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2023-01-31

第一篇: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让教学活起来 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比教学”就是比教师的专业素养,比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功,通过“比教学”,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

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纲要》提出的“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学期,我校围绕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贯彻上级“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指示精神,把“两比”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在“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观察评议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20节课,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同行们在“课堂大比武”中,各具风采、各显神通:有的儒雅翩翩,气定神闲,解读文本游刃有余;有的激情飞扬,启发引导妙语连珠,激活思维,浪花涟裢„„

有两节课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六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同课异构,更能彰显教师的特色、神韵和风采。这两节课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样的课堂,真正让教与学相得益彰地活起来了,让学生主体意识显现出来了,学生的大脑高效地动起来了。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我们的生活用语和交际用语是两码事。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颇感陌生。因此,教师教起来很困难:一是怕“牵着牛鼻子,牛不走”;二是怕“对牛弹琴,牛不理会”。怎么办?凉拌呗!生吞活剥地给学生罐呗!一罐,以后学生见着文言文就“望儿生畏”、“望风而逃”了。但是,在L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学生“望而却步”,也没有发生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曲高和寡”“鸦雀无声”罐的现象,反而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其乐融融,跃跃欲试的感觉。L老师课前在黑板左侧画出了小组竞赛表格。这就暗示同学:“比赛即将开始,准备好发言哦!”课中,多次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各组之间“明争暗斗”,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小脑瓜子灵光一闪的东西亮出来。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L老师让学生自己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然后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而言,疏通文本、落实重点字词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因为它难,所以我们不敢放手,大多的时候,都是老师一人包场,逐字逐句地翻译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对重点字词做笔记。当时。L老师的“放手”让我很是替他捏了一把汗。我在心里嘀咕着:“学生能翻译得好吗?能抓住重点字词吗?”结果,学生大胆的质疑,有根有据的解答,让我十分吃惊,十分感佩。原来,每个学生都是很棒的,只是我们不敢放手,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而已。

学生“学”的思维是水,老师“教”的思维是渠。活的课堂,要导渠引水,也只有引活水,才能是语文滋养学生的情感和生活。

L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让我受益匪浅。遇到精彩的回答时,她会说“我很纳闷,你怎么思考的那么有深度?”“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能想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人都有表现欲,都渴望成功。年幼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教育,教育要高效,必定要有高效的双边心理环境!

原来,文言文也可以上得这么有滋有味啊!

S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更令我心生感佩。更准确的说,不是S老师让我感动,而是S老师班上的学生竟敢走上讲台执教让我感佩。

整堂课都是由学生主宰,教师在一旁,成了倾听者和参与者。其实,在听课前,就听说这个班“学生自己给自己上新课”,而我是怀着“将信将疑”“冷眼旁观”的心态走进教室的。学生真的能给自己上新课吗?课堂上,我看到了一个个学习小组虔诚的学习态度。在组长的精心安排下,组员一个接一个的走上讲台,有条不紊讲解着课文。有讲解“课文字词”的,有“翻译课文”的,有“探究文章主题”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个讲解字词的学生,在依次点拨每个字词的读音后,还根据这个字,让同学们回忆在哪一课学过,将所学课文中相近的字、词提出来比较,和全班同学互动„„虽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即使是老师自己讲授,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啊!我感佩于S老师敢于放手的勇气,我感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S老师在备课组会上说:“我也教了几十年书了,不能再紧闭大门,要打开大门,让学生自己学!”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年轻教师说,“要解放思想啊!”是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我不得不补充一句“乐之者不如主动求索者!”

何不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动起来呢?

下课后。S老师告诉我,学生在上课前都进行了集体备课,小组同学在一起讨论、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向老师询问。让S老师最得意的地方,是学生满满的笔记。“如果是我上,也许他们还不会记这么多笔记,可是要他们自己上,他们必须群策群力,要做充分的准备啊!”„„听完S老师的话,心里有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放手让学生去学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自信自尊,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

后来,我悄悄采访S老师班上的一个同学,他说:“老师一直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上课,同学门在小组学习、探究讨论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胆主动了。课堂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融洽。于是,老师讲得少了,但讲得精彩了,给我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却多了,我们参与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我们很喜欢!”

