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2022-09-12

1 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已懂的, 教师还在反反复复地讲;学生已会的, 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练;可说可不说的话, 教师还在津津有味地说, 甚至拖堂占用学生课外时间等等, 还美其名曰“时间加汗水等于成绩”、“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上述“少、慢、差、费”的教学, 学生又怎能不乏味。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 教师应具备“经济”头脑, 要有时间和效益观念, 不能打时间和学生精力的“消耗战”, 这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同时, 我们也应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一个活生生、有头有脑、有个性差异的人。这要求教师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 把学生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一下, 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 主动探究, 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 走近学生, 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 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 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用商量的口气, 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思想交流, 增强师生的相互理解, 拉近情感距离,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这样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进一步证明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教学效率提高的信增器。

2 创设乐学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兴趣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让学生在心情愉快, 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 既可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又可提高学习效率。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兴趣去读书, 就变得积极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 在一堂课中我经常设计出诸如故事导入、小品导入、诗歌导入、谜语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展开, 则能起先

3 构建活动课, 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通过活动课, 使政治课真正“活起来”。新课改的推行, 使活动课越来越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 它使课堂教学一改以往沉闷的局面。但要达到“活而不乱”、“活中见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使学生从中受到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文化知识的熏陶, 从而培养主动乐学的情绪。

3.1 真理越辨越明—辩论课“辩”中得结论

政治道理, 你从正面讲, 学生有时很难接受, 通过辩论让学生自己得结论则更容易接受, 教学中适当模仿学生们比较羡慕的大学生“辨论会”的形式, 由老师提前出一个“辨题”——把一个辨证统一的政治道理, “割裂”开来, 把学生组成正反两方, 各执一词, 双方通过找自己的论据, 找对方的漏洞, 最终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老师要说明的一个辨证统一的道理。例如:讲“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等均采用了辩论式的授课模式。辨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 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 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

3.2“走进直播室”—“实话实说”得结论

政治课上, 老师仅讲一些陈旧的事例, 学生听多了, 难以产生共鸣。组织新材料固然是个办法, 但采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的方式, 更有说服力。例如:讲“国家应指导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时, 私下了解了学生中的一些情况, 课上把他们作为“佳宾”请上讲台。有个同学讲了自己的爷爷生病时, 为了不让子女多化钱, 不肯住院治疗, 不久便去世了, 可是迫于农村的旧风俗, 办丧事时, 前后请客请了7 1桌, 花了1万多元钱, 真是“死人也死不起”!“小佳宾们”兴致勃勃, “观众”意犹味尽, 而此时, 得出结论简直是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

3.3 小品表演中得感悟、得发展

在政治课堂上表演小品, 有的学生充当角色扮演者, 其他的当观众。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然后尽量与其他角色扮演者交流谈心。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产生“移情、同情、爱和恨”等情感, 并在表演结束后进行分析, 使每个人都对社会和个人的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角色表演的实质在于, 参与者和观察者都要卷入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 并都急于想使这种卷入带来争议和理解。”可见, 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小品, 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 更好地理解和探讨教材。通过小品表演,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小品走进课堂, 确实给政治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使政治课堂教学有了生气, 有了笑声, 对于学生社会行为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4 让鲜活的新闻资讯激活政治课堂

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很多概念观点和原理比较抽象, 单靠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 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新的变化, 新闻随时都在发生。我们都知道, 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搀杂着各种因素, 当前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 兴趣非常广泛, 喜欢探讨国内外各种时政热点问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若能恰当地把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典型事例结合起来, 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现在的中学生想了解的不仅是新闻本身的内容, 有更多渴望是了解一些相关的政治知识背景, 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去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 让鲜活的新闻资讯激活政治课堂。

当然, 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新闻资讯, 教师必须坚持每天收听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 每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尽可能多地收看“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 捕捉时事热点;从浩如烟海的各类新闻资讯中撷取政治课堂上需要的新闻热点。这样, 才能切实做到新闻资讯与政治教材的有机统一。

总之,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质疑、讨论和辩论, 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 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 自主探究, 集思广益, 从而以极大的热情, 去探究未知世界, 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只有如此, 学生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新课程理念走进了我们, 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 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共创共生, 形成“学习共同体”。所以课堂的主流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 而教师则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引领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课程标准是新的, 教材是新的情况下,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

上一篇:梁柱(墙)不同强度节点处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下一篇:融媒体转型:旅游类报纸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