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科学》边学边实验教学

2022-09-11

新教材实施以来, 我们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整体优化教研活动中, 积极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 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就初中《科学》边学边实验教学法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边学边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新教材实验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边学习边做有关的实验, 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 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活动的教学方法叫边学边实验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 增长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改革中, 它能整体优化《科学》实验教学, 充分体现新教材实验教学的特点, 成为一种方式灵活、普遍欢迎、有强大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形式。

1.1 实验方式的探究性

新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 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 两者原理不同, 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 进而获得结论, 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 因而指向性不强。边学边实验法把大量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边教边学的探究性实验。特别是新的概念, 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则不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结合问题建立猜想,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并进行实验。不断进行启发性的教学, 并注意启发的程度, 使探究性实验不失去其探究性的特点。充分体现实验方式的探究性。如讲《蒸发》一节, 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 (1) 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 把一滴涂开, 看那个干得快? (2) 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 看哪个干得快? (3) 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 对其一片吹风, 看哪滴干得快?虽然教材中未出现该实验, 但它不仅使学生懂得影响蒸发快慢的知识, 而且渗透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1.2 实验操作的主体性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 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写、学生抄, 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 自己做实验, 还可以讨论讲述, 因此他们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学习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毛细胞吸水”实验后, 有的学生提出“生活在海水中的植物是怎么吸水的?”等问题, 这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2 整体优化《科学》实验, 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

2.1 恰当选择实验内容

教改实践表明, 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 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 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 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 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课本上用镜子演示若改为边学边实验, 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块玻璃和二只相同的蜡烛。实验时, 先让学生把一只蜡烛点燃, 然后用另一只蜡烛和蜡烛虚像位置重合, 固定并记录下物, 像, 镜的位置, 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2.2 精心准备实验器材

边学边实验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 一般要求二、三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对学生边学边实验仪器的准备要做到"五不一保证", 即仪器不宜复杂, 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 实验规模不宜过大, 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 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在边学边实验前, 教师应先用学生实验仪器做一遍, 以了解仪器的性能、规格, 估计可能发生的故障, 做到心中有数。例如, 没有平底试管, 可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来代替;没有弹簧秤, 可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制, 没有溢水杯, 也可以用在玻璃杯上套两个橡皮圈的方法代替;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 不仅为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 为《科学》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而且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 增长了才干, 提高了动手能力。

上好边学边实验课的关键在于放手让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去说, 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 大胆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例如,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器材的选择:课本上以镍铬合金丝作为实验导体, 我将其换为H B型的铅笔芯。这样做可以解决将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时器材的不足、不易准备的问题, 取材方便且应用灵活, 而且是学生很熟悉的常见材料, 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鉴于此, 在将这个实验改成边学边实验后, 我是从如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的:

2.2.1 寻找研究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并提示学生与车流、人流通过道路的现象相比较, 学生经过猜想, 归纳出三个主要因素后, 继续提问:要弄清每一个因素与电阻的关系, 如何设计实验?学生经过逐步引导, 学会了“控制变量法”这一常用的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2.2.2 确定具体步骤

在实验器材上, 我又设置问题:只提供两支长短、粗细均相同的HB型铅笔芯, 如何研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这时, 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提出了诸如小刀销笔芯、移动鳄鱼夹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笔芯的长短等方法, 最终学生自己肯定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即将两支铅笔芯分别串、并联就可以明显地改变导体的长短和粗细了。经过如此处理, 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 实验也就自然而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 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 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 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我们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提出边学边实验, 提出“四动”, 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在教师指导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的兴趣 (情感领域) 、知识 (认知领域) 、能力 (动作领域) 等各种心理因素融为一体, 使他们在直接参与边学边实验的过程中, 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科学事实的根据。

摘要: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体现新教材实验教学的特点, 表现为:实验方式的探究性, 实验操作的主体性, 实验实施的协作性, 实验评价的过程性。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教学,边学边实验,探究

参考文献

[1]  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师大出版社.

[5]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制造业客服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路径——以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下一篇:语言认知理论的应用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