课堂上教师应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要让学生成为“主人”。这个道理,在我心里一直是有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总对学生不放心,课堂上拼命地讲解,课后还要花很多心思给学生系统地归纳和整理知识点,课余时间也不休息,加班加点地辅导学生,但是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我在反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的思路以学生为主体来把握,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决不能成为一句口号,我们要的是行动。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前行的道路上,已有优秀的老师在为我们引路,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学会放手,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第二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王锚

随着知识、信息地不断更新,新课改理念越来越深刻烙在人们的心中,尤其是教育者。新课改,它强调要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因而,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由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也得不断地更新。但无论怎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教学。那么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空间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训练、提高、发展,展示自我的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是我们施教者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活,学活,培养出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人才,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最终追求。基于此,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构想。主要思想有:

1.情景学习:根据所学内容,为教和学设定一个学习环境和情景。可以借利用电教设备、借助板画展示或语言来入境,以此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感情,调动所有学生的求索热情,活跃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挖掘潜能,使其全部情绪融入到有关的学习中去。

2.团队学习:借鉴企业营销的“团队精神”,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培养训练学生的协同能力,团结合作精神。

3.自主学习:一改应试教育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提倡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求索,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具备了上述思想后,要想使课堂活起来,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三个阶段:

一、释疑:是课堂学习的进行阶段。实际上课堂学习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高质量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在过程中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品质等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指导、提高、发展。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习、发扬团队精神、强化竞争意识、鼓励个性发展、激励创新。

具体操作原则为:一点、二放、三收。

一点:以所学内容为中心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中心目的。

二放:在释疑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思维空间和任意飞

翔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奇谈怪论”,激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把全部情绪融入到所学内容之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训练能力的机会,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个性潜能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发挥的学习环境,奋发向上、积极参与、竞争进取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提供适宜成长的“土壤和温度”,再加上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人际关系的“阳光雨露”的滋养,这些“未来人才”的种子会健康地发芽、成长、成才的。

每个学生的认识、理解、分析、判断、感受能力各不相同,思维方式和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那么用大家的智慧、团队的能量,以彼此为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形象化为主持人、教练、导演,具体化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疏、导、引上。知识盲点、思维盲点、情感盲点需要疏导,学习方法、学习途径、做人之道需要引导。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发现法、讨论法等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科学地引导学生去讨论、去争论、去发现、去发掘、去操作、去演示、去识别,让学生主动求索、学会学习。充分肯定、适时得当评价,激发其创新思维。具体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自我表达、展示和发挥的基础上给以合理的矫正,正确地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和育人这一基点,教师要像一个高超的放风筝者,既能放得开,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又能收的拢,目的明确,一切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需要出发,教之有方、导之有径、与之以景、染之以情,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种度的把握,需要老师内功功底深厚,棋高一筹方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这种情景化、团队化、自主化的课堂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种齐动互动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让学生懂得、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强化了学生的协作意识。突出了知识获取过程的训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其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这是终生受益的。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自己不是只能张嘴被填的鸭子,而应该是一个如饥似渴的求知者,需要在知识的海洋里积极汲取、在求知的道路上摸爬滚打,掌握足够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才有可能在未来高速发展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生存、大展宏图。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终生的需要。学习是一种高级的游戏,是一种生存的快乐。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二、收获:是课堂学习的深化阶段。每堂课下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审美、品德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甚至明显的收获。包括一点感悟,一次心动,一星灵感的火花„„点点滴滴都是收获。一点点的进步,对学生的成长都是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经常处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欲望会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同样,每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必须找出自己的不足。承认不足,才能自我完善,寻求发展,这也是一种收获。总结经验,矫正失误,克服弱点,这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也能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三、质疑:是课堂学习的延伸阶段。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寻求发展。

让学生明白:任何伟大的发明创造,任何时代的真理,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需要重新认识,不断地认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现问题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造发展。

