面情绪走出来, 才会发现:原来父母也有不堪的童年, 原来父母并不是不爱我们, 而是不知道如何去爱我们。这个时候, 我们才有可能原谅父母, 真正从内心与他们达成和解。

3. 宣传知识。

利用校园网、广播、微信等宣传途径, 进行心理知识宣传,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组织系列活动, 如心理剧表演、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拓展活动等, 充实课余生活,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家校合作。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沟通机制, 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解决。

(1) 为学生建立家庭教育档案, 在新生入学时填写家庭基本情况档案, 收集家长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 在每年新生报到时, 面向家长开设家庭教育的相关讲座, 和家长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的方法, 使家长明确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3) 向家长传输新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学生家长群等各种途径使家长掌握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 也可以编制心理健康家长手册, 定期发放给家长, 达到家校一致的目的。家长的思想应与时俱进, 端正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态度, 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及面对困难的能力, 创造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

三、总结

一个人的成长是漫长的过程, 大学是形成正确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重要阶段。学生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 心理健康程度与教育方式、教育理论、生长环境、家庭关系都有着必要的联系,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原生家庭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探讨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 是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关键词:原生家庭,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

上一篇: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中的临床探讨下一篇:企业技术改造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