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课堂活起来

2022-07-13

第一篇:让教学课堂活起来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汕头市西陇小学 袁爱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下面,我就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了几点做法:

1、巧设民主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3、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活起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当下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 1

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另外,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还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词语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

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 4

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等,我又组织同学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论语》

2、《陶行知教育名言》

3、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给教师的建议》

第二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落花生》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教学一旦唤醒了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课堂上便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的课堂才会使师生感到教育的幸福。那么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活力注入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我认为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活”起来,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设民主情境,轻松愉快学习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我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产生了兴趣,就产生了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就拥有了动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小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创设适合每节课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艺术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以趣生情。及时捕捉学生兴趣的激情点,使学生产生强烈写作的情感,从而顺利引入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联系生活实际展现的情境,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是实物演示的情境,实物可以是模型、图片、照片等,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实,更容易入境;还可以是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师分配给学生或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文章情境真实再现,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感受、理解文章,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触动学生的思维情境。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我认为学生理解得还比较抽象,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四、创设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有兴趣,乐意去学,选择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十分重要。而小组合作已成为语文课上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之一。在许多的课中我们都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五、尊重个体差异,体验成功喜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加以引导,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建立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被认可的渴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学困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取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只有课堂上的弱势群体也被带动起来,语文的教学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课堂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尊重个体差异,带动弱势群体,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赋予生命活力,这样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第四篇: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

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从小抓起,从课堂抓起,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进而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互助,只有灌施。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为不利,因而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认识谈点粗浅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起来。 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易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枯燥贫乏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学生难免会出现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机,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编歌谣、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专心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能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当然更加明显。

二、运用教学媒体,激“活”教材,使课堂活起来。

教材只是单纯的教材,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而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两者难以交流。我们应该根据其特点,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电视、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觉得生动形象,趣味盎然,从而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 4 It’s warm today.这一单元时,就将“小动物爬山”的情景利用抽拉式投影片制成“小电影”,教师配音,把枯燥的文本内容活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有声有色,使学生看得有味,听得清楚,理解得透彻,从而充满激情地完成了从听、读到说,乃至模仿、自编自演对话的过程。条件允许,还可将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参与意识,让学生“活”起来。

1、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中心,知识中心,课堂中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彻底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正确摆正教师的指导地位,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以往的禁锢中开放出来,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成 2

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促进其主动参与。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其参与意识,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否则,一切便成为空话。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的交际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因此,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我都注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每单元的Let’s learn, Let’s talk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长期的训练,不懈的鼓励和引导,学生终于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老师不是绝对权威,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样既有助于教学,亦有助于师生双向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力求做到“三带”、“三允许”(1),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创造一种心灵放松、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心灵负担,从而真正动起来。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堂“活”起来。

高效的学习活动总是由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的,只有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巧妙地安排、设计新课的导入,如: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心理状态,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到学生中去。

例如课前布置相关的活动情景,认真组织课前活动,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轻松的听说训练活动,听录音表演说唱等,让学生以宽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此外,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做到全身心投入,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英语第四册Unit 6 At a farm 中的单词“cat, rabbit, pig, duck, dog”时,我一边教学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使教学“活”起来,能使学生从以往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能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致,学生能全身心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能力和 4

创新能力,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注释:

(1)“三带”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三允许”指允许学生想、允许学生说、允许学生做。

第五篇: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引导下,我们积极学习课改精神,参与课堂改革,观摩优质课并探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课堂教学如何“活”起来有了自己的思考。

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时空性,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内,怎样高效率地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使学生的个性才能潜质最大限度的被发掘、激活,首先需要改变观念。以前,我自认是知识的传播者,真理的掌握者,站在讲台上特别神气。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学生中听话的孩子很多,有个性的很少,我们常常愤愤不平:学生太“死”了,课堂太“死”了。殊不知,是我们的观点左右 了我们的课堂。通过课改,我认为转变师生观是首要任务。因为观念不变,课改难行。老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场所,因此师生间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那么就需要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废除“师道尊严”的思想,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

第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我的经验来看,喜爱文学的学生语文成绩一般很突出。即使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可以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态度就会带来疲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材中以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戏剧《变脸》时,先出示变脸绝技图,让学生感叹变脸绝技图,让学生感叹变脸的神奇,但我接着引导学生:“这种绝活大多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

外。不信,请看剧本。”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一下子就抓住了本文的矛盾冲突。

第二、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思维活跃课堂才活跃。

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关键在于教师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否则,课堂气氛必然是沉闷的。如教学《孔乙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说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笑什么?他们为什么笑?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为什么取笑他们的同类?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作者让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也活跃了思维,获得了思维的乐趣,课堂教学也因此活跃了起来。

第三、调动学生的想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学中,如果能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课堂也会丰富多彩。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皇帝回宫以后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创造出许多版本,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想象的原点,鼓励“无边”的想象,只要是创造性的想象就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充满想象的课堂一定会“活”起来。

第四、课本剧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学生最爱看的是表演,最高兴的时候是表演时。凡是能演的课本剧,学生都跃跃欲试,争演角色,在表演中有创新、有想象,也有对人物角色的思考。凡是演的好的,对课文的理解也深刻。如表演《变色龙》时,学生自己准备了教具——军大衣,表演得十分传神。我乘机让学生评价,选出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这节课上的十分欢快,第二节课分析人物形象和主旨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表演中,学生抓住一个“变”字,演出了情节的曲折性,课堂结构也精炼了许多。

第五、有效利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使课堂“活”起来。

小组活动是目前教师们探究活动最喜用的形式。利用好了,确实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首先,小组合作应分配好组员,优生、中等生、差生相互搭配合理,以便于合作、互助与分享。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有时很混乱,有时合作无结果、低效,我常常很困惑,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呢?通过观摩课的学习,我觉得评价单与教研单是很好的尝试。因为这样,小组合作目的性较强,而且能保证人人参与。交流过程可以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以充分调动各层面的学生。

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首先要“活”起来,用博学、激情、头脑点燃学生的自主性,兴趣、思维力与想象力、表演欲,使课堂富有生命力,具有生活性。

上一篇:如何应对雾霾天气下一篇:软件开发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