我们应该用未来的眼光去审视事物,去学习,学其可学,弃其不足。敢于否定是勇气,敢于创新是英雄。对所有现成的东西,我们都要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例如,一篇文章,作者的观点、结构布局、语言修辞、主题的深化、思想的升华等,都可以质疑。这样才能进步与提高,学会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和过程的训练和实践,学生个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学到了知识,开发了智力,提高了能力,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素养。如此良性循环,他们不仅会学习,善思考,而且敢实践,能运用,会发展。这样,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第四篇: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小学教学的众多学科中,语文课无疑是审美性、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按说它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的一个学科。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学生都厌学语文,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会使有的教师就像一位表演者,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是教师自己在那里机械地讲、硬性地灌,教室里听不到学生讨论的声音,即使偶有几声回答,那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勉强产生的反应。三寸口舌,三尺讲台,是每位教师得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可为什么课堂的气氛却是迥然有异——有的沉闷乏味,有的却妙趣横生?究其缘由,我认为是因为后者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幽默的缘故。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那么,何谓“幽默”?“幽默”这个舶来词汇的意思是人的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简单来说,智慧大于其所用,就形成幽默。注意,幽默大于智慧,所以,幽默的人就是智者中的智者,聪明人中的聪明人。我认为幽默是一门艺术,同理,幽默教学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幽默教学是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呆板、不懂幽默的人是很难赢得周围人好感的。同样,一个不懂幽默的老师,也是很难赢得学生喜爱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进行幽默教学,创设活泼和谐的教学情境,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得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幽默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呢? 可以试偿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学方式的幽默

幽默教学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学生总是喜欢的,师生间的情感也必然融洽。但是教师的幽默感不同于相声、戏剧、电影、电视的那种幽默。课堂上的幽默是一种庄重的幽默。庄重是指教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幽默是指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趣味性。没有庄重,幽默就会失去基本内涵;没有诙谐,庄重就会缺乏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具体有以下方式:

(一)说笑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的说些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笑话,不仅可以起到弦外有音、启人深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沟通师生情感,培育学生品德。有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犹如喝着白开水,平淡无味;有时学生连上几节课,已经十分疲乏,老师讲课犹如唱催眠曲,学生昏昏欲睡……在这种状况下,假如老师给学生们一点微笑,讲一则笑话,搞一点幽默,那课堂一定会像洒了空气清新剂一样,变得新鲜、活跃,同时给学生的大脑也洗一个“澡”,让学生马上神清气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穿插各种故事或歇后语。学生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科幻故事,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神话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名人故事能为之树立榜样,民间故事能阐释善恶是非。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渗透一些故事或歇后语,既能使学生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教育印痕,又对提高作文的水平有很大帮助。

(三)做小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喜欢表扬,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但同时语文课程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若在课堂教学中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快、记得牢,也不再觉得学习内容枯燥,就会乐于参与,自然也乐于学习。

二、教学语言的幽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机智地运用幽默。所谓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突发情况的方法。面临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我们如果运用高雅而幽默的语言进行处理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这样一个老师,他每堂课都要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刚开始时,同学们都很紧张,没人愿意“打头炮”,老师只好点了名。那位被点了名的同学犹豫了片刻,鼓足勇气站了起来, “呯!”—由于紧张,他起身时把凳子弄翻了。顿时,教师里鸦雀无声。这位学生尴尬地愣在那儿,看到这种局面,老师灵机一动,说:“哈!我们的第一炮打响了—— 一鸣惊人!好,请大家用掌声欢迎他上台演讲!”气氛扭转过来了,该学生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中镇定了情绪,获得了良好的演讲效果。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其效果不言而喻。但我们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应当用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课堂幽默,幽默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不可随意乱用。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因此,适时适当地运用幽默感,在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还是让我们把幽默请进课堂来吧,在幽默的欢声笑语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力量。

(禹城市市中办三友小学)

