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2023-02-15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 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工具。因此, 数学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在现实中, 青少年往往认为数学课不如语文课有趣。语文的许多课文都有生动的描述, 能让人浮想联翩、身临其境。但数学中的点、线、面、函数等都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 学生一点也不感兴趣。甚至有部分同学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 把听数学课、解数学题, 看成是最头痛的事, 这严重影响着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因此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 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由于其丰富的信息, 生动的画面, 高效的传输, 逐步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 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活泼、更生动、更有效。

一、巧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足以说明, 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 产生求知欲望, 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 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 课堂教学应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课前精心设计教学, 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 创设情境, 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变无声为有声, 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注意。如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课的教学中,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选择深受他们喜爱的游戏“愤怒的小鸟” (如图1) 入手, 播放游戏视频, 创设情境。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小鸟如何才能打倒小猪?”当然为了让学生能抽象出小鸟要打倒小猪关键是看小鸟出发时与地面所成的角度, 我利用QQ视频录像大师在制作视频时分别按照角度太高失败、角度太低失败、角度正确成功的顺序进行录制。学生边看、边思考、边讨论, 课堂气氛极好。最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得出小鸟要打倒小猪关键是看小鸟出发时与地面所成的角度, 抽象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整堂课, 学生在活跃、快乐、新奇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充分发挥其自身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轻松愉快地获得了新知识。

二、直观体验,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科学上的发明、发现及创新都离不开探索, 培养探索能力成为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要内容之一。布鲁纳曾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因此, 数学课堂应体现为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去探索知识的过程。但在传统教育方式下, 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 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变得困难重重, 信息技术却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利用数学软件, 能把抽象难懂的知识, 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便于观察、分析。《几何画板》就是其中一个教学软件, 它在表达数形关系, 动态而直观地展示轨迹与函数图像上, 有着不可比拟的功能。它能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 使学生自己动手分析问题并轻松获得直观体验, 探索新知识。如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课中, 安排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操作, 利用《几何画板》探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通过亲自动手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 改变a的大小 (如a分别取2, 3, , ) 观察、分析图像, 从而认识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 总结出了指数函数的性质 (如图2所示) :

1. 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R, 值域为 (0, +∞) ;

2. 当x=0时, 函数值y=1;

3. 当a>1时, 函数在 (-∞, +∞) 内是增函数;当0

在本次课中, 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求知欲望非常强, 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的使用, 极大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直观感受, 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三、结合实例, 感受数学强大作用

牛顿在院子里散步看见苹果成熟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上陆地板块的海岸线从而创立了“大陆漂移说”, 瓦特看到锅里的开水会掀开锅盖发明了“蒸汽机”……无数的科学发明和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生活, 并作用于生活。数学作为这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工具, 当然在生活中有着强大的作用。如在《轴对称》一课中可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片 (如图3、4) , 让学生从先感官上认识轴对称;然后通过动画演示, 即把平面蝴蝶的左边沿直线折叠到右边, 最终与右边的图形重和 (如图5-8) ,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得出轴对称图。

形的概念;最后可结合专业特色布置思考题:如图9为一个关于y轴对称的平面零件图像, 但部分被损坏, 你能把它复原吗? (在学生思考后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如何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零件图复原)

从本次课中, 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运用让生活与数学联系得更紧密, 课堂中不但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更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作用于生活, 感受数学的强大作用。

四、运用网络, 拓展学生知识储备

如今的Internet, 是一个拥有最丰富的信息、交流速度最为快捷的媒介。每天, 千百万人都在通过Internet学习、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 Internet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素材, 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比对和研究, 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 最后归纳出所需的知识和结论, 拓展自身知识储备。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 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 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知识的探索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如在《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中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税收”的相关消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世界范围服务器主页上浏览, 可以利用E-mail交流, 可以通过聊天室通话, 可以通过BBS进行讨论, 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 学习全球各地税费的计算方法, 了解全球各地的税收政策。

学生自己通过交互讨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在获得丰富的知识, 拓展知识储备的同时, 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所提高, 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因此, 信息技术确实是那把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神奇钥匙!

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入手,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作用于数学课堂“巧设情境、直观体验、结合实例、运用网络”四个环节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强大作用, 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信息技术,钥匙

参考文献

[1] 李广全, 《数学》 (基础模块) 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1.

[2] 章剑卫, 《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 浙江教学研究, 2004.5.

上一篇:专业开发和建设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下一篇: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