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思考

2022-09-10

历史发展到今天, 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福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 但同时寻求健康的心理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心理健康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影响甚广。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也成为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追究。

1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含义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 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 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 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 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

∴。

归纳:求形如或

最值, 均可用类似转换方法。

2.3转化为直线的纵截距问题

【例6】已知, 求的最值。

分析:在定圆上, 求最值可转化为:求直线的纵截距最值问题。如图:平移直线, 利用解析方法便可得到解决。

归纳:已知满足的平面区域, 求

的最值问题, 均可用类似转化方态、幻觉、焦虑、狂躁等, 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 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 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 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 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 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 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 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内涵的界定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既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追求目标之一, 又是中国特色健康心理学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必然涉及到与心理健康素质相关的如下概念:素质、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素质等, 对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辨析, 可以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的涵义。

2.1 心理健康素质与素质

法。其实, 这就是线性规划最优解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

以上例子说明, 一些代数、三角的最值问题, 只需对条件或题设作适当变换, 且注意联想, 即可找到几何模型 (距离、截距、斜率等) 。从而使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 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既分析其代数意义, 又揭示其几何直观, 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这种结合, 寻找解题思路, 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是一对矛盾, 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

所谓素质,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特质, 即所谓的内在的心理特质;二是个体的适应能力, 即所谓拟合环境的功能价值。[2]也就是说, 素质是内容结构和功能价值的整合。而素质与心理健康素质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心理健康素质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心理健康素质应该也是心理和行为的内容要素与功能价值的统一。所谓心理健康素质的内容要素, 就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而心理健康素质的功能价值, 就是指以一定的心理品质要素为基础, 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 选择、适应和改变环境, 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适应能力。[3]

2.2 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从根本意义上说, 心理健康素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质, 而心理健康则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适应环境并有积极的内心体验的、完全的心理康宁状态。[4]可见, 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

矛盾的统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裂分家万事休。只有在教学中长期渗透, 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与素质,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等.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任勇.中学数学教学艺术与研究.山东教育

出版社, 2006, 6.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稳定的品质与外在的状态表现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高心理健康素质的人, 不易产生心理问题;相反, 低心理健康素质的人,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3 心理健康素质的涵义

关于心理健康素质的涵义, 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 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许燕认为, 心理健康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 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一定义基本说明了心理健康素质的本质, 但是没有说明心理健康素质与人的单个的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 也没有强调心理健康素质与人的各种实践的关系。刘华山认为, 心理健康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际中的综合表现。这一定义抓住了心理健康素质的核心内容及特征, 但这个定义中所说的生活实际比较笼统, 其针对性不够。张大均认为, 心理健康素质以生理素质为基础, 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 并与人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这一定义清楚地说明了心理健康素质形成及其特性, 该定义中强调心理健康素质与人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 这种观点固然有其合理性, 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有其年龄阶段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社会适应性行为与创造性行为并非对所有年龄的学生都同等重要[5]。

综合上述几种看法, 我们认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素质研究中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的领域[6]。

3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

心理健康素质研究是对传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反思与反思后对研究方向的新选择。大学生心理健康属于健康心理学的应用范畴。一般来说, 心理健康的直接定义是“非不健康的状态”或“没有心理症状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的定义则是重视心理健康的积极面, 如Johoad就举出了九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认为一个人若拥有这些有价值的心理品质, 就是心理健康。这些心理品质包括幸福感、和谐、自尊感、个人的成长、个人的成熟、人格的完整、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有效地适应环境以及在环境中保持独立等。[7]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素质与积极心理学的思潮是一致的, 因为积极心理学正是以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这种新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而且积极心理学还强调以积极的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它的这一独特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也给人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为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4 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思考

在积极心理学新的研究取向和别开生面的思维模式的启示下来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途径。

4.1 健康的认知合理性维度

认知事物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 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认知?一方面, 要培养正确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心理特征, 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观察, 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要培养观察的兴趣, 掌握观察的一般理论;要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使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把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综合观察和分析观察, 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相结合。第二方面, 要培养注意力, 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防止或消除注意力的分散。第三方面, 要增强记忆力, 遵循记忆的规律。运用良好的记忆策略和方法, 有意识地进行记忆的训练, 加强对记忆内容的理解。第四方面, 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利用现有的表象创造新形象, 增强想象意识, 开发想象潜力, 掌握想象的多种方法。第五方面, 要培养思维力, 遵循思维规律, 努力学习辩证法和逻辑学, 运用思维科学知识和方法, 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多个思维的指向, 突破思维定势, 拓宽思维的空间。

4.2 健康的情感问稳定性维度

正确的情感是适应学习的心理工具, 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驱动力, 是调节学习心理的组织者, 是健康学习的心理医生。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克服学习上的烦恼、焦虑、抑制情绪。学会积极认知、培养积极的心态。二要做情感的主人, 加强学习情感的自我管理, 防止情感失调。利用正确的方法发泄不正确的情感, 使情感心理达到平衡, 使之符合社会规范。三要选择笑容的心态, 把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统一起来, 发扬自己的学习优点, 改正学习方法上的缺点, 缓解不良学习情绪。把过度的焦虑转化为适度的焦虑, 把消极的紧张转化为积极的紧张。四要克服厌学情绪, 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和知识的价值, 防止旷课、迟到、早退、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的发生。

4.3 意志坚定性维度

人生的奋斗是一切意志的较量, 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 否则一事无成”。爱因斯坦指出:“优美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意志不是天生的, 要靠培养和磨练, 一要培养自觉学习的意志, 自觉的、自主的学习;二要培养坚持的学习意志, 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和挫折, 维护符合目的的学习行动、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做到锲而不舍, 沿着坚持的云梯攀上科学知识的云端;三要培养有自控力的意志, 在学习上自我约束, 不骄不馁, 不怯不惰, 不放纵自己, 坚决排除学习上的干扰, 潜心学习, 刻苦钻研;四要培养勇敢的学习意志, 有绳锯木断和水滴石穿的顽强精神, 威廉?汤姆逊说:“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五十年来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 这就是失败。”在学习上要有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在科学的道路上要艰苦攀登, 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下, 大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勇敢的精神, 还要有绚丽的笑容。

总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等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以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中, 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研究的进一不开展。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我国目前健康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积极心理学为视角, 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含义及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途径

参考文献

[1] 苗元江, 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 (2) .

[2] 张倩, 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 2003 (3) :6-10.

[3] 李金珍, 王文忠, 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 2003 (3) :321-327.

[3] 王群.大学生心理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5.

[4] 张金彦, 王建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2002, 1.

[5] 张大均, 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 (4) :582~585.

[6] 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 2001, 24 (4) :4811.

[7] 沈德立, 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心理[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 (4) :567~571.

上一篇:关注学生心理——班主任工作的法宝下一篇:从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看语言教学课程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