第五篇: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源自不断加大投资的教育 。如何在新形势下让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这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必须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也需要“源头活水”。基于上述原因,围绕课堂的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秉承“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理念,导致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仅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身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现有的教学活动大致呈现:课堂氛围沉闷,死板僵化,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习。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声情并茂,滔滔不绝,反观学生,静静的坐在座位上,一脸茫然,无动于衷。这种想象尤其在农村中小学课堂上出现的比较普遍。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教学相长”,主张教学民主。他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不是课堂中的被动者。课堂教学中,活与不活,主动与否,学习效果到底如何?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学生身上。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泰勒在他的教育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也就是说,教师的传授不仅仅是已传递知识为目的,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一种可行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去做事情。然而,现实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么采取固定的模式,要么是讲到哪里算哪里,缺乏生气,使学生脱离了真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当然不好。

“教育即生活”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一观点非常好。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把生活中的情景有机地引入课堂中来,学生们才敢大胆的“动”起来,他们才能主动设计,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把常见的生活场景有机地植入课堂,我们教师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我们每位教师只有根据新课标合理地设计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摸索到一个比较完美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很难想象,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人为的禁锢在一口口教室内,整天正襟危坐,机械地去学习,缺乏激情,无聊地打发时日,过着“坐井观天”式的学习生活,他们一定对学习失去兴趣,优异的学习成绩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这样的境地是尴尬的。

各门学科,不论文理,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与自己所学的知识相吻合的东西,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是给以往单调的教学活动增添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课堂教学活动“活”起来,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如果在现代教学中不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探讨出一套适合本校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就根本不可能把教学质量提高上去的。河南沁阳市永威学校所推行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大力推广,是因为 他们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可行。至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瓶颈”,那是因为我们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何先去学,教师如何去教?„„

要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我认为这不单单是体现在教学教法上,更应该体现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上。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我们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对学生熏陶,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重塑自我,张扬个性。这样他们在课堂上的执行力度才更强。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阐述:“个性的核心,是思想上的坚强信念”“人首先是一种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展现自我。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实践应该是在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家庭生活相结合。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例如:在一堂关于价格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找几个擅长表演的同学,让他们模仿集市上小贩的叫卖,顾客与小贩的讨价还价。把生活中的情景移植到课堂中来,从而把抽象的概念生活化,既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吸纳、消化各种信息,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动态教育中,学生还受到健康的人格熏陶。

对于教学模式的学习,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批判性地去学习。倡导借鉴而不盲目照搬,潜心探究而不只学表面。在教学中,我们应依据教材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的共鸣,认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分析学情,精心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将会如邯郸学步,令人贻笑大方,即:看似先学后教,而后又是满堂灌输,介于新模式与旧模式之间,学生很难参与其中,更不能说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了。

其实,我们都明白:课堂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绝大部分知识的传递都要在课堂中完成,教师是这一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因循守旧的教学风格,积极开发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实现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在准备教案之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我们并不能按照自己预先设置的教案进行,我们要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如果没有自主性的发挥,教师就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经验,学生只能在迷茫中摸索,学习任务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眼里是不一样的。经过老师的加工能把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这证明这位教师在备课时融入了了生活场景,因而,在课堂上就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认真把脉,针对性的设计好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这样才能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否有针对性的教学。再好的教学法如果不适用本班实际,必须进行细细斟酌,然后实施。

要想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们还要有两只善于倾听的耳朵,还要有一双具有洞察力的眼睛,还要有对生活的敏感,还要有对心灵的关注。师生对话,不在只以教师为主,可以用开放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热爱课堂。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其稳定的学习动机。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用善意的微笑缓和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融入到学习氛围中去。教师若是在课堂上不苟言笑或者过于拘束,可想而知,课堂的气氛多趋于紧张、严肃,学生会产生一种压抑感,只好听任摆布,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因此,课堂中的教师首先应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时常以笑脸相迎,说话具有幽默感。

古人有言: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按部就班地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已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进行人性化的、情境化的教学,并在教学中融入爱的理念,让师生共同体验教与学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紧随我们的引导思路大胆地“动”起来!

二零一六年四月五日

于单县五星学校

上一篇:全国最美教师事迹材料下一篇:汽机班组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