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2022-09-10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构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本要素。如何来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呢?这一年多以来, 我利用《倡导自主强化能力》学校的科研课题这一平台,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索、研究, 现就探索情况总结如下:

一、利用目标激励, 启迪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有目标, 才能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 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 他们就会主动地参加学习, 形成学习的主动性。我们教育者的目标, 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地达成目标中, 让学生去体验学习的乐趣, 感受探索知识的生成过程的快乐。因此, 我在学生的学案的制订中, 把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 使之成为有可操作性, 能够让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检测, 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时, 就拟定了几方面的目标:1.认真自学课本第13页, 小组合作讨论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记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2∏rh) ;2.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记住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小组讨论并写出字母公式:S表= (2∏rh+∏r―×2) ;3.认真自学课本第14页,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 小组合作完成例4。并归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4.小组讨论: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应注意什么?5.完成做一做;6.提出不懂之处。

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性学习, 小组协作性探讨, 学生自己进行达标检测。他们完成了学习目标, 自己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利用活动激励,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活动中, 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了提高, 许多十分复杂的、繁难的题目, 学生通过一实践操作, 就变得十分简单明了, 学生的印象就深刻, 有的甚至是学生终身难忘的,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上楼梯问题, 如果单凭空口讲, 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不管你怎么讲, 学生就是理解不到楼梯的个数比楼层数少1, 如果让学生亲自去上一上, 下一下, 感受到上的楼梯个数与楼层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这类问题, 就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上下楼梯的亲身实践, 学生不但理解了这类问题, 而且他们还概括出:从一楼上到n楼, 楼梯间的个数为 (n-1) ;从一楼以外的a楼上到n楼, 楼梯间的个数为 (n-a) 个。学生弄明白了, 他们就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相关的植树与锯木问题就迎刃而解。还有如设计圆形跑道的起跑线、计算环形跑道的周长和面积, 计算半圆形的周长和面积等等, 如果只在教室里讲, 不管你在黑板上怎么讲、怎么画, 学生就是理解不到, 分辨不清。因为太抽象, 太复杂了, 学生不好理解。如果让学生去操场上实地走一走, 量一量, 他们头脑中就有了面积和周长的表象, 学习起就十分容易了。学生在作业中, 生活中今后再遇到此类问题, 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错误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人说, 经历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 如果缺少了成长经历, 人永远不会长大。通过活动, 促进了学生手、脑的结合,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探索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还给学生话语权, 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接二连三地提问, 学生一个问题接一个地被动回答, 学生成了课堂上的看客, 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 学生没有了话语权, 学习起来就没有积极性, 消极怠工, 没有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主动性的发挥, 要靠外因去推动学生的内因, 学生在内因的作用下, 他们才会自己主动去看书学习、去体会、去交流, 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内因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此, 我就在课堂上, 改变传统的由老师讲、老师要求、老师分析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己利用学案上的要求、提示去自学、合作探讨、小组交流, 掌握方法, 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集体汇报, 大家评议的方法,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其次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提示语,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如人教版12册上《圆锥的体积》, 教材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些话语:“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垂的体积吗?”, “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 看水面升高多少……”、“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 太麻烦了!”“我们会计算这几种图形的体积。”、“圆柱的底面是圆, 圆锥的底面也是圆……”、“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学生通过这些提示性的话语, 就能够归纳、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还能够体验探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 体会到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利用目标的导向作用, 让学生的讨论主题鲜明, 思路清晰, 语言表达简练、流畅, 思维缜密。如教学人教版11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时, 让学生按目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通过讨论学习, 学生在集中汇报时, 不但提出了不同的解法, 还把这个问题进行了扩散, 扩展到了分数、百分数问题中去。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探讨, 自己去交流, 自己去总结, 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倾听, 学会了取长补短, 学生与人的交流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很多繁难的地方, 光教师讲学生听不明白, 学生也搞不懂, 如果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 可能他们很快将就弄懂了, 很轻松的就搞明白了, 比老师去强制要好得多!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 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

四、利用成功激励, 延续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出现失败, 学习成绩不佳, 跟学生平时作业错误大有密切的关系, 平时错误大, 学生失去耐心和信心, 久而久之, 学生就自暴自弃, 形成恶性循环。我经过多次访问学生, 找不同类的学生深入谈心, 了解他们作业失误的深层次的原因, 我发现, 他们大多数情况是不会读题, 没有搞明白题目的意思就去做题了。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如果他们一旦弄明白题目的意思, 他们又很快地就能够正确地完成题目了, 他们完成后还会加上一句:“原来如此!”针对这种情况, 我帮助学生从读题目入手,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获取了成功的快乐。如我帮助学生总结出的:遇有“是、比、占、相当于”的句子, 先把文字变成数学算式, 就能够准确地掌握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遇有文字较长的题目, 利用语文的缩句法, 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遇有数量关系较多的、较复杂的题目, 就采用列表法, 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遇有分数、较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 就采用画线段图、示意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学生把这些方法掌握后, 能够运用自如, 他们很快就能够弄明白题目的意思, 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就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 他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渐渐地就会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上一篇: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工艺探索与实践下一篇:计算机辅助电路学习的初步认识